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DH基因新变异致戊二酸血症Ⅰ型的遗传学分析及产前诊断
1
作者 董兴盛 王德刚 +2 位作者 李志明 熊怡 满婷婷 《新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842-847,共6页
目的寻找戊二酸血症Ⅰ型(GAⅠ)致病基因,为相关疾病的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例疑似GAⅠ家系先证者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DNA Sanger测序验证,确定变异位点,分析变异的致病性;随后对先证者孕18周母亲进行... 目的寻找戊二酸血症Ⅰ型(GAⅠ)致病基因,为相关疾病的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例疑似GAⅠ家系先证者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DNA Sanger测序验证,确定变异位点,分析变异的致病性;随后对先证者孕18周母亲进行羊膜腔穿刺,获取胎儿羊水DNA进行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基因测序分析。以“戊二酸血症Ⅰ型/Glutarate disease typeⅠ”“GCDH”以及“产前诊断/Prenatal diagnosi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并分析GAⅠ产前诊断的文献资料。结果先证者外周血DNA中检测到GCDH基因(NM_000159.3)的2个变异:父源性c.206_207delAC(p.Thr70Leufs^(*)117)和母源性c.892G>A(p.Ala298Thr)。父源的c.206_207delAC变异为未见报道的新变异,母源的c.892G>A变异为已知突变,致病性分析均判定为致病变异。先证者母亲羊水的基因检测提示GCDH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206_207delAC和c.892G>A。先证者父母选择终止妊娠。文献共检索到GCDH基因测序分析产前诊断GAⅠ的9例家系,其中4例家系中5例胎儿的产前诊断为GAⅠ,4例胎儿家属选择终止妊娠,仅有1例胎儿家属要求继续妊娠并足月分娩。结论在GAⅠ家系中发现了GCDH基因一个新的变异c.206_207delAC,明确了GAⅠ家系先证者的GCDH基因致病变异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Ⅰ型 gcdh基因 新变异 产前诊断
下载PDF
戊二酸血症Ⅰ型病儿5例临床及基因突变分析
2
作者 范馨 张改秀 +4 位作者 朱彤 纪可佳 赵润涵 王蕾 王丽花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629-163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戊二酸血症Ⅰ型病儿临床特点及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基因突变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及产前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及随访的5例戊二酸血症Ⅰ型病儿临床资...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戊二酸血症Ⅰ型病儿临床特点及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基因突变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及产前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及随访的5例戊二酸血症Ⅰ型病儿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5例病儿中男4例,女1例,5例病儿就诊年龄分别为8个月26 d、3个月24 d、4个月8 d、10个月25 d、1个月5 d。5例病儿的临床表型各异。3例经新生儿筛查确诊,2例因运动发育落后经遗传代谢病检测确诊,其中1例以抽搐为首发症状,2例出现运动发育落后且1例伴有运动发育倒退。5例病儿血戊二酰肉碱及比值均升高、尿戊二酸水平均增高。基因检测证实5例病儿均为复合杂合突变,以错义突变为主。结论5例病儿中有3例病儿是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发现的,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可以对于戊二酸血症病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戊二酸血症Ⅰ型病儿临床表现具有明显异质性,对临床可疑的病儿可进行血串联质谱检测、尿气相色谱分析及基因检测,以便进行早期严格的干预治疗及饮食管理,从而改善预后;此外,该研究发现了1个新的GCDH基因突变位点,丰富了GCDH基因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Ⅰ型 gcdh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四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GCDH基因的突变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琦 陈益平 陈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分析4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特点,并探讨其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对4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针对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yl-CoA dehydrogenase,GCDH)基因设计特异性PCR引物,PC... 目的分析4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特点,并探讨其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对4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针对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yl-CoA dehydrogenase,GCDH)基因设计特异性PCR引物,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确定GCDH基因的突变类型。行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色谱-质谱等检查。对患儿均给予特殊奶粉、左旋肉碱及维生索B2治疗,随访2~3年。结果4例患儿均存在GCDH基因突变,1例为c.245G>C(p.Arg82Pro)、IVS10-2A〉C杂合突变,其中C.245G>C(p.Arg82Pro)来自父亲为新发现的GCDH基因突变类型;3例为IVS10-2A〉C纯合突变,结论在中国温州地区,IVS10-2A〉C突变可能是GCDH常见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Ⅰ型 gcdh基因 大头畸形 基因突变 频发突变
