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环境中生物标志物 GDGTs 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战楠 孙青 +3 位作者 李琪 谢曼曼 尚文郁 郝瑞霞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6,共17页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GDGTs)是一类来自于微生物细胞膜脂的新兴生物标志物,广泛存在于海洋、湖泊、土壤、泥炭等环境。在活体细胞中,GDGTs通常以完整极性膜脂(IPL-GDGTs)的形式存在,而在地质环境中主要以脱去极性头基的核心脂(CL-GDGTs...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GDGTs)是一类来自于微生物细胞膜脂的新兴生物标志物,广泛存在于海洋、湖泊、土壤、泥炭等环境。在活体细胞中,GDGTs通常以完整极性膜脂(IPL-GDGTs)的形式存在,而在地质环境中主要以脱去极性头基的核心脂(CL-GDGTs)的形式存在。CL-GDGTs结构稳定、不易降解,并且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因此被认为是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有力工具。GDGTs结构复杂、种类多样,在环境中的含量通常较低且常与其他化合物共存,因此分析难度较高,现有技术和方法在其分离、纯化、定量等方面仍然面临挑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GDGTs在分析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GDGTs的分类与结构,对环境中IPL-GDGTs和CL-GDGTs的分离、纯化等方法进行总结和比较,其中CL-GDGTs可选择多种提取方法,而极性较强、热稳定性较差的IPL-GDGTs应尽量选取Bligh-Dyer提取法。普通的分离、纯化通常采用柱层析法,而涉及GDGTs单体分离时,一般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是GDGTs含量测定、结构鉴定、同位素分析的主要分析手段。本文评述了现有方法的特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GDGTs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地质环境中GDGTs的分析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gdgts) 提取 分离纯化 含量分析 结构鉴定 同位素分析
下载PDF
察汗淖尔表层沉积物GDGTs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卢沛琪 薛刚 郑艳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7-476,共10页
目前,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s)组成和分布特征已被成功应用于古气候古环境重建中。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温度和pH值外,GDGTs也受其他环境因素影响,这导致了在同一地区运用多种温度和pH校准公式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大,特别是在干旱... 目前,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s)组成和分布特征已被成功应用于古气候古环境重建中。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温度和pH值外,GDGTs也受其他环境因素影响,这导致了在同一地区运用多种温度和pH校准公式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大,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尤为显著。因此,有必要开展现代过程GDGTs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以提高温度和pH校准公式的适用性。为此,我们以北方察汗淖尔湖泊为中心,分析流域内24个湖泊沉积物和土壤GDGTs组成和分布。结果显示,所有样品GDGTs分布模式相似,其中古菌类异戊二烯GDGTs(简称isoGDGTs)以crenarchaeol为主,GDGT-0次之,crenarchaeol′含量较低,指示GroupⅠ.1b型奇古菌输入较多;细菌支链GDGTs(简称brGDGTs)中五甲基化brGDGTs丰度最高,其次是六甲基化和四甲基化brGDGTs。群落指数(community index,CI)表明,产brGDGTs的细菌群落属于冷簇,且冗余分析显示pH值对brGDGTs分布影响显著,二者可能共同导致了应用多种校准公式计算结果与器测记录之间的差异。通过该项工作我们认为在利用GDGTs重建古气候时应开展GDGTs现代过程调查,明确环境主导因素,并选择合适的区域校正公式以获取准确的气候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gts 察汗淖尔 分布特征 湖泊沉积物 表层土壤
下载PDF
东海沉积物中微生物标志物GDGTs年代际变化及来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婷 邢磊 +4 位作者 张海龙 李莉 赵晓晨 陈蔚芳 赵美训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95,共9页
