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s of changing scale on Getis-Ord Gi* hotspots of CPUE:a case study of the neon flying squid (Ommastrephes bartramii)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被引量:26
1
作者 FENG Yongjiu CHEN Xinjun +1 位作者 GAO Feng LIU Y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7-76,共10页
We examined the scale impacts on spatial hot and cold spots of CPUE for Ommastrephes bartramii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The original fishery data were tessellated to 18 spatial scales from 5′×5′ to 90′&... We examined the scale impacts on spatial hot and cold spots of CPUE for Ommastrephes bartramii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The original fishery data were tessellated to 18 spatial scales from 5′×5′ to 90′×90′ with a scale interval of 5′ to identify the local clusters. The changes in location, boundaries, and statistics regarding the Getis-Ord Gi* hot and cold spots in response to the spatial scales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Several statistics including Min, mean, Max, SD, CV, skewness, kurtosis, first quartile(Q1), median, third quartile(Q3), area and centroid were calculated for spatial hot and cold spots. Scaling impacts were examined for the selected statistics using linear, logarithmic, exponential, power law and polynomial functions. Clear scaling relations were identified for Max, SD and kurtosis for both hot and cold spots. For the remaining statistics, either a difference of scale impacts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clusters, or no clear scaling relation was identified. Spatial scales coarser than 30′ are not recommended to identify the local spatial patterns of fisheries because the boundary and locations of hot and cold spots at a coarser scale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at the original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mastrephes bartramii scale impacts local clusters getis-ord gi spatial hotspots
下载PDF
基于GIS的盗窃犯罪稳定时空热点和环境要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 李媛 +1 位作者 赵佳明 郑沁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5期208-216,共9页
以长沙市某区为实证研究案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和新兴时空分析法研究盗窃犯罪在空间及时空结合的三维角度下的分异格局和环境特征。采用核密度分析法和Dbscan空间聚类分析法直观识别犯罪热点;构建时空立方体模型分析犯罪... 以长沙市某区为实证研究案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和新兴时空分析法研究盗窃犯罪在空间及时空结合的三维角度下的分异格局和环境特征。采用核密度分析法和Dbscan空间聚类分析法直观识别犯罪热点;构建时空立方体模型分析犯罪热点的时空变化特征,剔除短暂存续的“伪热点”,识别出稳定时空犯罪热点。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内盗窃犯罪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空间分异特征及空间转移性,犯罪热点集中分布于北部区域,呈现城市中心距离衰减的特点;在时空分布上具有高度集聚性,研究区内仅2.11%的区块中聚集了62.4%的盗窃犯罪;结合稳定时空热点的空间环境特征,可将热点分为商业聚集型、棚户区型及学校周边型,建议犯罪防控应充分考虑城市建成环境中消极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这些研究可为后续犯罪空间影响因素研究奠定基础,也为犯罪的精准防控提供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犯罪热点 时空分析法 时空分异 空间环境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城市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迎新 秦青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6-93,共8页
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Lisa集聚分析和Getis⁃Ord G_(i)^(∗)指数分析三种方法对河南省2013年~2019年城市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可知,河南省城市经济差异较为明显,... 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Lisa集聚分析和Getis⁃Ord G_(i)^(∗)指数分析三种方法对河南省2013年~2019年城市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可知,河南省城市经济差异较为明显,且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2)通过Lisa集聚图分析可知,河南省城市经济总体集聚模型只有高高和低低两种类型,表现为高高型集聚模式的城市始终为焦作和洛阳两个城市,驻马店一直为低低型集聚模式;(3)通过Getis⁃Ord G_(i)^(∗)指数分析河南省城市经济内部空间格局可知,城市经济热点区域一直分布在郑州和济源地区,次热点区域和0点区域随着年份的增长有所减少,而次冷点和冷点区域在增多.基于以上结果,为解决河南城市经济差异这一现状,提出针对性地建议对策,来促进河南省城市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 giS 全局空间自相关性 Lisa集聚分析 getis⁃ord G_(i)^(∗)指数
下载PDF
空间统计法在复杂曲面几何偏差分析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岳坪 陆裔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9-243,共5页
