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19年全球和中国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
1
作者 王晓东 杨文文 李球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4,共8页
目的:探讨1990~2019年全球和中国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DB)研究数据,通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绝对数及其年龄标化率、估计年度变化百分比(EAPC)来分析1990~2019年全... 目的:探讨1990~2019年全球和中国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DB)研究数据,通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绝对数及其年龄标化率、估计年度变化百分比(EAPC)来分析1990~2019年全球和中国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990~2019年,全球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ASDR)(EAPC=-3.65,95%CI:-3.86~-3.44)和年龄标化DALY率(EAPC=-3.60,95%CI:-3.78~-3.41)及中国相应的ASDR(EAPC=-5.78,95%CI:-6.17~-5.38)和年龄标化DALY率(EAPC=-5.97,95%CI:-6.32~-5.62)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略高于女性,75~89岁时达到峰值。菲律宾相应的ASDR和年龄标化DALY率增幅最大[EAPC(95%CI)分别为0.87(0.21~1.54)和1.32(0.60~2.03)],沙特阿拉伯降幅最大[EAPC(95%CI)分别为-18.48(-18.63~-18.32)和-18.25(-18.38~-18.12)]。2019年,低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每10万人中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ASDR[56.67,95%不确定性区间(UI):42.08~73.07]和年龄标化DALY率(1318.63,95%UI:997.40~1672.29)显著高于其他SDI地区。2019年,全球范围内每10万人中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最高的地区和国家分别为大洋洲和所罗门群岛,中国相应的ASDR为12.52(95%UI:6.35~21.29),年龄标化DALY率为262.65(95%UI:133.90~447.50)。结论:1990~2019年全球和中国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呈一致下降趋势,男性略高于女性,75~89岁时达到高峰。中国的相关疾病负担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较高,仍需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残调整寿命年 年度变化百分比 全球疾病负担 家庭空气污染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gallbladder and biliary diseases from 1990 to 2019
2
作者 Zhong-Zhuan Li Lin-Jing Guan +3 位作者 Rong Ouyang Zhi-Xin Chen Guo-Qing Ouyang Hai-Xing Ji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3年第11期2564-2578,共15页
BACKGROUND Gallbladder and biliary diseases(GABDs)are a major public health issue.AIM To analysis the cause-specific incidence,prevalence,and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and its temporal trends of GABDs at the gl... BACKGROUND Gallbladder and biliary diseases(GABDs)are a major public health issue.AIM To analysis the cause-specific incidence,prevalence,and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and its temporal trends of GABDs at the 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level.Data on GABD were available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METHODS The estimated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EAPC)was used to quantify temporal trend in GABD 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s(ASIRs),age-standardized prevalence rate(ASPR),and age-standardized YLD rate(ASYR)by region,sex.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ABD burden and country development level using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RESULTS In 2019,the incident cases of GABD were 52003772,with an ASIR of 63432/100000 population.Globally,the number of incident cases and ASIR of GABD increased 97%and 58.9%between 1990 and 2019.Although,the ASPR and ASYR decreased from 1990 to 2019,the number of prevalent and YLDs cases increased.The highest ASIR was observed in Italy,and the highest ASPR and ASYR was observed in United Kingdom.The highest burden of GABD was found in low-SDI region,and the burden in femal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ales.A generally negative correlation(ρ=-0.24,P<0.05)of GABD with the EAPC and 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in 2021)were observed for ASIR.What’s more,no correlation in ASPR(ρ=-0.06,P=0.39)and ASYR(ρ=-0.07,P=0.36)of GABD with the EAPC and HDI(in 2021)were observed,respectively.CONCLUSION GABD remain a major global public health challenge;however,the burden of GABD varies geographically.Globally,the number of incident cases and ASIR of GABD increased between 1990 and 2019.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global disease burden of GABD and may assist policymakers in formulating effective policies to mitigate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lbladder and biliary diseases incidence prevalence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study estimated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s
