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鬼子母到多子观音:佛教送子神的本土化形象演变
1
作者 吴灿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1-20,共10页
鬼子母最初是印度民间颇有影响力的神,佛教诞生以后,因其强大的包容力与感染力被吸纳进来。随着佛教的东传,鬼子母信仰也渐入中土,与本土原有的九子母信仰结合起来,成为送子神。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佛教教内称之为"鬼子母"... 鬼子母最初是印度民间颇有影响力的神,佛教诞生以后,因其强大的包容力与感染力被吸纳进来。随着佛教的东传,鬼子母信仰也渐入中土,与本土原有的九子母信仰结合起来,成为送子神。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佛教教内称之为"鬼子母",普通民众称之为"九子母"。二者之间有所联系,也有各自的区别。送子观音信仰兴起之后,在原楚文化地区又跟九子母结合起来成为多子观音,为普通求子信众所供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子 九子 多子观音 送子神
下载PDF
以“鬼子母揭钵”为例看原生“西游”故事的聚合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毓龙 胡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2-147,共6页
在"西游"演化史上,"鬼子母"与"西游"故事的牵缠一直没有终止过,然而因其未被百回本《西游记》整合、吸纳,这一故事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事实上,从唐代佛典到宋元队戏、南戏、杂剧,以至清代宫廷大戏《... 在"西游"演化史上,"鬼子母"与"西游"故事的牵缠一直没有终止过,然而因其未被百回本《西游记》整合、吸纳,这一故事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事实上,从唐代佛典到宋元队戏、南戏、杂剧,以至清代宫廷大戏《升平宝筏》,都清晰可见其向"西游"故事聚合的轨迹。该故事与"西游"故事的两度聚合,第一次发生在唐五代,以"斋僧"为标签,第二次发生在宋元,以"揭钵"为标签,这与鬼子母形象于当时民间的存在形态是相适应的。而在第二次聚合中,它又与铁扇公主故事发生扭结、重叠。鬼子母这一形象的衍变,是我们考察原生"西游"故事向故事主干及彼此间聚合活动时的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西游”故事 鬼子 揭钵
下载PDF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鬼子小说母题的深度阐释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琨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39-43,共5页
鬼子,一个充满着神秘、浸润着空灵色彩的名字,携带着南方仫佬族人的飘逸而厚重的气息,引领广西文学的风骚。如今鬼子的创作已有十几个年头,作品不断地被全国大型的杂志转载并连连获奖。
关键词 鬼子小说 广西文学 小说叙事 悲悯情怀 瓦城 底层人民 当代著名作家 阎连科 现实关怀
下载PDF
从壁画证据看鬼子母在古代中国的演变
4
作者 杨静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9-42,共4页
鬼子母崇拜源于印度,后来归为佛教的守护神,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鬼子母与中国本土的生殖崇拜信仰九子母结合起来,在中国扎根,其形象也随之发生改变。从壁画中可以明显看到鬼子母的形象在中国演变的证据。
关键词 宗教壁画 鬼子 送子观音
下载PDF
鬼子母神是谁——诃利帝母艺术形象的流变与溯源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琛 《丝绸之路》 2009年第8期79-81,共3页
鬼子母形象来源于佛教中的诃利帝母,从印度经由中国传入日本,并被广泛信奉。本文对诃利帝母艺术形象的流变与溯源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子安观音 鬼子 九子 送子观音 提喀女神
下载PDF
夜叉崇拜与《佛说鬼子母经》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翎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24-29,共6页
本文旨在讨论《佛说鬼子母经》的编撰与出现。《佛说鬼子母经》是经录中记载的东晋失译本,在这部公元4世纪讲述僧人于饭时祭祀鬼母及其众鬼子的有部律典中,提到因吃人夜叉鬼子母皈依了佛陀,佛赐予她的鬼儿子"浮图摩尼钵"的名... 本文旨在讨论《佛说鬼子母经》的编撰与出现。《佛说鬼子母经》是经录中记载的东晋失译本,在这部公元4世纪讲述僧人于饭时祭祀鬼母及其众鬼子的有部律典中,提到因吃人夜叉鬼子母皈依了佛陀,佛赐予她的鬼儿子"浮图摩尼钵"的名号,由他们统领的天地之间众鬼叫"摩尼钵"。号称"摩尼钵"的夜叉,是印度自古就受到崇拜的财神。当公元3、4世纪印度教挺进恒河平原后,大量遗存的摩尼钵造像,反映了当时普遍的夜叉崇拜现象。由于夜叉崇拜的盛行以至其形像开始进入佛教系统,被佛教僧人编入各类经典中,《佛说鬼子母经》可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编写的新经。它将自犍陀罗以来、工匠习惯性表现的地方天花女神纳入佛教系统,并以经典的形式宣告从此古老的夜叉信仰,属于佛教母亲神诃利帝(汉译鬼子母),她是诸多摩尼钵之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叉 摩尼钵 鬼子 《佛说鬼子经》
