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未定带腹侧区GABA能神经元参与慢性痒的形态学研究
1
作者 彭诗皓 樊泽 +5 位作者 戴梓怡 张怡文 史晓烔 朱媛媛 武胜昔 黄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在慢性瘙痒模型上检测小鼠的痒行为和焦虑、抑郁样行为,并观察未定带腹侧区(ZIv)内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情况,为其参与痒觉信息的调控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应用二苯基环丙烯酮(DCP)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 目的:在慢性瘙痒模型上检测小鼠的痒行为和焦虑、抑郁样行为,并观察未定带腹侧区(ZIv)内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情况,为其参与痒觉信息的调控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应用二苯基环丙烯酮(DCP)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上建立慢性瘙痒模型,然后运用视频跟踪系统检测痒行为,以验证模型制备是否成功。运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悬尾实验检测慢性痒模型小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利用GAD67-GFP小鼠观察未定带(ZI)各区域内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情况,并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分别观察对照组和DCP组小鼠ZIv内GABA能神经元与FOS的双标情况。结果:在GAD67-GFP小鼠的脑切片上可观察到GABA能神经元在未定带各亚区均有分布,且更集中于ZIv。DCP组小鼠抓挠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P<0.001)。悬尾实验中DCP组小鼠完全不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出现抑郁样不动状态。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DCP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进入十字交叉区域的次数和时间占比均明显减少,表现出焦虑样行为。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DCP组小鼠ZIv内FOS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该区域观察到大量的FOS与GABA能神经元的共标细胞。结论:小鼠未定带以GABA能神经元分布为主,且更集中于ZIv;慢性痒状态下,ZIv内GABA能神经元激活,为ZIv内GABA能神经元参与慢性痒及其伴发的负性情绪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定带 gaba能神经元 痒觉 负性情绪 小鼠
原文传递
激活小鼠ZI区GABA能神经元可促进七氟醚和丙泊酚的麻醉诱导而对麻醉维持及觉醒无影响
2
作者 曹福羊 郭永馨 +4 位作者 郭舒婷 周志康 曹江北 仝黎 米卫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726,共9页
目的探索未定带区(ZI)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对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觉醒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8组(6只/组)。研究七氟醚麻醉时,化学遗传学实验分为hM3Dq组(注射携带hM3Dq的腺相关病毒)和mCherry组(注射仅携带m... 目的探索未定带区(ZI)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对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觉醒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8组(6只/组)。研究七氟醚麻醉时,化学遗传学实验分为hM3Dq组(注射携带hM3Dq的腺相关病毒)和mCherry组(注射仅携带mCherry的对照病毒);光遗传学实验分为ChR2组(注射携带ChR2的腺相关病毒)和GFP组(注射仅携带GFP的对照病毒),注射剂量均为100 nL。研究丙泊酚麻醉时,化学遗传学实验分为hM3Dq组和mCherry组;光遗传学实验分为ChR2组和GFP组。上述各组处理方法同七氟醚。通过化学遗传学和光遗传学技术激活ZI区GABA能神经元,观察其对七氟醚和丙泊酚的麻醉诱导及觉醒的调节作用,通过脑电监测观察其在七氟醚麻醉维持中的作用。结果在七氟醚麻醉中,与mCherry组比,hM3Dq组麻醉诱导时间显著缩短(P<0.05),与GFP组比,ChR2组麻醉诱导时间显著缩短(P<0.01),而两实验中麻醉觉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丙泊酚麻醉中,hM3Dq组比mCherry组麻醉诱导时间显著缩短(P<0.05),ChR2组比GFP组麻醉诱导时间显著缩短(P<0.01),而两实验中麻醉觉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光遗传激活ZI区GABA能神经元没有改变七氟醚麻醉维持时的脑电频谱。结论ZI区GABA能神经元能够促进七氟醚和丙泊酚的麻醉诱导,而对麻醉维持及觉醒无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丘脑未定带 γ-氨基丁酸 gaba能神经元
下载PDF
PD模型小鼠未定带GABA能神经元的放电变化
3
作者 李昂 陈凤华 +1 位作者 王紫君 石丽敏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未定带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放电变化。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1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MPTP组,每组7只。MPTP组采用连续5 d腹腔注射MPTP(30 mg·kg...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未定带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放电变化。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1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MPTP组,每组7只。MPTP组采用连续5 d腹腔注射MPTP(30 mg·kg^(-1)·d^(-1))的方法制备PD小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变化,旷场实验观察小鼠运动行为变化,膜片钳技术观察未定带区GABA能神经元的放电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小鼠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t=2.775,P<0.05);旷场检测结果显示,MPTP组小鼠在旷场中的运动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17.870,P<0.001);MPTP组小鼠未定带区GABA能神经元放电频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95,P<0.001)。结论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未定带GABA能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未定带 gaba能神经元 电生理学 小鼠
下载PDF
GABA能神经元在自闭症触觉异常中的作用
4
作者 詹乐 吴艳艳 +1 位作者 白占涛 刘霞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3-97,共5页
