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K判断与可接近信息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沈大为 韩凯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0-327,共8页
通过三个实验 ,用语义联想集大小不同的中文单字词研究了靶项目联想集的大小与FOK判断等级和准确性的关系。实验一通过两种不同联想集大小的靶子 ,比较外显的、提取出的信息和内隐的、语义网络中固有的被激活信息量对FOK判断等级和FOK... 通过三个实验 ,用语义联想集大小不同的中文单字词研究了靶项目联想集的大小与FOK判断等级和准确性的关系。实验一通过两种不同联想集大小的靶子 ,比较外显的、提取出的信息和内隐的、语义网络中固有的被激活信息量对FOK判断等级和FOK判断准确性是否有不同的影响。实验二和实验三通过不同的靶子呈现时间和学习遍数 ,比较不同的识记强度对不同大小联想集的靶子的FOK判断等级和FOK判断准确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FOK判断等级随外显的、提取出的信息总量的增多而增高 ,随内隐的、语义网络中固有的被激活信息量的增多而降低。FOK判断准确性随靶子本身的激活强度的增强而增高 ,随内隐的、语义网络中固有的被激活信息的激活强度的增强而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k判断 fok判断等级 fok判断准确性 靶项目联想集
下载PDF
青海省汉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多态性的关系
2
作者 武震 段倩 +5 位作者 袁明 王雪妮 陈文静 李玉琴 俄洛吉 李建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FokⅠ(rs2228570/rs10735810)位点多态性与青海省汉族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青海省汉族HDCP患者137例(HDCP组),正常汉族孕妇146例(对照组),使用聚合酶链式反...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FokⅠ(rs2228570/rs10735810)位点多态性与青海省汉族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青海省汉族HDCP患者137例(HDCP组),正常汉族孕妇146例(对照组),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HDCP组和对照组FokⅠ位点的基因分型并测序验证,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DCP组和对照组FokⅠ位点FF、Ff、ff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82%、37.96%、10.22%和34.93%、43.15%和21.92%(χ^(2)=11.099,P<0.05),HDCP组FF基因型(OR=2.004,95%CI=1.243~3.231)频率高于对照组;HDCP组和对照组FokⅠ位点F和f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54,P<0.001),HDCP组F等位基因(OR=1.253,95%CI=1.105~1.421)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VDR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青海省汉族HDCP相关,其中F等位基因可能是HDCP的易感基因,FF基因型可能是HDCP的易感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fokⅠ位点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孕妇
原文传递
Fok Ⅰ多态性与过敏性疾病
3
作者 贾芳 孔旭辉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75-182,共8页
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衍生物,其受体依赖性免疫效应对先天性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均有调节作用。Fok Ⅰ(rs2228570)位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外显子2翻译起始位点的第8个碱基对,它的胸腺嘧啶/胞嘧啶(T/C)转换导致最... 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衍生物,其受体依赖性免疫效应对先天性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均有调节作用。Fok Ⅰ(rs2228570)位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外显子2翻译起始位点的第8个碱基对,它的胸腺嘧啶/胞嘧啶(T/C)转换导致最终合成的VDR蛋白只含有424个氨基酸。携带突变型基因的VDR基因相比野生型有着更高的转录活性,VDR基因Fok Ⅰ多态性能对靶基因的转录效率与免疫细胞的免疫效应产生影响。研究显示,Fok Ⅰ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但与过敏性疾病相关的研究较少。本文对VDR基因Fok Ⅰ多态性与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过敏性疾病 fokⅠ(rs2228570)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FOK判断等级及其准确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韩凯 沈大为 李波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9-256,共8页
通过实验集中探讨了FOK判断等级及其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实验以中文字串为学习材料,使用组内设计的实验方法研究了被激活信息的量和强度对FOK等级及准确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OK判断的等级是由被激活信息的总量决定的,和被激活信... 通过实验集中探讨了FOK判断等级及其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实验以中文字串为学习材料,使用组内设计的实验方法研究了被激活信息的量和强度对FOK等级及准确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OK判断的等级是由被激活信息的总量决定的,和被激活信息的正确与否无关;FOK判断的准确性是由被激活信息的强度决定的;且二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k判断 fok判断等级 记忆
下载PDF
词频和年级对FOK判断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白晔 薛丽丽 郭春彦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2年第4期32-35,23,共5页
