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aired Pectoral Fins Locomotion of Labriform Fish Applied to a Fish Robot 被引量:10
1
作者 Patar Ebenezer Sitorus Yul Yunazwin Nazaruddin +1 位作者 Edi Leksono Agus Budiyono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9年第1期37-45,共9页
In present,there are increasing interests in the research on mechanical and control system of underwater vehicles.Theseongoing research efforts are motivated by more pervasive applications of such vehicles including s... In present,there are increasing interests in the research on mechanical and control system of underwater vehicles.Theseongoing research efforts are motivated by more pervasive applications of such vehicles including seabed oil and gas explorations,scientific deep ocean surveys,military purposes,ecological and water environmental studies,and also entertainments.However,the performance of underwater vehicles with screw type propellers is not prospective in terms of its efficiency andmaneuverability.The main weaknesses of this kind of propellers are the production of vortices and sudden generation of thrustforces which make the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and motion difficult.On the other hand,fishes and other aquatic animals are efficient swimmers,posses high maneuverability,are able to followtrajectories,can efficiently stabilize themselves in currents and surges,create less wakes than currently used underwater vehicle,and also have a noiseless propulsion.The fish’s locomotion mechanism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its caudal fin and paired pectoralfins.They are classified into Body and/or Caudal Fin(BCF)and Median and/or paired Pectoral Fins(MPF).The study of highlyefficient swimming mechanisms of fish can inspire a better underwater vehicles thruster design and its mechanism.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underwater vehicles or fish robots using paired pectoral fins as thruster.The work presented in thispaper represents a contribution in this area covering study,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ocomotion mechanisms of pairedpectoral fins in a fish robot.The performance and viability of the biomimetic method for underwater vehicles are highlightedthrough in-water experiment of a robotic f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 ROBOT pectoral finS servos ROWING FLAPPING feathering
下载PDF
仿牛鼻鲼机器鱼倒游性能胸鳍结构设计与实验
2
作者 李博 余应明 +3 位作者 曹永辉 郝艺伟 潘光 曹勇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4年第1期32-39,共8页
现有基于摆动胸鳍推进方式的机器鱼有很多突出特点,特别是前向游动稳定性,但倒游性能研究不足,因此文中针对性地讨论摆动胸鳍推进模式的仿牛鼻鲼机器鱼倒游水动力性能。分别设计了完整胸鳍结构与分体胸鳍结构,通过对比实验测试验证了分... 现有基于摆动胸鳍推进方式的机器鱼有很多突出特点,特别是前向游动稳定性,但倒游性能研究不足,因此文中针对性地讨论摆动胸鳍推进模式的仿牛鼻鲼机器鱼倒游水动力性能。分别设计了完整胸鳍结构与分体胸鳍结构,通过对比实验测试验证了分体胸鳍结构较完整胸鳍结构倒游推力的优越性,通过推力和电流的比值进一步分析能耗转化效率。实验研究了前游和倒游推力与幅值和频率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采集的电流数据,整理出2种胸鳍结构在前游和倒游工况下的推力等效效率与幅值和频率变化关系曲线;分析了2种胸鳍结构产生推力及推力等效效率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前游工况下,2种胸鳍推力值接近,倒游工况下,随着幅值和频率的增加,分体胸鳍结构倒游推力增加明显,最大可达0.22 N;前游工况下,分体胸鳍结构推力等效效率较完整胸鳍稍差,倒游工况下,随着幅值和频率的增加,分体胸鳍结构倒游推力等效效率有显著提升。文中对分体胸鳍结构的设计为探究基于摆旋机构推进机器鱼倒游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牛鼻鲼 机器鱼 胸鳍设计 倒游性能