下载PDF
水陆画中的鬼子母图像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翎 《吐鲁番学研究》 2017年第2期82-98,160,共18页
现存水陆画大多属于明清遗存,主要作品有:宝宁寺水陆画、北京法海寺壁画、甘肃永登感恩寺金刚殿栱眼壁画、河北毗卢寺壁画、河北蔚县重泰寺壁画、河北正定隆兴寺壁画,以及山西浑源永安寺、山西稷山青龙寺、山西灵石县资寿寺、四川广汉... 现存水陆画大多属于明清遗存,主要作品有:宝宁寺水陆画、北京法海寺壁画、甘肃永登感恩寺金刚殿栱眼壁画、河北毗卢寺壁画、河北蔚县重泰寺壁画、河北正定隆兴寺壁画,以及山西浑源永安寺、山西稷山青龙寺、山西灵石县资寿寺、四川广汉龙居寺、四川平武报恩寺万佛阁、四川新津观音寺毗卢殿以及日本藏宁波所出的水陆画等。在这些水陆画当中,出现了许多有趣的鬼子母及鬼子母变体以及鬼子母的组合图像,说明一种信仰在民间流传过程中产生的新创造。作者分析了有典型意义的鬼子母图像的图像样式来源及其图像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 鬼子 图像
下载PDF
政治的隐喻:岩山寺金代鬼子母经变(上)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翎 《吐鲁番学研究》 2015年第2期71-78,157-159,共8页
岩山寺金代"鬼子母经变"是中国仅存的一幅鬼子母因缘经变画。虽然此画发现已有四十多年,但并没有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以往的学者多是以剥离单幅内容的方式,进行图像志的辨识。但由于方法问题,辨识多有失误,主要是这种误读忽略... 岩山寺金代"鬼子母经变"是中国仅存的一幅鬼子母因缘经变画。虽然此画发现已有四十多年,但并没有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以往的学者多是以剥离单幅内容的方式,进行图像志的辨识。但由于方法问题,辨识多有失误,主要是这种误读忽略了当年画家设计整铺壁画的意图。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考证,以图像学的阐释方法,对此壁画作出了全新的解读,即这是一幅充满政治隐喻的佛教经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壁画 鬼子经变 政治隐喻
下载PDF
政治的隐喻:岩山寺金代鬼子母经变(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翎 《吐鲁番学研究》 2016年第1期48-63,I0005,I0006,共18页
岩山寺《鬼子母经变》目前仅此一处,可谓空前绝后。因此讨论它的文本、画本来源和图像程序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画师王逵为什么在老迈之年要画这组复杂的、过时的经变。笔者的结论是画师王逵依据的文本应该是宋代可能出现... 岩山寺《鬼子母经变》目前仅此一处,可谓空前绝后。因此讨论它的文本、画本来源和图像程序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画师王逵为什么在老迈之年要画这组复杂的、过时的经变。笔者的结论是画师王逵依据的文本应该是宋代可能出现的"鬼子母浑经"或类似的说唱本,但因为之前没有人画过个故事的完整经变,所以王逵也没有系统的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子 岩山寺 金代 经变 宫廷画家 海陵王 金太宗 画壁 完颜亮 大宋
下载PDF
汉传佛教中的鬼子母形象衍变考述
10
作者 夏广兴 鲍静怡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58,共7页
鬼子母作为佛教护法神之一,拥有独立的神格与宗教功能,以"爱子"、"护子"的形象特征频繁出现于佛教典籍中,"鬼母揭钵"的佛教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成为宗教文艺创作的母题之一。同时,随着隋唐时期密教兴起,鬼... 鬼子母作为佛教护法神之一,拥有独立的神格与宗教功能,以"爱子"、"护子"的形象特征频繁出现于佛教典籍中,"鬼母揭钵"的佛教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成为宗教文艺创作的母题之一。同时,随着隋唐时期密教兴起,鬼子母逐渐出现于普通文学作品之中,相较于佛经,其形象更为多元化,甚至有部分内容与传统佛经记载截然不同。通过对鬼子母相关文献材料的系统性梳理与归纳,论证其形象在佛教典籍所展现的固定不变的母性与神性,又在文学作品中逐步发展产生出的情色、暴力等世俗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子 密教 汉传佛教 形象衍变 神性 世俗性
下载PDF
《鬼子母研究:经典、图像与历史》
11
