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centrations of gastric mucosal cytokines in children with food allergy and Helicobacterpylori infection
1
作者 El(z|.)bieta Maciorkowska Anatol Panasiuk Maciej Kaczmarsk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3期6751-6756,共6页
AIM: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chosen cytokines in the antrum mucosa depending on the kind of harmful pathogenic factors and to compare the concentrations with the values of controls without allergy and coexist... AIM: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chosen cytokines in the antrum mucosa depending on the kind of harmful pathogenic factors and to compare the concentrations with the values of controls without allergy and coexisting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infection.METHODS: The patients (97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case history, to the main cause of the disease and to the dominant clinical symptoms. Group Ⅰ: children with food allergy (Fa); group Ⅱ: children infected with H pylori; group Ⅲ (control group):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without Fa and Hp infection). H pylori infection was determined by the presence of anti-Hp antibodies in serum (ELISA method) and urease test performed during endoscopic examination. Cytokine concentration in homogenates of gastric mucosa was detected by ELISA method.RESULTS: The IL-2 concentration in gastric mucosa bioptates was the highest in children with Hp infection (116.5±179.5 pg/mg of the protein) and Fa and Hp infection (98.1±101.0 pg/mg), while decreased in children with Fa (44.8±50.3 pg/mg) and controls (45.7±23.5 pg/mg). The lowest mean concentration of IFN-y was observed in children with Hp infection (18.9±16.4 pg/mg), with Fa and Hp infection (25.5±27.7 pg/mg), with Fa (40.6±39.7 pg/mg)and controls (49.9±33.4 pg/mg). The highest IL-4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in children with Hp infection (35.3±52.8 pg/mg) and in children with Fa and Hp infection (37.2±51.7 pg/mg), while lower IL-4concentration (23.6±35.8 pg/mg) was found in children with Fa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22.7±13.8 pg/mg).The analysis of IL-4 concentrations in children with Hp infection regarding the intensity of gastritis showed the highest value (62.2±61.2 pg/mg) in mild and moderate gastritis. The concentrations of IL-5 in the gastric mucosa of children with or without Fa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nd were comparable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highest mean IL-8 value was observed in Hp-infected children with or without Fa.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mucosal IL-10 was detected in children with Hp infection (79.3±41.2 pg/mg) and decreased in children with Fa and Hp infection (50.1±18.8 pg/mg)and in children with Fa (39.9±35.5 pg/mg). The intensity and activity of the inflammation did not affect IL-10concentrations in the gastric mucosa. In children with Hp infection, TNF-a concentration was the highest (45.9±49.3 pg/mg) and in children with Fa and Hp infection was low (45.3±32.6 pg/mg), whereas decreased in children with Fa (21.7±34.2 pg/mg) and in controls (31.6±14.5 pg/mg).CONCLUSION: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gastric mucosa in children with Hp infection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in children with Fa and coexisting Hpinfection. Cytokine concentration in children with Fa and Hp infection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IFN-γ, IL-2,IL-8, and 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 细胞活素 儿童 饮食中毒 变态反应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老年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及体质量指数与小肠细菌过生长的关系
2
