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捻转补泻手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即刻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杜小正 王金海 +2 位作者 鲍春龄 焦志华 东贵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捻转补泻手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即刻效应的差异性。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捻转补法组(39例)、平补平泻组(37例)和捻转泻法组(40例),选取百会与双侧太阳穴的连线为施术部位,于双侧连线上接力式刺入3... 目的观察捻转补泻手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即刻效应的差异性。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捻转补法组(39例)、平补平泻组(37例)和捻转泻法组(40例),选取百会与双侧太阳穴的连线为施术部位,于双侧连线上接力式刺入3针,分别施以捻转补法、平补平泻法、捻转泻法,每针操作1 min,间隔10 min以相应手法行针1次,留针30 min。针刺结束后即刻和1、2、3 h以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和肢体部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量表评价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结果针刺后即刻、1 h和2 h,捻转补法组FMA明显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P<0.05),而针刺后3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即刻和1、2、3 h,捻转补法组NDS均低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P<0.05)。平补平泻组与捻转泻法组各时点FMA和ND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捻转补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即刻效应优于平补平泻法和捻转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补泻手法 急性缺血性中风 肢体运动功能 即刻效应 简化Fugl-Meyer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在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劳溢权 戴慧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偏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作用及效果,为降低致残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38例只给予常规康复治...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偏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作用及效果,为降低致残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38例只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偏瘫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Fugl-Meyer评定运动功能恢复的能力、改良巴氏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变化,并比较2组数据的改变。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运功功能、生活能力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三种量表评分的变化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巴氏指数治疗组由34.86±11.87升高到57.98±11.54,对照组由33.68±10.33升高到52.14±12.75,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运动功能恢复 偏瘫患者 FUGL-MEYER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巴氏指数 脑梗死偏瘫 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患者 对照组 治疗组 临床依据 常规治疗 治疗前后 生活能力 量表评分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晓娟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各40例。药物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和中药补气化痰通络汤治疗,针药组在药物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2组...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各40例。药物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和中药补气化痰通络汤治疗,针药组在药物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2组各治疗3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Fugl-Meyer运动评分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DS评分均下降,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药组NDS评分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运动评分均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药组FuglMeyer运动评分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针药组90.0%,药物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疗效优于药物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针药结合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Fugl-Meyer运动评分 随机对照研究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康复护理联合依达拉奉干预脑梗后遗症期神经功能缺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姜男 张秀娟 黄友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联合依达拉奉干预脑梗后遗症期神经功能缺损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依达拉奉,30mg/次,2次/d静点;常规护理:入院指导、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健康指...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联合依达拉奉干预脑梗后遗症期神经功能缺损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依达拉奉,30mg/次,2次/d静点;常规护理:入院指导、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健康指导、执行医嘱、出院指导。干预组30例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耐心、和蔼态度及语气安抚患者情绪,倾听并与患者积极沟通,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坚持完成每日康复锻炼目标,增进医护患间信任程度。②运动护理:后遗症运动功能障碍-肢体运动康复锻炼,辅助四肢、关节、肌肉活动,逐步提高运动能力及肌力,避免废用性萎缩。③日常生活护理:指导并辅助完成日常体位变换,协助离床活动及锻炼,避免意外跌倒,夜间睡眠定时翻身并按摩肢体,改善局部循环,避免长期卧床发生褥疮及深静脉血栓;依达拉奉干预同对照组。连续干预治疗21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干预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神经损伤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联合依达拉奉干预脑梗后遗症期神经功能缺损,效果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后遗症 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运动护理 依达拉奉 神经损伤评分 护理满意度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晓瑜 何媚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2期79-80,共2页
目的 探讨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运动想象干预,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运动想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应用运动想象治疗,可改善肢体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满意度
下载PDF
高压氧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志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40例,治疗组(高压氧+药物治疗组)60例。于入院时和入院治疗1个月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并根据神经功能缺...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40例,治疗组(高压氧+药物治疗组)60例。于入院时和入院治疗1个月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后2组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压氧疗法不仅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还可有效降低复发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疗法 脑梗死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和嗅鞘细胞联合移植改善脑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
7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0-740,共1页
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和嗅鞘细胞(OECs)联合移植对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制作Wistar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3d后,分别将取材于Wistar大鼠胚胎的NSCs和OECs立体定向注入血肿中(联合移植组),并设NSCs和OECs单独移植组(N... 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和嗅鞘细胞(OECs)联合移植对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制作Wistar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3d后,分别将取材于Wistar大鼠胚胎的NSCs和OECs立体定向注入血肿中(联合移植组),并设NSCs和OECs单独移植组(NSCs组,OEC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7、14、3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对移植部位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各组大鼠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2分,术后包括对照组在内的4个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只是术后30d的评分较第3d明显减低(P〈0.05),而NSCs组、OECs组及联合移植组在术后14、30d时的评分即较术后3d时明显减低(均P〈0.05),NSCs组及OECs组仅在术后30d时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移植组在术后14d时的评分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脑出血模型 联合移植 神经干细胞 运动功能 嗅鞘细胞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免疫组化染色 OECS NSCS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35水平与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8
