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羽病病毒Gc aa465~704的杆状病毒表达和单克隆抗体制备
1
作者 魏方 陈冬杰 +2 位作者 邓俊花 王晶晶 吴绍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53,共5页
为制备针对赤羽病病毒(AKAV)糖蛋白Gc的单克隆抗体(mAb),本试验选取AKAV Gc蛋白第465~704位氨基酸的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合成至pFastBac HTB载体;通过蓝白斑筛选和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重组AKAV Gc aa465~704蛋白,纯化后... 为制备针对赤羽病病毒(AKAV)糖蛋白Gc的单克隆抗体(mAb),本试验选取AKAV Gc蛋白第465~704位氨基酸的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合成至pFastBac HTB载体;通过蓝白斑筛选和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重组AKAV Gc aa465~704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和亚克隆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利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mAb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筛选出1株可稳定分泌抗AKAV Gc aa465~704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4D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Ab 4D1可特异性识别AKAV Gc aa465~704蛋白;IFA结果显示,mAb 4D1能够与AKAV感染的BHK21细胞发生反应。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制备抗AKAV Gc aa465~704蛋白mAb,为进一步研究AKAV Gc蛋白生物学功能和建立AKAV检测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羽病病毒 gc蛋白 杆状病毒表达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GCS评分、CT评分联合血清CRP水平对颅脑损伤患者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剑青 杨西玲 +2 位作者 谢仁先 王琴秀 刘炎雄 《右江医学》 2023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CT)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评价颅脑损伤(TBI)患者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莲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TBI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按照GCS评分进行病...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CT)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评价颅脑损伤(TBI)患者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莲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TBI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按照GCS评分进行病情程度分级,并计算CT评分,检测CRP水平。比较不同病情程度、不同预后患者GCS评分、CRP水平与CT评分的差异,分析患者三项指标与病情程度、疾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GCS评分相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三组CRP水平、CT评分相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后良好组GCS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CRP水平、CT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CS评分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459,P<0.05),CRP、CT评分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1和0.245,P<0.05);GCS评分与预后呈正相关(r=0.538,P<0.05),CRP、CT评分与预后呈负相关(r=-0.546、-0.396,均P<0.05)。结论GCS、CT评分、CRP水平与TBI患者损伤程度及预后均存在密切关系,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 血清C反应蛋白 损伤程度 预后
下载PDF
基于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对牛肉蛋白肽美拉德反应产物风味成分分析
3
作者 桂海佳 任丽蓉 +6 位作者 王晓华 李泽林 谷大海 王雪峰 肖智超 王桂瑛 范江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166,共7页
拟探究不同肽段的牛肉蛋白肽美拉德反应产物的风味特性。以牛肉边角料为原料,经酶解后采用液相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其酶解液中肽分子量及分布进行分析;再以不同肽段的牛... 拟探究不同肽段的牛肉蛋白肽美拉德反应产物的风味特性。以牛肉边角料为原料,经酶解后采用液相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其酶解液中肽分子量及分布进行分析;再以不同肽段的牛肉蛋白肽为基料进行美拉德反应,利用电子鼻技术(electronic nose,E-nose)、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分析不同肽段的牛肉蛋白肽美拉德反应产物(BPM)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在未分肽段的牛肉蛋白肽美拉德反应液(BPMS)中共鉴定出68种挥发性成分;牛肉蛋白肽美拉德反应液最佳肽段为1~3 kDa(BPM 1~3),BPM 1~3的肽段经过美拉德反应后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明显增加,从BPM 1~3中共鉴定出50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酮类、酯类、杂环类、烷类、醛类等;BPMS与BPM 1~3共有14种挥发性化合物差异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蛋白肽 美拉德反应 HS-SPME-gc-MS 电子鼻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棕榈酸诱导小鼠精原细胞株GC-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邓何 赵海霞 +5 位作者 周本文 常言语 陈思敏 杨焱娜 付国庆 张长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09-2114,共6页
