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reveals novel biomarkers and immune cell infiltration in esophageal tumorigenesis
1
作者 Jian-Rong Sun Dong-Mei Chen +2 位作者 Rong Huang Rui-Tao Wang Li-Qun Ji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2024年第4期1500-1513,共14页
BACKGROUN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ies worldwide,and its development comprises a multistep process from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to carcinoma(CA).However,the crit... BACKGROUN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ies worldwide,and its development comprises a multistep process from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to carcinoma(CA).However,the critical regulators and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remain largely unknown.AIM To explore the genes and infiltrating immune cells in the microenvironment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multistage progression of ESCC to facilitate diagnosis and early intervention.METHODS A mouse model mimicking the multistage development of ESCC was established by providing warter containing 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to C57BL/6 mice.Moreover,we established a control group without 4NQO treatment of mice.Then,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for esophageal tissues from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cal statuses,including low-grade IN(LGIN),high-grade IN(HGIN),and CA,and controlled normal tissue(NOR)sample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were identified in the LGIN,HGIN,and CA groups,and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DEGs were analyzed via Gene Ontology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enrichment analyses.The CIBERSORT algorithm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attern of immune cell infilt-ration.Immunohistochemistry(IHC)was also conducted to validate our results.Finally,the Luminex multiplex cytokine analysis was utilized to measure the serum cytokine levels in the mice.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NOR group,a total of 681541,and 840 DEGs were obtained in the LGIN,HGIN,and CA groups,respectively.Using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three sets of DEGs,we identified 86 genes as key gene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SCC.Enrichme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se genes were enriched mainly in the keratinization,epidermal cell differentiation,and interleukin(IL)-17 signaling pathways.CIBERSORT analysis revealed that,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NOR group,M0 and M1 macrophages in the 4NQO group showed stronger infiltration,which was validated by IHC.Serum cytokine analysis revealed that,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NOR group,IL-1βand IL-6 were upregulated,while IL-10 was downregulated in the LGIN,HGIN,and CA groups.Moreover,the expression of the representative key genes,such as S100a8 and Krt6b,was verified in external human samples,and the results of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findings in mice.CONCLUSION We identified a set of key genes represented by S100a8 and Krt6b and investigated their potential biological functions.In addition,we found that macrophage infiltration and abnormal alterations in the levels of inflam-mation-associated cytokines,such as IL-1β,IL-6,and IL-10,in the peripheral blood may b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S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TUMORIGENESIS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Biomarkers Immune cell infiltration 4-nitroquinoline 1-oxid
下载PDF
基于血液炎症指标的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萌硕 邓彬 +3 位作者 许叶旻 董洋 张珂 佘强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3期317-322,共6页
目的探究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发生风险的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01月至2021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126例,以及同期于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者344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 目的探究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发生风险的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01月至2021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126例,以及同期于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者344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检测、肿瘤标志物、病变资料。确定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得出Harrell一致性指数(C-index)并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绘制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结果为构建食管上皮内瘤变的风险预测模型,经PSM法匹配后,本研究共纳入96例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及96例健康对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HGB)计数、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NLR水平是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独立预测因子。根据以上四项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87。Bootstrap内部验证的C-index值为0.771,提示该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风险预测模型的识别能力、一致性和临床净获益良好。结论基于HGB、PLT、PDW及NLR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有效鉴别有无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病变人群,对诊断食管癌前病变有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年龄早期食管癌及鳞状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3
