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枝杆菌噬菌体CJAUS5株holi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蒋依倩 齐宇 +3 位作者 刘文贤 姜秀云 高云航 徐凤宇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噬菌体裂解宿主菌的机制,开发噬菌体裂解相关蛋白的应用价值,试验参照GenBank 中登录的 holi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分枝杆菌噬菌体CJAUS5基因组为模板,经PCR 扩增出411 bp的条带。构建重组质粒pMD19-T-holin,经双... 为了研究噬菌体裂解宿主菌的机制,开发噬菌体裂解相关蛋白的应用价值,试验参照GenBank 中登录的 holi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分枝杆菌噬菌体CJAUS5基因组为模板,经PCR 扩增出411 bp的条带。构建重组质粒pMD19-T-holin,经双酶切鉴定呈阳性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克隆出的holin基因与已知分枝杆菌肌尾噬菌体holin序列同源性高达99.03%~99.51%;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9%~100%。对holin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分析表明,Holin蛋白具有亲水性C端和两个跨膜区域。研究成功克隆了分枝杆菌噬菌体CJAUS5的holin基因并进行了氨基酸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 Holin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噬菌体 holin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噬菌体Bp7穿孔素holin的克隆、表达及其活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齐心 陈培培 +3 位作者 邹玲 刘文华 任慧英 张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92-2398,共7页
为了研究噬菌体Bp7穿孔素holin的特征及其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根据噬菌体Bp7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穿孔素holin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构建holin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Cold-holin,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摸索最佳表达条件。... 为了研究噬菌体Bp7穿孔素holin的特征及其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根据噬菌体Bp7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穿孔素holin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构建holin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Cold-holin,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摸索最佳表达条件。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质,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噬菌体Bp7的holin蛋白含有一个跨膜区,属于Phage-holin-T家族;在E.coli BL21表达的重组holin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表达菌E.coli BL21浊度测定试验结果表明holin蛋白的表达在4h内能够显著抑制表达菌E.coli BL21的增殖,活菌数减少,菌体出现凝集现象。研究结果提示噬菌体Bp7的holin蛋白具有抑菌活性,这将为进一步研究穿孔素的抑菌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孔素 序列分析 克隆 表达 活性分析
下载PDF
分枝杆菌噬菌体D29 LysinB/Holin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杀菌试验
3
作者 席志阳 宋通 +3 位作者 王文涛 吴文潇 付玉荣 伊正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构建分枝杆菌噬菌体D29 LysinB/Holin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细胞感染模型研究其在胞内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伤效果。方法构建原核重组质粒pET32a-LysinB并诱导表达,纯化蛋白后制备多克隆抗体;构建真核重组质粒pcDNA3.1(+)-LysinB/... 目的构建分枝杆菌噬菌体D29 LysinB/Holin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细胞感染模型研究其在胞内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伤效果。方法构建原核重组质粒pET32a-LysinB并诱导表达,纯化蛋白后制备多克隆抗体;构建真核重组质粒pcDNA3.1(+)-LysinB/Holin并转染进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经制备的LysinB多克隆抗体进行表达鉴定后,建立细胞感染模型并通过抗酸染色和菌落计数检测LysinB/Holin融合蛋白的杀菌效果。结果成功制备LysinB的多克隆抗体。重组质粒pcDNA3.1(+)-LysinB/Holin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LysinB/Holin融合蛋白且对细胞无明显毒性。LysinB/Holin融合蛋白可有效杀伤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结论重组质粒pcDNA3.1(+)-LysinB/Holin对胞内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好的杀伤效果,且对细胞无明显毒性,具有治疗结核病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噬菌体D29 Lysin B holin