下载PDF
基于CFD的仿生水动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及其验证
3
作者 冯亿坤 苏玉民 +2 位作者 徐小军 刘焕兴 王兆立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9,共16页
鱼类经过长期的进化与自然选择,有着优异的水中游动能力,鱼类借助尾鳍能够进行快速高效的定向游动和快速启动/机动,借助胸鳍能够进行前进、后退和灵活的转向。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给出适用于求解鱼类尾鳍/胸鳍的刚性运动以... 鱼类经过长期的进化与自然选择,有着优异的水中游动能力,鱼类借助尾鳍能够进行快速高效的定向游动和快速启动/机动,借助胸鳍能够进行前进、后退和灵活的转向。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给出适用于求解鱼类尾鳍/胸鳍的刚性运动以及身体躯干的柔性运动的网格划分策略,对仿生尾鳍、仿生胸鳍和仿生鱼在均匀来流中的水动力性能以及仿生鱼在静水中的自主游动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基于CFD方法,采用结构与非结构混合的网格划分策略,应用动网格方法能够对仿生鱼的各类鳍及身体躯干的刚性或柔性运动进行有效的模拟,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对水动力性能求解的有效性。数值计算方法和验证算例对仿生水动力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水动力 尾鳍 胸鳍 仿生鱼 自主游动
下载PDF
鱼类叉状尾鳍效率转捩点水动力性能研究
4
作者 熊仲营 刘越尧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4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鲔科鱼类具有较高的游动速度和游动效率,因此成为了仿生机器鱼的理想生物原型。为了研究鲔科鱼类叉状尾鳍效率转捩点的水动力特征,针对推力和功耗的源项进行重点分析。尾鳍模型采用了相同的表面面积、展弦比和叉长。为了统一尾鳍形状的... 鲔科鱼类具有较高的游动速度和游动效率,因此成为了仿生机器鱼的理想生物原型。为了研究鲔科鱼类叉状尾鳍效率转捩点的水动力特征,针对推力和功耗的源项进行重点分析。尾鳍模型采用了相同的表面面积、展弦比和叉长。为了统一尾鳍形状的尺度,采用扫掠角用于表征不同的叉状尾鳍平面结构。研究发现鲔科鱼类尾鳍扫掠角的增加弱化了尾鳍的有效面积,导致了尾鳍摆动时推动流体向下游运动而受到的反作用力降低,因此尾鳍的推进能力也会随之衰退。另外,扫掠角的增加也引起了前缘涡强度的增加和前缘涡的发展,从而造成了更大的涡增推力。然而,过分增加扫掠角尽管存在功耗下降的优势,但也引起推力和水动力效率的下降,特别是对于高斯特劳哈尔数的情况。通过对推力的源项进行分析发现扫掠角对附加质量力和涡增推力存在相反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机器鱼 叉状尾鳍 水动力性能
下载PDF
Learning from Fish: Kinematics and Experimental Hydrodynamics for Roboticists 被引量:8
5
作者 George V.Lauder Peter G.A.Madd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 EI 2006年第4期325-335,共11页
在过去的 20 年,在鱼的运动的 biomechanics 的试验性的分析产生了与 biomimetic 鱼机器人的构造相关的很多关键调查结果。在这篇论文,我们在场从关于鱼运动的力学, kinematics,液体动力学,和控制的最近的试验性的研究的 16 结果在... 在过去的 20 年,在鱼的运动的 biomechanics 的试验性的分析产生了与 biomimetic 鱼机器人的构造相关的很多关键调查结果。在这篇论文,我们在场从关于鱼运动的力学, kinematics,液体动力学,和控制的最近的试验性的研究的 16 结果在鱼 biomechanics 上总结最近的工作。从鱼运动的 biomechanical 研究出现了的调查结果和原则提供重要卓见进鱼的功能的设计并且建议与位于鱼展出的高运动的表演下面的机器的启发鱼的车辆的建设相关的特定的设计特征。关键词鱼运动 - 机器人学 - 鳍 - 水动力学 - kinematics 这个工作从国家科学基金由海军的研究(美国) MURI 资助,和资助的一个办公室部分地被支持到乔治 Lauder。乔治五世。Lauder 从哈佛大学在生物学收到了他的 A.B 和博士学位,在 1976 和 1979 的麻省剑桥分别地。从 1979 ~ 1981,他是在家伙的协会的一个年轻家伙,哈佛大学。他然后在芝加哥大学并且在 1986 加入了教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态学和进化的系, Irvine。自从 1999,他在哈佛大学是 Organismic 和进化生物学的动物,和教授的亚历山大·阿加西兹教授,麻省剑桥。他的当前的工作包含鱼的分析的申请运动功能到 biorobotic 的设计在水下车辆和机器的鱼模型的构造。他的研究兴趣集中于鱼的 biomechanics 和进化,与自由地游泳的鱼的 kinematics,肌肉功能,和水动力学的实验室分析的一个特殊焦点。彼得· G A。使发疯在渥太华出生了,在上,加拿大,在 1971。他收到了 B.A.Sc。在从不列颠哥伦比亚(UBC ) 的大学设计物理的度,温哥华, BC,加拿大在 1993,并且 M.Eng。在来自 McGill 大学的生物医学的工程的度,蒙特利尔, PQ,加拿大在 1996,并且在从麻省理工学院的 mechanical engineering 的博士学位,剑桥,在 2003。他当前是在 Organismic 和进化生物学的部门的一个博士后的伙伴,哈佛大学,麻省剑桥。他的当前的研究在鱼胸鳍推进的区域并且调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运动 机器人学 水动力学 KINEMATICS
