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mate Change in La Plata Basin as Seen by a High-Resolution Global Model
1
作者 Mario N.Nunez Josefina Blazquez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14年第2期272-289,共18页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limate change in La Plata Basi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gions in South America due to its economy and population. For this work it has been used the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MRI...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limate change in La Plata Basi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gions in South America due to its economy and population. For this work it has been used the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MRI) and the Japanese Meteorological Agency (JMA) atmospheric global model. For both near and far future, the projected changes for temperature over the entire basin were positive, although they were on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the end of the XXI century. Changes in the annual cycle of mean temperature were also positive in all subregions of the basin. Regarding precipitation, there were no changes in the near future tha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summer (winter) is the only season where both models project positive (negative) changes for both periods of the future. In the transitional seasons these changes vary depending on the spatial resolution model and the area of study. The annual cycle showed that the largest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positive or negative) coincide with the rainy season of each subregion. Regarding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emperatu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20 km. model pro-jected a decrease of this variability for both near and far future, especially in summer and autumn. On the other hand, the 60 km. ensemble model showed a decreased of year-to-year variability for summer and an increase in winter and spring. It was also found that both models project an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for winter and summer, while in other seasons, only the 60 km. ensemble model presents the mentioned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La Plata Basin high resolution Global model projections
下载PDF
CMIP6高分辨率模式比较计划(HighResMIP)概况与评述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磊 包庆 何编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8-502,共5页
高分辨率模式比较计划(HighResMIP)是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新增计划,旨在研究水平分辨率提高后对气候模式模拟性能的改进,并借助多模式集合的方法降低模拟的不确定性。中国有5个模式团队在CMIP6GitHub上注册参加HighRes... 高分辨率模式比较计划(HighResMIP)是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新增计划,旨在研究水平分辨率提高后对气候模式模拟性能的改进,并借助多模式集合的方法降低模拟的不确定性。中国有5个模式团队在CMIP6GitHub上注册参加HighResMIP。文中对HighResMIP的科学背景、试验设计和参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为需要了解该计划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模式比较计划(highresmip) 气候系统模式 CMIP6
下载PDF
Climate Projections and Uncertainties over South America from MRI/JMA Global Model Experiments
3
作者 Josefina Blazquez Mario Nestor Nunez Shoji Kusunoki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12年第4期381-400,共20页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limate change projected for the near and distant future in South America using MRI/JMA (Japanese Meteorological Agency) global model simulations with resolutions of 20 and 60 km. Changes in m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limate change projected for the near and distant future in South America using MRI/JMA (Japanese Meteorological Agency) global model simulations with resolutions of 20 and 60 km. Changes in mean climate, as well as in the annual cycles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re discussed. An analysis is also made of the uncertainties of the 60 km resolution model experiments. For the near and distant future, both, the 