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D67-GFP精神分裂症小鼠行为学改变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ABA能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潇剑 张姣 +2 位作者 韩怀钦 马全瑞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后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改变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ABA能神经元的表达。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MK-801连续腹腔注射2周...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后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改变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ABA能神经元的表达。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MK-801连续腹腔注射2周制备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通过悬尾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等,观察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的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改变及GABA能神经元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的表达。结果:停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1)实验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行为学改变:1悬尾实验:实验组不动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Morris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实验中实验组逃避潜伏期,游泳总路程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而其平均游泳速度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空间探查实验中实验组经过平台所在点的次数和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3)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中实验组的GFP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进行腹腔注射MK-801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后,其学习与记忆功能显著下降,且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ABA能神经元明显增加。提示精神分裂症后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可能与GABA能神经元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d67-gfp 精神分裂症 海马 GABA能神经元 小鼠
原文传递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黑质网状部神经元GABA与氯离子转运体KCC2和NKCC1的共存
2
作者 李俊杰 魏燕燕 +5 位作者 千年松 季茹 武胜昔 李云庆 王亚云 窦科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2,共6页
为了观察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黑质网状部(SNr)内,表达GFP的GABA能神经元与一对功能相反的Cl-共转运体(K+-Cl-cotransporter2,KCC2;Na+-K+-Cl-cotransporter1,NKCC1)的共存情况,本研究分别运用原位分子... 为了观察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黑质网状部(SNr)内,表达GFP的GABA能神经元与一对功能相反的Cl-共转运体(K+-Cl-cotransporter2,KCC2;Na+-K+-Cl-cotransporter1,NKCC1)的共存情况,本研究分别运用原位分子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以及GFP与KCC2或NKCC1免疫荧光染色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同时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SNr内95%以上的GFP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KCC2 mRNA,而50%表达KCC2 mRNA的阳性神经元呈GFP阳性;(2)SNr内80%以上的GFP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NKCC1 mRNA,约35%表达NKCC1 mRNA的阳性神经元呈GFP阳性;(3)SNr内90%以上的GFP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KCC2,双标神经元约占KCC2阳性神经元的50.5%;(4)SNr内80.5%以上的GFP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NKCC1,双标神经元约占NKCC1阳性神经元的42.5%。以上结果表明,SNr内表达GFP的GABA能神经元大部分与KCC2和NKCC1共存,提示氯离子共转运体可能对SNr内GABA能神经元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质网状部 GABA能神经元 KCC2 NKCC1 原位分子杂交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
原文传递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三叉上核内向三叉神经运动核投射的GFP阳性神经元表达c-fos的研究
3
作者 葛顺楠 郭威 +2 位作者 刘涛 武胜昔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1-576,共6页
