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CM prescriptions combined with nucleoside(acid)analogues in treating chronic hepatitis B:a meta-an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XIA Yu LI Xin +2 位作者 MAN Rongyong WANG Aibing CAO Jianzhong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1年第3期170-179,共10页
Objective There are many clinical report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ombined with nucleoside(acid)analogues(NAs)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CHB),but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are not completely cl... Objective There are many clinical report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ombined with nucleoside(acid)analogues(NAs)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CHB),but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are not completely clear.This meta-analysis aim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thus providing evid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Methods We searched Chinese databases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Wanfang Data,and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VIP),as well as English databases Pub Med and Cochrane Library,from time of establishment to April 14,2021.Literature quality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bias risk assessment criteria of Cochrane Collaboration network.Rev Man 5.3 and Stata 12.0 software were used to perform this research.Results A total of 23 articles,3282 patients,and 25 TCM prescription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NAs plus TCM remarkably improved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Odds ratio(OR)=3.92,P<0.00001],TCM syndrome score(Mean difference=-3.73,P<0.00001),hepatitis B virus(HBV)DNA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OR=1.49,P=0.0001),hepatitis Be antigen(HBe Ag)negative conversion rate(OR=2.03,P<0.00001),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Std mean difference(SMD)=-0.95,P<0.00001],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SMD=-0.70,P=0.0004).Adverse reaction rates did not increase i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OR=0.97,P=0.84).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25 TCM prescriptions sugges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spleen-strengthening prescriptions with NAs showed better effects than other prescriptions.Conclusion TCM in combination with NAs,demonstrated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 against CHB than NAs alone.In addition,the combination of spleen-strengthening prescriptions and NAs was identified as the best therapeutic strategy.However,mo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high quality are needed to provide more reliable clin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prescriptions Spleen-strengthening prescriptions Nucleoside(acid)analogues(NAs)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hronic hepatitis b(CHb) META-ANALYSIS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CM Therapy for Supplementing Pi(脾) and Nourishing Shen(肾) on Dendritic Cel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Treated by Lamivudine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永华 刘肄辉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9年第1期60-62,共3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therapy for supplementing Pi(脾) and nourishing Shen(肾,SPNS) on dendritic cel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treated by l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therapy for supplementing Pi(脾) and nourishing Shen(肾,SPNS) on dendritic cel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treated by lamivudine.Methods:Sixty CHB patients with positive HBeAg were equally randomized by digital table into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mivudine only,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mivudine comb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m therapy for supplementing Pi and nourishing Shen LAMIVUDINE chronic hepatitis b dendritic cells
原文传递
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瀚旻 赵映前 +4 位作者 向楠 明安萍 杨帆 陈雨 吴寿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4-85,共2页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变异的变化规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机制。基因芯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证候的HBV前C区基因变异。不同位点变异率(%)与证候相关,肝肾阴虚1764(38%),1896(68%),1899(38%);瘀血阻络1762(93%),1764(90%),189...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变异的变化规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机制。基因芯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证候的HBV前C区基因变异。不同位点变异率(%)与证候相关,肝肾阴虚1764(38%),1896(68%),1899(38%);瘀血阻络1762(93%),1764(90%),1899(50%)。不同证候变异株信号强度差异显著,1762、1764;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肝郁脾虚;1862:肝肾阴虚>肝郁脾虚;>1896:肝肾阴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郁脾虚;1899:瘀血阻络>肝肾阴虚>湿热中阻>肝郁脾虚。