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ALL的HLA-1类抗原表达及机体免疫功能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春 沈柏钧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5期381-382,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人的白血病细胞及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HLA-1类抗原表达情况,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机体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初发病人42例、完全缓解期病人3...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人的白血病细胞及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HLA-1类抗原表达情况,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机体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初发病人42例、完全缓解期病人36例、对照组34例儿童HLA-A2、HLA-B抗原表达。结果①三组儿童HLA-A2抗原均为高表达,阳性率均数均在90%以上,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初发组白血病细胞表面HLA-B抗原表达明显下调,完全缓解组外周血白细胞表面HLA-B抗原表达略下降;初发组与完全缓解组或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人白血病细胞表面HLA-B抗原表达下调,其作为靶细胞提呈抗原能力下降,可能是白血病细胞逃脱机体免疫监视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hla-1抗原 肿瘤免疫 流式细胞术 hla-1类抗原 机体免疫功能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儿童 表达及 ALL
下载PDF
HLA-I分子对B7.1共刺激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增山 隋延仿 叶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66-468,共3页
目的 :研究HLA I分子表达与B7 1分子的共刺激作用的相互关系 ,以探讨在肿瘤细胞所诱发的免疫排斥反应中共刺激分子对抗原递呈机制的影响。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转染共刺激分子B7 1编码基因前后其表面HLA I分子的表达情况。利... 目的 :研究HLA I分子表达与B7 1分子的共刺激作用的相互关系 ,以探讨在肿瘤细胞所诱发的免疫排斥反应中共刺激分子对抗原递呈机制的影响。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转染共刺激分子B7 1编码基因前后其表面HLA I分子的表达情况。利用单克隆抗体阻断细胞表面HLA I分子 ,以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对阻断前后的细胞行杀伤实验。结果 :表达B7 1的肝癌细胞其表面HLA I分子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1) ,而γ INF刺激对细胞表面HLA I分子的表达情况并无影响(P >0 0 5 )。T淋巴细胞对转染后细胞的杀伤作用远远大于未转染组 (P <0 0 1) ,当表面HLA I分子被阻断后 ,T淋巴细胞的杀伤效应几乎降至零点。结论 :转染B7 1后肝癌细胞高表达HLA I分子 ,增强抗原提呈作用的同时又表达第二信号—共刺激分子B7 1,从而可诱发更强的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B7.1 hla-1 细胞毒 共刺激作用
下载PDF
HLA-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越 郭永晨 +3 位作者 米佳 黄耀江 张琳霞 冯金朝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973-976,共4页
HLA系统参与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是人类重要的遗传标志,具有种族、地域差异。HLA-II类系统中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最丰富,它的准确分型直接影响器官移植的供体选择、法医学个体认定、HLA与疾病相关性及人类学等研究。本文综述了HLA-DRB... HLA系统参与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是人类重要的遗传标志,具有种族、地域差异。HLA-II类系统中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最丰富,它的准确分型直接影响器官移植的供体选择、法医学个体认定、HLA与疾病相关性及人类学等研究。本文综述了HLA-DRB1分型检测方法,不同种族人群HLA-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HLA-DRB1多态性研究在探讨人类起源、民族融合方面的价值,HLA-DRB1与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相关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 多态性 人类学 疾病 相关性
下载PDF
人肿瘤转移相关抗原肝素酶HLA-A2.1限制性CTL表位的预测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婷 万瑛 +5 位作者 汤旭东 房殿春 余松涛 熊震 罗元辉 杨仕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120-2123,共4页