下载PDF
2010-2020年山东省淄博市甲状腺癌发病特征与趋势分析
3
作者 刘靖靖 杨淑霞 +4 位作者 韩鹏 赵炫 李广益 李琳琳 宋代琴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4期221-226,共6页
目的描述分析2010—2020年山东省淄博市甲状腺癌发病趋势,为制定淄博市甲状腺癌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20年淄博市肿瘤登记系统中户籍居民的肿瘤病例资料,计算甲状腺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目的描述分析2010—2020年山东省淄博市甲状腺癌发病趋势,为制定淄博市甲状腺癌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20年淄博市肿瘤登记系统中户籍居民的肿瘤病例资料,计算甲状腺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2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以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资料为标准计算标化率。结果2010—2020年淄博市甲状腺癌粗发病率为12.80/10万,标化发病率为11.85/10万;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47倍(P<0.05);甲状腺癌发病率40岁以上组达到最高峰(24.50/10万),之后发病率逐渐下降,各年龄组甲状腺癌发病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2010—2014年淄博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长迅速,标化发病率APC值为136.52%(P<0.05);2014—2017年增长缓慢,标化发病率APC值为15.59%(P>0.05);2017—2020年持续增长,标化发病率APC值为28.81%(P<0.05)。各区县甲状腺癌发病率依据地理位置呈现中间高南北低的趋势,张店区和桓台县为甲状腺癌高发区,最高地区的标化发病率(201.03/10万)是最低地区(56.70/10万)的3.55倍。结论淄博市甲状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40岁以上为甲状腺癌发病高峰,提示中年女性应作为甲状腺癌重点预防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发病率 年度变化百分比
下载PDF
2016—2022年某铁路局职工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及变化趋势分析
4
作者 宫桂芳 方永华 +1 位作者 刘燕平 闫泰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7期50-54,共5页
目的分析某铁路局职工2016年1月—2022年12月代谢综合征(mebabolic syndrome,MS)检出情况及其时间变化趋势,为该铁路局开展职工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某铁路局2016年1月—2022年12月职工健康体检数据,用χ^(2)检验分析性别和... 目的分析某铁路局职工2016年1月—2022年12月代谢综合征(mebabolic syndrome,MS)检出情况及其时间变化趋势,为该铁路局开展职工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某铁路局2016年1月—2022年12月职工健康体检数据,用χ^(2)检验分析性别和年龄组间MS检出率差异,用JoinPoint软件分析MS检出率及年度变化趋势。结果2016年1月—2022年12月该铁路职工MS检出率为27.7%,其中女性为9.0%,男性为30.8%,各年份男性MS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6—2022年总体MS检出率从32.7%下降为26.1%(P<0.01)。JoinPoint回归分析发现,2016—2022年总体MS检出率呈线性下降趋势,APC为-3.90%(P>0.05),其中男性APC为-4.50%(P<0.05),女性APC为-6.50%(P>0.05)。2016—2022年该铁路体检人员MS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现升高趋势,经χ^(2)趋势检验,各年份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MS检出率呈线性下降趋势,30~39岁组APC为-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职工各年龄段MS检出率变化趋势不同,50岁前呈线性下降趋势,≥50岁组呈线性上升趋势;40~49岁组APC为-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组APC为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职工各年龄段MS检出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30~39岁组APC为-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铁路局职工MS检出率较高但呈下降趋势,说明该铁路局健康状况有所好转,建议继续加强职工的健康管理,将50岁以上女性职工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进一步提高铁路职工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职工 健康体检 代谢综合征 JoinPoint回归 年度变化百分比 变化趋势
下载PDF
2009—2022年金华市婺城区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变化趋势及疾病负担分析
5
作者 陈静英 韩郸轲 +2 位作者 陆文雯 金红艳 王洪歆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3年第3期32-36,共5页
目的 了解2009—2022年金华市婺城区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为制定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婺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全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库,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22年12... 目的 了解2009—2022年金华市婺城区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为制定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婺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全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库,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婺城区辖区户籍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死亡资料。采用SPSS 19.0计算道路交通伤害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中位年龄、潜在减寿年数。