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水蒸气热处理对H-MOR分子筛骨架铝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冲 徐舒涛 +1 位作者 魏迎旭 刘中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1-1241,共11页
H-MOR分子筛是目前已发现的分子筛类催化剂中最具活性和选择性的二甲醚羰基化反应催化剂。在实际工业应用中,H-MOR分子筛往往不可避免地发生脱铝现象,导致分子筛Bronsted酸量降低,从而降低分子筛的二甲醚羰基化反应活性。通过一维和二... H-MOR分子筛是目前已发现的分子筛类催化剂中最具活性和选择性的二甲醚羰基化反应催化剂。在实际工业应用中,H-MOR分子筛往往不可避免地发生脱铝现象,导致分子筛Bronsted酸量降低,从而降低分子筛的二甲醚羰基化反应活性。通过一维和二维固体核磁共振实验研究了高温(700℃)、不同水蒸气处理时间下H-MOR分子筛的物化性质及骨架铝的稳定性。随着水蒸气处理时间的增加,H-MOR分子筛脱铝程度加剧,Bronsted酸量下降。H-MOR存在四配位铝物种Al(Ⅳ)-1、Al(Ⅵ)-2及六配位铝物种Al(Ⅵ)。高温水蒸气处理后,出现新的铝物种Al(Ⅴ)信号。H-MOR在经过水蒸气处理后,骨架四配位铝物种Al(Ⅳ)-1先转变为扭曲四配位铝物种Al(Ⅳ)-2,接着转变为五配位铝物种Al(Ⅴ)和六配位铝物种Al(Ⅵ),进一步转变为铝的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or 固体核磁共振 水蒸气处理 骨架铝 稳定性
下载PDF
Cr-Ce氧化物改性H-MOR分子筛催化氧化降解三氯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钱金泽 李森 +1 位作者 罗勇 陈明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79-786,共8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Cr)∶n(Ce)的Cr-Ce/H-MOR催化剂。利用XRD、H2-TPR和NH3-TPD等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存在铬铈氧化物;催化剂在100~600℃范围内出现耗氢峰和NH3脱附峰,说明具有一定...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Cr)∶n(Ce)的Cr-Ce/H-MOR催化剂。利用XRD、H2-TPR和NH3-TPD等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存在铬铈氧化物;催化剂在100~600℃范围内出现耗氢峰和NH3脱附峰,说明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和酸性。利用固定床连续反应器装置,在15 000 h^-1的空速下,评价了所制催化剂对氧化降解三氯乙烯(TCE)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Cr)∶n(Ce)=1∶1时的催化剂(1Cr-1Ce/H-MOR)具有最优的催化活性,在279.4℃时对三氯乙烯转化率达90%。稳定性实验表明:反应400 min后,该催化剂上TCE转化率下降了9.2%。采用XRD、TG和XPS对反应前后的1Cr-1Ce/H-MOR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结构没有发生改变,表面也无明显积炭现象;其催化活性下降可能是由n(Cr^6+)和n(Ce^3+)比例下降及催化剂表面吸附Cl物种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催化氧化 h-mor分子筛 铬铈氧化物 催化技术
原文传递
Co和Zn改性H-MOR及其二甲醚羰基化反应性能
3
作者 赵鹏 钱炜鑫 +3 位作者 马宏方 盛海兵 张海涛 应卫勇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8,共6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H-MOR和金属改性的H-MOR(Co/H-MOR、Zn/H-MOR和Co-Zn/H-MOR)丝光沸石催化剂,并采用N2吸附/脱附、XRD、SEM、ICP-OES、NH3-TPD、TG和GC-M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Co、Zn的添加及... 采用水热合成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H-MOR和金属改性的H-MOR(Co/H-MOR、Zn/H-MOR和Co-Zn/H-MOR)丝光沸石催化剂,并采用N2吸附/脱附、XRD、SEM、ICP-OES、NH3-TPD、TG和GC-M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Co、Zn的添加及其负载量对催化剂的二甲醚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Zn的掺入,增加了催化剂的酸量和酸强度,提高了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在200℃、1.0 MPa和空速2040 mL/(g·h)的反应条件下,1Co-2Zn/H-MOR表现出最佳的反应性能,二甲醚转化率和乙酸甲酯选择性分别达到了58%和96%。Zn的引入抑制了催化剂上焦炭的沉积和软质焦炭向硬质焦炭的转化。随着Zn含量的增加,催化剂上焦炭含量和硬质焦炭比例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or 离子交换 Co改性 Zn改性 二甲醚羰基化 乙酸甲酯
下载PDF
Conversion of Methanol Using Modified H-MOR Zeolite Catalysts 被引量:9
4
作者 Sameh M. K. ABOUL-FOTOUH Noha A. K. ABOUL-GHEIT Marwa M. I. HASSAN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2-417,共6页
甲醇的变换在各种各样的 mordenite 沸石催化剂上被执行评估他们的催化表演。由有 NH4Cl 或 NH4F 的 halogenation 并且由有 HCl 或 HF 的 hydrohalogenation 的 H 粗腐殖质催化剂的一个准备以后的处理被执行并且它在 100300
关键词 催化 燃烧 高压化学 理论
下载PDF
