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C–MS和感官评价分析纸包装气味物质对巧克力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景波 杨青华 林勤保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9-264,共6页
目的 评价纸板样品气味与己醛、苯甲醛气味的相似度,以及3种浓度己醛和苯甲醛溶液经罗宾逊测试对巧克力风味的影响。方法 通过评价人员的嗅闻分析,分析纸板样品与己醛和苯甲醛的气味相似程度并打分;以己醛和苯甲醛为模拟气味物质,通过... 目的 评价纸板样品气味与己醛、苯甲醛气味的相似度,以及3种浓度己醛和苯甲醛溶液经罗宾逊测试对巧克力风味的影响。方法 通过评价人员的嗅闻分析,分析纸板样品与己醛和苯甲醛的气味相似程度并打分;以己醛和苯甲醛为模拟气味物质,通过品尝分析经体积分数为0.05%、1%、10%的己醛和苯甲醛溶液的罗宾逊测试后巧克力样品的风味变化,并超声辅助乙醇萃取巧克力样品中的己醛和苯甲醛,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定量分析样品中物质含量变化。结果 纸板样品表现出一定的己醛和苯甲醛气味,相似度分别为48%和36%;不同浓度气味模拟物处理的巧克力样品出现轻微的风味变化,己醛和苯甲醛的检出含量分别小于45.0 mg/kg和1.0 mg/kg,均略高于未经处理的巧克力样品中己醛和苯甲醛含量(分别为39.2mg/kg和0.6mg/kg)。结论 感官评价和GC–MS分析可相互验证,在不同浓度条件下,以与纸板样品具有一定气味相似性的己醛和苯甲醛作为气味模拟物,经罗宾逊测试后的巧克力样品会出现轻微的风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包装材料 巧克力 感官分析 gc–ms 风味
下载PDF
GC–MS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的大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彬彬 容蓉 +3 位作者 吕青涛 蒋海强 巩丽丽 杨勇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3年第6期14-16,共3页
分别采用顶空进样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大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进行检测分析。顶空进样法分析鉴定出8种挥发性成分,超临界CO2萃取法鉴定出15种挥发性成分。两种提取方法分别侧重于不同类型的挥发性成分,利用GC–MS结... 分别采用顶空进样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大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进行检测分析。顶空进样法分析鉴定出8种挥发性成分,超临界CO2萃取法鉴定出15种挥发性成分。两种提取方法分别侧重于不同类型的挥发性成分,利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分析,更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挥发性成分 gc—MS 保留指数 超临界CO2萃取 顶空进样
下载PDF
GC–MS校准用异辛烷中八氟萘标准溶液的研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艳玲 刘霞 +3 位作者 张文申 王学琴 冀克俭 赵晓刚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4年第2期6-8,共3页
采用重量–容量法研制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校准用100.1 pg/μL异辛烷中八氟萘溶液标准物质,分别用F检验和回归曲线法对研制的溶液标准物质进行了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对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研制的异辛烷中八氟... 采用重量–容量法研制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校准用100.1 pg/μL异辛烷中八氟萘溶液标准物质,分别用F检验和回归曲线法对研制的溶液标准物质进行了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对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研制的异辛烷中八氟萘溶液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定值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3%(k=2)。该标准物质可用于GC–MS联用仪的EI源及负CI源的信噪比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校准 八氟萘 标准溶液
下载PDF
GC–MS法分析测定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大蒜油的成分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凤林 张丽丽 齐俊生 《粮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3-54,共2页
本文在前期采用SFE-CO2法萃取大蒜油,在确定出合理的工艺参数基础上,通过GC-MS法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确定出该方法在大蒜油收率、营养成分与风味、外观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溶剂法。
关键词 大蒜油 SPE—CO2 萃取率 gc—MS法
下载PDF
GC–MS analysis of bioactive compounds present in different extracts of an endemic plant Broussonetia luzonica (Blanco) (Moraceae) leaves
5
作者 Franelyne Pataueg Casuga Agnes Llamasares Castillo Mary Jho-Anne Tolentino Corpuz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11期957-961,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characteriz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different crude extracts from the leaves of Broussonetia luzonica(Blanco)(Moraceae)(B. luzonica), an endemic plant in the Philippines.Method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characteriz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different crude extracts from the leaves of Broussonetia luzonica(Blanco)(Moraceae)(B. luzonica), an endemic plant in the Philippines.Methods: The air dried leaves were powdered and subjected to selective sequential extraction using solvents of increasing polarity through percolation, namely, n-hexane,ethyl acetate and methanol to obtain three different extracts. Then, each of the extracts was further subjected