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0,软件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并进行趋势检验。结果2009—2022年期间婺城区居民道路交通伤害粗死亡率从2009年的18.61/10万下降到2022年的9.42/10万(AAPC=-5.5%,t=-6.7;P<0.001)。婺城区农村人群的死亡率除少年儿童组和女性青年组外其他年龄段均高于城市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农村50岁以上居民道路交通伤害粗死亡率为26.87/10万。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类型中行人、骑脚踏车、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共死亡1 078人,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83.76%,结论婺城区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主要发生在行人、骑脚踏车、摩托车与电动车这三类弱势人群,其中农村人群占79.02%,所以防控的重点应以农村特别是50岁以上人群、老年人群等为重点,结合人群特点开展有效、实用宣传控制措施,降低因道路交通伤害带来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伤害 死亡趋势 年度变化百分比 潜在减寿年数
下载PDF
沧州市区2010—2019年甲状腺癌发病时间趋势和生存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哲敏 李晓雪 +3 位作者 霍恺 王立彬 陈静 鲁文慧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对沧州市区2010—2019年居民甲状腺癌发病时间趋势和生存分析进行研究,为沧州市区甲状腺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9年沧州市区甲状腺癌发病的监测数据,统计甲状腺癌发病率、标化率、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 目的对沧州市区2010—2019年居民甲状腺癌发病时间趋势和生存分析进行研究,为沧州市区甲状腺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9年沧州市区甲状腺癌发病的监测数据,统计甲状腺癌发病率、标化率、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平均生存时间、累积生存率等。结果沧州市区2010—2019年甲状腺癌平均年发病率为18.64/10万,中标率为17.60/10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20~岁以上组发病率快速升高,在50~岁组达到峰值,后随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下降。2010—2014年,甲状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41.95%,95%CI:3.68%~94.35%,P=0.035)。甲状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24.29个月,5年、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2%、90.4%。不同性别间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65岁以下患者组甲状腺癌生存状况较65岁及以上患者组更好(P<0.05)。结论甲状腺癌对沧州市区居民的健康威胁日益加重,应通过综合干预手段减轻因甲状腺癌导致的居民疾病和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发病率 年度变化百分比 时间趋势分析 生存分析
下载PDF
2016-2020年广东省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变化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昭璇 林立丰 +5 位作者 孟瑞琳 许晓君 许燕君 王晔 效拟 郑雪燕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8期616-623,共8页
目的了解2016-2020年广东省户籍居民的死亡水平、主要死因构成及变化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6-2020年各年户籍死亡率达到5‰的广东省国家死因监测点的户籍居民人口和死亡数据,按照性别、城乡分析全死因、三大类疾病和主... 目的了解2016-2020年广东省户籍居民的死亡水平、主要死因构成及变化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6-2020年各年户籍死亡率达到5‰的广东省国家死因监测点的户籍居民人口和死亡数据,按照性别、城乡分析全死因、三大类疾病和主要疾病标化死亡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结果2016-2020年广东省户籍居民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61.78/10万、457.04/10万、438.33/10万、429.15/10万和411.8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慢性病死亡占总死因的84.94%~86.38%,标化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死因前五位的疾病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2016-2020年,尽管广东省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其死亡构成占总死亡的66.15%~68.07%;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死亡水平上升;恶性肿瘤死因以肺癌为首,其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鼻咽癌死亡水平远高于全国;冠心病和脑卒中分别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其中冠心病和脑出血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占呼吸系统疾病死因的52.77%~64.65%。结论2016-2020年广东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其形势仍然严峻,男性和农村地区人群为重点防控对象。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广东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死亡水平上升,鼻咽癌死亡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主要死因 变化趋势 年度变化百分比
下载PDF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 of individuals with 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s of the bile duct 被引量:1
8
作者 Rong-Shou Wu Wen-Jun Liao +3 位作者 Jing-Sheng Ma Jia-Kun Wang Lin-Quan Wu Ping Ho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2023年第5期843-858,共16页
