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海种间杂交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其F1群体优势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石玉真 刘爱英 +2 位作者 李俊文 王淑芳 袁有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1,共6页
以4个陆地棉品种(系)和3个海岛棉品种为亲本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2个,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通过对亲本和F1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为:纤维整齐度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纤维长度、强度、麦克隆... 以4个陆地棉品种(系)和3个海岛棉品种为亲本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2个,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通过对亲本和F1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为:纤维整齐度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纤维长度、强度、麦克隆值及伸长率受环境的影响较小,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所有的性状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显性效应;麦克隆值只受显性效应控制,其它4个性状还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强度以加性效应为主,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的显性效应值分别大于相应的加性效应值;所有性状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与环境之间的互作效应都很小。长度、强度、麦克隆值和伸长率的广义遗传率都非常高,整齐度的广义遗传率较小。这些结果表明,除纤维强度外陆海杂种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中显性遗传效应明显,与陆陆杂种及海海杂种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的结果不同。长度、强度、整齐度和伸长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麦克隆值有显著的负向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通过陆海杂交利用海岛棉的优质纤维性状时,强度宜早代选择,而其它性状的选择不宜太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陆地棉 种间杂交 纤维品质 遗传 利用
下载PDF
盐胁迫对棉花幼苗保护酶系统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2
作者 李付广 李凤莲 李秀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2-56,共5页
在盐胁迫条件下,对耐盐性不同的2个陆地棉品种幼苗子叶和胚根的保护酶活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2个品种POD,SOD活性在胚根部位均有所增强,子叶部位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耐盐性较强的枝棉3号在盐胁迫初... 在盐胁迫条件下,对耐盐性不同的2个陆地棉品种幼苗子叶和胚根的保护酶活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2个品种POD,SOD活性在胚根部位均有所增强,子叶部位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耐盐性较强的枝棉3号在盐胁迫初期胚根部位POD、SOD活性上升幅度大于耐盐性较弱的鲁棉1024,但随盐胁迫时间延长,枝棉3号POD、SOD活性又开始下降,而鲁棉1024则持续上升;枝棉3号子叶部位POD、SOD活性经调节之后均接近对照,而鲁棉1024的POD、SOD活性则表现为持续下降。结果提示出棉花幼苗对盐渍的适应调节主要表现在根部,但棉花品种耐盐性差异则表现在子叶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盐胁迫 陆地棉 保护酶 酶活性
下载PDF
陆地棉漆酶基因家族鉴定及在黄萎病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晶 李旭彤 +8 位作者 梁学忠 王志城 崔静 陈斌 吴立强 王省芬 张桂寅 马峙英 张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84-1795,共12页
黄萎病是降低棉花产量和品质较为严重的维管束病害。棉花在抵抗病原菌的过程中,抗病基因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漆酶是一种多功能氧化酶,在植物木质素合成和提高植株抗逆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质量版本的基因组是提升基因家族分析准... 黄萎病是降低棉花产量和品质较为严重的维管束病害。棉花在抵抗病原菌的过程中,抗病基因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漆酶是一种多功能氧化酶,在植物木质素合成和提高植株抗逆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质量版本的基因组是提升基因家族分析准确性的必要条件。