甘油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基于GDGTs的各种指标以其在指示物质来源以及海洋和陆地古温度重建等方面显示出的巨大应用潜力,逐渐成为古海洋学、古湖沼学和... 甘油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基于GDGTs的各种指标以其在指示物质来源以及海洋和陆地古温度重建等方面显示出的巨大应用潜力,逐渐成为古海洋学、古湖沼学和古气候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对采自东海陆架区的DH5-1站位(29°28.118′N、123°06.639′E,水深63.5m)的柱状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总有机质和GDGTs分析,研究了GDGTs化合物在东海陆架区柱状沉积物样品中的含量和沉积通量变化,并利用δ13 C、C/N以及基于GDGTs化合物的BIT指标讨论了该海区近150年来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变化。结果显示,近百年来东亚冬季风的增强,加强了冬季闽浙沿岸流对长江口沉积物的搬运,使得该海区陆源输入量呈增加趋势,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营养盐输入的增加,使得海洋生产力提高,沉积有机质中陆源有机质比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质 gdgts BIT指标 陆源输入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新疆天山黄土GDGTs重建的全新世温度逐步升高及其可能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段炎武 孙青 +4 位作者 谢曼曼 侯居峙 梁洁 李国强 陈发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8-535,共8页
全新世温度变化是理解现代变暖和预测未来温度变化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根据地质记录重建的温度变化趋势与气候模拟重建的温度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矛盾。依据已经建立了可靠年代的新疆天山北麓鹿角湾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LJW10剖面),选取4... 全新世温度变化是理解现代变暖和预测未来温度变化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根据地质记录重建的温度变化趋势与气候模拟重建的温度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矛盾。依据已经建立了可靠年代的新疆天山北麓鹿角湾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LJW10剖面),选取4个重要时段的黄土—古土壤样品,开展支链GDGTs(br-GDGTs)测量,采用国际上新提出的GDGTs分析方法和MBT'5ME指标,重建了该剖面全新世以来年均温度变化的初步框架。结果发现,采用新的MBT'5ME指标重建的表层样品的温度更接近现代气象记录的实际温度,利用国际新的GDGTs分析及计算方法重建的全新世温度自早全新世以来逐步升高,与已有气候模拟重建的全新世温度变化趋势一致。应当指出的是,本文只是使用新GDGTs分析方法和MBT'5ME指标重建全新世温度变化的初步探讨,今后不但需要开展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探讨,而且需要开展更高时间分辨率和不同区域黄土—古土壤记录的GDGTs温度重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黄土 br—gdgts 全新世 温度变化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GDGTs含量分布与TEX_(86)指标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峥 于培松 +4 位作者 潘建明 刘瑞娟 韩正兵 张海峰 胡佶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4,共8页
利用中国南极考察获取的沉积物样品,对普里兹湾10个表层沉积物中GDGTs的含量与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里兹湾内GDGTs含量为27.69~900.78ng/g,其中类异戊二烯GDGTs占比94%~99%,远高于支链GDGTs。类异戊二烯GDGTs与支链GDGTs都呈现东... 利用中国南极考察获取的沉积物样品,对普里兹湾10个表层沉积物中GDGTs的含量与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里兹湾内GDGTs含量为27.69~900.78ng/g,其中类异戊二烯GDGTs占比94%~99%,远高于支链GDGTs。类异戊二烯GDGTs与支链GDGTs都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趋势,且与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R>0.95)。沉积物中类异戊二烯GDGTs来源于水生古菌,而支链GDGTs主要来源于沉积物中的细菌。根据GDGTs不同异构体含量计算得到的指标TEX_(86)和TEX_(86)~L都与普里兹湾1月表层海水温度呈现良好的相关性。这表明TEX_(86)和TEX_(86)~L指标在普里兹湾海域具有适用性,可以作为重建古海温的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gts TEX86 普里兹湾 沉积物
下载PDF
南极罗斯海表层沉积物GDGTs含量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文深 于培松 +2 位作者 韩喜彬 赵军 潘建明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9,共10页
通过分析罗斯海15个表层沉积物中甘油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的含量与分布,探讨了各种GDGTs来源及TEX86指标的环境意义。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GDGTs总含量为93.67~2 663.37ng/g,其中类异戊二烯GD... 通过分析罗斯海15个表层沉积物中甘油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的含量与分布,探讨了各种GDGTs来源及TEX86指标的环境意义。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GDGTs总含量为93.67~2 663.37ng/g,其中类异戊二烯GDGTs(IsoGDGTs)占90.33%~98.56%,远高于支链GDGTs(BrGDGTs)。类异戊二烯GDGTs与支链GDGTs具有显著的耦合关系(R2=0.88,p<0.01)。沉积物中的IsoGDGTs主要来源于海洋奇古菌,BrGDGTs主要由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原位细菌所产生。应用TEX86L公式估算研究区SST,与WOA夏季表层温度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表明TEX86L指标在罗斯海具有适用性,可作为重建古海洋温度的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海 沉积物 gdgts TEX86