本实验以识记材料的词频高低和被试年级为自变量对被试元记忆监测的FOK(feeling of knowing)判断进行研究。实验采用Hart提出的RJR(回忆—FOK判断—标准测验 )的经典范式。结果表明 :被试的年级影响FOK判断等级和准确性 ,大学生的FOK判... 本实验以识记材料的词频高低和被试年级为自变量对被试元记忆监测的FOK(feeling of knowing)判断进行研究。实验采用Hart提出的RJR(回忆—FOK判断—标准测验 )的经典范式。结果表明 :被试的年级影响FOK判断等级和准确性 ,大学生的FOK判断等级和准确性均高于高一年级学生 ;识记材料词频影响FOK判断等级的高低 ,不影响FOK判断准确性 ,被试对高频词对的FOK判断等级高于对低频词对的FOK判断等级 ,但FOK判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k判断等级 fok判断准确性 元记忆监测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Fok Ⅰ基因多态性对SLE患者维生素D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罗雄燕 武丽君 +5 位作者 杨明辉 刘宁涛 廖涛 唐中 曾小峰 袁国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1-905,共5页
目的: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FokⅠ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以及对SLE患者VD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VDRFokI基因位点及基因型在271例SLE患者和130例健康... 目的: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FokⅠ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以及对SLE患者VD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VDRFokI基因位点及基因型在271例SLE患者和130例健康人中的分布情况;并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VDR mRNA在48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组的表达。结果:VDRFokⅠ多态性等位基因F和f频率在SLE组和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携带F等位基因个体发生SLE的相对危险度(OR)为1.630(95%CI=1.210-2.196,P=0.001);FF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在SLE组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2.8%vs25.4%,χ2=11.417,P=0.001)。同时,携带F等位基因的SLE患者(FF基因型和Ff基因型患者),浆膜炎发生率(P=0.001)及抗ds-DNA抗体(P=0.001)、抗Sm抗体(P=0.047)和抗组蛋白抗体(P=0.001)阳性率较F等位基因阴性SLE患者(ff基因型患者)明显升高。VDR mRNA在48例SLE患者表达下调,其?Ct值(?Ct值越大,表达量越小)为9.26±2.37,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82±3.05(P=0.026)。而在SLE患者,携带F等位基因患者的VDR mRNA的?Ct值明显高于F等位基因阴性患者(10.54±1.88vs7.15±3.78,P=0.019)。结论:VDRFokⅠ多态性与SLE发病易感性有关,而且携带F等位基因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浆膜炎和产生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等自身抗体,此可能与F等位基因下调SLE患者的VDR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维生素D受体 fok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FOK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韩凯 施晓斌 郝学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85-489,共5页
通过以初中生和大学生为被试的两个实验探讨了FOK的产生机制,是线索熟性还是靶项目的可提取性(或记忆强度)决定FOK判断的等级。识别材料为90对中文词对。分前后两部分让被试识记,前后两部分词对之间安排三种关系:①完全相... 通过以初中生和大学生为被试的两个实验探讨了FOK的产生机制,是线索熟性还是靶项目的可提取性(或记忆强度)决定FOK判断的等级。识别材料为90对中文词对。分前后两部分让被试识记,前后两部分词对之间安排三种关系:①完全相同;②仅线索词相同;③完全不同,这三种关系可选成不同的靶项目记忆强度和不同的线索熟悉性。两组实验结果一致表明,FOK的等级判断的高低取决于线索熟程度,而不随靶项目的记忆强度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k判断 线索熟悉性 记忆 心理过程
下载PDF
遵义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志敏 肖代敏 +2 位作者 余晓 李学英 邹彩艳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0期16-18,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遵义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第二外显子(FokⅠ位点)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关系。方法收集遵义地区汉族人群静脉血标本110例,其中AS患者49例(AS组),体检健康者61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 目的探讨遵义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第二外显子(FokⅠ位点)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关系。方法收集遵义地区汉族人群静脉血标本110例,其中AS患者49例(AS组),体检健康者61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测定两组标本的VDR基因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观察AS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分布规律,分析其与AS的关系。结果 AS组中FokⅠ的等位基因频率F为74.00%、f为26.00%,对照组中分布F为73.80%、f为26.20%;两组中基因型分布比较,P均>0.05。结论 VDR基因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遵义汉族人群的AS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维生素D受体基因 fok Ⅰ基因型 遵义汉族
下载PDF
北京部分汉族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9