本研究以目前最新的陆地棉TM-1高质量版本基因组为参考,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陆地棉基因组中的Laccase(GhirLAC)基因家族,并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质、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以及在黄萎病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TM-1基因组中共包含83个GhirLAC家族成员,分布在24条染色体上,所有GhirLAC蛋白均定位在胞外,且具有相同/相似的保守基序。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GhirLAC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7个亚组。结合黄萎病胁迫下棉花转录组数据,将GhirLAC基因家族各成员的表达分为3种模式,其中第1类和第2类GhirLAC基因在黄萎病菌胁迫下分别呈现有规律的表达量升高和降低,推测这些基因在棉花抗黄萎病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hirLAC02(GhLAC4)、GhirLAC38(GhLAC11)和GhirLAC20(GhLAC12)3个候选基因均受黄萎病菌诱导表达,其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数据相吻合。本研究为以后深入解析棉花GhirLAC基因的抗病功能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漆酶 基因家族 黄萎病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显性无腺体与隐性无腺体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二代利用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袁有禄 张天真 +5 位作者 靖深蓉 潘家驹 刘少林 邢朝柱 郭立平 王海林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9,共9页
利用4个隐性低酚棉品系为母本,5个显性无腺体品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20个组合,利用亲本、F1和F2材料采用ADAA模型研究表明,衣分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余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以显性遗传效应为主。子... 利用4个隐性低酚棉品系为母本,5个显性无腺体品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20个组合,利用亲本、F1和F2材料采用ADAA模型研究表明,衣分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余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以显性遗传效应为主。子棉产量和铃重有较低的上位遗传效应。纤维品质性状中,绒长与整齐度以显性遗传效应为主,绒长还存在少量上位效应;比强度与伸长率仅存在显著的加性遗传效应,麦克隆值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F1皮棉产量、第一次收花率、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的群体超亲优势平均值分别为:27.9%、18.7%、16.2%、9.7%和1%,F2分别为:10.8%、5.1%、4.5%、4.6%和-1.2%。F1绒长的群体平均优势为2.5%,比强度和伸长率为-1.8和0.8%,麦克隆值和整齐度分别为-0.2%和-2.7%。F2绒长略呈下降趋势,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F2与F1相近,整齐度F2略优于F1。表明了显性无腺体基因的杂种优势利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 杂种优势
下载PDF
陆地棉功能叶不同生育时期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新望 王惠萍 +1 位作者 李俊尧 冯复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15-222,共8页
对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功能叶几种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以丙二醛含量表示)的研究结果表明,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吐絮前呈波动上升,吐絮盛期急剧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吐絮前缓慢上升,吐絮后明显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结... 对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功能叶几种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以丙二醛含量表示)的研究结果表明,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吐絮前呈波动上升,吐絮盛期急剧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吐絮前缓慢上升,吐絮后明显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结铃以前随叶片发育而上升,结铃后急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始终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对POD同工酶进行电泳发现,其酶谱构成随生育进程而变化,早熟品种在开花期酶带条数最多,其中出现两条慢带,而中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包括低酚棉)则在吐絮期最多,此时早熟、中早熟和中熟品种均有一条慢带,但晚熟品种始终未出现慢带,推测慢带可能与品种的成熟期有关。结果还表明,早熟品种三种酶活性在吐絮前与其它品种的差异不明显,有时还比其它品种略高,说明尽管早熟品种生育期较短,但其功能叶的生理生化功能仍很旺盛。低酚棉上述生理指标与有酚棉相比有其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功能叶 酶活性 脂质过氧化作用 棉花