下载PDF
Operational Laboratory Methods for GDGTs Groups Separation
7
作者 LIU Zhan LI Li +3 位作者 HE Juan CHEN Lingdi WANG Junjian JIA Guod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073-1080,共8页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 specific membrane lipids synthesized mainly by bacteria and archaea, can be divided into isoprenoids and methyl branched alkyl GDGTs(i GDGTs and brGDGTs, respectively). Th...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 specific membrane lipids synthesized mainly by bacteria and archaea, can be divided into isoprenoids and methyl branched alkyl GDGTs(i GDGTs and brGDGTs, respectively). Three GDGTs groups(i GDGTs, brGDGTs, and other membrane lipids) in a peat sample were separated and collected in this study using semi-preparativ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and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The obtained recoveries for the whole analytical procedure were 85% – 55% using semi-preparative HPLC and 70% – 20% using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In addition, in each method, the recoveries of brGDGTs and iGDGTs were similar, regardless of the huge difference in their contents. High purity was found in the fractionated groups, determined based on ether cleavage and reduction. Moreover, the semi-preparative HPLC method could realize a better separation efficiency than the silica gel method, but it was time-consuming and required expensive equipment, while the silica gel chromatography method featured merits of time saving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at the cost of a slight reduction in separation efficiency. The advantages of the silica gel method make it an operational laboratory method for batch experiments and isotopic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gts separation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semi-preparative HPLC
下载PDF
与GDGTs相关的不同指标的应用
8
作者 方正坤 《现代盐化工》 2021年第3期68-69,共2页
GDGTs是来自细菌以及古菌的膜脂,由于其具有多种组成部分并且结构稳定,近年来,一直被广大学者应用到多种自然环境中研究古气候以及古环境。GDGTs主要可以根据其分子结构分为iGDGTs以及bGDGTs。其中,iGDGTs主要来自古菌,bGDGTs主要来自... GDGTs是来自细菌以及古菌的膜脂,由于其具有多种组成部分并且结构稳定,近年来,一直被广大学者应用到多种自然环境中研究古气候以及古环境。GDGTs主要可以根据其分子结构分为iGDGTs以及bGDGTs。其中,iGDGTs主要来自古菌,bGDGTs主要来自细菌。在之前的研究中,iGDGT主要在海洋环境中作为替代指标,而brGDGTs主要作为矿物质土壤以及湖泊沉积物的替代指标,它们常常作为合适的脂类生物标志物,通过多种指标重建古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GT 脂类生物标记物 气候参数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湖泊GDGTs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9
作者 李婧婧 郑峰峰 +1 位作者 徐敏 杨欢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35-4348,共14页
