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调HPV16 E6/E7表达宫颈癌细胞Siha上清液代谢组学
1
作者 肖金宝 赵骏达 马俊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代谢组学筛选抑制HPV16 E6/E7表达,检测宫颈癌Siha细胞中差异代谢物以及相关通路,以明确感染高危型HPV16宫颈癌发生的关键代谢标志物。方法 通过RNAi片段转染Siha细胞下调E6/E7表达,分为正常对照组(Siha细... 目的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代谢组学筛选抑制HPV16 E6/E7表达,检测宫颈癌Siha细胞中差异代谢物以及相关通路,以明确感染高危型HPV16宫颈癌发生的关键代谢标志物。方法 通过RNAi片段转染Siha细胞下调E6/E7表达,分为正常对照组(Siha细胞)、空载组(si-NON)、si-E6组与si-E7组,并验证其转染效率。利用1H NMR代谢组学技术揭示干扰Siha细胞中E6/E7表达后所涉及的差异代谢物;结合MetaboAnalyst 5.0在线软件,得到改变的差异性代谢物和相关的代谢途径。结果 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存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Siha组比较,si-E6组与si-E7组中E6/E7的表达量降低(F=145.8,P<0.001);下调E6/E7表达后,检测13种共有差异代谢物,包括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缬氨酸(Valine);MetaboAnalyst 5.0在线软件分析结果提示,以上代谢物主要涉及氨酰-tRNA生物化学合成途径;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的生物化学合成途径;酪氨酸、苯丙氨酸以及色氨酸的生物化学合成等10条代谢途径。结论 HPV16感染后通过改变葡萄糖及氨基酸相关代谢促进宫颈癌的进展,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 E6/E7 宫颈癌 代谢组学
下载PDF
高危型HPV分型联合宫颈分泌物PKM2、Stat3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
2
作者 叶永生 徐燕 +1 位作者 孙君华 倪鸣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联合宫颈分泌物丙酮酸激酶M2型(PKM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406例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宫颈癌筛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联合宫颈分泌物丙酮酸激酶M2型(PKM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406例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宫颈癌筛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宫颈癌组(n=136)、非宫颈癌组(n=270),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各指标的筛查价值。结果406例接受宫颈癌筛查者,病理结果正常20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2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19例,宫颈癌136例。单因素分析,家族性妇科肿瘤史、除配偶/男朋友外性关系对象数量、阴道清洁度、高危型HPV分型情况、PKM2、Stat3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将家族性妇科肿瘤史、除配偶/男朋友外性关系对象数量、阴道清洁度控制后,高危型HPV分型阳性、PKM2≥两组均值、Stat3≥两组均值是宫颈癌发生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高危型HPV分型联合宫颈分泌物PKM2、Stat3筛查宫颈癌的AUC大于任一单一指标(P<0.05)。结论高危型HPV分型阳性、宫颈分泌物PKM2>39.33 U/mL、Stat3>0.07 ng/mL是宫颈癌相关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三者能为临床筛查宫颈癌高风险人群提供一定参考,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hpv PKM2 STAT3 宫颈癌
下载PDF
HPV感染病例与P16^(INK4a)表达的关联研究
3
作者 牛爱琴 杨苗苗 +2 位作者 朱冰 王艳春 竞柏松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研究P16^(INK4a)在宫颈炎症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以及癌组织中的免疫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HPV-DNA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404例宫颈病变组织病理活检,包括炎症组织、宫颈鳞状上皮内病... 目的:研究P16^(INK4a)在宫颈炎症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以及癌组织中的免疫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HPV-DNA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404例宫颈病变组织病理活检,包括炎症组织、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以及鳞状细胞癌(SCC);统计所有病例的P16^(INK4a)免疫组化染色与HPV-DNA分型结果,并分析各病变组织中的P16^(INK4a)与HPV分型关系。结果:P16^(INK4a)的表达在各种宫颈病变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P16^(INK4a)的阳性率与表达强度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而增加;宫颈组织中P16^(INK4a)的表达在低危型与高危型HPV间有显著差异(P<0.05),P16^(INK4a)的表达强度与高危型HPV有相关性(P<0.001)。结论:P16^(INK4a)免疫染色结合HPV-DNA分型能有助于鉴别高级别CIN和宫颈癌,以及区分这些病变与低级别CIN和正常宫颈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P16^(INK4a) hpv分型 免疫组化
下载PDF
TCT联合HPV E6/E7 mRNA检测对子宫颈癌前早期病变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4