下载PDF
陆地棉超矮杆突变体基因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13
6
作者 景超 马晓杰 +1 位作者 狄佳春 陈旭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93-1397,共5页
陆地棉超矮杆是一种新发现的突变体材料。前期对其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超矮杆突变性状是受一对完全隐性基因du控制的质量性状。文章以"超矮1号"和"新陆早16"配置的F2为作图群体,通过对双亲以及近等基因池的筛选,在1... 陆地棉超矮杆是一种新发现的突变体材料。前期对其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超矮杆突变性状是受一对完全隐性基因du控制的质量性状。文章以"超矮1号"和"新陆早16"配置的F2为作图群体,通过对双亲以及近等基因池的筛选,在1 350对SSR引物中共获得70对多态性引物。而后检测F2作图群体每个单株的基因型,显示有36个标记可以连锁,分布在8个连锁群上,其中超矮杆突变性状位于连锁群LG01。与目标基因du连锁的分子标记有7个:NAU2679、NAU2749、NAU905、NAU2838、NAU5373、NAU2238和NAU4946,它们皆为共显性标记。依据现有的棉花遗传图谱,标记NAU4946、NAU2238、NAU905、NAU5373和NAU2679位于第6染色体上,而目标基因du位于NAU2238和NAU4946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3.3 cM和1.4 cM,由此推定du在第6条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超矮杆突变体 基因定位 SSR
下载PDF
陆地棉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高国强 苏学合 +2 位作者 曾昭海 时香玉 朱斗北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93-199,共7页
两个陆地棉型纤维品质优异品系94173和94250分别与推广品种中棉所12号、鲁棉11号、中棉所16号和鲁棉10号杂交,按方法2模式Ⅰ配成6×6共21个组合。纤维长度、马克隆值、籽棉产量、单铃重和籽指的G.C.A... 两个陆地棉型纤维品质优异品系94173和94250分别与推广品种中棉所12号、鲁棉11号、中棉所16号和鲁棉10号杂交,按方法2模式Ⅰ配成6×6共21个组合。纤维长度、马克隆值、籽棉产量、单铃重和籽指的G.C.A.效应达显著水平,除衣分率外,上述各性状S.C.A.效应均达显著水平。其中纤维长度、马克隆值和籽指G.C.A.方差/S.C.A.方差比值较大,证明以加性效应为主。G.C.A.估算结果表明,94173和94250是提高陆地棉品种纤维品质性状育种非常有价值的亲本,通过杂交可同时兼顾后代纤维长度、强度和细度的改良。通过S.C.A.的估算认为,在某些组合F1会有杂种优势出现,而在系谱选择中应注意其干扰。在纤维长度、马克隆值、籽棉产量、单铃重、衣分率和籽指的遗传模式推导中,只有纤维长度和衣分率符合加性+显性模式。纤维长度为部分显性,长绒基因既有隐性,也有显性,广义遗传力为7817%,狭义遗传力为6744%;衣分率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只有2608%和2116%,高衣分率基因较多的表现为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遗传分析 纤维品质 产量性状
下载PDF
陆地棉矮化突变体Ari1327的矮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新坤 孙君灵 +6 位作者 潘兆娥 张超 何守朴 贾银华 周忠丽 唐灿明 杜雄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302,共10页
Ari1327是从美国引进的陆地棉种质Ari971经60Coγ射线照射后得到的一个新型矮化突变体。Ari1327在萌发期和子叶期就表现出矮化性状。在现蕾期,突变体的株高、节间数和节间平均长度均小于野生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节间平均长度的缩短... Ari1327是从美国引进的陆地棉种质Ari971经60Coγ射线照射后得到的一个新型矮化突变体。Ari1327在萌发期和子叶期就表现出矮化性状。在现蕾期,突变体的株高、节间数和节间平均长度均小于野生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节间平均长度的缩短导致了突变体株高的降低。突变体主茎节间纵向细胞的长度要显著小于野生型,横向细胞的直径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节间细胞伸长受抑制导致了突变体节间平均长度的缩短。突变体中IAA、GA3和ABA含量高于野生型,外施GA3能使其株高恢复至野生型水平,外施BR和IAA不能使其株高恢复到正常水平,较低浓度的IAA对突变体的株高和节间长度就开始产生抑制作用。突变可能导致了IAA合成相关基因的过量表达,突变体内源IAA含量急剧升高而抑制了植株生长,使株高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hirsutuml.) 矮化 机理
下载PDF
子房注射法获得转基因抗虫棉植株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震林 倪万潮 +4 位作者 郭三堆 束春娥 崔洪志 张保龙 徐英俊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4,共4页
