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HVSR方法探测四川理县西山村滑坡速度结构
1
作者 孙晓倩 储日升 +2 位作者 曾求 盛敏汉 危自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5-1526,共12页
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是地震背景噪声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的频谱比,常被用来探测起伏地形较小的浅地表速度结构.然而,高起伏地形下该方法的适用性还需要仔细研究.本文探讨利用HVSR方法探测四川理县西山村滑坡的... 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是地震背景噪声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的频谱比,常被用来探测起伏地形较小的浅地表速度结构.然而,高起伏地形下该方法的适用性还需要仔细研究.本文探讨利用HVSR方法探测四川理县西山村滑坡的速度结构.我们首先将ENZ坐标系下三分量地震数据旋转到垂直于地形自由面的LQT坐标系,分别计算了两个坐标系下2 h地震背景噪声数据的HVSR曲线,对比结果发现,LQT坐标系下三分量数据的HVSR峰值频率更能反映地下结构信息.然后,本文反演了29个台站LQT坐标系的HVSR曲线,获得了滑坡体堆积物及基岩的一维S波速度结构.西山村滑坡体堆积物的S波速度范围为50~1000 m·s^(-1),滑坡厚度23~130 m.滑坡体西侧边缘地下40~120 m处存在10~20 m的低速层,表明该位置抗剪强度相对较弱,是潜在的滑动危险区域.对数据进行坐标系转换后,HVSR方法能够利用较短的观测数据获取可靠的滑坡体速度结构,为滑坡体积估算、脆弱位置识别、灾害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县西山村滑坡 hvsr S波速度结构 地震背景噪声
下载PDF
地震背景噪声HVSR方法在安徽明光城市场地响应特征和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倪红玉 张若晗 +6 位作者 李俊伦 黄显良 郑海刚 洪德全 缪鹏 彭刘亚 鲍子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52-4571,共20页
本文利用跨郯庐断裂带明光段东边界一条密集测线的波形数据,计算了该测线133个台站的HVSR曲线,获得了剖面的峰值频率.基于计算的HVSR曲线,我们采用粒子群算法反演了浅层地壳的S波速度结构,并通过地质构造、钻孔资料、浅层地震反射剖面... 本文利用跨郯庐断裂带明光段东边界一条密集测线的波形数据,计算了该测线133个台站的HVSR曲线,获得了剖面的峰值频率.基于计算的HVSR曲线,我们采用粒子群算法反演了浅层地壳的S波速度结构,并通过地质构造、钻孔资料、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和频散曲线反演结果等验证其可靠性,进而对郯庐断裂带明光段的沉积格局、东界两条主干断裂的空间展布和活动性特征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如下结论:(1)测线下方HVSR剖面呈现复杂的双峰、多峰形态,其场地分类均为Ⅱ类中硬土,但峰值频率变化较大,应关注西侧凹陷区对强地面震动的放大效应;(2)HVSR反演S波速度结构揭示的土石界面与钻孔结果较为一致,其分布形态、趋势与浅层地震反射剖面结果高度吻合,且刻画了主动源未能刻画的风化基岩-未风化基岩界面;(3)HVSR反演S波速度结构刻画的郯庐断裂带东界两条断裂的空间展布、活动性等特征与钻孔、浅层地震、频散反演和地质构造等结果较为一致,并揭示池河—太湖断裂的活动性强于嘉山—庐江断裂,可能为活动断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HVSR方法可以应用于城市场地响应特征、浅层沉积结构和隐伏活断层探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sr 场地响应特征 城市活断层 浅层速度结构 郑庐断裂带
下载PDF
基于HVSR谱比动态聚类的海域场地特性研究
3
作者 刘献伟 陈苏 +3 位作者 李小军 傅磊 胡进军 孙浩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220,共8页
海域场地工程特性是海洋重大工程设计、建造、运维的重要基础,也是岩土地震工程的研究热点。收集了日本相模湾海域2000~2018年间6个海底台站的强地震动记录,筛选、前处理后采用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方法计算了... 海域场地工程特性是海洋重大工程设计、建造、运维的重要基础,也是岩土地震工程的研究热点。收集了日本相模湾海域2000~2018年间6个海底台站的强地震动记录,筛选、前处理后采用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方法计算了各条记录的傅里叶振幅谱比值。通过动态聚类学习结合最优化分类,获取了相模湾海底台站的最优场地特性。结果表明,动态聚类学习方法针对时序型数据的聚类性能及鲁棒性强,可满足局部及全局分辨率;相模湾海区中台站场地环境可宏观分为海底峡谷区及海洋盆地区,其中峡谷区场地卓越周期显著小于盆地区,且高频衰减较缓;通过局部场地地形坡度,给出了海洋场地工程特性。研究成果可为海域地震动模拟、海洋工程建设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hvsr方法 动态聚类 海域场地 场地分类
原文传递
基于极化分析的HVSR成像技术研究
4
作者 韩晨 鲁来玉 梁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57-359,共3页