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中医证候相关,为分子证候辨证提供了一定实验依据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基因变异 基因芯片 中医证候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BV-DNA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宓余强 郑淑文 +3 位作者 张弘 梁树人 李顺天 曹武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DNA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2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查、血清HBV-DNA(定量)及PBMCs中HBV-DNA检测(PCR方法),经中医辨证确...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DNA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2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查、血清HBV-DNA(定量)及PBMCs中HBV-DNA检测(PCR方法),经中医辨证确定205例患者的中医证型。结果研究发现各中医证型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高病毒载量)患者比例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组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患者比例最高(占82.5%),与湿热中阻证组(占55.2%)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中医证型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湿热中阻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组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最高(占77.2%),与肝肾阴虚证(占27.3%)、湿热中阻证(占34.3%)、瘀血阻络证(占53.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HBV-DNA(定量)及PBMCs中HBV-DNA感染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关系,肝郁脾虚证组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患者比例及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最高,治疗应注重扶正祛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证型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及与HBVDNA、肝纤四项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培琼 张金珍 +1 位作者 田广俊 池晓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08年1月-2009年5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合格研究对象329例,观察其肝功能、HBVDNA、肝纤四...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08年1月-2009年5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合格研究对象329例,观察其肝功能、HBVDNA、肝纤四项等实验室指标。结果各证型的分布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中阻证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当HBVDNA〈10^4 copies/mL时,湿热中阻证的频数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当10^4≤HBVDNA〈10^7 copies/mL时则相反。湿热中阻证三型前胶原(PCIII)的异常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异常率及瘀血阻络证HA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证(P〈0.05);而肝郁脾虚证IV型胶原(CIV)的异常率与湿热中阻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各证型与转氨酶、HBVDNA、肝纤四项等实验室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e抗原阴性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证型 转氨酶 HbVDNA 肝纤维化指标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ALT、HBV DNA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刘丽丽 张国梁 +2 位作者 刘永华 窦红漫 武松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562-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血清病毒学、免疫组化HBs Ag、HBc Ag检出率及肝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及对CHB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58例CHB患者,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与肝功能、HBVDNA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血清病毒学、免疫组化HBs Ag、HBc Ag检出率及肝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及对CHB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58例CHB患者,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与肝功能、HBVDNA水平、免疫组化HBs Ag、HBc Ag检出率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结果:1)中医辨证分型:肝郁脾虚证(26/58,31%)和湿热中阻证(15/58,30%)出现频次最高,其他依次为肝肾阴虚证(7/58,15%),脾肾阳虚证(6/58,12%)和瘀血阻络证(4/58,12%);2)不同中医证型和ALT有明显相关性,各证型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和AST、TBIL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中医证型和HBV DNA有明显相关性,各证型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和HBs Ag、HBe Ag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中医证型与免疫组化HBc Ag检出率有明显相关性,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与免疫组化HBs Ag检出率无相关性,P>0.05;5)CHB患者肝脏炎性反应G及纤维化程度S存在高度相关性,r=0.758,P<0.01;不同中医证型和肝脏炎性反应G有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中医证型和纤维化程度S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CHB患者ALT、HBV DNA、免疫组化HBc Ag检出率及肝脏炎性反应G及纤维化程度S检测与中医证型间有显著相关性,对指导CHB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证型 肝功能 HbV DNA 肝组织病理
下载PDF
小柴胡汤体外抗HBV及其组方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中景 熊曼琪 +1 位作者 李赛美 张洪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7-19,共3页
目的 :通过小柴胡汤抗HBV的作用 ,探讨其“扶正祛邪”的组方机理及其抑制HBV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中药小柴胡汤分成全方组、半方组和柴胡单味组 ,观察 3组药物在 2 2 15细胞培养中抗HBV的不同作用。结果 :3组药物对 2 2 15细胞上清中HB... 目的 :通过小柴胡汤抗HBV的作用 ,探讨其“扶正祛邪”的组方机理及其抑制HBV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中药小柴胡汤分成全方组、半方组和柴胡单味组 ,观察 3组药物在 2 2 15细胞培养中抗HBV的不同作用。结果 :3组药物对 2 2 15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分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全方组对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 (TI)分别可达 5 15和 3 0 0 ,半方组对HBeAg的TI为 4 13,而单味组TI较低 ,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组方机理 体外抗HbV 中药 实验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证候虚实分类与T、B及NK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兵 杨丽莎 +2 位作者 唐美媛 张敏 聂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1-643,647,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证候虚实分类与T、B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3种不同免疫状态的慢性HBV感染者分为虚证组、实证组,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并对上述各组指标进行...