目的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角度探讨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小鼠精原细胞株GC-1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GC-1细胞分为正常组(Control)、溶剂对照组(Vehicle)和不同浓度PA处理组(100、150、200、250μmol&... 目的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角度探讨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小鼠精原细胞株GC-1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GC-1细胞分为正常组(Control)、溶剂对照组(Vehicle)和不同浓度PA处理组(100、150、200、250μmol·L^(-1))。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Caspaes-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和ERS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A处理GC-1细胞48 h后,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上升,凋亡蛋白caspase-3活性增高,结果均具有浓度依赖性;PA可明显增加GC-1细胞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ERS相关蛋白GRP78、CHOP、p-IRE1、XBP1的表达水平,但对p-PERK、PERK、p-eIF2α、eIF2α、ATF4以及ATF6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PA诱导小鼠GC-1细胞凋亡可能与激活IRE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gc-1细胞 内质网应激 凋亡 内质网 未折叠蛋白质反应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马辉 边传周 +3 位作者 王永芬 王鲜萍 郑宝亮 赵绪永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37-1644,共8页
为制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C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重组gC蛋白为免疫原注射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分泌g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获得... 为制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C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重组gC蛋白为免疫原注射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分泌g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g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D6。3D6的亚类为IgG1型,轻链为κ链;上清、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6.4×103、1.28×105;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该单克隆抗体能识别牛gC蛋白。利用3D6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IBR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良好,为快速诊断IBRV和研究gC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gc蛋白 单克隆抗体 ELISA
下载PDF
裂谷热病毒Gc蛋白主要抗原区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夏鹏 沈丽 +8 位作者 魏建超 钟登科 陆莹梅 李蓓蓓 刘珂 邵东华 邱亚峰 温贵兰 马志永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0,共6页
根据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M基因(Gen Bank登录号:DQ380206)序列,用PCR方法扩增其主要抗原区,将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 ColdⅠ中,将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将表达蛋白利用His-tag N... 根据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M基因(Gen Bank登录号:DQ380206)序列,用PCR方法扩增其主要抗原区,将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 ColdⅠ中,将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将表达蛋白利用His-tag Ni柱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纯化后的蛋白分别应用SDS-PAGE、Western blot方法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不仅成功表达出Gc蛋白的主要抗原区,而且具有良好抗原性,为后续裂谷热抗原ELISA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热病毒 gc蛋白 原核表达 抗原性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Gn和Gc蛋白的分段表达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文帅 迟莹 +3 位作者 张黎 温恬 曾晓燕 焦永军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分段表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Gn和Gc蛋白。