地震学是研究地球内部介质物理属性和地下结构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从震源角度划分,地震学探测主要分为主动源探测和被动源探测。主动源探测是应用人工激发产生的能量进行探测的方法技术,具有震源位置和发震时刻已知、激发能量可控等优... 地震学是研究地球内部介质物理属性和地下结构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从震源角度划分,地震学探测主要分为主动源探测和被动源探测。主动源探测是应用人工激发产生的能量进行探测的方法技术,具有震源位置和发震时刻已知、激发能量可控等优点。但主动源探测由于其成本高,破坏性大等问题,并不适合在城市等区域大规模布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极化分析 hvsr
下载PDF
基于HVSR和VRSR法的场地地震响应分析
5
作者 李孝波 宋霖君 +2 位作者 宣雨童 吴义文 欧阳刚垒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03-311,共9页
基于2018年松原5.7级地震的强震动记录,结合在强震台站获取的地脉动数据,采用水平与竖向谱比(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法和速度反应谱谱比(velocity response spectral ratio,VRSR)法,探究了强震台站场地的地震响... 基于2018年松原5.7级地震的强震动记录,结合在强震台站获取的地脉动数据,采用水平与竖向谱比(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法和速度反应谱谱比(velocity response spectral ratio,VRSR)法,探究了强震台站场地的地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地脉动水平与竖向谱比(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 of microtremors,MHVR)法、强震动水平与竖向谱比(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 of earthquake motions,EHVR)法以及VRSR都能较好地表征出场地地震响应峰值频段,达里巴、东三家子、风华以及宝甸等4个强震台站场地的(一阶)峰值频率范围分别为0.90~1.48 Hz,0.51~0.89 Hz,0.47~0.98 Hz,0.66~1.10 Hz;(2)同一场地条件下,MHVR,EHVR以及VRSR得出的场地放大系数差别较大,MHVR的放大系数最小,VRSR的放大系数整体较EHVR大,达里巴、东三家子、风华以及宝甸等4个强震台站场地与(一阶)峰值频率对应的放大系数范围分别为2.63~8.60,3.21~8.19,3.56~8.41以及4.14~7.96;(3)与MHVR相比,EHVR和VRSR都能较好地体现出地震动高频特征,且具有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4)与EHVR相比,VRSR给出的低频信息更为丰富,但较为频繁的波动变化对峰值频率的快速识别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为依托强震记录和地脉动数据开展场地地震响应分析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 水平与竖向谱比(hvsr) 速度反应谱谱比(VRSR) 卓越频率 放大系数
下载PDF
噪声HVSR法在OBS探测中的应用——以珠江口外海OBS台阵为例
6
作者 熊成 叶秀薇 +2 位作者 张严心 吕作勇 王力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51-2960,共10页
噪声谱比法(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通常用于确定沉积层的厚度,而应用于海底地震仪(OBS)以获取海底沉积厚度的研究较少.本文将HVSR法应用于珠江口外海域OBS台阵中,验证了该方法用于OBS探测中的可靠性.通过对珠江... 噪声谱比法(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通常用于确定沉积层的厚度,而应用于海底地震仪(OBS)以获取海底沉积厚度的研究较少.本文将HVSR法应用于珠江口外海域OBS台阵中,验证了该方法用于OBS探测中的可靠性.通过对珠江口外海27台OBS收集的三分量地震噪声记录进行处理,得到了所有台站的HVSR曲线.有23台OBS的HVSR曲线可获取与沉积层厚度相关的峰值频率,通过经验公式可以计算得到沉积层厚度.结果显示,珠江口外海域沉积层(新生代地层)厚度范围为100~3500 m,研究区东南部沉积层远厚于西北部,且沉积厚度受到NEE向滨海断裂带控制.本文获得的结果与以往依靠反射地震剖面和钻井等获得的沉积层厚度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区新生代地层具有多层结构,大部分HVSR曲线在5~12 Hz存在振幅最大的波峰,认为是与第四系厚度相关的峰值频率,继而确定第四系厚度为20~50 m.本研究拓展了HVSR法的应用领域,为获取海底沉积层厚度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谱比法 海底地震仪 沉积厚度 珠江口外海
下载PDF
利用噪声HVSR方法探测近地表结构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以保定地区为例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伟君 陈棋福 +3 位作者 齐诚 谭毅培 张项 周青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83-1797,共15页