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证候虚实分类与T、B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3种不同免疫状态的慢性HBV感染者分为虚证组、实证组,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并对上述各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种不同免疫状态中,所有虚实两组患者的CD4+T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健康献血员)低(P<0.05),其中在免疫耐受状态中实证组CD4+T细胞低于虚证组(P<0.05);在免疫清除状态中,CD8+T细胞百分比由高至低依次为实证组、对照组、虚证组(P<0.05)。3种不同免疫状态中,实证组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虚证组或对照组,在免疫清除状态中虚实两组的B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NK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证候虚实分类与T、B细胞亚群及NK细胞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免疫功能检测对于虚实证型的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杀伤细胞 天然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状态 中医证型分类
下载PDF
肝脏硬度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关系及联合APRI、FIB-4、GP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唐艳芳 刘旭东 +3 位作者 赵晓芳 赵壮志 吕萍 徐新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索瞬时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值(LSM)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关系以及联合血清模型APRI、FIB-4、GP是否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肝病科的... 目的:探索瞬时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值(LSM)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关系以及联合血清模型APRI、FIB-4、GP是否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肝病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1例,并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血清值指标值、肝脏硬度值、肝组织穿刺病理结果。结果:521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为肝郁脾虚证占48.2%,湿热中阻证占27.1%,瘀血阻络证占15.4%,肝肾阴虚证占6.3%,脾肾阳虚证占3.1%。各组中医证型LSM值由低到高依次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各中医证型间LS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肝组织穿刺病理结果对照,LSM联合纤维化指数(FIB-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PLT)比值(APRI指数)或球蛋白/血小板(GP)诊断轻微肝纤维化的AUROC分别为0.801、0.773、0.756;LSM联合APRI或FIB-4或GP与LSM单独诊断轻微肝纤维化的AURO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M值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LSM值可能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LSM值单独存在有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联合其他指标不能提高肝纤维化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脏硬度值 中医证型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凉血解毒方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艺鑫 张群 +3 位作者 江宇泳 于浩 杨玉英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80-1287,共8页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方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北京地坛医院住院诊断为HBV-ACLF的患者,招募同期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HP组),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筛选出HBV-ACLF患者与...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方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北京地坛医院住院诊断为HBV-ACLF的患者,招募同期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HP组),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筛选出HBV-ACLF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的菌群多样性和菌种的差异,从门、属水平筛选出两组的差异菌;利用体外模拟发酵实验,HBV-ACLF患者给予不同浓度(0、10%、50%、100%)凉血解毒方培养基培养24 h,从属分类水平比较分析HBV-ACLF用药组、HBV-ACLF未用药组及HP组菌群变化。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纳入HBV-ACLF患者10例,其中HBV-ACLF用药组5例,未用药组5例;HP组15例。HBV-ACLF未用药组较HP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度下降。在门分类水平,HP组每个样本均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HBV-ACLF未用药组拟杆菌门明显减少,梭杆菌门、变形菌门、纤维杆菌门增多。在属分类水平上,HBV-ACLF未用药组瘤胃菌、布劳特菌属、真杆菌属较HP组明显减少,而副杆菌属、乳酸杆菌、梭杆菌、链球菌较HP组增多。体外模拟发酵实验结果显示,HBV-ACLF用药组瘤胃菌、毛螺菌属、拟杆菌、氏菌属相对丰度值较HBV-ACLF未用药组显著升高,而梭杆菌、变形菌较未用药组显著减少(P值均<0.05)。结论凉血解毒方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恢复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优势菌,减少致病菌,这可能是其治疗HBV-ACLF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中西医结合疗法 胃肠道微生物组
下载PDF
HBeAg阴性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系统生物学相关指标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晨 林承宇 +1 位作者 梁惠卿 杨嘉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681-684,共4页
HBe Ag阴性慢性乙肝其发病机制为前C区基因变异和/或基本核心启动子(BPC)导致HBe Ag表达下降,使乙肝病毒容易逃避免疫清除,而基因变异、病毒逃逸、免疫系统等无不与系统生物学相关,且生物学技术是HBe Ag阴性慢性乙肝相关诊断的重要手段... HBe Ag阴性慢性乙肝其发病机制为前C区基因变异和/或基本核心启动子(BPC)导致HBe Ag表达下降,使乙肝病毒容易逃避免疫清除,而基因变异、病毒逃逸、免疫系统等无不与系统生物学相关,且生物学技术是HBe Ag阴性慢性乙肝相关诊断的重要手段,是生物系统结构的基础核心。相较HBe Ag阳性慢性乙肝来说,HBe Ag的缺失使得HBe Ag阴性慢性乙肝缺少一个有利的免疫应答观察指标,在治疗上增加了难度,且较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中医在治疗肝病的研究上有较多经验,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肝病的优势,中医证型的确定对疾病的预后及治疗十分关键,然而HBe Ag阴性慢性乙肝的中医证型缺乏明确的理化指标,因此将HBe Ag阴性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系统生物学相关指标深入研究,并寻找特异性的系统生物学标志,将提高治疗HBe Ag阴性慢性乙肝的临床水平。文章将从系统生物学方面探讨与HBe Ag阴性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阴性慢性乙肝 中医证型 系统生物学 综述