20 km and 60 km resolution MRI/JMA models project that temperature changes will be positive in all seasons. The greatest values of change are over the Andes and over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latitudes of the study region. In all the subregions analysed, the 20 km model projects greater changes in the annual cycle of mean temperature than the 60 km model. Changes in summer precipitation are positive over most of the continent, except for southern Chile. Autumn precipitation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over northern Argentina and north-western South America and to decrease over central Chile in winter, which might be due to the southward shift of the Pacific storm-track. The most significant positive change in Southeastern South America (SESA) is projected to occur in spring precipitation. In general, projected changes in the annual cycle are greater in the rainy seasons of each subregion. No significant changes are expected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La Plata basin is projected to experience increased runoff, which would indicate that the projected rise in precipitation would have stronger effect than projected warming. The analysis of climate projection uncertainties revealed that temperature projections are more reliable than precipitation projections;and that uncertainty in near future simulations is greater than in simulations of the end of the cent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projections high resolution Global model South America UNCERTAINTIES
下载PDF
若尔盖生态区CMIP6高分辨率模式气候模拟状况及未来多情景预估
4
作者 胡芩 齐冬梅 +3 位作者 周长艳 孟宪红 吕雅琼 杨显玉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9-291,共13页
若尔盖生态区作为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其气候变化不仅会影响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还会影响黄河上游的气候,甚至对中国西部地区气候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当前高分辨率气候模式对此地气候状况的模拟能力,以及预估未来此... 若尔盖生态区作为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其气候变化不仅会影响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还会影响黄河上游的气候,甚至对中国西部地区气候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当前高分辨率气候模式对此地气候状况的模拟能力,以及预估未来此地气候的可能变化,本文使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中的四个高分辨率气候模式AWI-CM-1-1-MR、EC-Earth3、EC-Earth3-CC、MPI-ESM1-2-HR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对比国家气候中心所提供的CN05.1观测数据集,评估了CMIP6高分辨率模式对若尔盖生态区气温、降水的模拟能力,并在四种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P)进行未来气温和降水的预估。四个高分辨率CMIP6模式都可以模拟出此地气温的分布型和变化趋势,但均存在低估的现象,特别是在若尔盖生态区的西部,多模式集合平均(MME)与观测数据年平均时间序列相关系数为0.75,MME对比观测数据偏低0.75℃;对于降水模拟,模式都明显存在模拟高估,MME偏多1.45 mm·d^(-1),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21;模式可以模拟出南部降水偏多,北部降水偏少的分布型,但在南部存在较大的高估,将会影响水源涵养区水资源评估;对于气温变化趋势的模拟相比降水更理想。模式的未来预估结果表明,预计到2100年,若尔盖生态区在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情景分别相对于历史基准时期增温1.8、3.2、5.2和5.8℃;降水量相比于历史时期在低浓度SSP1-2.6情景下增加最为显著,2100年增幅对比历史时期约为0.4 mm·d^(-1),而中等浓度到高浓度SSP2-4.5、SSP3-7.0和SSP5-8.5情景,到21世纪末期降水变化略有增长且差异较小,增加幅度为0.1~0.2 mm·d^(-1)之间。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水资源管理及当地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也对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生态区 CMIP6 高分辨率气候模式 未来预估
下载PDF
FGOALS高分辨率气候模式系统模式研制与应用综述
5
作者 俞永强 安博 +7 位作者 刘海龙 包庆 林鹏飞 何编 郑伟鹏 栾贻花 白文蓉 李恬燕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17,共18页
当今气候系统模式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通过提高模式的空间分辨率,改进对气候系统中多尺度相互作用过程和极端事件的模拟能力。过去5年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并完善了25 km分辨率大气环流分量模式FAMIL2.2、1/10°分辨... 当今气候系统模式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通过提高模式的空间分辨率,改进对气候系统中多尺度相互作用过程和极端事件的模拟能力。过去5年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并完善了25 km分辨率大气环流分量模式FAMIL2.2、1/10°分辨率海洋环流分量模式LICOM3.0,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FGOALS-f3-H。利用上述高分辨率模式,开展了大量的数值模拟试验和预报/预测研究,其中包括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高分辨率模式比较子计划(HighResMIP),建立了海洋环流预测系统(LFS)等。初步评估分析表明,相对于低分辨率模式,高分辨率模式对气候平均态和气候变率的模拟能力均有明显改进。其中高分辨率大气环流模式可以更好地模拟台风、极端降水事件,高分辨率海洋模式可以更好地模拟海洋中尺度涡旋和西边界流,而高分辨率耦合模式则可以更好重现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热带不稳定波动(TIW)等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高分辨率 多尺度相互作用 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Earth/Climate System Models in China:A Review from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erspective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天军 邹立维 +4 位作者 吴波 金晨曦 宋丰飞 陈晓龙 张丽霞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4年第5期762-779,共18页