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了SFTSV Gn和Gc基因上三段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Gn1、Gn2、Gn3、Gc1、Gc2、Gc3,将PCR产物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经酶切、PCR、测序鉴定... 目的分段表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Gn和Gc蛋白。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了SFTSV Gn和Gc基因上三段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Gn1、Gn2、Gn3、Gc1、Gc2、Gc3,将PCR产物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经酶切、PCR、测序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ET28a-Gn(Gn1)、pET28a-Gn(Gn2)、pET28a-Gn(Gn3)、pET28a-Gc(Gc1)、pET28a-Gc(Gc2)、pET28a-Gc(Gc3),将其分别转化感受态菌BL21,IPTG诱导表达,通过Western blot鉴定Gn1、Gn2、Gn3、Gc1、Gc2、Gc3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a-Gn(Gn1)、pET28a-Gn(Gn2)、pET28a-Gn(Gn3)、pET28a-Gc(Gc1)、pET28a-Gc(Gc2)、pET28a-Gc(Gc3),Western blot可见Gn1、Gn2、Gn3、Gc1、Gc2和Gc3编码蛋白的成功表达。结论 Gn和Gc蛋白的分段表达成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FTSV的Gn和Gc蛋白结构与功能及精确定位其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Gn和gc蛋白 分段表达
下载PDF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VP56相互作用蛋白的鉴定 被引量:5
8
作者 喻飞 王浩 +4 位作者 宗乾坤 张娅楠 刘海云 陈百朋 吕利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1-378,共8页
为研究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外纤维蛋白VP56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采用酵母双杂交Gal4系统鉴定与VP56相互作用的草鱼蛋白。首先利用RT-PCR技术从Ⅱ型GCRV感染的草鱼肾细胞中扩增目的基因VP56,构建p GBKT7-VP56诱饵表达载体;在酵母菌... 为研究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外纤维蛋白VP56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采用酵母双杂交Gal4系统鉴定与VP56相互作用的草鱼蛋白。首先利用RT-PCR技术从Ⅱ型GCRV感染的草鱼肾细胞中扩增目的基因VP56,构建p GBKT7-VP56诱饵表达载体;在酵母菌株中检测其自激活性后,以VP56为诱饵在草鱼酵母双杂交文库中筛选阳性菌株,并对阳性克隆的序列进行分析。实验也克隆了草鱼JAM-A(Gc JAM-A)基因,并构建p GADT7-Gc JAM-A载体,在酵母中研究草鱼Gc JAM-A与病毒蛋白VP56相互作用的可能性。研究表明构建的诱饵质粒p GBKT7-VP56无自激活作用,可以应用于酵母双杂交筛选;从草鱼肾细胞文库中筛选得到9株阳性克隆,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确定其中包含草鱼7个细胞内蛋白和1个细胞外基质蛋白;VP56蛋白与Gc JAM-A蛋白在酵母中不能发生相互作用。本研究初步确定了与Ⅱ型GCRV蛋白VP56存在潜在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为深入探讨VP56蛋白在Ⅱ型GCRV感染宿主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呼肠孤病毒 VP56蛋白 酵母双杂交 gc JAM-A蛋白
下载PDF
转cry1Ab/Gc基因玉米的不同转化事件Bt蛋白表达和抗虫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洋 柳青 +6 位作者 李楠 刘相国 张航 赵方方 贾伟 韩四平 尹悦佳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87-92,共6页
分析不同转化体Bt蛋白表达量和评估其抗虫性,进而筛选优异转化事件是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为分析转cry1Ab/Gc基因玉米中Bt蛋白表达特性与抗虫性的关系,筛选优秀转化事件,研究以三个转化事件HG-1、HG-2、HG-3为试验材料... 分析不同转化体Bt蛋白表达量和评估其抗虫性,进而筛选优异转化事件是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为分析转cry1Ab/Gc基因玉米中Bt蛋白表达特性与抗虫性的关系,筛选优秀转化事件,研究以三个转化事件HG-1、HG-2、HG-3为试验材料,利用ELISA检测、玉米螟生测等技术,在室内和田间详细分析心叶期和抽丝期玉米抗虫蛋白表达量,并评估抗虫性.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转化事件不同组织或器官Cry1Ab/Gc蛋白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叶>茎>根;不同时期叶片Cry1Ab/Gc蛋白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抽丝期>心叶期;不同转化事件间,心叶期转化事件HG-1的叶片、抽丝期转化事件HG-1和HG-2的茎中Cry1Ab/Gc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材料.室内和田间亚洲玉米螟生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转化事件抗虫性差异显著,转化事件HG-1在心叶期和抽丝期亚洲玉米螟抗性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玉米转化事件,与该时期Cry1Ab/Gc蛋白高表达的试验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证实不同玉米转化事件Bt蛋白表达量显著差异,心叶期和抽丝期Bt蛋白表达量与亚洲玉米螟抗性呈正相关,可以作为抗虫转基因玉米优秀转化体初步筛选的重要技术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强、技术稳定性好、节省时间等优势,为抗虫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研发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1Ab/gc蛋白 转化事件 抗虫性
下载PDF
