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oint inversion of gravity and seismic data along a profile across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2010 Yushu Ms7. 1 earthquake 被引量:2
1
作者 Yang Guangliang Wang Fuyun +2 位作者 Shen Chongyang Sun Shaoan Tan Hongbo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1年第4期21-27,共7页
Yushu Ms7. 1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Ganzi-Yushu fault zone,across which we carried out a joint relative-gravity and seismic-reflection survey,and then performed a gravity inversion constrained by the seismic-refle... Yushu Ms7. 1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Ganzi-Yushu fault zone,across which we carried out a joint relative-gravity and seismic-reflection survey,and then performed a gravity inversion constrained by the seismic-reflection result. Based on the data of complet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and seismic reflection,we obtained a layered interface structure in deep crust down to Moho. Our study showed that the inversion could reveal the interfaces of strata along the survey profile and the directions of regional faults in two-dimension.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bserved topography of the Moho basement,we tentatively confirmed that the uplift of eastern edg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was caused by the subduction of the Indian 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相对重力 地震数据 发震断层 玉树 剖面 地震反射数据 布格重力异常
原文传递
玉树地震震前甘孜—玉树断裂局部应力场时空偏转特征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2
作者 张涛 苏占东 +5 位作者 孙进忠 张建勇 唐磊 周剑 王磊 张明磊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16,共14页
区域地质构造活动会改变地壳的应力状态,构造地震是区域地质构造活动的极端方式,了解震前发震断裂局部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对断裂活动性的表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颗粒离散元软件PFC~(2D),以玉树地震台站YRY-4钻孔应变仪的监测数据为依... 区域地质构造活动会改变地壳的应力状态,构造地震是区域地质构造活动的极端方式,了解震前发震断裂局部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对断裂活动性的表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颗粒离散元软件PFC~(2D),以玉树地震台站YRY-4钻孔应变仪的监测数据为依据,模拟2010年4月14日玉树M_S 7.1级地震发震断裂,甘孜—玉树走滑断裂,震前局部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时空偏转特征。研究表明,震前玉树台站位置的模拟最大水平主应力SH方向出现逆时针偏转,在积累了一定应变能后偏转逐步恢复,模拟局部应力方向的变化趋势与现场实际观测结果基本一致。断裂处不同位置SH变化规律不同,距离断裂构造越近,局部应力受到的扰动越明显;位于拉应力集中区的SHT和压应力集中区的SHP同时向两者所在区域的分界方向旋转,且偏转角随时步的增加逐步增大;不同区域的应力积累程度不同,且随着加载时间的推移而增强,并在不同时刻发生破裂,具有明显的时空异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甘孜—玉树断裂 离散元 局部应力场 偏转角
下载PDF
Recurrence of paleoearthquakes on the southeastern segment of the Ganzi-Yushu Fault,central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
3
作者 LI An SHI Feng +1 位作者 YANG XiaoPing XU XiW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165-172,共8页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earthquake relics preserved in the southeast segment of the Ganzi-Yushu Fault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the recurrence regularity of paleoearthquakes is not yet clear.This work studies pal...