The development of coupled earth/climate system model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20 years is reviewed, including a comparison with other international models that participated in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 parison Proje... The development of coupled earth/climate system model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20 years is reviewed, including a comparison with other international models that participated in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 parison Project (CMIP) from phase 1 (CMIP1) to phase 4 (CMIP4). The Chinese contribution to CMIP is summarized, and the major achievements from CMIP1 to CMIP3 are listed as a reference for assessing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hinese models. After a description of CMIP5 experiments, the five Chinese models that participated in CMIP5 are then introduced. Furthermore, following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model development, both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Chinese climate modeling community are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esolution climate models, earth system mod- els, and improvements i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which are core components of earth/climate system models, are highlighted. To guarante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limate system models in China, the need for national-level coordination is discussed, along with a list of the main compo- nents and supporting elements identified by the US National Strategy for Advancing Climate Mode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CMIP) IPCC Assessment Report atmospheric gen-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climate system model earth sys-tem model high-resolution model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线路工程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康鹏 张建 +1 位作者 许少凡 马小虎 《青海电力》 2024年第4期49-52,共4页
通过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和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制作较大比例的地形图弥补了传统航测因地域、空域等受限制的缺陷。以线路工程为例,采用12.5 m分辨率遥感影像,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生成三维立体... 通过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和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制作较大比例的地形图弥补了传统航测因地域、空域等受限制的缺陷。以线路工程为例,采用12.5 m分辨率遥感影像,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生成三维立体大场景进行电力线路排位、优化及测制断面工作。此方法为线路工程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施工图定位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数据资料。此外,对举例项目中GPS实地测量控制点进行了精度分析得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输电线路工程应用有较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高精度 卫星影像 数字高程模型 电力线路工程
下载PDF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究进展:CMIP计划实施近20年回顾 被引量:60
8
作者 周天军 邹立维 +4 位作者 吴波 金晨曦 宋丰飞 陈晓龙 张丽霞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2-907,共16页
在系统总结过去20年从CMIP1到CMIP4世界各国模式的综合情况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气候模式参与CMIP科学试验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慨述了CMIP5的试验设计,总结了参加CMIP5的5个中国气候模式的特点。随后,从高分辨率模式研发、地球系统模式研... 在系统总结过去20年从CMIP1到CMIP4世界各国模式的综合情况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气候模式参与CMIP科学试验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慨述了CMIP5的试验设计,总结了参加CMIP5的5个中国气候模式的特点。随后,从高分辨率模式研发、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最为关键的分量——大气环流模式和海洋环流模式研发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中国模式发展面临的机遇。针对如何从国家层次协调以实现地球气候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给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最近发布的《推动气候模拟的国家战略》所提出的九条措施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 IPCC报告 大气环流模式 海洋环流模式 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系统模式 高分辨率模式