原文传递
解淀粉欧文氏菌噬菌体Kuerle的分离、基因组测定及其裂解功能分析
4
作者 陈妞 余成敏 +5 位作者 崔百明 任彩霞 杨丽颖 董钰 刘琳 郑银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5-305,共11页
【背景】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amylovora)是仁果类果树火疫病的病原体,对全球苹果和梨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随着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火疫病的防治面临巨大的挑战。【目的】分离一种新的裂解解淀粉欧文氏菌的噬菌体,并分析该噬菌体... 【背景】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amylovora)是仁果类果树火疫病的病原体,对全球苹果和梨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随着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火疫病的防治面临巨大的挑战。【目的】分离一种新的裂解解淀粉欧文氏菌的噬菌体,并分析该噬菌体裂解相关基因的功能,为火疫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选择。【方法】以解淀粉欧文氏菌Ea102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从流行火疫病的果园土壤中分离噬菌体。通过噬菌斑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用PacBio测序技术测定噬菌体基因组,SPAdes组装序列,RAST注释基因组。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分析噬菌体Kuerle的裂解机制。【结果】分离纯化出一株裂解解淀粉欧文氏菌的噬菌体,命名为Kuerle。Kuerle由二十面体衣壳的头部和短尾组成,潜伏期约为50 min,裂解量约为240 pfu/cell。噬菌体基因组全长75599 bp,GC含量48.0%,末端有393 bp的重复序列,未发现与溶原调控相关的基因。共预测到85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其中33个已知功能蛋白中包含一个由3550 aa组成的巨大病毒颗粒相关的RNA聚合酶(virion-associated RNA polymerase,vRNAP),该vRNAP是Schitoviridae科噬菌体的主要特征之一。病毒粒子和基因结构表明噬菌体Kuerle属于有尾噬菌体类的Schitoviridae科病毒。聚集在DNA晚期表达区的3个裂解相关基因holin、endolysin和spanin组成了“裂解盒”。在大肠杆菌中Kuerle-holin的表达会抑制细胞的生长,而Kuerle-endolysin的表达可裂解细胞。二者共表达时Kuerle-holin会加速Kuerle-endolysin引起的细胞裂解。用叠氮化钠抑制细菌的一般分泌系统(Sec)或Kuerle-endolysin N端信号序列的缺失均会导致endolysin裂解功能丧失。上述结果表明噬菌体Kuerle具有pinholin-SAR endolysin裂解系统。Kuerle-holin(pinholin)使细胞质膜去极化以激活分泌的Kuerle-endolysin(SAR endolysin)降解肽聚糖层。【结论】Kuerle是一株烈性噬菌体并且Kuerle-endolysin抑菌效果显著,为后续火疫病生防试剂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欧文氏菌 噬菌体分离 基因组分析 裂解系统 holin ENDOLYSIN
下载PDF
分枝杆菌噬菌体D29 holin基因的克隆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德峰 付玉荣 伊正君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75-778,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枝杆菌噬菌体D29holin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特点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噬菌体抗结核菌的潜力。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分枝杆菌噬菌体D29holin基因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以分枝杆菌噬菌体D29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holin基因,构建重... 目的研究分枝杆菌噬菌体D29holin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特点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噬菌体抗结核菌的潜力。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分枝杆菌噬菌体D29holin基因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以分枝杆菌噬菌体D29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holin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olin,进行双酶切鉴定、测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PCR扩增得到序列正确的holin基因产物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olin。进化分析显示分枝杆菌噬菌体D29holin基因与已知有尾分枝杆菌噬菌体Chy1、Chy4、Chy5holin基因亲缘关系较近。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Holin蛋白为稳定、疏水性蛋白,具有2个跨膜区域和亲水性C-端;二级结构中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有信号肽,蛋白序列中存在2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结论分枝杆菌噬菌体D29 Holin蛋白的两个跨膜区及亲水性C-端构象发生变化,有助于阐明Holin"定时"打孔及启动噬菌体裂解细菌的机制,为研发抗结核Holin多肽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噬菌体 D29 holin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swi2裂解系统的表达及协同抑菌活性测定