BACKGROUND 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IPNB)is a rare distinct subtype of precursor lesions of biliary carcinoma.IPNB is considered to originate from luminal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typically disp... BACKGROUND 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IPNB)is a rare distinct subtype of precursor lesions of biliary carcinoma.IPNB is considered to originate from luminal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typically displays mucin-hypersecretion or a papillary growth pattern,and results in cystic dilatation[1].IPNB develops anywhere in the intrahepatic and extrahepatic biliary tracts,and can occur in various pathological stages from low-grade dysplasia to invasive carcinoma.IPNBs have similar phenotypic changes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ll subtypes,and the prognosis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nonpapillary)cholangiocarcinoma.AIM To evalu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IPNB to provide evidence-based guidance for treatment.METHODS Invasive IPNB,invasive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IPMN),and traditional cholangiocarcinoma data for affected individuals from 1975 to 2016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database.Annual percentage changes(APCs)in the incidence and incidence-based(IB)mortality were calculated.We identified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overall survival(OS)and 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in indivi duals with invasive IPNB.RESULTS The incidence and IB mortality of invasive IPNB showed sustained decreases,with an APC of-4.5%(95%CI:-5.1%to-3.8%)and-3.3%(95%CI:-4.1%to-2.6%)(P<0.001),respectively.Similar decreases in incidence and IB mortality were seen for invasive IPMN but not for traditional cholangiocarcinoma.Both OS and CSS for invasive IPNB were better than for invasive IPMN and traditional cholangiocarcinoma.A total of 1635 individuals with invasive IPNB were included in our prognosis analysis.The most common tumor sites were the pancreaticobiliary ampulla(47.9%)and perihilar tract(36.7%),but the mucin-related subtype of invasive IPNB was the main type,intrahepatically(approximately 90%).In the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age,tumor site,grade and stage,subtype,surgery,and chemotherapy were associated with OS and CSS(P<0.05).CONCLUSION Incidence and IB mortality of invasive IPNB trended steadily downward.The heterogeneity of IPNB comprises site and the tumor’s mucin-producing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database 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s of the bile duct SUBTYP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s Prognosis
下载PDF
Global burde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1990-2019:A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the disease burden and twenty-year forecast
9
作者 Cheng-Jun Li Yi-Kai Wang +2 位作者 Shun-Ming Zhang Mu-Dan Ren Shui-Xiang H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3年第42期5751-5767,共17页
BACKGROU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is an idiopathic intestinal disease with various levels and trend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burden and trends of IBD in various geographica... BACKGROU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is an idiopathic intestinal disease with various levels and trend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burden and trends of IBD in various geographical locations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We report the 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and estimated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EAPC)in age-standardized rates(ASR)of IBD in different regions based on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study from 1990-2019,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BD and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and 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The prevalence trends of IBD were predicted by gender from 2019-2039.AIM To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 