作者 李翎 《佛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27-127,共1页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鬼子母信仰与图像的流变。通过对图像和文献的观察研究,以图像学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经过相关文献的严格考据,笔者阐释了各种图像产生的情境和可能表达的含义,从而描述了鬼子母信仰在中国盛衰变迁的轨迹。
关键词 鬼子
下载PDF
“九子母”的形象衍化及其文学与文化意蕴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少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汉书·成帝纪》应劭注所称之"九子母",实有其事,且具有汉代方术的实践意义。汉代"九子母",实由天上的"九子星"转化而来。佛教传入中国后,九子母至晚在东晋与佛教发生了联系;又加当时九、鬼音同,故... 《汉书·成帝纪》应劭注所称之"九子母",实有其事,且具有汉代方术的实践意义。汉代"九子母",实由天上的"九子星"转化而来。佛教传入中国后,九子母至晚在东晋与佛教发生了联系;又加当时九、鬼音同,故很快与佛教鬼子母混称起来。九子母与鬼子母在融合过程中的比重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子母"色彩,要远远大于"鬼子母";唐代以后,佛教"鬼子母"恶神形象比重逐渐增加,最终超越了中国本土的"九子母"形象,体现了两种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不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子星 九子 鬼子 Jiuzixing(九子星) Jiuzimu(九子) guizimu(鬼子)
下载PDF
论花婆的原型与花婆称号的由来
13
作者 韦世柏 朱国佳 《河池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8-46,共9页
花婆的原型主要是三个:女娲、鬼子母、斗姆,其中,鬼子母与斗姆融合构成了花婆的基本形象。斗姆是道教化了的摩利支天女,摩利支的意义为“阳燄”,其形象是“花鬘”,民间俗称为“花婆”,故而凡生育神如女娲、鬼子母、斗姆等均称为花婆。... 花婆的原型主要是三个:女娲、鬼子母、斗姆,其中,鬼子母与斗姆融合构成了花婆的基本形象。斗姆是道教化了的摩利支天女,摩利支的意义为“阳燄”,其形象是“花鬘”,民间俗称为“花婆”,故而凡生育神如女娲、鬼子母、斗姆等均称为花婆。花婆另一个称号“南唐六国圣母”,是仿北斗九星之母“九子母”而创造出来的南斗六司之母的尊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婆 鬼子 九子 斗姆 摩利支
下载PDF
论王振鹏《姨母育佛图》非“姨母育佛”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薇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4-30,共7页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元代王振鹏所作《姨母育佛图》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姨母育佛"题材。从记载"姨母育佛"的典籍和图像表现来看,元代及前代此题材的表现非常少,即使所存同题材的图像也和王振鹏此画的表现方式不...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元代王振鹏所作《姨母育佛图》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姨母育佛"题材。从记载"姨母育佛"的典籍和图像表现来看,元代及前代此题材的表现非常少,即使所存同题材的图像也和王振鹏此画的表现方式不同。为确认该画主题,笔者从其收藏及定名的源头出发,分别从图像学角度梳理"姨母育佛"和"诃利帝母"二者的典籍来源、图像表现以及流变情况,考证出王振鹏《姨母育佛图》并非"姨母育佛"而是"诃利帝母"(鬼子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振鹏 佛图 诃利帝 鬼子
下载PDF
《西游记》中“红孩儿”原型在元杂剧中的叙事线索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瑞文 王蓓蓓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2期44-46,共3页
吴本《西游记》中"红孩儿"的形象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元代前红孩儿的形象是以鬼子母之子的角色附于佛经中"鬼子母"故事而流传的。元杂剧中其虽不是一个成熟的文学形象,但故事叙述的大致线索都已出现,杂剧《西游... 吴本《西游记》中"红孩儿"的形象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元代前红孩儿的形象是以鬼子母之子的角色附于佛经中"鬼子母"故事而流传的。元杂剧中其虽不是一个成熟的文学形象,但故事叙述的大致线索都已出现,杂剧《西游记》中的红孩儿虽然仍从属于鬼子母的故事,但其对取经故事所起作用已大大加强;同时,元杂剧中也出现了铁扇公主的形象,这为后来吴本《西游记》对红孩儿故事的整合提供了丰富的叙事元素。吴本《西游记》出于叙事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对孙悟空正面形象塑造的要求,综合了元杂剧中的叙事元素,塑造了红孩儿这一生动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本《西游记》 杂剧《西游记》 红孩儿 鬼子
