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dgear-activator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软组织改变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立国 左艳萍 袁东辉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6期582-585,共4页
目的:研究Headgear-activator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患者软组织侧貌的改变。方法:选择生长发育高峰期的50例安氏Ⅱ1类错患者,分为Headgear-activator矫治器治疗组与对照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所得... 目的:研究Headgear-activator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患者软组织侧貌的改变。方法:选择生长发育高峰期的50例安氏Ⅱ1类错患者,分为Headgear-activator矫治器治疗组与对照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所得角度和线距,采用SPSS11.0软件包分别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鼻唇角、颏唇沟角、Z角增大,H角、上唇和下唇突角、上唇颏突角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adgear-activator矫治器治疗可使软组织颏部前移,上、下唇凸度明显减小,从而改善下颌后缩患者的软组织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gear-activator矫治器 安氏Ⅱ1类错 软组织侧貌 下颌后缩
原文传递
Activator与Headgear-Activator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游清玲 陈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比较Activator与Headgear-Activator的治疗作用,探讨两者的作用机理,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36例安氏II类错牙合病例,12例采用Activator治疗,17例采用Headgear-Activator治疗,7例未经治疗作对照。分别摄取治疗前后(... 目的比较Activator与Headgear-Activator的治疗作用,探讨两者的作用机理,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36例安氏II类错牙合病例,12例采用Activator治疗,17例采用Headgear-Activator治疗,7例未经治疗作对照。分别摄取治疗前后(对照组采用1年时间间隔)X线头影侧位定位片,用同一参考系统定量分析两种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纠正II类错牙合,但作用机制不同。结论Activator和Headgear-Activator能有效调节上下颌骨发育的不协调,纠正儿童骨性II类错牙合。Headgear-Activator由于使用高位头帽,可以加强对上颌生长发育,特别是垂直方向的生长发育的控制;同时对牙齿牙槽产生作用,一定程度地控制Activator的一些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牙颌面形态的充分改善及变化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He ACTIVATOR headgear-activator 治疗 口腔正畸
下载PDF
Headgear-activator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硬组织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进安 黄朝阳 康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讨Headgear-activator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硬组织作用效果。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9例,采用Headgear-activator进行早期矫治,每天戴用矫治器不少于14 h,治疗时间9... 目的:探讨Headgear-activator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硬组织作用效果。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9例,采用Headgear-activator进行早期矫治,每天戴用矫治器不少于14 h,治疗时间9~13个月,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应用PancherzⅡ类错(牙合)分析法并结合传统测量项目分析牙齿和颌骨的变化,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下齿槽座角SNB增加,上下齿槽座角ANB减小,下颌体长G0-Me增加,上切牙内收,上磨牙远中移动,下切牙和下磨牙前移,前牙覆盖及磨牙关系得到改善。结论:Headgearactivator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可以获得明显的牙齿与颌骨关系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gear-activator 功能矫治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下载PDF
Headgear-Activator和Headgear-Twinblock治疗垂直生长型早期骨性Ⅱ类错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林和平 高翔 王臻 《广东牙病防治》 2009年第6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Headgear-Activator与Headgear-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垂直生长型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20例垂直生长型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成Headgear-Activator组和Headgear-Twinblock组,每组10例,疗程12个月,治疗... 目的探讨Headgear-Activator与Headgear-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垂直生长型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20例垂直生长型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成Headgear-Activator组和Headgear-Twinblock组,每组10例,疗程12个月,治疗前、后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组A-horiz、Ui-horiz、U6-Vert、Li-mand、OJ、ANB治疗前后差值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头影测量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adgear-Twinblock矫治器在矢状向的控制优于Headgear-Activator矫治器,在垂直向的控制2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gear-activator矫治器 Headgear-Twinblock矫治器 Ⅱ类错[牙合] 垂直生长型
下载PDF
Headgear-Activator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贺钰 周力 +3 位作者 陈阳平 赵红梅 鲍泓 雷巧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9期3090-3092,共3页
目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评价Headgear-Activator功能矫治器治疗青少年下颌后缩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性,从而更加真实,准确的评价该种矫治器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50-01/2010-08)、Embase(1966-01/201... 目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评价Headgear-Activator功能矫治器治疗青少年下颌后缩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性,从而更加真实,准确的评价该种矫治器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50-01/2010-08)、Embase(1966-01/2010-08)、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01/2010-0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01/2010-08),万方数据库,CBM文章库,以及手工检索并辅以文章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国外学者10年内公开发表的有关Headgear-Activator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矫治中疗效的文献。运用Meta分析技术对其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根据资料异质性检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加权平均数差及其95%CI,使用Rev-man5.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共纳入患者138例,资料异质性检验显示SNA,SNB,ANB,PP-SN,MP-SN的异质性检验Ⅰ2≥50%,具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SNA,SNB,ANB,PP-SN,MP-SN合并加权平均数差及95%CI均不包括0,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提示,Headgear-Activator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矫治中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gear-activator功能矫治器 安氏Ⅱ类1分类 META分析
下载PDF
Headgear-Activator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秋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安氏Ⅱ类1分类错 headgear-activator PANCHERZ分析法
下载PDF
Twin-block与Headgear-activator矫治骨性Ⅱ类错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立国 袁东辉 +1 位作者 左艳萍 刘学聪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第9期556-558,共3页
目的:对比Twin-block与Headgear-activator两种功能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然生长和使用Twin-block、Headgear-activator功能矫治器矫治成功的60例骨性Ⅱ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Twin-block组和Headgear-activator... 目的:对比Twin-block与Headgear-activator两种功能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然生长和使用Twin-block、Headgear-activator功能矫治器矫治成功的60例骨性Ⅱ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Twin-block组和Headgear-activator组,每组均为20例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软组织指标:上唇审美平面距、下唇审美平面距、上唇突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突角、颏沟倾角、上唇颏突角、软组织面角、鼻唇角、颏唇沟角、Z角、面突角、软组织面高、软组织下面高、上唇长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组织指标:SNB、ANB、U1-SN、U1-NA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间,上唇倾角、上唇长、软组织面高、软组织下面高、IMPA、FMIA、FMA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与Headgear-activator可明显改善上下颌骨矢状不调,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鼻、唇、颏之间的协调性,两者在下前牙唇倾度、下面高、唇部形态等方面的效果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 headgear-activator 安氏Ⅱ类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