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肠方抑制晚期肠癌生长及对血清VEGF和miR-NA-31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俞晨 刘沈林 +1 位作者 邹玺 吴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灌肠方联合化疗和单用化疗治疗肠癌病人外周血miRNA-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0例实验组和20例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仙鹤草、败酱草、龙葵组成的灌肠方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用FOL... 目的观察灌肠方联合化疗和单用化疗治疗肠癌病人外周血miRNA-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0例实验组和20例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仙鹤草、败酱草、龙葵组成的灌肠方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用FOLFOX方案化疗,观察灌肠方联合化疗对晚期肠癌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中医证侯疗效判定、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及毒性反映等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灌肠方干预后患者血清miRNA-31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ELISA检测其对人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索灌肠方的作用机理。结果联合治疗组缓解率明显大于单用化疗组(P<0.05);2组临床证候疗效比较,P>0.05;经卡氏评分,联合治疗组生活状况优于单用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VEGF、miRNA-31均低于单用化疗组(P<0.01)。结论灌肠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能提高临床客观疗效及疾病控制率,降低晚期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iRNA-31水平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肠方 肠癌 miRNA-31 VEGF
下载PDF
李国栋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经验介绍 被引量:8
2
作者 冯丽鹏 谭嗣伟 +1 位作者 王晓锋 李国栋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4期482-484,共3页
文章旨在梳理总结李国栋教授辨证论治放射性直肠炎的用药特点和验案分析。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放射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李教授认为放射性直肠炎多属脾胃虚衰,失于运化,且常与风、寒、湿、热、食等夹杂为病;治疗... 文章旨在梳理总结李国栋教授辨证论治放射性直肠炎的用药特点和验案分析。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放射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李教授认为放射性直肠炎多属脾胃虚衰,失于运化,且常与风、寒、湿、热、食等夹杂为病;治疗上首辨病症之缓急,次选内外治法,以顾护脾胃为核心,灵活运用清、温、补诸法辨证施治,代表方剂有:葛根芩连汤、胃苓汤、四君子汤、灌肠方等,在临床上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国栋 放射性直肠炎 葛根芩连汤 胃苓汤 四君子汤 灌肠方
下载PDF
愈疡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对血清IL-4 IL-10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戴思思 董克礼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愈疡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IL-4、IL-10的影响。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愈疡灌肠方(100mL)灌肠治疗,每晚1次;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00mL,加入柳氮磺胺吡啶3g,地塞米松... 目的:探讨愈疡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IL-4、IL-10的影响。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愈疡灌肠方(100mL)灌肠治疗,每晚1次;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00mL,加入柳氮磺胺吡啶3g,地塞米松5mg灌肠治疗,每晚1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及IL-4、IL-10的变化。结果:两组均4周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IL-10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愈疡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有助于增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IL-4、IL-10,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机体的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愈疡灌肠方 IL-4 IL-10
原文传递
慢盆汤内服配合灌肠方灌肠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春娣 伍朝霞 《河北中医》 2010年第4期504-506,共3页
目的观察慢盆汤内服配合灌肠方灌肠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5例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0例予以慢盆汤口服及灌肠方灌肠,对照1组30例予以慢盆汤口服,对照2组15例予以灌肠方灌... 目的观察慢盆汤内服配合灌肠方灌肠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5例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0例予以慢盆汤口服及灌肠方灌肠,对照1组30例予以慢盆汤口服,对照2组15例予以灌肠方灌肠。3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疗效显著(P<0.05),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的部分指标,使血液流动性增强。结论慢盆汤口服配合灌肠方灌肠可纠正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循环障碍,增加局部血流量,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肠 慢性病 盆腔炎性疾病 中医药疗法 汤剂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清肠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VEGF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凌宇 顾贤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6期345-347,共3页
目的:观察"清肠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清肠灌肠方"治疗(中药组)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SASP组),各30例。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 目的:观察"清肠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清肠灌肠方"治疗(中药组)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SASP组),各30例。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前后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中药组症状改善和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均优于SASP组(P<0.05),提高VEGF表达作用优于SASP组(P<0.05)。结论:"清肠灌肠方"治疗UC疗效显著,该方通过提高VEGF表达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可能是其促进溃疡愈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清肠灌肠方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肠炎Ⅰ号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中性粒细胞衍生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纪翔 王建民 +2 位作者 侯勇 李明 唐冉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7期58-60,共3页
目的:评估肠炎Ⅰ号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粪中性粒细胞衍生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4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患者予肠炎Ⅰ号灌肠方保留灌肠;对照组患者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结束后,评估临... 目的:评估肠炎Ⅰ号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粪中性粒细胞衍生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4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患者予肠炎Ⅰ号灌肠方保留灌肠;对照组患者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粪便中的中性粒细胞衍生蛋白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粪中性粒细胞衍生蛋白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粪中性粒细胞衍生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腹泻、脓血便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炎Ⅰ号灌肠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肠黏膜的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轻度 中度 肠炎Ⅰ号灌肠方 中性粒细胞衍生蛋白
下载PDF
经验灌肠方联合微波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
7
作者 谢洪 刘燕 +2 位作者 梁雪 廖欢 张天红 《四川中医》 202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验灌肠方联合微波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湿热瘀结型SPI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康妇消炎栓联合微波治疗,观察组60例经验灌肠方联合微波治疗,共治疗2疗程。... 目的:探讨经验灌肠方联合微波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湿热瘀结型SPI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康妇消炎栓联合微波治疗,观察组60例经验灌肠方联合微波治疗,共治疗2疗程。记录治疗前后彩超检查结果,测定CD4+、CD8+、CD4+/CD8+、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经期腹痛程度,并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盆腔积液程度好于对照组,盆腔炎性包块小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经期腹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52/60)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58/60)(P<0.05)。结论:经验灌肠方联合微波治疗SPID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 湿热瘀结型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经验灌肠方 微波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