原文传递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应答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梁娴 荀运浩 +3 位作者 王薇薇 李春青 史莹 过建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72-73,83,共3页
目的: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体质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应答的关系,探讨中医体质因素在干扰素治疗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行Peg-IFN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120例,通过体质分类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后分为湿热质... 目的: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体质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应答的关系,探讨中医体质因素在干扰素治疗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行Peg-IFN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120例,通过体质分类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后分为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瘀血质、阳虚质及其他体质类型组。治疗结束时通过24周、48周患者ALT、HBeAg及HBV DNA等血清学指标评估疗效,比较不同应答组间患者体质类型分布差异。结果:接受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存在差异,湿热质占33.3%、气郁质占26.7%、瘀血质占11.7%、阴虚质占10.0%、阳虚质占8.3%,其他体质占10.0%。不同体质类型CHB患者Peg-IFNα治疗应答存在差异:治疗24周时气郁质和湿热质疗效最佳,阴虚质疗效较差。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气郁质和湿热质疗效最佳,阴虚质、瘀血质、阳虚质及其他体质疗效较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影响HBeAg阳性CHB患者对Peg-IFNα的应答,气郁质和湿热质有利于应答,阴虚质、瘀血质、阳虚质及其他体质疗效较差。但其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 中医体质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运用
下载PDF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IL-4、IFN-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罗俊华 曹秋实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3,8,共4页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选取同期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选取同期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及IL-4、IFN-γ水平。结果 HBeAg阴性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下降,CD8+上升,CD4+/CD8+降低(P<0.05或P<0.01),IL-4水平升高(P<0.01),IFN-γ水平降低(P<0.01);各证型间比较,湿热中阻、瘀血阻络组T淋巴细胞亚群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按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顺序,IL-4水平逐渐上升,IFN-γ水平逐渐下降,相邻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HBeAg阴性CHB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L-4、IFN-γ水平变化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可为HBeAg阴性CHB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中医证型 T淋巴细胞亚群 白介素-4 Γ干扰素
下载PDF
HBV前C、C、BCP区位点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尚东方 王世雷 赵文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9-81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的前C区、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位点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8年6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CHB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并记录患者...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的前C区、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位点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8年6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CHB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HBV血清学指标、HBV各位点变异情况及中医四诊信息,参照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证标准,对各病例进行辨证分型,继而分析HBV前C、C、BCP区位点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多组之间及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纳入235例CHB患者中,湿热内结证101例,肝郁脾虚证88例,瘀血阻络证17例,肝肾阴虚证19例,脾肾阳虚证10例。性别、年龄、病程在不同中医证型中存在显著差异(χ^(2)=17.389、H=173.280、H=86.520,P值均<0.01)。CHB患者年龄在HBV前C、C、BCP区位点变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150,P<0.001)。HBV前C、C、BCP区变异的CHB患者其中医证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χ^(2)=58.117,P<0.001),主要证型为湿热内结证和肝郁脾虚证,两证型所占比例为80.43%。湿热内结证易出现A1762T、G1764A位点变异,肝郁脾虚证易出现G1896A、A1762T、G1764A位点变异,瘀血阻络证和肝肾阴虚证均易出现G1764A位点变异,脾肾阳虚证易出现I97L位点变异。结论CHB患者HBV前C、C、BCP区位点变异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湿热内结证及肝郁脾虚证最常见,脾肾阳虚证易发生I97L位点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点突变 证候 中医学
下载PDF
从SCL-90量表积分变化观察逍遥温胆汤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患者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洪涛 蒋开平 +1 位作者 李建鸿 陶银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264-266,共3页
目的:从SCL-90量表积分变化,探讨逍遥温胆汤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患者予以逍遥温胆汤和乙型肝炎常规护肝处理,对照组患者予以一般护肝常规处理。比较两... 目的:从SCL-90量表积分变化,探讨逍遥温胆汤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患者予以逍遥温胆汤和乙型肝炎常规护肝处理,对照组患者予以一般护肝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两组均采用症状自测量表评价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评测得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逍遥温胆汤可以有效减轻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者的躯体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慢性HbV感染 免疫耐受 心理健康
下载PDF