作者 刘莹莹 王青青 +3 位作者 魏芳 李立文 苏珊珊 张秀刚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4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幽门螺杆菌(HeIicobacterpyIori,Hp)相关性胃炎及体质量指数(BMI)与小肠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tine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同时行胃镜及甲烷氢... 目的探讨老年人幽门螺杆菌(HeIicobacterpyIori,Hp)相关性胃炎及体质量指数(BMI)与小肠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tine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同时行胃镜及甲烷氢乳果糖呼气试验(lactulose breath test,LBT)检查的156例年龄≥65岁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有无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Hp阴性组,分析比较2组SIBO阳性率;根据患者的BMI分为营养不良组(<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 kg/m^(2))、超重组(24.0~28.0 kg/m^(2))、肥胖组(>28.0 kg/m^(2)),分析BMI与SIBO的关系。结果156例患者中,SIBO阳性者109例(70%)。Hp阳性组、Hp阴性组的SIBO阳性率分别为80%(76/95)、54%(33/61),Hp阳性组的SIBO阳性率高于阴性组(P<0.05)。不同BMI组中SIBO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组中SIBO阳性者9例(75%),正常体重组中SIBO阳性者40例(56%),超重组SIBO阳性者46例(82%),肥胖组SIBO阳性者14例(82%)。BMI增大或减小,SIBO发生率都会升高。结论老年患者中Hp感染与SIBO相关,BMI过高或过低,SIBO发生率都会升高,低BMI可能是SIBO的结果,对于有轻微症状和易感因素的老年患者,早筛查、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态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小肠细菌过生长 甲烷氢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对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的诊断
3
作者 姜政 黄爱龙 +3 位作者 郑健 陶小红 蒲丹 王丕龙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1588-1592,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伴有H pylori感染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对H pylori OMP的反应性,来探讨基因重组H pylori OMP对H pylori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为进一步开发诊断试剂盒及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分别将已鉴定、测序的含H pylor... 目的:通过检测伴有H pylori感染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对H pylori OMP的反应性,来探讨基因重组H pylori OMP对H pylori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为进一步开发诊断试剂盒及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分别将已鉴定、测序的含H pylori Mr为18 000, 26 000 OMP重组质粒转化表达菌-大肠杆菌BL21中, 让其大量表达、纯化,制备金标免疫检测试纸;选择2002-01/2002-12因消化道症状来我院就诊的H pylori 阳性患者150例,经胃镜证实: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 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胃癌30例,以及33例H pylori阴性的健康者作为对照,分别采用以H pylori Mr为18 000,26 000 OMP为抗原制备金标免疫检测试纸,对183例受试者血清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 结果:重组蛋白经Ni2+ -NTA琼脂糖树脂纯化后,其纯度高达95%以上,经检测其抗原性良好.用金标免疫试纸对H pylori感染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150例,以及H pylori阴性的健康者33名进行了检测,其结果为: 26 000 OMP对H pylori感染的检出率为94.0%,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及胃癌患者中H pylori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95.0%,96.7%, 96.7%和90.0%,与常规ELISA方法检测结果相比, 二者无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5),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0%、97.0%、94.5%;而18 000 OMP对H pylori感染患者的检出率为52.0%,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癌患者中H pylori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40.0%、40.0%、53.3% 和86.7%,对胃癌患者中H pylori感染检出率86.7%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总检出率43.3%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因此以26 000 OMP的金标免疫检测试纸可以作为H pylori染的常规检测方法,他与常规ELISA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可靠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同时与18 000 OMP金标免疫检测试纸一起,对胃癌患者中H pylori感染检出率高对胃肠道肿瘤特别是胃癌的诊断及预测方面具有独特之处, 这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结论:H pylori Mr 18 000,26 000 OMP金标免疫检测试纸对H pylori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尤其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测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作为常规检测手段对消化道溃疡及肿瘤高危人群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外膜蛋白 helicobacterpylori感染 诊断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孙佳 法永红 +2 位作者 杨永进 蔡兴伟 吕晓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6,共4页