Methanol conversion to DME as a blue fuel:The beneficial use of ultrasonic irradiation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uO/H-MOR nanocatalyst 被引量:1
5
作者 Sameh M.K. Aboul-Fotouh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40-1350,共11页
Methanol conversion to DME was investigated over CuO /H-MOR nanocatalyst prepared by precipitation and /or by precipitation flowed by ultrasonic irradiation methods. BET,XRD,SEM,NH3-TPD and H2-TPR techniques were used... Methanol conversion to DME was investigated over CuO /H-MOR nanocatalyst prepared by precipitation and /or by precipitation flowed by ultrasonic irradiation methods. BET,XRD,SEM,NH3-TPD and H2-TPR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nanocatalysts. The effective ultrasonication factors encountered during carrying out the dehydration of methanol on Cuo /H-MOR zeolite catalysts to produce dimethylether are studied in the present work. These factors include: the type of ultrasonication media,the ultrasonication time,and the fixed weight of the solid catalyst per the volume of the ultrasonication liquid media( Wcatalyst/ Vliquidratio). XRD showed that structure of H-MOR is not damaged even after it is loaded with CuO nanoparticles or with ultrasonication. H2-TPR profiles indicated that reducibility of sonicated CuO / H-MOR nanocatalyst is higher than non-sonicated catalyst. It is found that employing ultrasound energy for 60 min has the highest influence on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nanocatalyst and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CuO / H-MOR catalyst. Surface morphology( SEM) of the sonicated CuO /H-MOR catalysts have clarified that methanol by itself used as an ultrasonication medium gives the best results concerning the homogeneity of particle sizes compared to the non-sonicated catalyst,where large agglomerates and non-homogeneous clusters appeared. Water used as a sonication medium showed many large agglomerates in addition to some smaller particles resulted in lowcatalytic activity. The different alcohols and( Wcatalyst/ Vliquid) ratio were examined to give precise correlation with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sonicated CuO / H-MOR zeolite catalyst. These findings certified that ultrasonication has a deep effect on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hence on the catalytic behavior of the dehydration of methanol to DME. NH3-TPD shows that ultrasound irradiation has enhanced the acidity of CuO / H-MOR catalyst and hence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DME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化学 催化 原理 催化反应
下载PDF
Cu改性丝光沸石催化剂及其在二甲醚羰基化反应中的性能研究
6
作者 赵鹏 邵钦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5,111,共5页
以六亚甲基亚胺(HMI)为水热合成模板制备H-MOR和Cu/H-MOR系列丝光沸石催化剂,并在二甲醚羰基化反应中对其进行评价。为了研究Cu的掺入量对丝光沸石反应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氮气吸附/脱附、ICP-AES、NH_(3)-TPD和CO-TPD等对催化剂... 以六亚甲基亚胺(HMI)为水热合成模板制备H-MOR和Cu/H-MOR系列丝光沸石催化剂,并在二甲醚羰基化反应中对其进行评价。为了研究Cu的掺入量对丝光沸石反应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氮气吸附/脱附、ICP-AES、NH_(3)-TPD和CO-TPD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Cu的掺入,催化剂的酸量和酸强度明显增加,同时促进了催化剂对CO的吸附,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在反应温度为200℃、反应压力为1.0 MPa和反应空速为2040 mL/(g·h)条件下的评价结果表明,当掺入Cu的质量分数达到2.36%时,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最优,二甲醚转化率为58%且乙酸甲酯(MA)选择性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羰基化 h-mor 水热合成 Cu改性
