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CS评分的Nomogram图预测急性脑出血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
1
作者 赵珂 许春阳 +4 位作者 王运良 苗旺 王永乐 王志愿 李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36-441,共6页
目的 通过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2-12平顶山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神经重症的1 0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先根据GCS评分进行... 目的 通过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2-12平顶山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神经重症的1 0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先根据GCS评分进行感染率的分层分析,然后运用组间差异性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语言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急性脑出血患者中SAP发生率为35.9%,其中GCS评分3~8分患者为77.21%,GCS评分9~12分患者为30.81%,GCS评分13~15分患者为6.50%,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GCS评分、入院时随机血糖、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手术治疗均为SAP独立危险因素,以这5个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可帮助临床医师预测急性脑出血后SAP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结论 基于GCS评分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能够在疾病早期阶段准确高效地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生SAP的风险进行分层,识别出易发生SAP患者的高风险人群,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gcs评分 列线图 Nomogram预测模型
下载PDF
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患者对GC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明明 刘保华 +2 位作者 袁璞 熊方令 刘厚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究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TBI)患者对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93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究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TBI)患者对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93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血肿及再次出血情况,对比不同时间点颅内压GCS评分,并统计患者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手术方案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TBI患者手术总有效率分别为93.18%(41/44)和77.55%(38/49),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再次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7 d的颅内压均低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7 d颅内压低于术后24 h(P<0.05),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7 d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4 d的GCS评分高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14 d的GCS评分高于术后7 d(P<0.05),观察组术后7 d、术后14 d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TBI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9%(4/44)、24.49%(12/4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提高TB患者手术疗效,增加血肿清除率,减少再次出血的发生,同时改善患者昏迷程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术 颅脑外伤 gcs评分
下载PDF
分析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GCS评分
3
作者 唐永军 迪力木拉提·依斯热依力 +2 位作者 张勖 热依汗古丽·沙塔尔 姚丽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78-0081,共4页
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分析。方法 此次取样的数量为70例,且他们都已确定患有重度颅脑损伤,入院时间2019年10月-2023年1月,随机抽签法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给予常... 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分析。方法 此次取样的数量为70例,且他们都已确定患有重度颅脑损伤,入院时间2019年10月-2023年1月,随机抽签法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止血、神经营养药物、抗炎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与基于常规结合亚低温治疗(实验组),比较两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GCS评分。结果 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L-2、IL-10水平更高,IL-6水平更低,P<0.05;治疗第1天二者的GCS评分相当,P>0.05;第3、7天实验组GCS评分更高,P<0.05;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P<0.05。结论 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以采取增加亚低温治疗,能缓解患者损伤之后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 亚低温治疗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gcs评分
下载PDF
出诊现场联合应用小剂量甘露醇与纳络酮对高血压性急性脑出血重症患者血压及GC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承辉 阮海林 +5 位作者 何嗣华 陈文震 黄翔 吴华容 黄伟 方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46-2248,共3页
目的:探讨出诊现场联合应用小剂量甘露醇与纳络酮对高血压性急性脑出血重症患者血压及格拉斯哥评分(GCS)的影响。方法:将出诊现场诊断为高血压重症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应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的对照组和联合小剂量纳络酮和甘露醇治疗的... 目的:探讨出诊现场联合应用小剂量甘露醇与纳络酮对高血压性急性脑出血重症患者血压及格拉斯哥评分(GCS)的影响。方法:将出诊现场诊断为高血压重症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应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的对照组和联合小剂量纳络酮和甘露醇治疗的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及GC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出诊现场的血压均显著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对照组血压由(198±27/105±15)mmHg降至(175±14/96±11)mmHg,研究组则由(199±29/103±17)mmHg降至(152±12/84±9)mmHg,两组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血压更接近目标血压。在反映脑功能的GC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出诊现场的GCS评分均较低,治疗后对照组GCS评分有所上升,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高血压性急性脑出血重症患者在出诊现场联合应用小剂量纳络酮与甘露醇,不仅能有效控制血压,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脑功能,值得在急救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纳络酮 甘露醇 血压 gcs评分
下载PDF