用重组腺病毒免疫方法制备伪狂犬病病毒gC蛋白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振海 杨金先 +2 位作者 宋铁英 刘晓东 林天龙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84-689,共6页
将表达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C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经肌肉免疫BALB/c小鼠,测试了重组腺病毒免疫小鼠制备抗目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效果。ELISA分析表明,BALB/c小鼠接种重组腺病毒后能产生针对gC蛋白的特异性抗体。给BALB/... 将表达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C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经肌肉免疫BALB/c小鼠,测试了重组腺病毒免疫小鼠制备抗目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效果。ELISA分析表明,BALB/c小鼠接种重组腺病毒后能产生针对gC蛋白的特异性抗体。给BALB/c小鼠用大肠杆菌表达的gC融合蛋白MBP-gC-NC加强免疫后第3 d,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在PEG4000作用下进行杂交融合,经筛选、克隆,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抗PRV g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B4、1H4和2C8。单抗特性分析结果表明,1B4、2C8属IgG2a亚类,1H4属IgG1亚类;腹水抗体的ELISA效价为1∶2×10^5~1∶2×10^6;3株单抗都具有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反应特性,能够特异地识别PRV gC蛋白。证实重组腺病毒免疫可用于制备目的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制备单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 伪狂犬病病毒 gc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新型伪狂犬病病毒gB、gC蛋白串联表达及免疫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学敏 陈如敬 +5 位作者 陈秋勇 王隆柏 车勇良 严山 刘玉涛 周伦江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65,共6页
为研究新型PRV毒株主要抗原表位,并获得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表位串联体,本研究通过扩增新型PRV FJ-2012株gB、gC蛋白基因片段,经密码子优化后构建串联表达序列,并链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克隆位点,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IPT... 为研究新型PRV毒株主要抗原表位,并获得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表位串联体,本研究通过扩增新型PRV FJ-2012株gB、gC蛋白基因片段,经密码子优化后构建串联表达序列,并链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克隆位点,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诱导表达获得gBC串联蛋白,并用间接ELISA法测定其兔多克隆抗体血清效价,通过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评价其免疫活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RV-gBC串联蛋白表达体系,并获得新型PRV FJ-2012株gBC串联重组蛋白;ELISA检测其克隆抗体血清效价可以达到1∶6400,Western blot试验显示gBC串联蛋白与多抗血清能产生特异性反应,免疫荧光试验说明克隆抗体血清能与FJ-2012株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本研究串联表达的新型PRV FJ-2012株gB、gC跨膜区域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新型PRV优势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B蛋白 gc蛋白 串联表达 免疫活性
下载PDF
猕猴B病毒gC蛋白特异性抗原表位的合成和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隋丽华 孙兆增 +6 位作者 刘一 张小飞 崔晓霞 赵彦斌 刘冰 许琴 曾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21-24,共4页
目的获得B病毒gC蛋白的特异性表位抗原。方法利用长片段基因合成的方法,合成B病毒C蛋白的特性抗原表位基因,将该基因连接到pMAL-5x载体,转化到BL21受体菌进行表达,并纯化表达产物。结果成功的获得了B病毒gC蛋白的特异性抗原蛋白,该蛋白... 目的获得B病毒gC蛋白的特异性表位抗原。方法利用长片段基因合成的方法,合成B病毒C蛋白的特性抗原表位基因,将该基因连接到pMAL-5x载体,转化到BL21受体菌进行表达,并纯化表达产物。结果成功的获得了B病毒gC蛋白的特异性抗原蛋白,该蛋白以可溶的形式表达。结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可以产生B病毒gC蛋白的可溶性抗原,可以作为B病毒的检测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B病毒 C蛋白 抗原表位 合成与表达
下载PDF
抗GC血清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一平 吴梅筠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4期193-195,共3页