采用子房注射法将构建在植物表达载体 p BI1 2 1 .1上的 Bt杀虫基因导入棉花品种石远 3 2 1、中植3 72、82 2和辽棉 90 0 1中 ,获得 8株转基因植株。经温室抗虫性鉴定 ,8株转基因植株对棉铃虫都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同时对这 8棵棉株叶片... 采用子房注射法将构建在植物表达载体 p BI1 2 1 .1上的 Bt杀虫基因导入棉花品种石远 3 2 1、中植3 72、82 2和辽棉 90 0 1中 ,获得 8株转基因植株。经温室抗虫性鉴定 ,8株转基因植株对棉铃虫都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同时对这 8棵棉株叶片进行的 PCR检测结果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BT杀虫基因 棉铃虫 抗虫 子房注射法
下载PDF
棉花IF_2群体构建及其在纤维品质遗传和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孔广超 秦利 +1 位作者 徐海明 祝水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0-944,共5页
以陆地棉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采用RIL系间随机交配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含有188个组合的IF2群体。对该群体的棉花纤维品质性状表现进行了评价,并采用A、D遗传模型对其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IF2群体... 以陆地棉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采用RIL系间随机交配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含有188个组合的IF2群体。对该群体的棉花纤维品质性状表现进行了评价,并采用A、D遗传模型对其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IF2群体中5个纤维品质性状均呈现良好的正态分布,且各性状的表型平均值大多与F1杂交种相近,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显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控制棉花纤维品质遗传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基因的加性效应,环境因素对于棉花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表现巨大的影响,两个环境中预测到的杂种优势值具有明显的差异。IF2群体是棉花数量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预测的优良研究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IF2群体 纤维品质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三个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杂种优势的解剖学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曾斌 王庆亚 唐灿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6-505,共10页
选取湘杂棉3号、南抗3号和鲁棉研15等3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势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及其亲本为材料,剖析盛花期主茎功能叶(倒4叶)的叶片结构、叶表皮气孔特征以及主茎功能叶的叶脉、叶柄、铃柄和对应的果枝叶叶柄等器官的维管束组织结构。... 选取湘杂棉3号、南抗3号和鲁棉研15等3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势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及其亲本为材料,剖析盛花期主茎功能叶(倒4叶)的叶片结构、叶表皮气孔特征以及主茎功能叶的叶脉、叶柄、铃柄和对应的果枝叶叶柄等器官的维管束组织结构。结果表明,3个F1及亲本共9个材料的主茎功能叶(倒4叶)主叶脉中的维管束形态有三分支型、两分支型和无分支型3种,杂种及亲本之一的维管束都为三分支型,说明三分支型的维管束是显性遗传。F1功能叶主叶脉、功能叶叶柄、果枝叶叶柄、铃柄的维管束性状(导管总数、单个导管面积、维管束总面积、维管束组织比)和叶片厚度、叶片栅栏细胞大小的优势表现因组合而异。主叶脉、功能叶叶柄、果枝叶叶柄、铃柄的维管束以及叶片厚度、叶片栅栏细胞大小的优势与杂种的产量优势可能没有关系或相关性较小。3个F1的下表皮单位叶面积气孔总面积均表现超亲优势。果枝叶可能比主茎功能叶对铃的发育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 陆地棉 维管束 杂种优势 气孔
下载PDF
陆地棉花粉及柱头生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景忆莲 刘耀斌 范万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以11个陆地棉品种(系)为亲本,组配成7个组合,在8:30至17:30的10个时间段,分别给母本柱头授以自然花粉及冰箱保存花粉,以杂交结实特性为考查指标,研究棉花花粉及柱头生活力表现。分析认为,当地自然条件下,柱头活力为1.5d,开花当天柱头活... 以11个陆地棉品种(系)为亲本,组配成7个组合,在8:30至17:30的10个时间段,分别给母本柱头授以自然花粉及冰箱保存花粉,以杂交结实特性为考查指标,研究棉花花粉及柱头生活力表现。分析认为,当地自然条件下,柱头活力为1.5d,开花当天柱头活力呈"不对称双峰"特征,9:30~10:30及15:30~16:30是柱头活力旺盛时段。花粉活力可维持1d,以9:30~10:30生活力较强,随时间推后,花粉活力大幅度衰减。依据本试验结果,就棉花杂优利用制种工作的授粉方法及技术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柱头 花粉 生活力 杂优利用
下载PDF
陆地棉优质新种质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国强 孙永堂 +3 位作者 苏学合 时香玉 曾昭海 朱斗北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2-217,共6页