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earthquake relics preserved in the southeast segment of the Ganzi-Yushu Fault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the recurrence regularity of paleoearthquakes is not yet clear.This work studies paleoearthquakes on this fault segment since the Holocene through geomorphic investigation and trench excav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istral dislocation of the T3/T2 terrace boundary is up to 80 m at the Cuoa Township.A 1.5 m-high fault scarp extends 3 km near the Renguo Township.A number of paleoearthquakes are exposed in trenches at two places,respectively.In combination with historical records,our work has identified 5 or 6 paleoearthquakes on this fault segment since last 5600 years.The occurrence times and recurrence intervals of these paleoearthquakes are estimated by 14C dating on strata in the trenches.Ou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se paleoearthquakes do not exhibit evident periodicity,but instead show a clustering characteristic.From 5600 a to present,seismicity of the southeastern segment of the Ganzi-Yushu Fault has two active periods and one quiet period,and the present-day time is just in the second active epoch.The recurrence intervals of each active epoch are different:1000-1300 a in the first one,534 a in the second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中部 地震复发 断裂带 玉树 古地震事件 发生时间 地震遗迹 沟槽开挖
原文传递
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石峰 李安 +2 位作者 杨晓平 徐锡伟 何宏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63,共14页
以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探槽研究对该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在断裂沿线的生康乡、仁果乡、错阿乡、日阿乡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生... 以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探槽研究对该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在断裂沿线的生康乡、仁果乡、错阿乡、日阿乡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生康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7.6±0.5)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仁果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8.0±0.3)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错阿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0.3±0.4)mm/a;日阿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0.8±0.8)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在仁果乡和错阿乡进行了探槽研究,两处探槽都揭示了多次古地震事件,虽然揭露的断层构造样式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以走滑为主兼有一定的逆冲分量。综合古地震事件和滑动速率分析表明,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晚第四纪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活动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 晚第四纪活动性 滑动速率 构造样式
下载PDF
玉树7.1级地震断裂特征与地震地表破裂带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正位 杨攀新 +1 位作者 李智敏 李家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8-631,共4页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震中位于33.2°N,96.6°E,自玉树县城至隆宝镇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在NW向的玉树-甘孜断裂两段的玉树-治多断裂上,自隆宝镇东至玉树县城,地震引起了长约...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震中位于33.2°N,96.6°E,自玉树县城至隆宝镇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在NW向的玉树-甘孜断裂两段的玉树-治多断裂上,自隆宝镇东至玉树县城,地震引起了长约50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主要分布在第三纪红砂岩、高漫滩及河床中,致使公路错断、桥梁位错,并引发大量滑坡和崩滑。震中附近的调查表明,地表破裂带主要沿NW向的玉树-治多断裂展布,总体走向NW320°,分为两组,一组为NW向,另一组为NE向,NW向的破裂为左旋走滑,发育一系列小的类拉分盆地,NE向的破裂表现为正断性质。由震源机制解和断裂特征判定,NW向的玉树-治多断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甘孜-玉树断裂 地表破裂带 发震构造
