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癫痫后偏头痛大鼠模型可行性的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尧 肖哲曼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验证癫痫后偏头痛大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方法:体质量220~250 g雄性SD大鼠建模,分为对照、偏头痛、癫痫、癫痫-偏头痛共病4组,每组6只。建模完成后,观察各组大鼠挠头次数、痛阈的变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TLR4、GABAARα1在... 目的:验证癫痫后偏头痛大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方法:体质量220~250 g雄性SD大鼠建模,分为对照、偏头痛、癫痫、癫痫-偏头痛共病4组,每组6只。建模完成后,观察各组大鼠挠头次数、痛阈的变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TLR4、GABAARα1在颞叶皮层、延髓背角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TLR4、GABAARα1、GFAP在颞叶皮层、延髓背角的阳性表达。结果:癫痫组与对照组大鼠挠头次数、痛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共病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挠头次数增加,痛阈降低,而共病组大鼠较偏头痛组大鼠又有进一步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颞叶皮层、延髓背角中,偏头痛、癫痫、共病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TLR4、GFAP表达水平升高,GABAARα1表达水平下降,而共病组大鼠较偏头痛和癫痫组大鼠又有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动物行为学的观察,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验证了建立癫痫后偏头痛大鼠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偏头痛 共病 TLR4 gabaarα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