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创制和研究
1
作者 马婧 杨惠敏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8-106,共9页
园林植物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多样,各科研院所围绕园林植物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针对园林植物的系统调查和研究起步则相对较晚,对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相关研究还相... 园林植物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多样,各科研院所围绕园林植物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针对园林植物的系统调查和研究起步则相对较晚,对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相关研究还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基于此,从就地保护、异地保存、野外回归3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途径,从新优品种创制和优良观赏性状调控、遗传和进化、种子研究等方面分析了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此外,还就继续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球根类植物种质资源扩繁和利用、园林植物利用和管理方式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进一步研究、高效保存和综合利用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种质资源保存 良种创制 种子 种质资源利用
下载PDF
基于EMS诱变的济麦22抗旱节水突变体创制与鉴定
2
作者 曹亚萍 武银玉 +6 位作者 刘博 吉俊龙 原茶英 李世平 范绍强 王艳芳 郑海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5-322,共8页
干旱和水资源匮乏是北方麦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培育抗旱型和节水型小麦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创制抗旱节水新种质是培育小麦品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小麦品种济麦22,获得济麦22遗传稳... 干旱和水资源匮乏是北方麦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培育抗旱型和节水型小麦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创制抗旱节水新种质是培育小麦品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小麦品种济麦22,获得济麦22遗传稳定突变体223份,采用旱地增产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方法,筛选出18份抗旱增产突变体;经旱作胁迫和节水性鉴定,12份突变体具有极强抗旱性(抗旱指数DI≥1.300)、10份突变体具有极强节水性(节水指数WSI≥1.400),其中7份突变体同时具有极强抗旱性和极强节水性,编号分别为22-3、22-4、22-5、22-9、22-13、22-16和22-17,可以作为抗旱型和节水型优异种质加以利用;此外,突变体22-1、22-10、22-11、22-12和22-14可以作为抗旱种质,22-2、22-7和22-18可以作为节水种质。经相关性分析,突变体在雨养生境下的产量相关性状可作为小麦抗旱种质的筛选指标,突变体穗粒数以及在节水生境下的单位产量可作为小麦节水种质筛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麦22 突变体 抗旱性 节水性 种质创新
下载PDF
大白菜Ogura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材料的创制与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小春 原玉香 +8 位作者 赵艳艳 杨双娟 苏贺楠 王志勇 王晓青 冉冉 李林 牛刘静 张晓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6,共10页
针对白菜类蔬菜(Brassica rapa L.)中缺乏Ogura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材料的问题,利用远缘杂交技术将恢复基因Rfo从甘蓝型油菜导入大白菜中,利用种间杂交种不断与不育系进行回交,已分别获得BC_(1)、BC_(2)和BC_(3)代育性恢复材料。同时,... 针对白菜类蔬菜(Brassica rapa L.)中缺乏Ogura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材料的问题,利用远缘杂交技术将恢复基因Rfo从甘蓝型油菜导入大白菜中,利用种间杂交种不断与不育系进行回交,已分别获得BC_(1)、BC_(2)和BC_(3)代育性恢复材料。同时,利用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所创制的材料进行检测,利用恢复基因Rfo特异性引物扩增,最后筛选获得了一株育性稳定、形态特征接近大白菜、染色体数目为20的BC_(3)单株。利用所创制BC_(3)单株进行Ogura雄性不育大白菜商品杂交种恢复测试,结合表型及恢复基因Rfo、不育基因orf138特异性引物检测,结果表明,所创制恢复系恢复基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Ogura胞质不育 恢复基因 材料创制
下载PDF
小葱种质资源的创制及应用
4
作者 王丽乔 袁瑞江 +3 位作者 安进军 康香辉 杨瑾 周航 《蔬菜》 2023年第6期55-59,共5页
针对小葱市场需求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测交、回交、自交及育性鉴定方式进行雄性不育系及自交系的选育,创制小葱种质7份,利用三系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速生、高产、优质的小葱新品系“冀快葱1号”和优质、速生、直立性好的小葱新品... 针对小葱市场需求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测交、回交、自交及育性鉴定方式进行雄性不育系及自交系的选育,创制小葱种质7份,利用三系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速生、高产、优质的小葱新品系“冀快葱1号”和优质、速生、直立性好的小葱新品系“冀快葱2号”,提升了小葱育种的速度,使我国小葱育种迈上了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葱 创制 种质 新品系