APACHEⅡ评分对中风病人预后的预测及与GCS评分的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玲 王永超 +2 位作者 曾进胜 黄如训 苏镇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 估计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方法 搜集本科 1 989年 1月至 1 993年 1 2月 5年间死于中风住院病人共 1 1 2例 ,按死亡前病案记录进行APACHEⅡ评分 ,并以此评分估计死亡风险率。  结果 APACHEⅡ评分 3 0分以上的缺血性脑... 目的 估计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方法 搜集本科 1 989年 1月至 1 993年 1 2月 5年间死于中风住院病人共 1 1 2例 ,按死亡前病案记录进行APACHEⅡ评分 ,并以此评分估计死亡风险率。  结果 APACHEⅡ评分 3 0分以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者预后差 ,对出血性脑血管病者的死亡风险率估计更准确。  结论 该评分在预测中风的预后方面较GCS评分更有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CHEⅡ评分 gcs评分 中风 预后
下载PDF
MRI扫描DWI、SWI序列在早期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及其与GC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何国华 周翠屏 曾海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9期23-25,48,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MRI扫描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在早期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及与格拉斯昏迷量表评分(GC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早期创伤性脑损伤患者43例,患者入院CT检查结果均呈阴性,即... 目的旨在探讨MRI扫描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在早期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及与格拉斯昏迷量表评分(GC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早期创伤性脑损伤患者43例,患者入院CT检查结果均呈阴性,即后进行MRI常规序列、DWI、SWI序列检查,比较不同序列对出血灶的检出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出出血病灶数与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GCS评分轻度者27例,中度者13例,重度者3例;常规序列共检出出血灶29个,DWI序列共检出出血灶60个,SWI序列共检出出血灶147个,DWI序列出血灶检出数明显高于常规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出血灶检出数明显高于常规序列、DWI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者平均GCS(13.39±2.69)分,中度者平均GCS(10.13±1.76)分,重度者平均GCS(6.49±2.01)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GCS评分严重程度的上升,出血灶逐渐增多,两者呈正相关(r=0.712,P<0.001)。结论 MRI扫描SWI序列较DWI序列更可有效检出早期创伤性脑损伤出血灶个数,早期创伤性脑损伤出血灶个数与GCS评分呈正相关性,GCS评分越严重其出血灶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DWI SWI 早期创伤性脑损伤 gcs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CS评分与早期再出血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龙飞 程远 +1 位作者 马颖 蒋永祥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6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GCS评分在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再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用方差分析诸因素对GCS评分的影响;运用x2检验分析不同GCS评分下再出血率的差异性、镇静治疗与脑出血率的相关性,并运用方差分析研究GC... 目的探讨GCS评分在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再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用方差分析诸因素对GCS评分的影响;运用x2检验分析不同GCS评分下再出血率的差异性、镇静治疗与脑出血率的相关性,并运用方差分析研究GCS评分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影响GCS评分的因素较多,不同GCS评分,其再出血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GCS评分在11~13分间,其再出血风险明显增加。结论 GCS评分与早期再出血率有显著相关性,GCS评分可以作为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再出血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再出血 gcs评分
下载PDF
首诊GCS评分≥9分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曾德福 黄国洲 石齐芳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498-499,502,共3页
目的探讨首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9分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352例首诊轻-中型颅脑损伤(GCS评分≥9分)患者,其中预后不良患者72例(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患者280例(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患者... 目的探讨首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9分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352例首诊轻-中型颅脑损伤(GCS评分≥9分)患者,其中预后不良患者72例(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患者280例(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大,颅内复合伤比例、CT阳性率、颅骨骨折率、合并伤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颅内损伤类型、合并伤及并发症是首诊GCS评分≥9分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复合颅内损伤、合并伤、并发症是首诊GCS评分≥9分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gcs评分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IS—ISS和GCS评分预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预后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汤可 周敬安 +2 位作者 赵亚群 周青 刘策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年第7期599-602,共4页
目的比较评估AIS-ISS创伤评分和GCS评分对于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AIS-Iss创伤评分和GCS评分,统计住院死亡病例,远期预后情况通过出院后随访1年时的GO... 目的比较评估AIS-ISS创伤评分和GCS评分对于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AIS-Iss创伤评分和GCS评分,统计住院死亡病例,远期预后情况通过出院后随访1年时的GOS评分评定。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两种评分与预后关系的相关系数,Kappa指数评估预测结果的一致性,绘制ROC曲线进行评分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结果MS-ISS评分与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34和0.469;GCS评分与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和-0.665。在预测住院死亡中,AIS-ISS评分和GCS评分的敏感性分别为66.07%和47.79%,特异性分别为71.24%和91.30%,一致率分别为69.82%和57.59%,Kappa值分别为0.330和0.24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和0.740;在预测远期预后中,AIS-ISS评分和GCS评分的敏感性分别为91.22%和57.14%,特异性分别为67.52%和98.84%,一致率分别为71.60%和67.98%,Kappa值分别为0.371和0.40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3和0.879;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预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方面,AIS-ISS评分和GCS评分各具优势,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多发伤 AIS—ISS评分 gcs评分 预后
