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7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的影像解剖分型研究及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志宾 徐远 王鑫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 研究双侧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三岔口”区的局部影像解剖并进行分型,初步探讨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389例,根据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汇入无... 目的 研究双侧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三岔口”区的局部影像解剖并进行分型,初步探讨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389例,根据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局部影像解剖特点进行分型,右侧分为5型,左侧分为4型,结合置管后胸部X线片、CT检查、腔内心电及超声等资料明确中心静脉管位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与中心静脉导管异位的关系。结果 389例病例右侧“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中Ⅰ型占44.7%、Ⅱ型占24.7%、Ⅲ型占10.3%、Ⅳ型占17.2%、Ⅴ型占3.1%;左侧“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中Ⅰ型占29.3%、Ⅱ型占59.9%、Ⅲ型占9.8%、Ⅳ型占1.0%。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共271例,右侧入路180例中导管异位共24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7例、Ⅴ型5例,左侧入路91例中导管异位共3例,其中Ⅱ型2例、Ⅲ型1例;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PICC右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6,P=0.019),左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3,P=0.557)。CVC置管118例,右侧入路104例中导管异位5例,其中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1例,左侧入路14例中导管异位3例,其中Ⅱ型2例、Ⅳ型1例,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CVC右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03,P=0.116),左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97,P=0.213)。结论 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的影像解剖分型右侧Ⅰ型最多见,左侧Ⅱ型最多见,局部影像解剖分型与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锁骨下静脉 无名静脉 影像解剖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凯宁 杨卿 +7 位作者 姚嘉 唐晖 傅斌生 冯啸 吕海金 易慧敏 易述红 杨扬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探讨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受者门静脉内径、发育情况,利用门静脉左右分支处进行吻合或间置供者髂静脉搭桥吻合,围手术期采用规范... 目的探讨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受者门静脉内径、发育情况,利用门静脉左右分支处进行吻合或间置供者髂静脉搭桥吻合,围手术期采用规范化的门静脉血流监测,术后按肝素钠桥接华法林的方案进行抗凝治疗。经增强CT或门静脉造影确诊门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后,予切开取栓、全身抗凝、介入下取栓、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等处理。结果88例受者中共10例患儿确诊门静脉并发症,其中4例门静脉狭窄,确诊时间分别为术后1 d、2个月、8个月、11个月,6例门静脉血栓形成,确诊时间分别为术中、术后2 d、术后3 d(2例)、术后6 d、术后11个月。1例门静脉狭窄者和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者于围手术期死亡,门静脉并发症相关病死率为2%(2/88)。其余8例患者中,1例行全身抗凝治疗、2例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1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4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后均长期随访,未再出现门静脉相关症状,复查门静脉血流参数正常。结论规范化的术中及术后门静脉血流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门静脉并发症,及时采取术中门静脉切开取栓,术后介入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手段可有效治疗门静脉并发症,减少门静脉并发症导致的移植物丢失和受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肝移植 劈离式肝移植 静脉并发症 静脉狭窄 静脉血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器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麻朋艳 章丹丹 +3 位作者 孙学余 张钿钿 黄赛燕 王红霞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317-1319,132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器(NMES)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102例,其中2021年4至10月采用早期活动+药物抗凝+...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器(NMES)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102例,其中2021年4至10月采用早期活动+药物抗凝+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DVT形成的51例患者作为IPC组,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早期活动+药物抗凝+NMES预防DVT形成的51例患者作为NMES组。3 d后,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视觉模拟评分)、股静脉流速峰值及DVT发生情况。结果NMES组视觉模拟评分平均1(1,2)分,IPC组平均2(2,5)分。NMES组舒适度优于I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MES组预防前后股静脉流速峰值分别为(8.69±1.62)、(16.20±2.48)cm/s(P<0.001),IPC组预防前后分别为(8.62±1.68)、(14.91±2.22)cm/s(P<0.001),预防后NMES组股静脉流速峰值大于IPC组(P<0.001);NMES组发生DVT 2例(3.92%),IPC组发生DVT 3例(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结论NMES可加快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下肢血流速度,患者舒适度高,能有效预防DVT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神经肌肉电刺激器 血栓预防 下肢静脉曲张
下载PDF
改良膝上剥脱大隐静脉技术治疗老年症状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鹏 宋海霞 +3 位作者 何兆鹏 王博宇 张磊 张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9-572,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膝上剥脱大隐静脉主干技术在老年症状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症状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膝上组135例,全肢组10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与并发症情况、随访... 目的 探讨改良膝上剥脱大隐静脉主干技术在老年症状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症状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膝上组135例,全肢组10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与并发症情况、随访结果等。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膝上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和数量均显著低于全肢组(P<0.05)。膝上组术后隐神经损伤与皮下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全肢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术后显著低于术前,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CIVIQ)-14术后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两组间VCSS、CIVIQ-14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至24个月膝上组与全肢组慢性静脉疾病诊断分级体系(CEAP-C)临床分级降低≥2级。