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研究进展
1
作者 柏超凡 洪梦杰 +2 位作者 赵小青 杨帅 时光霞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普遍,并对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造成了影响。常见的3种食源性病原菌分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本文针对其形态特征和食源性致病机制,以及诊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方法、有关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治疗...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普遍,并对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造成了影响。常见的3种食源性病原菌分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本文针对其形态特征和食源性致病机制,以及诊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方法、有关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治疗方案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和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志贺氏菌 食源性疾病
下载PDF
致牛腹泻4种细菌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高睿 徐伟 +4 位作者 罗艳 谢晓刚 李梦磊 张琪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27,共7页
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牛业的不断发展,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造成牛腹泻严重制约了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对腹泻病原进行快速准确鉴别诊断对疫病防控至关重要。根据沙门氏菌的ivn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的23S rRNA基因、产气荚膜梭菌的plc基因以... 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牛业的不断发展,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造成牛腹泻严重制约了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对腹泻病原进行快速准确鉴别诊断对疫病防控至关重要。根据沙门氏菌的ivn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的23S rRNA基因、产气荚膜梭菌的plc基因以及志贺氏菌的ipaH基因的保守区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这4种细菌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优化后的检测方法仅可特异性扩增出4种目标细菌;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9.4×10~1copies/μL、1.2×10~2copies/μL、9.1×10~1copies/μL和1.4×10~3copies/μL,该方法的灵敏性高于普通单项PCR检测方法10倍;批内、批间差异均小于5%。用此方法检测人工感染病料,每份病料均检测出对应攻毒细菌的荧光信号。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致牛腹泻细菌的实验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产气荚膜梭菌 多重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Dietary fiber during gestation improves lactational feed intake of sows by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
3
作者 Shuang Li Jie Zheng +15 位作者 Jiaqi He Hao Liu Yingyan Huang Liansu Huang Ke Wang Xilun Zhao Bin Feng Lianqiang Che Zhengfeng Fang Jian Li Shengyu Xu Yan Lin Xuemei Jiang Lun Hua Yong Zhuo De Wu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2012-2032,共21页
Background The feed intake of sows during lactation is often lower than their needs.High-fiber feed is usually used during gestation to increase the voluntary feed intake of sows during lactation.However,the mechanism... Background The feed intake of sows during lactation is often lower than their needs.High-fiber feed is usually used during gestation to increase the voluntary feed intake of sows during lactation.However,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effect of bulky diets on the appetites of sows during lactation have not been fully clarified.The curr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a high-fiber diet during gestation improves lactational feed intake(LFI)of sows by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Methods We selected an appropriate high-fiber diet during gestation and utilized the fecal microbial transplanta-tion(FMT)method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feed intake regulation of sows during lactation,as follows:high-fiber(HF)diet during gestation(n=23),low-fiber(LF)diet during gestation(n=23),and low-fiber diet+HF-FMT(LFM)during gestation(n=23).