6
作者 邹玲 赵天祎 +3 位作者 王馨锐 甄建瑜 刘文华 张灿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1,共7页
为了确定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swi2裂解系统的穿孔素(holin)与裂解酶(lysin1、lysin2)在裂解宿主菌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根据噬菌体swi2裂解系统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搭桥PCR法分别扩增holin-lysin1、holin-lysin2、lysin1-lysin2基因,以pCol... 为了确定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swi2裂解系统的穿孔素(holin)与裂解酶(lysin1、lysin2)在裂解宿主菌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根据噬菌体swi2裂解系统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搭桥PCR法分别扩增holin-lysin1、holin-lysin2、lysin1-lysin2基因,以pColdTF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old-holin-lysin1、pCold-holin-lysin2、pCold-lysin1-lysin2,在大肠埃希氏菌BL21中诱导表达,并测定各串联蛋白对大肠埃希氏菌BL21的菌内外裂解活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噬菌体swi2裂解系统相关基因两两串联的重组质粒,并在原核系统中实现了holin-lysin1、holin-lysin2、lysin1-lysin2蛋白的可溶性表达。lysin1、lysin2具有天然的菌内和菌外裂解活性,而单独的holin未表现出任何抑菌活性;lysin1与lysin2、holin与lysin1之间无协同作用,而holin与lysin2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可以显著增强lysin2的菌内外裂解活性(P<0.05)。研究结果证明了lysin1和lysin2在噬菌体swi2增殖后期替代holin完成裂解宿主菌的过程,两者之间不存在协同作用,这将为进一步阐明噬菌体swi2的裂解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swi2 穿孔素 裂解酶 协同作用 抑菌活性
下载PDF
λ噬菌体穿孔素(holin)蛋白触发裂菌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9
7
作者 史一博 孙建和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穿孔素-裂解酶二元裂解系统是双链DNA噬菌体普遍采用的裂菌模式,以λ噬菌体为例,系统地揭示了噬菌体穿孔素的结构与功能。λ噬菌体的S基因的特征是呈双起始基序(dual-start motif),编码穿孔素(holin)S105和抗穿孔素(antiholin)S107,通... 穿孔素-裂解酶二元裂解系统是双链DNA噬菌体普遍采用的裂菌模式,以λ噬菌体为例,系统地揭示了噬菌体穿孔素的结构与功能。λ噬菌体的S基因的特征是呈双起始基序(dual-start motif),编码穿孔素(holin)S105和抗穿孔素(antiholin)S107,通过二者不同水平的表达及相互作用,触发裂菌过程。作者综述了λ噬菌体穿孔素的膜拓扑结构和成孔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穿孔素的研究热点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Λ噬菌体 穿孔素 抗穿孔素 裂菌触发机制
原文传递
裂解性噬菌体内溶酶和穿孔素抗革兰阴性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荣睿璠 曾君 +4 位作者 郭志良 左君豪 赵瑞利 郭海悦 孙旭阳 《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4期37-40,43,共5页
随着细菌耐药情况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寻找抗生素的代替物,噬菌体内溶酶(endolysin)和穿孔素(holin)受到了关注。其中内溶酶展现了良好的抑菌潜力,与抗生素和噬菌体制剂相比有着一定的优点。而内溶酶的作用特点决定了其在抑制革兰阴性... 随着细菌耐药情况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寻找抗生素的代替物,噬菌体内溶酶(endolysin)和穿孔素(holin)受到了关注。其中内溶酶展现了良好的抑菌潜力,与抗生素和噬菌体制剂相比有着一定的优点。而内溶酶的作用特点决定了其在抑制革兰阴性菌时需要穿孔素的协同,因此有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把内溶酶和穿孔素进行重组来解决这一问题。此外,在噬菌体-细菌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已有研究表明噬菌体基因参与调控细菌间的通讯系统,内溶酶和穿孔素正是其中重要的调控因素。本文通过对噬菌体与噬菌体制剂的研究进展、内溶酶和穿孔素抗革兰阴性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未来有关噬菌体裂解酶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性噬菌体 革兰阴性菌 内溶酶 穿孔素
下载PDF
内蒙古大石寨-霍林郭勒地区晚石炭世-二叠纪陆内伸展和陆内造山过程
9
作者 胡邦超 徐备 +1 位作者 孟巍 邢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9-1352,共14页