IBD data,providing further insights into the management of this chronic disease.METHODS We collected the information on the incidence of IBD from the GBD study from 1990-2019 to calculate the AAPC and EAPC in ASR of IBD in different region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BD,HDI,and SDI were analyzed.The Nordpred and Bayesian age-period-cohort model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prevalence trends of IBD by gender from 2019-2039,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sults was validated.RESULTS North America consistently had the highest IBD ASR,while Oceania consistently had the lowest.East Asia had the fastest average annual growth in ASR(2.54%),whereas Central Europe had the fastest decline(1.38%).Countries with a low 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s in 1990 showed faster growth in IBD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n 2019.Additionally,IBD increased faster in countries with a low age-standardized death rates in 1990,whereas the opposite was true in 2019.Analysis of SDI and IBD ASR showed that countries with a high SDI generally had a higher IBD ASR.Finally,the projections showed a declining trend in the incidence of IBD from 2019-2039,but a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ases.CONCLUSION As the global population increases and ages,early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of IBD is important to reduce the disease burden,especially in countries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I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CIDENCE 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ge-standardized rates Prevalence trends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下载PDF
中国肿瘤登记地区人群骨肿瘤发病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志峰 陈万青 +4 位作者 陈建国 王宁 郑莹 宋国慧 刘志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和农村恶性骨肿瘤的发病趋势和特点。方法:根据全国32个肿瘤登记地区的2003年至2007年和部分1988年至2007年恶性骨肿瘤的发病数据库,其中城市点14个,农村点18个,覆盖总人口255430909。肿瘤登记采用ICD-10和ICD-0-...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和农村恶性骨肿瘤的发病趋势和特点。方法:根据全国32个肿瘤登记地区的2003年至2007年和部分1988年至2007年恶性骨肿瘤的发病数据库,其中城市点14个,农村点18个,覆盖总人口255430909。肿瘤登记采用ICD-10和ICD-0-3编码。发病趋势分别应用变化百分比(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结果:2003年至2007年我国骨肿瘤粗发病率1.79/10^5,其中城市1.72/10^5,农村2.01/10^5;中标率分别是1.39/10^5、1.21/10^5,1.40/10^5,骨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0.67%,发病顺位居第24位。2003年至2007年骨肿瘤发病下降9.6%,其中城市下降13.03%,农村上升4.06%;分析1988年至2007年上海市、北京市、江苏启东市和河南林州市的发病趋势,仅上海市骨肿瘤发病出现有统计学差异的下降,APC为-1.76(P=0.042)。结论:中国农村骨肿瘤的发病高于城市,并且农村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城市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发病 肿瘤登记 年度变化百分比
下载PDF
江苏省昆山市1981-2014年胃癌死亡率趋势及率差分解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胡文斌 张婷 +6 位作者 秦威 史建国 仝岚 周杰 金亦徐 邱和泉 罗晓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究江苏省昆山市1981—2014年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定量估计影响因素。方法历年胃癌死亡病例来源于全人群死因监测,计算分性别和年龄组粗死亡率与年龄标化率,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及其95%CI评价死亡率... 目的探究江苏省昆山市1981—2014年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定量估计影响因素。方法历年胃癌死亡病例来源于全人群死因监测,计算分性别和年龄组粗死亡率与年龄标化率,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及其95%CI评价死亡率在1981—2014年时间趋势。采用率差别分解法分析人口因素对胃癌死亡率变化的贡献。结果胃癌年龄标化死亡率在男女合计(APC=-3.6%,95%CI:-3.9%^-3.3%)、男性(APC=-3.9%,95%CI:-4.3%^-3.5%)和女性(APC=-3.5%,95%CI:-4.0%^-3.0%)人群中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昆山市1981—2014年间胃癌死亡率0~74岁累积率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大幅下降(APC=-4.2%,95%CI:-4.7%^-3.7%)。胃癌死亡率的下降是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作用结果,其中人口因素贡献在男女合计、男性及女性人群中分别为-124.92%、-154.61%和-117.52%。结论江苏省昆山市过去30年高水平胃癌死亡率在非人口因素作用下持续下降,但这种下降受到了人口因素的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死亡率 年度变化百分比 人口因素 差别分解法
下载PDF
江苏省昆山市1981—2014年结直肠癌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文斌 张婷 +1 位作者 史建国 秦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3-628,共6页