下载PDF
高渗盐水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启良 陈荍 +1 位作者 郭建杰 周伟民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05-206,210,共3页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的影响。方法 4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高渗盐水组(n=18)和甘露醇组(n=2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高渗盐水组和甘露醇组分别以...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的影响。方法 4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高渗盐水组(n=18)和甘露醇组(n=2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高渗盐水组和甘露醇组分别以75 g/L高渗盐水和200 g/L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高渗盐水组:(25.36±8.56)分;甘露醇组:(26.78±9.20)分]和GCS评分[高渗盐水组:(6.04±1.23)分;甘露醇组:(6.45±1.0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盐水组治疗后第1、2、3天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2.02±5.45)、(19.36±5.26)、(16.64±3.82)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亦低于甘露醇组[治疗后第1、2、3天分别(25.69±7.31)、(23.26±6.85)、(19.35±5.33)分](均P<0.05);治疗后GCS评分与治疗前及甘露醇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高渗盐水治疗能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APACHEⅡ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 高渗 脑损伤 APAcHEⅡ评分 gcs评分
下载PDF
轻型脑损伤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评估价值及其与GC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荣芳 何建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评估价值及SWI出血灶面积、数目与GC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MTBI患者临...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评估价值及SWI出血灶面积、数目与GC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MTBI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其常规MRI及SWI对MTBI出血灶检出结果差异;将SWI下出血灶的面积、数目与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变化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记录分析结果。结果 1SWI检出76例(77.6%)出血灶阳性,显著高于常规MRI的55例(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检出251个出血灶,中位数为(4.5±1.6),SWI检出389个出血灶,中位数为(6.8±1.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SWI下出血灶的面积、数目与临床GCS评分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SWI对提高MTBI患者出血灶检出率,帮助医师准确掌握出血灶数目、面积及分布位置以提高后续治疗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等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SWI出血灶面积和数目均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性,需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脑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gcs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GCS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生存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呈进 郭毅 +1 位作者 秦宣峰 廖煜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855-856,865,共3页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合并基础疾病多、免疫力差,因此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预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指标。D-二聚体水平升高在脑出血病人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已被临床研究证实[2],而其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预...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合并基础疾病多、免疫力差,因此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预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指标。D-二聚体水平升高在脑出血病人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已被临床研究证实[2],而其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预后中的价值研究较少。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ore,GCS)是评估病人昏迷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部分研究指出其可用于评估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 脑出血病人 gcs评分 GLASGOW 病情进展 预测价值 病人生存率 预后差
下载PDF
GCS评分和止血药物使用时间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余永强 谷欣 刘毅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3期199-201,207,共4页
目的探讨GCS评分和止血药物使用时间(HUT)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需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按GCS分值分为A组(n=34)、B组(n=38)、C组(n=30)和D组(n=18),按HUT分为E组、F组和G组,每组患者40例。分析GCS... 目的探讨GCS评分和止血药物使用时间(HUT)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需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按GCS分值分为A组(n=34)、B组(n=38)、C组(n=30)和D组(n=18),按HUT分为E组、F组和G组,每组患者40例。分析GCS评分、HUT与DVT发生率的关系并进行DVT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C组和D组患者DVT发病率高于A组和B组且F组和G组DVT发病率高于E组(P<0.05),GCS分值与DVT发病率呈负相关(r=-0.832,P<0.01),HUT与DVT发病率呈正相关(r=0.758,P<0.01)。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CS评分、术后HUT和卧床时间是DVT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低GCS评分和长时间卧床及使用止血药物等因素是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评分 止血药物使用时间 颅脑外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对急性脑出血患者APACHE Ⅱ评分和GC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阚民强 杨润华 +1 位作者 时良玺 张龙海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704-706,共3页