结论 改良膝上剥脱技术治疗老年症状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全肢剥脱无明显差异,同时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剥脱 改良膝上 传统剥脱 隐神经损伤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伟 陈占 +2 位作者 鲁磊 王冰涛 尚宏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乳腺癌患者发生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发生PICC相关上肢DVT的13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凝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低... 目的总结分析乳腺癌患者发生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发生PICC相关上肢DVT的13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凝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组(n=65)和利伐沙班组(n=69)。比较两组患者的乳腺癌专科信息和启动抗凝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部位、手术情况、放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导管功能失用率、上肢DVT复发率、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了轻微出血。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周,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治疗乳腺癌患者PICC相关上肢DVT的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但利伐沙班可能更方便患者出院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利伐沙班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风险管控预防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媛媛 倪春湘 +2 位作者 赵浩 马丽 仲畅 《循证护理》 2024年第7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风险管控预防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1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风险管控预防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1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MDT风险管控护理,比较两组PICC穿刺、维护质量、相关性静脉血栓及腋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维护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腋下静脉Vmax、Vmean快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腋下静脉Vmax、Vmean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1%,低于对照组的11.58%(P<0.05)。结论:MDT风险管控可提高肿瘤病人PICC穿刺、维护质量,改善腋下静脉循环,有利于改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预防 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护理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静脉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志明 王刚 徐阳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静脉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射频消融组与桃红四物汤联合组各50例,...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静脉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射频消融组与桃红四物汤联合组各50例,射频消融组给予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桃红四物汤联合组给予患者桃红四物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D-二聚体、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水平,给予患者皮肤温度、肿胀程度、皮肤颜色、疼痛程度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桃红四物汤联合组TNF-α、sVCAM-1、IL-1β、D-二聚体、TXB2、6-Keto-PGF1α、ET-1、vWF、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水平及皮肤温度、肿胀程度、皮肤颜色、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射频消融组(P<0.05);桃红四物汤联合组NO水平、总有效率较射频消融组高(P<0.05)。[结论]给予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桃红四物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可抑制炎症,减少血管内皮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射频消融 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静脉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强化健康教育在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及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叶向红 钱金芳 +3 位作者 蒋莲萍 方燕飞 倪裕玲 费益君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7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中高危患者预防及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33269例静脉血栓栓塞症中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15284例患者接受传统健康教育,为对照组,17985例患者接受强化健康教育,为观察组。干预后评价两组患...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中高危患者预防及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33269例静脉血栓栓塞症中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15284例患者接受传统健康教育,为对照组,17985例患者接受强化健康教育,为观察组。干预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血栓风险知晓率、健康教育知晓率、补水充足率、踝泵运动执行规范率及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结果血栓风险知晓率观察组为89.66%,对照组为44.83%,χ^(2)=7773.232,P<0.001。健康教育知晓率观察组为91.38%,对照组为86.21%,χ^(2)=226.010,P<0.001。补水充足率观察组为96.55%,对照组为79.31%,χ^(2)=2437.582,P<0.001。踝泵运动执行规范率观察组为91.10%,对照组为41.38%,χ^(2)=9425.405,P<0.001。对照组和观察组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分别为0.77%和0.13%,χ^(2)=78.215,P<0.001。结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及控制中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可降低患者的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芳 赵配配 +2 位作者 徐美娜 付燕荣 王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分析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间歇性充气加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01—2022-12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70例重度TB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下肢深静脉血预防性干预,研... 目的分析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间歇性充气加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01—2022-12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70例重度TB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下肢深静脉血预防性干预,研究组增加间歇性充气加压。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前后静脉血流流速及干预7 d后下肢肿胀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2.86%),对照组6例(17.14%),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下肢各血管静脉流速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2组股静脉、髂外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流速较干预前均明显提升,研究组流速快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研究组轻度+无肿胀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充气加压可有效预防肢深静脉血栓,原因可能在于间歇性充气加压可改善下肢血管静脉流速,建议重度TBI患者围术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 重度颅脑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静脉流速 下肢肿胀
