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8—2008年辜鸿铭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中树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86,155-156,共10页
辜鸿铭以其轶事之怪异、著译之独特、思想之极端成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保守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辜鸿铭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感召下思想文化界和理论批评界不断进... 辜鸿铭以其轶事之怪异、著译之独特、思想之极端成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保守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辜鸿铭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感召下思想文化界和理论批评界不断进行思想解放和创新研究的结晶。通过对30年来的辜鸿铭生平轶事、著译与思想文化活动研究的综述,梳理出30年来辜鸿铭研究的主要倾向并指出辜鸿铭研究面临的问题,能够为进一步研究辜鸿铭与其他文化人物的关系、辜鸿铭与近代文化的关系,进而从中国社会与文化转型、现代化转型的角度研究辜鸿铭的思想与历史影响、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作出科学评价等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前提与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辜鸿铭 辜鸿铭研究
下载PDF
传播学视角下辜鸿铭的儒家文化外宣翻译解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枝新 陈光明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9-61,共3页
由于受众具有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的心理特点,传播媒介传出的信息不能完全按照传播者的意图为受众所接受。晚清时期,辜鸿铭所译的《论语》、《中庸》等儒家经典,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特定时期异域受众的要求,赢得了众多的英... 由于受众具有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的心理特点,传播媒介传出的信息不能完全按照传播者的意图为受众所接受。晚清时期,辜鸿铭所译的《论语》、《中庸》等儒家经典,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特定时期异域受众的要求,赢得了众多的英语读者,实现了一次成功的对外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儒家文化 受众 翻译
下载PDF
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中西文化观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周良发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面对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对的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以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复兴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为使命,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刻且详尽的分析。辜鸿铭的"道德力"高扬了中国人的精神,杜亚泉认为... 面对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对的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以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复兴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为使命,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刻且详尽的分析。辜鸿铭的"道德力"高扬了中国人的精神,杜亚泉认为中西文化之异即动静之别,梁漱溟以"意欲"为基点,把文化分成西洋、中国、印度3种模式。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文化的发展程度上,辜鸿铭与梁漱溟认为东方文化是成熟的文化,而西方文化尚未成熟;在文化的性质上,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重义,西方文化重利;在儒学的宗教性上,辜鸿铭与梁漱溟认为,儒学似宗教非宗教;在文化的未来走向上,辜鸿铭主张中西融合,杜亚泉主张中西调和,梁漱溟主张中国文化复兴论。他们对中西文化的独特见解,对当下如何看待中西文化仍可引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杜亚泉 梁漱溟 中西文化观
下载PDF
辜鸿铭与历史文化屏蔽现象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寿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1,共5页
