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形态锑对土壤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毒性差异 被引量:7
1
作者 林祥龙 孙在金 +5 位作者 马瑾 赵龙 秦晓鹏 赵淑婷 杨侨 侯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7-664,共8页
为探讨锑(Sb)形态对Sb毒性的影响,积累和完善Sb的基础毒性数据,为Sb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更全面的依据,通过滤纸接触试验、土壤和食物暴露试验,评价并对比了两种形态的锑(Sb~Ⅲ和Sb~Ⅴ)对模式生物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急性、慢性毒... 为探讨锑(Sb)形态对Sb毒性的影响,积累和完善Sb的基础毒性数据,为Sb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更全面的依据,通过滤纸接触试验、土壤和食物暴露试验,评价并对比了两种形态的锑(Sb~Ⅲ和Sb~Ⅴ)对模式生物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急性、慢性毒性效应及差异。滤纸试验中跳虫在不同浓度Sb~Ⅴ水溶液浸透的滤纸上暴露3 d和7 d后均无死亡现象,Sb~Ⅲ对跳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325 mg·L^(-1)(3 d)和244 mg·L^(-1)(7 d);土壤暴露试验中Sb~Ⅲ和Sb~Ⅴ对跳虫逃避行为的半数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132、344 mg·kg^(-1),Sb~Ⅲ对跳虫的7 d-LC_(50)为2105 mg·kg^(-1)(Sb~Ⅴ的LC_(50)大于设置的最高浓度),Sb~Ⅲ对跳虫的28 d-LC_(50)为703 mg·kg^(-1)(Sb~Ⅴ的LC_(50)大于设置的最高浓度),Sb~Ⅲ和Sb~Ⅴ对跳虫繁殖的28 d-EC_(50)分别为307、8501 mg·kg^(-1);食物暴露试验中Sb~Ⅲ和Sb~Ⅴ处理下跳虫成虫均无明显死亡,对跳虫繁殖的28 d-EC_(50)分别为433、8798 mg·kg^(-1)。试验结果表明,在设置的浓度范围内Sb~Ⅴ不会直接造成跳虫明显死亡,但会对跳虫的生理行为和繁殖产生一定毒性影响,而Sb~Ⅲ对跳虫存活和繁殖均有较大毒性。因此在评估Sb的毒性效应时既要考虑总量也需考虑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形态 毒性差异 白符跳 暴露途径
下载PDF
土壤跳虫(Folsomia candida)对食物中铜污染物的吸收和排泄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晓勇 骆永明 +1 位作者 柯欣 孙明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5-400,共6页
重金属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累积、迁移和传递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土壤弹尾目昆虫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和排泄的动态过程以及相应解毒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弹尾目跳虫(Folsomia candi... 重金属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累积、迁移和传递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土壤弹尾目昆虫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和排泄的动态过程以及相应解毒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弹尾目跳虫(Folsomia candida)对Cu的吸收-排泄效率实验发现,跳虫体内Cu含量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r^2=0.8878,F_(1,5)=29.59,P<0.01);跳虫体内Cu含量随排泄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逐渐降低(r^2=0.7836,F_(1,3)=7.13,P<0.01)。跳虫对Cu的吸收-排泄Budget实验表明,只有少量的Cu被跳虫摄取到体内,其中小部分被体内组织消化吸收,大部分则可能通过中肠细胞的褪皮作用和产卵等方式排出体外。可见,褪皮和排卵是跳虫排泄重金属Cu的重要途径,跳虫对Cu具有较低的吸收率(8.13%)和较高的排泄率(57.3%),表明跳虫对Cu可能有较高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弹尾目 跳虫 食物喂养 吸收率 排泄率
下载PDF
土壤外源Sb(Ⅲ)的老化对其形态和跳虫(Folsomia candida)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祥龙 孙在金 +3 位作者 马瑾 赵淑婷 杨侨 侯红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3-160,共8页
老化是影响土壤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的重要因素。为了解老化对土壤Sb形态和毒性的影响,结合化学分析和生物测试,以模式生物跳虫(Folsomia candid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北京潮土中外源Sb(Ⅲ)分别老化7 d、60 d后价态、水溶态和急性/... 老化是影响土壤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的重要因素。为了解老化对土壤Sb形态和毒性的影响,结合化学分析和生物测试,以模式生物跳虫(Folsomia candid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北京潮土中外源Sb(Ⅲ)分别老化7 d、60 d后价态、水溶态和急性/慢性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老化仅7 d后,土壤较低浓度的Sb主要以Sb(Ⅴ)存在,而浓度较高(1 600、2 400、4 800 mg·kg-1)时Sb(Ⅴ)分别仅占47.4%、27.5%和2.2%,但老化长达60 d后,浓度最高(4 800 mg·kg-1)的土壤中Sb(Ⅴ)的比重上升到38.1%,其他浓度处理的土壤中,均以Sb(Ⅴ)为主。