下载PDF
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术联合组织胶黏合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建国 张巍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和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术(EVS)联合组织胶黏合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疗效。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鄂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35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予以... 目的观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和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术(EVS)联合组织胶黏合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疗效。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鄂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35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予以EVL+EVS治疗的161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EVL+EVS+组织黏合剂注射术治疗的189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止血成功率、早期再出血率、迟发性再出血率、治疗次数、EGV消失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门静脉血流速度(PV)、门静脉血流量(PQ)、门静脉内径(PD)。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EGV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再出血率、迟发性再出血率、治疗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PV、PQ、PD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ALB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L+EVS+组织黏合剂注射术治疗EGV止血成功率高,可有效降低再出血风险,且对术后肝功能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从而达到改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术 组织胶黏合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下载PDF
阿托品联合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及血液灌流治疗老年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跃辉 宋俊坤 +1 位作者 郝炎 宋宗辉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195-200,210,共7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接受阿托品联合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血液灌流(HP)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的老年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64例,根据不同救治方案将患...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接受阿托品联合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血液灌流(HP)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的老年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64例,根据不同救治方案将患者分为使用阿托品救治的对照组(32例)和使用阿托品联合CVVH+HP方案救治的观察组(32例)。2组均接受反复清洗胃部、甘露醇或硫酸镁导泻、大量吸氧、平衡电解质、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定等常规急救措施,此外,对照组使用阿托品救治,观察组使用阿托品联合CVVH+HP方案救治。观察并比较2组恢复情况、胆碱酯酶(ChE)水平、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损伤程度评估值[心功能指标值: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肝功能指标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肾功能指标值: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评估并比较2组机体氧化应激程度[人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局部炎症情况[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不良事件、临床疗效以及缓解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hE活性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hE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Ch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K-MB、cTnI、cTnT、ALT、AST、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LPO和MDA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而SOD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LPO和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L-1β、IL-6、PCT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IL-1β、IL-6、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而疗效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MS、反跳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联合CVVH+HP方案可降低老年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ChE表达,抑制局部炎症,增强抗氧化能力,减少对脏器功能的损害,疗效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 阿托品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血液灌流
下载PDF
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明 陈铮 +6 位作者 王晓彦 张佳琦 张娇 张晶 薛慧 李秀婷 邸禄芹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90-79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300例,按照住院时间将2021年1~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7~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150...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300例,按照住院时间将2021年1~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7~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水平、基本预防措施依从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水平、对基本预防措施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00%低于对照组的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健康教育 下肢骨折 静脉血栓 依从性