感觉障碍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核心症状之一,其往往以多种形式表现,如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异常等,其中触觉异常最为明显。感觉异常严重影响ASD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回路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 感觉障碍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核心症状之一,其往往以多种形式表现,如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异常等,其中触觉异常最为明显。感觉异常严重影响ASD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回路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介导的信号通路发生改变与ASD及其触觉异常相关。本文主要综述ASD触觉异常与GABA能神经元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机制,以理解ASD触觉异常的GABA能神经元调控机制,丰富ASD及其触觉异常诊疗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触觉异常 gaba能神经元
下载PDF
GAD67-GFP精神分裂症小鼠行为学改变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ABA能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潇剑 张姣 +2 位作者 韩怀钦 马全瑞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后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改变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ABA能神经元的表达。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MK-801连续腹腔注射2周...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后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改变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ABA能神经元的表达。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MK-801连续腹腔注射2周制备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通过悬尾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等,观察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的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改变及GABA能神经元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的表达。结果:停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1)实验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行为学改变:1悬尾实验:实验组不动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Morris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实验中实验组逃避潜伏期,游泳总路程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而其平均游泳速度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空间探查实验中实验组经过平台所在点的次数和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3)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中实验组的GFP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进行腹腔注射MK-801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后,其学习与记忆功能显著下降,且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ABA能神经元明显增加。提示精神分裂症后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可能与GABA能神经元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D67-GFP 精神分裂症 海马 gaba能神经元 小鼠
原文传递
BMP2在SVZa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锦华 杨辉 +4 位作者 尹昌林 张治元 刘仕勇 何家全 高方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99-701,共3页
目的研究BMP2在SVZa神经干细胞向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分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P0昆明小鼠室管膜下区(SVZa)神经干细胞,纯化传代培养3代后,使用不同浓度BMP2诱导SVZa神经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BMP2作用下S... 目的研究BMP2在SVZa神经干细胞向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分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P0昆明小鼠室管膜下区(SVZa)神经干细胞,纯化传代培养3代后,使用不同浓度BMP2诱导SVZa神经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BMP2作用下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的比例;另外利用活体荧光GFP标记GAD67特异性启动子,动态地研究BMP2在SVZa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采用RT-PCR检测不同浓度BMP2作用下Mash1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BMP2作用组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的比例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0 ng/ml浓度的BMP2组比例最高;10 ng/ml浓度BMP2组,GAD67-GFP标记阳性细胞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10ng/ml浓度BMP2组Mash1表达高于其他组。结论BMP2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的分化;10 ng/ml浓度的BMP2显著促进Mash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SVZA BMP2 gaba能神经元 GFP
下载PDF
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DA能与GABA能神经元之间突触关系的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秦小云 黄巨恩 +2 位作者 骆耐香 王伯钧 蒋常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 了解杏仁体中多巴胺 (DA)能神经末梢和γ 氨基丁酸 (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两者在精神分裂症中作用的神经解剖学机制。 方法 用免疫电镜双标技术 ,分别以抗DA和抗谷氨酸脱羧酶(GAD、GABA的合成酶 )标记大鼠杏仁体... 目的 了解杏仁体中多巴胺 (DA)能神经末梢和γ 氨基丁酸 (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两者在精神分裂症中作用的神经解剖学机制。 方法 用免疫电镜双标技术 ,分别以抗DA和抗谷氨酸脱羧酶(GAD、GABA的合成酶 )标记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DA能神经末梢和GABA能神经元 ,在电镜下观察DA能神经末梢和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 结果 由DA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形成的突触中 ,有 4 3%直接或间接形成于DA免疫阳性神经末梢与GAD免疫反应阳性树突结构之间 ,其中单一性突触为 38%、汇聚性突触为 30 %、连续性突触为 2 0 %、末梢间突触样联系为 12 %。另外的 5 7%由DA免疫阳性神经末梢与未标记的神经结构形成 ,其中在未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形成 10 %、树突上 82 %、轴突末梢上 8%。由DA免疫反应阳性末梢形成的所有突触均为对称性即抑制性突触。 结论 在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 ,DA能神经末梢系统以对称性突触支配着GABA能中间神经元 ,同时 ,又与核内的谷氨酸能投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 ,并影响其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能轴突末梢 gaba能神经元 突触 杏仁体 精神分裂症 电镜 免疫双标 大鼠