俯冲和挤压过程将形成具有加厚地壳的岛弧带或造山带,而伸展过程则形成具有减薄地壳的伸展盆地,因此可以通过地壳厚度推测岩石组合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并揭示它代表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兴蒙造山带东部大石寨地区以著名的大石寨组... 俯冲和挤压过程将形成具有加厚地壳的岛弧带或造山带,而伸展过程则形成具有减薄地壳的伸展盆地,因此可以通过地壳厚度推测岩石组合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并揭示它代表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兴蒙造山带东部大石寨地区以著名的大石寨组火山岩为特征,其岩浆活动的性质、形成过程和构造背景一直备受争议,其中,该套岩石的构造背景的认识存在岛弧和陆内裂谷两种主要观点。本文根据岩性组合及年代学特征,将大石寨地区主要岩石组合从下到上分为晚石炭世火山岩、早二叠世寿山沟组和大石寨组、中二叠世哲斯组,并利用大石寨-霍林郭勒地区的火山岩和碎屑岩锆石的微量元素及火山岩的全岩微量元素数据,估算了晚石炭世-二叠纪地壳厚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360Ma到320Ma时期发生地壳加厚,320~300Ma地壳从加厚转为减薄;而在300~280Ma时期,地壳厚度减薄最明显且厚度最小。综合岩浆活动、沉积环境和地壳厚度变化曲线等特征,可将大石寨-霍林郭勒地区晚石炭世到二叠纪的构造演化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360~320Ma),碰撞产生的挤压背景导致区域性隆升和早-中古生代造山带物质的堆叠,使地壳厚度增大,导致幔源岩浆上侵,引起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以侵入岩为特征的地壳垂向增生;第二阶段(320~300Ma),由于碰撞后伸展使得地壳处于从加厚到减薄的转换过程,发育与伸展相关的岩浆活动;第三阶段为300~280Ma,软流圈上涌造成地壳发生强烈伸展,导致地壳厚度明显减薄和大规模岩浆活动,以大石寨组岩浆活动进入高峰期为标志。该时期大规模岩浆活动和裂谷沉积特征与地壳厚度减薄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高度吻合,从而揭示大石寨-霍林郭勒地区早-中二叠世处于地壳伸展而非俯冲-碰撞过程。第四阶段为280~260Ma,由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和大别-秦岭中央造山带的远距离效应造成地壳加厚,形成陆内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伸展 地壳厚度 晚石炭世-二叠纪 大石寨-霍林郭勒地区 陆内造山带
下载PDF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内溶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卫忠 胡晓梅 +4 位作者 饶贤才 谭银玲 陈志谨 丛延广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87-790,共4页
目的对20种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基因组中可能的内溶素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开放阅读框预测、同源检索、多重序列比对、蛋白质模型自动匹配等方法预测可能的内溶素及其内溶素相关基因。结果通过铜绿假... 目的对20种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基因组中可能的内溶素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开放阅读框预测、同源检索、多重序列比对、蛋白质模型自动匹配等方法预测可能的内溶素及其内溶素相关基因。结果通过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基因组进行分析,新发现8种内溶素基因和2种穴蛋白基因,对新发现基因的类型做了相关推定。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已知序列,可以迅速、方便、有效地确定未知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内溶素 穴蛋白 生物信息分析
下载PDF
噬藻体PaV-LD主要衣壳蛋白、穿孔素和内肽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三华 高恶斌 +1 位作者 欧铜 张奇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2-260,共9页
最近阐明了水华蓝藻噬藻体PaV-LD(Planktothrix agardhii Virus isolated from Lake Donghu)的全基因组序列,这是一个含有142个ORF的双链DNA噬藻体。在此,我们对其主要衣壳蛋白基因073R,内肽酶和穿孔素基因123L-124L(PaV-LD基因组中两... 最近阐明了水华蓝藻噬藻体PaV-LD(Planktothrix agardhii Virus isolated from Lake Donghu)的全基因组序列,这是一个含有142个ORF的双链DNA噬藻体。在此,我们对其主要衣壳蛋白基因073R,内肽酶和穿孔素基因123L-124L(PaV-LD基因组中两个相邻的ORF)进行了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将073R克隆后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073R,并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073R融合蛋白经纯化后,进行免疫小鼠制备抗体;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经噬藻体感染宿主细胞后073R的表达时序,结果显示在宿主细胞裂解之初,即PaV-LD感染48h以后073R开始表达,表明073R是一个晚期基因;同时073R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34株噬藻(菌)体及2株藻病毒(感染真核藻的病毒)的主要衣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序列比对,显示073R与无尾的藻病毒衣壳蛋白亲缘关系更近。PCR扩增内肽酶和穿孔素基因123L-124L,并构建质粒pOP123L-124L,将其转入模式藻集胞藻PCC6803细胞中,质粒pOP123L-124L与藻集胞藻PCC6803基因组发生重组,形成重组藻;测定了重组藻与野生藻的生长速率,并绘制生长曲线;制备超薄切片,进一步比较和观察重组藻与野生藻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重组藻与野生藻存在生长速率与超微形态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蓝藻噬藻体PaV-LD 主要衣壳蛋白基因(073R) 内肽酶基因(123L) 穿孔素基因(124L)
下载PDF
The bacteriophage mu lysis system–A new mechanism of host lysis?