作者 陈柯豫 黄艳齐 张玲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238-243,共6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因其较低的并发症风险、较快的恢复速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及鳞状上皮内瘤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 背景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因其较低的并发症风险、较快的恢复速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及鳞状上皮内瘤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IN)的治疗.本研究重点评估了老年患者EEC及SIN的临床特点及行ESD治疗的安全性.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早期食管癌及鳞状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自2019-01/2022-10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349例早期食管癌及鳞状上皮内瘤变(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按照手术时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与中青年组(<65岁),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其他肿瘤史、腹部手术史及家族消化道肿瘤疾病史等)和病理资料(病变位置、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内镜分型、病变长径、是否同时存在多个病灶、是否合并慢性食管炎、胃息肉、萎缩性胃炎等),同时比较两组病例的术后相关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血、是否合并食管狭窄及切缘).结果老年组患者中患有高血压的人数较多(P=0.034),中青年组患者中吸烟比例更高(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病变位置上来说,中青年组病变多位于胸下段,而老年组病变多位于胸中段(P=0.005),且老年组发现时病变较中青年组更严重(P=0.005),也更高比例的合并有胃息肉(P=0.026).而ESD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早期食管癌及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合并疾病更多、病变相对严重,好发于胸中段,可结合病变位置等方面的不同予以进行更为细致的内镜下观察和密切的随访,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鳞状上皮内瘤变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年龄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PI3KCA、PI3KCB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海青 温菲菲 +3 位作者 李扬扬 高向前 张香芝 吴淑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I3KCA)、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β(PI3KCB)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食管鳞癌组织(鳞癌组织)126例份、低级别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低级别瘤变组织)32例份、高级别食管上皮...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I3KCA)、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β(PI3KCB)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食管鳞癌组织(鳞癌组织)126例份、低级别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低级别瘤变组织)32例份、高级别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高级别瘤变组织)34例份、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正常组织)30例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PI3KCA、PI3KCB阳性表达率,分析鳞癌组织PI3KCA、PI3KCB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组织PI3KCA、PI3KCB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鳞癌组织、高级别瘤变组织PI3KCA、PI3KCB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低级别瘤变组织及正常组织(P均<0.05)。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高的鳞癌组织中PI3KCA、PI3KCB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低的鳞癌组织(P均<0.05)。鳞癌组织PI3KCA、PI3KCB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均无相关性(P均>0.05)。鳞癌组织、高级别瘤变组织PI3KCA阳性表达与PI3KCB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89、0.254,P均<0.05),正常组织、低级别瘤变组织PI3KCA阳性表达与PI3KCB阳性表达无相关性(r分别为0.121、0.145,P均>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PI3KCA、PI3KCB高表达,二者表达变化协同促进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上皮内瘤变 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 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β
下载PDF
DNA定量细胞学分析对于HPV阴性的ASCUS的分流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文惠 王莉 +5 位作者 冯莉 崔文华 于湄 葛军 米冬青 李素辉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4期2105-2108,共4页
目的探讨DNA定量细胞学分析对于HPV阴性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分流作用。方法对80例HPV阴性的ASCUS患者进行DNA定量细胞学分析,且DNA定量细胞学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按照DNA指数(DNAindex,DI)将不同DNA定量细... 目的探讨DNA定量细胞学分析对于HPV阴性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分流作用。方法对80例HPV阴性的ASCUS患者进行DNA定量细胞学分析,且DNA定量细胞学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按照DNA指数(DNAindex,DI)将不同DNA定量细胞学结果分为DI〈2.5组(n=41)、DI〉2.5组(n=26)、DI〉5组(n=13);按照年龄分为3组:≤30岁组(n=28),31~49岁组(n=30),≥50岁(n=22)。分析3组DNA定量细胞学结果中CIN检出率及异常DNA定量结果,不同年龄条件下CIN检出率。结果 HPV阴性组中异常DNA倍体细胞的阳性率20%,ASCUS中DNA倍体异常的CIN检出率为38.8%。不同DI组病理结果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I〉5组CIN2及CIN3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DI〉2.5组和DI〈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I〉2.5组与DI〈2.5组病理结果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组DNA定量细胞学异常的CIN检出率高于≤30岁组和31~49岁组(63.6%),其中CIN2及以上病变的检出率为45.5%。不同年龄组组间的DNA定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V阴性的ASCUS人群进行DNA倍体分析有助于检出CIN,是分流筛查的有效手段,将DNA定量细胞分析中DI〉5作为宫颈活检的标准可能增加CIN2及以上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倍体分析 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叉头蛋白M1在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至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春涛 姜大磊 +3 位作者 张政 王拥军 李鹏 张澍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7期1668-1672,共5页