牙菌斑、唾液以及口腔黏膜等部位均存在着幽门螺杆菌,且以牙菌斑中居多,而龈沟和牙周袋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的一个集聚地。幽门螺杆菌不但与牙周炎密切相关,还与口腔黏膜疾病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可能是牙周炎或促进牙周炎进展的重要细菌,... 牙菌斑、唾液以及口腔黏膜等部位均存在着幽门螺杆菌,且以牙菌斑中居多,而龈沟和牙周袋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的一个集聚地。幽门螺杆菌不但与牙周炎密切相关,还与口腔黏膜疾病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可能是牙周炎或促进牙周炎进展的重要细菌,牙周炎也可能是导致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或者感染复发的重要因素。牙周袋较深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低,龈下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胃幽门螺杆菌的再感染源。口腔幽门螺杆菌不仅导致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还会影响幽门螺杆菌的根治。口腔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道疾病复发的始作俑者。三联疗法结合牙周基础治疗较单纯的三联疗法,可以大大地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日常菌斑控制加牙菌斑专业处理更利于对口腔菌斑的控制。本文就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清除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口腔 疾病 清除
下载PDF
黄连总生物碱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鲁劲松 刘玉庆 +2 位作者 李明 李宝生 徐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采用幽门螺旋杆菌脂多糖诱导的胃炎动物模型考察黄连总生物碱(TA)对黏膜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幽门螺旋杆菌脂多糖(Helicobacter pyloriLPS)灌胃,连续4 d即可引起急性胃炎的黏膜反应症状,分组给予50,100,200 mg.kg-1TA后... 目的:采用幽门螺旋杆菌脂多糖诱导的胃炎动物模型考察黄连总生物碱(TA)对黏膜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幽门螺旋杆菌脂多糖(Helicobacter pyloriLPS)灌胃,连续4 d即可引起急性胃炎的黏膜反应症状,分组给予50,100,200 mg.kg-1TA后,组织学观察病变及用药后的改善情况;一氧化氮合酶检测试剂盒检测TA对组成型(cNOS)和诱导型(NOS-2)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肿瘤坏死因子(TNF-α)检测试剂盒测定TA对胃黏膜TNF-α生成的影响。结果:H.pyloriLPS可显著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强黏膜组织NOS-2的表达,并降低cNOS的表达,同时增加血清中TNF-α含量。高、中、低剂量TA可显著降低H.pyloriLPS诱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发生,同时抑制NOS-2的表达,增强cNOS的表达,并抑制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论:TA对H.pyloriLPS引起的大鼠胃部炎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由于TA抑制胃炎时黏膜细胞的凋亡有关,同时TA可通过影响cNOS和NOS-2的表达调节NO的生成,并抑制TNF-α生成,从而减轻胃部炎症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总生物碱 幽门螺旋杆菌脂多糖 胃炎 CNOS NOS-2 TNF-Α
下载PDF
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48
6
作者 张万岱 胡伏莲 +1 位作者 萧树东 徐智民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0年第5期265-270,共6页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包括胃癌有关,而我国Hp感染状况尚无大宗调查报告。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各地区Hp的部分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中国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从2002年1月~2004年6月对全国19个省、市...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包括胃癌有关,而我国Hp感染状况尚无大宗调查报告。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各地区Hp的部分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中国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从2002年1月~2004年6月对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一般人群26341人Hp感染的危险因素、地理差异与Hp感染率等进行调查。结果 Hp的总感染率为56.22%,广东地区Hp感染率最低为42.01%,西藏Hp的感染率最高为84.62%。成人各年龄组、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Hp感染的危险因素可能与水源、职业、环境、生活条件、教育水平有关。吸烟、饮酒与Hp感染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结论本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一般人群Hp感染率相对较高,间接粪-口传播和生活条件是Hp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初步结果显示多数在儿童期即被Hp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流行病学 中国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小鼠胃内微生物及酶的影响 被引量:32
7