两个陆地棉型优质新种质— 95 42 2系和 95 1 78系同鲁棉 1 4号、中棉所 1 6号和Acala4 42共 5个亲本配成 5× 5 =2 5个杂交组合 ,按Criffing方法 1、模式Ⅰ设计分析了F1 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皮棉产量、衣分率、单株铃... 两个陆地棉型优质新种质— 95 42 2系和 95 1 78系同鲁棉 1 4号、中棉所 1 6号和Acala4 42共 5个亲本配成 5× 5 =2 5个杂交组合 ,按Criffing方法 1、模式Ⅰ设计分析了F1 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皮棉产量、衣分率、单株铃数、单铃重和籽指共 8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经分析 ,3个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纤维长度的加性效应远比非加性效应的作用重要 ,并估算出较高的广义遗传力 (94 8% )。加性效应为控制马克隆值遗传最主要的成份 ,非加性效应虽占比重小 ,但特殊配合力仍达极显著水平 ,马克隆值的广义遗传力较高 (84 1 5 % )。纤维强度为加性效应所控制 ,非加性效应作用微小。 5个产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中等偏下 ,其中以皮棉产量最高 (6 5 31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纤维品质 遗传 配合力
下载PDF
人工合成Bt基因对棉花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震林 倪万潮 +3 位作者 郭三堆 束春娥 张保龙 徐英俊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5-148,共4页
采用子房注射法,将构建在植物高效表达载体上的全序人工合成的Bt杀虫基因GFMCryIA转入棉花品种(系)“中棉所19”、“华农916”、“541”和“3517”中,获得对棉铃虫幼虫致死率在80%以上的植株29株。用P... 采用子房注射法,将构建在植物高效表达载体上的全序人工合成的Bt杀虫基因GFMCryIA转入棉花品种(系)“中棉所19”、“华农916”、“541”和“3517”中,获得对棉铃虫幼虫致死率在80%以上的植株29株。用PCR法检测,结果表明这些植株均呈阳性。在这29株阳性植株中,对棉铃虫致死率为100%,且自身只有轻微伤害的植株有26株。这说明Bt基因经改造,增加其提高转录与翻译能力的表达调控元件后,对棉铃虫的毒杀作用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Bt杀虫蛋白基因 棉铃虫
下载PDF
棉花纤维品质育种中纤维长度整齐度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继华 于凤英 +3 位作者 尹承佾 李冬英 石宝生 王海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1期42-48,共7页
本研究选用多种资料,通过对不同纤维品质指标的重要性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及指标再现性,稳定性的分析指出:纤维长度整齐度,是一项既非常重要而又与皮棉产量无不利相关的纤维品质指标,应将其与纤维强度等指标一起作为纤维品质育种的重要... 本研究选用多种资料,通过对不同纤维品质指标的重要性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及指标再现性,稳定性的分析指出:纤维长度整齐度,是一项既非常重要而又与皮棉产量无不利相关的纤维品质指标,应将其与纤维强度等指标一起作为纤维品质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考虑到其它指标的特殊性,为协调产量与品质的关系,近期陆地棉品质育种应重点对纤维强度及长度整齐度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纤维品质 纤维箍度 纤维齐度
下载PDF
陆地型长绒棉主要经济性状遗传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国强 苏学合 +2 位作者 吕铁信 孙永堂 朱斗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9-263,共5页
选取两个遗传稳定的陆地型长绒种质系与 3个陆地棉品种按Griffing方法Ⅰ、模式Ⅰ全互交设计配成 5× 5共 2 5个杂交组合。对 9个经济性状进行调查 ,并建立Wr对于Vr的回归方程 ,测验“加性 +显性”模式的符合 ,制Wr对于Vr回归图 ,并... 选取两个遗传稳定的陆地型长绒种质系与 3个陆地棉品种按Griffing方法Ⅰ、模式Ⅰ全互交设计配成 5× 5共 2 5个杂交组合。对 9个经济性状进行调查 ,并建立Wr对于Vr的回归方程 ,测验“加性 +显性”模式的符合 ,制Wr对于Vr回归图 ,并估算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 ,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和单铃重遗传符合Hayman的“加性 +显性”模式 ,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影响不显著。无论图解分析或平均显性度均表明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F1代为部分显性 ,加性效应方差在这 3个性状总遗传方差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作用。分析性状中 ,与纤维长度、马克隆值和皮棉产量有关的增效基因 ,既有隐性也有显性 ,位点不同而有差异。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马克隆值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型长绒棉 经济性状 遗传模式 加性效应方差
下载PDF
陆地棉F_2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及与环境互作的预测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吉祥 朱军 +1 位作者 季道藩 许馥华 《科技通报》 1998年第5期343-347,共5页