目的检测食管癌前病变组织、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中叉头蛋白M1(FOXM1)的表达水平,探讨FOXM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食管癌前病变组织(包括低级别瘤变和高级别瘤变各30例)和115例食管鳞状... 目的检测食管癌前病变组织、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中叉头蛋白M1(FOXM1)的表达水平,探讨FOXM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食管癌前病变组织(包括低级别瘤变和高级别瘤变各30例)和11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组织中FOXM1的表达情况。结果 FOXM1蛋白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及癌前病变细胞中,在细胞浆与细胞核中均有表达。FOXM1在食管低级别瘤变、高级别瘤变和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26.7%(8/30)、57.7%(17/30)和60.0%(69/115),而在配对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或无表达。FOXM1异常表达率增高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及肿瘤TNM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分别为P<0.001,P<0.001和P=0.032),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FOXM1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前病变阶段即出现表达升高,且随着食管鳞状上皮癌变的发生发展表达逐渐升高。FOXM1的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肿瘤TNM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上皮异型增生 食管鳞癌组织 蛋白表达水平 相关性 临床病理 癌变过程 鳞状细胞癌患者 癌前病变组织
下载PDF
炎症指标联合肿瘤标志物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艳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联合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在鉴别食管鳞癌和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泰州市... 目的分析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联合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在鉴别食管鳞癌和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泰州市人民医院初次确诊为食管鳞癌的90例患者,同期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79例。Mann-Whitney U检测分析各组NLR、PLR、LMR、Cyfra211、CEA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食管鳞癌的效能。结果NLR、PLR、Cyfra211诊断食管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4、0.607、0.633,诊断界值分别为2.835、157.754、1.985ng/ml。NLR、PLR、Cyfra211敏感度分别为0.444、0.377、0.578,特异度为0.734、0.861、0.684。NLR+PLR、NLR+Cyfra211、PLR+Cyfra211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4、0.655、0.658,敏感度为0.333、0.522、0.533,特异度为0.886、0.810、0.772。结论单独检测NLR、PLR、Cyfra211对食管鳞癌和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诊断效能尚可,PLR+Cyfra211联合检测具有更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记物 炎性指标 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食管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表浅型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胃镜分型与胃镜活检及外科病理 差异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曹慧 许玉花 +1 位作者 王磊 杨成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6期798-803,共6页
目的:分析表浅型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胃镜下分型表现与活检病理及手术病理的差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胃镜下诊断为早期食管病变而活检病理为食管鳞癌或上皮内瘤变的120例手术患者的胃镜标本及手术标本,... 目的:分析表浅型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胃镜下分型表现与活检病理及手术病理的差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胃镜下诊断为早期食管病变而活检病理为食管鳞癌或上皮内瘤变的120例手术患者的胃镜标本及手术标本,分析其胃镜下分型与活检病理及手术病理的差异的关系。结果: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间完全符合的占60.0%(72/120),加重的占37.5%(45/120),减轻的占2.5%(3/120)。表浅鳞癌组符合率90.5%,上皮内瘤变组26.3%,二者具显著差异(P<0.05)。而胃镜下1型符合率高(70.0%),3型最低(42.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1、2、3型患者术后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早期黏膜内及黏膜下浸润(深度及转移)具有明显递增现象,合并溃疡时均易出现横向纵深浸润进展及淋巴转移。结论:表浅型食管癌术前术后病理存在一定差异,而胃镜下分型表现与该差异程度有一定关系,并对病变浸润及分化程度有重要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型食管癌 上皮内瘤变 胃镜分型 病理 外科手术
下载PDF
RASSF1A、MINT31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与食管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癌的关系
9
作者 陈林晖 曹俊 +1 位作者 林海 邹晓平 《胃肠病学》 2011年第3期150-154,共5页
背景:食管上皮内瘤变(EIN)是食管正常或慢性炎症组织向鳞癌转变过程中必经的病理阶段,目前对EIN的发生、发展尚缺乏临床实用的早期评估指标。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基因RASSF1A、MINT31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表达与EIN和... 背景:食管上皮内瘤变(EIN)是食管正常或慢性炎症组织向鳞癌转变过程中必经的病理阶段,目前对EIN的发生、发展尚缺乏临床实用的早期评估指标。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基因RASSF1A、MINT31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表达与EIN和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30例食管鳞癌、80例EIN和2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RASSF1A、MINT31甲基化状态,以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BSP)验证MSP结果。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IN和食管鳞癌组织中的DNMT1蛋白表达。结果:正常食管组织、EIN、食管鳞癌组织中的RASSF1A和MINT31甲基化率分别为5.0%和5.0%、32.5%和26.2%、60.0%和46.7%,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SP方法证实,MSP示RASSF1A甲基化阳性的EIN和食管鳞癌组织,RASSF1A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位点。低级别、高级别EIN和食管鳞癌组织中的DNMT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5%、55.0%和76.7%,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1高表达与RASSF1A甲基化相关,与MINT31甲基化无关。结论:RASSF1A、MINT31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和DNMT1表达上调在EIN和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检测或许有助于EIN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RASSF1A 基因 MINT31 DNA甲基化 食管肿瘤 上皮内瘤变 肿瘤 鳞状细胞