通过高精度的三坐标测量机(CMM)对数控加工的复杂曲面进行检测,能得到曲面上的几何偏差分布。复杂曲面的几何偏差本质上属于空间数据,采用空间统计法进行研究分析曲面几何偏差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采用热点分析(Getis-Ord Gi*)方法计算... 通过高精度的三坐标测量机(CMM)对数控加工的复杂曲面进行检测,能得到曲面上的几何偏差分布。复杂曲面的几何偏差本质上属于空间数据,采用空间统计法进行研究分析曲面几何偏差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采用热点分析(Getis-Ord Gi*)方法计算得到几何偏差的热点区域和冷点区域。对数控加工的复杂曲面检测获取529个点和1024个点两组几何偏差数据,结果表明两组数据反映的曲面上的几何偏差空间自相关性都为正相关;划分几何偏差热点和冷点区域的范围与测点数量有关。对数控加工的复杂曲面的几何偏差进行数据分析,将有助于对其加工质量进行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加工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 几何偏差 空间统计分析 热点分析
下载PDF
休闲农业游客的主题偏好及时空演变分析
5
作者 张怡多 黄闽英 +1 位作者 李英玲 李舒翔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以四川省成都市休闲农业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处理了大量社交网络平台中休闲农业商户的特征数据,采用LDA主题挖掘与Getis⁃Ord Gi∗热点分析方法,分析游客主题偏好及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一方面,游客的主题偏好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并... 以四川省成都市休闲农业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处理了大量社交网络平台中休闲农业商户的特征数据,采用LDA主题挖掘与Getis⁃Ord Gi∗热点分析方法,分析游客主题偏好及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一方面,游客的主题偏好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并且自然观光类主题的季节性波动较大,例如游客在春季偏好植物花卉,在夏季偏好亲子活动;另一方面,空间热点受游客地域偏好及区域特色资源影响,例如游客在夏季偏好大邑县的葡萄采摘,在冬季则偏好新都区的草莓采摘.基于此,休闲农业从业者应充分考虑游客的主题偏好,制定相应的季节性营销策略;地方政府则应秉持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的原则,依托当地特色优势农产品,结合热点主题推动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进一步提升农旅融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乡村振兴 农旅融合 LDA主题挖掘 getis⁃ord gi∗热点分析方法
下载PDF
中国省域环境污染事故的时空热点模式及演化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委托 黄亚林 +2 位作者 喻晶琪 程胜高 刘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8-296,302,共10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进入了环境污染事故的频发期,如何预防和减缓事故的发生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论文以1995年~2013年的省域环境污染事故为研究对象,利用ESDA的G指数分析方法和改进的污染事故热点模型IPA...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进入了环境污染事故的频发期,如何预防和减缓事故的发生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论文以1995年~2013年的省域环境污染事故为研究对象,利用ESDA的G指数分析方法和改进的污染事故热点模型IPAI指数探讨事件发生的空间集聚特征和时空热点模式,结果发现:1)环境污染事故总体呈先动态增长后逐渐下降再小幅增加的趋势,全局G指数由1995年的0.05在波动变化过程中逐渐增加到2013年的0.08,说明环境污染事故的空间集聚程度在增强;2)局域G*i(d)指数表明环境污染事故的空间集聚主要在东部沿海的泛长三角和西南方向的泛珠三角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污染事件的集聚方向和热点区域有转移的态势;热点省区,在2000年转向泛珠三角及西南地区,到了2006年又开始向湖北、江西等中部省区转移,2007年~2013年间则集聚于长三角地区,热点区域的转移跟国家大的发展战略或产业升级转移等策略有关;3)利用改进的IPAI指数对省域尺度的事故热点模式进行了划分,其中稳定的热点区包括布局型、转移型和粗放增长型3个主要区域表现形式,建议重点防控环境污染事故的稳定热点省区、加强不稳定热点省区的事故应急、注重冷点省区的环境监测和执法,并做好区域的多层级环境污染(事故)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事故 时空热点模式 G指数 IPAI指数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永定河流域北京段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高娜 姜雪 郑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6-118,共13页
【目的】随着流域城镇化进程加快,自然资源的开发及城镇用地扩张,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随之减弱。构建生态网络对于改善和修复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进一步实现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 【目的】随着流域城镇化进程加快,自然资源的开发及城镇用地扩张,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随之减弱。构建生态网络对于改善和修复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进一步实现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永定河流域北京段为例,对流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境质量3种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利用Getis-Ord GI^(*)热点分析法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最终构建生态网络。并使用网络闭合度(α指数)、线点率(β指数)和网络连接度(γ指数)评价其生态网络完善程度,进一步探讨绿色生态发展目标下的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研究表明:永定河流域内共识别出16个生态源地,23条生态廊道,19个生态节点。其中:生态源及生态节点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及中部,主要由林地、耕地组成;生态廊道总长度为52.03 km,成网状沿农田、林地及河流分布。基于对生态网络分析评价,设置生态源及生态廊道的生态缓冲区,并识别生态节点盲区,对生态网络空间结构进行优化。【结论】本文通过对永定河流域北京段生态网络的构建与优化,明确了流域内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区域,以期为流域未来的生态建设及修复规划提供空间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getis-ord gi*热点分析 生态网络 生态廊道 永定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贵阳市花溪区景观格局预测及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贾语非 王秀荣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127,共10页