目的探究江苏省昆山市1981—2014年结直肠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查询来源于死因监测的历年结直肠癌死亡病例,计算分性别-年龄组粗死亡率与年龄标化率,使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及其95%CI评价结直肠癌死亡... 目的探究江苏省昆山市1981—2014年结直肠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查询来源于死因监测的历年结直肠癌死亡病例,计算分性别-年龄组粗死亡率与年龄标化率,使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及其95%CI评价结直肠癌死亡率等在年份之间变化趋势。中国2000年人口结构用于计算年龄标化率;计算0~74岁累积死亡率(%)评价因直肠癌死亡的风险。结果昆山市1981—2014年间结直肠癌死亡数逐年增加(APC=1.4%,95%CI:1.0%~1.8%);结直肠癌0~74岁累积死亡率由1981年的1.94%下降到2014年的0.72%(APC=-2.7%,95%CI:-3.3%^-2.1%)。全人群中结直肠癌年龄标化死亡率由1981年的16.87/10万下降到2014年的6.50/10万(APC=-2.4%,95%CI:-2.9%^-1.9%),男性(APC=-2.2%,95%CI:-2.8%^-1.6%)和女性(APC=-2.7%,95%CI:-3.4%^-2.0%)人群中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虽然昆山市过去30年高水平结直肠癌死亡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但因结直肠癌死亡的例数逐年增加,仍旧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死亡率 年度变化百分比 累积率
下载PDF
1973—2013年上海市徐汇区甲状腺癌发病趋势和生存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顾海雁 朱菁 丁建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8-513,共6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的迅速上升引起了广泛关注,可能与生活方式、老龄化和诊断技术水平提高等相关。本研究采用41年的甲状腺癌发病和随访资料,描述和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居民甲状腺癌发病趋势及生存情况。方法:甲状腺癌发病...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的迅速上升引起了广泛关注,可能与生活方式、老龄化和诊断技术水平提高等相关。本研究采用41年的甲状腺癌发病和随访资料,描述和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居民甲状腺癌发病趋势及生存情况。方法:甲状腺癌发病资料来自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发病时间覆盖1973—2013年,用1973年人口构成计算标化发病率,采用自然样条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癌发病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计算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Jointpoint软件,生存率估计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69.8%),1973—1978年和2009—2013年女性标化发病率分别是男性的2.51倍和2.70倍,男性发病年龄为(50.04±14.71)岁,女性发病年龄为(48.57±13.65)岁。去除老龄化因素,1981年以来甲状腺癌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981—2004年平均每年上升8.46%(95%CI:5.9%-11.1%),2004—2013年快速增长,平均每年上升20.30%(95%CI:9.8%-31.7%)。甲状腺癌总体预后较好,2003—2013年5年生存率达95.21%,10年生存率89.09%;41年生存分析显示,女性生存率高于男性(χ^2=15.43,P=0.000 1)。结论:甲状腺癌在徐汇区的增长趋势与上海市及其他发达国家情况相似,虽然死亡率低,但发病率增长迅速,提示进一步研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发病趋势 年度变化百分比 生存率
下载PDF
江苏省昆山市1981年-2015年肺癌死因对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文斌 张婷 +7 位作者 秦威 史建国 仝岚 邱和泉 周杰 金亦徐 罗晓明 沈月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10-616,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人群持续上升,但是有关肺癌所致的潜在减寿年和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时间变化趋势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江苏省昆山市1981年-2015年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肺癌所致的潜在减寿年... 背景与目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人群持续上升,但是有关肺癌所致的潜在减寿年和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时间变化趋势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江苏省昆山市1981年-2015年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肺癌所致的潜在减寿年时间趋势。方法 1981年-2015年肺癌死亡病例来源于死因监测,以计算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用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计算分性别的年龄标化潜在减寿年。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estimat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e APC)评价去肺癌可增加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在年份之间变化趋势。结果总人群中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由1981年的0.34岁上升到2015年的0.86岁,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3.2%,95%CI:2.8%-3.6%);男性人群(APC=3.0%,95%CI:2.5%-3.5%)和女性人群中(APC=3.6%,95%CI:3.0%-4.2%)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也呈现上升趋势。肺癌所致的标化潜在减寿年在总人群(APC=-0.1%,95%CI:-0.6%-0.4%)和男性人群(APC=-0.5%,95%CI:-1.1%~0.1%)无明显趋势变化,而女性人群中明显上升(APC=1.5%,95%CI:0.3%-2.7%)。结论虽然因肺癌所致的过早死亡没有趋势变化,而肺癌死因对全人群期望寿命的影响在持续上升,有针对性的肺癌预防控制措施亟需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潜在减寿年 年度变化百分比 去肿瘤死因期望寿命
下载PDF