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28个湖泊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GDGTs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包括相对含量以及GDGTs各相关指标.并通过对比中国境内土壤GDGTs的分布情况,以探讨湖泊GDGTs的来源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可能受产甲烷古菌的影响,这些浅水湖泊... 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28个湖泊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GDGTs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包括相对含量以及GDGTs各相关指标.并通过对比中国境内土壤GDGTs的分布情况,以探讨湖泊GDGTs的来源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可能受产甲烷古菌的影响,这些浅水湖泊中古菌来源isoGDGTs与土壤存在较大差异,然而细菌来源的brGDGTs与土壤差异并不显著,据此推测很有可能来源于湖泊周边土壤的贡献.此外,这些受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影响的湖泊表层沉积物GDGTs与水体化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参数似乎并不能影响GDGTs的分布,然而水深与crenarchaeol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在这些湖泊中,水深会影响古菌特别是奇古菌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湖泊 gdgts 浅水湖泊 来源 水文地质 环境地质
原文传递
GDGTs温度指标在青藏高原湖泊的应用潜力分析——以昆仑山黑海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昕 王小雨 +1 位作者 曹怀仁 张成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7-977,共11页
古温度的定量重建已成为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化的关键性环节,然而目前可靠的陆地温度重建指标仍然较少。来源于微生物细胞膜的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膜类脂(GDGTs)及其相关指标(甲基化/环化指标MBT/CBT和四醚指标TEX86)在湖泊古温度的定量... 古温度的定量重建已成为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化的关键性环节,然而目前可靠的陆地温度重建指标仍然较少。来源于微生物细胞膜的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膜类脂(GDGTs)及其相关指标(甲基化/环化指标MBT/CBT和四醚指标TEX86)在湖泊古温度的定量重建中具有一定的潜力,但由于湖泊系统的复杂性及高原气候的特殊性等问题,使得相关指标在青藏高原湖泊的应用受到影响。因此,对目标湖泊开展详细的现代过程分析,考察GDGTs温度指标的应用潜力尤为重要。以位于藏北高原的黑海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沉积物、流域土壤以及入湖河流沉积物共24个样品。分析了黑海沉积系统中GDGTs的来源,探讨了GDGTs及其相关指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考察了MBT/CBT指标及温度转换函数在高原湖泊温度重建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黑海中存在部分内源性GDGTs;水体深度对GDGTs的组成与分布影响较显著,电导率与总有机碳的影响较弱;MBT/CBT指标在高海拔和寒冷地区的湖泊古温度重建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结合区域特点、气候类型及母源微生物对特殊环境的生态响应等,建立更加适用于高原湖泊的温度指标及校正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膜类脂(gdgts) 湖泊 黑海 温度
原文传递
Late Holocene brGDGTs-based quantitative paleo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from lacustrine sediments on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11
作者 Xiumei LI Sutao LIU +6 位作者 Juzhi HOU Zhe SUN Mingda WANG Xiaohuan HOU Minghua LIU Junhui YAN Lifang ZHA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997-1011,共15页
We present a quantitative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MAAT)record spanning the past 4700 yea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ranched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brGDGTs)from a sediment core from Xiada Co,an alpi... We present a quantitative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MAAT)record spanning the past 4700 yea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ranched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brGDGTs)from a sediment core from Xiada Co,an alpine lake