本文综合应用逆行束路追踪(将四甲基罗达明-TMR注入一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在口周部给予伤害性刺激时,三叉上核(Vsup)内向对侧... 本文综合应用逆行束路追踪(将四甲基罗达明-TMR注入一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在口周部给予伤害性刺激时,三叉上核(Vsup)内向对侧三叉神经运动核(Vmo)投射的呈GFP阳性的GABA能神经元表达c-fos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Vsup内可观察到许多GFP阳性神经元,细胞较小;(2)也可观察到许多TMR或c-fos单标神经元较密集地分布于Vsup内,其中c-fos阳性产物只见于神经元的胞核,在胞浆内未见表达;(3)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进一步观察到部分神经元同时呈GFP/TMR、TMR/c-fos、GFP/c-fos双重标记或GFP/TMR/c-fos三重标记。其中GFP/TMR双标神经元分别占GFP或TMR阳性神经元的17.8%和19.2%;TMR/c-fos双标神经元分别占TMR或c-fos阳性神经元的34.9%和31.3%;GFP/c-fos双标神经元分别占GFP或c-fos阳性神经元的21.2%和20.5%;而GFP/TMR/c-fos三标神经元分别占GFP、TMR或c-fos阳性神经元的11.1%、12%和10.8%。以上结果表明小鼠Vsup内部分GABA能神经元可接受来自同侧的口面部伤害性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后,直接发出投射纤维至Vmo;故Vsup内部分GABA能运动前神经元可能参与口面部伤害性反射局部环路的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上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Γ-氨基丁酸 C-FOS 逆行束路追踪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
下载PDF
GAD67-GFP转基因小鼠脑干内向小脑皮层的GABA能投射
4
作者 廖衡 王智明 +3 位作者 王文 陈涛 武胜昔 李云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297-2299,共3页
目的:观察向小鼠小脑皮层投射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在脑干内的分布.方法:四甲基罗达明(TMR)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结果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将TMR注入小脑皮层后,TMR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三... 目的:观察向小鼠小脑皮层投射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在脑干内的分布.方法:四甲基罗达明(TMR)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结果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将TMR注入小脑皮层后,TMR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三叉神经脊束核(SP5),前庭上核(SuVe),前庭脊核(SpVe),前庭内侧核(MVe),前庭外侧核(LVe),耳蜗腹侧核(VC),耳蜗背侧核(DC),外侧上橄榄核(LSO),下橄榄主核(IOPr),下橄榄内侧核(IOM),下橄榄背侧核(IOD);GFP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SuVe,MVe,LVe,DC,LSO,VC,SP5,SpVe,IOPr,小细胞网状核(PCRt),巨细胞网状核(Gi),在IOM和IOD内也能见到一些GFP阳性神经元;TMR/GFP双标神经元主要位于SuVe,MVe,LVe,DC,VC,SP5,SpVe,IOPr,在LSO,IOM和IOD内也能见到一些TMR/GFP双标神经元.结论:向小脑皮层投射的GABA能神经元在脑干内的分布比较广泛,它们可能参与了小脑对运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小脑皮质 脑干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gad67-gfp转基因小鼠
下载PDF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5-羟色胺样和P物质样阳性终末与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的联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威 刘涛 +3 位作者 刘春然 武胜昔 李金莲 徐礼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6-170,共5页
本研究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三叉神经中脑核(Vme)内5-HT样和P物质(substanceP,SP)样阳性终末分别与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样和GFP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1)... 本研究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三叉神经中脑核(Vme)内5-HT样和P物质(substanceP,SP)样阳性终末分别与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样和GFP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1)Vme内有较多的PV样阳性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绝大多数为大、中型的假单极神经元,直径约为18~40μm;也可观察到少量的GFP阳性神经元,多为小的多极神经元,直径约为8~15μm;(2)5-HT样阳性终末广泛分布于Vme内,其中有部分阳性终末分别聚集在PV样或GFP阳性的Vme神经元的胞体周围,计数结果表明:大约有77.7%和22.3%的5-HT样阳性终末分别与PV样或GFP阳性胞体相接触;(3)SP样阳性终末也广泛分布于Vme内,并分别与PV样或GFP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形成密切接触,其中有78.2%和21.8%的阳性终末分别与PV样或GFP阳性胞体相接触。以上结果提示,在口面部本体感觉信息向更高一级中枢传递过程中,5-HT能和SP能神经终末不仅对初级传入发挥直接的调控作用,还可能通过影响Vme内的GABA能神经元的活动,从而间接对该信息的传递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P物质 γ-氨基丁酸 小白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三叉神经中脑核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
下载PDF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GFP与nNOS在嗅球中的表达和共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韩飞 杨静 +3 位作者 余文富 尹一飞 武胜昔 凌树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5,170,共8页
