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后机械并发症与GAP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宋晨宇 钱邦平 +2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俞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后机械并发症与GAP(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后机械并发症与GAP(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PSO且随访超过2年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在术前、术后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下腰椎前凸角(lower lumbar lordosis,LLL)、整体倾斜(global tilt,GT),计算GAP评分。根据患者GAP评分分为3组:矢状面协调组(GAP评分0~2分)、中等不协调组(GAP评分3~6分)、严重不协调组(GAP评分7~13分),记录随访过程中发生的机械并发症,包括近端交界性后凸/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failure,PJK/PJF)、远端交界性后凸/失败(distal junctional kyphosis/failure,DJK/DJF)、断棒,比较不同组之间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融合节段、后凸分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截骨水平,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患者PSO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63例患者,其中男性145例,女性18例,年龄35.8±10.0岁(17~63岁),术后随访38.6±16.9个月(24~96个月),26例发生机械并发症,其中断棒16例,PJK 10例。矢状面协调组、中等不协调组、严重不协调组机械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5/26)、16.1%(9/56)和14.8%(12/81),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287,P=0.86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36)和BMI(P<0.001)与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46)和BMI(P<0.001)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PSO术后机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PSO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GAP评分无明显相关性,与年龄和BMI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 gap评分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机械并发症
原文传递
GAP评分及其对成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力学并发症预测的可信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鸿儒 朱泽章 +2 位作者 史本龙 刘臻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评估GAP(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评分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并探究其在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矫形术后力学并发症预测中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 目的:评估GAP(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评分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并探究其在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矫形术后力学并发症预测中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且随访超过2年的ASD患者98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67例,年龄38.8±8.6(20~71)岁,随访时间34.4±9.3个月。其中退变性脊柱侧后凸29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2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19例、创伤后脊柱后凸9例、神经源性脊柱侧凸9例、休门氏病后凸畸形2例,综合征型脊柱侧凸2例(马凡综合征和类马凡综合征各1例)。通过患者术后全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下腰椎前凸角(lower lumbar lordosis,LLL)和躯干整体倾斜(global tilt,GT)等影像学参数,并计算得出GAP评分,比较GAP评分的观察者间可信度和观察者内可重复性。根据GAP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协调组(GAP评分0~2分);中等不协调组(GAP评分3~6分);严重不协调组(GAP评分7~13分),记录所有患者随访中出现的力学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败、近端交界性后凸/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failure,PJK/PJF)、远端交界性后凸/失败(distal junctional kyphosis/failure,DJK/DJF),比较各组间力学并发症的发生率。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和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结果,比较三组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3名观察者共进行了588次(98×3×2)次评分,纳入协调组共192(32.7%)次、中等不协调组共250(42.5%)次、严重不协调组共146(24.8%)次。观察者间GAP评分可信度Kappa值为0.765(基本可信),观察者内可重复性Kappa值为0.822(完全可信)。随访中发现力学并发症15例,包括内固定断裂5例(8.2%)、PJK 9例(9.2%)、螺钉松动1例(1.0%)。协调组、中等不协调组和严重不协调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3/33)、14.6%(6/41)和25.0%(6/24),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4,P=0.254)。三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未见明显差异(ODI:P=0.167;VAS:P=0.668;SF-36生理功能评分:P=0.896;SF-36心理功能评分:P=0.211)。末次随访时发现ODI(P=0.038)和SF-36生理功能评分(P=0.020)在三组间存在差异,而VAS(P=0.729)和SF-36心理功能评分(P=0.277)无组间差异。结论:GAP评分具有良好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一致性,但评分结果与术后力学并发症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脊柱畸形 gap评分 力学并发症 可靠性