on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TP).The record indicates a relatively stable and warm MAAT until 2200 cal yr BP;subsequently,the MAAT decreased by~4.4℃ at~2100 cal yr BP and maintained a cooling trend until the present day,with centennial-scale oscillations centered at~800 cal yr BP,~600 cal yr BP,and~190-170 cal yr BP.MAAT decreased abruptly at~500-300 cal yr BP and reached its minimum for the past 4700 years.We assessed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our record by comparing it with 15 published paleotemperature records from the TP spanning the past~5000 years.The results show divergent temperature variations,including a gradual cooling trend,a warming trend,and no clear trend.We suggest that these discrepancies could be caused by factors such as the seasonality of the temperature proxies,the length of the freezing season of the lakes,the choice of proxy-temperature calibrations,and chronological errors.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more high-quality paleo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with unambiguous climatic significance,clear seasonality,site-specific calibration,and robust dating,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rocesses,trends,and mechanisms of Holocene temperature changes on the 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lake sediments branched gdgts PALEOTEMPERATURE
原文传递
青海湖地区全新世风尘堆积的GDGTs化合物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曾方明 杨欢 卞昊昆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3-1243,共11页
青海湖晚第四纪的古环境演化和湖面变化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争议也较多。我们对青海湖地区种羊场(ZYC)剖面(120 cm厚)全新世风尘堆积的GDGTs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化合物相关指标的古环境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从一... 青海湖晚第四纪的古环境演化和湖面变化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争议也较多。我们对青海湖地区种羊场(ZYC)剖面(120 cm厚)全新世风尘堆积的GDGTs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化合物相关指标的古环境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 ZYC剖面的TEX86(由86个碳原子组成的四醚指标)与磁化率正相关,而Ri/b比值(类异戊二烯GDGTs与支链GDGTs丰度的比值)与磁化率负相关。2) ZYC剖面的TEX86指标与湖泊岩芯胖真星介(Eucypris inflata)壳体δ18O指示的7月古水温及长链烯酮(U37K)指示的夏季古水温变化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显示TEX86指标较可靠地指示了青海湖地区的大气温度变化。然而,ZYC剖面的MBT (甲基化指数)和CBT (环化指数)指标在重建古气温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与青海湖地区全新世出现的干旱环境有关。3) ZYC剖面的Ri/b比值与湖泊岩芯E.inflata壳体Sr/Ca比值指示的青海湖湖水的古盐度具有较一致的变化特征,表明Ri/b比值较有效地指示了青海湖地区环境的干湿状况。4) TEX86和Ri/b指标揭示青海湖区在9.5~7.5 ka B.P.为冷干时期;7.5~5.5 ka B.P.为独特的温干阶段,温度在6.2 ka B.P.左右达到最高值;5.5~1.7 ka B.P.为温湿时期;1.7~0 ka B.P.为冷干时期。5)风尘堆积的GDGTs记录表明:7.5~5.5 ka B.P.由于环境干旱,青海湖不太可能出现高湖面;5.5~1.7 ka B.P.由于环境湿润,青海湖很可能出现全新世高湖面;1.7 ka B.P.以来,青海湖地区的气候快速变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风尘堆积 环境变化 gdgts(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湖泊表层沉积物GDGTs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明达 梁洁 +1 位作者 侯居峙 胡亮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83,共17页