作者 韩昕 詹志伟 +4 位作者 张红红 裴育 胡亚卓 王熙然 韩志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763-4766,共4页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子复杂疾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调控骨量的重要遗传因素,但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多态性与北京地区部分汉族男性骨密度的...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子复杂疾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调控骨量的重要遗传因素,但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多态性与北京地区部分汉族男性骨密度的关系,以探求北京地区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试验,在2004-09/2007-12在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和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共同完成。对象:筛选2004-09/2006-12长期居住北京地区无血缘关系的20~80岁健康汉族男性230人。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基因型,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随机抽取的100例受试者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主要观察指标:①受试者年龄、身高、体质量。②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基因型。③受试者L2~4椎体、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结果: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的分布为FF36.96%,Ff46.96%,ff16.08%,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校正年龄、体质量、身高和体质量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后,40~59岁年龄段男性ff基因型组骨密度较FF,Ff基因型低(P=0.037)。其余各年龄段、各部位ff基因型组骨密度大多低于FF,Ff基因型,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北京地区汉族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多态性分型与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该项检测对筛查男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基因 fok Ⅰ多态性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优生和差生FOK判断发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白学军 刘海娟 沈德立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本研究用使用RJR研究范式,对小学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优生和差生的FOK判断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优生的FOK判断发展水平高于差生的。优生和差生的FOK判断发展均存在关键期,且优生的关键期早于差生的。优生FOK判断发展的关键期... 本研究用使用RJR研究范式,对小学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优生和差生的FOK判断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优生的FOK判断发展水平高于差生的。优生和差生的FOK判断发展均存在关键期,且优生的关键期早于差生的。优生FOK判断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小学五年级与初一之间;差生FOK判断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初一年级与高一年级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生 差生 fok判断
下载PDF
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多态性与特发性早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蔚 沈小雅 +1 位作者 朱宝平 潘石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 I位点多态性与早产发生风险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治疗和预防先兆早产或早产发生寻找新途径,改善母婴结局。方法纳入早产患者57例和足月妊娠分娩患者84例。VDR基因Fok I位点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 I位点多态性与早产发生风险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治疗和预防先兆早产或早产发生寻找新途径,改善母婴结局。方法纳入早产患者57例和足月妊娠分娩患者84例。VDR基因Fok I位点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PCR-RFLP)法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早产组与足月妊娠分娩组在血细胞比容(HC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清钙、白细胞、糖化血红蛋白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早产组VDR基因Fok I基因型分布和F/f等位基因频率与足月妊娠分娩组相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中FF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足月组,以Ff和ff基因型为对照,FF基因型发生早产的风险增加(χ2=9.701,P=0.002,OR=3.320,95%CI 1.560-7.066)。而早产组中,上述各临床指标在不同基因型间并未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DR基因Fok I位点多态性与早产遗传易感性相关,FF基因型可能是早产发生潜在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维生素D受体基因 fok Ⅰ多态性
下载PDF
FOK产生机制的再验证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凯 沈大为 李波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通过用有意义联系和无意义联系的两种中文词对作为识记材料,在以前实验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关于FOK(Feeling of Knowing)产生机制的两种理论假说,即靶项目记忆强度假说(或靶项目提取可能性假说)与线索熟悉性假说。实验结果表... 通过用有意义联系和无意义联系的两种中文词对作为识记材料,在以前实验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关于FOK(Feeling of Knowing)产生机制的两种理论假说,即靶项目记忆强度假说(或靶项目提取可能性假说)与线索熟悉性假说。实验结果表明,靶项目记忆强度和线索熟悉性程度都能决定FOK判断等级的高低,说明两种假说并非绝对对立,非此既彼。