近地表结构和构造探测是研究活动断层近地表特征和工程场地地震效应的关键环节.对于城市地区,丰富的噪声限制了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噪声也可用来反演近地表结构.我们在河北保定地区,布设了一条由二百多个观... 近地表结构和构造探测是研究活动断层近地表特征和工程场地地震效应的关键环节.对于城市地区,丰富的噪声限制了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噪声也可用来反演近地表结构.我们在河北保定地区,布设了一条由二百多个观测点组成的密集地震噪声剖面,探索利用噪声探测近地表结构的可能性.用噪声水平和垂直向谱比法(HVSR)得到的HVSR曲线表明,剖面普遍存在HVSR振幅显著(≥2)的峰值频率,根据其特征可以划分为A、B、C三个区.除了基岩台无明显峰值频率外,西部A区峰值频率从8Hz向东递降至0.3 Hz.中部B区峰值频率在1.3 Hz附近微小变化.东部C区则表现为比较宽的波峰,可能是由两个波峰组成,第一个波峰在0.8~1.0 Hz之间,大部分台的HVSR曲线都可以拾取出这个波峰,第二个在0.5~0.8之间,只有少数台可以可靠地拾取.以台阵反演的速度剖面为约束,选择出适用于保定地区的峰值频率-土层厚度关系式,将剖面的峰值频率转换成土层界面的深度分布,并与两条浅层地震反射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区的两个土层界面深度分布和地震反射剖面上的二个晚更新世(Q_3)界面深度(分别在约100m和150 m附近)有较好的吻合;B区得到的土层界面深度与反射剖面的界面埋深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进一步研究发现,B区观测点的地形严重影响了HVSR曲线的形态,使峰值频率可能偏离了土层的共振频率;A区土层界面从0 m向东倾斜至大约500 m深,但无反射剖面数据佐证.从HVSR和土层深度剖面可以推测在A区中部和A、B区交界处存在着两条垂直位错明显的正断层,但对垂直错距小的断层则无法识别.本文的结果表明,噪声HVSR方法不仅可以给出土层卓越频率等场地响应特征,还可以作为勘探工具探测近地表土层的界面起伏,协助识别活动断层的近地表位置和活动特征.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HVSR方法容易受到风、近地表地形、近台瞬态震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sr 近地表结构 活动断裂 保定
下载PDF
HVSR方法用于地震作用下场地效应分析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荣棉水 李小军 +1 位作者 王振明 吕悦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78-2891,共14页
以美国Garner Valley Downhole Array(GVDA)竖向观测台阵的强震观测记录为基础,利用水平与竖向谱比(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方法与传统谱比方法研究了多次地震作用下竖向台阵场地的波动传播规律,探讨了该场地HVSR... 以美国Garner Valley Downhole Array(GVDA)竖向观测台阵的强震观测记录为基础,利用水平与竖向谱比(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方法与传统谱比方法研究了多次地震作用下竖向台阵场地的波动传播规律,探讨了该场地HVSR曲线与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TF)曲线的差异,综合利用频域求解一维层状场地P、SV波入射情况下场地响应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和合成理论地震图的波数积分法解释了二者差异可能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HVSR方法应用于地震作用下场地效应分析的适用性.研究结论表明:竖向地震动场地效应是HVSR与传递函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竖向地震动场地效应主要是由竖向地震动中的P波成分引起的.在场地竖向放大可以忽略的频段范围内,HVSR可以作为传递函数研究地震作用下的场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与竖向谱比(hvsr) 强震观测记录 传递函数 场地效应 竖向观测台阵
下载PDF
微动HVSR法在岩溶区探测地下河管道和溶洞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梁东辉 甘伏平 +1 位作者 张伟 韩凯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100,共6页
微动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被动源地震勘探方法,当测点下方介质存在明显的速度变化时,HVSR曲线会呈现相应的异常形态。为探索该方法在岩溶区探测地下河管道和溶洞的有效性,选择桂林毛村地下河... 微动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被动源地震勘探方法,当测点下方介质存在明显的速度变化时,HVSR曲线会呈现相应的异常形态。为探索该方法在岩溶区探测地下河管道和溶洞的有效性,选择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内的大岩前村作为研究区,并在此开展野外试验。研究区发育有一条地下河管道,通过精准的洞穴测量,获得了此地下河管道的平面位置和洞高等信息。在研究区的地下河管道上方地面布设3条物探测线,均进行微动HVSR法测量,并用探地雷达法测量作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物探方法的异常位置与测线下方地下河管道的实际平面位置基本一致,证明微动HVSR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地下河管道和溶洞探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hvsr 岩溶区 地下河管道和溶洞