原文传递
自噬激活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模型小鼠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爱民 蒋宗滨 +2 位作者 何睿林 陈婷婷 潘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自噬程度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模型小鼠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SPSS 19.0的随机数字发生器将48只昆明小鼠,6~8周龄,体重18~22 g,随机分为树脂毒素+自噬诱导剂组(PHN+Rapa组)... 目的探讨不同自噬程度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模型小鼠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SPSS 19.0的随机数字发生器将48只昆明小鼠,6~8周龄,体重18~22 g,随机分为树脂毒素+自噬诱导剂组(PHN+Rapa组)、树脂毒素组(PHN组)、树脂毒素+自噬抑制剂组(PHN+3-MA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12只。C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0.2μg/g树脂毒素(resiniferatoxin,RTX)制备PHN模型。在构建模型成功后,PHN+Rapa组给予1μg·kg-1·d-1的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PHN组给予生理盐水,PHN+3-MA组给予2μg·kg-1·d-1的自噬抑制剂3-MA,连续14 d腹腔注射。检测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至稳定后处死各组小鼠,采用荧光Tunel法检测脊髓凋亡细胞数;提取脊髓L4~6节段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抑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Bax和自噬相关蛋白LC3的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标记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数。结果与C组比较,PHN+Rapa组、PHN组和PHN+3-MA组的LC3-II/I和Bax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数明显减少(P<0.05);与PHN组比较,PHN+Rapa组的LC3-II/I比值和Bax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数明显减少(P<0.05)。与PHN组比较,PHN+3-MA组的LC3-II/I比值和Bax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自噬过度激活可能是导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 gaba能神经元 凋亡 自噬 小鼠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对急性癫痫小鼠海马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倪红 郑卜真 +5 位作者 王恩 金笑平 马传花 柯绍发 周元林 储照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研究癫痫小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变化及使用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干预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将FVB-Tg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左乙拉西坦干预组。左乙拉西坦采用灌胃给药。在造模成功后直接断... 目的:研究癫痫小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变化及使用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干预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将FVB-Tg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左乙拉西坦干预组。左乙拉西坦采用灌胃给药。在造模成功后直接断头取脑,制作脑片,在人工脑脊液中孵育后,利用膜片钳技术,进行全细胞记录。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动作电位的绝对不应期延长(P<0.05),电位能障(Vts-Vr)值上升(P<0.05),动作电位间距延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左乙拉西坦干预组动作电位的绝对不应期缩短(P<0.01),电位能障(Vts-Vr)值下降(P<0.01),动作电位间距缩短(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左乙拉西坦组干预后癫痫小鼠海马CA1区GABA能神经元内在特性和编码能力增强,GABA能神经元功能增加可能在癫痫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海马 gaba能神经元 癫痫 动作电位
下载PDF
大鼠导水管周围灰质内GABA能神经元与甲硫氨酸-脑啡肽、亮氨酸-脑啡肽、β-内啡肽和强啡肽阳性终末的联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董元祥 李云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0期1825-1827,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 γ-氨基丁酸 (GABA)阳性神经元与甲硫氨酸 -脑啡肽 (Met- ENK)、亮氨酸 -脑啡肽 (L eu- ENK)、β-内啡肽 (β- END)和强啡肽 (Dyn)阳性终末的联系 .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 ,染色结果在... 目的 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 γ-氨基丁酸 (GABA)阳性神经元与甲硫氨酸 -脑啡肽 (Met- ENK)、亮氨酸 -脑啡肽 (L eu- ENK)、β-内啡肽 (β- END)和强啡肽 (Dyn)阳性终末的联系 .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 ,染色结果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可见直径较小的GABA阳性神经元主要散在分布于 PAG的内侧区和腹外侧区 . GABA阳性终末在 PAG各区的密度均较高 .以小型为主的少量 Met- ENK,L eu- ENK和 Dyn阳性神经元见于 PAG的各区 ,但未见β- END阳性胞体 . Met- ENK,L eu- ENK,β-END和 Dyn阳性终末也主要分布于 PAG的内侧区和腹外侧区 . Met- ENK,L eu- ENK,β- END和 Dyn阳性终末围绕在GABA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的周围并形成密切接触 .结论  PAG内含内源性阿片样物质 (Opiate- like substances,OL S)的阳性终末与 GABA能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 ,提示可能对 GABA能神经元的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gaba能神经元 甲硫氨酸-脑啡肽 亮氨酸-脑啡肽 Β-内啡肽 强啡肽
下载PDF
