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语文学危机的两种应对之策--论库尔提乌斯与奥尔巴赫 被引量:3
1
作者 阿维胡.扎卡伊 林振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12,共10页
本文从库尔提乌斯与奥尔巴赫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他们的代表作,分析了二者面对20世纪初德国人文主义与语文学危机时,为何提出了不同的应对之策。库尔提乌斯从罗曼研究和现代欧洲文学研究,转向拉丁中世纪,以期构建有意义的文学文化方案,从... 本文从库尔提乌斯与奥尔巴赫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他们的代表作,分析了二者面对20世纪初德国人文主义与语文学危机时,为何提出了不同的应对之策。库尔提乌斯从罗曼研究和现代欧洲文学研究,转向拉丁中世纪,以期构建有意义的文学文化方案,从而替代有违传统德国教育、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的雅利安语文学、种族神秘主义和纳粹史学。奥尔巴赫在流亡期间,把目光转向了比较文学,以其西方文学"统一性"专论,将《圣经·旧约》拉回到欧洲人文主义文化中心,拿起共同的西方犹太—基督教传统的旌旗。无论如何,两人都致力重建被纳粹的种族与人种分离措施打得四分五裂的欧洲文明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语文学 库尔提乌斯 奥尔巴赫 主题 辞彩
下载PDF
奥尔巴赫与《罗曼语文学入门》:罗曼语文学研究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成沫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19年第2期229-238,共10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领域内的重要人物、《摹仿论》的作者、德国犹太裔学者埃里希·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于1944年撰写了《罗曼语文学入门》(Introduction aux Etudes de Philologie Romane),重点介绍意、法、西、葡等诸罗曼语...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领域内的重要人物、《摹仿论》的作者、德国犹太裔学者埃里希·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于1944年撰写了《罗曼语文学入门》(Introduction aux Etudes de Philologie Romane),重点介绍意、法、西、葡等诸罗曼语言起源、其文本校勘学传统及相关文学史论。此书是他受德国纳粹迫害而客居土耳其时期,为土耳其学生所写的语文学教材。与同时期创作的《摹仿论》迅速获得世界范围译介与盛赞的情况相比,《罗曼语文学入门》在中文世界并不为人所知,目前尚无中译本。奥尔巴赫是罗曼语文学博士出身,在《摹仿论》论述中结合了大量的罗曼语文学研究方法。在当代欧美学界,罗曼语文学也仍是意、法、西、葡语言、文学及文化研究者,尤其是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研究者所采用的重要参考工具。本文将对奥尔巴赫《入门》及相应学科方法加以评介,以初步探索罗曼语文学研究方法及其在文艺复兴研究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语文学 意大利语文学 奥尔巴赫 《罗曼语文学入门》 文艺复兴
下载PDF
文学“特殊性”之认识论意义--基于对奥尔巴赫的理论分析
3
作者 周琦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特殊性,在充满了偶然性、随意性和特殊性的文本背景中,文学何以能够具有摹仿现实的合法性?本文从特殊时刻与共同人性、特殊个体与时代状况、特殊文本与人类历史三个视角出发,揭示奥尔巴赫理论架构中文学“特... 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特殊性,在充满了偶然性、随意性和特殊性的文本背景中,文学何以能够具有摹仿现实的合法性?本文从特殊时刻与共同人性、特殊个体与时代状况、特殊文本与人类历史三个视角出发,揭示奥尔巴赫理论架构中文学“特殊性”之深层意蕴:文学创作虽然具有特殊性,但却可以呈现具有普遍性的人类现实。由此,奥尔巴赫赋予文学以认识论意义上的崇高地位,深刻阐明了文学与现实在本质上的联结和纠缠:作为主观创作的文学已不单单具有审美上的意义,而是可以通过其独特视角,通过对于特殊的描写而上升到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共同人性、时代精神和人类状况,而这也正是文学研究的合法性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巴赫 特殊时刻 特殊个体 特殊文本