作者 朱思语 常生辉 +3 位作者 丑丽莎 张大启 李立敏 杨丽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在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发病中的意义,以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30例急性期患者(AMAN组)入院2周时采用GBS运动功能缺损评分(GDS)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采用Erasmus吉兰-巴雷综合...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在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发病中的意义,以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30例急性期患者(AMAN组)入院2周时采用GBS运动功能缺损评分(GDS)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采用Erasmus吉兰-巴雷综合征预后评分(EGOS)评估患者6个月预后;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HCs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2组IL-35水平,并分析AMAN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依标准品对IL-35检测限度将AMAN患者分为低分泌组(<0.13μg/L)和分泌组(≥0.13μg/L),比较2组GDS和EGOS水平差异。结果 AMAN组血清IL-35水平较HCs组明显降低,且AMAN患者急性期血清IL-35水平与GDS和EGOS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30和-0.523,均P<0.05),低分泌组(17例)的GDS和EGOS均高于分泌组(13例)。结论 IL-35可能参与了AMAN的发病过程,且作为一个保护性细胞因子,血清IL-35的水平有望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白细胞介素35 gbs运动功能缺损评分 Erasmus吉兰-巴雷综合征预后评分 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陈纯 王淳 +3 位作者 张标 廖断修 刘平 付秀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疾病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MEP检查。观察两组第7颈椎棘突旁大鱼际肌、第4腰椎棘突旁胫前肌、...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疾病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MEP检查。观察两组第7颈椎棘突旁大鱼际肌、第4腰椎棘突旁胫前肌、皮质手区及皮质脚区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的变化;分析疾病组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患侧上肢皮质手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24.7±2.8)ms、(11.1±2.7)ms;健侧为(22.8±2.5)ms、(7.9±2.0)ms;对照组为(22.4±3.2)ms、(7.6±1.3)ms。下肢皮质腿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31.7±3.7)ms、(17.6±4.8)ms;健侧为(29.6±3.1)ms、(15.3±3.1)ms;对照组为(29.4±3.4)ms、(15.2±3.6)ms。疾病组患侧的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对照组及健侧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P<0.05)。脑梗死患者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MESSS呈正相关,与BI呈负相关。结论MEP可客观地反映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缺失的情况,并具有一定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脑梗死患者 临床意义 Barthel指数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MCT 病情严重程度 日常生活能力 潜伏期 对照组 变化特点 大脑半球 大鱼际肌 颈椎棘突 腰椎棘突 患侧上肢 功能缺失 预后评估
下载PDF
颅骨缺损患者术后早期和晚期颅骨修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明 李浩 刘檬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4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患者术后早期和晚期颅骨修补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的60例颅骨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经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修补治疗,对照组给予经颅脑...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患者术后早期和晚期颅骨修补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的60例颅骨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经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修补治疗,对照组给予经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晚期颅骨修补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骨缺损患者经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脑神经损伤程度,促进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 颅骨修补 早期 晚期 运动功能评分
下载PDF
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曦 王振芳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第7期13-14,共2页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常规组采用运动疗法干预,联合组采用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干预。观察治疗总有效率,记录患者治疗...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常规组采用运动疗法干预,联合组采用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干预。观察治疗总有效率,记录患者治疗后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运动疗法 脑性瘫痪 生活活动能力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早期运动康复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疗效分析
12
作者 古联 邓旭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联合针灸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运动康复组42例、运动康复联合针灸组38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治疗3个月后临床神经...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联合针灸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运动康复组42例、运动康复联合针灸组38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治疗3个月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后3组各自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组中,治疗后运动康复联合针灸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低、Barthel指数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康复结合针灸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且康复治疗3个月疗效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疗法 针刺疗法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凉血通瘀方联合中医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价值分析
13
作者 邹武 顾振华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凉血通瘀方联合中医针刺对瘀热阻窍证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自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瘀热阻窍证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手段均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中医针刺... 目的:探讨凉血通瘀方联合中医针刺对瘀热阻窍证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自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瘀热阻窍证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手段均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中医针刺疗法和凉血通瘀方联合中医针刺,对比治疗成效。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语言功能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不存在NIHSS评分和FMA评分上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血沉和白介素-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产生(P<0.05)。结论:凉血通瘀方联合中医针刺方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通瘀方 中医针灸 瘀热阻窍证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穴位埋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贺平 张娟 +1 位作者 刘海玲 王应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观察埋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对缺血性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埋针疗法,取... 