12
作者 SAIKAT SAMANTA ASHISH RANJAN SHARMA +6 位作者 ABINIT SAHA MANOJ KUMAR SINGH ARPITA DAS MANOJIT BHATTACHARYA RUDRA PRASAD SAHA SANG-SOO LEE CHIRANJIB CHAKRABORTY 《BIOCELL》 SCIE 2021年第5期1175-1186,共12页
Bacteriophages are viruses that infect bacteria and can choose any one of the two alternative pathways for infection,i.e.,lysis or lysogeny.Phage lysis is one of the conventional biological processes required to sprea... Bacteriophages are viruses that infect bacteria and can choose any one of the two alternative pathways for infection,i.e.,lysis or lysogeny.Phage lysis is one of the conventional biological processes required to spread infection from one bacterium to another.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in the paradigm bacteriophage Mu,six proteins might be involved in host cell lysis.Mu has a broad host range,and Mu-like phages were found in both Gram-negative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An analysis of the genomes of Mu and Mu-like phages could be useful in elucidating the lysis mechanism in this group of phages.A detailed review of the various mechanisms of phage lysis and different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cess will help researchers understand the phage biology and their life cycle in different bacteria.The rece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ultidrug-resistant(MDR)strains of bacteria and the usual long-term nature of new drug development has encouraged scientists to look for alternative strategies like phage therapy and the discovery of new lysis mechanisms.Understanding the lysis mechanism in the Mu-like phages could be exploited to develop alternative therapeutics to kill drug-resistant pathogenic bacteria.In this review article,we have analyzed the phage Mu-mediated host lysis system,which is unknown till now,and our analysis indicates a possibi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a new lysis mechanism operating in M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ophage Mu Host cell lysis ENDOLYSIN holin Spanin
下载PDF
沙门氏菌噬菌体SM-p2内溶酶及穿孔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克隆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戚斌 解天慧 石慧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39,共8页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危害公共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内溶酶和穿孔素作为新型生物抑菌剂,是噬菌体编码的具有细菌裂解作用的功能蛋白。本文利用十聚寡核苷酸引物和PCR技术对噬菌体SM-p2的DNA进行随机扩增并确定穿孔素基因Hol 2和内溶酶基因Ly...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危害公共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内溶酶和穿孔素作为新型生物抑菌剂,是噬菌体编码的具有细菌裂解作用的功能蛋白。本文利用十聚寡核苷酸引物和PCR技术对噬菌体SM-p2的DNA进行随机扩增并确定穿孔素基因Hol 2和内溶酶基因Lys 2;使用生物学信息软件分析预测Lys 2和Hol 2的特性;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对Lys 2和Hol 2进行克隆表达。结果表明:噬菌体SM-p2是一种具有“穿孔素-内溶酶”裂解体系的双链DNA烈性噬菌体。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ol 2是一种仅有一个跨膜结构的Ⅲ型穿孔素,Lys 2是一种没有跨膜结构肽聚糖水解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Lys 2和Hol 2,然而,穿孔素能直接裂解细菌细胞内膜,对感受态表达细胞产生毒害作用,导致Hol 2表达量较少。最终获得质量浓度为5.419 mg/mL的内溶酶Lys 2和2.191 mg/mL的穿孔素Hol 2。本研究成功表达了沙门氏菌噬菌体SM-p2的内溶酶和穿孔素,为SM-p2的抑菌研究奠定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基因克隆 内溶酶 穿孔素
下载PDF
噬菌体EC-p9和SM-p2内溶酶及穿孔素的特性及联合抑菌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东灵 解天慧 石慧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7-12,共6页
