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飞扬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中镉的亚细胞分布及化学形态 被引量:8
1
作者 钟海涛 潘伟斌 +3 位作者 张太平 陈捷 蒋岚 宋之怡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50-54,共5页
采用差速离心法和逐步提取法,分析Cd超积累植物小飞扬草根、茎、叶中Cd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培养液中Cd浓度5mg/L和10mg/L条件下,在小飞扬草根、茎、叶中,细胞壁和细胞膜是Cd主要的结合场所,含量分别占总量的47.1%~49.0%、39.7%~4... 采用差速离心法和逐步提取法,分析Cd超积累植物小飞扬草根、茎、叶中Cd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培养液中Cd浓度5mg/L和10mg/L条件下,在小飞扬草根、茎、叶中,细胞壁和细胞膜是Cd主要的结合场所,含量分别占总量的47.1%~49.0%、39.7%~41.4%、42.9%~56.2%,其次是胞液组分,含量分别占37.5%~41.4%、28.2%~40.7%、35.2%~46.8%,细胞器组分中Cd含量较少。Cd在小飞扬草根、茎、叶中均以氯化钠提取态为主,含量分别占70.5%~84.8%、72.4%~83.0%、50.0%~74.8%。根部各提取态含量依次为CNaCl>CHAC>CEtOH>CHCl>CW>CR,茎、叶中各提取态含量依次为CNaCl>CHCl>CHAC>CEtOH>CW>CR。在小飞扬草中,Cd与细胞壁和细胞膜中的果胶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结合固定,而进入细胞的Cd大部分与有机酸络合而隔离于液泡内,这可能是小飞扬草忍耐并超积累Cd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飞扬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下载PDF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of Euphorbia maculata L.and Its Related Species
2
作者 Jing HOU Li LI +3 位作者 Xiaotong JING Yuan LIANG Shaoqi LUO Yi CAI 《Medicinal Plant》 CAS 2021年第1期32-34,39,共4页
[Objectives]To make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of Euphorbia maculata L.and its related species.[Methods]The classical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was adopted.[Results]The four main medicinal materials ar... [Objectives]To make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of Euphorbia maculata L.and its related species.[Methods]The classical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was adopted.[Results]The four main medicinal materials are very similar,the fluff can be seen in E.maculata and Euphorbia thymifolia L.,but not in Euphorbia prostrata Ait.and Euphorbia taihsiensis(Chaw et Koutnik)Oudejians;the tissue structure is basically the same;except for E.taihsiensis without non-glandular hairs,the powder has secretory cells,laticifers,cells,calcium oxalate crystals,fibers,vessels,and seed coat fragments.Through ultrasonic extraction with 80%ethanol,extraction with isobutanol,extending with chloroform∶ethyl acetate∶formic acid(5∶3∶0.3),developing color with 3%aluminum trichloride ethanol solution,under ultraviolet light(365 nm),the fluorescent spots of the same color appeared on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chromatogram of the reference substance(quercetin,kaempferol).[Conclusions]It is not easy to distinguish the four medicinal materials by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while the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is more rel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phorbia maculata l. euphorbia thymifolia l. euphorbia prostrata Ait. euphorbia taihsiensis(Chaw et Koutnik)Oudejians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外源有机酸对小飞扬草(Euphorbia thymifoliaL.)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詹淑威 潘伟斌 +1 位作者 赖彩秀 吴俭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096-5102,共7页
植物修复有许多优点,但当用于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土壤时,通常修复效率较低。研究了添加外源柠檬酸、草酸、苹果酸对镉超积累植物小飞扬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富集Cd的影响,以及3种外源有机酸对土壤p H、Cd形态及小飞扬草根系生理... 植物修复有许多优点,但当用于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土壤时,通常修复效率较低。研究了添加外源柠檬酸、草酸、苹果酸对镉超积累植物小飞扬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富集Cd的影响,以及3种外源有机酸对土壤p H、Cd形态及小飞扬草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讨利用有机酸强化小飞扬草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壤Cd含量为247 mg/kg时,种植15 d后,3种有机酸均提高了小飞扬草根和地上部Cd含量,强化效果:草酸〉柠檬酸〉苹果酸,10 mmol/kg草酸的加入使小飞扬草地上部分Cd含量达最大值77.21 mg/kg,比对照组提高87.72%。加入有机酸使土壤p H从7.65下降至6.01~7.45,BCR三步提取法分析土壤Cd形态结果表明,酸溶态Cd含量增加,残渣态Cd含量减小。加入20 mmol/kg苹果酸降低了根系的活力和ATP酶活性,根细胞膜透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加入5、10和20mmol/kg的柠檬酸、草酸和5、10 mmol/kg的苹果酸均显著增加了小飞扬草根系的活力和ATP酶活性,减小了根细胞膜透性。说明添加3种外源有机酸能强化小飞扬草修复Cd污染土壤,利用外源有机酸很有可能成为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飞扬草 镉污染土壤 外源有机酸 强化修复
原文传递
大、小飞扬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进展
4
作者 赵雪婷 李博腾 +2 位作者 王继超 朱玲娟 张国刚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1-393,共13页