安徽省2010~2014年卵巢癌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戴丹 查震球 +2 位作者 李蕊 陈叶纪 刘志荣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分析2010~2014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卵巢癌发病趋势。方法收集2010~2014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卵巢癌发病资料,计算卵巢癌粗发病率,以及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简称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简称世标率)。采用Possion回归模型比... 目的分析2010~2014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卵巢癌发病趋势。方法收集2010~2014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卵巢癌发病资料,计算卵巢癌粗发病率,以及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简称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简称世标率)。采用Possion回归模型比较城市及农村地区发病率,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卵巢癌发病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Joinpoint平行检验比较城市和农村地区卵巢癌年龄别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2010~2014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新发卵巢癌病例2 050例,粗发病率为6.54/10万,中标率为5.35/10万,世标率为5.12/10万。Possi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OR=1.2391,95%CI:1.2383~1.2399,P<0.001)。从年龄别发病率来看,在20岁之前卵巢癌发病率较低,2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快速上升,总体发病高峰在60岁和70岁年龄组;城市地区卵巢癌发病率在7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农村地区卵巢癌发病率在45岁年龄组出现一个小高峰,6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Joinpoint检验结果显示,2010~2014年安徽省卵巢癌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11.05%,95%CI:5.04%~17.41%,P=0.012),中标率、世标率变化趋势与粗发病率一致;农村地区上升趋势(APC=10.62%,95%CI:4.37%~17.23%,P=0.009)较城市地区(APC=9.01%,95%CI:-0.31%~19.19%,P=0.056)明显。40~59岁年龄组城市和农村地区卵巢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但城市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3.81%,95%CI:-8.85%~18.24%,P=0.441),农村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9.35%,95%CI:6.52%~12.25%,P=0.002)。结论安徽省卵巢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但农村地区发病率上升趋势较城市地区明显,需进一步加强卵巢癌的防控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40~59岁年龄段的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发病率 趋势 年度变化百分比
下载PDF
江苏省昆山市1981—2015年去食管癌死因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文斌 张婷 +7 位作者 秦威 史建国 仝岚 邱和泉 周杰 金亦徐 罗晓明 沈月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269,共7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食管癌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证据有限。该研究分析昆山市1981—2015年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食管癌所致潜在减寿年时间趋势,用以评价食管癌死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198...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食管癌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证据有限。该研究分析昆山市1981—2015年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食管癌所致潜在减寿年时间趋势,用以评价食管癌死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1981—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患者来源于死因监测,以计算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用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计算分性别的年龄标化潜在减寿年。使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评价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在年份之间的变化趋势。结果:总人群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由1981年的0.36岁下降到2015年的0.18岁,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PC=-1.8%,95%CI:-2.4%^-1.2%);男性人群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AAPC=1.5%,95%CI:-2.2%^-0.8%)和女性人群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AAPC=-2.3%,95%CI:-3.0%^-1.6%)也呈现下降趋势。因食管癌所致的标化潜在减寿年在总人群(AAPC=-6.3%,95%CI:-7.1%^-5.5%),男性人群(AAPC=-5.7%,95%CI:-6.7%^-4.7%)及女性人群(AAPC=-8.7%,95%CI:-10.3%^-7.1%)中明显下降,结论: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食管癌所致的年龄标化潜在减寿年在过去35年间持续下降。因食管癌所致的过早死亡也在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潜在减寿年 年度变化百分比 去肿瘤死因期望寿命
下载PDF
1988至2007年磁县食管癌和胃癌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志峰 宋国慧 +4 位作者 候浚 陈超 乔翠云 冀洪新 孟凡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39-842,共4页