两种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的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俊 刘卫平 +7 位作者 龙乾发 王彦刚 伊西才 刘远杨 杨扬 贾晨光 魏礼洲 薛卫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分化的效果。方法从SD大鼠股骨骨髓中分离出BMSCs,进行培养、鉴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诱导,方法一设为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 目的比较两种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分化的效果。方法从SD大鼠股骨骨髓中分离出BMSCs,进行培养、鉴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诱导,方法一设为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方法二设为实验组:ATRA、N5,O2'-二丁酰腺苷3':5'-环磷酸(Bt2环磷腺苷)(Bt2CAMP)诱导。对分化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两组细胞均出现类似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实验组细胞变化更明显。两组细胞均能表达nestin和GABA能神经元标记GAD-67,对照组与实验组表达GAD-67的阳性率分别为33.13%±5.12%和41.06%±6.32%,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定向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的效率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gaba能神经元
下载PDF
KF核及Btzinger复合体内GABA能神经元向膈神经核的投射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刚 李勤 邵凤之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7-169,共3页
实验在 6只成年猫上进行。将WGA HRP微量注入C5膈神经核内 ,通过逆行追踪及GABA免疫组织化学FITC荧光双重标记方法 ,研究了脑干内GABA能神经元向膈神经核的投射。结果在脑桥KF核和面神经后核周围区 (即B¨otzinger复合体 )观察到GAB... 实验在 6只成年猫上进行。将WGA HRP微量注入C5膈神经核内 ,通过逆行追踪及GABA免疫组织化学FITC荧光双重标记方法 ,研究了脑干内GABA能神经元向膈神经核的投射。结果在脑桥KF核和面神经后核周围区 (即B¨otzinger复合体 )观察到GABA HRP双标神经元。另外 ,在中缝大核、旁巨细胞外侧核及前庭神经核也观察到双标神经元。本实验结果表明 :发自上述脑干神经核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能神经元 KF核 Botxinger复合体 神经
下载PDF
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海马GABA能神经元树突内线粒体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柯尊记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2-195,共4页
为进一步探讨GABA 能神经元与老年学习记忆减退的关系,本研究以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为模型,用免疫电镜结合体视学方法观察了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海马CA1 区放射分子层的GABA 能神经元树突内线粒体的改变。结果显示,... 为进一步探讨GABA 能神经元与老年学习记忆减退的关系,本研究以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为模型,用免疫电镜结合体视学方法观察了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海马CA1 区放射分子层的GABA 能神经元树突内线粒体的改变。结果显示,线粒体的面数密度在老年学习记忆损害组明显小于青年组和老年正常组(P< 0.01);体密度的绝对值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衰老时较小的树突内线粒体的密度增大,老年学习记忆正常组小直径树突内线粒体面数密度的增加较老年学习记忆损害组更明显。结果提示,衰老过程中,GABA 阳性树突内线粒体的数目减少,单个线粒体的体积代偿性增大。老年学习记忆减退时,树突结构和功能的内源性代偿能力下降,可能处于一种失代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记忆减退 gaba能神经元 线粒体 海马 老年鼠
下载PDF
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的海马GABA能神经元数量变化 被引量:12
14
作者 柯尊记 姚志彬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0年第2期148-151,157,共5页
为探讨γ-氨基丁酸 (GABA)能神经元在老年脑的改变及其与老年性学习记忆减退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 Morris水迷宫测试将老年大鼠分为学习记忆正常和损害组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体现视学方法定量描述 GABA能神经元的改变。结果显示 ,老年记... 为探讨γ-氨基丁酸 (GABA)能神经元在老年脑的改变及其与老年性学习记忆减退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 Morris水迷宫测试将老年大鼠分为学习记忆正常和损害组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体现视学方法定量描述 GABA能神经元的改变。结果显示 ,老年记忆正常和损害组海马本部各区的 GABA能神经元均较年轻组明显减少 ,但正常组和损害组海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齿状回分子层的 GAB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仅在老年学习记忆损害组明显减少 ,且 GABA神经元数量与搜寻平台的游泳时间呈负相关 (r=- 0 .91,P<0 .0 1)。提示老年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可能与齿状回分子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学习记忆减退 gaba能神经元 海马结构
下载PDF
猫下丘中央核GABA能神经元年龄相关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勋 朱再满 +3 位作者 张长征 孙庆艳 梅斌 华田苗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比较研究猫下丘中央核(CIC)GABA能神经元年龄相关变化,探索老年个体听力下降的神经机制。方法Nissl染色显示下丘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γ-氨基丁酸(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拍照,对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分别计数... 目的比较研究猫下丘中央核(CIC)GABA能神经元年龄相关变化,探索老年个体听力下降的神经机制。方法Nissl染色显示下丘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γ-氨基丁酸(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拍照,对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分别计数并换算成密度,测量GABA能神经元直径取平均值。结果GABA阳性反应神经元、阳性纤维及其终末在青年猫及老年猫下丘中央核均有分布。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下丘中央核神经元及GABA能神经元密度均显著下降(P<0.01),GABA能神经元下降幅度较大;GABA能神经元胞体直径明显减小(P<0.01),阳性反应明显减弱。结论在衰老过程中猫下丘神经元尤其是GABA能神经元有显著丢失现象,提示GABA能神经元显著减少导致下丘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引起老年个体听觉功能衰退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中央核 gaba能神经元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鹌鹑中脑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海燕 黄秀明 李东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7-219,共3页
以非鸣禽鹌鹑(Coturnix coturnix japonica)为实验材料,使用GABA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鹌鹑中脑存在GABA样免疫反应神经元.讨论了GABA能神经元在中脑的分布特点及其在听觉、视觉中的作用.