作者 尹抗抗 曹蓉 +4 位作者 唐标 郭抗萧 王欢 谭周进 谭达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067-3071,共5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胃炎小鼠的疗效与胃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关系,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半夏泻心汤的疗效机制.方法:通过建立H.pylori感染胃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克拉霉...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胃炎小鼠的疗效与胃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关系,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半夏泻心汤的疗效机制.方法:通过建立H.pylori感染胃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克拉霉素组、半夏泻心汤组,分别灌胃给药克拉霉素、半夏泻心汤,分析胃内菌群数及酶活性.结果:模型组胃内的细菌数、大肠杆菌数、双歧杆菌数、乳酸菌数以及蛋白酶活性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均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经克拉霉素治疗后的模型小鼠细菌数、双歧杆菌数、乳酸菌数及纤维素酶酶活性均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经半夏泻心汤治疗后,细菌数虽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增长十分迅速,远高于其他各组(P<0.01),纤维素酶及淀粉酶已恢复至正常(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能显著调节H.pylori感染胃炎小鼠胃内微生物及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幽门螺杆菌 胃炎 中医药 微生态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梁晓 刘文忠 +1 位作者 徐蔚文 萧树东 《胃肠病学》 2007年第10期589-592,共4页
背景:耐药菌株的出现是近年来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成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常用抗生素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耐药。左氧氟沙星是一个新近用于根除H.pylori的抗生素,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是有效的补救方案,但关于左氧氟沙星的耐... 背景:耐药菌株的出现是近年来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成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常用抗生素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耐药。左氧氟沙星是一个新近用于根除H.pylori的抗生素,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是有效的补救方案,但关于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以及耐药机制目前知之甚少。目的:监测H.pylori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观察耐药倾向,探讨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对2003年在仁济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连续26株临床菌株行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和甲硝唑敏感性试验;选取8株敏感株(2株标准菌株)行左氧氟沙星体外选择耐药试验:以修饰内切酶位点的指定引物人工将HinfⅠ酶切位点引入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体外人工选择分离株和临床株)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然后以HinfⅠ行酶切以鉴别gyrA基因91位密码子是否存在突变。结果: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3.8% (1/26),2株对克拉霉素耐药的菌株均对左氧氟沙星敏感。体外选择耐药试验的8侏菌株中有5株选择分离出耐药菌株,但均为低度耐药菌株。4株体外人工选择分离耐药菌株均为gv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域(QRDR)中编码Asp91的密码子突变,5株临床耐药株中有4株为91位密码子突变。结论:目前H.pylori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低,左氧氟沙星是较好的根除H.pylori方案的可选药物之一。由于体外试验较易选择出耐药,因此需监测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gyrA基因QRDR中编码91位Asp的密码子突变在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机制中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抗药性 氧氟沙星 DNA促旋酶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IgG抗体筛查萎缩性胃炎和胃癌 被引量:112
9
作者 曹勤 冉志华 萧树东 《胃肠病学》 2006年第7期388-394,共7页
背景:目前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仍需经过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才可确诊。许多研究显示,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IgG抗体可用于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目的:评价能否以血清PGⅠ、PGⅠ/PGⅡ... 背景:目前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仍需经过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才可确诊。许多研究显示,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IgG抗体可用于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目的:评价能否以血清PGⅠ、PGⅠ/PGⅡ比值(PGR)、G-17和H.pylori-IgG抗体检测筛查萎缩性胃炎,并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胃癌高发区上海经胃镜检查确诊的458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纳入研究。血清学检查前在胃镜下取多处活检,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包括轻度非萎缩性胃炎)77例,萎缩性胃炎组92例,胃癌组141例,胃溃疡组5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90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定量检测受检者空腹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定性分析血清H.pylori-IgG抗体。结果: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的PGⅠ和PGR水平显著降低(P<0.01);根据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两者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分别为82.30μg/L(敏感性85.9%,特异性75.1%)和6.05(敏感性78.3%,特异性71.6%)。