噬菌体的内溶酶(endolysin)和穿孔素(holin)是新型的抑菌剂,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该文以大肠杆菌O157∶H7噬菌体EC-p9和沙门氏菌噬菌体SM-p2的内溶酶和穿孔素(Lys 9、Lys 2、Hol 9、Hol 2)为对象,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了Lys 9、... 噬菌体的内溶酶(endolysin)和穿孔素(holin)是新型的抑菌剂,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该文以大肠杆菌O157∶H7噬菌体EC-p9和沙门氏菌噬菌体SM-p2的内溶酶和穿孔素(Lys 9、Lys 2、Hol 9、Hol 2)为对象,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了Lys 9、Lys 2、Hol 9、Hol 2的裂解活性;评估Lys 9、Lys 2、Hol 9、Hol 2对温度和pH的稳定性;研究了细菌是否会对这4种重组蛋白产生抗性;还研究了内溶酶、穿孔素及其混合物对细菌的联合抑菌作用。结果表明,Lys 9、Lys 2、Hol 9和Hol 2的最高裂解活性分别为61.348%、81.120%、74.251%和83.356%,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Lys 9、Lys 2、Hol 9和Hol 2对温度和pH有较高的稳定性;12代内细菌不会对Lys 9、Lys 2、Hol 9和Hol 2产生抗性。此外,内溶酶和穿孔素在抑制病原菌上表现出协同作用。该实验结果为噬菌体内溶酶和穿孔素联合抑菌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内溶酶 穿孔素 特性 联合抑菌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57∶H7噬菌体EC-p9的内溶酶和穿孔素的特性预测及克隆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解天慧 石慧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7-113,共7页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常见的能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噬菌体及其内溶酶、穿孔素是新型的抑菌剂。该文利用十聚体寡核苷酸随机引物初步鉴定了噬菌体EC-p9;应用PCR技术获得该噬菌体的内溶酶Lys 9和穿孔素Hol 9的基因;利...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常见的能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噬菌体及其内溶酶、穿孔素是新型的抑菌剂。该文利用十聚体寡核苷酸随机引物初步鉴定了噬菌体EC-p9;应用PCR技术获得该噬菌体的内溶酶Lys 9和穿孔素Hol 9的基因;利用生物学信息预测了这2种蛋白的特性;通过大肠杆菌表达体系表达了这2种蛋白。结果表明,噬菌体EC-p9是dsDNA肌尾科噬菌体,具有“穿孔素-内溶酶”裂解体系。内溶酶Lys 9是一种不含跨膜结构的肽聚糖水解酶。穿孔素Hol 9是Ⅲ型穿孔素,仅有1个跨膜结构。内溶酶Lys 9和穿孔素Hol 9都能通过大肠杆菌表达体系成功表达,但穿孔素Hol 9的表达会对大肠杆菌BL21(DE3)产生毒害作用,导致表达量较少。最终获得了质量浓度为2.49 g/L的内溶酶Lys 9和0.95 g/L的穿孔素Hol 9。该研究为开展内溶酶Lys 9和穿孔素Hol 9的抑菌能力以及噬菌体EC-p9的裂解体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噬菌体EC-p9 内溶酶Lys 9 穿孔素Hol 9
下载PDF
合成氯化胆碱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晋 岳景娟 +1 位作者 周威 徐玉洁 《沈阳化工》 1996年第2期42-44,共3页
三甲胺与盐酸反应,生成三甲胺盐酸盐,再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氯化胆碱。第一步反应采用文丘里反应器,第二步反应采用静态混合反应器,后部的干燥脱色也采用了先进技术。与原工艺设备相比,新工艺可简化操作过程,优化反应条件,缩小设... 三甲胺与盐酸反应,生成三甲胺盐酸盐,再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氯化胆碱。第一步反应采用文丘里反应器,第二步反应采用静态混合反应器,后部的干燥脱色也采用了先进技术。与原工艺设备相比,新工艺可简化操作过程,优化反应条件,缩小设备尺寸,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氯化胆碱 工艺 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可控性自裂解乳球菌的构建
17
作者 王绍花 孔健 陈福坤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13,共4页
为阐明发酵乳杆菌温和噬菌体φPYB5编码的由穿孔素(Hyb5)和裂解素(Lyb5)组成的裂解盒在乳酸菌中的作用特征,将hyb5l-yb5基因克隆到E.coli/L.lactis穿梭质粒pSEC的nisin诱导型启动子下游,构建了重组质粒pSEC-hyb5l-yb5。将pSEC-hyb5l-yb... 为阐明发酵乳杆菌温和噬菌体φPYB5编码的由穿孔素(Hyb5)和裂解素(Lyb5)组成的裂解盒在乳酸菌中的作用特征,将hyb5l-yb5基因克隆到E.coli/L.lactis穿梭质粒pSEC的nisin诱导型启动子下游,构建了重组质粒pSEC-hyb5l-yb5。将pSEC-hyb5l-yb5电转入Lactococcus lactisNZ9000,获得重组菌株NZphl。经nisin诱导表达后,Hyb5-Lyb5表现出高的裂解活性,使NZphl菌液的浊度(OD600)急剧下降,并释放出大量胞内蛋白,为利用自裂解菌株生产优质乳制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噬菌体 裂解盒 穿孔素 裂解素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SWH-Ab-1分离鉴定及其重要功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娟 张然 +2 位作者 吴柳 罗希 张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30,共8页