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LF,sows in the HF and LFM groups had a higher LFI,while the sows also had higher peptide tyrosine tyrosine and glucagon-like peptide 1 on d 110 of gestation(G110 d).The litter weight gain of piglets during lactation and weaning weight of piglets from LFM group were higher than LF group.Sows given a HF diet had lower Proteobacteria,especially Escherichia-Shigella,on G110 d and higher Lactobacillus,especially Lactobacil-lus_mucosae_LM1 and Lactobacillus_amylovorus,on d 7 of lactation(L7 d).The abundance of Escherichia-Shigella was reduced by HF-FMT in numerically compared with the LF.In addition,HF and HF-FMT both decreased the perinatal concentrations of proinflammatory factors,such as endotoxin(ET),lipocalin-2(LCN-2),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and interleukin-1β(IL-1β).The concentration of ET and LCN-2 and the abundance of Proteobacteria and Escheri-chia-Shigella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FI of sows.Conclusion The high abundance of Proteobacteria,especially Escherichia-Shigella of LF sows in late gestation,led to increased endotoxin levels,which result in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adverse effects on the LFI of sows.Add-ing HF during gestation reverses this process by increasing the abundance of Lactobacillus,especially Lactobacil-lus_mucosae_LM1 and Lactobacillus_amylovo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tary fiber escherichia-shigella Feed intake LACTOBACILLUS SOW
下载PDF
2009-2013年我国16省市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临床耐药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崔恩博 陈素明 +8 位作者 张成龙 王勇 贾天野 鲍春梅 张鞠玲 王欢 庞君丽 曲芬 毛远丽 《传染病信息》 2014年第3期143-147,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近5年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9—2013年我国16省市分离自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患者新鲜大便标本的病原菌,用沙门、志贺菌属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庆大霉素培养基分离培养,挑取疑似腹... 目的分析我国近5年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9—2013年我国16省市分离自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患者新鲜大便标本的病原菌,用沙门、志贺菌属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庆大霉素培养基分离培养,挑取疑似腹泻病原菌的纯菌落用VITEKⅡ细菌鉴定仪和微量编码生化反应管鉴定,再以沙门菌、志贺菌、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K-B法检测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药敏)。结果 5年间共收集到我国16个省市各类腹泻病原菌10 881株,包括7个菌属、22个菌种和90个血清型,其中志贺菌7632株(70.14%),弧菌1351株(12.42%),沙门菌981株(9.0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41株(3.13%),气单胞菌302株(2.78%),邻单胞菌269株(2.47%),小肠结肠耶尔森菌5株(0.05%)。志贺菌血清型以B群中的F2a、F4a和F1a为主,沙门菌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药敏监测显示,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美唑、亚胺培南和磷霉素等敏感性较好,敏感率分别为89.7%、92.3%、96.7%、100%和97.7%;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磷霉素等敏感率分别为94.0%、97.9%、94.4%、100%和96.4%;气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磷霉素等敏感率分别为80.9%、80.0%、92.6%和84.0%;致泄性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普遍较差;弧菌对所测抗生素敏感性(氨苄西林除外)均较好。结论我国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以志贺菌属、弧菌属和沙门菌属为主,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该覆盖这些病原,靶向治疗应该考虑药敏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大肠杆菌 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 药物耐受性 抗菌药
下载PDF
山羊4种腹泻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兴民 张焕容 汤承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为建立检测引起山羊腹泻的4种主要病原菌的多重PCR方法,本研究针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K99基因,沙门菌invA基因,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H(ipaH)基因和奇异变形杆菌ureR基因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优化,建立快速检测引起山羊腹... 为建立检测引起山羊腹泻的4种主要病原菌的多重PCR方法,本研究针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K99基因,沙门菌invA基因,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H(ipaH)基因和奇异变形杆菌ureR基因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优化,建立快速检测引起山羊腹泻的4种主要病原菌的多重PCR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检测山羊腹泻样品。结果显示该多重PCR方法对巴氏杆菌等其它6种细菌无扩增;其敏感性分别为ETEC103cfu/mL、沙门菌102 cfu/mL、奇异变形杆菌102 cfu/mL、志贺氏菌103 cfu/mL;经检测该方法稳定性也好。应用该多重PCR方法对21份山羊临床腹泻样品的检测结果与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无漏检。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实现从山羊粪便样品中同时检测4种腹泻病原菌,对山羊腹泻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沙门菌 志贺氏菌 奇异变形杆菌 多重PCR
下载PDF
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超 樊学军 +3 位作者 汪东篱 刘丽英 王翠苹 裴晓方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1-723,共3页
目的建立能在12小时内同时快速检测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体系。方法碱性蛋白胨水(BPW)非选择性增菌6h;100℃10min制备DNA模板;根据大肠杆菌O157∶H7的uidA基因、志贺菌的ipaH基因及沙门菌的invA基因序列设计各菌引... 目的建立能在12小时内同时快速检测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体系。方法碱性蛋白胨水(BPW)非选择性增菌6h;100℃10min制备DNA模板;根据大肠杆菌O157∶H7的uidA基因、志贺菌的ipaH基因及沙门菌的invA基因序列设计各菌引物,进行PCR扩增及电泳检测。同时优化反应体系,测定体系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该多重PCR体系能在12h内同时检测3种目的菌;灵敏度为10~30cfuml;通过对23株目的菌和15株非目的菌检测,提示该体系特异性高。结论初步探讨出能在12h内快速、灵敏、特异地同时测定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沙门菌 志贺菌 大肠杆菌O157:H7