下载PDF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 被引量:3
10
作者 聂洁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原黄浦区中心医院就诊患者276例,其中156名健康患者[未感染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且细胞学诊断未见恶性细胞改变],67...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原黄浦区中心医院就诊患者276例,其中156名健康患者[未感染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且细胞学诊断未见恶性细胞改变],67例炎性患者(宫颈感染高危HPV病毒但细胞学诊断未见恶性细胞改变),2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宫颈感染高危HPV病毒、宫颈活检病理提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即LSIL),29例高度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宫颈感染高危HPV病毒、宫颈锥切病理提示高度临床上皮内病变,即HSIL)。采集每位入组患者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健康组与炎性组、LSIL组、HSIL组中患者血清SCC-Ag浓度,分析SCC-Ag水平在不同4组之间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4组被检者血清SCC-Ag数值水平比较,健康组<炎性组<LSIL组<HSIL组,SCC-Ag水平在健康组与其他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炎性组、LSIL组、HSIL组SCC-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CC-Ag在健康宫颈和病变宫颈癌中表达不同,对诊断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加味半夏厚朴汤防治食管癌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陈晓乐 李永亮 +2 位作者 李明彦 李振华 张勤生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191-2202,共12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加味半夏厚朴汤(modified Banxia Houpo decoction,MBHD)治疗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esophage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SIN)的潜在靶点及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内外实验加以验证。方法:检索M...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加味半夏厚朴汤(modified Banxia Houpo decoction,MBHD)治疗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esophage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SIN)的潜在靶点及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内外实验加以验证。方法:检索MBHD和ESIN的靶点,并获取两者的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聚类分析筛选MBHD治疗ESIN的核心靶点。针对核心靶点作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构建“中药-成分-通路-靶点”网络,通过拓扑分析筛选MBHD治疗ESIN的关键靶点和关键成分,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KYSE-150细胞分为对照组和MBHD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集落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qRT-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表达水平。将15只小鼠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建立食管癌模型。治疗组灌胃MBHD,连续20周。采用Western blot、qRT-PCR法检测TNF-α、RIPK1、RIPK3、MLKL表达水平。结果:MBHD靶点896个,ESIN靶点1262个,两者的交集靶点279个。KEGG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关键靶点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MAPK14)等,关键成分包括木犀草素、黄芩素、厚朴新酚等。分子对接显示,TNF与黄芩素、木犀草素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细胞实验显示,MBHD可抑制KYSE-150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P<0.05),上调TNF-α、RIPK1、RIPK3、MLKL蛋白表达水平(P<0.05)。动物实验显示,模型组小鼠食管TNF-α、RIPK3、MLKL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而MBHD可上调这些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MBHD可能通过木犀草素、黄芩素等成分,调节RIPK1/RIPK3/MLKL、PI3K/Akt等信号通路,作用于PPARG、MAPK3等靶点,从而发挥防治食管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半夏厚朴汤 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 食管癌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小鼠 细胞 毛德西
下载PDF
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及其非内镜治疗现状
12
作者 胡瑞芳 樊丽娟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281-286,共6页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ESIN)被公认为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因此,癌前的诊断与治疗成为预防食管癌的关键环节。目前,内窥镜检查及治疗是检测与诊治ESIN的主要手段。然而,至今临床上尚未推广...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ESIN)被公认为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因此,癌前的诊断与治疗成为预防食管癌的关键环节。目前,内窥镜检查及治疗是检测与诊治ESIN的主要手段。然而,至今临床上尚未推广应用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也缺乏有效治疗ESIN的药物。近些年来,针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不断开展并向前推进,部分生物标志物和非内镜治疗方法在ESIN的诊治方面显示出潜在价值。笔者旨在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和综述,以期为食管癌的早期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 生物标记 食管肿瘤 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宫颈鳞状上皮叉头框蛋白M1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涓 康灵 +1 位作者 唐健 李升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叉头框蛋白M1(FOXM1)蛋白表达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 选取103例手术切除的CIN组织石蜡标本作为试验组,其中CIN 1~3级分别有39,42和22例;另选取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101...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叉头框蛋白M1(FOXM1)蛋白表达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 选取103例手术切除的CIN组织石蜡标本作为试验组,其中CIN 1~3级分别有39,42和22例;另选取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101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宫颈鳞状上皮FOXM1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IN发生的因素,并分析不同组织标本中宫颈鳞状上皮FOXM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口服避孕药[优势比(OR)=5.77,95%CI=2.38~14.03]、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OR=8.576,95%CI=3.53~20.84)、FOXM1蛋白阳性(OR=5.44,95%CI=2.24~13.22)是影响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正常宫颈组织和CIN 1~3级组织中宫颈鳞状上皮FOXM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76%,59.09%,90.48%和100.00%,正常宫颈组织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宫颈鳞状上皮FOXM1蛋白在CIN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不仅与CIN发生有关,而且随着CIN分级程度增加,其阳性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分级 宫颈鳞状上皮叉头框蛋白M1