原文传递
福建地区三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GCDH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瑶 林庆颖 +7 位作者 曾颖琳 赵红 陈卫芬 周进福 苏跃青 林枫 张洪华 朱文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3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3例患儿进行串联质谱及气相质谱检查,同时进行磁共振检查,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针对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ic-CoA dehydrogenenaes,GCDH)基因的12个...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3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3例患儿进行串联质谱及气相质谱检查,同时进行磁共振检查,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针对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ic-CoA dehydrogenenaes,GCDH)基因的12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Sanger测序。结果3例患儿均存在GCDH基因突变,1例为c.1244-2A〉C、c.1147C〉T(p.R383C)复合杂合突变,1例为c.1244-2A〉C纯合突变,1例为c.406G〉T(p.G136C)、c.1169G〉A(p.G390E)复合杂合突变。100名正常对照未见相同的突变。3例患儿中仅1例进行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并及早得到了干预,至今未发病。其余2例由于发现延迟,对智力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结论在发现的3例病例中,其中c.1169G〉A(p.G390E)为中国人群中新发现的GCDH可能致病突变类型。早期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Ⅰ型 gcdh基因 新突变 新生儿筛查
原文传递
五例戊二酸血症I型患者GCDH基因突变的分子诊断 被引量:4
5
作者 林壹明 韩明亚 +3 位作者 郑珍珠 林卫华 余科 傅清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5例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 acidemiatype I,GA—I)患者的GCDH基因突变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法对泉州地区5例GA—I患者GcDH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进行测序,并对测得序列进行分析,以寻... 目的探讨5例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 acidemiatype I,GA—I)患者的GCDH基因突变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法对泉州地区5例GA—I患者GcDH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进行测序,并对测得序列进行分析,以寻找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结果5例患者均检测到GCDH基因突变,共检测到4种突变位点,包括2种错义突变[c.532G〉A(P.G178R)、C.533G〉A(P.G178E)]和2种移码突变Ee.106—107delAC(P.Q37fs*5)、C.1244—2A〉c]。其中,c.1244—2A〉C突变频率最高~C106—107delAC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其为致病性突变。结论本研究分析了5例戊二酸血症I型患者的GCDH基因突变情况,从基因水平上证实了临床诊断,发现1个新的GCDH基因突变位点,丰富了GCDH基因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I型 gcdh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三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GCDH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谭建强 陈大宇 +2 位作者 严提珍 黄钧 蔡稔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9期882-885,共4页
目的 对3例临床拟诊为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 aciduria typeⅠ,GA-Ⅰ)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GCDH基因进行变异分析,为其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直接测序法对患儿及家系成员进行GCDH基因变异检测.结果Sanger测序结果... 目的 对3例临床拟诊为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 aciduria typeⅠ,GA-Ⅰ)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GCDH基因进行变异分析,为其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直接测序法对患儿及家系成员进行GCDH基因变异检测.结果Sanger测序结果显示例1 GCDH基因存在c.532G>A(p.Gly178Arg)和c.655G>A(p.Ala219Thr)复合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532G>A(p.Gly178Arg)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655G>A(p.Ala219Thr)杂合变异;例2 GCDH基因存在c.532G>A(p.Gly178Arg)和c.1060 G>T(p.Gly354Cys)复合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532G>A(p.Gly178Arg)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1060G>T(p.Gly354Cys)杂合变异;例3 GCDH基因存在c.532G>A(p.Gly178Arg)纯合变异,父母均为c.532G>A(p.Gly178Arg)杂合变异携带者.因此3例患儿的变异均分别来自其父母.其中c.1060G>T变异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结论 GCDH 基因变异为 3 例患儿的致病原因,新变异的发现丰富了 GCDH 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Ⅰ型 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 遗传代谢病 gcdh基因