下载PDF
志贺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如胜 宋克云 +4 位作者 欧新华 陈静芳 姚栋 苏良 孙边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建立针对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H)编码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方法利用LAMP方法对4株志贺菌、1株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和20株其他肠道菌DNA在65℃恒温扩增30min或60min后观察结果。结果 4株志贺菌和EIEC可通过肉眼和电... 目的建立针对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H)编码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方法利用LAMP方法对4株志贺菌、1株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和20株其他肠道菌DNA在65℃恒温扩增30min或60min后观察结果。结果 4株志贺菌和EIEC可通过肉眼和电泳观察到阳性结果,而其他肠道菌为阴性。LAMP检测特异性与聚合酶链反应(PCR)相似,但敏感性比PCR高10倍。LAMP、PCR检出下限分别为1.2×102、1.2×103CFU/mL。LAMP和分离培养法对70例食物中毒患者和健康者肛拭子标本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 LAMP由于具有快速和无需特殊仪器的优点,可广泛用于肛拭子标本志贺菌和EIEC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 志贺菌属 大肠杆菌 侵袭性质粒抗原H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典型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梁玉林 刘秀 +2 位作者 丁梦璇 刘远远 尹建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19-224,共6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核酸恒温扩增方法。因其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的特点,在国外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个行业,并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阐述LAMP技术在大肠杆菌O157...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核酸恒温扩增方法。因其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的特点,在国外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个行业,并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阐述LAMP技术在大肠杆菌O157、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将近年来针对4种细菌建立的LAMP方法中的靶基因、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汇总比较,对LAMP试验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展望其在中国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靶基因
下载PDF
应用肠杆菌科诊断噬菌体检测志贺氏菌的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景学 周国清 +3 位作者 温宪勤 于钦问 孙启华 崔树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39-343,共5页
应用肠杆菌科诊断噬菌体对2280株疑似志贺氏菌进行了检测,同时进行了常规鉴定。结果表明,志贺氏菌属Sh噬菌体10^3RTD对属内裂解率为100%,1RTD为99。9%;65侏与志贺氏菌分型血清呈现凝集的非志贺氏菌,1... 应用肠杆菌科诊断噬菌体对2280株疑似志贺氏菌进行了检测,同时进行了常规鉴定。结果表明,志贺氏菌属Sh噬菌体10^3RTD对属内裂解率为100%,1RTD为99。9%;65侏与志贺氏菌分型血清呈现凝集的非志贺氏菌,10^3RTD裂解率为12.3%,1RTD为4.6%,裂解模式的测定表明,2215株志贺氏菌分属于7个裂解模式,仅模式3中株鲍氏5型为文献[2,3]所未列入,。余者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志贺氏菌 噬菌体 诊断
下载PDF
感染性腹泻临床与病原学分布特点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蒋莹 庄天彦 郭祥萍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824-827,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及病原学分布特点,指导经验性治疗感染性腹泻,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10月及2010年5~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药敏结果。结果以...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及病原学分布特点,指导经验性治疗感染性腹泻,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10月及2010年5~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药敏结果。结果以急性腹泻为首发症状就诊的183例患者中,26例(14.2%)粪便细菌培养阳性,其中志贺菌属感染14例(53.8%),大肠埃希菌属感染5例(19.2%),沙门菌属感染3例(11.5%),肺炎克雷伯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摩氏摩根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感染各1例(3.8%)。年龄≤60岁患者病原菌的检出率高于年龄﹥60岁者(P﹤0.05)。志贺菌属感染以黏液便、水样便为主,大肠埃希菌与沙门菌感染以稀便为主。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及沙门菌普遍对氨苄西林耐药,对β-内酰胺酶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尚未发现病原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结论肠道门诊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仍以志贺菌属为主要病原菌。监测病原菌分布、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降低细菌耐药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志贺菌 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 耐药
原文传递