过去温度变化的定量记录对于深入探讨气候变化机制非常重要,不仅有助于检验并改善气候模式模拟的准确性,也可以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气候变化幅度提供参考.青藏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大气环流格局,研究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有助于理... 过去温度变化的定量记录对于深入探讨气候变化机制非常重要,不仅有助于检验并改善气候模式模拟的准确性,也可以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气候变化幅度提供参考.青藏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大气环流格局,研究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有助于理解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与全球气候系统之间的关系.生物标志化合物代用指标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为定量重建高原过去温度变化提供了可能.湖泊沉积物中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化合物(GDGTs)来源相对复杂,其分布特征受多种气候与环境因素影响.本文对青藏高原27个湖泊表层沉积物及部分湖泊流域表土样品GDGTs进行分析,探讨湖泊表层沉积物中GDGTs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其与气候要素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1)绝大多数湖泊表层沉积物GDGTs以b GDGTs为主,crenarchaeol和GDGT-0含量较低;(2)高原多数湖泊表层沉积物与表土GDGTs分布没有显著差异,表明i GDGTs可能同时来源于湖泊环境和陆源输入;(3)湖泊表层沉积物i GDGTs分布主要受湖水水化学要素(p H和盐度)及近地表大气年均温的影响,对于青藏高原小型湖泊,TEX86可能反映湖水p H的变化;(4)湖泊表层沉积物b GDGTs分布主要受气候要素(温度和降水)控制;(5)利用已发表的转换方程重建高原同一地区温度差异明显,因此利用GDGTs定量重建青藏高原过去气候前必须开展GDGTs的现代过程调查.本研究基于湖泊表层沉积物b GDGTs分布,分别利用代用指标(MBT,CBT)及不同b GDGTs化合物组分丰度(fabun)与湖泊所在地的年均气温(MAAT)建立了适用于青藏高原湖泊古气候研究的转换方程,为高原古气候定量重建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湖泊沉积物 表土 gdgts转换方程 定量重建
原文传递
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梯度表土GDGTs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秀美 朱二雷 +4 位作者 王明达 梁洁 王兆峰 梁尔源 侯居峙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6-1237,共12页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类化合物(GDGTs)可记录陆地古气候环境变化。然而,古菌产生的类异戊二烯GDGTs(iGDGTs)、细菌产生的支链GDGTs(bGDGTs)及其异构体(5-,6-甲基bGDGTs)在不同海拔梯度环境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仍不甚清晰。...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类化合物(GDGTs)可记录陆地古气候环境变化。然而,古菌产生的类异戊二烯GDGTs(iGDGTs)、细菌产生的支链GDGTs(bGDGTs)及其异构体(5-,6-甲基bGDGTs)在不同海拔梯度环境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仍不甚清晰。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HPLC-APCI-MS)对喜马拉雅山南坡尼泊尔境内安纳普娜山地区沿海拔梯度971~5307m的26个表土样品中的GDGTs化合物进行分析,利用3根硅胶柱串联(硅胶柱型号:Hypersil GOLD Silica,100mm×2.1mm,1.9μm)的方法分离了bGDGTs化合物的5-,6-甲基同分异构体。在所有土壤样品中均检测到了iGDGTs与bGDGTs化合物。与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发现iGDGTs的相对丰度随土壤pH的升高而增大。基于bGDGTs化合物的MBT'5ME指标与年均温(MAT)显著相关,而MBT'6ME受土壤pH值影响明显,并发现6-甲基bGDGTs的存在是影响MBT'与MAT相关性的主要因素。分析发现最近新定义的pH指标IRⅢ a'、IRⅡa'在安纳普娜山地区与pH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该pH指标不适用于安纳普娜山地区。剔除6-甲基bGDGTs,本文建立了MBT'5ME与MAT的转换方程:MAT=-11.396+34.521×MBT'5ME(n=26,R2=0.874,RMSE=2.0℃,p〈0.001)以及MAT=-11.418+34.776×MBT'5ME-0.269×CBT5ME(n=26,R2=0.874,RMSE=2.08℃,p〈0.001)。利用上述方程重建的安纳普娜山地区MAT的气温直减率(ΔT=-0.45℃/100m)与由WorldClim数据集提取的采样点MAT计算的气温直减率(ΔT=-0.50℃/100m)基本一致,同时也与由尼泊尔境内56个气象台站气象数据计算的喜马拉雅山中部南坡气温直减率(ΔT=-0.52℃/100m)以及由青藏高原南部气象台站气象数据计算的青藏高原南部气温直减率(ΔT=-0.48℃/100m)基本一致,但低于全球平均气温直减率(ΔT=-0.65℃/100m)。本研究说明在安纳普娜地区MBT'5ME以及MBT'5ME/CBT5ME指标可以用来重建喜马拉雅山南坡地区的古温度和古海拔变化。本文建立的转换方程为用bGDGTs指标定量重建喜马拉雅山南坡地区的古温度和古海拔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南坡 安纳普娜山 表土 gdgts pH温度 转换方程
原文传递