下载PDF
A Flexible Fin with Bio-Inspired Stiffness Profile and Geometry 被引量:2
6
作者 T. Salumae M. Kruusmaa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1年第4期418-428,共11页
关键词 刚度分布 尾鳍 几何 个人资料 仿生 柔性 鱼类分布 伺服电机驱动
下载PDF
DNA Extraction from Formalin Fixed <i>Coilia macrognathos</i>Fin Tissues 被引量:1
7
作者 Xiping Yuan Hong Li +1 位作者 Chongrui Wang Bo H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年第12期1097-1099,共3页
Approximately 200 mg of fin tissue from each specimen was cut into pieces and treated with a gradient of ethanol (65%, 70%, 75%, 80%, 85%, 90%, 95% and 100%) and then DNA was extracted from formalin fish fin tissues. ... Approximately 200 mg of fin tissue from each specimen was cut into pieces and treated with a gradient of ethanol (65%, 70%, 75%, 80%, 85%, 90%, 95% and 100%) and then DNA was extracted from formalin fish fin tissues. Agarose gel visualization of the DNA confirmed DNA extracted. MtDNA cyt b gene banding pattern of samples with agarose gel was clearly visible and could be used to be sequenced. In terms of DNA purity, the 260/280 ratio of 87.5% samples ranged between 1.8 and 2.0, indicating that DNA of the majority of the samples was pure. The developed DNA extraction procedure from formalin fish fin tissues by pretreatment with a gradient of ethanol system will be a useful tool to study the genetic structure and phylogenesis of endangered fish, by specimens preserved formalin-fixed in museum and herbar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LIN fish fin MITOCHONDRIA DNA
下载PDF
Electromagnetic drive system of robotic fish 被引量:1
8
作者 ZHU Hong-xiu SUN Nai-di +4 位作者 YUE Yao-hui DENG Jing LI Fei-hang GU Yue JIA Rui-qing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2年第3期325-329,共5页
关键词 电磁技术 驱动系统 机器鱼 煤矿水害 电磁驱动 实验平台 结构参数 救援工作
下载PDF
A RAPID PCR-QUALITY DNA EXTRACTION METHOD IN FISH
9
作者 LI Zhong LIANG Hong-Wei ZOU Gui-Wei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5-367,共3页
PCR has been a general preferred method for biological research in fish,and previous research have enabled us to extract and purify PCR-quality DNA templates in laboratories [1-4].The same problem among these procedur... PCR has been a general preferred method for biological research in fish,and previous research have enabled us to extract and purify PCR-quality DNA templates in laboratories [1-4].The same problem among these procedures is waiting for tissue digesting for a long time.The overabundance time spent on PCR-quality DNA extraction restricts the efficiency of PCR assay,especially in large-scale PCR amplification,such as SSR-based genetic-mapping construction [5,6],identification of germ plasm resource[7,8] and evolution research [9,10],etc.In this study,a stable and rapid PCR-quality DNA extraction method was explored,using a modified alkaline lysis protocol.Extracting DNA for PCR only takes approximately 25 minutes.This stable and rapid DNA extraction method could save much laboratory time and promo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quality DNA fin of fish SSR MITOCHONDRIAL