细菌感染性腹泻216例临床及病原学特点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勇 李丽 张跃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了解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6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结果3年间因感染性腹泻就诊的3215例患者中,216例粪细菌培养阳性,包括致病性... 目的了解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6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结果3年间因感染性腹泻就诊的3215例患者中,216例粪细菌培养阳性,包括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感染112例(51.8%),志贺菌属感染64例(29.6%),副溶血弧菌感染23例(10.6%),沙门菌属感染17例(7.8%);腹泻就诊者在每年5-10 m o多见;致病性E.coli感染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可伴有脱水,志贺菌属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结论感染性腹泻患者粪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仍以E.coli、志贺菌属为主,不同细菌感染腹泻患者临床表现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大肠埃希菌 志贺菌属
下载PDF
三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6
12
作者 舒畅 姜琛璐 +1 位作者 钟慈平 李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9-54,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志贺氏菌的ipaH基因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uidA基因设计3对引物,通过单因素实验、L9(34)正交实验优化反应体系... 目的:建立同时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志贺氏菌的ipaH基因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uidA基因设计3对引物,通过单因素实验、L9(34)正交实验优化反应体系,并对多重PCR扩增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3对引物能特异性扩增出495、620、252bp的目的片段;在最优多重PCR反应体系下,多重PCR检测3种致病菌的灵敏度达104CFU/mL;将该法应用于人工污染实验,可在5h内得到准确、稳定的检测结果。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能够实现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监控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PCR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
原文传递
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CS6抗原基因在痢疾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刚 李淑琴 +4 位作者 王令春 赵莹 郑继平 段海清 张兆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4-158,共5页
通过体外重组的方法 ,将asd基因插入重组表达质粒 ,使抗生素抗性失活 ,并与弗氏志贺氏菌FWL0 1构成宿主 载体平衡致死系统 .通过蛋白质印迹结果表明 ,在没有抗生素条件选择的情况下 ,可稳定表达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CS6 .重组菌... 通过体外重组的方法 ,将asd基因插入重组表达质粒 ,使抗生素抗性失活 ,并与弗氏志贺氏菌FWL0 1构成宿主 载体平衡致死系统 .通过蛋白质印迹结果表明 ,在没有抗生素条件选择的情况下 ,可稳定表达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CS6 .重组菌通过口服和鼻饲免疫小鼠后 ,可以诱生CS6血清IgG抗体 ;同时可以检测到分泌型IgA产生 ,表明重组菌可以诱导相应的黏膜免疫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 宿主-载体平衡致死系统 活载体疫苗 基因表达 CS6抗原基因
下载PDF
河南省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带菌状况监测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邱正勇 吴玲玲 +2 位作者 李艳芬 炊慧霞 张秀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11期155-157,160,共4页
目的掌握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带菌率,评价食品安全状况,控制传染源,为监管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措施并评价其有效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现场采集2083例食品加工从业人员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检测。结... 目的掌握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带菌率,评价食品安全状况,控制传染源,为监管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措施并评价其有效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现场采集2083例食品加工从业人员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检测。结果河南省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为4.18%,其中,沙门氏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0.58%和3.60%;志贺氏菌未检出。沙门氏菌血清型中肠炎沙门氏菌占比最高,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基因型以EAEC为主。不同类型的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均有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结论河南省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带菌率较高,需要加强日常监管,做到全覆盖,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就餐人员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从业人员 沙门氏菌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志贺氏菌 带菌率
下载PDF
北五味子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成仁 彭正松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年第3期200-202,共3页
报道传统中药北五味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验证了前人关于北五味子在体外有抑制痢疾杆菌作用的实验结果,深化了对北五味子的抑菌范围和抑菌强度的认识.
关键词 北五味子 抑菌作用 大肠杆菌
下载PDF
鸡鲍氏志贺菌与痢疾志贺菌鸡白痢沙门菌及肠致病性大肠杆菌RAPD鉴别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杨霞 陈陆 +3 位作者 刘红英 常洪涛 许兰菊 王川庆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3-277,共5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鸡鲍氏志贺菌、鸡白痢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痢疾志贺菌的基因组DNA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鸡鲍氏志贺菌与其他6个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有4条随机引物的扩增多态性良好,共扩增出...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鸡鲍氏志贺菌、鸡白痢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痢疾志贺菌的基因组DNA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鸡鲍氏志贺菌与其他6个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有4条随机引物的扩增多态性良好,共扩增出了64个DNA片段,其中4种菌共有的谱带有3条,而显示多态性的片段有61条,占95.3%。引物P2的扩增图谱不能将志贺菌和大肠杆菌鉴别开,但可将这2种菌与沙门菌鉴别出来;引物P6的扩增图谱清晰且3种菌间有明显差异,可用于上述3种细菌的鉴别。不同细菌间的遗传距离为0.128~0.790,根据遗传距离可将鸡鲍氏志贺菌等7个菌株分为3个聚类群,鸡鲍氏志贺菌分离株位于人痢疾志贺菌类群中,可能是人志贺菌的一个新的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志贺菌 鸡白痢沙门菌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痢疾志贺菌 RAPD鉴别