下载PDF
基于单台加速度记录的混合全局优化HVSR反演场地浅层速度结构 被引量:7
10
作者 荣棉水 符力耘 李小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38-947,共10页
利用水平与竖向谱比(HVSR)方法反演场地速度结构是国际上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HVSR反演计算实质是一个土层场地模型空间搜索的全局优化问题,当模型搜索空间的复杂程度增大时,目前常用的搜索算法收敛速度慢,计算效率较低.本文实现了一种... 利用水平与竖向谱比(HVSR)方法反演场地速度结构是国际上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HVSR反演计算实质是一个土层场地模型空间搜索的全局优化问题,当模型搜索空间的复杂程度增大时,目前常用的搜索算法收敛速度慢,计算效率较低.本文实现了一种结合遗传和模拟退火方法优点的混合全局优化HVSR反演算法,通过理论模型和竖向台阵实测数据的检验,表明该算法能获得很好的反演效果,较好地解决了蒙特卡罗方法收敛速度慢,遗传算法收敛早熟和模拟退火算法搜索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单台加速度S波记录用于场地速度结构HVSR反演的适用性,为基于单个地震台的地震观测记录反演浅层速度结构提供了一种高效且较为准确的反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与竖向谱比(hvsr) 遗传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混合全局优化算法 浅层速度结构反演
下载PDF
基于HVSR谱比法研究场地反应非线性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桂纯 李小军 +1 位作者 傅磊 王玉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6-554,I0002,共10页
针对汶川地震近断层的众多量大面广的Ⅱ类场地,选用理县木卡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震、余震和地脉动记录,基于傅里叶谱HVSR谱比和速度反应谱HVSR谱比结果,研究场地反应的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主震、余震、地脉动的速度反应谱HVSR谱比... 针对汶川地震近断层的众多量大面广的Ⅱ类场地,选用理县木卡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震、余震和地脉动记录,基于傅里叶谱HVSR谱比和速度反应谱HVSR谱比结果,研究场地反应的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主震、余震、地脉动的速度反应谱HVSR谱比曲线平滑,峰值突出,清楚地给出了场地的卓越频率;场地地震反应随着PGA的变化出现明显的非线性反应,随着PGA的增大,小于100 gal余震、100~200 gal余震、200~300 gal余震以及主震的记录中场地卓越频率有向低频偏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谱 速度反应谱 hvsr谱比法 场地反应 卓越频率 非线性特征
下载PDF
基于强震记录不同波动成份的HVSR谱比结果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鹤翔 李红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5-561,I0003,共8页
使用6个强震台站记录的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强震记录,通过对比强震记录中各波动成份的HVSR谱比结果,分析了各波动成份对场地地震效应分析结果的影响;根据各波动成份的水平向和垂直向傅里叶谱结果,初步解释了各波动成份HVSR谱比结果不同... 使用6个强震台站记录的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强震记录,通过对比强震记录中各波动成份的HVSR谱比结果,分析了各波动成份对场地地震效应分析结果的影响;根据各波动成份的水平向和垂直向傅里叶谱结果,初步解释了各波动成份HVSR谱比结果不同的原因,并指出了HVSR谱比方法在强震记录和地脉动记录中应用的区别和联系。结果表明:强震记录中由于包含了震源特性和路径信息,故其HVSR谱比结果与地脉动的结果有明显的区别,建议在使用强震记录进行HVSR谱比分析场地地震效应时,尽量使用全波波形进行谱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地震效应 hvsr谱比方法 波动成份 强震记录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利用HVSR法探测渭河盆地浅部构造 被引量:2
13
作者 阮明明 王帅军 +3 位作者 田晓峰 程国亮 周铭 郑成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4-587,621,共5页