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水溶态Sb含量占总Sb的比例显著降低。与土壤老化过程中毒性较大的Sb(Ⅲ)向毒性较小的Sb(Ⅴ)转化与水溶态Sb含量下降相一致,Sb对跳虫的毒性随老化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弱:7 d老化后土壤Sb对跳虫急性存活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 105 mg·kg-1,对跳虫慢性存活的LC50为683 mg·kg-1,对跳虫繁殖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307 mg·kg-1;老化60 d后土壤Sb对跳虫急性存活、慢性存活的LC50均大于设置的最高浓度,对跳虫繁殖的EC50为1 419 mg·kg-1。因此,对于Sb这种变价金属而言,当进行土壤Sb生态毒性评价时,为避免高估其生态风险,考虑老化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虫 毒性效应 老化作用 形态
下载PDF
我国典型土壤中铜对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毒性阈值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星 林祥龙 +4 位作者 孙在金 赵龙 何飞 韩颖 侯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4-750,共7页
为确定我国土壤中Cu对白符跳的毒性阈值并建立其预测模型,以外源添加的方式研究了我国9种典型土壤(江西红壤、安徽黄棕壤、重庆紫色土、云南黄红壤、湖南水稻土、山东潮土、黑龙江黑土、新疆灰漠土、陕西垆土)中Cu对模式生物——白符跳(... 为确定我国土壤中Cu对白符跳的毒性阈值并建立其预测模型,以外源添加的方式研究了我国9种典型土壤(江西红壤、安徽黄棕壤、重庆紫色土、云南黄红壤、湖南水稻土、山东潮土、黑龙江黑土、新疆灰漠土、陕西垆土)中Cu对模式生物——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存活率与繁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符跳存活率对Cu毒害的敏感性远低于繁殖率.9种土壤中基于w(TCu)实测值推导的土壤Cu对白符跳繁殖率的EC50(半数效应浓度)变化范围为65~668 mg/kg,表明不同土壤中Cu的毒性阈值差异显著,但基于w(CuCa)(CuCa为CaCl2溶液提取的Cu)推导的不同土壤中EC50的差异有所减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基于w(TCu)实测值推导的EC50值与土壤pH、w(CaCO3)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和0.670.进一步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pH和w(OM)的土壤Cu对白符跳繁殖的EC50预测模型——lg(EC50)=0.213+0.288pH+0.016 w(OM),基于该模型预测与推导的EC50值之间相关性较好.研究显示,氯化钙提取态Cu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不同土壤中Cu对白符跳繁殖的EC50值的差异,pH和w(OM)可较好地预测不同土壤中Cu对白符跳繁殖的EC50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符跳 氯化钙提取态Cu 土壤理化性质 毒性阈值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土壤类型中外源汞对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毒性 被引量:4
5
作者 董继鑫 王晓燕 +1 位作者 郑袁明 刘玉荣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8-985,共8页
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跳虫毒性测试方法ISO11267,分析了汞(Hg)在我国9种典型土壤中对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急性毒性及繁殖毒性.发现Hg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对白符跳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变化为(0.92 ~ 1.94)mg... 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跳虫毒性测试方法ISO11267,分析了汞(Hg)在我国9种典型土壤中对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急性毒性及繁殖毒性.发现Hg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对白符跳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变化为(0.92 ~ 1.94)mg· kg-1,而对白符跳繁殖产生影响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变化范围为(0.98 ~ 2.43) mg· kg-1,产生10%影响的浓度(EC10)变化范围为(0.29~1.40) mg·kg-1.将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pH、OM、CEC)与Hg对白符跳的EC50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发现土壤CEC与EC50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624,p<0.01),随着土壤CEC的增大,Hg的EC50值也趋于升高.因此,土壤CEC可能是导致不同类型土壤中汞对白符跳毒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基于我国土壤类型的生态筛选值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土壤 白符跳 繁殖毒性 急性毒性
下载PDF
不同环数多环芳烃对土壤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毒性差异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家乐 赵龙 +4 位作者 郭军康 侯红 林祥龙 王巍然 刘玲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38-2646,共9页