GDGTs揭示的西宁盆地中中新世环境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海超 陈炽皓 +2 位作者 白艳 方小敏 张伟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6,共10页
西宁盆地关家山剖面微生物细胞膜脂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脂物(GlycerolDialkylGlycerolTetraethers,简称GDGTs)古温度指标MATmr记录了从16.8Ma到13.4Ma的持续降温过程(下降约5.1℃),与全球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 西宁盆地关家山剖面微生物细胞膜脂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脂物(GlycerolDialkylGlycerolTetraethers,简称GDGTs)古温度指标MATmr记录了从16.8Ma到13.4Ma的持续降温过程(下降约5.1℃),与全球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MMCO)及其后的中中新世气候转型(MMCT)事件一致,揭示了西宁盆地古温度在此期间受全球温度变化控制。其环化参数CBT’重建的古pH值(CBT。pH)平均为6.56±0.50,且80%样点的干旱指标R i/b(古菌类异戊二烯型isoprenold GDGTs(简称iGDGTs)与细菌支链型branched GDGTs(简称bGDGTs)相对含量比值)小于0.5,表明西宁盆地在此期间整体上处于较为湿润的环境,但是在14.0Ma和14.8Ma,R。值记录了两次干旱事件。总之,虽然在古温度绝对值计算等问题上仍存在一定困难,GDGTs展现了在西宁盆地乃至青藏高原东北部在新近系甚至更老地层中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gts 西宁盆地 中中新世 古温度 古气候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部现代泥炭GDGTs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奇缘 刘潇敏 +1 位作者 王章章 郑艳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8-395,共8页
运用HPLC-APCI-MS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红原现代泥炭(32°46′N,102°31′E)和越西现代泥炭(28°46′N,102°34′E)中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脂物(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简称GDGTs)的组成及... 运用HPLC-APCI-MS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红原现代泥炭(32°46′N,102°31′E)和越西现代泥炭(28°46′N,102°34′E)中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脂物(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简称GDGTs)的组成及分布特征,检测出了丰富的GDGTs化合物,显示研究区分布着产甲烷菌、氨氧化古菌、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其中,细菌支链GDGTs(branchedGDGTs,简称bGDGTs)丰度明显高于占菌类异戊二烯GDGTs(isoprenoidGDGTs,简称iGDGTs)。无环的GDGT-0和archaeol是古菌iGDGTs的主要组分,说明古菌以产甲烷菌为主。bGDGTs中Ia与IIa中度最高,由CBT(环化指数)参数得到的pH值与泥炭实测pH值相近,但基于MBT(甲基化指数)-CBT指标得到的年平均大气温度(MAT)与两研究区现代年平均温度有一定差别。通过该项工作发现今后进行区域细菌bGDGTs相关环境参数的校正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gts 分布特征 青藏高原 现代泥炭
原文传递
安徽宣城红土微生物GDGTs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瑞元 彭红霞 +2 位作者 张林 顾延生 胡圣虹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3-869,共7页
中国南方更新世红土是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非常重要的载体之一,红土微生物类脂分子是其古气候环境研究的有效指标,但其在红土中的古气候意义需要更进一步的挖掘和明确.选取处于气候变化敏感地带并且已有很好年代学基础的安徽宣城红土剖... 中国南方更新世红土是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非常重要的载体之一,红土微生物类脂分子是其古气候环境研究的有效指标,但其在红土中的古气候意义需要更进一步的挖掘和明确.选取处于气候变化敏感地带并且已有很好年代学基础的安徽宣城红土剖面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系统的样品采集,利用改善后的碱式水解法提取红土微生物类脂分子,通过对比分析、比较印证等方法对其中的甘油二烷基链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简称GDGTs)进行系统研究.宣城剖面GDGTs分布特征显示:剖面下部各指标呈旋回性变化、而上部相对稳定,表明形成初期环境比较动荡,而后期成土环境相对稳定;土壤pH为7.0-8.0,推测其物源主要来源于北方干旱区或长江中下游干涸河滩沉积;BIT指标反映宣城地区在130ka BP左右气候极为干旱.结果表明,红土中微生物类脂物GDGTs能够定量、高分辨率地重建安徽宣城的古气候环境,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gdgts 古环境 气候学 环境微生物学
原文传递
中亚阿尔泰山南坡表土和泥炭沉积物GDGTs综合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海春 曹建涛 +5 位作者 魏士凯 石福习 贾国东 卞昊昆 顾兆炎 饶志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9-1093,共25页