下载PDF
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小说
4
作者 林晓霞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0年第2期318-334,共17页
歌德在19世纪20年代后期对世界文学的创造性阐释有助于后拿破仑时代的形塑。世界文学的复兴已成为当今东西方学者关注的另一个前沿理论课题。尽管学者们经常争论全球化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好像全球化是受文化环境变化影... 歌德在19世纪20年代后期对世界文学的创造性阐释有助于后拿破仑时代的形塑。世界文学的复兴已成为当今东西方学者关注的另一个前沿理论课题。尽管学者们经常争论全球化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好像全球化是受文化环境变化影响的既存实体,本文认为伴随着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消除,以及东方文化和文学的崛起而呈现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知识生产的全球化是有助于世界文学的发展的。此外,本文还以流散知识分子埃里希·奥尔巴赫、爱德华·赛义德、凌叔华为例,对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及其关系进行了概述及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中国现代小说 埃里希·奥尔巴赫 爱德华·萨义德 凌叔华
下载PDF
悲剧现实主义
5
作者 塔蒂亚娜·尤基奇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6,共15页
“悲剧现实主义”由埃里希·奥尔巴赫提出,总结了他对“模仿”以及语文学的理解。奥尔巴赫主要使用悲剧现实主义来描述19世纪小说的智识要求,但这一概念所反映的正是19世纪现代性在法国大革命后对维系及探查世界的激进历史性的迫切... “悲剧现实主义”由埃里希·奥尔巴赫提出,总结了他对“模仿”以及语文学的理解。奥尔巴赫主要使用悲剧现实主义来描述19世纪小说的智识要求,但这一概念所反映的正是19世纪现代性在法国大革命后对维系及探查世界的激进历史性的迫切需求。因此,奥尔巴赫在《模仿论》(1946)中强调了对日常生活的重点关注。奥尔巴赫于1941至1942年间在伊斯坦布尔的演说中对现实主义的阐释体现了悲剧现实主义早已主导他的思维:“悲剧”意味着现代现实主义包含希腊悲剧的睿智。同希腊悲剧一样,现代现实主义介入了世界的激进历史性,而民主的概念体系正是通过这一历史性得到商榷。鉴于此,本文聚焦奥尔巴赫在伊斯坦布尔的演说,探讨悲剧现实主义的三个层面。此三个层面奥尔巴赫皆有谈及,但未曾得到深层解释:第一,悲剧现实主义是一种用作解释历史的灾难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为证明;第二,19世纪英语小说乃一种迂回的现实主义;第三,影视在20世纪成为现实主义的载体。这三个层面勾勒出悲剧现实主义的隐性理论。这一理论不仅对《模仿论》进行了补充,而且指向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现实主义 埃里希·奥尔巴赫 战争 悲剧 小说 中国 原子论 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奥尔巴赫的“喻象”(figura)与汉语语境的解读
6
作者 高云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3,共14页
“喻象”(figura)是奥尔巴赫文艺思想的核心概念。在奥尔巴赫看来,喻象超脱出中世纪的“寓意”(allegoria)传统,是彼时理解世界与历史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喻象也关乎意义的言说,是对“真象”(veritas)的“摹仿”。延展于两者之间,喻象... “喻象”(figura)是奥尔巴赫文艺思想的核心概念。在奥尔巴赫看来,喻象超脱出中世纪的“寓意”(allegoria)传统,是彼时理解世界与历史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喻象也关乎意义的言说,是对“真象”(veritas)的“摹仿”。延展于两者之间,喻象成为世界历史与终极意义之间的“中介”。喻象的中介属性将意义置换为事件之间的关系和历史的悬置,同时也将摹仿从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性叙述中解放出来,成为对一种“之间”结构的摹仿。这与本雅明论中国书法在“图像—思想”之间的摹仿、朱利安阐释中国美学所用的“势”(propension)与“构形”(configuration)的“非摹仿”性概念遥相呼应。三人从东西方思想根源处对摹仿问题进行的思考,形塑着中西互释的思想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巴赫 喻象 历史 真象 摹仿 构形