为了解不同环数多环芳烃(PAHs)对无脊椎动物的毒性效应以及对比不同类型土壤中PAHs毒性差异,通过滤纸接触实验、土壤和食物暴露实验,对比分析了三环、四环和五环3种多环芳烃菲(Phe)、芘(Pyr)、苯并芘(BaP)对模式生物白符跳(Folsomiacand... 为了解不同环数多环芳烃(PAHs)对无脊椎动物的毒性效应以及对比不同类型土壤中PAHs毒性差异,通过滤纸接触实验、土壤和食物暴露实验,对比分析了三环、四环和五环3种多环芳烃菲(Phe)、芘(Pyr)、苯并芘(BaP)对模式生物白符跳(Folsomiacandida)的急性、慢性毒性效应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滤纸实验中跳虫在不同浓度Phe和Pyr溶液浸透的滤纸上暴露3 d和7 d后死亡现象均比BaP明显。土壤暴露实验中Phe在江西红壤(以下简称红壤)和黑龙江黑土(以下简称黑土)土壤中对跳虫生存和繁殖的影响均大于BaP。基于可提取PAHs实测值推导的繁殖率的EC_(50)(半数效应浓度),Phe在红壤和黑土中的毒性阈值分别是BaP的5倍和10倍;Pyr在红壤和黑土中的毒性阈值均为BaP的10倍。食物暴露实验中Phe、Pyr和BaP处理下跳虫成虫均无明显死亡,Phe、Pyr对跳虫繁殖的28 d-EC_(50)分别为278 mg·kg^(-1)(186~336 mg·kg^(-1))和363 mg·kg^(-1)(298~427 mg·kg^(-1))。以上结果表明,Phe、Pyr会对跳虫的生存和繁殖产生较大影响,而BaP相对Phe和Pyr,对跳虫的影响较小。受试暴露浓度下,不同类型土壤中PAHs对跳虫的毒性大小具有显著差异,红壤中PAHs对跳虫的生态毒性和黑土相比最大差别超过3倍,表明不同理化性质对PAHs生态毒性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后续评估PAHs生态毒性效应时要充分考虑土壤理化性质对其毒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毒性差异 白符跳 土壤类型 生态毒性
下载PDF
土壤重要动物白符虫兆(Folsomia candida)基因组的重新组装与注释
7
作者 靳建锋 张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2-1048,共7页
[目的]本文利用公开可用的PacBio测序数据进行白符虫兆(Folsomia candida)基因组的重新组装和注释,以提升该物种基因组组装的连续性和注释基因的完整性。[方法]使用Flye和Falcon进行组装,使用quickmerge合并组装结果。基因注释由MAKER完... [目的]本文利用公开可用的PacBio测序数据进行白符虫兆(Folsomia candida)基因组的重新组装和注释,以提升该物种基因组组装的连续性和注释基因的完整性。[方法]使用Flye和Falcon进行组装,使用quickmerge合并组装结果。基因注释由MAKER完成,整合了从头(de novo)预测、转录本和蛋白质同源证据。其中转录组基于StringTie组装结果。[结果]新组装的基因组大小为221.09 Mb,共113条序列(scaffolds),其中最长scaffold为30.07 Mb,N50长度为13.5 Mb。新组装的基因组组装结果基于通用单拷贝直系同源基因(BUSCO)的完整性评估为96.5%。MAKER注释流程预测了2008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其中80.56%和96%的基因获得转录组和UniProt蛋白质数据支持,蛋白质编码基因BUSCO完整性评估为92.4%。此外,结构注释鉴定了253665条(22.3%)重复序列和661个非编码RNA。基因家族进化分析鉴定了8876个基因家族,其中48个家族发生了快速进化(扩张或收缩)事件。[结论]白符虫兆基因组的重新组装与注释的版本与原版本相比有显著提高,scaffold N50由6.5 Mb提高到13.5 Mb,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完整性由84%提高到92.4%。基因家族进化分析为六足动物的进化及土壤生态毒理学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和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符虫兆 PacBio 基因组组装 基因注释 基因家族进化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土壤动物群落对白符虫兆(Folsomia candida)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旭 卢琦 +3 位作者 夏焰 黄苛 朱睦楠 颜绍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21-3230,共10页
以湖南会同地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自然恢复后形成的14年生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常绿阔叶林土壤跳虫的种类组成,并探讨了常绿阔叶林添加白符虫兆后土壤动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调查过程中共捕获跳虫391只,分别隶属20属,优... 以湖南会同地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自然恢复后形成的14年生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常绿阔叶林土壤跳虫的种类组成,并探讨了常绿阔叶林添加白符虫兆后土壤动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调查过程中共捕获跳虫391只,分别隶属20属,优势类群为符虫兆属、裸长角虫兆属和鳞虫兆属,3属共占跳虫总多度的47.8%;添加白符虫兆(Folsomia candida)处理促进了土壤动物群落多度的迅速增加,这些增加主要归因于除白符虫兆以外的跳虫和蜱螨目多度的增加,分别贡献了增加量的43.3%和34.9%,其中跳虫群落多度的增加主要表现在等节虫兆属、裸长角虫兆属和棘虫兆属的增加,分别贡献了增加量的34.0%、23.7%和16.1%;从垂直分布来看,土壤动物多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凋落层的增加;土壤动物群落Simpson优势度指数及跳虫群落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均有显著提高,表明添加白符虫兆对提高土壤动物群落及土壤跳虫群落多样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土壤动物群落多度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凋落物损失率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由于跳虫添加后土壤动物群落多度和多样性出现增加趋势,因此可将跳虫添加处理作为土壤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一种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跳虫 白符虫兆 多度 多样性 常绿阔叶林