下载PDF
Kinematics Modeling and Experiments of Pectoral Oscillation Propulsion Robotic Fish 被引量:25
10
作者 Shao-bo Yang,Jing Qiu,Xiao-yun HanInstitute of Mechatro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zation,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 410073,P.R.China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9年第2期174-179,共6页
A robotic fish driven by oscillating fins, "Cownose Ray-I", is developed, which is in dorsoventrally flattened shape withouta tail. The robotic fish is composed of a body and two lateral fins. A three-factor... A robotic fish driven by oscillating fins, "Cownose Ray-I", is developed, which is in dorsoventrally flattened shape withouta tail. The robotic fish is composed of a body and two lateral fins. A three-factor kinematic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used in thedesign of a mechanism. By controlling the three kinematic parameters, the robotic fish can accelerate and maneuver. Forwardvelocity is dependent on the largest amplitude and the number of waves in the fins, whil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fin beatfrequency to the forward velocity of the robotic fish is different from the usual result. On the other h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nmaneuvering show that phase difference has a stronger effect on swerving than the largest amplitude to some extent. In addition,as propulsion waves pass from the trailing edge to the leading edge, the robotic fish attains a backward velocity of 0. 15 m·s<sup>-1</s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ic fish pectoral OSCILLATION PROPULSION LARGEST AMPLITUDE number of waves fin BEAT frequency phase difference
下载PDF
柔性胸鳍推进仿蝠鲼机器鱼CPG运动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南凯刚 姜晟 +1 位作者 张进华 成海炎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3年第2期201-210,共10页
文中以蝠鲼为仿生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胸鳍推进的仿蝠鲼机器鱼设计方案,并针对该机器鱼设计了基于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的运动控制策略,进行了控制参数的影响分析与多种运动模态的性能测试。首先,对蝠鲼的运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实际... 文中以蝠鲼为仿生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胸鳍推进的仿蝠鲼机器鱼设计方案,并针对该机器鱼设计了基于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的运动控制策略,进行了控制参数的影响分析与多种运动模态的性能测试。首先,对蝠鲼的运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实际仿生功能需求下提出了仿蝠鲼机器鱼的整体设计方案。然后,为实现仿蝠鲼机器鱼在不同游动模式下的稳定游动及连续平稳切换,设计了一种CPG运动控制方法,并分析了各控制参数对CPG拓扑网络结构输出信号的影响。最后,对仿蝠鲼机器鱼的机动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游动测试,验证了仿蝠鲼机器鱼能在水下灵活实现直线巡游、转向及浮潜等多种运动模态,具有出色的运动性能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蝠鲼机器鱼 柔性胸鳍 中枢模式发生器 运动控制
下载PDF
3自由度胸鳍机器鱼动力学建模及推进性能分析
12
作者 杨佳瑞 李宗刚 +1 位作者 陈引娟 杜亚江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41,共9页