目的:探究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嗅球各细胞层中GAD67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与一氧化氮合酶(bNOS)的共存。方法:对该实验室繁育的成年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基因型等鉴定,取阳性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嗅球做冰... 目的:探究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嗅球各细胞层中GAD67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与一氧化氮合酶(bNOS)的共存。方法:对该实验室繁育的成年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基因型等鉴定,取阳性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嗅球做冰冻切片进行尼氏染色、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AD67阳性神经元在嗅球各细胞层中的分布比例及与bNOS共存。结果:GAD67阳性神经元在嗅小球层、僧帽细胞层、颗粒细胞层所占比例分别为:(42.98±0.92)%、(23.64±0.84)%、(77.75±0.84)%,bNOS阳性神经元在球旁细胞层、僧帽细胞层有强阳性分布,而在颗粒细胞层几乎没有分布。GAD67与bNOS仅在嗅小球层偶有共存。结论:GAD67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嗅小球层与颗粒细胞层,GAD67与bNOS仅少数共存于嗅小球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羧酶/遗传学 发光蛋白质类/遗传学 嗅球/解剖学和组织学 小鼠 基因敲除 神经元 一氧化氮合酶 gad67-gfp gad67 bNOS 共存
下载PDF
利用GAD67-GFP基因敲入方法显示小鼠脊髓内表达GFP的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武胜昔 玉卷伸章 +4 位作者 王亚云 柳川右千夫 小幡邦彦 李云庆 金子武嗣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3-242,共10页
γ-氨基丁酸 (GABA)是脊髓背角、前角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为了更好地观察脊髓背角内 GABA能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 ,本研究使用了两种谷氨酸脱羧酶 67-绿色荧光蛋白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 ,并观察了敲入小鼠脊髓内的 GFP表达状况... γ-氨基丁酸 (GABA)是脊髓背角、前角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为了更好地观察脊髓背角内 GABA能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 ,本研究使用了两种谷氨酸脱羧酶 67-绿色荧光蛋白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 ,并观察了敲入小鼠脊髓内的 GFP表达状况。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记方法显示脊髓内所有的 GF P阳性神经元基本上都呈 GAD67和 GABA阳性 ;GFP阳性神经元在脊髓背角的 ~ 层最为密集 ,背角深层内侧部及中央管周围呈中等密度分布 ,而在脊髓背角其它部位及前角则呈散在分布。脊髓内 GFP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 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一致。本文作者等还进一步在 GAD67-GFP敲入小鼠中观察了 GFP和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核蛋白 (Neu N )的共存状况。脊髓背角内 GFP阳性神经元分别占 、 和 层的 Neu N阳性神经元的 3 1.5 %、3 3 .3 %和 44 .7% ,与以往的 GABA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表明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脊髓内的 GFP在GAD67启动子的调节下正确地表达于 GABA能神经元 ,该基因敲入小鼠可用于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羧酶 绿色荧光蛋白 转基因 脊髓 小鼠 γ-氨基丁酸 基因敲入 神经元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冷冻切片的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鼠脑样本的制备技术
8
作者 李晶 薛松超 +2 位作者 冯杭 韩道 刘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234,共3页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基于冷冻样本的连续切片和成像技术[1]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多种数字化模型的建立均以该技术为基础,如数字人体[2,3],数字大鼠[4]等,我们可基于该技术对连续的鼠脑冷冻切片成像,得到数字鼠脑,从而探究鼠脑构造信息。
关键词 gad67-gfp基因 冷冻切片 鼠脑 制备技术 样本 数字化模型 小鼠 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异丙酚诱导GAD_(67)-GFP基因敲入小鼠意识消失过程中GABA能神经元的活化
9
作者 周扬 汪伟 +4 位作者 韩丽春 高巍 徐礼鲜 武胜昔 张惠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7-392,共6页
探讨在系统性给予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异丙酚后诱导的意识消失作用中的GA-BA能神经元的活化情况。GAD67-GFP阳性小鼠20只,腹腔注射异丙酚130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注射后5min... 探讨在系统性给予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异丙酚后诱导的意识消失作用中的GA-BA能神经元的活化情况。GAD67-GFP阳性小鼠20只,腹腔注射异丙酚130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注射后5min,30min,1h进行行为学评分,随后立即处死并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神经元活化标记物Fos在全脑的表达分布并用免疫荧光双标的方法观察Fos与GABA能神经元的共存情况。行为学结果表明在给予异丙酚后5min和30min均能达到适度或深度麻醉效果,而1h时则处于过渡状态,行为学评分为5min时13分,30min时14分,1h时为9分。与对照组相比,Fos在海马CA1区、杏仁核、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室旁核、梨状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表达在三个时间点都有明显增加(P<0.05),在嗅球外丛状层有表达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注射后5min、30min和1h下丘脑腹内侧核有Fos与GABA共存,有共存的细胞占该区域Fos阳性神经元的80.3%、89.7%和91.6%。下丘脑腹内侧核GABA能神经元活化是异丙酚诱导意识消失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意识消失 GABA FOS gad67-gfp 基因敲入小鼠
原文传递
