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sL反义RNA抑制人T淋巴细胞致凋亡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王立新 张天祥 +1 位作者 蔡仙德 苏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5期298-301,共4页
目的 :探讨反义RNA抑制活化T淋巴细胞FasL的表达及其对Fas阳性细胞的致凋亡作用 ,为FasL反义RNA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获得FasL反义RNA重组逆转录病毒 ,调整感染滴度后转染活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PBM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 目的 :探讨反义RNA抑制活化T淋巴细胞FasL的表达及其对Fas阳性细胞的致凋亡作用 ,为FasL反义RNA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获得FasL反义RNA重组逆转录病毒 ,调整感染滴度后转染活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PBM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表面FasL的表达以及对Fas+HL 60细胞的致凋亡能力。结果 :空病毒载体的重复转染上调活化HPBMCFasL的表达 ,但转染重组病毒能有效抑制活化HPBMC表达FasL ,表达率由13 93 %下降至 7 19% ;FACS检测HL 60细胞的凋亡显示 ,转染重组病毒使活化HPBMC对HL 60细胞的致凋亡作用明显下降 ,凋亡率由 3 3 48%降为 17 2 8%。结论 :FasL反义RNA能有效抑制活化淋巴细胞表达FasL及由其介导的凋亡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L 反义核糖核酸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凋亡 RNA T淋巴细胞 hpbmc TNF GVHD
下载PDF
抗CD_3McAb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活化增殖的观察
2
作者 许靖霞 蔡仙德 +1 位作者 王立新 谭剑萍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观察抗CD3McAb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活化增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抗CD3McAb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MTT法和苔盼蓝染色法、IL-2依赖细胞株(CTLL... 目的:观察抗CD3McAb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活化增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抗CD3McAb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MTT法和苔盼蓝染色法、IL-2依赖细胞株(CTLL细胞)增殖实验、TNF-α(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试剂盒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CD3AK细胞的增殖活性、内源性IL-2、TNF-α的产生及CD3、CD4、CD8、IL-2R等的表达。结果:抗CD3McAb对HPBMC有很强的丝裂原作用,该作用与其诱导浓度、时间及外源性IL-2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CD3AK细胞可产生内源性IL-2、TNF-α,IL-2R表达及CD8+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多。结论:CD3AK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但需要外源性IL-2的协同作用,增殖细胞以CD8+细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3McAb hpbmc IL-2 活化增殖 TNF-Α
下载PDF
两种状态抗CD_3单抗诱导人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初步观察
3
作者 王立新 许靖霞 +1 位作者 谭剑萍 蔡仙德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粘附状态抗CD3单抗和游离状态抗CD3单抗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活化增殖的能力。方法:采用3H-TdR掺入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苔盼蓝拒染法、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以及CTLL细胞IL-2检测法... 目的:观察并比较粘附状态抗CD3单抗和游离状态抗CD3单抗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活化增殖的能力。方法:采用3H-TdR掺入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苔盼蓝拒染法、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以及CTLL细胞IL-2检测法,分别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两种状态抗CD3单抗刺激后,其增殖活性、外源性IL-2的协同作用、内源性IL-2释放以及IL-2R表达等生物免疫学指标。结果:粘附状态抗CD3单抗刺激HPBMC,其增殖活性、活细胞总数以及增殖活性维持的时间均高于游离状态抗CD3单抗,且前者不依赖外源性IL-2;粘附状态抗CD3单抗诱导HPBMC释放内源性IL-2以及细胞表面IL-2R表达的能力也强于游离状态抗CD3单抗。结论:粘附状态抗CD3单抗比游离状态抗CD3单抗具有更强的诱导人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3单抗 hpbmc 活化增殖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卡介苗有效成分CpG-ODN2006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昀 张晓文 +4 位作者 姚茂银 杨建军 苑章 柳靖 杨关天 《现代医学》 2004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细胞核有效成分CpG ODN 2 0 0 6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PBMCs)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 获取正常人HPBMCs ,采用不同浓度的CpG ODN 2 0 0 6体外刺激HPBMCs 72h ,收集上清液培养 ,用亲和素双抗体夹心法 (ELISA...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细胞核有效成分CpG ODN 2 0 0 6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PBMCs)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 获取正常人HPBMCs ,采用不同浓度的CpG ODN 2 0 0 6体外刺激HPBMCs 72h ,收集上清液培养 ,用亲和素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IL 4)和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的含量。结果 CpG ODN 2 0 0 6能诱导HPBMCs产生较高水平的IL 12 ,并呈剂量依赖性 ;但对IL 4的产生没有影响。结论 卡介苗细胞核有效成分CpG ODN2 0 0 6能有效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 12 ,为膀胱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ODN 卡介苗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L-12 有效成分 细胞因子 IL-4 高水平 结论 培养
下载PDF
白消安预处理及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量对aGVHD小鼠模型的影响
5
作者 王雁 吴晓倩 +6 位作者 王统治 陈志勇 张红琴 侯敏博 赵俊 李华 马璟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研究白消安(busulfan,BS)预处理方案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移植量对hPBMC诱导的重度免疫缺陷鼠M-NSG小鼠人源化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模型的影响。方法:分别用BS预处理方案和1×10^... 目的:研究白消安(busulfan,BS)预处理方案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移植量对hPBMC诱导的重度免疫缺陷鼠M-NSG小鼠人源化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模型的影响。方法:分别用BS预处理方案和1×10^(7),5×10^(7)cells·只^(-1)的hPBMC的移植量诱导重度免疫缺陷鼠M-NSG小鼠人源化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观察移植后动物临床征状、生存率、人源T细胞嵌合率和靶器官损伤情况,比较BS预处理方案和hPBMC移植量对人源化aGVHD小鼠模型建立的影响。结果:hPBMC移植各剂量组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可见aGVHD典型的靶器官组织病理学改变;hPBMC移植量为5×10^(7)cells·只^(-1)时,与未预处理组相比,BS预处理对动物整体生存期、临床征状、体重改变无明显影响;hPBMC移植量为1×10^(7)cells·只^(-1)时,经过BS处理后aGVHD模型生存期明显缩短,出现aGVHD征状和体重下降时间均更早或程度更严重;BS预处理对人源T细胞在M-NSG小鼠外周血的浸润百分比无明显影响;M-NSG小鼠生存期、临床征状、体重改变、人源T细胞CD_(3)^(+)CD_(8)^(+)嵌合率均与hPBMC移植量有明显的关系。结论:hPBMC移植量和BS预处理方案均可以加重人源化aGVHD小鼠模型的表现。因此使用BS结合较低剂量的hPBMC可以提高人源化aGVHD小鼠模型建立的成功率,从而为后续研究aGVHD发生相关机制提供可靠的临床前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 白消安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原文传递