目的: 根据磁县肿瘤登记处数据,分析1988年-2007年食管癌胃癌发病趋势变化。方法:截取1988年-2007年发病数=据库ICD编码C15.0~C15.9和C16.0~C16.9,采用y=α+βχ+ε线性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食管癌发病总体呈现下降趋... 目的: 根据磁县肿瘤登记处数据,分析1988年-2007年食管癌胃癌发病趋势变化。方法:截取1988年-2007年发病数=据库ICD编码C15.0~C15.9和C16.0~C16.9,采用y=α+βχ+ε线性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食管癌发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男女合计总发病APC=-1.1 5%,P=0.002;女性APC=-1.47%,P=0.008;男性APC=-0.94%,P=0.119。胃癌发病呈上升趋势,男女合计总体胃癌APC=1.3%,男性APC=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APC=1.3%,P=0.083。亚部位分析贲门癌发病上升最为明显,占胃癌发病总数的40.0%,男女合计总发病APC=8.07%。其中女性6.51%,男性8.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食管癌、贲门癌2个解剖部位肿瘤合并分析,发病趋势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县近20年贲门癌发病增长最快,而食管癌发病下降,胃癌发病的上升与ICD编码规则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胃癌 贲门癌 发病 年度变化百分比
下载PDF
农田蒸散量模型构建及蒸散状况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淑杰 班显秀 +1 位作者 纪瑞鹏 张玉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0期454-458,共5页
笔者以辽宁省为例,利用1981~2002年间18个代表站点常规气象资料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建立了不同供水条件下农田蒸散量的模拟模型,计算了自然条件下的农田蒸散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辽宁省农田蒸散量年内呈单峰形变化,峰值出现在玉米抽雄... 笔者以辽宁省为例,利用1981~2002年间18个代表站点常规气象资料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建立了不同供水条件下农田蒸散量的模拟模型,计算了自然条件下的农田蒸散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辽宁省农田蒸散量年内呈单峰形变化,峰值出现在玉米抽雄开花期。农田蒸散量区域分布中间高四周低,趋势与自然降水分布不一致。农田蒸散量年际间呈波动性变化,多水年农田蒸散量明显高于正常年,90年代辽宁中部、辽东、辽南、辽北地区农田蒸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辽西地区农田蒸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实际蒸散 模拟模型 年内变化 区域变化 年际变化
下载PDF
江苏省昆山市1993—2014年白血病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婷 秦威 +6 位作者 胡文斌 仝岚 邱和泉 金亦徐 周杰 史建国 罗晓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 探究江苏省昆山市1993—2014年白血病死亡趋势。方法 江苏省昆山市1993—2014年白血病死亡病例来源于昆山市历年的死因监测;计算历年白血病粗死亡率,以及中国2000年人口年龄构成标化的死亡率(age standardized rate,ASR);使用年... 目的 探究江苏省昆山市1993—2014年白血病死亡趋势。方法 江苏省昆山市1993—2014年白血病死亡病例来源于昆山市历年的死因监测;计算历年白血病粗死亡率,以及中国2000年人口年龄构成标化的死亡率(age standardized rate,ASR);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及其95%CI评价白血病死亡率在年份之间变化趋势。结果 江苏省昆山市1993—2014年期间白血病死亡总例数为570例,占全肿瘤比例2.19%;其中男312例,女258例。白血病粗死亡率在男女合计(APC=1.5,95%CI:0.0-3.0,P=0.0604)、男性人群(APC=0.8,95%CI:-0.6-2.2,P=0.2756)及女性人群中(APC=2.7,95%CI:0.0-5.4,P=0.0622)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1993—2014年白血病中标死亡率在男女合计(APC=1.5,95%CI:0.0-3.0,P=0.0604)、男性(APC=-0.7,95%CI:-2.4-1.0,P=0.4087)以及女性(APC=0.4,95%CI:-2.3-3.1,P=0.7612)人群中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结论 虽然白血病死亡率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是因白血病死亡的例数逐年增加,在全人群中开展白血病预防控制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死亡率 年龄标化率 年度变化百分比
下载PDF
2014—2018年中山市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寿命损失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莉莉 蔡志成 +2 位作者 李映来 张瀚中 夏生林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分析2014—2018年中山市户籍居民死亡率及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居民期望寿命损失的主要死因。方法选取中山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4—2018年中山市户籍居民的全部个案,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根本死因进行分类和编码,统... 目的分析2014—2018年中山市户籍居民死亡率及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居民期望寿命损失的主要死因。方法选取中山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4—2018年中山市户籍居民的全部个案,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根本死因进行分类和编码,统计死亡率、期望寿命、死因顺位等指标描述死亡水平和死因构成,统计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运用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法描述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2014—2018年中山市户籍居民平均死亡率为575.88/10万,男性平均死亡率673.17/10万,女性则为480.93/10万,总体死亡率(APC=-1.77%,P<0.01)和男性死亡率(APC=-1.60%,P<0.05)均存在逐年降低的趋势。慢性病是中山市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病例的88%以上。恶性肿瘤为2014—2018年死亡率最高的病种,其次为心脏病。心脏病(APC=-5.41%,P<0.05)和呼吸系统疾病(APC=-7.33%,P<0.01)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去死因期望寿命增加前三位的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平均依次增加5.60、3.61和3.32岁;女性去死因期望寿命增加的前两位疾病依次为心脏病和恶性肿瘤,平均依次增加10.91岁和9.97岁。结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是中山市居民的前四大死因,也是造成中山市居民期望寿命损失最主要的疾病,应列为今后中山市慢性病防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死亡率 年度变化百分比 死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