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thepsin B、uPA和uPAR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昌隆 郑君杰 +1 位作者 薛战雄 黄智铭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基因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应用RT-PCR方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C)12例,HCC组34例和癌旁组织(PTT)组25例的...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基因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应用RT-PCR方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C)12例,HCC组34例和癌旁组织(PTT)组25例的CB mRNA、uPA mRNA、uPAR mRNA表达,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HCC组CB mRNA、uPA mRNA、uPAR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C组和PT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TT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B mRNA与uPA mRNA(r=0.805),CB mRNA与uPAR mRNA(r=0.786),uPA mRNA与uPAR mRNA(r=0.874)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均P<0.01)。结论:肝癌组织CB mRNA、uPA mRNA、uPAR mRNA均呈现高表达,它们之间可能相互诱导,协同促使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组织蛋白酶b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Cathepsin B、uPA和uPAR蛋白高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昌隆 陈辉乐 +1 位作者 薛战雄 黄智铭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467-1469,1473,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受体(wrod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的蛋白表达量.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受体(wrod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的蛋白表达量.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NC组)12例、肝细胞肝癌组(HCC组)34例和癌旁组织组(PTT-组)25例的CB、uPA和uPAR蛋白表达量,分析蛋白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HCC组CB、uPA和uPAR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C组和P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TT组与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B与uPA(r=0.793),CB与uPAR(r=0.766),uPA与uPAR(r=0.892)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均P〈0.01).(3)CB、uPA、uPAR在包膜不完整、有肝内或肝外转移者肝癌标本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包膜完整、无肝内或肝外转移者肝癌标本中的表达(均P〈0.05);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随肝癌分化程度降低,3项指标均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组织CB、uPA和uPAR蛋白均呈现高表达,它们之间可能相互诱导,协同促使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组织蛋白酶b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其受体(uPAR)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周立 芮静安 +2 位作者 王少斌 陈曙光 曲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22-423,共2页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和其特异性受体 (uPAR)在肝细胞癌 (HCC)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uPA和uPAR在HCC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与临床及病理指标相联系。 ...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和其特异性受体 (uPAR)在肝细胞癌 (HCC)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uPA和uPAR在HCC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与临床及病理指标相联系。 结果 HCC中uPA和uPA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5 0 % (12 / 16 )和 6 8.8% (1/ 16 )。在进展性和侵袭性肿瘤与非进展性和非侵袭性肿瘤间uPA和uPAR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癌细胞和基质细胞胞浆且主要位于癌侵犯的边缘。非癌组织仅见少量阳性染色细胞 ,对照组无特异性阳性染色。在ELISA中 ,癌与非癌组织uPA抗原水平分别为 (4 2 3± 0 5 7)ng/mg蛋白和 (1 2 6± 0 14)ng/mg蛋白 ,uPAR抗原水平分别为 (4 2 5± 0 2 1)ng/mg蛋白和 (3 15± 0 2 3)ng/mg蛋白 ,有显著性差异 (t=18.96 3,P =0 .0 0 0 ;t=13.6 93 ,P =0 .0 0 0 )。且进展性和侵袭性肿瘤中其抗原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性和非侵袭性肿瘤 (P <0 0 5 )。  结论 uPA和uPAR在肝细胞癌表达较高并与其进展和侵袭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受体 肝细胞癌 病理学 临床意义 ELISA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athepsin B影响肝细胞肝癌增殖与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宗珍 吕巨伟 +3 位作者 王付海 修鹏 李涛 李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6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at B)对肝细胞肝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pcDNA3-Cat B过表达质粒转染肝细胞肝癌细胞系BEL-7402,RT-PCR及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Cat B mRNA及蛋白的表达,CCK-8、流式细胞法观察Cat B的过表达对B...