作者 陈君君 郭培培 +4 位作者 路红春 梁宇鸣 沈婧 刘腾 王润洁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5-182,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E6/E7 mRNA检测对子宫颈癌前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 目的系统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E6/E7 mRNA检测对子宫颈癌前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TCT联合HPV E6/E7 mRNA检测诊断子宫颈癌前早期病变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月。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各自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应用RevMan 5.3、Stata 15.0、Meta-Disc 1.4统计软件分析TCT联合HPV E6/E7 mRNA检测对子宫颈癌前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计算诊断敏感性的Spearman相关系数验证阈值效应,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S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合计662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合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均不存在明显异质性(I^(2)=31.6%、14.2%、10.9%、16.7%、17.2%,P=0.1162、0.2947、0.3311、0.2663、0.261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分别为0.95(95%CI:0.94~0.96)、0.87(95%CI:0.86~0.88)、6.86(95%CI:6.26~7.51)、0.06(95%CI:0.05~0.07)、113.23(95%CI:86.44~148.31)。S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4。结论TCT联合HPV E6/E7 mRNA检测对诊断子宫颈癌前早期病变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T hpv E6/E7 mRNA 子宫颈癌前早期病变 诊断
下载PDF
阴道菌群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敏 李晓聪 丁海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586-590,共5页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发生并进展为宫颈癌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女性生殖道表面定植着众多微生物,以乳酸杆菌主导的健康阴道菌群对人体起着关键性的保护作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发生并进展为宫颈癌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女性生殖道表面定植着众多微生物,以乳酸杆菌主导的健康阴道菌群对人体起着关键性的保护作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通过16SrRNA测序、宏基因组学测序等新的分子技术实现了对阴道菌群的准确分析。乳酸杆菌缺乏伴随多种厌氧菌增加的阴道菌群失调与HPV感染、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阴道菌群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并总结了种族、激素水平等因素对阴道菌群的影响,归纳了阴道菌群的相关检测手段,为HPV感染和癌前病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进一步研究女性生殖道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预防以及治疗相关疾病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菌群 hpv感染 宫颈癌 乳杆菌
下载PDF
子午流注开穴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持续性宫颈HR-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孙荣华 马睿 +4 位作者 胡桂华 侯琳 李慧敏 靳彩云 毛东伟 《中医学》 2024年第3期543-550,共8页
目的:本项目基于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提高持续HR-HPV感染的转阴率,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为临床治疗持续性宫颈HR-HPV感染提供新的中西医疗法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宫... 目的:本项目基于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提高持续HR-HPV感染的转阴率,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为临床治疗持续性宫颈HR-HPV感染提供新的中西医疗法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宫颈HR-HPV感染患者,且参照诊断标准,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共计60人;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 = 30)及对照组(n = 30),对试验组患者进行子午流注开穴法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HPV转阴率、中医证候及阴道微生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PV转阴率、中医证候及阴道微生态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1) 治疗后试验组30例中有21例转阴,转阴率为70%,对照组30例中11例转阴,HPV转阴率为36.67%,两组HPV转阴率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P < 0.01,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改善中医证候方面较为显著。3) 两组阴道微生态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试验组的白细胞酯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及PH值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子午流注开穴法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HR-HPV感染,临床疗效确切,该法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较,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及中医证候,提高HR-HPV转阴率,其安全可靠,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HR-hpv感染 子午流注开穴法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 hpv转阴率
下载PDF
三七粉联合康妇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伴HPV持续阳性临床观察
7