为了提高仿生机器鱼在复杂水环境中的游动性能和推进效率,文中设计了一种3自由度胸鳍机器鱼推进机构,研究了鱼体在3自由度胸鳍推进和两侧胸鳍与尾鳍协同推进两种模式下的游动性能。首先,基于鱼体波传播理论分析3自由度胸鳍关节空间运动... 为了提高仿生机器鱼在复杂水环境中的游动性能和推进效率,文中设计了一种3自由度胸鳍机器鱼推进机构,研究了鱼体在3自由度胸鳍推进和两侧胸鳍与尾鳍协同推进两种模式下的游动性能。首先,基于鱼体波传播理论分析3自由度胸鳍关节空间运动规律,采用微元法分析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并对不同推进方式下运动参数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比较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两个胸鳍相互协同时,机器鱼的平均速度为0.28 m/s,当双侧胸鳍与尾鳍共同协同时,机器鱼的平均速度为0.42 m/s,对比发现胸鳍和尾鳍协同推进时速度更高且推力更大,可实现较宽的游速范围,推进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鱼 3自由度胸鳍 动力学建模 协同推进
原文传递
三关节尾鳍机器鱼的运动仿真分析
13
作者 金庆丰 陈坤 袁亮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49,共5页
基于鲹科鱼的游动模式,建立三关节尾鳍驱动的机器鱼模型,并对三关节尾鳍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其在不同摆动角度、不同摆动频率时的游动速度,探讨质心位置和动能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对比各个关节之间是否具有相位差时的游动姿态。结果表明:当... 基于鲹科鱼的游动模式,建立三关节尾鳍驱动的机器鱼模型,并对三关节尾鳍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其在不同摆动角度、不同摆动频率时的游动速度,探讨质心位置和动能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对比各个关节之间是否具有相位差时的游动姿态。结果表明:当机器鱼尾鳍三关节的摆动角度依次从10°增大到25°时,机器鱼的游动速度会随着摆动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机器鱼尾鳍三关节的摆动频率在0.5~3 Hz内变化时,机器鱼的游动速度会先升高后下降;当尾鳍三关节之间具有相位差时,机器鱼尾鳍的游动姿态符合真实鱼的正弦摆动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鱼 运动学模型 运动学分析 尾鳍姿态
下载PDF
仿生机器鱼胸尾鳍联动水动力学性能分析
14
作者 高鑫驰 梅杰 +2 位作者 祁靖媛 李波 陈定方 《起重运输机械》 2023年第13期21-30,共10页
针对尾鳍摆动仿生机器鱼游动迟缓、姿态不稳定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胸尾鳍联动的仿生机器鱼,实现了仿生机器鱼外部轮廓、内部布局设计,提出了仿生机器鱼运动控制系统,为仿真和实验提供硬件基础;改进了仿生机器鱼运动学模型,提出了水动力... 针对尾鳍摆动仿生机器鱼游动迟缓、姿态不稳定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胸尾鳍联动的仿生机器鱼,实现了仿生机器鱼外部轮廓、内部布局设计,提出了仿生机器鱼运动控制系统,为仿真和实验提供硬件基础;改进了仿生机器鱼运动学模型,提出了水动力学仿真中鱼体轮廓改变的运动函数;基于仿生机器鱼游动水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最优运动参数以及最优运动参数下的应力、流速、涡情况;采用仿真最优胸尾鳍运动幅度结果,改变胸尾鳍运动频率,设计实验研究了仿生机器鱼游动水动力学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以尾鳍摆动幅度72 mm、胸鳍转动角度水平正负45°、胸尾鳍运动频率均为3 Hz等运动参数进行仿真,无胸鳍辅助游动的推进力为2 N,有胸鳍辅助游动的推进力为2.6 N;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以最佳运动参数实验,无胸鳍辅助游动的推进力为1.57 N,有胸鳍辅助游动的推进力为2.57 N。仿真和实验均说明,有胸鳍辅助鱼体游动的推进力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机器鱼 运动学建模 水动力学性能 胸尾鳍联动
下载PDF
水下机器人新型仿鱼鳍推进器 被引量:35
15
作者 刘军考 陈在礼 +1 位作者 陈维山 王力刚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7-432,共6页
21世纪是人类开发海洋的世纪 ,水下机器人和自主无人潜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价值 .仿鱼鳍水下推进器作为一种具有效率高、运动灵活以及噪音低等优点的新型水下推进器越来越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介绍了仿鱼鳍水下... 21世纪是人类开发海洋的世纪 ,水下机器人和自主无人潜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价值 .仿鱼鳍水下推进器作为一种具有效率高、运动灵活以及噪音低等优点的新型水下推进器越来越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介绍了仿鱼鳍水下推进器的分类 ,特点 ,国内外研究成果与现状 ,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 ,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器人 仿鱼鳍推进器 螺旋浆推进器
下载PDF
利用鳍条提取样品总DNA初探 被引量:24
16
作者 梁利群 孙孝文 +2 位作者 王鹏 闫学青 沈俊宝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5-46,18,共3页
本文报告了从鱼类鳍条中抽提基因组DNA的方法,并对所得DNA样品做了电泳、紫外分光光度分析,SouthernBlot等分子杂交实验,均证明这个方法是简便的取样方法,又能完整地保存实验鱼类。