利用渭河盆地眉县至扶风段地震测线的连续地震背景噪声数据,基于噪声水平和垂直向谱比(HVSR)法,得到各台站HVSR曲线;再通过频率与深度的转换关系,获得测线下方近地表第四系沉积层结构埋深。结果显示,盆地第四系沉积层厚度呈U型分布,由... 利用渭河盆地眉县至扶风段地震测线的连续地震背景噪声数据,基于噪声水平和垂直向谱比(HVSR)法,得到各台站HVSR曲线;再通过频率与深度的转换关系,获得测线下方近地表第四系沉积层结构埋深。结果显示,盆地第四系沉积层厚度呈U型分布,由盆地两侧向中间腹部逐渐变厚,两侧厚度为100~400 m,中部厚度为400~600 m;沉积层深度剖面在距测线起点25 km和33 km处明显表现出沉积界面间断跳跃特征,该变化与岐山-马召断裂和扶风-乾县断裂在空间位置上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sr 渭河盆地 地震测线 第四系沉积层 断裂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的自相关与HVSR联合成像在广东惠州城市浅层结构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晨 梁锋 +3 位作者 李海龙 王涛 张敏 唐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3-1422,共10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中小城市呈现地下空间全面开发的态势。然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地下情况不明、结构不清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城市战略布局规划。广东惠州是典型的东部中型城市,为了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中小城市呈现地下空间全面开发的态势。然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地下情况不明、结构不清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城市战略布局规划。广东惠州是典型的东部中型城市,为了避免老城区建成后地下水土质量不清楚、地下空间资源量不明确、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无科学数据支持等问题,特在研究区开展绿色无损的背景噪声成像研究,以查明惠州地区的第四系及断层的发育情况,为新区成功建成提供数据支持。笔者等以台间距10 m、测线总长度1 km的密集地震台阵为基础,利用两条测线共200台的背景噪声数据,使用噪声自相关与噪声HVSR两种方法分别对研究区两条线性测线分别进行计算,通过数据预处理,单台数据处理,多台数据整合,最后得到了两条测线的自相关剖面和HVSR剖面。研究显示,研究区第四系基岩顶面时间域范围为20~100 ms,深度域范围为5~20 m,浅层P波速度范围为400~500 m/s,这与收集到的钻孔等资料相一致。研究表明基于密集台阵的噪声自相关与HVSR联合成像方法是一种高效、绿色、低成本的方法,可用于调查第四系分界面(强波阻抗分界面)及浅层沉积物中的活动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自相关 噪声hvsr 密集台阵 背景噪声成像 城市地下空间 广东惠州
下载PDF
HVSR谱比法应用于强震数据时基本假定合理性讨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照鹏 荣棉水 +1 位作者 卢滔 李红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8-545,I0002,共9页
采用日本KiK-net台网中9个台站的实测场地模型及多个地震的强震观测记录等数据,对HVSR方法应用于强震数据时“基岩处水平-竖向谱比为1”的假定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利用不同系数计算场地水平传递函数TF H的差异,最后对表征不同TF H差异... 采用日本KiK-net台网中9个台站的实测场地模型及多个地震的强震观测记录等数据,对HVSR方法应用于强震数据时“基岩处水平-竖向谱比为1”的假定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利用不同系数计算场地水平传递函数TF H的差异,最后对表征不同TF H差异的系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强震观测数据揭示的基岩内水平-竖向谱比不一定为1,仅在某一频率范围内可以视为一个常数;表征用不同TF H差异的系数C取为1/√2αB/βB时,计算得到的水平向传递函数与实际观测得到的水平向经验传递函数一致性较好;HVSR B与1/√2αB/βB在所考虑的频率范围内存在一定的弱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sr谱比法 强震观测 传递函数
下载PDF
基于HVSR的DONET1海底地震动场地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旭彤 胡进军 +1 位作者 谭景阳 崔鑫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为基于谱比方法研究海底地震动场地效应,选取日本DONET1台网的20个海底台站2014-2021年记录的1634组地震数据,对其进行筛选和处理后,利用水平与竖向谱比(HVSR)方法考虑不同布设对海底5组节点台站(KMA、KMB、KMC、KMD、KME)谱比特征的影... 为基于谱比方法研究海底地震动场地效应,选取日本DONET1台网的20个海底台站2014-2021年记录的1634组地震数据,对其进行筛选和处理后,利用水平与竖向谱比(HVSR)方法考虑不同布设对海底5组节点台站(KMA、KMB、KMC、KMD、KME)谱比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MA与KME节点台站具有相似的场地特征,KMB与KMD节点台站分散布置在2种场地,KMC节点台站场地与其他节点均不相似,这与长期地质调查结果相似;海底台站谱比曲线呈多峰值现象,其中KMB、KMC、KMD分组台站利用HVSR方法识别的主频变异性较高,KMA、KME分组台站主频较稳定;相同地形条件下,布设方式相同的海底台站谱比曲线随频率分布相似,海底复杂场地条件下,采用装沙沉底方式布置的台站识别场地条件时出现偏差;海底复杂因素对掩埋沉箱方式布设的台站谱比曲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频率<5 Hz的低频处;海底复杂因素对未埋入海底台站谱比曲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频率为5-10 Hz的高频处。研究结果可为海底地震动场地效应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动 水平与竖向谱比(hvsr) 场地效应 地震台网