作者 周月娟 张一沛 +1 位作者 彭皇青 边庆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7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三七粉联合康妇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伴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诊断为慢性宫颈炎伴HPV持续阳性的患者1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 目的探讨三七粉联合康妇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伴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诊断为慢性宫颈炎伴HPV持续阳性的患者1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0例)。给予对照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给予观察组康妇凝胶联合三七粉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HPV转阴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PV转阴率为85.00%(51/60),高于对照组74.00%(3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粉联合康妇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伴HPV持续阳性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提高患者的HPV转阴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粉 康妇凝胶 慢性宫颈炎 hpv持续阳性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聚焦解决模式健康教育在妇科HPV感染患者中的护理价值
8
作者 霍福利 谢海艳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健康教育在妇科HPV感染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方法将68例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聚焦组(聚焦解决模式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4例。两组护理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结果护理后,聚焦组的HPV-DNA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健康教育在妇科HPV感染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方法将68例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聚焦组(聚焦解决模式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4例。两组护理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结果护理后,聚焦组的HPV-DNA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GSES、ESCA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聚焦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聚焦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聚焦组生命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健康教育在妇科HPV感染患者中的护理应用能提高HPV-DNA阴性率,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自我效能,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解决模式 健康教育 妇科 hpv感染 生命质量 自我效能
下载PDF
宫颈病变患者中高危型HPV检测及其临床价值
9
作者 王雪娟 王兰兰 +2 位作者 李德玲 邹佳宏 蓝青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25-29,共5页
目的通过对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分析总结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亚型特点。方法选取荣成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两癌”筛查患者中1000例宫颈病变患者,对其均实施HPV检... 目的通过对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分析总结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亚型特点。方法选取荣成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两癌”筛查患者中1000例宫颈病变患者,对其均实施HPV检测。分析相关感染亚型,总结高致病性HPV感染亚型并分析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结果1000例患者中HPV阳性检出率为37.70%,HPV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出升高趋势;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以单一感染为主;确诊为子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亚型主要是HPV16型、HPV18型、HPV33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患者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呈现出升高趋势。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对子宫颈癌筛查与诊断有重要价值,能够为子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宫颈病变患者中高危型HPV亚型主要为HPV16型、HPV18型、HPV33与HPV51型,针对此亚型患者应结合其他方法检查,警惕子宫颈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子宫颈癌 高危型hpv hpv亚型 检测价值 单一感染
下载PDF
HPV16和Krt7表达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李林丰 刘汝艺 +2 位作者 夏涌然 梁鹏 黄欣雨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角蛋白7(Krt7)在子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的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样本5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理组织样本5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角蛋白7(Krt7)在子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的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样本5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理组织样本50例以及慢性宫颈炎病理组织样本50例,分为宫颈癌组(n=50)、CIN组(n=50)以及慢性宫颈炎组(n=5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以上三组的样本的HPV16、Krt7表达量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三组患者的HPV16、Krt7的表达量,分析HPV16、Krt7与宫颈癌组、CIN组、慢性宫颈炎组患者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HPV16阳性表达率(100.00%)高于CIN组(58.00%)及慢性宫颈炎组(36.00%),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Krt7阳性表达率(86.00%)高于CIN组(54.00%)及慢性宫颈炎组(22.00%),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HPV16与Krt7均阳性表达率(90.00%)高于CIN组(44.00%)及慢性宫颈炎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Krt7的阳性表达可能是宫颈癌的潜在标志物,在宫颈癌病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癌前病变 hpv16 角蛋白7