为优化贵阳市花溪区的景观格局,以2008—2018年的花溪区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CA-Markov模型对花溪区未来景观格局进行预测,并使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及热点分析,对区域景观格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花溪区景观类型主要由乔灌地及耕地构成... 为优化贵阳市花溪区的景观格局,以2008—2018年的花溪区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CA-Markov模型对花溪区未来景观格局进行预测,并使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及热点分析,对区域景观格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花溪区景观类型主要由乔灌地及耕地构成,2008—2018年间,区域建设用地扩张迅速,景观斑块数量及破碎化程度不断上升,其它景观基数较少。其中草地占比稳步升高,裸地占比总体下降,水体景观的变化则相对平稳。(2)预测模型显示,2018—2028年花溪区建设用地面积仍呈快速扩张趋势,新增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高程较低,坡度较缓,并已具备一定建设强度的区域,耕地及乔灌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草地及裸地面积呈上升趋势,水体面积相对稳定;(3)花溪区景观生态廊道主要分布在山脚山谷线、河流河岸带、大面积林带以及农林交错带等区域。而景观生态廊道主要分布在林带与水系两类景观自身或相互之间的交汇处及林带或水域与建设用地的交汇处。最终以景观生态核心区、景观生态维持区、景观生态恢复区以及景观生态提升区定义并划分出花溪区景观生态优化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溪区 城市景观格局 CA-Markov模型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热点分析
下载PDF
晋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剑锋 朱玉晨 +3 位作者 刘春雷 李亚松 郝奇琛 李政红 《华东地质》 2022年第1期94-101,共8页
针对晋江流域的生态地质问题,应用Getis-Ord Gi*统计模型、Calinski-Harabasz指数评价聚类模型等评价方法,从脆弱性分级、主控因素、聚集特征三方面开展脆弱性评价,建立晋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整体来看,晋江流域西溪比东溪脆... 针对晋江流域的生态地质问题,应用Getis-Ord Gi*统计模型、Calinski-Harabasz指数评价聚类模型等评价方法,从脆弱性分级、主控因素、聚集特征三方面开展脆弱性评价,建立晋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整体来看,晋江流域西溪比东溪脆弱,上游比下游脆弱;晋江流域东南部城市聚集区脆弱性的主控因素为建筑用地、初级生产力与土壤有机质,中西部茶叶种植区的主控因素为茶叶的过度种植;脆弱性高值聚集区域在安溪县感德镇以及永春县湖洋镇一带。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晋江流域茶园种植分布现状合理性进行评估,给出具体的茶园空间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江流域 脆弱性评价 聚类分析 getis-ord gi*统计模型 Calinski-Harabasz指数评价聚类模型 茶叶种植空间优化
下载PDF
广州市2010-2023年6岁及以上人群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10
作者 钟思意 汪慧 +4 位作者 曾庆 吴琦琳 罗雷 张晓 张周斌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3,共8页
目的分析2010-2023年广州市≥6岁人群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科学有效防控大年龄组人群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10-2023年≥6岁人群手足口病发病数据,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和病原构成变化,并以镇街为单位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 目的分析2010-2023年广州市≥6岁人群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科学有效防控大年龄组人群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10-2023年≥6岁人群手足口病发病数据,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和病原构成变化,并以镇街为单位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探索病例的空间聚集分布模式。结果2010-2023年,广州市≥6岁人群手足口病报告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49∶1。≥6岁人群的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5.75/10万,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发病呈双峰分布,5-7月为发病主高峰,9-10月为次高峰。手足口病发病率在各镇街间呈不均匀分布,热点区域集中在主城区及其周边的城乡接合部。优势毒株在不同年份间频繁更迭,2010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占主导地位,2011-2016年以其他肠道病毒和柯萨奇病毒(CV)-A16为主,自2017年起,CV-A6逐渐成为优势病原。结论2010-2023年广州市≥6岁人群手足口病患者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热点区域集中在主城区及其周边的城乡接合部。病原构成发生明显变化,EV71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而CV-A6逐渐成为优势病原。应重视该年龄段人群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特别是在流行热点区域加强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空间自相关 热点分析
原文传递
泸州市新报告HIV-1感染人群新发感染特征及空间分布分析
11