原文传递
次生微塑料食物暴露对土壤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毒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罗小凤 朱玲珑 +3 位作者 徐国良 余世钦 欧诗婷 陈小花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7-193,共7页
土壤微塑料污染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关于次生微塑料在土壤动物食物链上的迁移及其毒理效应的研究较少。为探究次生微塑料的生物传递效应,本试验以同步化14 d(幼虫)和28 d(成虫)的土壤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为供试生物,将... 土壤微塑料污染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关于次生微塑料在土壤动物食物链上的迁移及其毒理效应的研究较少。为探究次生微塑料的生物传递效应,本试验以同步化14 d(幼虫)和28 d(成虫)的土壤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为供试生物,将废料(塑料类废料混合物)、保温棉、麦麸保温棉混合和细保温棉经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innaeus)降解后形成的4种不同次生微塑料产物作为处理因子,研究次生微塑料对土壤跳虫生物学的影响。结果发现:1)第7天,所有跳虫开始蜕皮,喂食保温棉、麦麸保温棉和细保温棉组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67%、1.67%和5%;2)第14天,跳虫蜕皮量增多,保温棉和细保温棉组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6.67%和5%,各组成虫产卵量剧增,喂食酵母菌的对照组产卵率显著高于处理组;3)第28天,蜕皮量增势趋缓,除废料组外,各组幼虫开始产卵且无死亡现象发生;4)与处理组相比,对照组中跳虫的蜕皮量、产卵量和生物量都是最高的,且体长变化显著(P<0.05)。综上,研究结果将进一步完善次生微塑料对土壤动物毒理效应的基础数据,为土壤环境中的次生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微塑料 土壤跳虫folsomia candida 食物暴露 毒性
原文传递
我国15种典型土壤中菲对白符跳的毒性阈值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献捷 王冕 +3 位作者 韩东锦 侯红 赵龙 左晓俊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25-1633,共9页
为了确定我国土壤中菲(Phe)对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毒性阈值并建立其预测模型,以外源添加的方式研究了我国15种典型土壤中Phe对白符跳存活率与繁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符跳繁殖率对Phe毒害的敏感性远高于存活率,基于混合有机... 为了确定我国土壤中菲(Phe)对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毒性阈值并建立其预测模型,以外源添加的方式研究了我国15种典型土壤中Phe对白符跳存活率与繁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符跳繁殖率对Phe毒害的敏感性远高于存活率,基于混合有机溶剂(正己烷与丙酮的体积比为1∶1)提取的Phe实测值推导的繁殖率的EC_(50)(半数效应浓度)范围为21.09~99.50 mg/kg,不同土壤中的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72倍;基于HPCD(羟丙基-β-环糊精)提取的Phe实测值推导的繁殖率的EC_(50)范围为18.31~48.26 mg/kg,不同土壤中的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63倍.(2)对白符跳繁殖的EC_(50)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EC_(50)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黏土颗粒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0.656;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0.(3)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白符跳繁殖的EC_(50)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很好地解释不同土壤中白符跳繁殖的EC_(50)值之间的差异,故利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建立了白符跳繁殖的EC_(50)值预测模型—lg(EC_(50))=1.436+0.012[OM]([OM]表示土壤有机质含量).该毒性预测模型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不同土壤中Phe对白符跳繁殖的EC_(50)毒性差异的最重要的单一因素,可解释不同土壤中EC_(50)值84.0%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符跳 菲(Phe) 土壤理化性质 外源添加 毒性预测模型
下载PDF
白符胚胎发育的形态观察(弹尾纲:等节科)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艳 卜云 +1 位作者 栾云霞 尹文英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9-524,共6页