目的预测并鉴定肿瘤转移相关抗原肝素酶来源的HLA-A2.1限制性CTL表位。方法采用超基序、量化基序和分子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肝素酶HLA-A2.1限制性CTL表位进行预测,合成候选表位肽;利用T2细胞的特点,对合成的候选肽与HLA-A2.1分子进行亲... 目的预测并鉴定肿瘤转移相关抗原肝素酶来源的HLA-A2.1限制性CTL表位。方法采用超基序、量化基序和分子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肝素酶HLA-A2.1限制性CTL表位进行预测,合成候选表位肽;利用T2细胞的特点,对合成的候选肽与HLA-A2.1分子进行亲和力分析,初步验证预测结果;利用标准51Cr释放试验检测特异性CTLs诱导活性。结果在所筛选的5个候选CTL表位中,Hpa(525-533)、Hpa(277-285)、Hpa(405-413)可在体外有效诱导肝素酶特异性CTLs的产生,对肝素酶阳性且HLA-A2阳性的KATO-Ⅲ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结论Hpa(525-533)、Hpa(277-285)、Hpa(405-413)有可能是肿瘤抗原肝素酶HLA-A2.1的限制性CTL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酶 表位 hla-A2.1限制性 分子模拟
下载PDF
广东地区CML患者中HLA-A,B,DRB1的表达与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魏丽 肖露露 +5 位作者 吴祥元 林曲 董敏 温景芸 马小琨 仲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15-918,共4页
为了调查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中HLA-A、B、DRB1基因多态性的表达,探讨HLA与CML之间的可能关联,采用DNA扩增基础上的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PCR-RSSO)技术,对广东地区293例CML患者和随机同期采集的406名汉族健康献血者的HLA-A、... 为了调查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中HLA-A、B、DRB1基因多态性的表达,探讨HLA与CML之间的可能关联,采用DNA扩增基础上的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PCR-RSSO)技术,对广东地区293例CML患者和随机同期采集的406名汉族健康献血者的HLA-A、B、DRB1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并对2组间基因频率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显示:CML组HLA-A*24基因频率为15.53%,显著低于对照组22.09%(RR=0.63,p=0.005),HLA-B*13基因频率为10.41%,与对照组6.74%相比则显著增高(RR=1.68,p=0.016),HLA-DRB1*14基因频率为7.51%,与对照组11.89%相比显著降低(RR=0.58,p=0.008)。结论:HLA-A*24、HLA-DRB1*14在广东地区CML患者中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减低,HLA-B*13在广东地区CML患者中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升高。HLA-A*24、HLA-DRB1*14是否为广东地区CML患者的保护性基因标记及HLA-B*13是否为其易感性基因标记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HLA—A HLA—B HLA—DRB1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中国人群HLA-B等位基因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彬 韩晓旭 +5 位作者 代娣 董西华 张旻 张子宁 施万英 尚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0-433,435,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中国人群HIV-1感染典型进展者(Typical progressors,TP)和长期不进展者(Long-term nonpmgressors,LTNP)HLA-B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的研究,探讨中国人群HLA-B等位基因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 目的:通过对中国人群HIV-1感染典型进展者(Typical progressors,TP)和长期不进展者(Long-term nonpmgressors,LTNP)HLA-B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的研究,探讨中国人群HLA-B等位基因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河南、吉林、辽宁、新疆、云南五省收集35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样,其中289例典型进展者和67例长期不进展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其HLA-B等位基因特异性进行检测,并分析了他们的等位基因纯合子情况及Bw4/Bw6血清型,比较二组差异。结果:发现4个HLA-B等位基因位点在中国HIV-1感染人群中的表达频率较高,分别是HLA-B^*13(TP:11.8%;LTNP:15.7%)、HLA-B^*15(TP:17.3%;LTNP:8.2%)、HLA-B^*40(TP:12.5%;LTNP:17.9%)、HIA-B^*51(TP:9%;LTNP:10.4%)。其中长期不进展组HLA-B^*67的等位基因频率为4.5%,典型进展组HLA-B^*67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2,OR=0.26,95%CI=0.08-0.89)。典型进展组的B^*15的等位基因频率(17.3%)显著高于长期不进展组(8.2%)(P=0.009,OR=2.34,95%CI=1.18~4.76)。