关键词 gaba能神经元 中脑 鹌鹑
下载PDF
TNF-α对PTZ点燃大鼠海马Glu能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成祥林 张晓琴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1期16-18,45,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在癫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TNF-α对戊四氮致癫痫大鼠海马Glu能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的影响。结果:大鼠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改变;戊四氮致癫痫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NF-α干扰组...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在癫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TNF-α对戊四氮致癫痫大鼠海马Glu能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的影响。结果:大鼠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改变;戊四氮致癫痫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NF-α干扰组明显高于戊四氮致癫痫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GABA能神经元的改变;戊四氮致癫痫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NF-α干扰组明显低于戊四氮致癫痫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TNF-α可以通过增强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活性和降低GABA能神经元的活性而促进癫痫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PTZ 大鼠 海马 Glu能神经元 gaba能神经元 戊四氮 谷氨酸 作用机制 癫痫
下载PDF
bHLH和Hox基因对GABA能神经元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龙乾发 刘卫平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64-566,共3页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是神经系统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幼年时期兴奋性神经递质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逐渐达到平衡,
关键词 bHLH基因 HOX基因 gaba能神经元
下载PDF
BDNF和红景天甙对体外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和梅 张瑶 +1 位作者 李莹 杨慧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9年第4期80-81,82,共3页
目的:探讨BDNF和红景天甙对体外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的研究。方法:取新生大鼠海马组织,将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BDNF组、红景天甙组、BDNF和红景天甙组,免疫荧光双标观察并测定Brdu/NSE,Brdu/GAD65阳性分化率。结... 目的:探讨BDNF和红景天甙对体外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的研究。方法:取新生大鼠海马组织,将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BDNF组、红景天甙组、BDNF和红景天甙组,免疫荧光双标观察并测定Brdu/NSE,Brdu/GAD65阳性分化率。结果:BDNF和红景天甙组Brdu/NSE、Brdu/GAD65阳性分化率14d达最高,其余各组Brdu/NSE阳性分化率7d达最高;BDNF组Brdu/GAD65阳性分化率7d最高,对照组和红景天甙组无明显变化;BDNF和红景天甙组14dBrdu/NSE、Brdu/GAD65阳性分化率均高于对照组、BDNF组和红景天甙组(P<0.05),且Brdu/GAD65阳性分化率高于本组3、7d(P<0.05)。结论:1红景天甙有利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2红景天甙可以提高BDNF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3BDNF与红景天甙联合有利于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BDNF 红景天甙 gaba能神经元
下载PDF
鸣禽鸣啭控制核团内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研究
20
作者 李东风 王宏宇 车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30-333,共4页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鸣禽栗(Emberizarutila)鸣啭控制核团内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高级发声中枢(HVC,highvocalcenter),古纹状体粗核(RA,therobustnucleusofthearchistriatum),X区(AreaX)3个前脑核团内有GABA样免疫反应出现....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鸣禽栗(Emberizarutila)鸣啭控制核团内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高级发声中枢(HVC,highvocalcenter),古纹状体粗核(RA,therobustnucleusofthearchistriatum),X区(AreaX)3个前脑核团内有GABA样免疫反应出现.HVC和RA中GABA能神经元胞体大小存在性别和季节间的差异.结果提示GABA能神经元可能参与了鸣禽鸣啭的产生和鸣啭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能神经元 RA 免疫组化方法 中枢 纹状体 前脑 免疫反应 鸣禽 节间 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