原文传递
摹仿:再现西方和非西方之世界的文学中活的现实
7
作者 奥特马尔·埃特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7,共20页
埃里希·奥尔巴赫的《摹仿:西方文学中的现实再现》无疑是研究现实主义领域中长期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之一。在他逃离纳粹德国期间所著的这部书中,奥尔巴赫以跨历史的方式展开群岛式的写作,从希腊罗马古典时代到中世纪再到二十世... 埃里希·奥尔巴赫的《摹仿:西方文学中的现实再现》无疑是研究现实主义领域中长期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之一。在他逃离纳粹德国期间所著的这部书中,奥尔巴赫以跨历史的方式展开群岛式的写作,从希腊罗马古典时代到中世纪再到二十世纪,对“摹仿”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他区分了西方文学中两种不同的现实再现形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大陆式和群岛式。本文旨在研究西方及非西方文学中两种书写现实的模式,聚焦于从18世纪到当今,特别是在无固定栖所的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活的现实。当我们讨论现实主义时,关于生活和活的现实,认识论上发生了哪些变化与转化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仿 埃里希·奥尔巴赫 大陆式与群岛式再现 《红楼梦》 残雪 再现活的现实
原文传递
奥尔巴赫的“欧洲”意识及《摹仿论》的局限性
8
作者 王晓燕 《跨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10,194,共11页
作为20世纪重要的罗曼语文学家,埃里希·奥尔巴赫自身的文化传统及与生俱来的“欧洲”意识并未随他的流亡得以消解,而是在伊斯坦布尔这一相对于德国的“安全空间”中得到了强化。奥尔巴赫的“欧洲”意识既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罗曼语文... 作为20世纪重要的罗曼语文学家,埃里希·奥尔巴赫自身的文化传统及与生俱来的“欧洲”意识并未随他的流亡得以消解,而是在伊斯坦布尔这一相对于德国的“安全空间”中得到了强化。奥尔巴赫的“欧洲”意识既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罗曼语文学家精神专注的学术追求与实践,也反映了他流亡的现实处境,并为其《摹仿论》的局限性厘清了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里希·奥尔巴赫 “欧洲”意识 《摹仿论》 局限性
原文传递
“我的目的始终是书写历史”——奥尔巴赫论文学研究的命意与方法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62,共10页
奥尔巴赫的遗著《文学语言及其受众》中有一则导言名为《目的与方法》。奥氏这篇几乎绝无仅有的学术自述,既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他与语文学同行在学术目的上的根本不同,同时又为自己总是从断章出发写作文学史做了强有力的辩护。本论文通过... 奥尔巴赫的遗著《文学语言及其受众》中有一则导言名为《目的与方法》。奥氏这篇几乎绝无仅有的学术自述,既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他与语文学同行在学术目的上的根本不同,同时又为自己总是从断章出发写作文学史做了强有力的辩护。本论文通过文本细读,从奥尔巴赫与德国历史主义、启蒙主义的不同入手,关注他书写文学史的思想动因,特别是他与维柯新科学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而讨论其文学方法论对我们的重要启发意义,彰显这位特殊主义者的决定论思想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巴赫 语文学 历史主义 整体性
原文传递
被引用的奥尔巴赫——《摹仿论》的比较文学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郝岚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39,共6页