对白符(Folsomiacandida)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显微观察,记述了白符从卵裂、囊胚期、原肠期、组织分化期、孵化前期等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和发育过程。其结果表明,白符卵为聚产,形成大小不等的卵块,卵初产时为乳白色,卵壳表面覆... 对白符(Folsomiacandida)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显微观察,记述了白符从卵裂、囊胚期、原肠期、组织分化期、孵化前期等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和发育过程。其结果表明,白符卵为聚产,形成大小不等的卵块,卵初产时为乳白色,卵壳表面覆盖有细密的颗粒状突起,直径为110—126μm。随着白符发育的进行,胚膜直径增大到180—185μm,其卵裂方式为完全均等卵裂,整个胚胎发育历期7—1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符[虫兆] 胚胎发育 弹尾纲
下载PDF
我国20种典型土壤中锌对白符跳虫的毒性阈值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巍然 林祥龙 +3 位作者 赵龙 张家乐 樊文华 侯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6-773,共8页
为了确定我国土壤中Zn对白符跳的毒性阈值并建立其预测模型,以外源添加重金属污染物(ZnCl_(2))的方式,研究了我国20种典型土壤中Zn对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繁殖率以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符跳繁殖率对Zn毒害的敏感性远高于存活... 为了确定我国土壤中Zn对白符跳的毒性阈值并建立其预测模型,以外源添加重金属污染物(ZnCl_(2))的方式,研究了我国20种典型土壤中Zn对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繁殖率以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符跳繁殖率对Zn毒害的敏感性远高于存活率,基于总量实测值推导的繁殖率的EC50(半数效应浓度)范围为56~711 mg·kg^(-1),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12.5倍;基于CaCl_(2)提取有效态实测值推导的繁殖率的EC50范围为0.5~5.2 mg·kg^(-1),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8.7倍,这表明利用CaCl_(2)提取有效态Zn,并基于此计算不同土壤中Zn对白符跳繁殖的EC50可以更好地预测土壤毒性。同时,对白符跳繁殖的EC50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EC50与土壤pH、非晶质铝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0.470。利用回归分析对白符跳繁殖的EC50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这两种土壤理化性质可以很好地解释白符跳繁殖的EC50值之间的差异,故对其建立毒性预测模型为lg(EC50)=0.255pH+0.013w(有机质)+0.673,此模型表明土壤pH和w(有机质)可以较好地预测不同土壤中Zn对白符跳繁殖的毒性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符跳虫 土壤性质 外源添加 毒性预测模型
下载PDF
转基因水稻叶片残体对白符跳和赤子爱胜蚓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蕾 井乐刚 +3 位作者 周琳 王柏凤 冯树丹 宋新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78-1983,共6页
为研究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1c-5对土壤中非靶标生物安全性的影响,以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1c-5的非转基因亲本品种吉粳88为对照,选择白符跳和赤子爱胜蚓作为指示生物,在室内条件下,用水稻1c-5的叶片喂饲白符跳和赤子爱胜蚓,考察其对白符... 为研究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1c-5对土壤中非靶标生物安全性的影响,以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1c-5的非转基因亲本品种吉粳88为对照,选择白符跳和赤子爱胜蚓作为指示生物,在室内条件下,用水稻1c-5的叶片喂饲白符跳和赤子爱胜蚓,考察其对白符跳存活率和体长的影响,以及对赤子爱胜蚓存活率、繁殖率和体重变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吉粳88相比,水稻1c-5对白符跳和赤子爱胜蚓无显著影响。由此可初步判定,短期内转Cry1c基因水稻1c-5对白符跳和赤子爱胜蚓无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白符跳 赤子爱胜蚓 存活率 繁殖率
下载PDF
转Cry1Ab-Ma基因抗虫玉米CM8101对白符跳和赤子爱胜蚓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鲁鑫 宋新元 +4 位作者 武奉慈 杨小艳 翁建峰 王振华 李新海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0-397,共8页
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和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指示动物。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法(ELISA)测定转Cry1Ab-Ma基因抗虫玉米CM8101完熟期叶片、茎秆、根组织的Cry1Ab-Ma蛋白含量,并通过在培养基和土壤中添加转... 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和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指示动物。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法(ELISA)测定转Cry1Ab-Ma基因抗虫玉米CM8101完熟期叶片、茎秆、根组织的Cry1Ab-Ma蛋白含量,并通过在培养基和土壤中添加转基因玉米CM8101残体分别饲养白符跳和赤子爱胜蚓,研究了转基因玉米CM8101对白符跳存活率和赤子爱胜蚓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叶片、茎秆、根组织中均能检测到Cry1Ab-Ma蛋白,含量介于1.06-4.66μg/g鲜重之间;转基因玉米CM8101较之非转基因对照郑58,对白符跳的存活率,赤子爱胜蚓的存活率、体重变化量、蚓茧量和孵化幼蚓量均无显著影响,可初步推断转基因玉米CM8101在两个月内对土壤动物无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玉米 土壤指示动物 白符跳 赤子爱胜蚓