下载PDF
玉树巴塘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学猛 田坤 +4 位作者 杜义 何仲太 雷惊昊 马保起 谢富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8,共14页
玉树巴塘断裂是甘孜-玉树断裂带玉树段的一条主要的分支断裂,沿线发育第四纪巴塘盆地、波洛滩和当涌滩。通过遥感影像解译、野外构造地貌填图、断层剖面分析以及断错地貌面的光释光和^14C年代测定,发现该断裂沿线河流阶地、洪积扇断错明... 玉树巴塘断裂是甘孜-玉树断裂带玉树段的一条主要的分支断裂,沿线发育第四纪巴塘盆地、波洛滩和当涌滩。通过遥感影像解译、野外构造地貌填图、断层剖面分析以及断错地貌面的光释光和^14C年代测定,发现该断裂沿线河流阶地、洪积扇断错明显,是一条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的全新世活动断裂。该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晚期,距今2.72 k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为2.3~3.7 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2~0.6 mm/a,该断裂在甘孜-玉树断裂带玉树段起着变形分解作用,吸收了玉树段内约1/3的走滑变形。研究结果可以解释甘孜-玉树断裂带内玉树断裂走滑速率偏小的构造现象,并为评价甘孜-玉树断裂带玉树段的地震危险性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巴塘断裂 甘孜-玉树断裂 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2010年青海玉树M_S7.1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的高分辨率遥感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董彦芳 袁小祥 +1 位作者 王晓青 窦爱霞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92,共11页
2010年4月14日MS7.1青海玉树地震与北西向的甘孜—玉树活动断裂的活动有关,造成了沿断裂带分布的地表破裂以及房屋建筑设施的严重破坏。本文通过Landsat ETM+影像和SPOT影像分析了甘孜—玉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特征,即断层崖和拉分盆地,... 2010年4月14日MS7.1青海玉树地震与北西向的甘孜—玉树活动断裂的活动有关,造成了沿断裂带分布的地表破裂以及房屋建筑设施的严重破坏。本文通过Landsat ETM+影像和SPOT影像分析了甘孜—玉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特征,即断层崖和拉分盆地,冲沟左旋错断现象。地震后获取的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解译结果显示,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带主要沿甘孜—玉树断裂的玉树段分布,在玉树县城西北部的主破裂带具有左行右阶走滑特征;玉树县城西南至桑卡一段的破裂表现为广泛分布的山体裂缝;桑卡西部的一段地表破裂表现为逆冲运动特征。玉树地震造成的房屋建筑破坏、水渠破坏、山体滑坡主要沿断裂带分布,玉树县城西部和南部房屋倒塌严重,玉树至桑卡一带断裂沿线村庄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多处水渠破坏造成道路阻塞。结果表明玉树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和震害分布受断裂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地表破裂 高分辨率遥感 甘孜玉树断裂
下载PDF
2010年玉树地震的构造环境、历史地震活动及其复发周期估计 被引量:17
8
作者 任俊杰 谢富仁 +1 位作者 刘冬英 张爱武 《震灾防御技术》 2010年第2期228-233,共6页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发生该地震的甘孜-玉树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的边界断裂,晚第四纪左旋走滑运动强烈。震中所处的甘孜-玉树断裂中段,震前历史地震活动与东南段相比较弱。...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发生该地震的甘孜-玉树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的边界断裂,晚第四纪左旋走滑运动强烈。震中所处的甘孜-玉树断裂中段,震前历史地震活动与东南段相比较弱。本文利用玉树地震的基本参数资料和地震破裂反演结果,综合历史地震法和地震矩率法估算出了玉树地震的复发周期约为2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构造环境 复发周期 甘孜-玉树断裂带
下载PDF
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古地震破裂行为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明明 何玉林 +4 位作者 刘韶 王世元 马超 张威 贾召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8-752,共15页
甘孜-玉树断裂是1条全新世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共同构成了巴颜喀拉地块和羌塘地块、川滇菱形地块的边界断裂,研究其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大地震复发行为是认识甘孜-玉树断裂未来7级以上大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工作。文... 甘孜-玉树断裂是1条全新世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共同构成了巴颜喀拉地块和羌塘地块、川滇菱形地块的边界断裂,研究其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大地震复发行为是认识甘孜-玉树断裂未来7级以上大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工作。文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微地貌测量等方法揭示出甘孜段和邓柯段除左旋运动性质外,还具有明显的拉张作用,而马尼干戈段运动性质则以左旋走滑兼逆冲性质为主,全新世地层最大垂直位移量>2m。