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掺杂SrTiO_(3)的制备及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建省 孔存辉 +1 位作者 曾雄丰 赵英娜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713,共7页
SrTiO_(3)因合适的能带结构和稳定的物化特性,在光电化学阴极保护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低和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高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利用阴离子(F)掺杂对SrTiO_(3)改性,以得到高效、稳定光电转... SrTiO_(3)因合适的能带结构和稳定的物化特性,在光电化学阴极保护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低和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高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利用阴离子(F)掺杂对SrTiO_(3)改性,以得到高效、稳定光电转换性能的SrTiO_(3)光阳极材料。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F掺杂浓度的SrTiO_(3)光阳极材料,UV-Vis DRS和PL测试结果表明,F掺杂提高了SrTiO_(3)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和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能力。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测试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当F掺杂量为2.0%(原子数分数)时,F-2.0%-SrTiO_(3)与304不锈钢偶联后其光电流密度达到3.7μA/cm^(2),使304不锈钢的开路电位负移至-0.42 V,在模拟海水中为304不锈钢提供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TiO_(3) f掺杂 溶剂热法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 光学性质
下载PDF
F掺杂LiFePO_4/C的固相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6
2
作者 周鑫 赵新兵 +1 位作者 余红明 胡洁梓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7-591,共5页
用廉价三价铁离子化合物为铁源,聚丙烯作还原剂和碳源,两步固相法合成F掺杂原位碳包覆LiFePO_4正极材料.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具有完整的橄榄石型LiFePO_4晶体结构,粉末形状近似球形,尺寸分布在50~200nm范围内,两步固相法更好地抑制了LiFe... 用廉价三价铁离子化合物为铁源,聚丙烯作还原剂和碳源,两步固相法合成F掺杂原位碳包覆LiFePO_4正极材料.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具有完整的橄榄石型LiFePO_4晶体结构,粉末形状近似球形,尺寸分布在50~200nm范围内,两步固相法更好地抑制了LiFePO_4晶粒的长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F掺杂提高了材料倍率放电性能,有效降低了材料电极的极化.在1C,2C,3C(C为150mA/g)充放电倍率下,LiFePO_(3.98)F_(0.02)/C的比容量分别为146mAh/g,137mAh/g,122mAh/g,1C循环55次后放电容量达到初始容量的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f掺杂
下载PDF
F掺杂SnO_2透明导电薄膜微结构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莫建良 陈华 +4 位作者 曹涯雁 刘起英 汪建勋 翁文剑 韩高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通过实验测量常压热分解CVD工艺制备的F掺杂SnO2薄膜的方块电阻、膜厚、形貌、微结构、中远红外反射率等性质,详细研究了基板温度对SnO2薄膜微结构的影响和微结构与薄膜电学、光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将基板温度从375℃提高到525... 通过实验测量常压热分解CVD工艺制备的F掺杂SnO2薄膜的方块电阻、膜厚、形貌、微结构、中远红外反射率等性质,详细研究了基板温度对SnO2薄膜微结构的影响和微结构与薄膜电学、光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将基板温度从375℃提高到525℃以上,薄膜结晶程度大大提高,薄膜厚度从25nm提高到近300nm,方块电阻下降了两个数量级,中远红外的反射率达到了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 f掺杂SnO2薄膜 微结构 性能
下载PDF
F掺杂TiO_2纳米管阵列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和电子结构 被引量:9
4
作者 陈秀琴 张兴旺 雷乐成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9-374,共6页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纯Ti表面一步制得原位生长的F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对煅烧后样品进行扫描电镜(SEM)、X射线多晶衍射(XRD)表征.结果表明,所得TiO2纳米管排列整齐、平均管径约40 nm,平均管长约700 nm.XPS蚀刻分析发现,少量F原子以F...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纯Ti表面一步制得原位生长的F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对煅烧后样品进行扫描电镜(SEM)、X射线多晶衍射(XRD)表征.结果表明,所得TiO2纳米管排列整齐、平均管径约40 nm,平均管长约700 nm.XPS蚀刻分析发现,少量F原子以F-Ti-O键的形式掺杂进了TiO2晶格,同时产生活性物质Ti3+.可见光照射下,在0.25 V(vs SCE.)外加阳极偏压下,673 K煅烧后F-TiO2具有最高瞬态光电流密度(Iph)8.2μA/cm2,这与光电极表面的Ti3+有关.进一步的电子结构分析也表明,F掺杂未明显改变TiO2带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阵列 f掺杂 可见光 电子结构