奥尔巴赫的《摹仿论》被现代文学批评广泛膜拜和征引,但是它的真正语文学追随者并不多,反而是在"二战"后的比较文学领域意义非凡。本文从最为人熟知的描述伊斯坦布尔流亡的后记谈起,进入萨义德对奥尔巴赫的"利用"... 奥尔巴赫的《摹仿论》被现代文学批评广泛膜拜和征引,但是它的真正语文学追随者并不多,反而是在"二战"后的比较文学领域意义非凡。本文从最为人熟知的描述伊斯坦布尔流亡的后记谈起,进入萨义德对奥尔巴赫的"利用"与多重阐释,最终主要梳理了《摹仿论》所继承的德国心智史和语文学传统如何在美国比较文学学术史中发挥的影响。而当今最新的研究质疑了奥尔巴赫身上真正的跨国人文主义及比较文学内涵,将全球比较文学的起点推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同在伊斯坦布尔的斯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巴赫 《摹仿论》 萨义德 比较文学
原文传递
奥尔巴赫与歌德“世界文学”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俊杰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8,共12页
谈论世界文学通常总是以歌德的"世界文学"构想为轴心,奥尔巴赫谈论世界文学同样如此。奥尔巴赫所作的诠释,有两点值得回味。其一是指向将来的世界文学危机意识。奥尔巴赫认为,由于世界的"标准化"发展趋势,歌德所说... 谈论世界文学通常总是以歌德的"世界文学"构想为轴心,奥尔巴赫谈论世界文学同样如此。奥尔巴赫所作的诠释,有两点值得回味。其一是指向将来的世界文学危机意识。奥尔巴赫认为,由于世界的"标准化"发展趋势,歌德所说的"世界文学"构想在将来势必会遭遇破灭的结局。其二是指向现在的"综合的世界文学语文学"构想。奥尔巴赫指出,就世界文学现在的丰富状况而言,每位研究者都应当致力于发展一种综合的世界文学语文学,从丰富庞杂的世界文学总体中找出一种富有启示意义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巴赫 歌德 世界文学 语文学
原文传递
欧洲古典诗学的现代重构——论艾瑞克·奥尔巴赫的历史形象诗学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家俊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108,共9页
本文立足思想观念考辨分析20世纪欧美语文学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艾瑞克·奥尔巴赫的历史形象诗学观。重点分析:历史形象诗学观及方法论基础;《论摹仿》对欧洲文学史的宏大叙事重构;奥尔巴赫与韦勒克、斯皮策之比较。奥尔巴赫的历史... 本文立足思想观念考辨分析20世纪欧美语文学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艾瑞克·奥尔巴赫的历史形象诗学观。重点分析:历史形象诗学观及方法论基础;《论摹仿》对欧洲文学史的宏大叙事重构;奥尔巴赫与韦勒克、斯皮策之比较。奥尔巴赫的历史形象诗学观打通文学文本阐释、文学史建构、诗学阐发与文化史反思;方法论上有机融合维科的历史透视论与基督教释经学中保罗诠释派的形象论;诗学上颠覆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的古典诗学摹仿论和风格论;文化史上从欧洲文学现实观的裂变中发现欧洲文化精神中不绝如缕的民主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巴赫 历史形象诗学 古典诗学
原文传递
比较文学始于流亡——论库尔提乌斯、奥尔巴赫与尧斯
13
作者 厄尔·杰弗里·理查兹 林振华(译) 《跨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69-99,272-273,共33页
比较文学始于流亡,而流亡本身,归根结底,一直引导着比较文学研究的方向。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深刻反思。为此,本文特意考察德国20世纪三位至关重要的比较文学学者——库尔提乌斯、奥尔巴赫、尧斯。他们都有各自的流亡经历,关注他们著书立... 比较文学始于流亡,而流亡本身,归根结底,一直引导着比较文学研究的方向。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深刻反思。为此,本文特意考察德国20世纪三位至关重要的比较文学学者——库尔提乌斯、奥尔巴赫、尧斯。他们都有各自的流亡经历,关注他们著书立说的不同背景,尤其是当时德国的思想语境,将使我们更加直观而真切地理解流亡与比较文学的关系。流亡让奥尔巴赫与库尔提乌斯不得不在道德困境中挣扎,尧斯的笔下则显然没有这种困境。比较文学始于流亡,但紧随其后的不是审美的挣扎,而是道德的挣扎。比较文学或许始于流亡,但肯定不会终于流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流亡 库尔提乌斯 奥尔巴赫 尧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