结合断裂的几何展布特征、古地震破裂行为和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分布范围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可以将垭口和邓柯盆地2个阶区作为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的分段边界。由于垭口附近的山脊及邓科盆地的障碍体规模均较小,阶区宽度仅1~2km左右,为非持久性障碍体,在未来大地震的破裂中可能会被突破。文中在马尼干戈段上的竹庆乡进行了探槽开挖,通过样品年代学测试共识别出3次古地震事件,分别为3875~3455BC之间、晚于775BC和最新1次断错地表事件。通过与前人在甘孜段和邓柯段的古地震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揭示出马尼干戈段与甘孜段、邓柯段的古地震破裂事件具有明显的不同,但限于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的古地震研究仍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各几何分段之间是否存在级联破裂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古地震 破裂行为
下载PDF
2010年玉树地震库仑应力变化对2016年杂多地震的影响及区域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维 喻成 +2 位作者 陈威 聂兆生 谭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8-343,共6页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弹性位错理论和岩石圈分层粘弹性模型,进一步分析2010年玉树地震同震及震后应力变化对2016年杂多地震的影响,讨论玉树地震和杂多地震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应力影响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同震库...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弹性位错理论和岩石圈分层粘弹性模型,进一步分析2010年玉树地震同震及震后应力变化对2016年杂多地震的影响,讨论玉树地震和杂多地震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应力影响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同震库仑应力使杂多地震震中位置应力升高1.476kPa。2010年玉树地震至2016年杂多地震的6a内,震后粘弹性松弛作用使研究区域库仑应力增强区域应力持续集中,并使应力影区进一步释放应力,杂多地震位于玉树地震导致的库仑应力增强区域。2016年杂多地震发生时,其震中位置应力升高3.902kPa。采用多组不同模型参数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玉树地震对杂多地震孕育起促进作用。2016年杂多地震同震破裂仅影响震中周边小范围区域的应力状态,在杂多断裂带西北端出现应力高值区域。2010年玉树地震同震及震后作用使甘孜-玉树断裂的叶诺卡-结隆段、巴塘乡-洛须段、当江段、巴塘乡断裂中段及五道梁-曲麻莱断裂称多段应力明显升高。甘孜-玉树断裂西北段的叶诺卡-结隆段、巴塘乡-相古段地震空区的地震危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 玉树地震 库仑应力 粘弹性松弛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青海玉树7.1级地震构造背景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金臣 潘华 张志中 《国际地震动态》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本文简要论述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所处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区域地震构造特征,最后对玉树地震发震构造——甘孜—玉树断裂的展布、分段性和活动性进行概述。
关键词 青海 玉树 地震 发震构造 甘孜—玉树断裂
下载PDF
天宝VX空间测距仪在构造形变微地貌测量中的应用——以甘孜—玉树断裂邓柯段为例
12
作者 马超 李勇 +3 位作者 周荣军 刘玉法 梁明剑 王世元 《四川地震》 2013年第1期16-20,共5页
如何获取构造形变微地貌所蕴含的定量参数,对于研究活动断裂、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甘孜—玉树断裂是广义鲜水河断裂带向北西延伸的羽列孳生断裂,具有新活动性。活动断裂新构造活动微地貌响应是研究构造形变微地貌的最... 如何获取构造形变微地貌所蕴含的定量参数,对于研究活动断裂、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甘孜—玉树断裂是广义鲜水河断裂带向北西延伸的羽列孳生断裂,具有新活动性。活动断裂新构造活动微地貌响应是研究构造形变微地貌的最佳对象之一。近年来,一些高精度仪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构造形变微地貌的测量中。天宝VX空间测距仪是一款集成了先进的光学测量技术、量测成像技术和3D扫描技术并能捕捉扫描数据、成像数据和测量数据,并把这些数据融合一体可执行所有任务的测量仪器。本文结合甘孜—玉树断裂邓柯段的构造形变微地貌特征,系统介绍天宝VX空间测距仪获取该段活动断裂的定量化形变参数,这些参数对我们深入了解甘孜—玉树断裂邓柯段活动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天宝VX空间测距仪在构造形变微地貌测量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宝VX空间测距仪 微地貌测量 甘孜-玉树断裂邓柯段
下载PDF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破裂方式 被引量:8
13