下载PDF
非金属元素C、N、F掺杂锐钛矿型TiO_2的缺陷形成能和电子性质 被引量:10
5
作者 岳远霞 冯庆 王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879-1883,共5页
非金属杂质掺杂TiO2半导体改善对可见光区域的光催化性质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但相关杂质缺陷的形成能研究却不多。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非金属元素C、N、F掺杂锐钛矿型TiO2之后的缺陷形成能与电子性质... 非金属杂质掺杂TiO2半导体改善对可见光区域的光催化性质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但相关杂质缺陷的形成能研究却不多。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非金属元素C、N、F掺杂锐钛矿型TiO2之后的缺陷形成能与电子性质。结果表明,3种元素掺杂进入TiO2后缺陷形成能的大小排序为C>N>F,说明F元素最容易掺杂进入TiO2晶格。但是掺入F元素后对TiO2禁带宽度的改变不大,在提高TiO2对可见光的响应方面F元素的效果不如N、C两种元素。因此,对于掺杂来改善TiO2对可见光的响应方面,N元素比C、F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 C N f掺杂 缺陷形成能 电子性质
下载PDF
N/F掺杂和N-F双掺杂锐钛矿相TiO_2(101)表面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英文)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琦丽 唐超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5-920,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了N/F掺杂和N-F双掺杂锐钛矿相TiO2(101)表面的电子结构.由于DFT方法存在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带隙能的计算结果总是与实际值严重偏离的缺陷,本文也采用DFT+U(Hubbard系数)方法对模型的电子结构进...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了N/F掺杂和N-F双掺杂锐钛矿相TiO2(101)表面的电子结构.由于DFT方法存在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带隙能的计算结果总是与实际值严重偏离的缺陷,本文也采用DFT+U(Hubbard系数)方法对模型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DFT的计算结果表明N掺杂后,N2p轨道与O2p和Ti3d价带轨道的混合会导致TiO2带隙能的降低,而F掺杂以及氧空位的引入对材料的电子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DFT+U的计算却给出截然不同的结果,N掺杂并没有导致带隙能的降低,而只是在带隙中引入一个孤立的杂质能级,反而F掺杂以及氧空位的引入带来明显的带隙能降低.DFT+U的计算结果与一些实验测量结果能够较好地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相TiO2(101)表面 N/f掺杂 第一性原理计算 电子结构
下载PDF
一步醇-水热法合成高效的F掺杂BiVO_4光催化剂(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蒋海燕 张钒 +1 位作者 于曙光 李育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5-702,共8页
以NH_4F为掺杂前体,采用简单的一步醇-水热法制备了F掺杂BiVO_4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光谱(PL)表征了这些光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少量H... 以NH_4F为掺杂前体,采用简单的一步醇-水热法制备了F掺杂BiVO_4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光谱(PL)表征了这些光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少量H_2O_2存在条件下,以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反应测定了这些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研究表明,相较于未掺杂的BiVO_4样品而言,F掺杂BiVO_4样品不仅仍保留了单斜结构,而且有更高的结晶度、表面氧空位密度和光生电荷载流子分离效率,更强的光吸收和更低的带隙能。在这些F掺杂BiVO_4样品中,以nF/nBi的理论值为1.0且带隙能为2.43 eV的F掺杂BiVO_4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好(90 min内苯酚的降解率可达95%)。这一优良的光催化性能与其具有最高的结晶度、表面氧空位密度和光生电荷载流子分离效率,最强的光吸收和最低的带隙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醇-水热法 f掺杂BiVO4 光催化 苯酚 光降解
下载PDF
F掺杂对SnO_2薄膜组成、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云霞 施玮 王克亮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28,共5页