原文传递
904L+14Cr1MoR(H)复合板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保奇 周杰士 +3 位作者 郑明光 蒋晓博 郭进 张天佑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15年第4期12-17,共6页
14Cr1MoR(H)消应力退火温度一般在690℃左右,但该温度处于904L敏化温度范围(550~850℃)内。针对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EI)设计的惠州炼化二期项目拟建POX装置氯洗塔用904L+14Cr1MoR(H)复合板爆炸焊接后需要经过消应力... 14Cr1MoR(H)消应力退火温度一般在690℃左右,但该温度处于904L敏化温度范围(550~850℃)内。针对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EI)设计的惠州炼化二期项目拟建POX装置氯洗塔用904L+14Cr1MoR(H)复合板爆炸焊接后需要经过消应力热处理的问题,在爆炸复合后进行系列热处理试验,并通过拉伸、弯曲、冲击、剪切等力学性能试验和复层耐蚀性试验,获得其最佳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经620~690℃热处理后,904L均发生晶界粗化,晶界有碳化物析出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晶间腐蚀试验均合格。根据各种热处理制度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影响程度及设备复合板本体厚度,确定最终热处理工艺选定为(690±14)℃,180min保温时间(根据实际厚度选定),出炉风冷,综合性能最优。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完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4L+14Cr1MoR(H) 爆炸复合 热处理工艺 力学性能 耐蚀性
下载PDF
904L+14Cr1MoR(H)复合材料氯洗塔热处理制度分析
8
作者 黑鹏辉 秦建 +1 位作者 杨战胜 周杰士 《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 2015年第5期27-31,共5页
针对904L+14Cr1MoR(H)复合材料氯洗塔设备,通过模拟氯洗塔设备部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热循环过程,借助力学性能测试及晶间腐蚀等评价手段,对904L+14Cr1MoR(H)氯洗塔的热处理制度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904L+14Cr1MoR(H)在经历690℃/2.... 针对904L+14Cr1MoR(H)复合材料氯洗塔设备,通过模拟氯洗塔设备部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热循环过程,借助力学性能测试及晶间腐蚀等评价手段,对904L+14Cr1MoR(H)氯洗塔的热处理制度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904L+14Cr1MoR(H)在经历690℃/2.0 h整体热处理后,各项性能检测结果均符合技术要求,满足壳体工程制造要求;封头压制过程使用930℃/1.0 h+920℃/1.5 h正火水冷+690℃/4.0 h回火热处理后可以获得满足技术要求的综合力学性能。经常规的多次热处理循环处理,904L复层材料在经历多次热处理热循环下仍具有抗晶间腐蚀特性,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应付苛刻的设备服役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4L 热处理 复合板 14Cr1MoR(H)
下载PDF
热处理制度对14Cr1MoR+904L耐点蚀性能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杰士 黑鹏辉 +2 位作者 秦建 杨战胜 张天佑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6年第2期49-53,共5页
针对主材质为14Cr1MoR(H)+904L的压力容器设备,采用ASTM G48A法及ASTM 262B法分析了制造过程中904L复层在经受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耐点蚀及晶间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904L原始板材显微组织为孪晶状奥氏体,在ASTM G48A法腐蚀条件下点蚀... 针对主材质为14Cr1MoR(H)+904L的压力容器设备,采用ASTM G48A法及ASTM 262B法分析了制造过程中904L复层在经受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耐点蚀及晶间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904L原始板材显微组织为孪晶状奥氏体,在ASTM G48A法腐蚀条件下点蚀速率为0.008 mm/a,晶间腐蚀速率为0.826 mm/a;904L板材在经历爆炸焊+675℃/3 h热校平后以及14Cr1MoR+904L壳体复合板在经历690℃/4 h的整体热处理后,复层904L板材显微组织无明显变化,点蚀速率基本保持不变、晶间腐蚀速率逐渐增加;设备封头处在经历950℃/1.0 h热压+920℃/1.5 h+690℃/6.0 h调质处理后,原奥氏体晶界处存在大量析出组织,腐蚀速率急剧增加,耐腐蚀能力严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r1MoR(H)+904L 热处理 点蚀 晶间腐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