下载PDF
HPV DNA、HPV E6/E7蛋白和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11
作者 何立群 张舒云 +1 位作者 袁婧 吕艳婷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0期28-31,共4页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DNA、HPV E6/E7蛋白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DNA、HPV E6/E7蛋白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于诸暨市人民医院妇科接受早期宫颈癌筛查的成年女性19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HPV DNA、HPVE6/E7蛋白及TCT检测,并进一步行阴道镜活检检查。比较不同病变患者的HPVDNA、HPVE6/E7蛋白和TCT对高级别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CIN3及宫颈癌患者的HPV DNA、HPV E6/E7蛋白、TCT检查及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宫颈炎患者(P<0.05),宫颈癌患者的HPV DNA、HPV E6/E7蛋白、TCT检查及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IN1患者(P<0.05)。CIN2+患者的HPV DNA、HPV E6/E7蛋白、TCT及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IN1-患者。HPVDNA、HPVE6/E7蛋白、TCT三者联合诊断高级别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80%、30.10%、52.32%、79.48%。结论 HPV DNA、HPV E6/E7蛋白及TCT可作为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手段,且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DNA hpv E6/E7蛋白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筛查
下载PDF
研究阴道分泌物中HPV检验结果和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12
作者 张晓燕 孙海凤 +2 位作者 潘永昕 吕颉 姚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46-0149,共4页
探讨研究阴道分泌物中HPV检验结果和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行HPV检验,与活检相比,分析其与宫颈病变②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炎组HPV感染率为96.0... 探讨研究阴道分泌物中HPV检验结果和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行HPV检验,与活检相比,分析其与宫颈病变②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炎组HPV感染率为96.00%,高于80.00%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也明显比78.33%宫颈炎组高(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与血脂检测联合的阳性检出率89.58%,显著高于4.167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高危HPV感染中,宫颈癌组占比最高42.00%为HPV16,之后分别为27.00%(HPV52)和10.00%(HPV53);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依此为HPV52 (35.00%)、 HPV16 (17.50%)、HPV58(10.00%),而宫颈炎组31.67%最高(HPV52),其次为21.67%(HPV16),再次为10.00%(HPV53)。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类型、严重度关联紧密,阴道分泌物中HPV检验可及早筛查宫颈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泌物 hpv检验 宫颈病变
原文传递
感染HPV≠得宫颈癌
13
作者 黄红玲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3期63-63,共1页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发年龄为40~55岁,但近年来,在年轻的女性人群中,宫颈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门诊中发现,很多人对于HPV和宫颈癌之间的关系不甚了解,鉴于此,下面笔者通过几个问题来进行具体讲解。1.宫颈癌...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发年龄为40~55岁,但近年来,在年轻的女性人群中,宫颈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门诊中发现,很多人对于HPV和宫颈癌之间的关系不甚了解,鉴于此,下面笔者通过几个问题来进行具体讲解。1.宫颈癌与HPV有关系吗?HPV病毒,中文名为人乳头状瘤病毒,是某一类型病毒的统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人群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癌 hpv病毒 恶性肿瘤 高发年龄 之间的关系
下载PDF
尤抗赛汀抗人乳头瘤病毒(HPV)凝胶敷料联合物理疗法治疗HPV感染合并宫颈炎及妇科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14
作者 苏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72-0075,共4页
评估尤抗赛汀抗人乳头瘤病毒(HPV)凝胶敷料与物理疗法联合治疗,以探究其在治疗HPV感染合并宫颈炎及妇科疾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92例、2021年2月-2022年11月期间妇科门诊收治的HPV感染合并宫颈炎及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 评估尤抗赛汀抗人乳头瘤病毒(HPV)凝胶敷料与物理疗法联合治疗,以探究其在治疗HPV感染合并宫颈炎及妇科疾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92例、2021年2月-2022年11月期间妇科门诊收治的HPV感染合并宫颈炎及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随机发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46例)采用基础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干预,后者(46例)采用尤抗赛汀抗人乳头瘤病毒(HPV)凝胶敷料联合物理疗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HPV转阴率及白带异常减少率显著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1.7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抗赛汀抗HPV凝胶敷料联合物理疗法作为治疗HPV感染合并宫颈炎及妇科疾病的有效治疗选择,不仅可以提高HPV转阴率,减少白带异常,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抗赛汀抗人乳头瘤病毒(hpv)凝胶敷料 物理疗法 hpv感染宫颈炎 妇科疾病