目的大飞扬草和小飞扬草的名称相近,但药材原植物来源不同,外观性状具有显著差异。为了解二者异同之处,本文对大飞扬草和小飞扬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总结综述。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五十余篇相关文献,对大飞扬草和小... 目的大飞扬草和小飞扬草的名称相近,但药材原植物来源不同,外观性状具有显著差异。为了解二者异同之处,本文对大飞扬草和小飞扬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总结综述。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五十余篇相关文献,对大飞扬草和小飞扬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大飞扬草中主要含有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三萜类、甾体类、单宁类、生物碱以及其他化学成分;小飞扬草中主要含有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三萜类、甾体类、单宁类、生物碱以及其他化学成分。大飞扬草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氧化、抗过敏、抗哮喘、抗糖尿病、利尿、降血压、抗焦虑、止泻、抑菌、抗病毒、抗疟、杀虫等药理活性;小飞扬草具有抗炎、镇痛、降血糖、抑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大飞扬草临床外用可治疗皮肤疾病,内服可以治疗肠胃疾病;小飞扬草除与大飞扬草联合使用外,未见单独使用案例。通过比较二者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发现大飞扬草和小飞扬草的化学成分相似,大飞扬草的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据此建议在二者药理活性相同的方面,小飞扬草可作为大飞扬草的药品替代品进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飞扬草 小飞扬草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苹果酸和草酸对两种植物吸收土壤中Cd、Zn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赖彩秀 潘伟斌 +2 位作者 张太平 詹淑威 吴俭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4期31-37,共7页
向受Cd、Zn复合污染土壤中添加5.51、11.0、16.5 mmol·kg^(–1)(干土)苹果酸和草酸,研究天然小分子有机酸对土壤Cd、Zn的形态转化及小飞扬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和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积累Cd、Zn的影响。结果显示:... 向受Cd、Zn复合污染土壤中添加5.51、11.0、16.5 mmol·kg^(–1)(干土)苹果酸和草酸,研究天然小分子有机酸对土壤Cd、Zn的形态转化及小飞扬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和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积累Cd、Zn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苹果酸、草酸处理,土壤中酸提取态Cd、Zn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0.13%-1.30%、4.25%-13.4%,有机酸对土壤中Cd和Zn有一定的活化作用。苹果酸和草酸促进小飞扬草和三叶鬼针草对目标重金属的积累、强化效果:苹果酸≈草酸。添加11.0 mmol·kg^(–1)苹果酸处理使小飞扬草对Cd+Zn的总积累量达63.9 mg·kg^(–1),添加11.0 mmol·kg^(–1)草酸处理使三叶鬼针草对Cd+Zn的总积累量达128mg·kg^(–1)。有机酸促进三叶鬼针草向地上部转运Cd和Zn,促进小飞扬草向地上部转运Cd,仅添加11.0 mmol·kg^(–1)苹果酸、草酸和添加16.5 mmol·kg^(–1)草酸处理促进小飞扬草向地上部转运Zn。有机酸处理下,小飞扬草和三叶鬼针草地上部Cd含量与地上部Zn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和0.813。添加一定浓度的有机酸可以活化土壤重金属,促进植物地上部对Cd、Zn的富集,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加快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 草酸 小飞扬草 三叶鬼针草 Cd ZN
下载PDF
千根草乙醇总提物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盛亚丽 王红刚 +2 位作者 杨超燕 张晓英 蔡羡晓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59-361,共3页
目的观察千根草乙醇总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小鼠耳肿胀模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研究千根草乙醇总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千根草乙醇总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结果千根草乙醇总提取物高、中、低剂量(4... 目的观察千根草乙醇总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小鼠耳肿胀模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研究千根草乙醇总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千根草乙醇总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结果千根草乙醇总提取物高、中、低剂量(40、20、10 g/kg)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高、中剂量组能显著抑制乙酸所致的小鼠腹腔通透性增高(P<0.05),显著减少乙酸所致的小鼠疼痛扭体次数,提高热刺激所致的小鼠痛阈百分率(P<0.05)。结论千根草乙醇总提取物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和一定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根草 抗炎 镇痛
下载PDF
千根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贺星麟 许文 +1 位作者 徐少华 赵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6-48,共3页
从大戟属植物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地上部分丙酮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IR、NMR和H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为咸南藤酰胺乙酸酯(1)、芹菜素(2)、胡萝卜苷(3)、2,3-环氧-1-硬脂酸甘油酯(4)和顺-10-十七碳烯酸甲... 从大戟属植物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地上部分丙酮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IR、NMR和H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为咸南藤酰胺乙酸酯(1)、芹菜素(2)、胡萝卜苷(3)、2,3-环氧-1-硬脂酸甘油酯(4)和顺-10-十七碳烯酸甲酯(5).化合物1为首次从大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5首次从千根草中分离得到;首次报道化合物4的NMR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属 千根草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千根草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9
8
作者 雷翔 盛亚丽 王红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73-1876,共4页