作者用分离纯化的GC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了抗GC血清。鉴定结果表明,抗GC血清与进口商品抗GC血清特异性相同;与人血清其他蛋白没有交叉反应。琼脂双向扩散法测得抗血清效价为128;可检出GC蛋白的最低浓度为3.1μg/ml。免疫电泳法可测出... 作者用分离纯化的GC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了抗GC血清。鉴定结果表明,抗GC血清与进口商品抗GC血清特异性相同;与人血清其他蛋白没有交叉反应。琼脂双向扩散法测得抗血清效价为128;可检出GC蛋白的最低浓度为3.1μg/ml。免疫电泳法可测出入血清三种GC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血清 维生素D 结合蛋白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gC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学敏 陈如敬 +5 位作者 陈秋勇 车勇良 严山 刘玉涛 周伦江 王隆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9-2034,共6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变异伪狂犬病病毒FJ-2012株gC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掌握不同猪场猪群的gC抗体水平情况。将FJ-2012株gC基因连接至pCzn1载体,转染至Arctic express(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 本研究旨在建立变异伪狂犬病病毒FJ-2012株gC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掌握不同猪场猪群的gC抗体水平情况。将FJ-2012株gC基因连接至pCzn1载体,转染至Arctic express(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通过矩阵法试验、临界值的确定、特异性试验、重复性和敏感性试验,建立PRV-gC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对源于不同猪场的280份血清进行PRV-gC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成功表达获得FJ-2012株pCzn1-gC重组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的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0μg·mL^(-1)和最佳样品血清稀释比例为1∶50,阴性和阳性判定的OD_(650 nm)临界值为0.406~0.438,介于之间的判定为可疑;临床检测结果显示,120份盲样猪血清PRV-gC抗体阳性率为91.67%、PRV-gB抗体阳性率为95.00%,两种抗体检测结果的整体符合率为95.83%;PR不稳定的猪场血样PRV-gC抗体阳性率为96.25%(77/80),而PRV已净化的种猪场血样PRV-gC抗体阳性率为78.75%(63/80)。因此,建立的PRV变异株gC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临床猪血清抗体检测提供了特异、灵敏和稳定的技术,也为开展变异PRV血清学调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c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人类蛋白编码基因局部GC水平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祥贵 胡军 杨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69-1174,共6页
GC含量是基因组DNA序列碱基组成的重要特征,蕴涵基因结构、功能和进化信息。文中通过从公共数据库提取7992个非冗余的人类蛋白质编码基因DNA序列,分析了基因序列不同区域的局部GC含量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基因局部GC含量呈现不均一性,5... GC含量是基因组DNA序列碱基组成的重要特征,蕴涵基因结构、功能和进化信息。文中通过从公共数据库提取7992个非冗余的人类蛋白质编码基因DNA序列,分析了基因序列不同区域的局部GC含量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基因局部GC含量呈现不均一性,5′非翻译区GC水平最高,为62.56%;而3′非翻译区GC水平最低,为43.97%。3′侧翼序列的GC含量能较好地代表基因所在区域DNA长片段的GC水平。虽然开放阅读框的GC含量比内含子、3′非翻译区和3′侧翼序列的GC含量高,但4个区域的GC含量之间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密码子第三位置的平均GC含量(GC3)为58.09%,显著高于密码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GC含量,且与开放阅读框的GC水平高度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1。GC3与内含子、3′非翻译区、3′侧翼序列的GC水平相关性也较高,GC3对3′侧翼序列的GC含量的直线回归斜率为1.25。因此,GC3可作为基因所在区域GC水平变化的敏感性指标。而密码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及5′侧翼序列和5′非翻译区GC水平与基因其他区域的GC水平的相关性较弱。该研究结果提示:基因蛋白编码区密码子第三位置、内含子、3′非翻译区和3′侧翼序列的碱基可能经历了相近的进化过程,而蛋白编码区密码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5′侧翼序列和5′非翻译区由于功能的需要而经历了不同的突变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gc含量 相关 人类蛋白编码基因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Bartha株gC膜外区部分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庆伟 邱亚峰 +6 位作者 王晓杜 郭林 刘超 沈阳 李向东 单虎 马志永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共4页
构建伪狂犬病病毒(PRV)gC膜外区部分基因的重组质粒,原核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伪狂犬病病毒Bartha(PRV Ba)株gC基因的序列(NC EU719641),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以PRV Ba株为模板,PCR扩增出PRV gC膜外区部分基因片段;... 构建伪狂犬病病毒(PRV)gC膜外区部分基因的重组质粒,原核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伪狂犬病病毒Bartha(PRV Ba)株gC基因的序列(NC EU719641),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以PRV Ba株为模板,PCR扩增出PRV gC膜外区部分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大小为35 ku的重组蛋白,命名为pET-gCN813。按照His-Bind纯化试剂盒说明书纯化表达产物,获得融合蛋白的纯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c基因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纯化
下载PDF
Gc蛋白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一平 吴梅筠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2期79-82,共4页
本文报道Gc蛋白的分离与纯化.人血浆经DEAE-Sephadex-A50, Sephadex G100和DEAE-Sephadex-A50三次柱层析即可获得纯化Gc.纯化Gc经PAGE, SDS-PAGE和免疫电泳等证明,其纯度和特异性均符合要求.