作者 程丰 李德威 +1 位作者 Jerry Bartholomew 罗文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5,共7页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级地震产生了长约50km的地表破裂带,地表破裂系统非常典型。本文通过对果庆益荣松多村附近河滩与结古镇西南河道两岸2个地表破裂点的野外观测和地表破裂的力学分析,探讨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和方式。在...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级地震产生了长约50km的地表破裂带,地表破裂系统非常典型。本文通过对果庆益荣松多村附近河滩与结古镇西南河道两岸2个地表破裂点的野外观测和地表破裂的力学分析,探讨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和方式。在果庆益荣松多村附近河滩地表破裂与地震陡坎呈间隔式左行右阶排列,具转换压缩性质;在结古镇西南河道北岸主地表破裂带中地表破裂非常发育,出露一处古断层面。地表破裂的野外调查与应力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总体走向为125°,属于典型的左行走滑破裂带,最大左行走滑位移量1.75m,主压应力为近东西向,这一结果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震局地震地球物理研究所公布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甘孜-玉树断裂带 地表破裂 转换压缩
下载PDF
基于DEM的水系分维估算及其构造地貌意义研究——以雅砻江上游甘孜—德格段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召亮 李勇 +3 位作者 闫亮 颜丙雷 李术江 马景露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59-363,378,共6页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使用Arc GIS10.2软件提取了雅砻江上游甘孜—德格段的水系图,模拟网格法对研究区雅砻江及其支流玉隆河的分维值进行了估算,其值分别为1.1036和1.0169;通过对比集流阈值与分维值的关系确定了研究区内合理的集流阈...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使用Arc GIS10.2软件提取了雅砻江上游甘孜—德格段的水系图,模拟网格法对研究区雅砻江及其支流玉隆河的分维值进行了估算,其值分别为1.1036和1.0169;通过对比集流阈值与分维值的关系确定了研究区内合理的集流阈值为5000.依据估算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可以推断研究区流域地貌处于侵蚀发育的幼年期,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区域地壳抬升导致研究区水系分维值偏大,但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走滑型甘孜—玉树断裂带的存在导致研究区河道趋直,水系分维值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水系分维 雅砻江流域 甘孜—玉树断裂
下载PDF
青海玉树巴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腾文 游建飞 +4 位作者 颜丙雷 贾召亮 张威 马超 刘韶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9-17,共9页
青海玉树巴塘断裂为甘孜-玉树断裂玉树段一条NWW向分支断裂,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微量逆冲。断裂沿线错断地貌明显,以错断洪积扇、冲沟、河流阶地为主。通过遥感图像解译、野外构造填图、断层沉积物的测年限定出巴塘断裂的水平走滑速率为2.... 青海玉树巴塘断裂为甘孜-玉树断裂玉树段一条NWW向分支断裂,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微量逆冲。断裂沿线错断地貌明显,以错断洪积扇、冲沟、河流阶地为主。通过遥感图像解译、野外构造填图、断层沉积物的测年限定出巴塘断裂的水平走滑速率为2.21~3.43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16~0.45mm/a。另外,综合分析巴塘断裂承担了甘孜-玉树断裂玉树段近2/5的走滑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 巴塘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性 滑动速率 构造地貌
下载PDF
玉树地区巴塘断裂第四纪以来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游建飞 李勇 王腾文 《云南地质》 2016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甘孜-玉树断裂带是一条走向NWW,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的全新世活动断裂。甘孜-玉树断裂带中的各种错动地貌都十分发育,且保存完好。本文以甘孜-玉树断裂带玉树段巴塘断裂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野外的一些详细调查并结合前... 甘孜-玉树断裂带是一条走向NWW,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的全新世活动断裂。甘孜-玉树断裂带中的各种错动地貌都十分发育,且保存完好。本文以甘孜-玉树断裂带玉树段巴塘断裂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野外的一些详细调查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发现该断裂带沿线上的河流阶地、冲沟错位明显。同时也可为评估甘孜-玉树断裂的长期地震危险性提供资料。最后计算出甘孜-玉树断裂带玉树段巴塘断裂滑动速率每年为2.21mm^3.0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带 巴塘断裂 活动速率 青海玉树
下载PDF
