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痹散干预膝骨关节炎兔软骨组织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东东 陈光友 +4 位作者 李晓明 吴雪莲 朱凯 雷杨 易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5622-5627,共6页
背景:Wnt信号转导的活化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当前对Wnt信号通路的研究侧重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激活或抑制蛋白的表达。目的:观察院内协定处方骨痹散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体内炎症因子与Notch3/Hes1及Wnt/β-catenin... 背景:Wnt信号转导的活化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当前对Wnt信号通路的研究侧重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激活或抑制蛋白的表达。目的:观察院内协定处方骨痹散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体内炎症因子与Notch3/Hes1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用药思路。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与骨痹散组,每组10只,使用改良Hulth法构建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持续造模8周,模型构建完毕后假手术组、模型组膝骨关节处涂抹生理盐水,阳性组涂抹双氯芬酸钾凝胶,骨痹散组涂抹骨痹散,每天敷8 h,连续1周。给药完毕后观察动物活动情况并进行行为学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中前列腺素E2、环氧化酶2、白细胞介素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与番红O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3,13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中Notch3、Hes1、Wnt5a、β-catenin、Bcl-2、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动物行走困难,膝关节软骨组织损伤严重,血清中前列腺素E2、环氧化酶2、白细胞介素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P<0.05),软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3,13和Bax、Caspase-3、Wnt5a、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P<0.05),Notch3、Hes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骨痹散组动物行走情况良好,血清中前列腺素E2、环氧化酶2、白细胞介素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P<0.05),膝关节软骨组织损伤减轻,软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3,13和Bax、Caspase-3、Wnt5a、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P<0.05),Notch3、Hes1、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③结果表明,院内协定处方骨痹散能减轻兔膝骨关节炎的症状,改善软骨组织病变,减少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otch3/Hes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骨痹散 软骨组织 中药复方 Wnt β-catenin NOTCH3 HES1
下载PDF
骨痹散通过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减轻兔膝骨关节炎损伤
2
作者 李东东 李晓明 +2 位作者 吴雪莲 易露 陈光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0-107,共8页
目的探讨骨痹散对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双氯芬酸钾凝胶)与骨痹散组,每组6只,使用改良Hulth法构建兔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8周后给药4周。对软骨组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后测量软骨厚度... 目的探讨骨痹散对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双氯芬酸钾凝胶)与骨痹散组,每组6只,使用改良Hulth法构建兔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8周后给药4周。对软骨组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后测量软骨厚度,番红-O染色后进行Mankin评分;使用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软骨组织中软骨细胞的凋亡情况;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软骨组织中ColⅡ与Col X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组织中Bax、cleaved-caspase-3、p-ERK、p-p38、p-Smad2、p-Smad3、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软骨组织厚度减少,Mankin评分升高,软骨细胞凋亡率升高,ColⅡ、p-Smad2、p-Smad3、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减低,Col X、Bax、cleaved-caspase-3、p-ERK、p-p38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与骨痹散组软骨组织厚度增加,Mankin评分降低,软骨细胞凋亡率降低,ColⅡ、p-Smad2、p-Smad3、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ol X、Bax、cleaved-caspase-3、p-ERK、p-p38蛋白表达降低。结论骨痹散对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通过减少软骨细胞凋亡,稳定软骨组织结构,促进软骨组织损伤后再生与修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P38通路、激活TGF-β/Smad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骨痹散 软骨组织 ERK/P38通路 TGF-β/Smad通路
下载PDF
骨痹散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5例 被引量:6
3
作者 贾仰春 于素芹 史德举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1,共2页
将 67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 (中药骨痹散治疗 )45例和西药组 (扶他林等治疗)22例, 2个疗程后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症状量表分析法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中药组显效率为 77. 78%,西药组为 50 .02%, 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将 67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 (中药骨痹散治疗 )45例和西药组 (扶他林等治疗)22例, 2个疗程后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症状量表分析法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中药组显效率为 77. 78%,西药组为 50 .02%, 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中药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缓解疼痛方面较西药组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中药疗法 骨痹散