以氯化亚锡、无水乙醇为主要原料,氢氟酸、氟硅酸和氟化铵为掺杂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F掺杂浓度的SnO2透明薄膜,考察了氢氟酸、氟硅酸和氟化铵三种不同掺杂源的分别加入对薄膜物相组成、光学透过率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分析结... 以氯化亚锡、无水乙醇为主要原料,氢氟酸、氟硅酸和氟化铵为掺杂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F掺杂浓度的SnO2透明薄膜,考察了氢氟酸、氟硅酸和氟化铵三种不同掺杂源的分别加入对薄膜物相组成、光学透过率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F掺杂SnO2薄膜具有的是单一四方金红石相结构,且F的掺杂能抑制薄膜中SnO2晶粒的长大,三种掺杂源中,以0~14mol%氟硅酸掺杂的SnO2薄膜表观质量最佳,且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在75~8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掺杂 SNO2薄膜 组成与结构 光学性能 溶胶-凝胶法
原文传递
Al、F掺杂锐钛矿相TiO_2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国浩 郑树凯 刘磊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42,55,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研究了Al掺杂、F掺杂、Al-F共掺杂锐钛矿相TiO2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吸收光谱。计算结果表明:掺杂TiO2的禁带宽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Al掺杂TiO2禁带宽度减小幅度最大;...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研究了Al掺杂、F掺杂、Al-F共掺杂锐钛矿相TiO2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吸收光谱。计算结果表明:掺杂TiO2的禁带宽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Al掺杂TiO2禁带宽度减小幅度最大;掺杂TiO2的吸收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蓝移,其中F掺杂TiO2吸收边的蓝移程度最大;在可见光区,F掺杂TiO2的吸收能力明显增强,Al掺杂TiO2居中,而Al-F共掺杂TiO2未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相TIO2 AL掺杂 f掺杂 第一性原理计算 密度泛函理论 蓝移
原文传递
F掺杂膨润土负载PbSnO_3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红军 吕晨媛 +2 位作者 方旭旭 华香 杨术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2-435,共4页
以NH_4F为氟源、膨润土为载体,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了F掺杂膨润土负载PbSnO_3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IR、SEM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可见光条件下,以亚甲基蓝溶液作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 以NH_4F为氟源、膨润土为载体,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了F掺杂膨润土负载PbSnO_3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IR、SEM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可见光条件下,以亚甲基蓝溶液作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光照时间为12 min、F掺杂质量分数为0.04%、光催化剂用量为40mg/L时,其对亚甲基蓝溶液降解效率最高,降解率超过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f掺杂 PbSnO3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F掺杂SnO2/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锐 赵建国 +1 位作者 潘启亮 邢宝岩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8,2,共3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得到F掺杂SnO2/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SEM、EDX和XRD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研究其对罗丹明6G(R6G)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F掺杂SnO2/石墨烯复合材料可以在60min将10mg/LR6G溶液完全降解。
关键词 水热法 f掺杂SnO2 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
下载PDF
F掺杂四方钙钛矿结构BiFeO_3的铁磁性和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研究
12
作者 魏丽静 郭建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2-597,共6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F掺杂四方钙钛矿结构BiFeO_3(T-BiFeO_3)的铁磁性和电子结构。基于TBiFeO_3的四种磁结构,本文计算了两种可能的掺杂位置,确定了最稳定的T-BiFeO_(3-x)F_x结构。研究发现,不同F的浓度对T-BiFeO_3的总磁矩影响不...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F掺杂四方钙钛矿结构BiFeO_3(T-BiFeO_3)的铁磁性和电子结构。基于TBiFeO_3的四种磁结构,本文计算了两种可能的掺杂位置,确定了最稳定的T-BiFeO_(3-x)F_x结构。研究发现,不同F的浓度对T-BiFeO_3的总磁矩影响不同,当掺杂为T-BiFeO_(2.75)F_(0.25)时,其总磁矩最大,为2μB。进一步分析发现,TBiFeO_(3-x)F_x的总磁矩主要来源于F原子及其最近邻的Fe原子。电子结构分析表明,费米能级附近的杂质态主要是掺杂后Fe 3d轨道和O 2p轨道向高能级移动而形成的。另外,T-BiFeO_(2.75)F_(0.25)具有比较大的极化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掺杂 铁酸铋 第一性原理 铁磁性