下载PDF
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振虎 陈铭韬 +21 位作者 吴汉江 张胜 方坤 谢尚 刘宇 胡传宇 刘冰 李春洁 朱桂全 王成 高洋 张晓晨 石剑波 张永红 崔明哲 季彤 任国欣 王延安 陈伟良 张陈平 何悦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和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大范围的肿瘤根治手术和同期修复重建手术,又由于高龄兼...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和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大范围的肿瘤根治手术和同期修复重建手术,又由于高龄兼长时间手术、术后长时间卧床以及肿瘤和化疗药物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等多种危险因素,提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应是VTE的极高危群体,但相关文献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VTE发生情况却很少关注,有关VTE在头颈肿瘤术后发生率的数据也有限。迄今为止,国内对于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缺乏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预防与管理评价体系。为统一和规范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治,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该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4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栓塞 头颈肿瘤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全麻患者术后麻醉重症监护室中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飞 孙铭阳 张加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筛选全麻术后转入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的患者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8月择期行全麻下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AICU的患者192例,男105例,女87例,年龄18~85岁,BMI 18~31 kg/m^(2),ASAⅡ或Ⅲ级。收... 目的筛选全麻术后转入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的患者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8月择期行全麻下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AICU的患者192例,男105例,女87例,年龄18~85岁,BMI 18~31 kg/m^(2),ASAⅡ或Ⅲ级。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麻醉手术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入AICU 6 h内的超声结果是否有新发DVT将患者分为两组:DVT组和非DVT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ICU中患者术后6 h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全麻术后在AICU新发DVT的患者有64例(33.3%),均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律失常(OR=2.236,95%CI 1.011~4.943,P=0.047)、术前血小板计数高(OR=1.006,95%CI 1.002~1.010,P=0.007)、术前D⁃二聚体浓度高(OR=1.203,95%CI 1.046~1.383,P=0.010)、术中低血压(OR=1.010,95%CI 1.002~1.019,P=0.020)和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OR=3.796,95%CI 1.697~8.492,P=0.001)是全麻术后AICU中患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阿司匹林规律服用史(OR=0.176,95%CI 0.060~0.518,P=0.002)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术前心律失常、术前血小板计数高、术前D⁃二聚体浓度高、术中低血压及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全麻手术后AICU患者6 h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全麻 麻醉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cTnI、Hcy水平与合并肺栓塞风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文宣 刘国娟 乔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合并肺栓塞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DVT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肺栓塞分...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合并肺栓塞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DVT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肺栓塞分为对照组(单纯DVT)68例,观察组(DVT合并肺栓塞)40例。收集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史、高血脂史、慢性肺部疾病、脑血管意外、下肢骨折、吸烟史、饮酒史、血栓受累肢体、受累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比、wells评分、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cTnI及Hcy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DVT合并肺栓塞的影响因素。根据肺栓塞危险程度将DVT合并肺栓塞患者划分为高危组(n=10)、中危组(n=17)、低危组(n=13);比较不同危险程度肺栓塞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cTnI、Hcy水平及wells评分间差异。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cTnI及Hcy水平与wells评分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慢性肺部疾病、脑血管意外、下肢骨折、吸烟史、饮酒史、血栓受累肢体及受累静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比、wells评分、PLT、NEUT、CRP、D-D、cTnI及Hcy水平分别为(52.37±12.19)%、(5.16±1.07)分、(284.63±90.72)×10^(9)/L、(71.22±10.16)%、(15.29±2.39)mg/L、(1051.27±271.19)ng/mL、(0.33±0.13)ng/mL、(21.27±2.16)μmol/L,均高于对照组[41.67±10.28)%、(3.28±0.94)分、(206.27±86.15)×10^(9)/L、(64.31±8.75)%、(10.33±1.71)mg/L、(739.52±206.34)ng/mL、(0.21±0.06)ng/mL、(10.19±1.7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比、wells评分、cTnI及Hcy为DVT合并肺栓塞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肺栓塞低危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比、cTnI、Hcy水平及wells评分均低于中危组、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比、cTnI、Hcy水平与well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DVT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cTnI、Hcy可有效预测合并肺栓塞,同时可判断患者肺栓塞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同型半胱氨酸 肺栓塞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宁方波 赵大鹏 +1 位作者 王琳 黄化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77-80,共4页