结论:HLA-B^*67等位基因可能与延缓中国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相关,HLA-B^*15等位基因可能与加速中国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hla-B等位基因 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技术(PCR-SSP)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与Rh1对树突状细胞表达HLA-DR、CD25、CD44、CD54、CD11c及E-selectin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毅 郝钰 +1 位作者 邱全瑛 黄启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8,52,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和Rh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表面分子CD25、HLA-DR、CD44、ICAM-1、CD11c及E-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g1和Rh1分别加入成熟DC中,刺激一定时间后,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并用图像分析法分析结果。...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和Rh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表面分子CD25、HLA-DR、CD44、ICAM-1、CD11c及E-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g1和Rh1分别加入成熟DC中,刺激一定时间后,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并用图像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除E-selectin外,Rg1和Rh1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HLA-DR、CD25、CD11c、CD44和ICAM-1的表达。结论Rg1、Rh1可增强DC表面促进T细胞活化的第一、二类信号系统分子的表达,提高其抗原递呈能力,并促进DC-T细胞簇的形成而活化初始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人参皂苷 CD25 hla-DR CD44 ICAM-1
下载PDF
昆明白族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HLA-DR/DQB1的免疫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武 王美芬 +5 位作者 黄永坤 郝萍 戚勤 文革生 李海林 周丽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79-682,共4页
目的了解昆明白族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HLA-DR/DQ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符合流行病学诊断标准的36例H.pylori感染患儿及34例非感染儿童进行HLA-DR/DQB1基因分型。结果感染组检出15种DRB1等位基... 目的了解昆明白族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HLA-DR/DQ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符合流行病学诊断标准的36例H.pylori感染患儿及34例非感染儿童进行HLA-DR/DQB1基因分型。结果感染组检出15种DRB1等位基因,非感染组检出11种DRB1等位基因,两组均检出7种DQB1等位基因;组间各等位基因频率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族儿童中H.pylori感染和非感染组的HLA-DR/DQB1等位基因频率无免疫遗传学差异;白族儿童H.pylori感染与HLA-DR/DQB1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白族 hla-DR/DQB1 儿童
下载PDF
HLA-DRB1*07/09/11等位基因对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健林 吴继周 +2 位作者 韦颖华 庞裕 李红玉 《应用预防医学》 2013年第4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复合体的DRB1*07/09/11等位基因对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影响。方法以配对方法选取广西肝癌高发区的肝癌高发家族成员、肝癌单发家族成员及无癌家族成员各153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复合体的DRB1*07/09/11等位基因对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影响。方法以配对方法选取广西肝癌高发区的肝癌高发家族成员、肝癌单发家族成员及无癌家族成员各153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HLA-DRB1*07/09/11等位基因,统计分析各等位基因与原发性肝癌家庭聚集性的相关性。结果 (1)HLA-DRB1*07/09等位基因在肝癌高发家族成员组、肝癌单发家族成员组和无癌家族成员组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0%和2.00%、2.60%和19.00%、23.50%和16.30%(P>0.05);HLA-DRB1*11为2.60%、13.70%和11.10%(P<0.01);(2)HLA-DRB1*07/09/11等位基因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成员组(HBsAg阳性组)及非乙肝病毒感染成员组(HBsAg阴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2.60%;19.00%、19.90%和9.50%、9.00%(P值均>0.05)。结论 (1)HLA-DRB1*11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肝癌高发区原发性肝癌发生的拮抗基因,其缺失可能是导致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性原因之一。(2)HLA-DRB1*07、09、11等位基因与广西肝癌高发区乙肝病毒感染的易感性似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 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 原发性肝癌 家庭聚集性