作者 艾雨 余明 +4 位作者 袁丹 许文平 肖体呈 冯燎 曾沛斌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了解泸州市新报告HIV-1感染人群新发感染特征,以期得到高危人群特征,为当地制定精准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2021年泸州市新报告的病例开展HIV-1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方法检测。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 目的了解泸州市新报告HIV-1感染人群新发感染特征,以期得到高危人群特征,为当地制定精准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2021年泸州市新报告的病例开展HIV-1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方法检测。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空间自相关及热点分析方法,探索泸州市新发感染空间分布特征。结果选取每年奇数月网报的病例共计4494例开展检测,新发感染病例673人,新发感染比例14.98%。新发感染病例以男性(472/673,70.13%)、已婚(335/673,49.78%)、异性传播(621/673,92.27%)、年龄>50岁(520/673,77.27%)、初中或以下教育程度(599/673,89.00%)为主。各年新发感染比例分别为11.74%(129/1099)、17.11%(247/1444)、13.57%(154/1134)和17.50%(143/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024,P<0.001),呈上升趋势(χ^(2)=5.997,P=0.014)。不同传播途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样本来源和现住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传播途径、报告年份、职业、现住址、样本来源均是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2018年和2021年新发病例发病存在空间自相关特征;热点地区由分散逐渐转为相对集中,数量随报告年份有所波动。结论泸州市HIV-1新发感染比例在全省范围内相对较低,但呈上升趋势。青年、学生、同性传播、离退人员等特征人群中新发比例较高。应重点关注热点地区,加强热点区域内常规监测及重点人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新发感染 空间自相关 热点分析
原文传递
2020—2023年北京市手足口病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艳伟 董帅兵 +7 位作者 赵好 冯家鑫 王超 高志勇 贾蕾 张代涛 王全意 霍达 《国际病毒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索2020—2023年北京市手足口病空间分布特征,为开展区域性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和整理全民健康信息化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手足口病病例信息,分析各年累计月均发病率分布情况,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探索病例... 目的探索2020—2023年北京市手足口病空间分布特征,为开展区域性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和整理全民健康信息化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手足口病病例信息,分析各年累计月均发病率分布情况,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探索病例的空间聚集分布模式。结果2020—2023年,北京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0371例,2023年发病率最高(135.92/10万),7~11月为发病高峰。发病率在乡镇街道水平呈现空间聚集特征,2020年和2021年的热点区域呈多块散在分布,2022年和2023年逐渐呈集中分布。结论2020—2022年北京市手足口病的空间聚集性较低,2023年空间聚集性增强、热点区域更为集中。应加强手足口病流行热点区域的防控,同时需要防范低流行区域出现空间聚集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空间自相关 热点分析 空间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陕南秦巴山区可持续生计安全评价及其鲁棒性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石育中 杨新军 王婷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09-2321,共13页
可持续生计安全强调以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视角来评价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性问题。目前,可持续生计安全分析框架存在权重方法单一和计算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选取陕南28个区县,以2005-2014年为时序,运用层次分析法、热点分析和鲁... 可持续生计安全强调以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视角来评价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性问题。目前,可持续生计安全分析框架存在权重方法单一和计算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选取陕南28个区县,以2005-2014年为时序,运用层次分析法、热点分析和鲁棒性分析分别确定指标权重,定量分析可持续生计安全动力机制和空间聚集性,检验可持续生计安全指数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陕南可持续生计安全指数年际差异显著,并逐年增大,其中汉中市差异最为明显,极值均在该市;2生态安全、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综合影响可持续生计安全,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态安全>经济效益>社会公平;3可持续生计安全整体空间格局表现出"热—冷—热—冷"依次交替的特征,且其发展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地理集中现象;4可持续安全指数排名出现频率—变化范围矩阵对角线颜色较深,整体排名出现频率较高,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说明可持续生计安全指数及排名稳健性与可信度较高。该研究引入可持续生计安全,可为可持续性评价提供理论方法参考和实践应用借鉴,为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安全 热点分析 鲁棒性分析 陕南秦巴山区
原文传递
2008—2018年中国手足口病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34
14
作者 李颉 郑步云 王劲峰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9-430,共12页