下载PDF
HVSR法数据精细化处理中若干干扰和校正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
17
作者 周世昌 王斌战 +4 位作者 邱波 徐元璋 刘磊 苑益军 王胜侯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第1期14-26,共13页
微动HVSR方法因其布点灵活,现已广泛应用于城市浅地表的勘探中,然而城市中干扰因素众多,如车辆震动干扰、高压线电磁干扰、声波干扰等,而且受仪器制造工艺影响,现今的三分量检波器普遍存在零点漂移现象,造成振动曲线的扭曲畸变。因此需... 微动HVSR方法因其布点灵活,现已广泛应用于城市浅地表的勘探中,然而城市中干扰因素众多,如车辆震动干扰、高压线电磁干扰、声波干扰等,而且受仪器制造工艺影响,现今的三分量检波器普遍存在零点漂移现象,造成振动曲线的扭曲畸变。因此需要对原始数据中的干扰因素和畸变进行剔除和校正,才能获得品质良好的谱比曲线。本文详细讨论了微动HVSR方法数据处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几个客观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①瞬态干扰信号采用STA/LTA方法标记后剥离;②仪器零点漂移校正采用“分段标记重构法”;③谐波干扰去除采用“自适应谐波干扰降噪技术”;④频谱和谱比值优化计算时采用滑动时窗叠加和帕曾窗进行平滑。将武汉法泗镇岩溶塌陷区的探测数据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精细化处理,最终获得了优质的二维谱比剖面,该剖面与钻孔以及其它物探资料对应良好,能够很好地刻画岩溶塌陷坑边界范围。这为HVSR法的优化处理提供了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sr方法 STA/LTA方法 零点漂移 谐波干扰 岩溶塌陷
下载PDF
HVSR谱比法在李仙江大桥主墩桩位地下岩溶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任富 冯敏 +1 位作者 王志鑫 高科宁 《江西科学》 2022年第3期533-538,共6页
李仙江大桥主墩桩位周围地区的初步钻探结果表明工区场地为岩溶强发育区,在桥梁工程的桩基作业中,岩溶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并且增大桥梁施工的成本延长施工工期。微动探测是一种被动源勘探方法,具有场地适应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等优... 李仙江大桥主墩桩位周围地区的初步钻探结果表明工区场地为岩溶强发育区,在桥梁工程的桩基作业中,岩溶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并且增大桥梁施工的成本延长施工工期。微动探测是一种被动源勘探方法,具有场地适应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基于微动探测的HVSR谱比法的台站布设更为简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为更加清楚地获得李仙江大桥主墩桩位地下岩溶溶洞的分布发育情况,同时探索HVSR谱比法结合少量的钻孔资料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对岩溶探测的有效性及其特征,在施工场地布设了5条微动测线共计72个微动数据采集点进行探测,仪器采样率设为200 Hz,采集时长1―3 h。对采集到的数据运用HVSR谱比法进行处理成像,本次HVSR单台处理基于Geopsy软件,频带选取0.2~100 Hz,时间窗口选为60 s,而后选取数据质量好的2 h进行单台处理。最终将单台数据处理获得的HVSR曲线通过构建频率和深度的关系,获得5条测线的垂直切片和三维成像结果。HVSR谱比法所得结果与初步的钻探结果较吻合,最后结合已有的钻孔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圈定了五处岩溶溶洞发育区,并对其特征进行剖析。结果表明,HVSR谱比法结合少量的钻孔资料可以较好地探测工程建设场地地下的岩溶发育及空间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sr谱比法 岩溶 微动探测 李仙江大桥
下载PDF
Fault detection using microtremor data (HVSR-based approach) an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survey
19
作者 Marzieh Khalili Abdul Vahed Mirzakurdeh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400-408,共9页