下载PDF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白符跳虫毒性的研究
15
作者 蔡鑫 常菊花 +3 位作者 黄浩 潘纤 余博览 冯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14-16,19,共4页
目前新烟碱类杀虫剂已经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杀虫剂。白符跳虫(Folsomia candida)是多年来国内外土壤生态安全评估中普遍使用物种之一。国内有关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白符跳虫毒性的研究报道甚少,国外已有部分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白... 目前新烟碱类杀虫剂已经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杀虫剂。白符跳虫(Folsomia candida)是多年来国内外土壤生态安全评估中普遍使用物种之一。国内有关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白符跳虫毒性的研究报道甚少,国外已有部分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白符跳虫毒性的研究报道,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白符跳虫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繁殖毒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新烟碱类杀虫剂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白符跳虫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繁殖毒性
下载PDF
转基因大豆叶片残体对白符跳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琳 王柏凤 +4 位作者 刘新颖 姜莹 王大铭 冯树丹 宋新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023-3028,共6页
转基因大豆种植后其外源基因表达产物会以叶片残体等形式暴露于土壤生态系统中,并对土壤动物存在潜在风险.本文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转hrpZm基因抗疫霉根腐病大豆B4J8049、转Cry1C基因抗食叶性害虫大豆A2A8001、转Cry1Iem基因抗食心虫大豆... 转基因大豆种植后其外源基因表达产物会以叶片残体等形式暴露于土壤生态系统中,并对土壤动物存在潜在风险.本文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转hrpZm基因抗疫霉根腐病大豆B4J8049、转Cry1C基因抗食叶性害虫大豆A2A8001、转Cry1Iem基因抗食心虫大豆C802及非转基因对照亲本大豆Williams82,采用直接喂饲试验,通过60d喂饲调查白符跳的存活率、繁殖率、体长变化等,研究3种转基因大豆材料对非靶标生物白符跳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B4J8049、A2A8001和C802残体对环境指示生物白符跳的存活率、繁殖率及生长发育均无显著不良影响.初步确认转基因大豆B4J8049、A2A8001和C802在短时期内对环境无安全性风险,为其推广提供了生态安全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白符跳 存活率 繁殖率 体长
原文传递
Cu污染对弹尾目跳虫超显微结构影响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李晓勇 柯欣 廖剑宇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1-226,共6页
土壤重金属生态毒理学研究已成为当今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土壤弹尾目跳虫作为土壤模式生物,在土壤生态毒理学和生态环境评估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研究通过跳虫(F.candida)的标准土壤实验,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初步观察到暴露于土... 土壤重金属生态毒理学研究已成为当今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土壤弹尾目跳虫作为土壤模式生物,在土壤生态毒理学和生态环境评估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研究通过跳虫(F.candida)的标准土壤实验,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初步观察到暴露于土壤中高Cu浓度(1000,3000μg g-1)下的跳虫细胞微绒毛变形、部分线粒体扩大变形并出现囊泡化现象,这可能会导致细胞组织新陈代谢功能减弱进而影响跳虫的生理行为;同时,在高Cu暴露浓度下跳虫细胞内A型颗粒物大量存在,且其环边逐渐减少、变得模糊,这说明Cu的存在可能使A型颗粒物的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并变为储存Cu的重要细胞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显微结构 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 急性毒性
原文传递
转Bt基因水稻对白符跳虫取食选择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玺 袁一杨 +1 位作者 戈峰 肖铁光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7-1203,共7页