手足口病是一种在婴幼儿中多发的常见传染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为揭示我国手足口病的时空分异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自2008年手足口病被列为丙类传染病以来至2018年中国手足口病发病率为研究数据,运... 手足口病是一种在婴幼儿中多发的常见传染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为揭示我国手足口病的时空分异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自2008年手足口病被列为丙类传染病以来至2018年中国手足口病发病率为研究数据,运用全局莫兰指数、Getis-Ord Gi*、新兴时空热点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空间统计方法对中国手足口病的整体和局部时空分布模式、特征和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 2008—2018年我国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性,且聚集的强度显著增高;(2)我国手足口病发病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且较明显向内陆以及北部沿海地区扩张,而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内陆以及东北地区;(3)我国手足口病的新兴时空热点模式以振荡的热点为主,新增热点主要出现在云南、重庆和四川,而冷点分布区域相对稳定,且冷点大部分以加强的、持续的模式出现;(4)手足口病高发病率区域在2008—2018年期间主要向西南方向移动,但在2008—2009年、2013—2014年以及2017—2018年存在向北部移动的趋势,同时2018年手足口病在东—西方向上的分布范围显著增大。总体来说,我国手足口病在南方地区高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手足口病 时空分异 空间自相关 全局莫兰指数 getis-ord gi* 新兴时空热点分析 标准差椭圆
原文传递
2000~2020年中国典型经济区PM_(2.5)时空变化及其与植被景观格局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勇 李欣怡 +4 位作者 黄雯婷 郭振东 盘钰春 郑志威 戴强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52-1864,共13页
探究典型经济区PM_(2.5)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景观格局的关系,对区域PM_(2.5)污染治理和大气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M_(2.5)数据和MODIS NDVI数据集,采用像元二分模型、 Getis-Ord G*i分析、 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 Mann-Ken... 探究典型经济区PM_(2.5)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景观格局的关系,对区域PM_(2.5)污染治理和大气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M_(2.5)数据和MODIS NDVI数据集,采用像元二分模型、 Getis-Ord G*i分析、 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 Mann-Kendall检验、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复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国三大经济区PM_(2.5)空间聚集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景观格局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0~2020年环渤海地区PM_(2.5)主要表现为热点区扩张,冷点区缩减;长江三角洲地区冷点区和热点区面积占比无显著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冷点区和热点区均发生扩张.2000~2020年三大经济区PM_(2.5)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改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2000~2020年三大经济区不同植被覆盖度等级下PM_(2.5)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三大经济区PM_(2.5)均在极低植被覆盖度区域改善最为显著.在景观尺度下,与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PM_(2.5)相关性最强的植被景观格局指数分别是聚集度指数(AI)、最大斑块指数(LPI)和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在类型尺度下,与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PM_(2.5)相关性最强的景观格局指数分别是聚集度指数(AI)、斑块形状指数(LSI)和类型斑块面积比(PLAND).植被景观格局指数对PM_(2.5)的综合影响强于单个植被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综上所述,2000~2020年三大经济区PM_(2.5)空间聚集性均发生了改变.在研究时段内,三大经济区PM_(2.5)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在景观尺度和类型尺度下,三大经济区PM_(2.5)与植被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均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经济区 PM_(2.5) 植被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getis-ord G*i分析法
原文传递
基于卫星遥感的大气CO_(2)浓度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16
作者 赵兵杰 王春博 +3 位作者 高鹏远 左伟昆 智子薇 薛丙欣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36,共7页
二氧化碳(CO_(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卫星遥感为监测CO_(2)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基于二氧化碳柱平均干空气混合比(XCO_(2))浓度数据,结合自回归模型、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河北省XCO_(2)浓度时空演变特征... 二氧化碳(CO_(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卫星遥感为监测CO_(2)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基于二氧化碳柱平均干空气混合比(XCO_(2))浓度数据,结合自回归模型、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河北省XCO_(2)浓度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了自然和人类活动对XCO_(2)浓度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河北省XCO_(2)浓度呈周期变化,4月达到峰值,8月达到谷值。在年内具有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明显季节特征。2)河北省XCO_(2)浓度时间序列具有自相关性,最佳滞后时长为2个月。3)河北省XCO_(2)浓度在空间上显著正相关。整体呈西北浓度低、东南浓度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在冀南、冀中、冀北分别形成了聚集性的高值区域。4)地理、植被、气象对XCO_(2)浓度具有显著的负影响作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降水三变量组合和降水、DEM双变量组合可以较好地解释XCO_(2)浓度。通过增加植被覆盖、降水可抑制大气CO_(2)浓度。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制定碳减排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O_(2) 自回归模型 冷热点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