目的观察埋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对缺血性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埋针疗法,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穴。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指标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 impairment score,NIHSS)的改善情况,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完成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PT、APTT、Fib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埋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够加快缺血性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进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下肢功能障碍 埋针疗法 康复训练 凝血酶原时间 运动功能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开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142-142,F0003,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03-2016-06在我院治疗的10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在入院当天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入院3周后行护...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03-2016-06在我院治疗的10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在入院当天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入院3周后行护理干预,其他治疗方法相同,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前2组NIHSS、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NIHSS、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可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生活自理等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外伤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肢体运动功能评分
下载PDF
电针五脏俞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洪峰 王富春 +2 位作者 王健 张二力 东贵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23-824,共2页
目的 :探讨电针五脏俞治疗急性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 4 9例GBS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药物组 ,观察两组运动功能缺损评分的动态变化 ,病程 1年时的后遗症、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在病程 6个月内的临床过程针刺组... 目的 :探讨电针五脏俞治疗急性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 4 9例GBS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药物组 ,观察两组运动功能缺损评分的动态变化 ,病程 1年时的后遗症、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在病程 6个月内的临床过程针刺组与药物组比较 ,高峰期持续时间前者比后者缩短 (P <0 0 5 )。在 1月两组运动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中药物组较针刺组减低 (P <0 0 5 )。结论 :电针五脏俞治疗GBS疗效肯定 ,与对照组相比高峰期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五脏 电针 gbs 针刺 缺损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病程 运动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和嗅鞘细胞联合移植改善脑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唐洲平 彭岚 +4 位作者 康慧聪 朱遂强 雷霆 方思羽 张苏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3-306,i002,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和嗅鞘细胞(OECs)联合移植对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制作Wistar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3d后,分别将取材于Wistar大鼠胚胎的NSCs和OECs立体定向注入血肿中(联合移植组),并设NSCs和OECs单独移植组(NSC...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和嗅鞘细胞(OECs)联合移植对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制作Wistar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3d后,分别将取材于Wistar大鼠胚胎的NSCs和OECs立体定向注入血肿中(联合移植组),并设NSCs和OECs单独移植组(NSCs组,OEC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7、14、3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对移植部位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各组大鼠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2分,术后包括对照组在内的4个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只是术后30d的评分较第3d明显减低(P<0.05),而NSCs组、OECs组及联合移植组在术后14d、30d时的评分即较术后3d时明显减低(P<0.05),NSCs组及OECs组仅在术后30d时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移植组在术后14d时的评分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NSCs组和联合移植组的神经前体细胞比对照组多;移植的NSCs能存活、迁徙,并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联合移植组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多于NSCs单纯移植组。结论OECs与NSCs联合移植可促进受损组织修复,改善脑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移植 神经干细胞 运动功能 嗅鞘细胞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Wistar大鼠 NSCS OECS 免疫组化染色 神经前体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对照组 脑出血模型 术前及术后 改善效果 立体定向 大鼠胚胎 单独移植 生理盐水
原文传递
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胡彩虹 李小军 +3 位作者 周彩莲 刘莹莹 唐杰 周苗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9期202-205,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2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 6例、对照1组7 6例和对照2组7 4例。观察组予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对照1组予温针灸治疗,对照2组予反射...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2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 6例、对照1组7 6例和对照2组7 4例。观察组予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对照1组予温针灸治疗,对照2组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2周为1疗程,3组均连续治疗2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等级、Berg平衡评分(BB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等级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下降(P<0.0 5);3组BBS、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BBS、BI、FMA评分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能显著降低患侧肢体的肌张力,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温针灸 反射性抑制模式 改良Ashworth分级 Fugl-Meyer运动量表(FMA)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原文传递
通络化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景蓉 刘运磊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0期2394-2395,共2页
目的:观察通络化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络化痰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 目的:观察通络化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络化痰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化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通络化痰汤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运动功能评分 生活能力指数
下载PDF
脑外伤偏瘫早期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知学 王留军 +1 位作者 周来法 朱琳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82-83,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83例脑外伤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药物和高压氧治疗;康复组41例,在前者基础上再给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治...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83例脑外伤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药物和高压氧治疗;康复组41例,在前者基础上再给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脑外伤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和运动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