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针菇分子生物学和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询 刘天海 +3 位作者 王波 贾定洪 彭卫红 何晓兰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42,共13页
金针菇是重要的食药用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金针菇全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多组学分析、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金针菇重要性状(如生长速度、菌柄长度、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等)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以... 金针菇是重要的食药用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金针菇全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多组学分析、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金针菇重要性状(如生长速度、菌柄长度、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等)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关键基因的发掘。本文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金针菇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了不同技术的利弊;同时,系统介绍了金针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应答、生物活性物质代谢、蓝光响应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中调控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金针菇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金针菇产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mmulina filiformis 功能基因 分子生物学 分子育种
原文传递
野生金针菇杨树林下栽培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冯连荣 赵鑫闻 +3 位作者 张妍 宋立志 赵大根 梁德军 《林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7期57-60,共4页
以分离获得的野生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JC423’为研究对象,从菌种摆放方式、覆盖遮阳网及搭建拱棚考虑,设计8个试验处理,统计各处理出菇情况,核算投入成本及经济效益,并对收获的子实体进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是:处理Ⅴ和处... 以分离获得的野生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JC423’为研究对象,从菌种摆放方式、覆盖遮阳网及搭建拱棚考虑,设计8个试验处理,统计各处理出菇情况,核算投入成本及经济效益,并对收获的子实体进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是:处理Ⅴ和处理Ⅵ出菇率为100%,总产量分别为170.9 kg和121.46 kg,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其次是处理Ⅲ,出菇率为86.13%,总产量为103.9 kg;处理Ⅱ和处理Ⅳ几乎未出菇。每667 m^(2)需要投入成本约15 700~21 600元,去除成本后可收益8 400~14 300元。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显示,‘JC423’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为29 g/100 g、总膳食纤维20.1 g/100 g、碳水化合物29.5 g/100 g、脂肪0.5 g/100 g,富含16种氨基酸,包含5种必需氨基酸,谷氨酸、缬氨酸、精氨酸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金针菇 flammulina filiformis 杨树 林下栽培 子实体营养成分
原文传递
应用SRAP、ISSR和TRAP标记构建金针菇分子遗传连锁图谱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晓敏 吕瑞娜 李长田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377-4383,共7页
本研究应用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的两个菌株,黄色金针菇Y1701和白色金针菇W3082为作图亲本,采用分子标记以构建高密度的金针菇分子遗传连锁图谱。通过F1代产生的71个单孢为遗传连锁图谱作图群体,应用SRAP、ISSR和TRAP标记引物... 本研究应用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的两个菌株,黄色金针菇Y1701和白色金针菇W3082为作图亲本,采用分子标记以构建高密度的金针菇分子遗传连锁图谱。通过F1代产生的71个单孢为遗传连锁图谱作图群体,应用SRAP、ISSR和TRAP标记引物,利用PCR对得到的作图群体进行多态性分析,构建了一张拥有11个连锁群以及125个标记位点,总长度860.3 cM的遗传连锁图谱。连锁群平均长度为78.21cM,最长的连锁群为132.9cM,最短的连锁群为16.3 cM。多态性标记间最大遗传距离为38.4cM,最小距离为0.5cM,连锁图中出现了6个大于20cM的间隙,标记密度6.88cM,是迄今以来金针菇遗传连锁图谱相关研究中密度最高的。本研究所获得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有助于金针菇QTL定位,分子辅助育种和基因定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 SRAP ISSR TRAP 遗传连锁图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