The faults and fractures are known as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earthquake occurrence.During the construction in urban areas, faults and fractures may be covered in depth and thus are not visible at the ... The faults and fractures are known as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earthquake occurrence.During the construction in urban areas, faults and fractures may be covered in depth and thus are not visible at the ground surface. In this context, non-invasive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methods(microtremor and geoelectrical methods) and borehole data were used to detect subsurface geological structures(hidden faults) in a suburb of Shiraz in Iran. The horizontal to 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the dynamic parameters(predominant frequency and resonance amplitude) of the soil, to detect hidden fa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rupt changes in the sediment thickness and predominant frequencies at a specific direction(NW-SE) can be related to the displacement of a nearly vertical fault with NW-SE trend. In addition,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thod using continuous resistivity profiling(CRP) and Schlumberger arrays was employed to detect a hidden fault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previous data. The obtained results of both arrays illustrate the presence of a nearly vertical fault with NW-SE trend in the region. Comparison of all results shows that the detected faults by both methods ar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Therefore, it can be conclusive that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is a useful and reliable approach to study and detect hidden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REMOR Horizontal to 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 Electrical RESISTIVITY SEDIMENT thickness Hidden FAULTS
下载PDF
HVSR探测方法在城市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沈志平 陈发达 +2 位作者 张虎 王祥 刘欢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57-1763,共7页
随着城市空间逐步向地下发展,地下岩溶等不良地质体的存在给城市建设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常规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城市地下岩溶等不良地质体探测中因人文活动、电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极大限制.微动探测作为一种被动源勘探方法,因... 随着城市空间逐步向地下发展,地下岩溶等不良地质体的存在给城市建设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常规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城市地下岩溶等不良地质体探测中因人文活动、电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极大限制.微动探测作为一种被动源勘探方法,因其场地适应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等优点被逐渐应用于城市地下岩溶探测.基于微动的HVSR谱比法则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为探索该方法在城市岩溶探测的有效性及其特征,选取岩土勘察中的两个工程场地作为探测试验区.试验区内岩溶发育,通过钻探获取了岩溶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基岩的起伏变化.在试验区的岩溶异常上进行HVSR测试,并利用面波勘探的频散曲线对HVSR谱比曲线进行深度换算,从而代替钻孔信息进行深度换算的方法,来探测地下地质情况.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HVSR谱比曲线的深度换算简便有效,能有效的探测出地下岩土分界面和岩溶的分布情况,为后续岩溶区工程勘察提供帮助,减少钻探工程量提高经济效益和时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sr 面波 微动 岩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