原文传递
HPV L1保守序列多肽抗血清降解HPV6感染能力的测试
15
作者 邓金芳 李志英 +1 位作者 薛冰 肖长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明确对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主要衣壳蛋白(HPV L1)具有交叉反应性的HPV L1 C-末端保守序列抗体是否具有降解HPV6感染能力的作用。方法:收集尖锐湿疣标本,从收集的标本中找出HPV6型感染病例,并提取病毒。将多肽抗血清按不同比例稀释... 目的:明确对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主要衣壳蛋白(HPV L1)具有交叉反应性的HPV L1 C-末端保守序列抗体是否具有降解HPV6感染能力的作用。方法:收集尖锐湿疣标本,从收集的标本中找出HPV6型感染病例,并提取病毒。将多肽抗血清按不同比例稀释,与得到的病毒共同培养并中和,接触单层培养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PCR检验经HPV6病毒接触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中HPV6 DNA含量,ELISA检验此细胞中HPV6 L1蛋白存在与否。结果:经不同稀释浓度抗血清中和的HPV6病毒感染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其DNA提取物的PCR产物经电泳,在凝胶280 bp处,HPV6特异性区间呈现不同强度的阳性条带,阳性条带的强度随抗血清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ELISA对经抗血清中和病毒接触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提取蛋白进行测试,HPV L1蛋白表达量显示出与上述PCR检测结果同样的梯度变化趋势,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证明,HPV6 L1保守序列多肽抗血清可部分降解该病毒的感染,该抗血清具有针对更多型HPV进行中和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多肽抗血清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降解 体外感染
下载PDF
HPV16 E6-295T/G和E6-350T/G变异位点影响IFNκ、MHC-Ⅰ、STAT1和IRF9蛋白质表达的研究
16
作者 李杨杨 辛慧珍 +5 位作者 郭柄轩 王慧娟 宋树言 李洪涛 李冬妹 潘泽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1,共9页
目的探讨HPV16(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E6-295T/G和E6-350T/G变异位点对IFNκ、MHC-Ⅰ、STAT1和IRF9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宫颈癌细胞C33A(HPV阴性)中分别转染真核表达载体295G/350G-GV230、295T/350G-GV230和295T/350T-GV23... 目的探讨HPV16(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E6-295T/G和E6-350T/G变异位点对IFNκ、MHC-Ⅰ、STAT1和IRF9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宫颈癌细胞C33A(HPV阴性)中分别转染真核表达载体295G/350G-GV230、295T/350G-GV230和295T/350T-GV230作为实验组,以NC-GV230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PV16 E6295T/G、350T/G不同变异位点对IFNκ、MHC-Ⅰ、STAT1和IRF9蛋白质表达的影响。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法定量采用image J软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免疫分子干扰素κ(Interferon Kappa,IFNκ)的表达,HPV16 E6-295G/350G变异组较HPV16 E6-295T/350T原型组和HPV16 E6-295T/350G组降低(P<0.01,P<0.05)。HPV16 E6-295G/350G变异组的免疫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MHC-I)的表达显著低于HPV16 E6-295T/350T原型组和HPV16 E6-295T/350G组(P<0.05)。HPV16 E6-295G/350G变异组的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表达显著低于HPV16 E6-295T/350T原型组和HPV16 E6-295T/350G组(P<0.05,P<0.01)。变异组HPV16 E6-295G/350G与HPV16 E6-295T/350T原型组和HPV16 E6-295T/350G变异组相比,干扰素调节因子9(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9,IRF9)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HPV16病毒E6蛋白质可以降低IFNκ、MHC-Ⅰ、STAT1和IRF9的蛋白质表达水平,E6基因T295G/T350G变异降低这些分子的表达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pv16 E6基因 基因变异 蛋白质表达
下载PDF
亚洲人群HPV疫苗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17
作者 胡熙明 孙九峰 赵卫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目的评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在亚洲人群中接种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分别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ails、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自建库至2022年4月... 目的评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在亚洲人群中接种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分别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ails、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自建库至2022年4月,关于亚洲人群进行的HPV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临床试验文献。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灵活搭配检索并结合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资料,应用Meta分析合并评估。结果最终纳入16篇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累计研究对象25485人。Meta分析表明对于HPV疫苗免疫原性,HPV16型特异性血清转化率合并效应值RR为43.74(16.51~115.85),HPV18型特异性血清转化率合并效应值RR为45.72(8.78~238.13)。对于HPV疫苗安全性,二价与四价HPV疫苗接种局部不良事件风险试验组高于对照组,RR为1.52(1.34~1.73)和1.38(1.20~1.59)。二价HPV疫苗与四价HPV疫苗试验组发生全身性不良事件的风险也高于对照组,RR分别为1.21(1.11~1.32)和1.13(0.99~1.30)。结论接种亚洲人群HPV疫苗后血清抗体阳转率高于未接种者,提示接种HPV疫苗可以提高个体特异性抗体水平,接种HPV疫苗发生局部和全身性安全事件的风险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仍要高度重视HPV疫苗的安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hpv疫苗 META分析 免疫原性 安全性