原文传递
一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的GCDH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尹瀚浚 薛琼 朱苏月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明确1例经串联质谱筛查诊断为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提取患儿及其双亲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基因捕获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可疑基因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患儿存在GCDH基因c.523G>A与... 目的明确1例经串联质谱筛查诊断为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提取患儿及其双亲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基因捕获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可疑基因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患儿存在GCDH基因c.523G>A与c.1190T>C位点复合杂合变异,c.523G>A来源于父亲,c.1190T>C来源于母亲。结论GCDH基因c.523G>A与c.1190T>C位点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Ⅰ型 gcdh基因 复合杂合变异
原文传递
8例戊二酸血症1型患儿临床表型及GCDH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娴 肖梦君 +4 位作者 谢振华 李林飞 刘菁 李东晓 张耀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0期1048-1050,共3页
目的探讨戊二酸血症1型(glutaric aciduria type 1, GA1)患儿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8例GA1患儿,采用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患儿血清氨基酸、酰基肉碱和尿有机酸水平,行头颅MRI检查,采用医学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 目的探讨戊二酸血症1型(glutaric aciduria type 1, GA1)患儿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8例GA1患儿,采用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患儿血清氨基酸、酰基肉碱和尿有机酸水平,行头颅MRI检查,采用医学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遗传病基因,并采用Sanger测序法对8例患儿及其父母的GCDH基因变异进行验证。结果 8例GA1患儿经新生儿筛查发现4例,因运动发育落后经遗传代谢病检测确诊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肌张力高或降低2例,癫痫3例,运动发育落后4例,黄疸2例,睾丸鞘膜积液2例。8例患儿血戊二酰肉碱、戊二酰肉碱/辛酰肉碱水平均升高,尿戊二酸水平升高6例。脑MRI检查4例显示双侧额颞部蛛网膜下腔增宽,双侧基底节区域对称性长T2信号;3例有额颞部蛛网膜下腔增宽、基底节区域异常信号;1例无明显改变。8例患儿GCDH基因检测结果均为复合杂合突变。结论 GA1患儿有多发神经损伤,对MRI表现为额颞部蛛网膜下腔增宽、基底节区域异常信号的患儿和尿戊二酸浓度正常的可疑GA1患儿,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基因突变分析;GCDH基因为GA1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1型 戊二酰肉碱 戊二酸 gcdh基因
原文传递
3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者遗传学分析
9
作者 范广来 杨宇奇 +1 位作者 虞斌 朱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明确新生儿疾病筛查发现的高度疑似戊二酸血症Ⅰ型的诊断,并进行相关的遗传学分析。方法收集患儿临床数据,采用基因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遗传代谢病诊断panel对疑似患儿进行基因诊断,用Sanger测序技术对该家系进行验证。并查找相关... 目的明确新生儿疾病筛查发现的高度疑似戊二酸血症Ⅰ型的诊断,并进行相关的遗传学分析。方法收集患儿临床数据,采用基因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遗传代谢病诊断panel对疑似患儿进行基因诊断,用Sanger测序技术对该家系进行验证。并查找相关文献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 3例生化指标疑似戊二酸血症Ⅰ型的患儿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均发现存在GCDH致病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位点,第1例为c.109_110delCA和c.416C>G,第2例为c.892G>A和c.261_506-433delinsATA,第3例为c.1235C>A和c.1244-2A>C,其中c.261_506-433delinsATA和c.109_110delCA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经测序证实突变位点均遗传自父母双方。结论新一代测序技术有助于明确戊二酸血症Ⅰ的诊断,为疾病的正确治疗和遗传咨询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Ⅰ型 新一代测序技术 gcdh基因 有机酸代谢病
下载PDF
三个戊二酸血症Ⅰ型家系的临床及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施晓容 柯钟灵 +2 位作者 郑爱东 谢文煌 莫桂玲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796-799,共4页