SPE-LC-MS/MS法测定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内齐多夫定三磷酸化物
6
作者 牟玲丽 李三望 +4 位作者 刘星菱 谢非凡 周瑞 唐芳 余鹏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63-1368,共6页
目的:建立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PBMCs)内齐多夫定三磷酸化物(ZDV—TP)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LC—MS/MS)测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试验中ZDV—TP在hPBMCs内浓度的测定。方法:hPBMCs样本采用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 目的:建立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PBMCs)内齐多夫定三磷酸化物(ZDV—TP)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LC—MS/MS)测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试验中ZDV—TP在hPBMCs内浓度的测定。方法:hPBMCs样本采用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实现ZDV—TP与齐多夫定(ZDV)、齐多夫定-磷酸化物(ZDV—MP)和齐多夫定二磷酸化物(ZDV—DP)的分离后,加入酸性磷酸酶将其去磷酸化为等物质的量的齐多夫定原药。去磷酸化后的样本经HLB固相萃取小柱脱盐处理后,采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以0.2%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采用ESI正离子模式检测,离子监测方式为M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267.9-m办126.8(ZDV)和m/z247.9→m/z120.8(替硝唑,内标)。结果:ZDV—TP在0.1125~82.05ng·mL-1(每106个细胞含ZDV—TP0.06~43pmo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71),定量下限为0.1125ng·mL-1。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9.0%,回收率和基质效应均符合生物样本的测定要求。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且成功应用于临床试验中ZDV在hPBMCs内的ZDV—TP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LC-MS/MS)齐多夫定 齐多夫定三磷酸化物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pbmcs) 生物样本检测
原文传递
Intracellular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zidovudine and its phosphorylated metabolites 被引量:1
7
作者 Lingli Mu Rui Zhou +6 位作者 Fang Tang Xingling Liu Sanwang Li Feifan Xie Xiang Xie Jie Peng Peng Y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58-162,共5页
Zidovudine (AZT), the first drug approved by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is metabolized in the host cells to 5'-AZT triphosphate (AZT-TP) ... Zidovudine (AZT), the first drug approved by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is metabolized in the host cells to 5'-AZT triphosphate (AZT-TP) which inhibits HIV reverse transcriptase. As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AZT and its phosphorylated metabolites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hPBMCs) is limit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AZT and its phosphorylated metabolites in hPBMCs from 12 healthy Chinese male subjects after a single oral dose of 600 mg of AZT.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prior to drug administration, then at 0.5, 1, 1.5, 2, 2.5, 3, 3.5, 4, 5, 6, 8 and 10 h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 Mononuclear cells collected by Ficoll-Hypaque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were u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AZT and metabolites [AZT monophosphate (AZT-MP), AZT diphosphate (AZT-DP) and AZT-TP] and the plasma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AZT.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AZT peaked within 0.583 h and in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s of AZT, AZT-MP, AZT-DP and AZT-TP peaked within 1.083, 1.500, 1.417 and 1.583 h, respectively. AZT in plasma was eliminated rapidly with t(1/2) of 2.022 h, and AZT-MP, AZT-DP and AZT-TP were eliminated with t(1/2) of 13.428, 8.285 and 4.240 h, respectively.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the phosphorylated metabolites was not quantifiable. (C) 2016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and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oduction and hosting by Elsevier 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 ZIDOVUDINE METABOLITES PHOSPHATES hpbmcs hpbmcs PHARMACOKINETICS Intracellular killed
原文传递
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多重标记串联质谱技术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林纤 戴勇 +2 位作者 涂植光 张艳亮 齐素文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8-542,共5页
建立并优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所需的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iTRAQ)多重标记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抽提细胞总蛋白,经胰酶消化后进行iTRAQ标记和串联质谱检测。通过3次重复试... 建立并优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所需的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iTRAQ)多重标记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抽提细胞总蛋白,经胰酶消化后进行iTRAQ标记和串联质谱检测。通过3次重复试验,每次随机选取30个前体离子进行质谱检测,检测到带有iTRAQ标记报告基团的肽段分别为26、28和29个,标记效率为86.7%~96.7%,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蛋白的肽段相对定量比值的变异系数为7.6%~25.5%,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蛋白的不同肽段相对定量比值的变异系数为9.3%~19.1%,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iTRAQ多重标记串联质谱技术可用于hPBMC蛋白的标记,且标记效率高,重复性和准确性好,为进一步研究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PBMC定量蛋白质组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蛋白质组学 质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