下载PDF
全球变暖减缓期陆地地表气温变化特征和CMIP5多模式的未来情景预估 被引量:11
9
作者 何金海 詹丰兴 +1 位作者 祁莉 王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45,共13页
2000年后全球气温的增温率显著下降,全球进入变暖减缓期。本文基于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观测资料,分析讨论了2000年后全球及欧亚中高纬度地区全球变暖的减缓特征,评估了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2000年后全球气温的增温率显著下降,全球进入变暖减缓期。本文基于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观测资料,分析讨论了2000年后全球及欧亚中高纬度地区全球变暖的减缓特征,评估了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试验多模式对全球变暖减缓的模拟及未来气温变化预估。结果表明,2000年后全球陆地平均地面气温的增温率大幅下降至0.14°C(10 a)-1,仅为1976~1999年加速期增温率的一半。全球陆地13个区域中有9个地区的增温率小于2000年前,4个地区甚至出现了降温。其中以欧亚中高纬地区最为特殊。加速期(1976~1999年)增温率达到0.50°C(10 a)-1,为全球陆地最大,2000年后陡降至-0.17°C(10 a)-1,为全球最强降温区,为全球变暖的减缓贡献了49.13%。并且具有显著的季节依赖,减缓期冬季增温率下降了-2.68°C(10a)-1,而秋季升高了0.86°C(10 a)-1,呈现反位相变化特征。CMIP5多模式计划中仅BCC-CSM1.1在RCP2.6情景下和MRI-ESM1模式在RCP8.5下的模拟较好地预估了全球及欧亚中高纬地区在2000年后增温率的下降以及欧亚中高纬秋、冬温度的反位相变化特征。BCC-CSM1.1在RCP2.6情景下预估欧亚中高纬地区2012年后温度距平保持在1.2°C左右,2020年后跃至2°C附近振荡。而MRI-ESM1在RCP8.5情景下预估的欧亚中高纬度温度在2030年前一直维持几乎为零的增温率,之后迅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减缓 欧亚中高纬 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变化机理的模拟和未来变化的预估:成绩和问题、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34
10
作者 周天军 吴波 +13 位作者 郭准 何超 邹立维 陈晓龙 张丽霞 满文敏 李普曦 李东欢 姚隽琛 黄昕 张文霞 左萌 陆静文 孙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2-934,共33页
东亚夏季风对于我国东部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呈现出多种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在理解东亚夏季风过去和当前的变化机理、预测和预估其未来变化等方面,气候系统模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的气候模式在东亚夏季风的模拟上尚存在诸多... 东亚夏季风对于我国东部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呈现出多种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在理解东亚夏季风过去和当前的变化机理、预测和预估其未来变化等方面,气候系统模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的气候模式在东亚夏季风的模拟上尚存在诸多不足,这使得其模拟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既制约了我们对过去和当前季风变化机理的准确理解,又降低了未来预测预估结果的可信度。关于造成季风模拟偏差的原因,既涉及模式本身的性能问题,又与模拟系统的构建、强迫资料的误差、乃至我们当前对季风变化规律自身的认知水平有关。本文以时间尺度为序,从气候态、日变化、年际变率、年代际变率、长期气候变化和未来预估等季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角度,本着总结成绩、归纳问题、寻找机遇、面对挑战的目的,从七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当前气候模式的水平,归纳了其主要偏差特征,讨论了影响模式性能的可能因素。内容涉及模式分辨率和地形效应、对流和云辐射效应的作用、与季风相关的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关键过程、内部变率(太平洋年代际振荡)、自然变率(太阳辐照度变化和火山气溶胶强迫)和人为辐射强迫(人为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对季风变化的不同影响、热力和动力过程及气候敏感度对季风环流(副高)和降水预估不确定性的影响等。最后从优化参数、实现场地观测和过程模拟的协同、发展高分辨和对流解析模式等角度,讨论了提升东亚夏季风模拟能力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数值模拟 副高 降水 日变化 年际和年代际变率 气候预估 温室气体和气溶胶 海气相互作用 高分辨率模式
下载PDF
20km高分辨率全球模式对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变化的预估 被引量:8
11
作者 冯蕾 周天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7-595,共9页
使用日本气象研究所(Meteor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MRI)大气环流模式在20 km分辨率下的国际大气模式比较计划(Atmospheric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AMIP)试验结果以及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简称A1B情景)的预估试验数据,... 使用日本气象研究所(Meteor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MRI)大气环流模式在20 km分辨率下的国际大气模式比较计划(Atmospheric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AMIP)试验结果以及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简称A1B情景)的预估试验数据,预估了青藏高原夏季(6—8月)降水的变化,并讨论了降水变化的可能原因。在A1B情景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加,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主要归因于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西南水汽,经90°E—100°E附近进入高原的水汽输送显著增加。同时,整个青藏高原夏季强降水出现概率增加,降水频率南部减少,北部增加。高原南部(北部)降水频率的减少(增加)是因为该地区降水强度的增加速率快(慢)于降水量的增加速率。高分辨率MRI模式预估的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变化与较低分辨率的耦合模式预估结果基本一致,但提供了更详细的局地变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 高分辨率模式 降水预估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模拟数据RCP4.5情景下的华中区域气候变化预估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苗 刘敏 任永建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3期65-72,共8页