根据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采用MINQUE(1)方法分析了陆地棉10个亲本和20个F1和F2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和前期收花率等产量性状的两年试验资料.利用亲本和F1的资料预测了F2基因型值和杂种... 根据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采用MINQUE(1)方法分析了陆地棉10个亲本和20个F1和F2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和前期收花率等产量性状的两年试验资料.利用亲本和F1的资料预测了F2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及与环境的互作.结果表明,F2皮棉产量、前期收花率、单株铃数和单铃重的群体平均优势分别为14%、16%、10%和3%.F2皮棉产量、前期收花率、衣分的群体超亲优势分别为5%、8%和-6%.F2衣分和单铃重杂种优势与环境互作较小.F2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和前期收花率杂种优势与环境互作较大.分析了组合在不同方面的稳定性表现.比较了利用亲本和F1与用亲本、F1和F2资料对F2产量性状在不同年份中遗传表现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产量性状 杂种优势 棉花 环境互作
下载PDF
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中华 刘德章 +2 位作者 郭美丽 南建福 冯利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4期359-362,共4页
本文对三个不同生态类型棉花品种(品系)晋棉10号、556、运570的适宜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晋棉10号、556的适宜群体为7000株/亩,此密度条件下,品种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 本文对三个不同生态类型棉花品种(品系)晋棉10号、556、运570的适宜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晋棉10号、556的适宜群体为7000株/亩,此密度条件下,品种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均表现最佳。运570在试验密度范围内,无明显规律,仅以6000株/亩的群体时产量最高。在水肥满足条件下,通过控制群体密度是提高光能利用有效的栽培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产量 棉花
下载PDF
南疆海岛棉和陆地棉棉铃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娟 范君华 +1 位作者 刘明 张建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0-465,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南疆主栽海岛棉和陆地棉为材料,研究棉铃发育过程中棉铃各部位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岛棉铃壳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极显著高于陆地棉,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低于陆地棉。海岛棉铃壳、种子、纤维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在大田条件下,以南疆主栽海岛棉和陆地棉为材料,研究棉铃发育过程中棉铃各部位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岛棉铃壳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极显著高于陆地棉,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低于陆地棉。海岛棉铃壳、种子、纤维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明显高于陆地棉,且纤维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也高于陆地棉,铃壳中丙二醛含量低于陆地棉。海岛棉与陆地棉发育棉铃各部位生理生化的异质性是棉铃铃期、铃重、衣分和纤维长度、伸长率、比强度等种间差异的内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陆地棉 棉铃 生理生化特征
下载PDF
离子注入加速棉花陆海杂种农艺性状遗传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立人 程备久 李爱青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84-185,共2页
利用30KeV的N+离子束注入陆地棉和海岛棉的花粉及杂交F1种子,分析了杂种后代农艺性状遗传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N+离子辐照能显著地加速杂种后代的遗传稳定性,F4M4代性状稳定度可达90%左右。F1种子辐照后代农... 利用30KeV的N+离子束注入陆地棉和海岛棉的花粉及杂交F1种子,分析了杂种后代农艺性状遗传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N+离子辐照能显著地加速杂种后代的遗传稳定性,F4M4代性状稳定度可达90%左右。F1种子辐照后代农艺性状多偏向陆地棉,而且花粉辐照杂交后代农艺性状表现出偏母遗传。同时以60Coγ射线辐照效应为对照,初步探讨了N+离子注入加速遗传稳定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注入 棉花 海陆杂种 农艺性状 遗传稳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