辜鸿铭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扬,常致力于破除思想文化经典化过程中的历史屏蔽——特别是话语屏蔽现象,在追寻原典和原典精神,打破儒学“经学”传统和“理学”模式方面有明显建树。同时,其自身理论又成为历史的价值屏蔽对象,他的许多... 辜鸿铭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扬,常致力于破除思想文化经典化过程中的历史屏蔽——特别是话语屏蔽现象,在追寻原典和原典精神,打破儒学“经学”传统和“理学”模式方面有明显建树。同时,其自身理论又成为历史的价值屏蔽对象,他的许多错误甚至荒唐的理论及时地遭到了历史的淘洗,使得他在价值屏蔽的作用下保全了起码的文化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文化屏蔽 话语屏蔽 价值屏蔽
下载PDF
林语堂对辜鸿铭的文化认知与借鉴 被引量:4
5
作者 冯羽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一个是中外闻名的文学大师和文化巨擘 ,另一个是罕见的语言天才、文化怪杰和保守主义文化宗师。林语堂与辜鸿铭 ,他们不仅是两位极富神韵的近现代文化名流 ,同时也代表着近代化进程中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特类型。本文从“林语堂对辜鸿铭的... 一个是中外闻名的文学大师和文化巨擘 ,另一个是罕见的语言天才、文化怪杰和保守主义文化宗师。林语堂与辜鸿铭 ,他们不仅是两位极富神韵的近现代文化名流 ,同时也代表着近代化进程中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特类型。本文从“林语堂对辜鸿铭的文化认知与借鉴”这一独特的视角 ,探讨两者之间错综交织的相似与互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辜鸿铭 文化认知
下载PDF
胡适与辜鸿铭:两代“海归”之间的语言文学之争
6
作者 段怀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45,共7页
作为"五四"白话文学及新文学运动之初所发生的"文"、"白"和"新"、"旧"之争的一部分,胡适与辜鸿铭之间文学与文化的分歧,从表象上看,集中于他们对中国文化与文明的现代化途径与方式... 作为"五四"白话文学及新文学运动之初所发生的"文"、"白"和"新"、"旧"之争的一部分,胡适与辜鸿铭之间文学与文化的分歧,从表象上看,集中于他们对中国文化与文明的现代化途径与方式的不同认识上。但其焦点,却在于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之本质性理解和现代价值之评价上,在于他们对文化与文明的真正涵义与基本旨归的认识与实践方式上,在于他们对传统道德理性与现代科学理性彼此在现代思想、学术与精神生活领域的冲突与如何协调平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辜鸿铭 语言文学之争 现代化
下载PDF
辜鸿铭儒经英译中格义策略的伦理审视
7
作者 姚志奋 《天中学刊》 2012年第5期77-79,共3页
辜鸿铭在儒经英译中基于目标语社会的规范,采取了格义策略。从翻译伦理的视角看,这种策略符合基于规范的伦理,违背再现伦理,在提高译文可读性的同时,抹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异质性。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今天的典籍外译应适度采... 辜鸿铭在儒经英译中基于目标语社会的规范,采取了格义策略。从翻译伦理的视角看,这种策略符合基于规范的伦理,违背再现伦理,在提高译文可读性的同时,抹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异质性。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今天的典籍外译应适度采取陌生化策略,同时兼顾目标语社会的规范,遵守存异优先、兼顾规范的翻译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儒经英译 格义 陌生化 翻译伦理
下载PDF
道德与知识上的“门户开放”——析辜鸿铭的“扩展”论及其文化策略
8
作者 唐慧丽 夏箐 《特立学刊》 2016年第5期57-60,64,共5页
“扩展”(expansion)辜鸿铭著述中的核心概念。其内涵覆盖五个层面:一指十八至十九世纪,中西文明发生冲突的时代;二指打开封闭的知识体系,整合中西道德文明资源;三指泯除种族、民族之别,实施中西一体的道德教化;四指道德理性... “扩展”(expansion)辜鸿铭著述中的核心概念。其内涵覆盖五个层面:一指十八至十九世纪,中西文明发生冲突的时代;二指打开封闭的知识体系,整合中西道德文明资源;三指泯除种族、民族之别,实施中西一体的道德教化;四指道德理性的扩展;五指人类情感、爱心的扩展,即基督教所说的“博爱”。“扩展论”实为辜鸿铭向西方世界宣扬儒家文明的世界意义所采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儒学 “扩展” 道德教化
下载PDF
辜鸿铭的文化诉求与文化话语
9
作者 陈嫚 《长治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9-52,共4页
辜鸿铭一生的思想文化活动以西方的话语形式表达了三个层次的文化诉求:个体文化身份的追寻、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塑以及人类文明命运与走向的探索。尽管辜鸿铭将建立社会秩序的期望一厢情愿地寄托在儒家道德文明价值之上带有乌托邦色彩,但... 辜鸿铭一生的思想文化活动以西方的话语形式表达了三个层次的文化诉求:个体文化身份的追寻、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塑以及人类文明命运与走向的探索。尽管辜鸿铭将建立社会秩序的期望一厢情愿地寄托在儒家道德文明价值之上带有乌托邦色彩,但置于历史语境下我们可以从其话语形式中看到辜氏思想中的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文化使命 现代意识
下载PDF
论芥川龙之介访辜鸿铭之因由
10
作者 刘九令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5-67,共3页