甘孜-玉树断裂南段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探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航 李大虎 +2 位作者 赵晶 张理 陈学芬 《四川地震》 2021年第1期6-11,共6页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受到隐伏断裂段和余震活动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尤其是NW走向的甘孜—玉树断裂的空间展布位置对选址重建及断裂合理避让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以...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受到隐伏断裂段和余震活动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尤其是NW走向的甘孜—玉树断裂的空间展布位置对选址重建及断裂合理避让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以甘孜—玉树断裂南段为探测目标,在探测工作中采取了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道短排列接收、共反射点多次覆盖观测的工作方式,进行跨断层的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探测,查明了甘孜—玉树断裂南段的空间展布位置和近地表构造形态,地震剖面揭示出的地层反射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特征,且在横向上反射波同相轴可以连续追踪,地层界面的起伏变化形态和断裂构造特征也非常清楚,解译出了3支断层在覆盖层中呈花状构造展布,符合大型走滑断裂的构造样式。探测定位结果为灾后恢复重建和工程选址工作中避开断裂带、减少未来可能造成的地震灾害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7.1级地震 甘孜—玉树断裂 浅层地震反射波 活动断裂探测
下载PDF
甘孜—玉树断裂北西段附近的构造地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腾文 颜丙雷 +3 位作者 闫亮 邵崇建 贾召亮 游建飞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18,共10页
基于ArcGIS10.1,以SRTM3为使用数据,对甘孜一玉树断裂带北西段及其周边地区从地形形态和水系特征两个方面行分析,归纳了该区的地貌特征以及地貌形态与断裂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甘孜一玉树断裂带北西段及其周边地区的坡度范... 基于ArcGIS10.1,以SRTM3为使用数据,对甘孜一玉树断裂带北西段及其周边地区从地形形态和水系特征两个方面行分析,归纳了该区的地貌特征以及地貌形态与断裂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甘孜一玉树断裂带北西段及其周边地区的坡度范围在0°~80°之间,并且与断裂的几何分布有相关性;2.该区地形起伏度在0~1579m之间。以山地地形为主;3.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区最大高程图、平均高程图及最小高程图,发现研究区地形呈台阶状并且高的台地边界不断退缩,水系面积不断扩大;4.研究区域内山体上部有多级夷平面发育.主要夷平面在5000m左右.地形起伏度大,呈高山峡谷或者高山盆地的地貌样式间隔排列;5.水系密度分为5级.范围在0~0.4km/km2之间,与断裂走向大致相当。另外,多条切过断裂的分支河流,一致性地左旋错动,并且水系密度最高值区域与区域断裂的展布格架基本吻合,断裂对水系展布的控制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 构造地貌 地形形态 水系特征
下载PDF
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分形特征及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召亮 闫亮 +2 位作者 颜丙雷 李术江 马景露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1-17,共7页
基于分形理论,使用网格法估算了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断裂系统不同走向、不同区域断层的分维值,借助等值线图对断裂的分形特征做出分析,结合相关资料探究研究区断裂的活动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断裂系统在1~10km的标度区间内具... 基于分形理论,使用网格法估算了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断裂系统不同走向、不同区域断层的分维值,借助等值线图对断裂的分形特征做出分析,结合相关资料探究研究区断裂的活动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断裂系统在1~10km的标度区间内具有良好的自相似性,整体断裂分维值为1.5443,NW向断层分维值远大于NE向断层,以甘孜—玉树断裂为主的NW向断裂在研究区内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甘孜—玉树断裂SW盘分维值大于NE盘,表现出更强的活动性和更复杂的断裂分布;研究区分维值的大小能有效反映断裂的活动性及其空间分布情况,研究区内甘孜—玉树断裂尚处于发育的活跃阶段,各段均存在较大的发震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分维值 容量维 甘孜-玉树断裂 活动性
下载PDF
基于DEM数据的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构造地貌研究
20
作者 贾召亮 李勇 +2 位作者 闫亮 王腾文 邵崇建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7,共7页
基于DEM数据,使用ArcGIS10.2软件提取了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地区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度、水系等地貌信息,结合地质资料,对其构造地貌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地形起伏度在38-2088m之间、地形起伏度较大,地势总体上呈SW高... 基于DEM数据,使用ArcGIS10.2软件提取了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地区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度、水系等地貌信息,结合地质资料,对其构造地貌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地形起伏度在38-2088m之间、地形起伏度较大,地势总体上呈SW高、NE低的趋势;研究区总体坡度较大、地势较陡,断裂SW盘山体坡度值大于NE盘.甘孜-玉树断裂带活动影响下,断裂两盘地貌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研究区内山体走向、河流流向与断裂走向一致,地貌形态受构造活动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构造地貌 地形起伏度 坡度 甘孜-玉树断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