但此二因素都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显著影响FOK判断等级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k判断 靶项目提取可能性 线索熟悉性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I、Bsm I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顾文超 袁亚平 +5 位作者 杨华 吴浩 王林宣 唐志君 邓国平 李珊珊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2144-2147,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受体(VDR)基因Fok I(rs2228570)位点和Bsm I(rs1544410)位点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06月-2016年12月,入住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呼吸科,COPD患者80例,同期住院的非COPD患者45例... 目的探讨维生素受体(VDR)基因Fok I(rs2228570)位点和Bsm I(rs1544410)位点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06月-2016年12月,入住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呼吸科,COPD患者80例,同期住院的非COPD患者45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其血样DNA进行VDR基因Fok I(rs2228570)位点和Bsm I(rs1544410)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型、基因频率,并与临床特征比对,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与非COPD患者(对照组)比较,Fok I位点基因型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0. 021),Bsm I位点基因型分布在COPD患者与非COPD患者中无显著差别(P=0. 672)。结论 COPD发病率与VDR基因rs2228570(Fok I)基因型分布具有相关性,但与rs1544410(Bsm I)位点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fok I基因多态性 BSM I基因多态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胃癌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法 毕兴 +2 位作者 高洁 韩峰 王海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734-1740,共7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03/2015-05新疆肿瘤医院就诊的维吾尔族胃癌患者147例(A组)及维吾尔族健康对照者151例(B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维生素...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03/2015-05新疆肿瘤医院就诊的维吾尔族胃癌患者147例(A组)及维吾尔族健康对照者151例(B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进行两组间比较;将本研究全部胃癌患者经PCR-RFLP测定后按是否带有f基因分为FF组(a组)与Ff+ff组(b组),进行组间D-二聚体测定水平比较.结果:胃癌患者的f等位基因表达频率高于对照组(57.8%vs 47.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含f等位基因(Ff+ff)的研究对象患胃癌的风险高于不含f等位基因(FF)的研究对象(OR=2.85);含f等位基因组中D-二聚体测定水平较不含f等位基因组明显升高(2.79±1.21 vs 1.09±0.65,P<0.05);随胃癌患者分化严重程度的逐步加重,单纯含F基因(FF)的患者的比例逐步下降(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维吾尔族胃癌易感性相关联,f等位基因可能是维吾尔族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F位点可能是维吾尔族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f等位基因可能是调节D-二聚体水平的因素之一,从而影响了维吾尔族胃癌患者的发生或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维生素D受体 fokⅠ酶切位点 D-二聚体 f等位基因
下载PDF
维、哈及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薇 陈艳 +3 位作者 赵江霞 崔君 李玲 阿斯娅.克里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了解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多态性在维吾尔族(维族)、哈萨克族(哈族)及汉族儿童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499名维族、525名哈族及489名汉族儿童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位点基因... 目的:了解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多态性在维吾尔族(维族)、哈萨克族(哈族)及汉族儿童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499名维族、525名哈族及489名汉族儿童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差异。结果:FF、Ff、ff3种基因型在维族中分别占54%、38%、9%,哈族中占49%、45%、7%,汉族中占38%、51%、11%;F、f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维族为72.4%、27.6%,哈族为70.9%、29.1%,汉族为63.4%、36.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维、汉民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98、P<0.001;χ2=17.258,P均<0.001),哈、汉族间有统计学意义(χ2=14.539,P<0.001;χ2=13.433,P<0.001),而维、哈族间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54,P>0.05;χ2=0.576,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不同种族间分布频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基因 fok 遗传多态性 维族 哈族 汉族
下载PDF
“知道自己知道”与“知道自己不知道”——一项有关知道感 (FOK)的脑成像研究(英文) 被引量:8
16
作者 罗劲 仁木和久 +1 位作者 应小萍 罗跃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6-433,共8页