下载PDF
骨痹回春汤内服联合骨痹散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疗效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小文 吴耀华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4期118-119,共2页
目的观察骨痹回春汤内服联合骨痹散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及分析其经济性。方法将184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万通筋骨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内服骨痹回春汤联合外敷骨痹散治疗。结果观察组... 目的观察骨痹回春汤内服联合骨痹散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及分析其经济性。方法将184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万通筋骨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内服骨痹回春汤联合外敷骨痹散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30%(P<0.05);观察组患者人均医疗开支为(575.46±98.53)元,人均日费用为(25.36±5.34)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 336.28±213.41)元和(63.23±10.47)元(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费用比为(0.129±0.0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49±0.008)(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0%(P<0.05)。结论内服骨痹回春汤联合外敷骨痹散治疗腰肌劳损安全、有效,且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医疗支出,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痹回春汤 骨痹散 腰肌劳损 卫生经济学
下载PDF
不同分离精制工艺对中药复方骨痹颗粒喷干粉制剂学性质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磊 朱华旭 +5 位作者 唐志书 姚薇薇 潘永兰 付廷明 李博 郭立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308-3312,共5页
目的采用粒径分析、粉末流动性测试和电镜扫描等分析技术,比较分析不同分离精制工艺对中药复方水提液经分离精制所得中间体的微观制剂学性质影响因素,评价预测水提液分离精制的最优工艺。方法以前期已建立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中药复方... 目的采用粒径分析、粉末流动性测试和电镜扫描等分析技术,比较分析不同分离精制工艺对中药复方水提液经分离精制所得中间体的微观制剂学性质影响因素,评价预测水提液分离精制的最优工艺。方法以前期已建立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中药复方骨痹颗粒为例,对复方水提液分别采用95%乙醇使得含醇量达到50%、D101大孔树脂吸附并且用70%乙醇洗脱、0.2μm氧化铝陶瓷膜进行精制分离,制备3种制剂中间体,并比较流动性、粘结度、压缩性、透气性、粒子微观结构、粒径分布等微观制剂学性质。结果采用3种常用于中药复方水提液分离精制工艺(乙醇沉淀法、大孔吸附树脂法和膜分离法)制备的骨痹颗粒喷干粉,通过综合分析可知,膜分离法所得中间体的各项性质均较其他2种工艺好,易于后续的制粒、压片等工艺顺利进行,操作条件:药液质量浓度为生药0.05 g/m L,药液温度30℃,压力0.15 MPa,流速5 m/s。结论不同分离精制工艺所得喷干粉的制剂学性质差异较大,通过分析影响喷干粉吸湿性、流动性、压缩性等性质的因素,选择0.2μm氧化铝陶瓷膜分离法作为骨痹颗粒水提液分离精制的最优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水提液 精制工艺 骨痹颗粒 喷干粉 制剂学性质 质量标准 乙醇沉淀法 大孔吸附树脂法 膜分离法 氧化铝陶瓷膜
原文传递
基于多维检测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探讨中药复方骨痹颗粒浸膏粉体吸湿性特征及其改性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佳佳 潘林梅 +6 位作者 朱华旭 唐志书 李博 杨培强 付廷明 姚薇薇 杨磊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40-2544,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骨痹颗粒浸膏粉体吸湿性特征及其改性机制,为中药固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关键工艺技术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以骨痹颗粒浸膏粉体为模型药物,将水提原液、水提醇沉中间体和含有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水提醇沉中间体经喷雾干燥得到浸...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骨痹颗粒浸膏粉体吸湿性特征及其改性机制,为中药固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关键工艺技术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以骨痹颗粒浸膏粉体为模型药物,将水提原液、水提醇沉中间体和含有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水提醇沉中间体经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体,采用粉末流动性测试和电镜扫描等多维检测技术分析表征上述浸膏粉体的微观制剂学性质;采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对水提醇沉中间体进行吸湿性改性研究,进而引入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改性后浸膏粉体吸收水分子的含量、相态、分布及结构信息;探索骨痹颗粒浸膏粉体的吸湿性改性机制。结果浸膏粉体喷雾干燥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1000、泊洛沙姆188和月桂醇硫酸镁等表面活性剂可改善粉体的吸湿性。经低场核磁分析可知,上述表面活性剂通过与亲水基结合或与空气中的自由水结合,使得粉体吸湿性降低。结论加入表面活性剂对于骨痹颗粒浸膏粉体的吸湿性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改性机制与水的结合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痹颗粒浸膏粉体 表面活性剂 多维检测分析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吸湿特征 改性机制
原文传递
外敷骨痹散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东东 陈光友 +6 位作者 丁辉 李晓明 朱凯 刘艳 姜铧财 彭道琥 代浩平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骨痹散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我院骨痹散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洛索洛芬钠凝胶膏外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WOMAC骨关节炎... 目的观察骨痹散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我院骨痹散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洛索洛芬钠凝胶膏外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及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β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AS疼痛评分及WOMAC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痹散可明显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症状,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骨痹散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