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在1921年3月到中国旅行,其间不仅参观了中国的名胜古迹,还拜访了包括辜鸿铭在内的许多中国文化名人。芥川龙之介访问辜鸿铭,是将其看做反映当时中国政治、文化状况的一种载体。通过与辜鸿铭的交流和探讨能使他从... 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在1921年3月到中国旅行,其间不仅参观了中国的名胜古迹,还拜访了包括辜鸿铭在内的许多中国文化名人。芥川龙之介访问辜鸿铭,是将其看做反映当时中国政治、文化状况的一种载体。通过与辜鸿铭的交流和探讨能使他从中国古典文学文本中的虚幻与想象中走出来,切身感受到一个更加真实而具体的近代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辜鸿铭 拜访 文化保守主义
下载PDF
多维视野中的辜鸿铭女性观
11
作者 刘春艳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81-84,共4页
辜鸿铭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是贤惠无我的家庭主妇,其最高典范是中国传统妇女。他的这种女性观是守旧的,其形成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中国士大夫阶层对女性的审美情趣在他身上的遗留、私人婚姻感情生活的濡染、对中国传统文明的高度... 辜鸿铭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是贤惠无我的家庭主妇,其最高典范是中国传统妇女。他的这种女性观是守旧的,其形成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中国士大夫阶层对女性的审美情趣在他身上的遗留、私人婚姻感情生活的濡染、对中国传统文明的高度自觉和理性的认同等。通过综合分析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全面客观地理解辜鸿铭的女性观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女性观 实质
下载PDF
西学东渐大潮中的反向文化传播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素琼 祝远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502-506,共5页
在跨国文化交流与传播中,一定时期的文化主潮流向是由强势文化地区流向弱势文化地区。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四十年时间,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潮是从西方流向中国。但是,文化交流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单向流动,在西学东渐大潮下,中国... 在跨国文化交流与传播中,一定时期的文化主潮流向是由强势文化地区流向弱势文化地区。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四十年时间,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潮是从西方流向中国。但是,文化交流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单向流动,在西学东渐大潮下,中国文化向西方的逆向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西学东渐 辜鸿铭 林语堂
下载PDF
王光祈初到德国 被引量:12
13
作者 宫宏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21,39,共10页
王光祈旅德近十六年 ,其主要论著大都在此间完成 ,但国人对他此间的研究却不多。本文即就他在德国的情形 ,特别他初抵德国时的中国留学生界、他所经历的“德国人之研究东方热”、“辜鸿铭热”及他所作出的反应做一追溯 ,旨在通过研究文... 王光祈旅德近十六年 ,其主要论著大都在此间完成 ,但国人对他此间的研究却不多。本文即就他在德国的情形 ,特别他初抵德国时的中国留学生界、他所经历的“德国人之研究东方热”、“辜鸿铭热”及他所作出的反应做一追溯 ,旨在通过研究文本 (王光祈本人的著述 )与语境 (王氏在德时的生活环境 ,时代背境 )的互动 ,来进一步理解王光祈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笔者认为 ,王光祈后来之所以倡导礼乐复兴 ,并以音乐为实现其少年中国理想之手段而终身不辍 ,是与他对儒家学说的内在认同及其他在德国的外在经历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东方文化热 斯宾格勒 西方没落论 礼乐复兴
下载PDF
《论语》英译文化词翻译探析——以辜鸿铭和理雅各版本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志洁 高战荣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0年第8期108-112,共5页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巨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源泉。选取辜鸿铭和理雅各的《论语》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在翻译时采用了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论语》中文化负载词入手分析,指出文化典籍的翻译是一个综合、多方考量的问题,要把译...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巨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源泉。选取辜鸿铭和理雅各的《论语》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在翻译时采用了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论语》中文化负载词入手分析,指出文化典籍的翻译是一个综合、多方考量的问题,要把译文和译本看作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一分为二地看待。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文化词语的翻译应采取异化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同时,根据弗米尔的目的论,得出对于儒学及《论语》传播的受众不同,可以采取多个不同译本供各类儒学爱好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儒家思想 辜鸿铭 理雅各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论语》辜鸿铭译本与理雅各译本之对比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延芬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43-46,共4页