采用事件相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event relatedfMRI)以及在FOK(feeling of knowing)研究中常用的“线索回忆 FOK判断 再认测验”(Recall Judgment Recognition ,RJR)程序 ,以汉字词对为识记材料 ,研究了FOK判断中的大脑活动区域。... 采用事件相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event relatedfMRI)以及在FOK(feeling of knowing)研究中常用的“线索回忆 FOK判断 再认测验”(Recall Judgment Recognition ,RJR)程序 ,以汉字词对为识记材料 ,研究了FOK判断中的大脑活动区域。根据FOK判断的正负以及其后的再认测验的对错 ,实验将FOK判断的项目分为四类 :PP项目 (正性FOK判断 ,正确再认 ) ,NN(负性FOK判断 ,错误再认 ) ,NP(负性FOK判断 ,正确再认 )以及PN(正性FOK判断 ,错误再认 )。脑成像的分析结果显示 :准确的FOK预测 (即PP与NN项目 )与不准确的FOK预测 (即NP与NP项目 )在脑活动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而进一步分析表明 ,这种“无差异”的现象可能是由于PP项目与NN项目激活了不同的脑活动模式所造成的。具体地讲 ,相对于NN项目而言 ,PP项目伴随有明显的左侧前额叶(BA 8区 )的活动。这一观察提示我们 :知道感 (PP)与不知道感 (NN)可能是由不同的脑神经网络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道感(fok) 事件相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元记忆
下载PDF
FOK的线索熟悉性假说与线索熟悉性判断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劲 林仲贤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127,共7页
这项研究对FOK的线索熟悉性假说进行了进一步检验。该假说认为,人们是根据自己对记忆线索是否熟悉而作FDK判断的。研究结果表明,线索熟悉性判断与FOK判断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判断,它们可以在相同的刺激模式下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模式。
关键词 fok 线索熟悉性假说 线索熟悉性判断
下载PDF
线索熟悉性与易接近性对FOK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爱伦 孙延超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1-263,共3页
本研究目的探讨线索熟悉性和易接近性与FOK判断的关系。两个实验以中文词为材料,采用重复启动操纵线索的熟悉性,用联想集大小操纵易接近性,线索词和目标词之间无联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线索熟悉性和易接近性都有促进FOK判断的作用,但... 本研究目的探讨线索熟悉性和易接近性与FOK判断的关系。两个实验以中文词为材料,采用重复启动操纵线索的熟悉性,用联想集大小操纵易接近性,线索词和目标词之间无联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线索熟悉性和易接近性都有促进FOK判断的作用,但二者对FOK的作用是独立的,且不同步。文章最后讨论了线索熟悉性与易接近性的控制条件可能影响二者在FOK判断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索熟悉性 易接近性 fok 回忆 心理状态 联想 控制条件
下载PDF
长春市汉族女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 Ⅰ和Fok Ⅰ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倩倩 毛未贤 +3 位作者 高远 宋世凯 尹纪伟 张萌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3-726,754,共5页
目的研究长春市35~85岁汉族女性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Bsm Ⅰ、Fok Ⅰ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Bsm Ⅰ和F... 目的研究长春市35~85岁汉族女性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Bsm Ⅰ、Fok Ⅰ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Bsm Ⅰ和Fok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采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4)BMD。将230例受试者分成绝经组和未绝经组,观察两组各基因型分布特征,应用SPSS 19.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人群中,Bsm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为bb占83.9%、Bb占12.6%、BB占3.5%,b等位基因频率高达90.2%,B等位基因频率为9.8%;Fok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为ff占18.3%、Ff占43.9%、FF占37.8%,f等位基因频率为40.2%,F等位基因频率为59.8%,两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χ2=1.283,P=0.125;χ2=0.96,P=0.342);未绝经组与绝经组各基因型分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sm Ⅰ位点在未绝经组和绝经组中各基因型BMD无差异(P>0.05);Fok Ⅰ位点ff型BMD较FF型和Ff型低,但在未绝经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中ff型与FF型比较,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的230例35~85岁汉族女性人群中,Bsm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以bb型为主,b等位基因频率高达90.2%,各基因型骨密度无差异;Fok Ⅰ位点ff型有较低的BMD,但在未绝经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绝经后女性中ff型与低BMD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基因 BSMI fokI 骨密度 汉族
下载PDF
FOK判断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沈大为 韩凯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6-159,共4页
1引言FOK(FeelingofKnowing)判断是元记忆监测性判断中最重要的形式,最具有代表性,也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一种监测性判断。FOK判断的经典定义是:相信某信息能从记忆中提取出来,但现在又提取不出来,此状态... 1引言FOK(FeelingofKnowing)判断是元记忆监测性判断中最重要的形式,最具有代表性,也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一种监测性判断。FOK判断的经典定义是:相信某信息能从记忆中提取出来,但现在又提取不出来,此状态即为FOK。对FOK的现代研究始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k判断 元记忆性判断 记忆 认知心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