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洱海地区的副鳅属鱼类 被引量:8
1
作者 周伟 何纪昌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3年第1期5-9,共5页
在洱海地区迄今发现3种副鳅属鱼类,它们分别生活于洱海、洱源的右所和牛街。其中洱源牛街的副鳅为一新种,命名为尖头副鳅Paracobitis acuticephala。其鉴别特征为:头尖,呈锥形;前躯鳞片密集;脊椎骨数目较多,为4+40—42;下颌中部前缘“V... 在洱海地区迄今发现3种副鳅属鱼类,它们分别生活于洱海、洱源的右所和牛街。其中洱源牛街的副鳅为一新种,命名为尖头副鳅Paracobitis acuticephala。其鉴别特征为:头尖,呈锥形;前躯鳞片密集;脊椎骨数目较多,为4+40—42;下颌中部前缘“V”字形缺刻明显;身体高度自背鳍起点向尾鳍基方向逐渐降低。经比较中国副鳅属全部种类,仅洱海地区的3种副鳅胸腹部具鳞,不同于其他种类,且它们的分布区邻近,因此,它们极可能为一自然类群。而它们间一定的地理隔离和生态隔离乃是促成物种分化的主要原因,经漫长岁月的演化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各自的形态学特征,成为识别和鉴定物种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地区 副鳅属 新种
下载PDF
中国横断山区竹亚科箭竹属新分类群 被引量:7
2
作者 辉朝茂 杜凡 +1 位作者 杨宇明 薛纪如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7-274,共18页
报道了中国西南部横断山区竹亚科箭竹属6个新种、4个新变型,它们是:马歌箭竹(FargesiaauritaHsuehetHui)、阔叶箭竹(F.macrophylaHsuehetHui)、怒江箭竹(F.nujiange... 报道了中国西南部横断山区竹亚科箭竹属6个新种、4个新变型,它们是:马歌箭竹(FargesiaauritaHsuehetHui)、阔叶箭竹(F.macrophylaHsuehetHui)、怒江箭竹(F.nujiangensisHsuehetHui)、兰坪箭竹(F.nujiangensisf.lan-pingensisHsuehetH.R.Zhang)、纹鞘箭竹(F.nujiangensisf.striataHsuehetHui)、马兹箭竹(F.strictaHsuehetHui)、粗枝箭竹(F.pachycladaHsuehetHui)、灰秆箭竹(F.palensHsuahetHui)、福贡箭竹(F.contractaf.fugongen-sisHsuehetJ.K.Duan)、高山箭竹(F.alpinaHsuehetHu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区 竹亚科 箭竹属 新种 类群
下载PDF
中国海域多毛类环节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蔡立哲 王智 +2 位作者 杨德援 赵小雨 周细平 《生物多样性》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0-172,共13页
多毛类环节动物是海洋底栖生物群落的重要类群之一,在海洋生物监测、海水养殖、底栖食物链网、生态评估和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我国学者首篇记述中国海域多毛类物种文献、首次发表新种文献和首篇博士论文的年份,将中国海... 多毛类环节动物是海洋底栖生物群落的重要类群之一,在海洋生物监测、海水养殖、底栖食物链网、生态评估和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我国学者首篇记述中国海域多毛类物种文献、首次发表新种文献和首篇博士论文的年份,将中国海域多毛类环节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33–1961年)我国学者尚未发现新种,但记述了几十种多毛类;第二阶段(1962–2007年)发现了49新种,但没有专门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第三阶段(2008–2022年)发现了120新种,有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从1933年至2022年,我国学者发现的新种和新记录种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在不同时间段,特别是在第二阶段有较大波动。目前,我国多毛类物种多样性研究存在一些科、属、种的分类地位存疑,一些科、属的分类亟待研究,一些新种未被世界海洋物种目录(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接受等问题。鉴于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在我国加强多毛类数据库建设,加强多毛类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环境DNA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类 物种多样性 新种 新记录种 中国海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