下载PDF
甘肃裕固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及其族源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耀江 米佳 +4 位作者 刘越 刘丽娜 李雪 许宙 冯金朝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649-650,652,共3页
目的:研究甘肃裕固族HLA-DRB1基因的多态性,探讨裕固族的起源、迁徙及其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对54例裕固族个体进行了HLA-DRB1位点的基因分型并进行相应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甘肃裕固族HLA-DRB1位点共... 目的:研究甘肃裕固族HLA-DRB1基因的多态性,探讨裕固族的起源、迁徙及其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对54例裕固族个体进行了HLA-DRB1位点的基因分型并进行相应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甘肃裕固族HLA-DRB1位点共检出了14种等位基因,其中高频基因为DR5(0.2115),DR4(0.1346)和DR7(0.1250),低频的等位基因为DR14(0.0096)和DR13(0.0192);裕固族人HLA-DRB1座位等位基因总的分布格局与蒙古族最接近,与云南黎族则相差较远。结论:对裕固族和我国各地人群的HLA-DRB1频率进行了聚类分析,极为相似的HLA-DRB1背景提示裕固族和蒙古族之间密切的遗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hla-DRB1 基因多态性 PCR-SSP
下载PDF
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对1型糖尿病诊断价值及其与HLA-A基因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钱莉 杨涛 +3 位作者 陈小罗 王丽 吴晨光 徐志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97-1301,共5页
目的:探讨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inc transporter 8 antibody,ZnT8A)在江苏地区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诊断中的价值及ZnT8A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基因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T1DM和正常对照组均采用免... 目的:探讨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inc transporter 8 antibody,ZnT8A)在江苏地区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诊断中的价值及ZnT8A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基因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T1DM和正常对照组均采用免疫配体法检测胰岛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ZnT8A,PCR-SSO方法进行HLA-A的分型。结果:(1)140例TIDM患者中65例ZnT8A阳性(阳性率46.4%),102例正常对照组中仅1例ZnT8A阳性(阳性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检测GADA、IAA、IA-2A 3个传统抗体,至少1个抗体阳性率为70.7%(99/140);联合检测GADA、IAA、IA-2A和ZnT8A 4个抗体,至少1个抗体阳性率为86.4%(121/140)(P<0.05),ZnT8A在其他3个抗体阴性的患者中仍有15.7%的阳性率;(3)HLA-A*24在T1DM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OR=1.654),A*3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OR=0.161);(4)HLA-A*02在ZnT8A阳性组明显高于ZnT8A阴性组(P<0.05,OR=0.318),在校正病程、发病年龄、体重指数(BMI)等可能影响因素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ZnT8A使T1DM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提高了15.7%,有助于提高T1DM的诊断;暂未发现HLA-A与ZnT8A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
原文传递
一个新的MAGE-1表位为肝癌细胞表面HLA-B7分子递呈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爱林 隋延仿 +5 位作者 叶菁 曲萍 张晓楠 张立红 张敏 卢兴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52-255,共4页
目的 :肿瘤抗原的存在是机体识别肿瘤并激活免疫系统的物质基础 ,机体抗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 ,故寻找被T细胞识别的肝癌细胞抗原肽 ,为肝癌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对于肝癌细胞系HHCC(HLA A2 ,A2 9,B7,B5 1) ,应用细胞膜酸洗技术... 目的 :肿瘤抗原的存在是机体识别肿瘤并激活免疫系统的物质基础 ,机体抗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 ,故寻找被T细胞识别的肝癌细胞抗原肽 ,为肝癌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对于肝癌细胞系HHCC(HLA A2 ,A2 9,B7,B5 1) ,应用细胞膜酸洗技术使抗原肽从细胞膜表面脱落 ,经过凝胶层析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层析得到不同组份多肽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仪联用技术获得抗原肽的一级结构 ,通过氨基酸锚定位点分析 ,预测其HLA配体类型 ;互联网上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确定其同源性序列 ;人工合成抗原肽 ,HLA同型树突状细胞递呈合成抗原肽刺激特异性CTL反应 ,51Cr杀伤实验检测CTL对肿瘤细胞系的杀伤作用。