下载PDF
HPV相关非破坏性生长的子宫颈腺癌锥切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8
作者 戈文舜 蔡红光 +1 位作者 耿文 李美平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73-376,383,共5页
目的 评估HPV相关的非破坏性生长的子宫颈腺癌行宫颈锥切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行宫颈锥切、后续行子宫切除术或定期随访的非破坏性生长的62例子宫颈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有... 目的 评估HPV相关的非破坏性生长的子宫颈腺癌行宫颈锥切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行宫颈锥切、后续行子宫切除术或定期随访的非破坏性生长的62例子宫颈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有病变残留分为病变残留组(13例)和无残留组(49例),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62例患者年龄25~68(44.9±9.2)岁,其中原位腺癌(AIS)38例,Silva A型腺癌24例;所有患者均为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ⅠA期,随访期无病变复发或转移。AIS和Silva A型腺癌在病变范围及象限分布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锥切后病变残留与年龄(>45岁)、锥切断缘阳性、病灶多象限分布、锥切后颈管搔刮阳性等因素有关(均P<0.05)。结论 HPV相关的AIS和Silva A型腺癌可能处于非破坏性生长的子宫颈腺癌的不同病变阶段且预后良好。锥切后病变残留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45岁)、宫颈锥切断缘阳性、病灶多象限分布、锥切后颈管搔刮阳性。无生育要求者建议全子宫切除,但不伴相关影响因素的患者,可制定个体化方案,避免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相关 非破坏性生长的子宫颈腺癌 宫颈锥切术 残留病变
下载PDF
分析合肥市某地区4663例体检女性HPV感染情况
19
作者 罗倩 陈琳 丁锦 《安徽医学》 2024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 分析合肥市某地区体检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为该地区女性HPV疫苗接种的选择提供相关建议。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健康管理中心自费参加宫颈HPV筛查的4 663例女性,并按照年龄分为5... 目的 分析合肥市某地区体检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为该地区女性HPV疫苗接种的选择提供相关建议。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健康管理中心自费参加宫颈HPV筛查的4 663例女性,并按照年龄分为5组(24岁~、31岁~、41岁~、51岁~和61~72岁组),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将采集的标本进行检测,随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受检者HPV所有基因型别,高危型别和低危型别以及多重感染的情况,同时归纳优势亚型的分布特点。结果 4 663例体检者中检出HPV阳性者有393例,阳性人数感染率为8.43%,各年龄段之间,HPV阳性人数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70,P=0.011),HPV的3种高低危感染模式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31,P<0.001)。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显示,随着年龄增加,HPV感染率有上升趋势。各年龄段之间,多重感染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74,P=0.482),其中感染的优势亚型主要为52、53和16。结论 合肥市某地区体检女性宫颈HPV高低危感染模式具有年龄差异,而多重感染模式则无,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加会上升。感染的优势亚型主要为52、53和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感染率 国内hpv疫苗
下载PDF
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后HPV转阴情况及生育能力分析
20
作者 姜婷 谢俣 +5 位作者 龚滢欣 张运强 石月 郭若怡 汪清 刘晓霞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SIL)患者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SIL)患者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转阴情况及生育力。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患者53例,术后行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和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随访时间分别为6、12和24个月。分析患者术前HPV感染分布及保育成功率,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后HPV转阴情况,术后切缘阳性和病理类型分布,HPV感染类型对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及患者术后生育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中,94.3%(50/53)存在HPV感染,其中75.5%(40/53)为HPV16/18型感染者,69.8%(37/53)为HPV单一亚型感染,高于混合感染22.7%(12/53);71.7%(38/53)前次LEEP术后切缘阳性,28.3%(15/53)HSIL复发;56.6%(30/53)术后病理HSIL,28.3%(15/53)未发现病理性改变;75.5%(40/53)术后切缘阴性(即保育成功),其中95%(38/40)HPV转阴。比较HPV16/18感染(P=0.196)和HPV感染类型(P=1.000)对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保育成功的患者在术后完成生育(12.5%,5/40),其中顺产1例,剖宫产4例。5例均为足月分娩,3例行宫颈环扎术,2例患者未行宫颈环扎。结论子宫颈HSIL患者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后保育成功率高,术后HPV转阴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生育力保存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