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at B)对肝细胞肝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pcDNA3-Cat B过表达质粒转染肝细胞肝癌细胞系BEL-7402,RT-PCR及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Cat B mRNA及蛋白的表达,CCK-8、流式细胞法观察Cat B的过表达对BEL-7402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将Cat B siRNA转染肝细胞肝癌细胞系HepG2,RT-PCR及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Cat B mRNA及蛋白的表达,CCK-8、流式细胞法观察Cat B的低表达对HepG2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针对转染了Cat B siRNA的HepG2细胞系及经整合素αvβ3抗体预处理的过表达Cat B的BEL-7402细胞系,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kt和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CCK-8法发现,Cat B表达上调能够显著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相反Cat B的表达下调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P<0.001),流式细胞法发现,Cat B表达上调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而Cat B表达下调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P<0.05);Cat B能显著促进p-Akt的表达,而经过整合素αvβ3抗体预处理的过表达Cat B的肝癌细胞系中,p-Akt的表达情况显著下降。结论:Cat B显著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并且抑制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整合素αvβ3/PI3K/p-Ak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组织蛋白酶b 整合素ΑVΒ3
下载PDF
肝细胞癌门静脉主干癌栓uPA和uPAR基因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孟春城 陈孝平 刘安重 《肝胆外科杂志》 2002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 u PA、u PAR基因表达和肝癌转移、肝细胞癌门静脉主干癌栓 (Tum or thrombosid of the m ain trunkof the portal vein,PVTT)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 u PA、u PAR表达。结果 癌栓 (A1组 )和其原发癌(A2组... 目的 探讨 u PA、u PAR基因表达和肝癌转移、肝细胞癌门静脉主干癌栓 (Tum or thrombosid of the m ain trunkof the portal vein,PVTT)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 u PA、u PAR表达。结果 癌栓 (A1组 )和其原发癌(A2组 ) u PA、u PAR m 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转移肝癌 (B组 ) (P均 <0 .0 1) ;A 1组表达强度均高于 A2组 (P<0 .0 1)。 A 2组小血管内可见癌细胞群落 ,A 1组多见 ,B组无此现象。 A1组、A 2组 u PAR和 u PA蛋白质阳性表达率均高于 B组 (P均 <0 .0 1) ,A1组表达强度均高于 A2组 (P<0 .0 1)。 u PA、u PAR m RNA和其蛋白质表达存在良好相关性 (P均 <0 .0 1)。结论 u PA、u PAR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其过度表达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主干癌栓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肿瘤转移 蛋白质水解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F,uPA及uPAR检测及相关分析(英文)
6
作者 周奇 梁力建 +1 位作者 彭宝岗 甄宇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02-904,91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变化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肝细胞癌患者50例及对照组30例的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F,uPA及uPAR均较对照...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变化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肝细胞癌患者50例及对照组30例的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F,uPA及uPAR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F在低分化组,肿瘤较大组及合并肝硬化组显著升高(P<0.05),而在不同癌灶数目及包膜情况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uPA水平只在合并肝硬化组升高(P<0.05),uPAR水平与以上病理指标均无关(P>0.05)。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均与侵袭转移指标有关,在有淋巴转移,肝外脏器转移及门脉癌栓组较无转移及癌栓组升高(P<0.05)。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存在凝血,纤溶激活状态。血浆TF,uPA和uPAR升高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其检测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肿瘤 TF upa upar
下载PDF
uPA/PAI系统和组织蛋白酶B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石清清 香基峤 +2 位作者 陈兰 詹灵凌 吕小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941-3946,共6页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uPA/PAI)系统是一个蛋白水解酶激活剂/激活剂抑制剂系统,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是溶酶体内半胱氨酸蛋白...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uPA/PAI)系统是一个蛋白水解酶激活剂/激活剂抑制剂系统,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是溶酶体内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研究证明组织蛋白酶B能有效激活uPA,且他和uPA/PAI系统均与恶性肿瘤侵袭迁移的发生和恶性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uPA/PAI系统和Ctsb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故就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a/PAI系统 组织蛋白酶b 肝细胞癌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B及其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昌隆 黄智铭 +2 位作者 陈民新 韩清锡 陈向荣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 :检测人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B ,CB)和CBmRNA的表达 ,探讨其机制与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测定 71例肝组织标本 ,包括对照组 (C) 12例 ,HCC组 34例和肝细胞肝癌癌旁组织组 (PTT) ... 目的 :检测人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B ,CB)和CBmRNA的表达 ,探讨其机制与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测定 71例肝组织标本 ,包括对照组 (C) 12例 ,HCC组 34例和肝细胞肝癌癌旁组织组 (PTT) 2 5例CB蛋白和CBmRNA的表达 ,采用吸光度值分析其相对含量。结果 :HCC组CB蛋白和CBmRNA的平均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C组和PTT组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PTT组与C组间两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人肝细胞肝癌组织CB蛋白和CBmRNA均呈现高表达。CB可能是反映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标记物之一 ,并参与肝癌的侵袭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组织蛋白酶b 基因
下载PDF