下载PDF
F掺杂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菲菲 简淼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4-147,共4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氢氟酸(HF)为氟源,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活性的氟(F)掺杂二氧化钛(TiO_2)(TiO_2-F),研究了F掺杂对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Raman spectra、N2-BET、TEM、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氢氟酸(HF)为氟源,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活性的氟(F)掺杂二氧化钛(TiO_2)(TiO_2-F),研究了F掺杂对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Raman spectra、N2-BET、TEM、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适量HF的掺入可以明显提高TiO_2高能晶面的暴露比、结晶程度、粒径大小以及对甲基橙(MO)的降解效率,在MO浓度为15mg/L、pH为6.5,降解时间为2.5h,HF添加量为60%(体积浓度)制得的TiO_2-F用量为0.8g/L条件下,TiO_2-F对MO溶液的降解率最大达到62.4%,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光催化剂 f掺杂 甲基橙 性能研究
原文传递
F掺杂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O∶Fe薄膜结构及光学性质的影响
14
作者 周攀钒 袁欢 +5 位作者 张琴 张秋平 徐小楠 鹿轶红 章春来 徐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47-3252,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0.98-xFe0.02FxO(x=0,0.01,0.02,0.03,0.04)薄膜,进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透过谱(UV-VIS)、光致发光(PL)多种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掺F浓度对Zn O∶Fe薄膜的表面形...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0.98-xFe0.02FxO(x=0,0.01,0.02,0.03,0.04)薄膜,进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透过谱(UV-VIS)、光致发光(PL)多种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掺F浓度对Zn O∶Fe薄膜的表面形貌、微结构、禁带宽度及光致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均为六角纤锌矿结构,当F掺杂浓度为2at%时,薄膜的结晶度最好且表现出明显的c轴择优取向。随着F掺杂浓度的进一步增大,薄膜的结晶性逐渐变差,c轴择优取向消失。F掺杂Zn O∶Fe薄膜在可见光区均有很高的透过率,平均可达93%。样品的禁带宽度随着掺F浓度的增加而减小。PL谱观察到Zn0.98-xFe0.02FxO薄膜的发射峰主要由紫外发射峰和蓝光发射峰组成,其中2at%F掺杂样品的紫外发射强度最大,同时蓝光发射强度随着F含量的增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掺杂 ZnO∶fe∶f薄膜 溶胶-凝胶法 光学禁带 光致发光
下载PDF
F掺杂对VO2微观结构及其热致相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禹彤 刘敬肖 +3 位作者 史非 宋昕 康佳宏 马静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6-390,共5页
为了探究F掺杂对VO2微观结构及热致相变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掺杂VO2纳米粒子,利用XRD、DTA、SEM和DSC等对VO2的晶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热演化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不同F掺杂量的VO2均为VO2(B),经680℃热处... 为了探究F掺杂对VO2微观结构及热致相变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掺杂VO2纳米粒子,利用XRD、DTA、SEM和DSC等对VO2的晶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热演化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不同F掺杂量的VO2均为VO2(B),经680℃热处理后VO2(B)可转变为VO2(M),且随着F掺杂量增加,VO2(B)→VO2(M)的相变温度呈现略微升高趋势;热处理获得的VO2(M)在60~68℃会发生半导体VO2(M)到金属态VO2(R)的相变,并且随F掺杂量增加,相变温度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对VO2在智能节能玻璃方面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掺杂 相变材料 水热法 热处理
下载PDF
CHF_3/DMCPS比对F掺杂SiCOH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英文)
16
作者 邢振宇 叶超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58-61,共4页