目的通过对3个戊二酸血症Ⅰ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 Ⅰ,GA-1)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基因变异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提取3个家系3例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对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yl-CoA dehydrogenase,GCDH)基因进行直接测... 目的通过对3个戊二酸血症Ⅰ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 Ⅰ,GA-1)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基因变异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提取3个家系3例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对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yl-CoA dehydrogenase,GCDH)基因进行直接测序,确定GCDH基因变异类型。结果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大,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不同患儿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测序结果显示家系1和家系2先证者均检测到GCDH基因c.1133C>T(p.A1a378Val)与c.1244-2A>C复合杂合变异,父母分别携带c.1133C>T(p.Ala378Val)变异和c.1244-2A>C变异。家系3先证者检测到GCDH基因c.339delT(p.Tyr113)与c.406G>T(p.Gly136Cys)复合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339delT变异,母亲携带c.406G>T变异。经检索HGMD数据库、dbSNP、千人基因组证实c.339delT及c.1133C>T变异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生物学信息分析软件预测蛋白功能,提示均为致病性变异。结论新致病变异的检出,丰富了GCDH基因的突变谱;未发现GCDH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Ⅰ型 gcdh基因 基因突变谱
原文传递
戊二酸血症Ⅰ型的异卵双胞胎的临床表型及新基因变异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瑛 泱淑君 +4 位作者 杨宇奇 王淮燕 张瑜平 周红 虞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02-605,共4页
目的 探讨1例经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发现并确诊的戊二酸血症Ⅰ型双胞胎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定制的常见遗传代谢病基因包进行捕获测序和致病变异分析,用Sanger法对双胞胎及其父母进行测序验证.结果 男... 目的 探讨1例经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发现并确诊的戊二酸血症Ⅰ型双胞胎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定制的常见遗传代谢病基因包进行捕获测序和致病变异分析,用Sanger法对双胞胎及其父母进行测序验证.结果 男胎血片戊二酰基肉碱(C5DC+C6OH)初筛值为3.26 μmol/L,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戊二酸547.51,颅脑B超检查示“室管膜下出血可能”,尚未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诊断为予特殊奶粉喂养、加用左卡尼汀口服后生长发育情况良好.患儿GCDH基因存在两处杂合变异:c.109_110delCA和c.416C>G,其中c.416C>G为疑似致病变异,c.109_110delCA为未经报道的变异,分别来源于其父母.女胎存在一个c.416C>G位点杂合变异.结论 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合影像学、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戊二酸血症Ⅰ型,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本病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Ⅰ型 串联质谱筛查 gcdh基因 双胞胎
原文传递
戊二酸尿症1型28例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峤 丁圆 +5 位作者 刘玉鹏 李溪远 吴桐菲 宋金青 王玉洁 杨艳玲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目的 分析戊二酸尿症1型患者的临床、生化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总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3年7月-2013年10月确诊并随访的28例戊二酸尿症1型患者的临床特点、代谢筛查结果、头颅磁共振成像特点以及GCDH基因分析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 目的 分析戊二酸尿症1型患者的临床、生化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总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3年7月-2013年10月确诊并随访的28例戊二酸尿症1型患者的临床特点、代谢筛查结果、头颅磁共振成像特点以及GCDH基因分析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28例患者中3例经新生儿筛查发现,余25例为发病后于2个月~17岁获诊.(2)通过新生儿筛查发现者(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早发型22例(79%)为婴儿期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智力、运动落后或倒退(21例)、肌张力障碍(20例)、惊厥发作(5例)、手足徐动(2例)、呕吐(2例)、嗜睡(1例)和喂养困难(1例).20例遗留不同程度的智力、运动落后,仅2例发育正常.晚发型3例(11%),8 ~16岁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倒退(2例)、阵发性头痛(2例)和惊厥发作(1例),治疗后恢复良好,智力及运动恢复如常.(3)23例接受了头颅核磁共振检查,22例有异常表现:特征性的外侧裂增宽、基底节损害、脑白质异常和脑萎缩.(4)28例共检出了35种不同的GCDH基因突变,c.148T> C(p.W50R)最常见,发生率为7.7%.未报道的新突变6种(c.628A>G、c.700C>T、c.731G>T、c.963G>C、c.1031C>T和c.l109T>C).结论 戊二酸尿症1型常导致智力、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患者临床表型多样,发病年龄越早症状越重,预后大多不良.患者的临床表型、生化表型与基因型无明显相关性.新生儿筛查是早期发现患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尿症Ⅰ型 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 gcdh基因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有机酸尿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