肝细胞癌癌组织中uPA及其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瀚峰 王文奇 鹿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机制。方法通过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法测定HCC癌组织中uPA及其受体(uPAR)的表达,并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比较。结果uPA在HCC、肝硬化、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0%、46.7%、20%,两两比较,P均<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机制。方法通过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法测定HCC癌组织中uPA及其受体(uPAR)的表达,并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比较。结果uPA在HCC、肝硬化、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0%、46.7%、20%,两两比较,P均<0.05;随HCC分期进展及肿瘤直径增大,uPA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uPAR在HCC、肝硬化、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63.3%、15.0%,与正常肝组织比较,P均<0.05;uPAR阳性表达率随HCC分期进展表达逐渐上升,与肿瘤直径无密切关系。相关分析示,uPA和uPAR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HCC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机制可能为uPA及uPAR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肝细胞癌 组织芯片
下载PDF
小干扰RNA沉默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和组织蛋白酶B基因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晓丹 香基峤 +8 位作者 石清清 陈兰 张维维 刘坤 成慧娟 农荣卯 詹灵凌 吕小平 李山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沉默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组织蛋白酶B(CB)基因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后,用荧光标记的低、中、高浓度的siRNA转染肝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计算siRNA转染效率...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沉默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组织蛋白酶B(CB)基因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后,用荧光标记的低、中、高浓度的siRNA转染肝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计算siRNA转染效率,筛选出最佳siRNA转染浓度。将肝癌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LC组)、uPAR-siRNA转染组(si-uPAR组)、CB-siRNA转染组(si-CB组)和uPAR-siRNA/CB-siRNA联合转染组(si-UC组)。si-uPAR组、si-CB组、si-UC组细胞分别加入uPAR-siRNA、CB-siRNA、uPAR-siRNA/CB-siRNA转染试剂复合物进行转染,LC组仅加入转染试剂,空白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转染72 h后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癌细胞迁移能力;转染48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肝癌细胞整合素α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24 h后,用荧光标记的低浓度的siRNA转染肝癌细胞其转染效率在85%以上,细胞状态良好。与空白对照组及LC组相比,si-uPAR组、si-CB组、si-UC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均下降、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整合素α6及MMP9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与si-uPAR组、si-CB组相比,si-UC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均下降、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整合素α6及MMP9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 siRNA沉默uPAR或CB基因均可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且联合沉默抑制效果更明显,其可能通过抑制整合素α6和MMP9 mRNA的表达、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组织蛋白酶b 小干扰RNA 基因沉默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组织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表达与意义
11
作者 徐昌隆 黄智铭 +1 位作者 郑君杰 薛战雄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蛋白和uPAmRNA、uPARmRNA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C)12例,肝细胞肝癌组(HCC)34例和癌旁组织组(PTT)25例的...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蛋白和uPAmRNA、uPARmRNA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C)12例,肝细胞肝癌组(HCC)34例和癌旁组织组(PTT)25例的uPA、uPAR及其基因的表达,对比分析其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CC组uPA、uPAR蛋白的平均吸光度值和uPAmRNA、uPARmRNA条带的光密度比值均明显高于C组和PTT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PTT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uPA、uPAR在包膜不完整,有肝内转移和有肝外转移肝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包膜完整,无肝内转移和无肝外转移者(P<0.05或P<0.01);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结论:肝癌组织uPA、uPAR蛋白及其基因均呈现高表达,可能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尤其是在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upa upar 基因
下载PDF