【目的】为探讨转基因Bt水稻种植对土壤动物的潜在生态风险性。【方法】本研究将3种转Bt基因水稻及其非转基因亲本水稻叶片残体饲养白符跳虫Folsomia candida,通过观察其粪便的数量与分布以分析白符跳虫对Bt水稻的取食选择行为。【结果... 【目的】为探讨转基因Bt水稻种植对土壤动物的潜在生态风险性。【方法】本研究将3种转Bt基因水稻及其非转基因亲本水稻叶片残体饲养白符跳虫Folsomia candida,通过观察其粪便的数量与分布以分析白符跳虫对Bt水稻的取食选择行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Bt蛋白(Cry1Ab和Cry1Ac)不会影响白符跳虫的取食选择;而Bt基因插入后导致的水稻成分的变化可能影响了白符跳虫对水稻残体的偏好性。结果可为评估转Bt水稻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提供参考价值,为转Bt水稻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符跳虫 转BT基因水稻 取食选择
原文传递
转Bt基因水稻对白符跳虫适应低温环境与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玺 袁一杨 +1 位作者 戈峰 肖铁光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04-1214,共11页
【目的】为探讨转基因Bt水稻种植对土壤重要分解者跳虫的潜在生态风险性。【方法】将同一非转基因亲本插入3种不同的Bt基因(cry1C、cry2A、cry1Ab/Ac)的转Bt基因水稻叶片残体饲养白符跳虫Folsomia candida,通过放入不同低温环境下观察... 【目的】为探讨转基因Bt水稻种植对土壤重要分解者跳虫的潜在生态风险性。【方法】将同一非转基因亲本插入3种不同的Bt基因(cry1C、cry2A、cry1Ab/Ac)的转Bt基因水稻叶片残体饲养白符跳虫Folsomia candida,通过放入不同低温环境下观察其存活率和粪便排泄速率以分析白符跳虫取食Bt水稻叶片后的适应低温行为。【结果】结果表明,3种转Bt基因水稻相对于非转基因亲本水稻品种而言,不会影响白符跳虫的适应低温环境;而不同Bt基因插入后导致的水稻成分的变化可能影响了白符跳虫对水稻残体的偏好性,进而影响其在低温环境下的适应行为。【结论】结果可为评估转Bt水稻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提供参考价值,为转Bt水稻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符跳虫 转BT基因水稻 排泄速率、低温适应
原文传递
Refinement of Methodology for Cadmium Determination in Soil Micro-Arthropod Tissues 被引量:3
20
作者 ZHU Dong KE Xin +3 位作者 WU Longhua HUANG Yujuan Peter CHRISTIE LUO Yongmi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491-501,共11页
Highly precise and reliable determin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micro-arthropod tissues remains a challenge because of the small size of the animals and their typical low abundance in metal-contaminated agricultural... Highly precise and reliable determin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micro-arthropod tissues remains a challenge because of the small size of the animals and their typical low abundance in metal-contaminated agricultural soils. The present study sought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cadmium(Cd) determination in soil micro-arthropods by optimizing the sample digestion procedure, reducing sample weight, modifying sample pre-treatment and validating the methodology with field samples. The optimized digestion conditions comprised a sample mass of 50–150 μg, digestion reagent of nitric acid:hydrogen peroxide(3:1), digestion temperature of 105℃,digestion period of 3 h and digestion volume of 30 μL. Defecation of the standard Collembola Folsomia candida(92 h) and the indigenous Collembola Onychiurus yodai(42 h) and ultrasonic cleaning of F. candida increased the accuracy of Cd determination.The recovery of Cd using the refined procedure was 98.9% and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were 0.002 and 0.008 μg L^(-1), respectively. The within-batch precision values were < 3%. The Cd concentrations in the tissues of the Collembola Isotoma sp.collected from a range of metal-contaminated fields determined by the improved method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Cd concentrations in the field soi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ptimized method can be used for more accurate or reliable determination of Cd concentrations in soil micro-arthropod t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CD) 污染土壤 测定方法 动物组织 消化温度 样品消解 重金属含量 样品前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