下载PDF
浙江滩涂贝类种业科技创新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志华 何琳 董迎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22,共16页
我国拥有1 512 300 hm^(2)沿海滩涂,而滩涂贝类是潮间带滩涂的优势种类,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因此发展滩涂贝类养殖空间广阔、条件优越、潜力巨大。浙江滩涂贝类养殖历史悠久,在养殖技术与模式、人工采苗与育苗、... 我国拥有1 512 300 hm^(2)沿海滩涂,而滩涂贝类是潮间带滩涂的优势种类,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因此发展滩涂贝类养殖空间广阔、条件优越、潜力巨大。浙江滩涂贝类养殖历史悠久,在养殖技术与模式、人工采苗与育苗、大规格苗种培育、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同时在种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面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综述了浙江滩涂贝类养殖产业、苗种生产技术、种质创新与良种创制的历史与现状,围绕经济性状精准测评、育种技术创新、优质抗逆新品种培育、高效扩繁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种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滩涂养殖贝类良种创制与种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贝类 种业 种质资源 科技创新 良种创制
原文传递
芽期PEG模拟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蓝型油菜的反应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涂玉琴 戴兴临 +1 位作者 涂伟凤 汤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3-221,共9页
采用1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41份来源于甘蓝型油菜与菜属间杂交获得的稳定高世代品系和32份来自不同地区的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芽期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以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蓝型油菜的反应差异。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1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41份来源于甘蓝型油菜与菜属间杂交获得的稳定高世代品系和32份来自不同地区的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芽期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以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蓝型油菜的反应差异。实验结果表明,PEG模拟干旱胁迫后,大部分材料成苗率降低,平均相对成苗率为96.11%,苗高、苗鲜重和活力指数普遍降低,相对苗高、相对苗鲜重和相对活力指数分别为85.82%、75.65%和82.60%,而根长则明显伸长,相对根长为179.69%;73份供试材料的相对成苗率、相对根长、相对苗高、相对苗鲜重和相对活力指数的变异系数依次为4.33、20.10、16.72、18.73和18.05,不同基因型甘蓝型油菜芽期抗旱性存在较大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来源于远缘杂交的16份创新种质和8份育成品种为高抗旱类型,可作为油菜抗旱性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加以利用;41份创新种质与32份育成品种芽期抗旱性比较分析表明,创新种质芽期抗旱力高于育成品种,且抗旱遗传差异也较育成品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聚乙二醇(PEG) 干旱胁迫 反应差异 种质创新
下载PDF
油菜高油酸种质的创建及高油酸性状遗传与生理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龙卫华 浦惠明 +3 位作者 高建芹 胡茂龙 张洁夫 陈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1-270,共10页
【目的】创建高油酸(high oleic,HO)油菜新种质,探明HO新种质中高油酸性状的遗传模式,明确HO新种质油酸含量变化的生理特性,为培育HO油菜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辐射处理油菜萌动发芽种子,获得初级诱变群体后在后续世代利用极端... 【目的】创建高油酸(high oleic,HO)油菜新种质,探明HO新种质中高油酸性状的遗传模式,明确HO新种质油酸含量变化的生理特性,为培育HO油菜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辐射处理油菜萌动发芽种子,获得初级诱变群体后在后续世代利用极端选择法结合小孢子培养技术筛选油菜HO新种质。以HO新种质分别与3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常规油菜品系为亲本组合杂交构建6个世代(P1、P2、F1、BC1P1、BC1P2和F2)的遗传群体,测定各群体脂肪酸含量后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析方法对遗传群体的高油酸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测定HO新种质种子发芽过程中子叶、不同温度处理下苗期营养器官以及角果成熟过程中种子的油酸含量,明确其变化规律及生理效应。【结果】通过辐射获得油酸含量显著变化的初级诱变群体,在后续世代持续利用极端选择法得到平均油酸含量升高20个百分点的高世代群体,采用小孢子培养得到纯合稳定的油菜HO双单倍体群体,最终根据品质性状筛选成功得到HO新种质B161,其油脂中油酸含量为85%,亚麻酸含量为3%。以B161为HO亲本和常规品系杂交配置得到3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遗传群体并测定获得各群体的油酸含量表型数据。脂肪酸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十八碳脂肪酸中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种质中高油酸性状由2对具有加性效应的主效基因控制,并且2对基因对油酸含量的效应值接近。生理分析表明,常温下HO品系营养器官(根、茎、叶和叶柄)的油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品系,亚麻酸含量显著低于常规品系。低温下HO品系营养器官的油酸含量降低,但仍高于常规品系;常规品系油酸含量在低温下稳定。低温下两类品系营养器官的亚麻酸含量均显著提高,但HO品系亚麻酸含量仍低于常规品系。在种子成熟过程和种子发芽过程中,HOLL品系中油酸含量持续显著高于常规油菜,而亚麻酸含量则持续显著低于常规油菜。【结论】成功创制了油菜HO新品系B161,明确了新种质HO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生理特性。获得的HO品系具有潜在育种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辐射诱变 种质创新 高油酸性状 遗传分析 低温响应