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千根草全草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从千根草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NMR和HR-ESI-MS鉴定它们的结构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2)、3-[2-(4-hydroxy-... 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千根草全草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从千根草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NMR和HR-ESI-MS鉴定它们的结构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2)、3-[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7-methoxy-2,3-dihydro-1-benzofuran-5-yl]propyl acetate(3)、3,3'-bis(3,4-dihydro-4-hydroxy-6-methoxy-2H-1-benzopyran)(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5)、butylbrevifolin carboxylate(6)和芹菜素(7)。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药物(化合物1~4和6)对Huh7.5和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当药物浓度为40μMol/L时,化合物6能明显地抑制这两株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根草 化学成分 木脂素 黄酮
下载PDF
千根草抗炎镇痛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陈靖靖 盛亚丽 +2 位作者 雷翔 吴中含 王红刚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99-603,共5页
目的筛选千根草抗炎镇痛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乙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增高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抗炎模型,乙酸扭体法和热板刺痛法镇痛模型对千根草乙醇总提取物及其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溶部位... 目的筛选千根草抗炎镇痛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乙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增高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抗炎模型,乙酸扭体法和热板刺痛法镇痛模型对千根草乙醇总提取物及其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溶部位和水不溶部位进行抗炎镇痛活性的筛选。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除水不溶组外,千根草各极性部位组均能够抑制小鼠耳肿胀、乙酸所致的小鼠腹腔通透性增高和小鼠足肿胀(P<0.05);镇痛模型中除水不溶组外,千根草各极性部位组均能抑制乙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和提高给药90 min时热板所致的小鼠痛阈值(P<0.05)。结论除水不溶部位组,千根草其余各部位组均有抗炎镇痛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根草 抗炎 镇痛 活性部位
下载PDF
千根草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盛亚丽 陈靖靖 +1 位作者 雷翔 王红刚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研究千根草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G、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方法,结合重结晶等纯化手段对千根草乙醇总提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千根草石... 目的研究千根草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G、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方法,结合重结晶等纯化手段对千根草乙醇总提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千根草石油醚部位分离出6个化合物,依次鉴定为:豆甾-4-烯-3-酮(1),羽扇豆醇(2),5(6)-gluten-3α-ol(3),alnincanol(4),十六烷酸(5),10-十九碳烯酸(6)。结论化合物1、3~6均为首次从千根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根草 石油醚部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千根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红刚 盛亚丽 +2 位作者 黄巧玲 聂雪仪 许凯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766-2769,共4页
目的研究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千根草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芹菜素(2)、槲皮素(3)、... 目的研究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千根草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芹菜素(2)、槲皮素(3)、山柰酚(4)、没食子酸乙酯(5)、对香豆酸(6)、原儿茶酸(7)、没食子酸(8)、咖啡酸(9)、3,4-开环-8βH-羊齿-4(23),9(11)-二烯-3-羧酸(10)、3,4-开环-齐墩果-4(23),18(19)-二烯-3-羧酸(11)、二十三烷醇(12)、β-谷甾醇(13)。结论除化合物5外,其余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根草 木犀草素 槲皮素 没食子酸 3 4-开环-8βH-羊齿-4(23) 9(11)-二烯-3-羧酸 3 4-开环-齐墩果-4(23) 18(19)-二烯-3-羧酸
原文传递
千根草醇提物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丽燕 顾晶晶 温庆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107-2110,共4页
目的:研究千根草醇提物对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向50只SD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20 mg·kg^(-1),3 d后测空腹血糖(FBG)。将成糖尿病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0.01 g·kg^(-... 目的:研究千根草醇提物对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向50只SD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20 mg·kg^(-1),3 d后测空腹血糖(FBG)。将成糖尿病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0.01 g·kg^(-1))及千根草醇提物20 g·kg^(-1)组,千根草醇提物40 g·kg^(-1)组。每组大鼠均灌胃给药,连续灌胃90 d,每天一次。另设空白组SD大鼠10只,每日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进行喂养,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末次给药2 h后,测定大鼠的空腹血糖。采集尿液,用终点法测24 h尿白蛋白(UP)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试剂盒检测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千根草醇提物组大鼠的血糖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肾功能有明显提升(P<0.05)。肾脏组织中SOD、CAT的活性明显上升、MDA含量下降(P<0.05)。TNF-α、IL-1β、IL-6的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千根草醇提物对STZ所致糖尿病大鼠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提高肾组织的抗氧化及抗炎的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根草醇提物 糖尿病 大鼠 肾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