to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Results: Qual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he different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from crude extracts of B. luzonica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revealed different types of high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chemical entities with varying quantities present in each of the extracts. These chemical compounds are considered biologically and pharmacologically important. Furthermore, the three different extracts possess uniqu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compounds naturally present in significant quantities in the leaves of B. luzonica.Conclusions: The three extracts possess major bioactive compounds that were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spectroscopically. Thus,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in the extracts of B. luzonica leaves warrants further bi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ussonetia luzonica(Blanco) Selective sequential extraction gc–ms analysis ENDEMIC PERCOLATION
下载PDF
GC–MS法分析茵陈挥发油成分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俊山 巩丽丽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4年第4期17-19,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茵陈中挥发性成分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茵陈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检出52种挥发性成分,鉴定了其中31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组分为石竹素(15.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茵陈中挥发性成分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茵陈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检出52种挥发性成分,鉴定了其中31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组分为石竹素(15.27%)、(–)-斯巴醇(6.64%)、石竹烯(4.89%)等。GC–MS法适用于茵陈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分析,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挥发油 水蒸汽蒸馏法 gc-MS
下载PDF
一种快速校准GC–MS仪的色谱参数设置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辉 张贝贝 詹俊雄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4年第4期76-78,共3页
介绍一种快速校准GC–MS仪的色谱参数设置方法。该方法进样口温度及传输线温度均设置为280℃,对不同长度的色谱柱采用不同的升温速率(以八氟萘为例15,30 m柱升温速率分别为20,40℃/min)。与校准规范提供的参考方法相比,该方法能节约时间... 介绍一种快速校准GC–MS仪的色谱参数设置方法。该方法进样口温度及传输线温度均设置为280℃,对不同长度的色谱柱采用不同的升温速率(以八氟萘为例15,30 m柱升温速率分别为20,40℃/min)。与校准规范提供的参考方法相比,该方法能节约时间1 h以上,在12台仪器上进行验证测试,八氟萘和硬脂酸甲酯的色谱峰形均较好,且出峰时间分别缩短了13.5,7.75 min(30 m柱)。该方法比校准规范中的参考方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能用于不同型号该类仪器的计量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仪 校准 色谱参数
下载PDF
GC–MS–MS法测定洗发水和沐浴露中二噁烷 被引量:6
8
作者 黄朝瑜 蔡梅 蔡美明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5年第5期75-77,80,共4页
建立GC-MS-MS测定洗发水和沐浴露中二噁烷的方法。向样品中加入适量氯化钠并配制成水溶液,气相色谱柱为HP-5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以氦气为载气,程序升温,顶空进样,以母离子m/z88和二级质谱子离子m/z57,58为... 建立GC-MS-MS测定洗发水和沐浴露中二噁烷的方法。向样品中加入适量氯化钠并配制成水溶液,气相色谱柱为HP-5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以氦气为载气,程序升温,顶空进样,以母离子m/z88和二级质谱子离子m/z57,58为定性离子,m/z57为定量离子。二噁烷的质量浓度在0.10-10.0μg/mL范围内与m/z57离子的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7,方法的检出限为0.05mg/kg。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6%(n=6),样品加标回收率80.6%-107.0% .该方法专属、灵敏、操作简便,可用于洗发水、沐浴露中二噁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烷 洗发水 沐浴露 gc-MS-MS
下载PDF
GC–MS法同时测定聚氨酯塑胶跑道中16种多环芳烃 被引量:5
9
作者 郑桂璇 陈浩然 李夏蕾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7年第1期38-41,共4页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聚氨酯塑胶跑道中16种多环芳烃如萘、苊、二氢苊、芴、菲、蒽、荧蒽、苯并[b]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1-甲基奈、2-甲基萘的检测方法。样品采用甲苯为提取剂...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聚氨酯塑胶跑道中16种多环芳烃如萘、苊、二氢苊、芴、菲、蒽、荧蒽、苯并[b]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1-甲基奈、2-甲基萘的检测方法。样品采用甲苯为提取剂,经超声提取和硅胶柱净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16种多环芳烃残留量。16种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在0.2~10.0 mg/k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2>0.998,检出限为5.0~60.0μg/kg。回收率为72.4%~101.6%,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9%~7.2%(n=6)。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聚氨酯塑胶跑道中多环芳烃多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塑胶跑道 多环芳烃 超声提取