结果 :经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层析后可以获得 10多个组份 ,其中一个组份经过液质联用鉴定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确定其序列为EPVTKAEML ,是黑色素瘤抗原 1,MAGE 1(12 1 12 9)表位 ,由HLA B7分子递呈 ,体外诱导实验表明其可以诱导出较强的CTL反应。结论 :液质联用技术是寻找抗原肽的有效方法 ,MAGE 1抗原肽EPVTKAEML对于HLA B7阳性及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hla-B7 液质联用技术 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1 抗原肽 MAGE-1
下载PDF
眼部蠕形螨寄居患者结膜上皮ICAM-1和HLA-DR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春梅 高莹莹 +2 位作者 许锻炼 戴炳发 李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0-451,共2页
目的:探讨眼部蠕形螨寄居患者结膜上皮ICAM-1和HLA-DR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痤疮、脂溢性皮炎以及类固醇皮炎眼部蠕形螨检查为阳性的患者共58例为蠕形螨寄居组,另选50例无面部疾病眼部蠕形螨检查阴性的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用流... 目的:探讨眼部蠕形螨寄居患者结膜上皮ICAM-1和HLA-DR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痤疮、脂溢性皮炎以及类固醇皮炎眼部蠕形螨检查为阳性的患者共58例为蠕形螨寄居组,另选50例无面部疾病眼部蠕形螨检查阴性的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联合印迹细胞学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方法检测结膜上皮细胞ICAM-1和HLA-DR的表达阳性率及荧光强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蠕形螨寄居组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ICAM-1和HLA-DR的阳性率和荧光强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部蠕形螨寄居患者结膜上皮中ICAM-1和HLA-DR的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形螨 结膜上皮 ICAM-1 hla-DR
原文传递
1型糖尿病与HLA-DRB1、DQB1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馨予 于晓竹 +6 位作者 顾愹 王知笑 陈恒 徐宽枫 张梅 杨涛 周红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75-1579,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1型糖尿病(T1DM)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DQB1基因及单倍型频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江苏地区汉族人群T1DM患者(112例)与对照组(69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O)技术,进... 目的:研究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1型糖尿病(T1DM)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DQB1基因及单倍型频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江苏地区汉族人群T1DM患者(112例)与对照组(69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O)技术,进行HLA-DRB1、DQB1基因分型,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Arlequin软件进行单倍型频率的分析。结果:112名T1DM患者中检测到DRB1位点等位基因17个(对照组19个),DQB1位点等位基因7个(对照组7个)。与对照组相比,T1DM组DRB1*0901、DRB1*0405和DRB1*0301频率明显增高,DQB1位点的DQB1*0201与DQB1*0303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T1DM患者明显升高的单倍型频率为:DRB1*0901-DQB1*0303、DRB1*0301-DQB1*0201、DRB1*0405-DQB1*0401和DRB1*0405-DQB1*0302。结论:中国江苏地区汉族T1DM患者HLA基因DR位点的DRB1*0901、DRB1*0405、DRB1*0301及DQ位点的DQB1*0201、DQB1*0303对T1DM易感。发现了4个新的具有易感作用的单倍型:DRB1*0901-DQB1*0303、DRB1*0301-DQB1*0201、DRB1*0405-DQB1*0401和DRB1*0405-DQB1*03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HLA 等位基因 单倍型
原文传递