原文传递
食管全周浅表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浸润深度与脉管瘤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奕 窦利州 +8 位作者 薛学敏 刘勇 贺舜 张月明 柯岩 刘旭东 郭嫦媛 薛丽燕 王贵齐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59,共7页
目的探讨食管全周浅表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发生黏膜下深浸润及脉管瘤栓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内镜下切除术的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9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食管全周浅表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发生黏膜下深浸润及脉管瘤栓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内镜下切除术的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9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内镜下表现,病变发生黏膜下深浸润和脉管瘤栓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16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至黏膜下层浅浸润(<200μm)85例(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黏膜下层深浸润(≥200μm)31例,有脉管内瘤栓1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OR=3.090,95%CI:1.165~8.200)、病变处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AB分型(OR=11.215,95%CI:3.955~31.797)是浸润深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吸烟史(OR=5.824,95%CI:1.704~19.899)、是否存在无血管区或血管杂乱区域(OR=3.393,95%CI:1.285~12.072)是脉管瘤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有饮酒史、病变处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分型为B2~B3型的食管全周浅表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发生黏膜下层深浸润的风险更高,有吸烟史、存在无血管区或血管杂乱区域的食管全周浅表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有脉管瘤栓的可能性更大。超声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能提高术前对食管全周浅表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浸润深度和脉管瘤栓评估的准确性,帮助内镜医师合理地把握内镜下治疗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全周病变 胃镜 黏膜下深浸润 脉管瘤栓
原文传递
宫颈鳞癌及上皮内瘤变组织E-cadherin和β-catenin及PTEN表达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洋 于红俊 +4 位作者 郭宁宁 刘永萍 张晟宁 王言奎 姜慧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51-855,共5页
目的:探讨E-cadherin、β-catenin和PTEN在宫颈鳞癌及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和PTEN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 目的:探讨E-cadherin、β-catenin和PTEN在宫颈鳞癌及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和PTEN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CIN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0.0%、85.7%、50.0%和37.3%;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依次为0、28.6%、62.5%和84.0%;PTEN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0.0%、78.6%、56.3%和40.0%,3种蛋白在正常宫颈、CINⅠ的表达与鳞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正常宫颈与CINⅡ~Ⅲ中的表达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PTEN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均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与PTEN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与β-catenin异常表达呈负相关;β-catenin异常表达与PTEN阳性表达呈负相关。结论:E-cadherin与PTEN表达缺失或降低及β-catenin异常表达,均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三者之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上皮-间质转化 E-钙黏蛋白 Β-连环蛋白 PTEN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CT能谱成像在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癌病理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奕 田为中 +3 位作者 夏建国 张继 何亮 丁少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11-1315,共5页
目的研究能谱CT成像在鉴别诊断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不同分化程度食管鳞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能谱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随后接受手术证实的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鳞癌的患者,在动脉期测量病灶的能谱定量参数,包括碘浓度(IC... 目的研究能谱CT成像在鉴别诊断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不同分化程度食管鳞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能谱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随后接受手术证实的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鳞癌的患者,在动脉期测量病灶的能谱定量参数,包括碘浓度(IC)、水浓度(WC)及有效原子序数(Eff-Z),并计算能谱曲线斜率(λHU)。比较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不同病理分级食管鳞癌各能谱参数有无差异,对不同参数诊断低分化与非低分化食管鳞癌的效能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本研究参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4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及低分化组。随着病理分级的增加,动脉期病灶的IC、λHU及Eff-Z均逐步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病理分级患者之间病灶的W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动脉期病灶的IC、λHU及Eff-Z对低分化与非低分化食管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结论能谱CT多参数成像在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不同分化程度食管鳞癌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CT能谱成像 病理分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