下载PDF
GC–MS法快速测定食品接触材料油墨中16种多环芳烃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桂苓 薛艳 +1 位作者 张伟伟 林芳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3年第1期37-40,共4页
以正己烷超声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以正己烷–二氯甲烷溶液(体积比1∶1)洗脱,用GC–MS联用仪SIM模式外标法定量测定食品接触材料油墨中16种多环芳烃。在优化条件下,16种多环芳烃的浓度在0.1~4.0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 以正己烷超声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以正己烷–二氯甲烷溶液(体积比1∶1)洗脱,用GC–MS联用仪SIM模式外标法定量测定食品接触材料油墨中16种多环芳烃。在优化条件下,16种多环芳烃的浓度在0.1~4.0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5,检出限为0.12~3.24 ng/L。加标回收率为77.24%~104.76%,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5%~1.69%(n=6)。该方法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油墨中PAHs的日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油墨 多环芳烃 食品接触材料
下载PDF
基于GC-IMS和GC-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11
作者 张乐 魏依馨 +5 位作者 史冠莹 蒋鹏飞 赵丽丽 王继红 张少南 王赵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2-234,共13页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真空冷冻干燥、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的香椿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化学计量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探究样品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通过GC-IMS检测到78个峰,鉴定出59种化合物。通过GC-MS鉴定出94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挥发性成分是硫化物、烯烃类和醛类。经过干燥后总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通过ROAV法确定了(E,Z)-二-1-丙烯基二硫化物、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正己醛、2-己烯醛、丁香酚等为香椿样品中关键香气化合物。PCA和PLS-DA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的样品与新鲜样品有明显的分离,彼此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鲜样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为一组,其他3个干燥香椿样品为一组。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得分共筛选出10种(VIP>1)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干燥方式对香椿风味特性影响显著,真空冷冻干燥组与鲜样最为接近,考虑实际应用热泵干燥为香椿最适宜的脱水方式。本研究为热加工过程中风味品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干燥方式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SPME-HS-GC-MS与电子鼻分析不同产地多花酒黄精气味特征
12
作者 陈光宇 王祥斌 +3 位作者 卜宇翀 瞿昊宇 谢梦洲 李亮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2期32-36,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多花酒黄精的气味特征,为产地判别、分析方法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产地的多花酒黄精细粉为研究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法(SPME-HS-GC-MS)分析多花酒黄精挥发性成分,采用电子鼻智能感官评定技术分...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多花酒黄精的气味特征,为产地判别、分析方法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产地的多花酒黄精细粉为研究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法(SPME-HS-GC-MS)分析多花酒黄精挥发性成分,采用电子鼻智能感官评定技术分析多花酒黄精气味雷达图,采用主成分(PCA)、Loadings方法分析电子鼻信号响应结果,构建产地判别模型。结果:SPME-HS-GC-MS法结果共鉴别出32个挥发性成分,其中19个差异性挥发性成分可用于8个产地的区分。电子鼻结果表明,主成分判别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产地多花酒黄精,多花酒黄精在气味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芳香成分,氮氧化合物、氨类、烷烃、甲烷等短链烷烃、无机硫化物、有机硫化物等。结论:不同产地多花酒黄精的气味特征存在差异,可作为产地判别依据。电子鼻技术可为多花酒黄精分析及质量标准提供简单、快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酒黄精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电子鼻 风味
下载PDF
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对不同茶区茉莉花茶香气的差异比较
13