HBx基因上调组织蛋白酶S对HepG2 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智 孙兴 +5 位作者 肖艺 方兆山 黄海 吴曙粤 徐静 郭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2357-2361,共5页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乙肝病毒X基因(HBx)、组织蛋白酶S(Cat S)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HBx与Cat S相互作用对HepG2细胞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间广西南宁市第一人...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乙肝病毒X基因(HBx)、组织蛋白酶S(Cat S)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HBx与Cat S相互作用对HepG2细胞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间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HCC标本70例,根据临床血清学检验结果将其分为HBeAg(-)和HBeAg(+)两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at S、HBx在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进一步构建pcDNA3.1-HBx质粒和对照质粒,瞬时转染HepG2细胞,收集细胞,用Western 印迹实验检测Cat S和HBx蛋白表达,通过MTT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HBeAg(+)的HCC组织中Cat S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的HCC组织(52.67%±0.33%与41.23%±0.52%,P〈0.05);在HBeAg(+)的HCC组织HBx阳性表达率达92.89%,而在HBeAg(-)的HCC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与转染对照质粒的HepG2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Cat S和HB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细胞增殖、迁移(21.98%±1.69%与58.23%±1.47%)和侵袭(24.12%±1.15%与 64.25%±1.42%)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CC组织中HBx和Cat S的表达呈正相关,HBx基因可能通过上调Cat S基因的表达促进HepG2-HBx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肝病毒X基因 组织蛋白酶S
原文传递
肝癌组织蛋白酶B及其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13
作者 徐昌隆 陈辉乐 黄智铭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HCC)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和CB mRNA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CB及CB mRNA,其中对照(C)组12例,HCC组34例和HCC癌旁组织(PTT)组25例,对比分析CB、CB mRNA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 [目的]探讨肝癌(HCC)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和CB mRNA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CB及CB mRNA,其中对照(C)组12例,HCC组34例和HCC癌旁组织(PTT)组25例,对比分析CB、CB mRNA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CC组CB的平均吸光度值和CBmRNA条带的光密度比值均明显高于C组和PTT组(均P<0.01),PTT组与C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CB在包膜不完整,有肝内转移和肝外转移HCC中的表达分别明显高于包膜完整,无肝内转移和肝外转移者(P<0.05或<0.01);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随组织分化降低,均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C组织CB及其基因均呈现高表达,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尤其是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组织蛋白酶b 基因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明东 胡雪梅 +2 位作者 郝国峰 刘元伟 冯秀栓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6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索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受体(uPAR)表达的变化,分析uPA及uPAR在人类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uPA及uPAR表达水平对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评价价值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对48例已... 目的探索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受体(uPAR)表达的变化,分析uPA及uPAR在人类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uPA及uPAR表达水平对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评价价值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对48例已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分别取静脉血、癌组织和肝正常区组织标本,应用ELISA、RT-PCR方法,分别检测介入治疗前后uPA/uPAR在血清、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介入治疗前uPA/uPAR在血清内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组织中uPA/uPARmRNA明显高于正常区肝组织,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介入治疗后肝癌组织中uPA/uPARmRNA的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降至正常。结论uPA/uPAR的过量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uPA/uPAR的mRNA表达水平对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原文传递
ATP6L对人肝癌细胞HCCLM3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15
作者 张萦斐 何传超 +3 位作者 毛凯 黄拼搏 金少文 肖治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86-1888,共3页
目的观察ATP6L表达变化对人肝癌细胞HCCLM3侵袭能力等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ATP6L-RNAi真核表达载体ATP6L-sh与阴性对照载体Con-sh,并分别转染至HCCLM3细胞,建立稳定干扰ATP6L的细胞株和阴性对照细胞株,... 目的观察ATP6L表达变化对人肝癌细胞HCCLM3侵袭能力等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ATP6L-RNAi真核表达载体ATP6L-sh与阴性对照载体Con-sh,并分别转染至HCCLM3细胞,建立稳定干扰ATP6L的细胞株和阴性对照细胞株,通过细胞侵袭实验(Transwell)检测人肝癌细胞HCCLM3的体外侵袭能力变化,通过Westernblot实验、明胶酶谱测定、原位荧光酶谱测定等实验技术,检测ATP6L—sh和Con—sh两株细胞ATP6L蛋白表达水平、上清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活性以及胞内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B)活性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细胞株比较,稳定干扰ATP6L表达的ATP6L-sh细胞株ATP6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减弱。ATP6L—sh细胞与对照细胞分泌上清液中MMP-2活性分别为1.81±0.18、18.40±1.26(P〈0.05);细胞内CathepsinB活性分别为228.6±21.1、471.7±21.4(P〈0.05),活性均明显降低。结论ATP6L在肿瘤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ATP6L蛋白表达可有效降低肝癌细胞HCCLM3的侵袭能力,ATP6L蛋白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可能与调控MMP-2和CathepsinB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HCCLM3 ATP6L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_2 组织蛋白酶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