TAP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GES-1细胞HLA-I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凌霄 邢欣 +4 位作者 万晓伟 薛丽英 张祥宏 严霞 王俊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构建抗原加工相关转运蛋白TAP1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HLA-I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人TAP1基因全长的pcDNA3.1/V5-His-TAP1真核表达质粒,并采用细胞转染、RT-PCR、Western blot以及流式细胞术(FCM)观察TAP... 目的:构建抗原加工相关转运蛋白TAP1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HLA-I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人TAP1基因全长的pcDNA3.1/V5-His-TAP1真核表达质粒,并采用细胞转染、RT-PCR、Western blot以及流式细胞术(FCM)观察TAP1转染对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HLA-I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为模板,经RT-PCR反应获得人全长TAP1基因,以pcDNA3.1/V5-HisB为载体,经酶切、连接、转化等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含人TAP1基因全长的pcDNA3.1/V5-His-TAP1质粒,并经测序结果证实。以GES-1作为靶细胞进行转染,经RT-PCR和Westernblot证实,转染后TAP1基因表达明显增加,细胞适于所构建的TAP1质粒的转染。进一步检测了TAP1转染对GES-1细胞HLA-I类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TAP1转染组HLA-A、HLA-B、HLA-C(重链)在mR-NA水平表达明显增加,β2m(轻链)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FCM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TAP1转染可以上调HLA-I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TAP1真核表达质粒,细胞转染后TAP1表达的增加,可引起细胞表面HLA-I分子表达的相应增加,从而证实了TAP1在HLA-I抗原表达以及抗原递呈途径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I分子 TAP1 GES-1细胞
原文传递
支气管哮喘HLA-DRB_1等位基因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崇刚 彭则 +1 位作者 刘卓拉 宋满景 《山西临床医药》 2000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 :研究山西汉族支气管哮喘患者的 HL A- DRB1 等位基因的频率。方法 :采用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技术检测山西汉族 6 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HL A- DRB1 等位基因频率 ,并与山西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 目的 :研究山西汉族支气管哮喘患者的 HL A- DRB1 等位基因的频率。方法 :采用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技术检测山西汉族 6 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HL A- DRB1 等位基因频率 ,并与山西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 HL A- DRB1 * 15 0 1/ 15 0 2基因频率明显增高 (P<0 .0 5 ) ,为 2 3.44 % ;其它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山西汉族人群中 HL A- DRB1 * 15 0 1/ 1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 哮喘 PCR/SSP 等位基因
下载PDF
HLA-DRB1基因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强 唐绮 +1 位作者 余薇 李国良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0-673,共4页
目的研究HLA-DRB1等位基因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BT方法对102例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与201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隐匿性乙型肝炎病例组中HLA-DRB1~*0405(1.980 4%)(χ~2=12... 目的研究HLA-DRB1等位基因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BT方法对102例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与201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隐匿性乙型肝炎病例组中HLA-DRB1~*0405(1.980 4%)(χ~2=12.477 0,P=0.000 0,OR=16.367 3)~*0803(4.2573%)(χ~2=30.6898,P=0.000 0,OR=36.454 5)~*1101(5.545 9%)(χ~2=4.471 2,P=0.034 5,OR=1.903 8)~*1201(1.481 6%)(χ~2=8.591 9,P=0.003 4,OR=12.151 5)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0.124 5%、0.124 5%、3.031%、0.124 5%);OBI病例组中HLA-DRB1~*0701(2.230 8%)(χ~2=5.585 5,P=0.018 1,OR=0.417 7)、~*1301(0.245 4%)(χ~2=4.5137,P=0.0336,OR=0.1474)、~*1302(0.4914%)(χ~2=11.3691,P=0.000 7,OR=0.000 0)、~*1312(0.245 4%)(χ~2=5.019 8,P=0.025 1,OR=0.136 5)、~*1501(4.257 3%)(χ~2=10.763 1,P=0.001 0,OR=0.000 0)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低于健康对照组(5.105 5%、1.630 2%、3.803 7、1.756 7、9.671 7%)。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中HLADRB1~*0701、~*1301、~*1302、~*1312、~*1501有显著性差异(P<0.05,OR<1)可能为OBI的保护基因。HLA-DRB1~*0405、~*0803、~*1101、~*1201可能为OBI的危险基因(P<0.05,O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 等位基因 hla-DRB1 基因型