萎缩性胃炎组的PGⅠ、PGR和G-17水平与萎缩部位和(或)程度显著相关(P<0.01),萎缩性胃体胃炎PGⅠ和PGR水平降低,G-17水平明显升高,萎缩性胃窦胃炎G-17水平降低。胃癌组G-17水平显著升高(P<0.01),进展期胃癌的PGⅠ和PGR水平较早期胃癌显著降低(P<0.01),但两者G-17水平差异不明显。正常对照组H.pylori-IgG抗体阳性率为54.5%,阳性者的PGⅠ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但两者G-17水平差异不明显。其余4组的H.pylori-IgG抗体阳性率均大于85%。结论: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低下分别是胃体和胃窦萎缩的生物学标志,可根据血清PGⅠ和PGR界值进行萎缩性胃炎的筛查。结合血清G-17水平明显升高而PGⅠ、PGR水平明显降低可进行胃癌筛查。H.pylori感染与PG水平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胃肿瘤 胃蛋白酶原类 胃泌素类 幽门螺杆菌IgG抗体
下载PDF
莫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灵云 蓝宇 +1 位作者 李笠 陈绳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效果。方法共入选Hp感染的患者117例,根除方案中慢性胃炎者口服雷尼替丁枸橼酸铋,消化性溃疡者口服雷贝拉唑;以上两类患者各随机分为两组,含莫西沙星组同时服用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效果。方法共入选Hp感染的患者117例,根除方案中慢性胃炎者口服雷尼替丁枸橼酸铋,消化性溃疡者口服雷贝拉唑;以上两类患者各随机分为两组,含莫西沙星组同时服用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抗生素疗程结束后4周行13C呼气试验判断Hp的根除情况。结果含莫西沙星组及对照组Hp的根除率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分别为72.4%、81.3%,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为80.0%、80.6%;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胃炎患者应用阿莫西林者Hp根除率明显高于应用克拉霉素者。结论莫西沙星可以作为根除Hp的治疗用药;克拉霉素的耐药情况对Hp根除效果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莫西沙星 根除率
下载PDF
上消化道息肉临床特征分析2376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婉薇 马娟 +2 位作者 余莲英 沙卫红 王启仪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9-71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胃十二指肠息肉的临床学特征,以期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近十年来我院胃镜确诊上消化道息肉的患者,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分析上消化道息肉部位、病理类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性别、年龄...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胃十二指肠息肉的临床学特征,以期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近十年来我院胃镜确诊上消化道息肉的患者,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分析上消化道息肉部位、病理类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性别、年龄、伴随症状等临床特征.结果:共收集2376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男691例(29.08%)和女1685例(70.92%);68.01%(1616/2376)的年龄>40岁者发生上消化道息肉;41.96%(997/2376)的患者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39.26%(932/2376)的患者反复上腹痛;所有上消化道息肉发生部位为食管35例(1.47%)、贲门211例(8.88%)、胃底体1530例(64.39%)、胃窦275例(11.57%)、十二指肠290例(12.21%)、残胃35例(1.47%).发生于胃窦和贲门的息肉伴随较高的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41.44%和33.07%(P<0.05).结论:上消化道息肉多为良性病变,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女性多见,伴随症状多为上腹不适,息肉病理类型与息肉发生部位有一定关系.胃底体息肉以胃底腺息肉为主,食管、胃窦、十二指肠和残胃的息肉以黏膜萎缩的息肉样改变为主要病理表现.H.pylori感染者上消化道息肉容易发生在贲门和胃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息肉 病理类型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COX-2介导幽门螺杆菌诱导的人胃癌细胞VEGF表达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宁宁 王炎 +3 位作者 刘宣 范忠泽 孙珏 李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诱导胃黏膜VEGF过表达是胃癌生长、转移的重要环节,但其表达机制尚不清楚。环氧化酶-2(cy...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诱导胃黏膜VEGF过表达是胃癌生长、转移的重要环节,但其表达机制尚不清楚。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一种快速反应蛋白,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探讨COX-2对H.pylori诱导胃癌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揭示H.pylori感染促进胃癌生长、转移的部分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法检测标准H.pylori(NCTC11637细胞株)感染人胃癌MKN45细胞VEGF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H.pylori对MKN45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运用COX-2特异性抑制剂NS398(50μmol/L)抑制COX-2后,观察H.pylori对MKN45细胞V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H.pylori感染人胃癌MKN45细胞后VEGF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H.pylori感染6、12和24h后VEGF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正常值的2.33(P<0.05)、5.69和5.04倍(P<0.01);H.pylori感染MKN45细胞24h后,COX-2蛋白的表达亦显著增加(P<0.01)。