作者 李璐 尹礼国 +4 位作者 陆安霞 王秋卫 陈丽 赵先明 黄彤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为探究不同产区茉莉花茶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技术对西南、华南、江南三大茶区的8种茉莉花茶进行香气研究。结果表明,8个样品共鉴定出香气成分58... 为探究不同产区茉莉花茶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技术对西南、华南、江南三大茶区的8种茉莉花茶进行香气研究。结果表明,8个样品共鉴定出香气成分58种,其中西南、江南、华南茶区分别为45种、51种、47种。江南茶区香气化合物总量最高。共有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邻氨基苯甲酸甲酯、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吲哚等。其中水杨酸甲酯在江南茶区含量最高(22.32μg/g),分别较华南、西南茶区高33.96%、68.01%;邻氨基苯甲酸甲酯(67.39μg/g)和吲哚(43.84μg/g)含量在华南茶区最高。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asmineTea Flavor Index,JTF index)分析表明西南茶区样品等级最高。香气聚类分析将共有香气成分分为3类,分别呈花香、茉莉花香和草木香。通过电子鼻技术可知样品香气物质变化与硫化物、碳氢化合物、芳香化合物有关,并能有效区别样品香气。综上,三大茶区样品香气种类差异不明显,但各香气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江南和华南茶区的样品特征性香气成分含量较高,西南茶区样品综合指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 茉莉花茶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电子鼻 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TF index)
下载PDF
GC-MS分析大莪术根茎挥发油成分
14
作者 张娜 翁伟锋 +2 位作者 黄淳 魏坤盛 刘敬 《化工管理》 2024年第8期59-61,65,共4页
文章分析了大莪术根茎挥发性成分,并探究不同加工方法对其成分的影响,为大莪术的加工工艺筛选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利用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处理新鲜的大莪术根茎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莪术挥发油,应用GC毛细管柱进行... 文章分析了大莪术根茎挥发性成分,并探究不同加工方法对其成分的影响,为大莪术的加工工艺筛选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利用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处理新鲜的大莪术根茎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莪术挥发油,应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质谱检测、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分析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由于不同干燥方法加工大莪术根茎挥发油的组分绝大部分相同,但是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实验证明,大莪术根茎主要含有表莪术呋喃烯酮、β-榄香烯、β-桉叶醇、吉马酮、莪术双环烯酮、蓬莪术环氧酮、莪术烯、β-石竹烯等挥发性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莪术根茎 挥发性成分 gc-MS 中医药 药理药效
下载PDF
超声辅助-GC-MS联用分析斯里兰卡桂叶油挥发性成分
15
作者 崔成哲 付祺 +3 位作者 杨泽恩 李宝志 梁淼 李河霖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6期64-66,共3页
采用超声辅助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斯里兰卡桂叶油中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①斯里兰卡桂叶油中共检测出32种挥发性成分,包含烯烃类、酚类、酯类、醇类、醛酮类、杂环类化合物;... 采用超声辅助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斯里兰卡桂叶油中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①斯里兰卡桂叶油中共检测出32种挥发性成分,包含烯烃类、酚类、酯类、醇类、醛酮类、杂环类化合物;②其中酚类化合物总含量最高,为23.05 mg/g,占总挥发性物质的81.10%;③斯里兰卡桂叶油中含量较高的物质为丁香酚(23.05 mg/g)、苯甲酸苄酯(1.04 mg/g)、芳樟醇(0.53 mg/g)、氧化石竹烯(0.43 mg/g)、反式肉桂醛(0.1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桂叶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挥发性成分 超声辅助萃取
下载PDF
GC/LC-Q/TOF MS测定当归中农药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16
作者 常巧英 杨志敏 +6 位作者 白若镔 邱国玉 李坚 朱仁愿 张虹艳 闫君 吴福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0,共9页
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LC-Q/TOF MS)对100例市售当归样品进行了989种农药残留分析,按照风险排序法对检出农药的风险等级进行归类,采用点评估法评估了检出农药的慢性、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危害指数法(HI)计算了累... 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LC-Q/TOF MS)对100例市售当归样品进行了989种农药残留分析,按照风险排序法对检出农药的风险等级进行归类,采用点评估法评估了检出农药的慢性、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危害指数法(HI)计算了累积风险值。100例当归的总检出率为95%,共检出27种农药,其中甲拌磷和毒死蜱的检出率较高,农药残留量为0.0010~1.4077 mg/kg。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GB 2763-2021,检出农药中只有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有最大残留限量(MRL)值,其中甲拌磷的超标率最高。风险排序结果表明,高风险农药为甲拌磷、特丁硫磷、甲基异柳磷。膳食摄入风险和累积风险结果显示,检出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平均值分别为0.2908%和0.0978%,均远低于100%;慢性累积暴露危害指数(HIc)和急性累积暴露危害指数(HIa)分别为0.06689和0.01173,均远小于1,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及累积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当归中检出农药的膳食摄入和累积暴露的风险均较低,但仍需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建议制定当归中检出的中等风险农药的MRL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gc-Q/TOF MS LC-Q/TOF MS 农药残留 风险排序 危害指数法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盾翅藤属4种植物叶片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覃静婷 覃永华 +2 位作者 黄松殿 梁小春 刘世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4,共6页