研究了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和三氟甲烷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沉积的掺F SiCOH低k薄膜中,CHF3/DMCPS比对薄膜结构、成分、介电性能、热稳定性和憎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HF3/DMCPS比的增大,沉积的薄膜从SiCOH向F-SiCOH和a-C:F:H转变.对... 研究了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和三氟甲烷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沉积的掺F SiCOH低k薄膜中,CHF3/DMCPS比对薄膜结构、成分、介电性能、热稳定性和憎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HF3/DMCPS比的增大,沉积的薄膜从SiCOH向F-SiCOH和a-C:F:H转变.对于F-SiCOH薄膜,在获得较低介电常数的前提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OH薄膜 f掺杂 ECR等离子体
下载PDF
N或F掺杂LN-ZnTiO_3吸收光谱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先霖 赖国霞 +4 位作者 杨煜华 周青云 刘醒中 袁基林 徐祥福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2-84,90,共4页
通过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计算了N或F掺杂LiNbO_3结构ZnTiO_3(LN-ZnTiO_3)的掺杂形成能和吸收光谱。计算结果表明,F或N高浓度的掺杂有利于促进LN-ZnTiO_3对红外光或可见光的吸收。态密度计算分析表明N掺杂LN-ZnTiO_3在费米能级附近处形成了... 通过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计算了N或F掺杂LiNbO_3结构ZnTiO_3(LN-ZnTiO_3)的掺杂形成能和吸收光谱。计算结果表明,F或N高浓度的掺杂有利于促进LN-ZnTiO_3对红外光或可见光的吸收。态密度计算分析表明N掺杂LN-ZnTiO_3在费米能级附近处形成了N-p轨道和O-p轨道小峰,这有利于实现从O-p轨道和N-p轨道向Ti-d轨道的跃迁,可以促进对可见光的吸收。F掺杂LN-ZnTiO_3费米能级上移,费米能级附近O-p轨道和Ti-d轨道的跃迁明显,可促进红外光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LN-ZnTiO3 N或f掺杂 吸收光谱
下载PDF
F掺杂TiO2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18
作者 张淑娜 《商情》 2011年第35期139-139,共1页
本文以溶胶一凝胶法成功的制备了氟掺杂二氧化钛纳米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f掺杂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F掺杂、N掺杂和F+N共掺杂NaNbO_3的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晓东 周树兰 +1 位作者 赵显 江向平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1-517,共7页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F掺杂、N掺杂和F+N共掺杂NaNbO_3的晶体结构、形成能、电子结构和带边位置。结果表明F、N单掺杂和共掺杂使得NaNbO_3的晶格发生畸变,且共掺杂时晶胞体积最大。F掺杂的形成能大大低于N掺...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F掺杂、N掺杂和F+N共掺杂NaNbO_3的晶体结构、形成能、电子结构和带边位置。结果表明F、N单掺杂和共掺杂使得NaNbO_3的晶格发生畸变,且共掺杂时晶胞体积最大。F掺杂的形成能大大低于N掺杂,共掺杂的形成能低于N掺杂,因而F的引入可增加N的掺杂量。F掺杂在导带底部形成了Nb 4d的部分占据态使带隙降低了0.46 eV;N掺杂在价带上方形成了部分占据的N 2p电子态,使其光吸收扩展到可见光范围;F+N共掺杂消除了F、N单掺杂的部分占据态,且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其很有可能在可见光下催化裂解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f+N共掺杂 第一性原理 带边位置 缺陷形成能
下载PDF
低温相变V_(1-x)Mo_(x)O_(2-y)F_(y)(M)的固相合成及其光学隔热性能研究
20
作者 刘党豪 孟晓荣 +4 位作者 张丽萍 吴娇 杜金晶 王斌 朱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27-4134,共8页
为解决低温热致相变性VO_(2)(M)智能窗材料实际应用对绿色节能生产技术的需求,借助偏心振动磨作为预处理分散设备,以V_(2)O_5和酸为原料,优化了固相法合成VO_(2)(M)的合成工艺,研究了Mo/F共掺型低温热致相变V_(1-x)Mo_(x)O_(2-y)F_(y)... 为解决低温热致相变性VO_(2)(M)智能窗材料实际应用对绿色节能生产技术的需求,借助偏心振动磨作为预处理分散设备,以V_(2)O_5和酸为原料,优化了固相法合成VO_(2)(M)的合成工艺,研究了Mo/F共掺型低温热致相变V_(1-x)Mo_(x)O_(2-y)F_(y)材料的制备工艺及Mo/F掺量对VO_(2)(M)的相变调控规律,评价了其光学及隔热性能。结果显示10 min/10.0 g原料的研磨时间和750℃的焙烧温度下可获得纯相VO_(2)(M)。以钼酸铵和氟化铵为Mo/F共掺原料,可获得相变温度随掺量呈规律性下降的低温热致相变V_(1-x)Mo_(x)O_(2-y)F_(y)(M),2%Mo和3%F掺杂后VO_(2)(M)相变温度降低至38.20℃。VO_(2)(M)和V_(1-x)Mo_(x)O_(2-y)F_(y)(M)粒径在300 nm左右,热致回宽(ΔT_c)介于之间6.1~7.9℃之间,显示了灵敏的热致相变能力。V_(1-x)Mo_(x)O_(2-y)F_(y)(M)/PVB复合薄膜可见光透过率48.7%,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振动磨 Mo/f掺杂 二氧化钒 智能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