原文传递
尖锐湿疣皮损角质形成细胞ICAM-1及HLA-DR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爱华 张鲁泉 +3 位作者 柳雅玲 刘根起 孟军 穆振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7期512-514,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人白细胞分化抗原DR区(HLA-DR抗原)在尖锐湿疣(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一链酶亲和素一生物素复合物法(SABC法)对比研究CA初发组、CA复发组及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表面ICAM-1...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人白细胞分化抗原DR区(HLA-DR抗原)在尖锐湿疣(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一链酶亲和素一生物素复合物法(SABC法)对比研究CA初发组、CA复发组及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表面ICAM-1及HLA-DR抗原的表达。结果:CA初发组与复发组间ICAM-1及HLA-DR抗原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中KC表面ICAM-1及HLA-DR抗原表达有一定相关性(r=0.4316,P<0.05)。结论:CA患者病损处KC表面表达ICAM-1及HLA-DR抗原使局部细胞免疫状态发生变化,诱导T细胞在病损处聚集、活化,是有效地启动并参与局部免疫应答、促进CA病损消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hla-DR ICAM-1 表达的研究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细胞间黏附分子 人角质形成细胞 皮损 DR抗原 细胞免疫状态 局部免疫应答 抗原表达 SABC法 链酶亲和素 显著性差异 对比研究 表面表达 复合物 生物素
下载PDF
儿童期1型糖尿病与HLA-DQB1等位基因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慧颖 王滨有 +6 位作者 孙俭宏 赵雪妮 梁子君 张冬梅 杨泽 孙逸平 沈晶晶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 研究哈尔滨市儿童期 1型糖尿病与 HL A- DQB1等位基因的关联关系。方法 选取 49例 0~ 14岁发病的 1型糖尿病患者和 75名健康儿童对照 ,运用 PCR- SSOP技术对部分 HL A- DQB1等位基因进行了分型。结果 发现在 HL A- DQB1位点上 ... 目的 研究哈尔滨市儿童期 1型糖尿病与 HL A- DQB1等位基因的关联关系。方法 选取 49例 0~ 14岁发病的 1型糖尿病患者和 75名健康儿童对照 ,运用 PCR- SSOP技术对部分 HL A- DQB1等位基因进行了分型。结果 发现在 HL A- DQB1位点上 ,病例组的 DQB1* 0 2 0 1、* 0 30 3、* 0 40 1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 DQB1* 0 30 1、DQB1* 0 5 0 1和* 0 6 0 1频率是显著下降的。结论 研究提示 :HL A- DQB1位点的 * 0 2 0 1、* 0 30 3和 * 0 40 1对儿童期 1型糖尿病具有强易感性 ,而 DQB1* 0 30 1、* 0 5 0 1和 * 0 6 0 1具有保护性。但未证实 DQB1* 0 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hla-DQB1等位基因 易感基因 保护基因 儿童
下载PDF
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ICAM-1和HLA-DR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茂竹 郑洋 乔一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正常人和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人群结膜上皮细胞表面亚临床炎症因子HLA-DR和细胞内黏性分子1型ICAM-1(CD54)的表达改变。方法:采用结膜印迹细胞学(conjunctivali mpression cytology,CIC)收集结膜上皮细... 目的:观察正常人和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人群结膜上皮细胞表面亚临床炎症因子HLA-DR和细胞内黏性分子1型ICAM-1(CD54)的表达改变。方法:采用结膜印迹细胞学(conjunctivali mpression cytology,CIC)收集结膜上皮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查方法测定正常人及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HLA-DR和CD54的表达水平,计算阳性细胞率。结果: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5a)组及(<5a)组中ICAM-1和HLA-DR的表达较正常人组相比明显增加(PHLADR1<0.01,PICAM-1,1<0.01;PHLADR2<0.01,PICAM-1,2<0.01),,前二者比较CD54有明显变化(P<0.01)而HLA-D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结膜亚临床炎症因子ICAM-1和HLA-DR明显增加,眼表的亚临床炎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迹细胞学 软性角膜接触镜 ICAM-1 hla-DR 眼表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