下载PDF
我国梨品种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田路明 曹玉芬 +4 位作者 董星光 张莹 齐丹 徐家玉 霍宏亮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9,共6页
我国梨种质资源丰富,梨品种改良已取得显著成果,通过杂交、芽变和实生等选种途径共获得160多个优良新品种(品系)。围绕抗寒、抗病、不同成熟期、红皮、紧凑型和多倍体这6个主要育种目标,概括其种质创新研究迚展和获得的重要梨新品种。... 我国梨种质资源丰富,梨品种改良已取得显著成果,通过杂交、芽变和实生等选种途径共获得160多个优良新品种(品系)。围绕抗寒、抗病、不同成熟期、红皮、紧凑型和多倍体这6个主要育种目标,概括其种质创新研究迚展和获得的重要梨新品种。从品种审定登记制度、梨种质资源利用、种质创新途径和种质创新目标4个方面着眼,对我国梨品种改良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改良 迚展
原文传递
抗叶斑病苏丹草杂交制种技术及其种质创新 被引量:4
9
作者 钟小仙 顾洪如 +3 位作者 周卫星 向阳海 白淑娟 许能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184-187,共4页
通过高粱胞质型不育系“2 0 98A”(♀ )和抗叶斑病苏丹草恢复系“2 0 98”( )的分期播种试验 ,探明了抗叶斑病杂交制种中父母本花期相遇且制种产量高的适宜播期为 4月 2 5日至 5月 10日。通过苏丹草与拟高粱远缘杂交 ,成功获得了F1代杂... 通过高粱胞质型不育系“2 0 98A”(♀ )和抗叶斑病苏丹草恢复系“2 0 98”( )的分期播种试验 ,探明了抗叶斑病杂交制种中父母本花期相遇且制种产量高的适宜播期为 4月 2 5日至 5月 10日。通过苏丹草与拟高粱远缘杂交 ,成功获得了F1代杂种 ,经鉴定为高抗叶斑病型 ,系苏丹草抗叶斑病育种的创新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叶斑病 苏丹草 杂交制种 种质创新 花期相遇 远缘杂交 抗病育种 牧草
下载PDF
单性结实樱桃番茄种质材料研究与抗病新种质创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阮美颖 叶青静 +6 位作者 程远 王荣青 李志邈 姚祝平 万红建 周国治 陶佳翠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8-1155,共8页
以5份单性结实樱桃番茄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果实内的种子数量、鉴定了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D)和灰叶斑病(GLSD)的抗病性;以材料CP28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单性结实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子房的发育过程;开展了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番茄... 以5份单性结实樱桃番茄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果实内的种子数量、鉴定了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D)和灰叶斑病(GLSD)的抗病性;以材料CP28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单性结实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子房的发育过程;开展了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番茄灰叶斑病单性结实新种质的创制。结果表明:单性结实材料单果种子数在不同位置花序间表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高达120%以上,平均单果种子数在6.44~7.41粒之间,明显少于普通材料;5份材料都不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材料CP24和CR3表现出抗番茄灰叶斑病;通过遗传群体内单性结实性状分离情况分析,得出材料CP28的单性结实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的结论;通过石蜡切片看出,日温15℃/夜温5℃低温栽培条件下子房内几乎没有胚珠,日温25℃/夜温15℃温度栽培条件下子房内有数量多少不等的胚珠,并且能正常发育;创制了3份兼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番茄灰叶斑病单性结实新种质,为多抗性单性结实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单性结实 种质 研究 创制
原文传递
陆地棉抗黄萎病种质创新与抗病基因挖掘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宝生 王凯辉 +4 位作者 刘素恩 赵存鹏 耿军义 张香云 华金平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2-259,共8页
抗病种质在抗病育种中的地位不可替代。远缘杂交材料创新是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种质创制的重要基础;基因工程提供了创造变异的新技术,但由于抗病机制复杂,导入一、两个主基因的效果还不明显;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机制... 抗病种质在抗病育种中的地位不可替代。远缘杂交材料创新是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种质创制的重要基础;基因工程提供了创造变异的新技术,但由于抗病机制复杂,导入一、两个主基因的效果还不明显;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机制,发掘棉花抗病基因和病程相关基因,有助于剖析棉花-黄萎病菌互作机制。本文概述了陆地棉抗黄萎病种质创制、抗病品种选育的成就,介绍了棉花黄萎病抗性机理与功能基因发掘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为抗病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黄萎病 抗性基因 种质创新