相对于我国季风区,西北内陆地区表土和泥炭沉积物的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化合物(GDGTs)现代过程研究结果报道较少。对中亚干旱区阿尔泰山南坡海拔梯度表土、高山泥炭地哈拉沙子和那仁夏周边坡地表土以及哈拉沙子表层泥炭沉积物进行了GDGT... 相对于我国季风区,西北内陆地区表土和泥炭沉积物的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化合物(GDGTs)现代过程研究结果报道较少。对中亚干旱区阿尔泰山南坡海拔梯度表土、高山泥炭地哈拉沙子和那仁夏周边坡地表土以及哈拉沙子表层泥炭沉积物进行了GDGTs分析,结果表明:1)其海拔梯度表土当中细菌来源支链结构GDGTs(brGDGTs)的分子分布特征主要响应于湿度的变化;2)同样主要由于湿度变化的影响,奇古菌的影响和贡献在相对低海拔地区更为明显,产甲烷古菌的影响和贡献在相对高海拔地区上升,导致古菌来源的类异戊二烯结构GDGTs(isoGDGTs)的TEX86参数随海拔上升具有显著的降低趋势;3)哈拉沙子和那仁夏泥炭地泥炭沉积物当中的brGDGTs和isoGDGTs都并非主要来自周边坡地土壤的异源输入,而主要都是泥炭地原地自生来源。这些研究结果,一方面为在该区域利用GDGTs开展古环境、古气候重建提供基础性参考;另一方面,也对其他区域相应研究结果形成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gts 表土 泥炭沉积物 现代过程研究 阿尔泰山地
原文传递
样品保存过程中降解对GDGTs环境代用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佳皓 裴宏业 +2 位作者 赵世锦 李越 杨欢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7-329,共13页
微生物细胞膜脂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s)样品在实验室冰箱储存过程中可能会遭受降解,进而对GDGTs各指标应用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了解GDGTs各类化合物抗降解能力的差异能够为指标的准确应用提供重要的判别手段.2017年,通过对2012年的石... 微生物细胞膜脂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s)样品在实验室冰箱储存过程中可能会遭受降解,进而对GDGTs各指标应用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了解GDGTs各类化合物抗降解能力的差异能够为指标的准确应用提供重要的判别手段.2017年,通过对2012年的石笋样品提取物(GDGTs)进行二次测试,发现GDGTs化合物绝对含量明显减少且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变化明显:细菌brGDGTs含量相对于古菌isoGDGTs含量变化较小,对应的干旱化指标Ri/b值略有减小,陆源输入指数BIT值增大,故细菌brGDGTs化合物在保存过程中更稳定;古菌isoGDGTs含环少的化合物变化较小,环化指数CBT值增加,表明少环的化合物在降解过程中更稳定;基于古菌isoGDGTs建立的古温度指标TEX86值显著降低;基于细菌brGDGTs建立的甲基化指数MBT值增加,表明甲基越多的化合物越易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gts 降解 TEX86 MBT/CBT Ri/b BIT 环境地质
原文传递
古菌和细菌四醚膜脂GDGTs的生物合成机制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雨霏 陈华慧 曾芝瑞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00-4712,共13页
以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为主的跨膜醚脂化合物是古菌和部分细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作为分子化石,GDGTs化合物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以其为基础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在定量重建海洋与陆地的... 以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为主的跨膜醚脂化合物是古菌和部分细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作为分子化石,GDGTs化合物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以其为基础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在定量重建海洋与陆地的古环境研究中发挥出独特的优势。然而,GDGTs指标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不断出现适用性和准确性问题。其关键原因在于GDGTs的生物合成和生理机制研究相对匮乏,难以为指标提供分子生物学与生理学基础。近年来,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下,古菌类异戊二烯GDGTs的生物合成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些成果为脂类生物标志物的地学应用及生物源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学基础和新的研究思路。本文综述了古菌类异戊二烯GDGTs的生物合成过程,提出了细菌支链GDGTs生物合成途径的假说,讨论了GDGTs生理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并初步展望了GDGTs研究领域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s) 脂类生物标志物 膜脂生物合成途径 古环境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