对理雅各和辜鸿铭两人的译作《论语》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探讨译者不同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并了解译本的不同特征和差异,以及造成两个版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翻译 辜鸿论 《论语》 理雅各 目的论 文化
下载PDF
论辜鸿铭与胡适的妇女观之不同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大安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7-49,共3页
辜鸿铭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激烈的捍卫者,胡适是西洋文化最热情的倡导者。两人的文化思想激烈冲突,表现在妇女观上,一个主张女子的生命价值应安放在家庭里,以"无我"为人生观;一个倡言女子应勇敢地走出家门,去追求自立的人生道路... 辜鸿铭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激烈的捍卫者,胡适是西洋文化最热情的倡导者。两人的文化思想激烈冲突,表现在妇女观上,一个主张女子的生命价值应安放在家庭里,以"无我"为人生观;一个倡言女子应勇敢地走出家门,去追求自立的人生道路。他们二人在妇女观上的不同,有各自不同的思想根源,对妇女解放具有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胡适 妇女观 个人主义 人格独立
下载PDF
“五四”时期辜鸿铭中西文化观念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智烁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25-128,共4页
辜鸿铭作为一个晚清留洋学者,其"西学"在中国的贯彻实施却未必比严复等人更彻底,思想反而趋于保守与矛盾。文章通过对"五四"时期辜鸿铭的中西文化观的解读及其反思,可以看到,他反对"五四"运动,而宣传&qu... 辜鸿铭作为一个晚清留洋学者,其"西学"在中国的贯彻实施却未必比严复等人更彻底,思想反而趋于保守与矛盾。文章通过对"五四"时期辜鸿铭的中西文化观的解读及其反思,可以看到,他反对"五四"运动,而宣传"中学"与旧礼;他提倡"中国文化优越论",与当时的"中西调和论"与"复古主义"和而不同,从而折射出在"五四"时期中西文化冲突剧烈的背景下,部分中国学者对近代中国文化的走向所持有的矛盾心态和复杂情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辜鸿铭 中西文化
下载PDF
中国近代东西文化交流之“福建三杰”
18
作者 赵长福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91-192,共2页
近代中国是古老中华帝国三千年来东西激烈碰撞、交流、翻天覆地变化之时期,东南沿海各省更是首当其冲,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近代中国思想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福建省涌现出了严复、辜鸿铭、林纾等等文化巨... 近代中国是古老中华帝国三千年来东西激烈碰撞、交流、翻天覆地变化之时期,东南沿海各省更是首当其冲,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近代中国思想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福建省涌现出了严复、辜鸿铭、林纾等等文化巨人,史称"福建三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三杰 严复 辜鸿铭 林纾
下载PDF
辜鸿铭历史行为的思想理论认识因缘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中树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55,159,共6页
辜鸿铭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独特个性和独异思想的"文化怪杰",其所呈现的"辜鸿铭现象"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辜鸿铭以"良民宗教"、"良治秩序"、"君子之道"为基础构建的... 辜鸿铭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独特个性和独异思想的"文化怪杰",其所呈现的"辜鸿铭现象"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辜鸿铭以"良民宗教"、"良治秩序"、"君子之道"为基础构建的政治、历史、思想文化观,虽不无偏颇,但其力图以中国传统思想阐释西方古典文明,批评西方现代性的见解却真切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实质。"良民宗教"、"良治秩序"、"君子之道"不仅成为解读辜鸿铭人文精神的思想理论基础,更是认知辜鸿铭历史行为的本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辜鸿铭 “良民宗教” “良治秩序” “君子之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