采用GC−MS对盾翅藤、贵州盾翅藤、广西盾翅藤和倒心盾翅藤4种植物叶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盾翅藤属4种植物叶片中共鉴定出187种化学成分,其中醇类23种、芳香烃类11种、酚类3种、醚类1种、醛类20种、酮类27种、烷烃类2... 采用GC−MS对盾翅藤、贵州盾翅藤、广西盾翅藤和倒心盾翅藤4种植物叶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盾翅藤属4种植物叶片中共鉴定出187种化学成分,其中醇类23种、芳香烃类11种、酚类3种、醚类1种、醛类20种、酮类27种、烷烃类25种、烯烃类43种、酯类22种、其他类12种。盾翅藤属4种植物叶片共有的化学成分为59个,特有成分随种类不同成分和含量有差异。盾翅藤、贵州盾翅藤和广西盾翅藤的主要成分是醛类和醇类化合物,达到73.74%~86.85%;倒心盾翅藤主要成分是醇类、烯烃类和醛类化合物,达到68.46%。盾翅藤叶片的挥发性成分以环己醇(31.58%)、己醇(23.24%)和反式−2−己烯醛(15.76%)为主,贵州盾翅藤以反式−2−己烯醛(55.63%)和己醛(15.13%)为主,广西盾翅藤以反式−2−己烯醛(41.83%)和环己醇(10.18%)为主,倒心盾翅藤以己醇(24.36%)、环己醇(11.35%)为主。盾翅藤属4种植物叶片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差异明显,结果可为盾翅藤属植物的培育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翅藤 贵州盾翅藤 广西盾翅藤 倒心盾翅藤 挥发性成分 gc-MS
下载PDF
托里阿魏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及抗宫颈癌作用研究
18
作者 张柏生 王德玺 +2 位作者 张帆 赵生俊 张海英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建立托里阿魏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并考察托里阿魏挥发油的抗宫颈癌作用。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托里阿魏根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鉴定所含成分。通过MTT比色法考察不同浓度托里阿魏挥发油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 目的建立托里阿魏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并考察托里阿魏挥发油的抗宫颈癌作用。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托里阿魏根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鉴定所含成分。通过MTT比色法考察不同浓度托里阿魏挥发油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Transwell法检测托里阿魏挥发油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托里阿魏挥发油作用下的细胞凋亡率。结果托里阿魏挥发油中鉴别出58种化学成分,含量最多的是孕酮。托里阿魏挥发油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为55.21μg/ml。托里阿魏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托里阿魏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是酮类化合物。托里阿魏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里阿魏 挥发油 宫颈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闪式提取法辅助肉豆蔻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及GC-MS成分分析
19
作者 张艳丽 袁子民 王静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目的建立闪式提取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油的工艺,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对比。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闪式提取法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通过肉豆蔻挥发油提取率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来确定闪式提取法的可... 目的建立闪式提取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油的工艺,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对比。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闪式提取法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通过肉豆蔻挥发油提取率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来确定闪式提取法的可行性。结果闪式提取法最佳提取工艺为闪式电压105 V,闪式预处理60 s,液料比10∶1,蒸馏4 h,挥发油提取率为6.23%;闪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均能分离出52个峰,水蒸气蒸馏法可鉴别出42种成分,闪式提取法可鉴别出41种成分,闪式提取法比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增加6种成分,未检测出7种成分,二者共有成分35种。结论闪式提取法操作简单,工艺可行,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提取肉豆蔻挥发油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式提取法 肉豆蔻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基于GC-MS研究OPFRs对PC12细胞代谢的影响
20
作者 孙梦瑶 赵亚菲 +1 位作者 王少敏 刘宏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3,I0005,共9页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研究了4种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OPFRs)对神经细胞PC12代谢的影响.首先将PC12细胞分别暴露于4种不同浓度的阻燃剂中,利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研究了4种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OPFRs)对神经细胞PC12代谢的影响.首先将PC12细胞分别暴露于4种不同浓度的阻燃剂中,利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选出对细胞存活率影响较小的浓度.然后在该浓度下培养细胞并提取代谢物,利用GC-MS对细胞内的代谢物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接着采用SIMCA软件对定量后的代谢数据进行OPLS-DA分析,找出细胞中受到OPFRs影响的关键代谢物,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这些关键代谢物所涉及的重要代谢通路.该研究共鉴定出PC12细胞中的38种小分子代谢物.经过多元统计分析发现4种OPFRs均影响PC12细胞的代谢表型.OPFRs在100μmol/L和1000μmol/L浓度下,对PC12细胞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性.其中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是受影响的主要代谢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阻燃剂 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质谱 PC12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