下载PDF
玉米育种问题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建宏 郑宏鹏 +3 位作者 冯丽赟 刘佼 申虎飞 张俊珍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7期768-770,共3页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国范围内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对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问题,我国玉米育种还跟不上其生产的发展。从玉米育种的种质来源和种质基础分析了我国玉米育种的现状,对玉米...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国范围内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对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问题,我国玉米育种还跟不上其生产的发展。从玉米育种的种质来源和种质基础分析了我国玉米育种的现状,对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明确育种目标、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积极扩增种质资源等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种质 种质创新 对策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油菜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爱云 李栒 胡大有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8-23,共6页
从胚拯救、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基因工程4方面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种质创新中所取得的成绩.胚挽救技术主要用于克服远缘杂交受精后的不亲和,提高获得杂种的频率;体细胞杂交由于绕过有性杂交不亲和障碍,扩大了杂交范围;... 从胚拯救、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基因工程4方面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种质创新中所取得的成绩.胚挽救技术主要用于克服远缘杂交受精后的不亲和,提高获得杂种的频率;体细胞杂交由于绕过有性杂交不亲和障碍,扩大了杂交范围;基因工程技术借助分子操作技术,达到定向改变目标生物遗传物质的目的,拓宽其种质资源.另外,对限制生物技术在油菜种质创新中的一些因素和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油菜 种质创新
下载PDF
我国苹果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2
14
作者 刘凤之 王昆 +2 位作者 曹玉芬 高源 龚欣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5-870,共6页
简要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苹果生产及贸易现状,并概述了我国4个苹果种质资源圃的建设情况和苹果属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工作。从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矮化性和无融合生殖等方面对苹果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鉴定评价,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 简要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苹果生产及贸易现状,并概述了我国4个苹果种质资源圃的建设情况和苹果属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工作。从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矮化性和无融合生殖等方面对苹果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鉴定评价,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501份苹果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和评价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建成苹果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目前苹果种质资源创新及利用主要体现在苹果新品种、矮化砧的选育和苹果无融合生殖利用3个主要方面,并提出今后我国苹果种质资源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种质资源 鉴定评价 创新利用
下载PDF
甜菜下胚轴颜色选择对后代品系及杂交组合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华忠 张文彬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9-1033,共5页
为探讨甜菜幼苗下胚轴颜色与其他诸性状的相关关系,于1988-2003年对若干甜菜四倍体及二倍体多胚品系进行了4~6代幼苗下胚轴颜色的分离纯化选择、品系与原亲本比较、以红绿胚轴品系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等系列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选择... 为探讨甜菜幼苗下胚轴颜色与其他诸性状的相关关系,于1988-2003年对若干甜菜四倍体及二倍体多胚品系进行了4~6代幼苗下胚轴颜色的分离纯化选择、品系与原亲本比较、以红绿胚轴品系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等系列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选择方法对二倍体品系效果不明显,而四倍体后代品系与下胚轴颜色的联应F值达5%显著水平,红绿胚轴品系间的产量、质量差异较大、互有高低,根产量相差20%以上,含糖率相差1%以上。绿胚轴品系含糖率大多数高于红胚轴品系,绿胚轴品系K、Na含量低于红胚轴品系,且大多达到1%或5%显著水准,而有害性氮含量则相反;红胚轴品系的株高、叶长、叶宽大于绿胚轴品系。利用四倍体和二倍体的红绿胚轴品系为亲本相互配制的杂交组合其产量、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甜菜幼苗下胚轴颜色选择可以作为创新甜菜种质与品种选育的新方法,将下胚轴颜色作为品种的标记性状也很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下胚轴颜色 分离纯化 创新种质 育种方法