而采用COX-2特异性抑制剂NS398抑制COX-2的表达后,H.pylori诱导的VEGF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H.pylori感染诱导胃癌细胞COX-2和VEGF表达,通过COX-2途径上调VEGF的表达,这可能是H.pylori感染促进胃癌生长、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权 冯志松 +2 位作者 龙飞武 黄涛 向军英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加阿莫西林及替硝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按确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75)口服雷贝拉唑10mg,bid,1周后10mg,qd,疗程3周;阿莫西林1·0g,bid...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加阿莫西林及替硝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按确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75)口服雷贝拉唑10mg,bid,1周后10mg,qd,疗程3周;阿莫西林1·0g,bid,疗程1周;替硝唑0·5g,bid,疗程1周。对照组(n=70)口服法莫替丁20mg,bid,疗程5周;枸橼酸铋钾110mg,tid,疗程5周;阿莫西林1·0g,bid,疗程2周;替硝唑0·5g,bid,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来判断其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镜下溃疡痊愈分别为72例和57例(96%和81·4%,P<0·01);Hp根除率分别为90·7%和71·4%(P<0·01)。治疗组显效73例(97·3%),有效2例(2·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45例(64·2%),有效19例(27·1%),总有效率91·3%,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能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快速缓解疼痛,与抗生素联合应用能提高Hp的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幽门螺杆菌 法莫替丁 疗效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预防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林焕建 王启仪 +3 位作者 刘颖 巩兰波 王群英 王继德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626-628,共3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应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制备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DSS)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Hp-CAT)预防组,观察...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应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制备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DSS)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Hp-CAT)预防组,观察大鼠一般症状,病理学方法检查大鼠肠黏膜改变,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肠粘膜内TNF-α、IL-1β、IL-8mRNA的表达。结果DSS组最早出现腹泻及肉眼血便,CAT预防组较晚仅出现不同程度腹泻,正常对照组无改变。大体病理学及组织病理学见CAT预防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DSS组,正常对照组无改变。DSS组和CAT预防组TNF-α、IL-1β、IL-8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AT预防组的表达较DSS组却明显降低(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能够减轻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及肠道病理学改变,其机制与降低肠黏膜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过氧化氢酶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幽门螺杆菌对老年胃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春芳 刘兵 +2 位作者 孙光 徐瑜杰 彭勃 《肿瘤药学》 CAS 2018年第4期588-59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幽门螺杆菌(Hp)对老年胃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胃癌前病变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67例、浅表性胃炎48例、胃溃疡38例;另选择我院同...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幽门螺杆菌(Hp)对老年胃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胃癌前病变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67例、浅表性胃炎48例、胃溃疡38例;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PG)(包括PGⅠ和PGⅡ)和胃泌素17的含量。比较各组血清PGⅠ、PGⅡ、胃泌素17含量和Hp感染阳性率,以及血清PGⅠ、PGⅡ、胃泌素17含量与Hp感染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血清PG I、PG II和胃泌素17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血清PG I、PG II和胃泌素17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Ⅱ和胃泌素17含量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Hp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Hp感染阳性率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前病变血清PGⅠ、PGⅡ、胃泌素17含量与Hp感染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各项单独检测。结论老年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PGⅠ、PGⅡ和胃泌素17含量升高,Hp感染阳性率高,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幽门螺杆菌 胃癌前病变
下载PDF
温胃舒、养胃舒预防幽门螺杆菌培养上清液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 被引量:19