原文传递
验证GAP评分在中国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和小纹 谢家琪 +2 位作者 王聪聪 彭博 高永华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8期39-44,共6页
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具有较高异质性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疾病,个体间的预后差异较大。对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并进行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际上常用性别-年龄-生理学指标构成的... 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具有较高异质性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疾病,个体间的预后差异较大。对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并进行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际上常用性别-年龄-生理学指标构成的评分系统(gender-age-physiologic variables,GAP)预测IPF患者的死亡风险,但是GAP评分在我国IP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GAP评分在中国IP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2年9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所有IPF患者,诊断依据2011年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学会IPF指南进行,收集患者病史、胸部影像学、肺功能等并计算患者的GAP评分,通过电话随访这些患者至2020年8月。采用区分度和校准度验证GAP评分在我国IPF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共99例患者纳入最后分析,其中男74例(74.7%),平均年龄(65.6±7.5)岁,平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71.6±18.8)%,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77.9±19.1)%,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的中位值为44.9%(四分位数27.5),随访的中位时间为24月。其中GAPⅠ期41例,Ⅱ期40例,Ⅲ期18例。在随访期间,总共79(79.8%)例患者死亡。观察到1年、2年和3年累计死亡率分别为:GAPⅠ期-9.8%、31.7%、43.9%,GAPⅡ期-42.5%、50.0%、77.5%,GAPⅢ期-38.9%、66.7%、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P评分预测的1年、2年和3年累计死亡率分别为:GAPⅠ期-5.6%、10.9%、16.3%,GAPⅡ期-16.2%、29.9%、42.1%,GAPⅢ期-39.2%、62.1%、76.8%。拟合优度检验显示1年、2年、3年观察到的死亡风险显著高于预测的死亡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1和0.03)。结论GAP模型对于IPF的严重性有一定的区分度,而校准度较差,观察到的死亡风险明显高于预测死亡风险,未来仍需要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gap评分 区分度 校准度 预后
原文传递
固定至骨盆的长节段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机械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耀 漆龙涛 +4 位作者 徐贝宇 李淳德 于峥嵘 孙浩林 王诗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99-1007,共9页
目的:研究采用骶2骶髂(sacral-2 alar iliac,S2AI)螺钉固定至骨盆的长节段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因退行性胸腰椎重度后凸畸形于我... 目的:研究采用骶2骶髂(sacral-2 alar iliac,S2AI)螺钉固定至骨盆的长节段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因退行性胸腰椎重度后凸畸形于我院行长节段矫形手术且远端采用S2AI螺钉技术固定至髂骨的23例患者,其中男2例,女21例,年龄60~84岁(68.0±6.5岁)。手术节段9.1±2.4个,随访32.2±6.2个月。记录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并根据末次随访时患者是否发生机械性并发症将患者分为A组(无机械性并发症)和B组(有机械性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骨盆腰椎匹配值(PI-LL)、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矢状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冠状面侧凸角(Cobb angle,CA)、冠状面偏移距离(C7 plumb line-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矢状面全脊柱序列比例(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GAP)评分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术后1个月时矢状位参数对机械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机械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13例患者未出现机械性并发症(A组),10例患者出现机械性并发症(B组);4例进行了翻修,翻修率为17.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骨密度、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截骨方式、术中出血、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A组患者VAS评分为2.2±0.9分,ODI为(28.6±7.8)%,B组患者VAS评分为3.3±1.2分,ODI为(49.5±9.6)%,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1个月时LL为39.6°±6.7°,SS为28.8°±8.5°,PI-LL为11.4°±11.3°,GAP评分为6.9±2.0分。