目的 探究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合理且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学... 目的 探究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合理且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学相关指标(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钠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7 d、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钠肽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神经生长因子(95.31±9.65)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0.26±1.37)μg/L、脑钠肽(157.43±13.25)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16.38±10.46)ng/ml、(15.86±1.86)μg/L、(189.46±17.78)ng/L(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43±2.21)s、凝血酶原时间(13.26±1.53)s、凝血酶时间(17.46±2.24)s比对照组的(30.48±2.15)、(10.93±1.29)、(15.55±1.87)s更长,纤维蛋白原(2.44±0.43)g/L比对照组的(4.21±0.64)g/L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比对照组的25.00%更低(P<0.05)。结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学状况,且可以有效改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该治疗方案临床应用效果理想,预后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介入治疗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基于诺莫图构建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银平 杜雪莲 +4 位作者 王亮云 黄瑞珍 罗乙舒 熊俊琴 何丽连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和验证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2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n=159)和验证组(n=68)。收集...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和验证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2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n=159)和验证组(n=68)。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筛选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和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建模组159例髋部骨折中发生DVT 33例,发生率为20.89%。LASSO回归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5 d、低蛋白血症、D-二聚体>0.5是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将上述5个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区分度良好(C-index=0.932);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列线图的拟合优度良好(χ^(2)=57.625,P=0.732)。建模组和验证组发生DV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2、0.821,模型准确度高。结论年龄≥70岁、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5 d、低蛋白血症、D-二聚体>0.5是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彬彬 魏丽丽 +3 位作者 崔莉 郭菁 郝小磊 徐向朋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目的 :检索、评价及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 目的 :检索、评价及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美国指南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站、PubMed、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医脉通、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与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相关的文献,包括临床决策、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由专业循证护理人员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提取、汇总。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7篇、指南5篇、专家共识1篇、队列研究1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结合临床专业人员意见汇总了5个主题,包括围手术期管理、监测与筛查、使用与维护、人员与培训及健康教育,共33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证据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为临床医护人员规范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的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透透析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原文传递
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治疗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 王豪伟 +3 位作者 杨西涛 王德明 范新东 苏立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 :探讨通过介入栓塞方式治疗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患者9例,在DSA引导下予以介入栓塞治疗,通过DSA观察病变范围、预测硬化剂注射剂量... 目的 :探讨通过介入栓塞方式治疗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患者9例,在DSA引导下予以介入栓塞治疗,通过DSA观察病变范围、预测硬化剂注射剂量以使药物注射入病变腔内,并对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结果:9例患者中,男6例(66.7%),女3例(33.3%);年龄7~51岁,平均21.3岁。出血是患者最主要的报告症状(6例,66.7%);供血动脉包括下牙槽动脉、面动脉以及上颌动脉分支。9例患者均于全麻下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共治疗20次(每例患者接受1~5次,平均2.2次/例)。无水乙醇单次平均用量为21.95 mL。20次介入栓塞治疗中,9次应用弹簧圈辅助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共使用158枚弹簧圈,平均17.6枚/次(80枚/9次)。另有2次使用博来霉素,5次使用少量150μm PVA颗粒辅助栓塞治疗。9例患者随访时间5~11年,其中,4例治愈,3例基本治愈,2例好转,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在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治疗中,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正确诊断、根据DSA造影结果采用以无水乙醇为主介入栓塞方案,可减少创伤、改善症状、控制病灶,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该方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静脉畸形 介入栓塞治疗 弹簧圈 无水乙醇
原文传递
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流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亚 杨淑仙 +7 位作者 王浩 任猛 李文夺 李金涛 刘建军 刘西斌 任宝 左静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2组均在术后开始用药,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2组均在术后开始用药,对照组采用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7 d后,对比术前及术后7 d患肢小腿直径差,对比术前及术后7 d疼痛分级(NRS)、下肢静脉血流参数(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1),比较2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药物不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前及术后7 d患肢小腿直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参数、TT、PT、APTT、BALP、BG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7天,CTX-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用于髋部骨折术后,能缓解患者肿胀及疼痛,加快下肢静脉血流,降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改善骨代谢指标,进而降低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片 那屈肝素钙注射液 髋部骨折术 下肢静脉血流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