目的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测定其基因组DNA序列,分析预测穿孔素和裂解酶等重要功能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性质和功能。方法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医院污水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特征;提取噬菌体基因组... 目的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测定其基因组DNA序列,分析预测穿孔素和裂解酶等重要功能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性质和功能。方法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医院污水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特征;提取噬菌体基因组DNA,采用Illumina Hiseq2000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噬菌体基因组DNA序列进行功能编码基因定位、同源性分析以及对噬菌体重要功能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功能等进行预测。结果成功从医院污水中分离获得1株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命名为噬菌体SWH-Ab-1。噬菌体SWH-Ab-1属长尾噬菌体,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显著裂解性。噬菌体SWH-Ab-1基因组为全长41 567 bp的双链DNA,G+C%含量为39.42%,包含51个预测功能基因,穿孔素基因和裂解酶基因分别位于噬菌体基因组的ORF02(320~655 bp)和ORF03(642~1 199 bp)开放阅读框,穿孔素基因序列全长336 bp,共编码111个氨基酸,其编码的Hol SA1为疏水性Ⅰ型跨膜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1.957 96×103,理论等电点为4.87,可能在脂肪酸代谢、转运载体及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裂解酶基因序列全长558 bp,共编码185个氨基酸,其编码的Lys SA1为亲水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1.010 4×103,理论等电点为9.56,无跨膜区,可能参与氨基酸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辅因子生物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两种功能蛋白均不存在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结论噬菌体SWH-Ab-1是一种新分离的长尾裂解性噬菌体,其基因组的ORF02和ORF03开放阅读框是穿孔素和裂解酶的编码基因,编码的Hol SA1和Lys SA1可能组成"二元裂解系统",协同参与噬菌体对宿主菌的裂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噬菌体 穿孔素 裂解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改良的幽门螺杆菌噬菌体裂解酶在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中表达的活性差异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登圆 赵珊珊 +5 位作者 窦俊 方宏清 徐晓峰 支艳艳 李晓稳 文良柱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20年第6期641-647,共7页
目的:改良型幽门螺杆菌噬菌体裂解酶由具有穿透外膜作用的疏水多肽和幽门螺杆菌噬菌体编码的裂解酶和穴蛋白构成,比较其在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中表达活性的差异。方法:构建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和毕赤酵母X33,经过表达纯... 目的:改良型幽门螺杆菌噬菌体裂解酶由具有穿透外膜作用的疏水多肽和幽门螺杆菌噬菌体编码的裂解酶和穴蛋白构成,比较其在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中表达活性的差异。方法:构建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和毕赤酵母X33,经过表达纯化得到改良型裂解酶,体外通过滤纸片法和液体法比较不同表达系统所表达的改良型裂解酶的活性差异。结果: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改良型裂解酶的溶菌效果明显强于毕赤酵母表达的改良型裂解酶。结论:2种表达系统各有优势,就活性而言,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更佳,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对外源蛋白的糖基化修饰影响改良型裂解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噬菌体裂解酶和穴蛋白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抑菌活性
下载PDF
dsDNA噬菌体裂解系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晗 李雪敏 +2 位作者 程博幸 王小青 王冉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2-139,共8页
噬菌体作抗生素替代物用于动物生产,已被逐步认可和积极评价。将噬菌体应用于抗菌,主要是应用其裂解作用。为更科学地研发和应用噬菌体,本文综述了应用较普遍的dsDNA噬菌体近年来相关裂解机制的研究。目前发现,绝大多数dsDNA噬菌体均采... 噬菌体作抗生素替代物用于动物生产,已被逐步认可和积极评价。将噬菌体应用于抗菌,主要是应用其裂解作用。为更科学地研发和应用噬菌体,本文综述了应用较普遍的dsDNA噬菌体近年来相关裂解机制的研究。目前发现,绝大多数dsDNA噬菌体均采用"穿孔素-内溶素"裂解系统,其主要由穿孔素和内溶素组成,分别破坏细菌细胞膜和肽聚糖层,致使细菌被裂解;而对革兰阴性菌的裂解,还需膜融合蛋白的参与。此外,还存在一种"针穿孔素-SAR内溶素"裂解系统,其主要由针穿孔素、信号锚定释放内溶素和膜融合蛋白组成,作用机制与上述裂解系统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为开发和应用噬菌体及其裂解相关蛋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裂解 分子机制 内溶素 穿孔素 膜融合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