B组术后1个月时LL为24.4°±9.9°,SS为20.2°±8.6°,PI-LL为22.7°±12.5°,GAP评分为10.9±2.4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LL为35.2°±8.5°,PI-LL为17.3°±9.6°,B组LL为16.3°±9.8°,PI-LL为30.0°±12.1°,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且均较术后1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时的SS、LL、PL-LL及GAP评分预测机械性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P=0.035)、0.896(P=0.001)、0.754(P=0.041)和0.885(P=0.002)。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4.1°、32.8°、12.0°和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个月的LL值<32.8°是机械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0,95%CI:3.7~622.0,P=0.003)。结论:固定至骨盆的后路长节段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重度后凸畸形术后仍存在较高的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术后应使SS>24.1°、LL>32.8°、PI-LL<12.0°。GAP评分≥10提示术后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 机械性并发症 S2AI螺钉固定 gap评分
原文传递
基于肺密度阈值分割法下结缔组织相关肺间质病CT肺容积评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志飞 张权武 +2 位作者 曹盼 陈晓辉 王立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0期58-60,共3页
目的:基于肺密度阈值分割法进行CT肺容积检测,探讨其在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CTD-IL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73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临床资料,将高分辨CT(HRCT)检查影像纳入对照组,联合肺容积测量数据纳入观察组。全肺... 目的:基于肺密度阈值分割法进行CT肺容积检测,探讨其在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CTD-IL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73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临床资料,将高分辨CT(HRCT)检查影像纳入对照组,联合肺容积测量数据纳入观察组。全肺组织容积(WL)采集密度阈值为(-1000^-200)HU,正常肺组织容积(NL)采集密度阈值为(-950^-700)HU,肺间质病容积(ILDV)采集阈值为(-700^-500)HU。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对两组指标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5.89%,高于对照组的93.1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6,P<0.05);对照组的肺纤维化评分与GAP等级评分显著相关(r=0.54,P<0.05);观察组的全肺容积、正常肺组织容积、间质纤维化病变组织容积百分比与GAP等级评分呈显著相关水平(r=-0.67,r=0.78,r=0.69;P<0.05),间质纤维化病变组织容积、正常肺组织容积百分比与GAP等级评分呈高度相关水平(r=0.86,r=-0.83;P<0.05)。结论:联合肺容积技术能有效提高CTD-ILD患者的影像诊断率,肺容积参数能较好地预测临床疾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 CT肺容积 密度阈值分割 gap等级评分 影像诊断
下载PDF
心肺联合超声评估间质性肺疾病严重程度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维维 李一丹 +1 位作者 李虹 吕秀章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69-575,共7页
目的与临床参数比较,探讨心肺联合超声参数在评估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心肺功能状态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90例临床确诊为ILD患者及3()例健康受试者纳入本研究。采集ILD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右室游离壁整体长轴应... 目的与临床参数比较,探讨心肺联合超声参数在评估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心肺功能状态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90例临床确诊为ILD患者及3()例健康受试者纳入本研究。采集ILD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右室游离壁整体长轴应变(RVLS—FW)。采用半定量肺超声评估法评价ILD患者肺纤维化程度。收集ILD患者肺功能参数及临床预后评分(GAP评分)。14例其他类型ILD以及19例临床资料不全ILD患者无法进行GAP评分,最终57例ILD患者进行临床评估。以肺动脉收缩压(PASP)=36mmHg(1mmHg=0.133kPa)为界将90例ILD分为伴发肺动脉高压组(ILDPH)和不伴肺动脉高压组(ILD NPH)。比较ILD PH、ILD NPH与正常组超声心动图参数有无差异。依据GAP评分将57例ILD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三组。统计分析心肺联合超声参数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与ILD NPH组比较,ILD PH组右室功能显著减低,右室基底段内径(RVD)、右室流出道近端内径(D RVOT1)及右肺动脉内径(DRPA)显著增宽(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ILD NPH组患者右室功能略减低,左肺动脉内径(D LPA)及右室流出道远端内径(D RVOT2)略增宽(均P〈0.05)。②ILD组肺超声评分与肺功能试验参数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其中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相关性最好(r=-0.68,P〈0.001);③随ILD患者预后不良风险程度增加,右心功能逐渐减低,D RVOT2、D LPA、D RPA逐渐增宽,肺超声评分逐渐增加。GAP评分与RVLS—FW、肺超声评分、D RPA存在一定程度弱相关,其中与RVLSFW相关性最好(r=0.44,0.34,0.31;P〈0.05)。结论心肺联合超声参数能够有效评估ILD患者心肺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预后,因此在GAP评分的基础上加入肺超声评分、RVLS—FW将有助于ILD患者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联合超声 肺疾病 间质性 gap评分 肺功能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