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敲入小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GFP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与小白蛋白的共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金莲 董玉琳 +1 位作者 熊抗辉 金子武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浅层内,表达GFP的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及其与小白蛋白(PV)的共存。方法分别运用原位分子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GFP与神经元标记物——神经... 目的观察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浅层内,表达GFP的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及其与小白蛋白(PV)的共存。方法分别运用原位分子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GFP与神经元标记物——神经元核蛋白(NeuN)或PV免疫荧光染色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1.Vc浅层内90%以上的GFP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GAD67 mRNA,而几乎所有表达GAD67 mRNA的阳性神经元都呈GFP阳性;2.GFP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Vc的Ⅰ-Ⅱ层内,细胞较小,尤其在Ⅱ层内可见大量密集分布的GFP阳性细胞和突起。GFP阳性神经元分别占Ⅰ、Ⅱ层内NeuN阳性神经元总数的19.4%和24.3%;3.GFP/PV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Vc的Ⅰ-Ⅱ层,这些双标神经元大约占PV阳性神经元的62.4%,占GFP阳性神经元的12.8%。结论在Vc表达GFP的GABA能神经元主要密集分布于与外周伤害性信息传递关系密切的板层内,且大部分PV样阳性神经元属于GABA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尾侧亚核 γ-氨基丁酸 绿色荧光蛋白 小白蛋白 原位分子杂交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gad 67-gfp基因敲入小鼠
原文传递
刺激延髓背角诱发的小鼠脑干网状结构内向Vmo投射的GABA能神经元突触后反应的电生理学研究
11
作者 葛顺楠 陈涛 +3 位作者 牛乐 武胜昔 李金莲 高国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7-601,共5页
本实验利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制备离体脑片,结合TMR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在荧光镜和红外镜头下,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方法对电刺激延髓背角(即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诱发的小鼠小细胞网状结构(PC... 本实验利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制备离体脑片,结合TMR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在荧光镜和红外镜头下,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方法对电刺激延髓背角(即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诱发的小鼠小细胞网状结构(PCRt)内GABA能和TMR逆标的运动前神经元的突触后反应及其反应类型、药理学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1)高频刺激(20 Hz)Vc,在PCRt内GFP和TMR双标的运动前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兴奋性的突触后电流(EP-SCs),波形显示为单突触反应;(2)电压钳记录模式下,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受体(AMPA受体)拮抗剂氨基-2-硝基喹啉-2,3-二酮(CNQX)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阻断剂D,L-2-氨基-5-磷酸基戊酸(AP-5)均可显著降低刺激Vc所诱发的小鼠PCRt内GFP和TMR双标神经元的EPCSs的幅值;(3)电流钳模式下,刺激Vc,在PCRt内GFP和TMR双标的神经元上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其幅度与刺激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以上结果提示,小鼠PCRt内向三叉神经运动核(Vmo)发出投射的GABA能运动前神经元可通过其细胞膜上AMPA受体或NMDA受体的介导,对口面部伤害性信息发挥整合和调控作用,以实现对口面部伤害性反射活动的精确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膜片钳 全细胞记录 运动前神经元 延髓背角 网状结构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
原文传递
fmrl基因敲除小鼠中间神经元发育研究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阳梅 徐明明 +2 位作者 卢韬 黄越玲 易咏红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的:通过杂交技术获得能表达GAD67-GFP的fmrl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方法:fmrl基因敲除(fmrl-ko)雌性小鼠(X^-X^-)和GAD67-GFP敲入基因杂合雄性小鼠(2^+2^-)杂交。鼠尾巴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方法鉴定所有子代基因型。对杂交后代小鼠进行行... 目的:通过杂交技术获得能表达GAD67-GFP的fmrl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方法:fmrl基因敲除(fmrl-ko)雌性小鼠(X^-X^-)和GAD67-GFP敲入基因杂合雄性小鼠(2^+2^-)杂交。鼠尾巴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方法鉴定所有子代基因型。对杂交后代小鼠进行行为学观察,并行脑组织切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表达。结果:PCR方法证实通过杂交繁殖出四种基因型小鼠:同时带有杂合fmrlko及GAD67-GFP位点的雌性小鼠(X^+X^-/2^+2^-)、带有纯合fmrl-ko及GAD67-GFP位点的雄性小鼠(X^-Y/2^+2^-)、不带有GAD67-GFP的雌性和雄性小鼠(X^+X^-/2^-2^-,X^-Y/2^-2^-)。观察发现X^-Y/2^+2^-小鼠具有fmrl-ko小鼠类似的行为学表现,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X^-Y/2^+2^-小鼠脑组织切片有发绿色荧光的GABA神经元。结论:该杂交小鼠成功表达了GAD67-GFP,为研究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在脆性X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一种可靠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脆性X基因 基因敲除小鼠 gad67-gf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