下载PDF
一个新的TonB依赖的基因岛的分布特征研究
17
作者 任志鸿 卢珊 +3 位作者 陈凯 句立言 孙晖 徐建国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24-1027,1057,共5页
目的 为揭示首次在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CFT0 73菌株中发现的TonB依赖的基因岛在其他菌属中是否存在及分布特点。方法 根据组成该基因岛的全部基因设计引物 ,利用PCR方法进行检测分析 ,并以Southernblot和Dotblot方法予以证实。结果 ... 目的 为揭示首次在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CFT0 73菌株中发现的TonB依赖的基因岛在其他菌属中是否存在及分布特点。方法 根据组成该基因岛的全部基因设计引物 ,利用PCR方法进行检测分析 ,并以Southernblot和Dotblot方法予以证实。结果 该基因岛主要存在于多种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中 ,在 4 1株被检测的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克雷伯氏菌、枸橼酸杆菌等其他菌属的标准菌株中均没有完整的该基因岛结构。在 33株从腹泻病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的包括 6种血清型的福氏志贺氏菌株中有 30株携带该基因岛。 17株ETEC临床分离菌株中仅有 1株菌阳性 ;19株EPEC临床分离株中仅有 1株阳性 ;7株EAEC菌中均为阴性。在 183株从腹泻病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的不属于已知的五类致泻性大肠杆菌中发现有 12 3株携带该基因岛 ,阳性率为 6 7.2 % ,其中 130株携带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中有 95株携带该基因岛 (阳性率为73% ) ,5 3株非携带HPI大肠杆菌有 2 8株携带该岛 (阳性率为 5 2 .8% )。结论 该基因岛的结构比较保守 ,五个组成基因协同存在 ,主要分布在亲缘关系较近的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属 ,在大肠杆菌中与HPI毒力岛无明显的协同存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岛 大肠杆菌 志贺氏菌
下载PDF
脉冲场电凝胶技术在肠道致病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晓萌 有田世乃 增田志高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303-1304,1353,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快速敏感的肠道病原菌的诊断分型方法,有效地追踪溯源和控制传染源。方法:用脉冲场电泳胶与噬菌体分型实验方法对29株S.sonnei分离株与12株EHEC O157∶H7菌株进行分型。结果:4起S.sonnei暴发事件的PFGE的试验结果显示,同... 目的:探讨建立快速敏感的肠道病原菌的诊断分型方法,有效地追踪溯源和控制传染源。方法:用脉冲场电泳胶与噬菌体分型实验方法对29株S.sonnei分离株与12株EHEC O157∶H7菌株进行分型。结果:4起S.sonnei暴发事件的PFGE的试验结果显示,同起事件的DNA条带几乎一致;2起EHEC O157∶H7暴发事件中,同起事件的PFGE条纹几乎一致,而3株散发菌株的PFGE条纹各异;另外对12株EHEC O157∶H7进行噬菌体分型试验,也显示了比较好的分型力。结论:PFGE具分型力强、重复性高等特点,能直观地判断肠道致病菌的亲缘关系,及时查明暴发流行的传染源,从而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场电泳胶试验 志贺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分型
下载PDF
洗消机臭氧水溶液浸泡与冲洗除菌效果检测
19
作者 刘希真 陈春田 +2 位作者 李东力 吕庆友 孙华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21-123,共3页
Cy—1000Y内镜洗消机可将所产生臭氧水溶液加压后经多个小孔喷出,对物品进行冲洗消毒。采用定量杀菌试验,对其除菌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以其含臭氧 0.08 mg/ L溶液浸泡 5 min,对不锈钢片表面大肠杆菌与福氏痢... Cy—1000Y内镜洗消机可将所产生臭氧水溶液加压后经多个小孔喷出,对物品进行冲洗消毒。采用定量杀菌试验,对其除菌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以其含臭氧 0.08 mg/ L溶液浸泡 5 min,对不锈钢片表面大肠杆菌与福氏痢疾杆菌杀灭率< 99.9%;作用 30 min,不能将悬液中 HBsAg抗原性破坏。以该臭氧溶液加压冲洗 0.5 min,对不锈钢片表面细菌灭除率达 100%(自来水加压冲洗 5 min,清除率为96.72%);对染 HBsAg不锈钢片冲洗 4 min,检测 S/ N值为 0.98(自来水冲洗 5 min者为 1.01)。上述结果说明,该洗消机主要是机械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消机 臭氧溶液 HBSAG 大肠杆菌 福氏痢疾杆菌
下载PDF
2011—2013年北京某城区感染性腹泻患者致病菌检测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白书媛 刘淑岭 +3 位作者 高波 胡三梅 霍哲 张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某城区2011—2013年感染性腹泻患者致病菌分布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图谱特征,为感染溯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区域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 179份,对其培养分离的致病菌进行血清分型及PFGE... 目的分析北京某城区2011—2013年感染性腹泻患者致病菌分布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图谱特征,为感染溯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区域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 179份,对其培养分离的致病菌进行血清分型及PFGE分析。结果 1 179份标本,共培养肠道病原菌330株,其中检出居前4位的肠道致病菌依次为志贺菌属93株(28.18%)、沙门菌属69株(20.91%)、副溶血性弧菌44株(13.33%)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1株(3.33%)。18株宋内志贺菌PFGE分为8个型别,聚类相似度接近88%;69株沙门菌属细菌分为18个血清型,共41种PFGE型别,其中山夫登堡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具有明显的优势带型;23株副溶血性弧菌PFGE型别较为分散。结论 3年间感染性腹泻患者致病菌的血清型和PFGE带型分布较为广泛,应注意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细菌的PFGE优势菌型,警惕其引发的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肠道致病菌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副溶血性弧菌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病原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