下载PDF
“鬼子母”崇拜文化及其艺术形象变迁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国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9-160,共2页
"鬼子母"崇拜起源于印度,但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鬼子母"信仰与中国民间繁衍子嗣的求子心理相结合,并在宋代逐步被"送子观音"所取代。从其艺术形象的角度来讲,"鬼子母"的主流形象是一个不... "鬼子母"崇拜起源于印度,但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鬼子母"信仰与中国民间繁衍子嗣的求子心理相结合,并在宋代逐步被"送子观音"所取代。从其艺术形象的角度来讲,"鬼子母"的主流形象是一个不断本土化的过程,直到宋代以后基本定型为汉化的贵妇人形象,这点在壁画、石窟造像及卷轴画中均有实物资料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子 送子观音 佛教 揭钵图 宗教壁画
原文传递
红孩儿形象考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车瑞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4-67,共4页
《西游记》中红孩儿是小说中为数不多的儿童形象,是在结合明前的文化原型基础上经过宗教互文、神话互文、文本互文再加工创造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发展中,先后经历了鬼子母、圣婴大王到善财童子的过程;红孩儿使用的三昧真火融合了佛教... 《西游记》中红孩儿是小说中为数不多的儿童形象,是在结合明前的文化原型基础上经过宗教互文、神话互文、文本互文再加工创造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发展中,先后经历了鬼子母、圣婴大王到善财童子的过程;红孩儿使用的三昧真火融合了佛教禅定摄心的教义和道教五行生克的理念,是印度血统中国化、中国形象本土化、本土人物神话化的成功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杂剧 红孩儿 鬼子 善财童子 圣婴
下载PDF
宋元西游戏叙录
18
作者 张净秋 《励耘学刊》 2009年第1期232-250,共19页
产生于宋元时期的西游戏,目前可以确定的,共有六部。叙录从存佚、作者、著录、题材、情节等方面对其进行考述,并对前人言之有误,或录之未详之处加以纠正、增补。
关键词 西游戏 鬼子 唐三藏 江流和尚 刘全进瓜
下载PDF
送子观音信仰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婷婷 蒋晓春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0-112,共3页
送子观音是汉地佛教的产物,她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和儒家孝德思想有很大关系。送子观音的来源可能有观音信仰、鬼子母两个方面。送子观音信仰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经历隋唐的初步发展,到宋代基本成型。
关键词 送子观音 鬼子 起源 时间
下载PDF
衡阳雁去不绝响——历史视域下的衡阳保卫战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宗君 杨明源 +3 位作者 史鑫鑫 谢晗 康帅 郭辉 《江淮文史》 2015年第3期87-109,共23页
1944年,日军为逆转其在太平洋战场上急剧失利的厄运,提出"一号作战计划"。豫中会战结束后,继于5月发动长衡会战,6月18日长沙沦陷,22日,衡阳保卫战爆发。日军第十一军出动约10万人,守军国民党第十军1.5万余人,在敌我力量悬殊... 1944年,日军为逆转其在太平洋战场上急剧失利的厄运,提出"一号作战计划"。豫中会战结束后,继于5月发动长衡会战,6月18日长沙沦陷,22日,衡阳保卫战爆发。日军第十一军出动约10万人,守军国民党第十军1.5万余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顽强抵抗47天,8月8日衡阳陷落。衡阳保卫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大延缓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的进程,重挫日军士气。衡阳保卫战堪称中国抗战史上以寡敌众的典型战例,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是抗战中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阳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 中国抗战 太平洋战场 日本鬼子 顽强抵抗 周立 正面战场 湖南衡阳 我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