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VSR方法的郯庐断裂带泗洪—明光段沉积层厚度研究
1
作者 李军辉 骆佳骥 李玲利 《四川地震》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为研究断裂带附近的沉积层厚度变化特征,本文利用HVSR法对郯庐断裂带泗洪—明光段107个台的噪声数据进行处理,估算郯庐断裂带泗洪—明光段的沉积界面深度。结果显示:该区域沉积厚度在20~500m变化;沉积层厚度较大的区域(如固镇凹陷)与低... 为研究断裂带附近的沉积层厚度变化特征,本文利用HVSR法对郯庐断裂带泗洪—明光段107个台的噪声数据进行处理,估算郯庐断裂带泗洪—明光段的沉积界面深度。结果显示:该区域沉积厚度在20~500m变化;沉积层厚度较大的区域(如固镇凹陷)与低速异常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沉积层厚度较薄的区域(如断裂带内部)与高速异常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沉积界面的起伏形态与浅部的平均横波速度变化形态基本一致,横波速度较低的地方,沉积层的厚度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sr方法 郯庐断裂带泗洪—明光段 背景噪声 沉积界面
下载PDF
基于HVSR谱比动态聚类的海域场地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献伟 陈苏 +3 位作者 李小军 傅磊 胡进军 孙浩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220,共8页
海域场地工程特性是海洋重大工程设计、建造、运维的重要基础,也是岩土地震工程的研究热点。收集了日本相模湾海域2000~2018年间6个海底台站的强地震动记录,筛选、前处理后采用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方法计算了... 海域场地工程特性是海洋重大工程设计、建造、运维的重要基础,也是岩土地震工程的研究热点。收集了日本相模湾海域2000~2018年间6个海底台站的强地震动记录,筛选、前处理后采用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方法计算了各条记录的傅里叶振幅谱比值。通过动态聚类学习结合最优化分类,获取了相模湾海底台站的最优场地特性。结果表明,动态聚类学习方法针对时序型数据的聚类性能及鲁棒性强,可满足局部及全局分辨率;相模湾海区中台站场地环境可宏观分为海底峡谷区及海洋盆地区,其中峡谷区场地卓越周期显著小于盆地区,且高频衰减较缓;通过局部场地地形坡度,给出了海洋场地工程特性。研究成果可为海域地震动模拟、海洋工程建设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hvsr方法 动态聚类 海域场地 场地分类
原文传递
HVSR法数据精细化处理中若干干扰和校正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
3
作者 周世昌 王斌战 +4 位作者 邱波 徐元璋 刘磊 苑益军 王胜侯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第1期14-26,共13页
微动HVSR方法因其布点灵活,现已广泛应用于城市浅地表的勘探中,然而城市中干扰因素众多,如车辆震动干扰、高压线电磁干扰、声波干扰等,而且受仪器制造工艺影响,现今的三分量检波器普遍存在零点漂移现象,造成振动曲线的扭曲畸变。因此需... 微动HVSR方法因其布点灵活,现已广泛应用于城市浅地表的勘探中,然而城市中干扰因素众多,如车辆震动干扰、高压线电磁干扰、声波干扰等,而且受仪器制造工艺影响,现今的三分量检波器普遍存在零点漂移现象,造成振动曲线的扭曲畸变。因此需要对原始数据中的干扰因素和畸变进行剔除和校正,才能获得品质良好的谱比曲线。本文详细讨论了微动HVSR方法数据处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几个客观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①瞬态干扰信号采用STA/LTA方法标记后剥离;②仪器零点漂移校正采用“分段标记重构法”;③谐波干扰去除采用“自适应谐波干扰降噪技术”;④频谱和谱比值优化计算时采用滑动时窗叠加和帕曾窗进行平滑。将武汉法泗镇岩溶塌陷区的探测数据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精细化处理,最终获得了优质的二维谱比剖面,该剖面与钻孔以及其它物探资料对应良好,能够很好地刻画岩溶塌陷坑边界范围。这为HVSR法的优化处理提供了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sr方法 STA/LTA方法 零点漂移 谐波干扰 岩溶塌陷
下载PDF
基于强震记录不同波动成份的HVSR谱比结果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鹤翔 李红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5-561,I0003,共8页
使用6个强震台站记录的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强震记录,通过对比强震记录中各波动成份的HVSR谱比结果,分析了各波动成份对场地地震效应分析结果的影响;根据各波动成份的水平向和垂直向傅里叶谱结果,初步解释了各波动成份HVSR谱比结果不同... 使用6个强震台站记录的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强震记录,通过对比强震记录中各波动成份的HVSR谱比结果,分析了各波动成份对场地地震效应分析结果的影响;根据各波动成份的水平向和垂直向傅里叶谱结果,初步解释了各波动成份HVSR谱比结果不同的原因,并指出了HVSR谱比方法在强震记录和地脉动记录中应用的区别和联系。结果表明:强震记录中由于包含了震源特性和路径信息,故其HVSR谱比结果与地脉动的结果有明显的区别,建议在使用强震记录进行HVSR谱比分析场地地震效应时,尽量使用全波波形进行谱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地震效应 hvsr谱比方法 波动成份 强震记录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基督城易液化场地震后小应变剪切刚度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周燕国 沈涛 +1 位作者 王越 丁海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11-1417,共7页
饱和砂土场地的剪切刚度在强震扰动(如液化)后会发生显著下降并随时间逐渐恢复,因此基于震后调查获得的原位测试指标(如剪切波速)与震前原状土的相应指标之间存在差异,根据液化实例调查和原位测试指标建立的砂土抗液化强度评价方法存在... 饱和砂土场地的剪切刚度在强震扰动(如液化)后会发生显著下降并随时间逐渐恢复,因此基于震后调查获得的原位测试指标(如剪切波速)与震前原状土的相应指标之间存在差异,根据液化实例调查和原位测试指标建立的砂土抗液化强度评价方法存在系统误差。为定量评价这种差异并提出合理的修正方法,对新西兰基督城的REHS强震台站在2010年至2011年间的若干强震记录进行水平与竖向谱比(HVSR)分析,获得了该台站所在的易液化场地在地震前后小应变剪切刚度随时间的发展规律,发现场地平均刚度在震后瞬时显著下降后呈对数形式增长,恢复至相对稳定状态需要1~2周时间,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该刚度值均小于震前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主固结和次固结作用的震后饱和砂土小应变刚度计算模型,并合理预测了REHS台站场地震后刚度随时间的恢复过程。该计算模型为将震后原位测试指标修正到对应于震前原状土的测试值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手段,有助于提高当前基于液化实例调查的地震液化简化判别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剪切刚度 时间效应 hvsr方法 强震台站 基督城地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