目的评价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对急性脑出血(ICH)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的影响。方法共纳入ICH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必要时行外科手术;观察组联合应... 目的评价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对急性脑出血(ICH)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的影响。方法共纳入ICH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必要时行外科手术;观察组联合应用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5mg·d-1×14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逐渐降低,GCS评分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昏迷程度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正常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可有效改善ICH患者APACHEⅡ、GCS评分与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急性脑出血 APACHE 评分 gcs评分
下载PDF
PDCA循环模式在提高ICU护士应用GCS评分准确率中的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丽霞 江银娣 龚敏如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8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在ICU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GCS评分准确率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ICU全体护士应用GCS评分准确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落实相应的整改措施,对比分析活动前、后ICU护士应用GCS评分的准确率的差异。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后,ICU护... 目的探讨在ICU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GCS评分准确率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ICU全体护士应用GCS评分准确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落实相应的整改措施,对比分析活动前、后ICU护士应用GCS评分的准确率的差异。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后,ICU护士应用GCS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的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不仅能在ICU临床应用中有效提高GCS评分的准确率,而且能提高ICU护士的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ICU gcs评分 准确率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与急诊抢救时问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绍辉 李淑芳 +3 位作者 李容 冯有丽 周建仪 何明丰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GCS评分与急诊抢救时间的关系,以提高颅脑损伤急诊救治效率和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5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GCS评分≤4分组(A组)在急诊室所用的抢救时间最短58.0±14.2m...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GCS评分与急诊抢救时间的关系,以提高颅脑损伤急诊救治效率和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5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GCS评分≤4分组(A组)在急诊室所用的抢救时间最短58.0±14.2min,9-12分组(C组)最长71.4±17.3min,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抢救处理项目中X线检查在各组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GCS评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有一定指导意义,有必要优化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室的处理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gcs评分 抢救时间 急诊
下载PDF
颅脑损伤GCS评分与CT像计分对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建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4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GCS得分与CT图像之间的关系。方法 511例颅脑损伤患者连续进行10mm厚度和区间CT切片扫描,根据CT图像得分和临床GCS标准,CT图像计分理想总分为15分,依据积分情况分为轻型(≤5分)33例,中型(6~10分)247例和重型(≥11分)231例... 目的探讨GCS得分与CT图像之间的关系。方法 511例颅脑损伤患者连续进行10mm厚度和区间CT切片扫描,根据CT图像得分和临床GCS标准,CT图像计分理想总分为15分,依据积分情况分为轻型(≤5分)33例,中型(6~10分)247例和重型(≥11分)231例。GCS评分为:轻型(13~15分)61例,中型(9~12分)311例,重型(3~10分)139例。结果两种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图像计分与GCS评分在颅脑损伤病情分级存在相关性,随着GCS评分病情的加重而CT图像计分呈增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gcs评分 CT图像计分 预后
下载PDF
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对GCS评分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朴松鹤 齐宇 +1 位作者 韩秀红 孙志博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第4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对脑外伤患者拟定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方案进行治疗后对其GCS评分等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06 ~2019-07收治的84例脑外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脑外伤治疗方案;对照组42例:拟定脑室腹腔分流术方... 目的:探讨对脑外伤患者拟定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方案进行治疗后对其GCS评分等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06 ~2019-07收治的84例脑外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脑外伤治疗方案;对照组42例:拟定脑室腹腔分流术方案展开疾病治疗;研究组42例:拟定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术方案展开疾病治疗;就组间手术治疗优良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GCS评分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脑外伤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92.86%高于对照组76.19%明显(P<0.05);研究组脑外伤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21.43%明显(P<0.05);手术前,研究组脑外伤患者GCS评分为(6.52±0.59)分,对照组为(6.53±0.62)分;手术后研究组脑外伤患者GCS评分为(13.49±1.22)分,对照组为(11.52±2.35)分;手术前,研究组脑外伤患者GC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手术后,研究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于临床接受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利于手术优良率、安全性以及GCS评分提升,从而促进脑外伤患者早期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早期颅骨修补 脑室腹腔分流术 gcs评分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GCS评分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丽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4期135-136,共2页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两组,无肺部感染...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两组,无肺部感染组、肺部感染组分别为95例、55例。针对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营养不良、手术持续时间、气管切开或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引流管留置、GC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住院时间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gcs评分 APACHEⅡ评分 防控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