16
作者 牟方宏 胡伏莲 杨桂彬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505-1509,共5页
目的:研究温胃舒、养胃舒对产毒幽门螺杆菌(Hpylori)浓缩培养上清液(concentrated culture supernatant,CCS)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生理盐水组(Ⅰ组)、单纯损伤组(Ⅱ组)、硫糖铝保护组(... 目的:研究温胃舒、养胃舒对产毒幽门螺杆菌(Hpylori)浓缩培养上清液(concentrated culture supernatant,CCS)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生理盐水组(Ⅰ组)、单纯损伤组(Ⅱ组)、硫糖铝保护组(Ⅲ组)、温胃舒保护组(Ⅳ组)、养胃舒保护组(Ⅴ组).分别用生理盐水(Ⅰ、Ⅱ组)、硫糖铝(Ⅲ组)和温胃舒(Ⅳ组)及养胃舒Ⅴ组)提前给小鼠灌胃,然后用生理盐水(Ⅰ组)及产毒Hylori菌CCS灌胃(Ⅱ、Ⅲ、Ⅳ、Ⅴ组)灌胃,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分别测定各组胃黏膜上皮损伤积分(EDS),以评价胃黏膜损伤程度及药物的预防保护效果.结果:单纯损伤组在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水平产生明显损害,保护组胃黏膜损害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减轻.Ⅰ、Ⅱ、Ⅲ、Ⅳ、Ⅴ组的胃黏膜EDS依次为1.18±0.31,2.47±0.58,1.72±0.73,1.61±0.73,1.56±0.67.单纯损伤组胃黏膜EDS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温胃舒、养胃舒保护组与硫糖铝保护组胃黏膜EDS明显低于单纯损伤组(P<0.05),各保护组之间比较EDS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胃舒、养胃舒对Hylori培养上清液所致的小鼠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 细胞保护 幽门螺杆菌 温胃舒 养胃舒
下载PDF
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艳艳 王雅杰 康熙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47-1349,共3页
目的研究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300例患者血清中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尿素酶(Ure)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3种抗体,其中170例患者同时取胃活检组织做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改良Gie... 目的研究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300例患者血清中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尿素酶(Ure)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3种抗体,其中170例患者同时取胃活检组织做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改良Giemsa染色检查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20例Hp感染者治疗后复查抗体滴度。结果蛋白芯片方法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41.3%、总符合率为73.5%、阳性预测值为72.8%、阴性预测值为76.5%;胃部疾病严重程度与CagA阳性率呈正相关;Hp感染者治疗后抗体滴度下降。结论蛋白芯片检测Hp感染便于对Hp分型,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判断预后和疗效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芯片 幽门螺杆菌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半合成四环素在幽门螺杆菌根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灵云 蓝宇 宋志强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47-652,共6页
半合成四环素包括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在幽门螺杆菌根除中的疗效尚不明确。药敏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对半合成四环素的敏感性较高。临床应用中,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中,含半合成四环素的三联方案根除效果并不理想;而在复治患者中,含... 半合成四环素包括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在幽门螺杆菌根除中的疗效尚不明确。药敏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对半合成四环素的敏感性较高。临床应用中,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中,含半合成四环素的三联方案根除效果并不理想;而在复治患者中,含半合成四环素的铋剂四联方案根除率令人满意。半合成四环素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目前的研究提示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中,含半合成四环素的铋剂四联方案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根除 半合成四环素 米诺环素 多西环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开宇 卢华君 +2 位作者 胡伟国 朱欢 朱世钗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儿童症状、病理及胃排空的影响。方法FD儿童110例,H.pylori阴性组30例,H.pylori阳性组80例,H.pylori阳性组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A组(吗丁啉组)30例,B组(H.pylori根除+吗丁啉治疗后复...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儿童症状、病理及胃排空的影响。方法FD儿童110例,H.pylori阴性组30例,H.pylori阳性组80例,H.pylori阳性组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A组(吗丁啉组)30例,B组(H.pylori根除+吗丁啉治疗后复查H.pylori转阴者)42例。比较各组症状积分、胃窦粘膜病理积分和胃液体排空情况。结果H.pylori阳性组饱胀和食欲下降症状重于阴性组(P<0.05),根除H.pylori后上述症状明显改善。H.pylori阳性组胃窦液体排空慢于阴性组,根除H.pylori后排空加快(P<0.05)。结论H.pylori感染是FD患儿的致病因素之一,H.pylori感染可能影响FD儿童的胃排空,根除H.pylori可改善胃排空从而减轻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 症状 病理 胃排空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