关键词 gc蛋白 分离 型特异成分 法医
下载PDF
鲫鱼PKR-like Zα与d(GC)_(13)质粒的结合及其适应性进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陶敏 吴初新 +1 位作者 杨攀 胡成钰 《细胞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94-498,共5页
Zα是一类能特异性识别与结合左旋DNA(Z-DNA)的蛋白质结构域,分布于不同物种的多种蛋白质中,其结构保守并分化自一个共同的祖先Z-结构域。适应性进化分析显示Zα没有经历正达尔文选择,表明与其结构对应Zα的功能相当保守。凝胶阻滞试验... Zα是一类能特异性识别与结合左旋DNA(Z-DNA)的蛋白质结构域,分布于不同物种的多种蛋白质中,其结构保守并分化自一个共同的祖先Z-结构域。适应性进化分析显示Zα没有经历正达尔文选择,表明与其结构对应Zα的功能相当保守。凝胶阻滞试验表明原核表达的鲫鱼PKR-like Zα多肽(CaPZα)不与pMD18-T质粒结合,而却能与包含d(GC)13的重组质粒pMD18-T/(GC)13结合。同时,与ADAR1Zα相比,CaPZα与d(GC)13质粒的结合能力较弱,即CaPZα1和CaPZα2子域单独不能结合d(GC)13质粒。这表明Zα功能虽然没有异化,但有很大的不同。实验结果还表明负超螺旋和d(GC)n可能都是正常生理条件下,DNA形成潜在Z-DNA必不可少的因素。定点突变试验证实38N与60W两个氨基酸位点对于CaPZα结合Z-DNA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R-like d(gc)n 适应性进化 Z-DNA结合蛋白
下载PDF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C蛋白的多抗制备、细胞定位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永珍 赵妍 +1 位作者 崔红玉 王云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09-1316,共8页
为制备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具有诊断应用价值的抗体,并研究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gC蛋白在LMH细胞内的分布及gC蛋白对病毒在细胞间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ILTV—LJS09毒株基因组为模板,应用PCR方法扩增gC基因的主要抗原性片段,... 为制备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具有诊断应用价值的抗体,并研究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gC蛋白在LMH细胞内的分布及gC蛋白对病毒在细胞间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ILTV—LJS09毒株基因组为模板,应用PCR方法扩增gC基因的主要抗原性片段,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pET-32a—gC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获得His—gC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兔抗-ILTV gC抗体能与纯化的His—gC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且能检测到内源性gC蛋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兔抗ILTV-LJS09 gC蛋白的多抗能与ILTV LJS09、HLJ0507、MDJ0442、SD0203、Zhj1298毒株反应,特异性良好。采用获得的抗gC抗体观测LJS09-gC蛋白在LMH细胞内的分布,发现gC蛋白主要存在于病毒感染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上,细胞核和未感染的细胞中没有gC蛋白。利用抗体中和ILTV gC蛋白的试验结果表明,gC蛋白可能直接参与病毒在细胞间传播,从而影响病毒蚀斑的形成。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诊断价值的兔抗ILTV-LJS09 gC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证实LJS09 gC蛋白在分布及功能上具有a-疱疹病毒的保守性,为gC蛋白生物学特性和ILTV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TV gc蛋白 多克隆抗体 细胞定位 功能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毒gB和gC蛋白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的融合表达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冲 刘芳 +3 位作者 赵东 邓瑞广 张改平 李学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3,共5页
依据猪伪狂犬病毒g B和g C蛋白的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分别设计g B和g C蛋白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的融合扩增引物,利用融合PCR技术,将g B和g C蛋白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有机地融合为g B-C表位编码序列。将融合基因片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 依据猪伪狂犬病毒g B和g C蛋白的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分别设计g B和g C蛋白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的融合扩增引物,利用融合PCR技术,将g B和g C蛋白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有机地融合为g B-C表位编码序列。将融合基因片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1.0 mmol/L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融合蛋白g B-C能够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38 ku;经Western blot鉴定分析,小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和PRV阳性血清均能识别表达的重组蛋白。表明成功表达了融合蛋白g B-C,且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gB蛋白 gc蛋白 B细胞表位 融合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