下载PDF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在小麦新种质创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盛莲 崔党群 +4 位作者 陈军营 陈新建 雷振生 吴政卿 方保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5,共6页
综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来源、影响因素、检测方法及其在小麦农艺性状、抗性、品质等新种质创造中的应用,讨论了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前景。
关键词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小麦 种质创新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湖北省长粒型优质籼稻育种策略及新种质创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华山 徐得泽 +5 位作者 夏明元 刘凯 陈志军 杨国才 李培德 游艾青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23-26,共4页
结合湖北省优质稻生产特点,提出了从亲本选择、后代材料筛选、常规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等方面选育长粒型优质籼稻的育种策略。利用这一育种策略创制了83份长粒型优质籼稻新种质,其中有9份材料稻米品质达到部优二级,有37份材料... 结合湖北省优质稻生产特点,提出了从亲本选择、后代材料筛选、常规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等方面选育长粒型优质籼稻的育种策略。利用这一育种策略创制了83份长粒型优质籼稻新种质,其中有9份材料稻米品质达到部优二级,有37份材料稻米品质达到部优三级,长粒型优质籼稻育种还需要加强抗病性、耐热性及食味品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粒型优质籼稻 育种策略 种质创制
下载PDF
高丹草重组自交系群体的遗传变异与高产种质的创新 被引量:12
18
作者 逯晓萍 云锦凤 +2 位作者 张雅慧 薛春雷 陈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95,共6页
高丹草是一年生禾本科新型饲用牧草,提高其饲草产量是高丹草育种的重要目标。以高粱314A×棕壳苏丹草的F2:3遗传作图群体的后代材料建立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为材料,对后代进行遗传变异和DNA多样性分析。... 高丹草是一年生禾本科新型饲用牧草,提高其饲草产量是高丹草育种的重要目标。以高粱314A×棕壳苏丹草的F2:3遗传作图群体的后代材料建立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为材料,对后代进行遗传变异和DN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两种方法(性状和分子标记)进行同时选择,获得了9个高产的超亲重组后代。通过SSR标记分析RIL群体的DNA多样性,可知家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杂交重组产生的超亲高产种质分布在不同类群中。鉴定获得了2组SSR遗传距离接近0而且在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方面相似,只在抗性方面有差异的不同家系。农艺性状和抗性等鉴定试验筛选了4份性状优良的高丹草新种质并已有2份进入区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重组自交系 遗传变异 种质创新
下载PDF
麻类优异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粟建光 揭雨成 +6 位作者 龚友才 关凤芝 戴志刚 路颖 王玉富 黎宇 许英 《中国麻业》 2004年第2期56-59,69,共5页
作物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种质创新是种质资源研究的核心。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研究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麻类资源大国。但是,麻类种质创新落后、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可利用资源贫乏的矛盾还... 作物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种质创新是种质资源研究的核心。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研究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麻类资源大国。但是,麻类种质创新落后、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可利用资源贫乏的矛盾还十分突出,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和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报告了麻类种质创新的方法和技术,麻类优异基因源的发掘和利用,“十五”苎麻、红麻、亚麻、黄麻优异种质创新和利用的成果,对今后的麻类种质创新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类作物 种质资源 创新 遗传 育种
下载PDF
甜菜种质的性状改良与创新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平 潘荣 《中国糖料》 2004年第3期51-53,共3页
通过“七五”至“十五”期间甜菜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品质分析和种质创新研究,鉴定、筛选出一大批丰产、高糖、抗病的种质资源材料,同时对其性状改良,创造出一些经济性状优良、适应性强、配合力高、遗传稳定的新型优异种质,有... 通过“七五”至“十五”期间甜菜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品质分析和种质创新研究,鉴定、筛选出一大批丰产、高糖、抗病的种质资源材料,同时对其性状改良,创造出一些经济性状优良、适应性强、配合力高、遗传稳定的新型优异种质,有的已做为预选种应用于我国的育种实践中,并育成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性状改良 品质分析 种质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