基于RegCM4.4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数据和华中区域1986—200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在对模式模拟性能检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华中区域未来不同时期、1.5℃和2℃温升阈值下气候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模拟结果能较准确反映出区域气温、降水... 基于RegCM4.4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数据和华中区域1986—200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在对模式模拟性能检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华中区域未来不同时期、1.5℃和2℃温升阈值下气候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模拟结果能较准确反映出区域气温、降水年内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与观测值相比,气温模拟值偏低、降水模拟值偏大;与1986—2005年相比,未来RCP4.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20—2098年中国华中区域气温增幅为2.1℃,且以0.3℃/10 a的趋势增加,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远期(2080—2098年)气温将上升2.88℃,降水将增加7.58%,均高于近期(2020—2035年)和中期(2046—2065年);1.5℃温升情景下华中区域气温上升1.22℃,降水增加1.93%;2℃温升情景下,华中区域气温上升1.36℃,降水增加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区域模式 温升情景 预估
下载PDF
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核线提取 被引量:1
13
作者 计长飞 许捷 郭一洋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年第3期149-151,154,共4页
高分辨率卫星的发展使遥感影像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在摄影测量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核线是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应用的基础。本文基于有理函数作为通用的几何模型研究线阵CCD影像的理论依据,在一种新的有理函数反演模型基础上,确定像点的... 高分辨率卫星的发展使遥感影像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在摄影测量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核线是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应用的基础。本文基于有理函数作为通用的几何模型研究线阵CCD影像的理论依据,在一种新的有理函数反演模型基础上,确定像点的虚拟物方点,利用核线投影轨迹生成算法获得核线在左右影像范围内的走向和形状,结合3组不同传感器获取的不同地区的遥感数据进行了本文方法的验证,证明其有效性,证明本文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实现核线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卫星 遥感影像 有理函数 反演模型 投影轨迹法 核线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与Rockfall的危岩体结构特征识别与运动规律模拟 被引量:25
14
作者 谢金 杨根兰 +1 位作者 覃乙根 刘榜余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4,共10页
赤水红层地区高陡边坡危岩体具有位置险峻、隐蔽性强等特点,致使危岩体的识别成为困扰工程建设的巨大难题。针对研究区危岩体调查难以开展的问题,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带有空间地理坐标的照片。运用Agisoft PhotoScan软件构建了... 赤水红层地区高陡边坡危岩体具有位置险峻、隐蔽性强等特点,致使危岩体的识别成为困扰工程建设的巨大难题。针对研究区危岩体调查难以开展的问题,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带有空间地理坐标的照片。运用Agisoft PhotoScan软件构建了唐家屋基边坡高清数字地表模型(DSM),利用三点不共线可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在模型中提取结构面空间点云坐标,计算出结构面产状,并对危岩体的结构特征进行提取,确定了4处典型危岩体。基于三维模型对危岩体的体积进行了测量,通过定性分析得知,危岩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利用Rockfall软件对4个危岩体的崩落运动特征进行模拟,发现危岩体发生崩塌破坏后滚石会对坡脚房屋和公路造成破坏。研究结果对高陡边坡危岩体的勘察、稳定性评价及影响范围确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体 无人机 高清数字地表模型 崩塌 赤平投影 Rockfall软件
下载PDF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DSM的改进半全局匹配生成方法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幸彬 吕京国 +1 位作者 江珊 张丹璐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72-1384,共13页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半全局匹配算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生成方法。首先利用影像间连接点几何约束关系对有理函数模型进行系统误差补偿,在补偿模型的基础上对影像进行分块,利用投影轨迹法逐块得到...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半全局匹配算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生成方法。首先利用影像间连接点几何约束关系对有理函数模型进行系统误差补偿,在补偿模型的基础上对影像进行分块,利用投影轨迹法逐块得到核线影像对;在密集匹配阶段,对影像建立金字塔后逐层进行半全局匹配,匹配过程中引入顾及影像纹理信息的视差图膨胀腐蚀算法约束每一层视差搜索范围,增加了视差图边缘处的有效像素数,同时减少了算法所需的内存开销和计算时间;在视差图后处理阶段,利用加权中值滤波算法保护了视差图的边缘信息;最后基于前方交会获取DSM。选取WorldView 3和资源三号立体影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获取的DSM精度在高程方向上接近于1.5倍GSD,并且较好地保持了地物的边缘特性,在计算效率和内存开销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有理函数模型 投影轨迹 半全局匹配 数字表面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