18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春微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10期12-13,共2页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1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体质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中,气虚...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1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体质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中,气虚质占比最高(30.85%),其次为湿热质(28.72%)、气郁质(22.34%)、阴虚质(8.51%)、阳虚质(6.38%)、瘀血质(2.12%)、痰湿质(1.06%);中医体质与HBV-DNA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例的中医体质以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主,其中气虚质患者的HBV-DNA水平多高于5.0×107拷贝/ml,湿热质和气郁质患者HBV-DNA水平多在1.0×104拷贝/ml~1.0×107拷贝/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体质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肝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启忠 毛乾国 +1 位作者 张玉凤 唐金模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8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HBs Ag、HBc Ag表达的情况,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5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其肝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不同证型慢性...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HBs Ag、HBc Ag表达的情况,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5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其肝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不同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HBs Ag、HBc Ag表达情况。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型肝组织HBs Ag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811),肝组织HBc Ag阳性表达在6个证型间分布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以隐证型为对照,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湿热蕴结证、瘀血阻络证肝组织内HBc Ag(+++)表达患者明显增多,而其中肝郁气滞证、湿热蕴结证HBc Ag(+++)表达患者高于其余各证型。结论:有部分慢性乙型肝炎中医隐证患者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高,应及早发现治疗;不同中医证型肝组织内HBs Ag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组织内HBc Ag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证型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核心抗原 免疫组化
下载PDF
HBV慢性携带者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晓玲 殷小兰 周道红 《华夏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HBV慢性携带者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将129例患者辨证分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瘀血阻络等5个证型,并对其T细胞亚群进行测定,观察证型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 目的:探讨HBV慢性携带者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将129例患者辨证分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瘀血阻络等5个证型,并对其T细胞亚群进行测定,观察证型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三型患者的CD+3、CD4+T细胞及CD+4/CD8+值显著低于正常,而肝胆湿热型及瘀血阻络型患者的检测结果只是稍低于或接近正常。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可科学地指导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慢性携带者 中医证型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联合FibroScan检测与慢性乙肝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肝纤维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洪 严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9-12,共4页
目的以肝活检病理分期为依据,研究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联合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检查对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的肝纤维化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96例,以肝穿刺活检肝组织对肝... 目的以肝活检病理分期为依据,研究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联合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检查对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的肝纤维化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96例,以肝穿刺活检肝组织对肝纤维化分期为基础,将不同的中医证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各48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球蛋白(GLO)指标对肝功能进行评估及比较,以酶联免疫法对CHI3L1蛋白水平检测,应用FibroScan对肝组织扫描,并记录全部患者的肝组织肝脏弹性值(LSM),采用智能放射免疫γ测定仪检测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蛋白(PC-Ⅲ)及IV胶原(IV-C)水平,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湿热中阻型相比,肝郁脾虚型AST、ALT及GLO指标较高(P<0.05);与湿热中阻型相比,肝郁脾虚型CHI3L1水平、LSM值较高(P<0.05);与湿热中阻型相比,肝郁脾虚型LN、PC-Ⅲ、IV-C水平较高(P<0.05)。CHI3L1与LN、PC-Ⅲ、IV-C均呈正相关,LSM与LN、PC-Ⅲ、IV-C均呈正相关。结论在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乙肝患者中,相比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的相关性更好,CHI3L1、FibroScan与纤维化指标LN、PC-Ⅲ及IV-C呈正相关,二者结合,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能够为治疗慢性乙肝提供有效诊断及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中医证型 壳多糖酶3样蛋白 瞬时弹性扫描仪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瘀血阻络证型TGF-β1/BMP-7比值的研究
20
作者 唐翠兰 周舟 +1 位作者 倪伟 施维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瘀血阻络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学以及与TGF-β1/BMP-7比值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选取瘀血阻络型38例作为观察组,30例肝郁脾虚证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瘀血阻络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学以及与TGF-β1/BMP-7比值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选取瘀血阻络型38例作为观察组,30例肝郁脾虚证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血清HBV DNA,采用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acid,mRNA)。[结果]瘀血阻络组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的中、重度率(即≥G3)为65.79%,显著高于肝郁脾虚组(P<0.05);瘀血阻络组肝组织中重度纤维化≥S2所占比例为87.84%;肝郁脾虚组表现为轻度纤维化,S0-1占8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瘀血阻络组TGF-β1/BMP-7比值为7.68,较肝郁脾虚组0.38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瘀血阻络证型肝组织病理以中重度为主,其TGF-β1/BMP-7比值显著高于肝郁脾虚型(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医证型 TGF-Β1 bMP-7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