关键词 鳍条 基因组 转基因鱼 DNA 鱼纳
下载PDF
一种保存鱼类鳍条的便捷方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超 鲁翠云 +3 位作者 郑先虎 程磊 徐鹏 孙效文 《水产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2-24,共3页
鳍条是研究鱼类分子生物学常用的组织样本,长期保存的鳍条为实验提供源源不断的基因组DNA。本研究介绍一种便捷保存鱼类鳍条用于DNA提取的方法---干燥法,并说明了用此方法保存鲤(Cyprinus carpio)、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鳍条是研究鱼类分子生物学常用的组织样本,长期保存的鳍条为实验提供源源不断的基因组DNA。本研究介绍一种便捷保存鱼类鳍条用于DNA提取的方法---干燥法,并说明了用此方法保存鲤(Cyprinus carpio)、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虹鳟(Onchorynchus mykiss)鳍条效果。采集新鲜鳍条,贴在滤纸等吸水性强的纸张上,覆盖另一张滤纸,防止受潮、霉变,自然干燥后在室温保存3个月。剪取部分鳍条样本,用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基因组DNA,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扩增方法检测基因组DNA的质量。结果显示:用干燥法保存的3种鱼类的鳍条样品,提取获得的基因组DNA的OD260/OD280值在1.82-1.89之间, OD260/OD230值在2.29-2.70之间,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清晰明亮,可以用于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本研究证实用干燥法长期保存鱼类鳍条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基因组DNA,为珍贵样品的长期保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为远距离、大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提供了便捷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鳍条 保存方法
下载PDF
仿生鱼鳍中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水下变形精度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章永华 何建慧 +1 位作者 张世武 杨杰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0-325,共6页
简要介绍了仿生鱼鳍的基本机构和工作原理.为了提高形状记忆合金仿生鱼鳍的变形精度,理论计算了作为鱼鳍驱动器的形状记忆合金薄板对端部的水下变形误差.给出了形状记忆合金薄板表面的流体无量纲阻力系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同时给出了某... 简要介绍了仿生鱼鳍的基本机构和工作原理.为了提高形状记忆合金仿生鱼鳍的变形精度,理论计算了作为鱼鳍驱动器的形状记忆合金薄板对端部的水下变形误差.给出了形状记忆合金薄板表面的流体无量纲阻力系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同时给出了某一时刻薄板表面及其周边的压力分布和薄板尾迹中的卡门涡街形态.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鱼鳍 形状记忆合金 计算流体动力学 变形精度 鳍条
下载PDF
对胸鳍棘鉴定鱼类年龄方法的技术改进———简易脱钙切片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康贵 王德寿 王瑞兰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48,共3页
用大鳍、粗唇、瓦氏黄颡鱼等的胸鳍棘作为实验材料 ,用 1 %~ 5 %的硝酸脱钙切片后 ,鉴定年龄。为适应大规模的年龄鉴定 ,对常规的组织切片步骤和时间进行了简化、缩短。与传统的锯片法及磨片法相比 ,该方法易于操作 ,有助于准确的... 用大鳍、粗唇、瓦氏黄颡鱼等的胸鳍棘作为实验材料 ,用 1 %~ 5 %的硝酸脱钙切片后 ,鉴定年龄。为适应大规模的年龄鉴定 ,对常规的组织切片步骤和时间进行了简化、缩短。与传统的锯片法及磨片法相比 ,该方法易于操作 ,有助于准确的年龄鉴定、年轮半径测量和生长推算 ,特别适用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鳍棘 鉴定 鱼类年龄 技术改进 简易脱钙切片法
下载PDF
基于理想推进器理论的尾鳍推力与效率估算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田苗 梁建宏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8-23,共6页
鱼类尾鳍的动力学问题已经得到广泛研究,但是在进行尾鳍推进器的设计时,还缺乏一种简单有效的设计和估算方法,将尾鳍的运动参数与推力、效率联系起来;在观测和分析尾鳍流场的基础上,研究了2自由度尾鳍推进器的流场结构和推力形成原因;... 鱼类尾鳍的动力学问题已经得到广泛研究,但是在进行尾鳍推进器的设计时,还缺乏一种简单有效的设计和估算方法,将尾鳍的运动参数与推力、效率联系起来;在观测和分析尾鳍流场的基础上,研究了2自由度尾鳍推进器的流场结构和推力形成原因;将理想推进器理论应用于尾鳍推进器的推力和效率计算,提出了射流及其诱导速度的量化假设,建立了推力、效率与运动参数、斯特劳哈尔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运用该函数对海洋动物的典型运动状态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与动物观测现象基本吻合,该方法在机器鱼模型设计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学 推进 效率 机器鱼 尾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