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ve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 被引量:50
1
作者 Antonio Sciuto Giovanni Merola +4 位作者 Giovanni D De Palma Maurizio Sodo Felice Pirozzi Umberto M Bracale Umberto Bracal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21期2247-2260,共14页
Every colorectal surgeon during his or her career is faced with anastomotic leakage(AL); one of the most dreaded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any type of gastrointestinal anastomosis due to increased risk of morbidity, mor... Every colorectal surgeon during his or her career is faced with anastomotic leakage(AL); one of the most dreaded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any type of gastrointestinal anastomosis due to increased risk of morbidity, mortality, overall impact on functional and oncologic outcome and drainage on hospit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AL risk factors in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 we carried out a careful review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is topic and found several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AL which leads us to believe that the lack of a consensual, standard definition can partly explain the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in reported rates of AL in clinical studies. Colorectal leak rates have been found to vary depending on the anatomic location of the anastomosis with reported incidence rates ranging from 0 to 20%, while the laparoscopic approach to colorectal resections has not yet been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AL incidence. As well, numerous risk factors, though identified, lack unanimous recognition amongst researchers. For example, the majority of papers describe the risk factors for left-sided anastomosis, the principal risk being male sex and lower anastomosis, while little data exists defining AL risk factors in a right colectomy. Also, gut microbioma is gaining an emerging role as potential risk factor for leak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 colorectal SURGERY anastomotic leakage LAPAROSCOPY Risk factor RECTAL cancer Diverting stoma
下载PDF
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在保护结直肠高危吻合口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培新 刘凤林 +2 位作者 沈坤堂 焦大海 高晓东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6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在保护结直肠高危吻合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2月—10月,对11例结直肠高危吻合口瘘的结直肠癌患者行Dixon手术+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观察手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11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在保护结直肠高危吻合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2月—10月,对11例结直肠高危吻合口瘘的结直肠癌患者行Dixon手术+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观察手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11例患者均于术后7-10 d出院。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均为轻微瘘,患者无自觉症状,无特别治疗;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能有效防治结直肠高危吻合口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 结直肠高危吻合口 吻合口瘘
下载PDF
内镜下狭窄切开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后早期关闭造口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健聪 林德政 +3 位作者 刘伟 杨晓燕 余照亮 谭淑云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9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行内镜下切开术后疗效和在短期内关闭临时性造口的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并接受内镜下狭窄切开术的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行内镜下切开术后疗效和在短期内关闭临时性造口的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并接受内镜下狭窄切开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7例在术后早期(2周内)行临时性造口关闭术的患者,分析内镜下吻合口狭窄切开术的近期及远期效果,以及早期行造口关闭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例患者接受内镜下吻合口狭窄切开术后内镜通过率为100%,所有患者在2周内(6.6±2.9天)行临时性造口关闭术,术后均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腹腔脓肿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7例患者接受了平均30.2±10.8月的随访,2例患者再次出现吻合口狭窄,内镜狭窄切开术的长期有效率为71.4%。吻合口狭窄复发的2例患者中,1例再次接受了内镜下狭窄切开术,另1例接受了内镜下狭窄切开术和球囊扩张术。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行内镜下狭窄切开术效果良好,切开后早期行临时性造口关闭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吻合口狭窄 内镜下狭窄切开术 临时性造口
下载PDF
68例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原因分析及内镜下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尚军 韩琼 孙刚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原因以及内镜下治疗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分析68例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根据不同原因所致吻合口狭窄进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治疗,分析不同狭窄原因及部位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原因以及内镜下治疗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分析68例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根据不同原因所致吻合口狭窄进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治疗,分析不同狭窄原因及部位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68例吻合口狭窄原因主要包括吻合口黏膜炎性增生(35.3%)、肿瘤复发(26.5%)、吻合口瘘治疗后狭窄(17.6%)、瘢痕形成(11.8%)及放射性肠炎(8.8%)。经内镜下治疗后均成功解除狭窄,排便通畅。不同狭窄原因所采用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其中肿瘤复发和放射性肠炎均行内镜下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少数炎性增生、吻合口漏及瘢痕形成可单独行内镜下扩张治疗。吻合口狭窄内镜下治疗后再发率放射性肠炎最高,其次为肿瘤复发。内镜下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直肠刺激征(20.6%)、肠出血(8.8%)、支架脱落或移位(10.3%)。结论黏膜炎性增生、肿瘤复发、吻合口瘘、瘢痕形成及放射性肠炎是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形成的主要原因。内镜下治疗能够及时有效缓解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应根据不同狭窄原因选择内镜下扩张或/和支架置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吻合口 狭窄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下载PDF
直视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及其风险规避 被引量:6
5
作者 于科讯 陈子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31-1040,共10页
尽管目前手术水平和影像学检查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吻合口漏仍然是肠外科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并且吻合口漏已经成为威胁患者术后生命安全、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吻合口漏的发生涉及多种病理、生... 尽管目前手术水平和影像学检查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吻合口漏仍然是肠外科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并且吻合口漏已经成为威胁患者术后生命安全、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吻合口漏的发生涉及多种病理、生理因素的改变,并受机体肠道微生物群、炎症和免疫系统的影响。术前患者肠道准备会改变肠道内微生物种群的种类和数量,术中的吻合方式和出血量等多种因素也与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吻合口漏的出现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肿瘤的局部复发存在关联性,术中进行的保护性造口能够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联合术前调整患者的营养基础状态和控制炎症因子对避免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吻合口漏 局部复发 肠道微生物群 吻合口愈合 炎症 预后 危险因素 转移性造口
下载PDF
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汪祖来 黄顺荣 +4 位作者 邓褫夺 孙伟峰 虞敏 钟雪梅 李冬梅 《腹部外科》 2018年第4期257-260,265,共5页
目的探讨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行保护性造口的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病例59例,分成2组,行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术36例为观察组,行传统襻式回... 目的探讨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行保护性造口的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病例59例,分成2组,行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术36例为观察组,行传统襻式回肠造口术23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肠道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造口自闭率、二次手术、经济性等指标。结果 2组病人均无吻合口瘘发生。观察组肠造口对远端吻合口的保护期限平均为27.3 d,观察组肠造口100%能自行闭合,无二期手术病例,观察组在肠道再通时间、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经济性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及袢式回肠造口对高危结直肠吻合口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避免了二期造口回纳手术、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手术 保护性造口术 吻合口瘘
下载PDF
ICU精细化护理预防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亚静 周婧 何炎佳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3年第3期56-58,共3页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ICU)精细化护理预防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治疗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ICU精细化...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ICU)精细化护理预防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治疗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ICU精细化护理。对比2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愈合时间、并发症及病死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6.12%和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3%和18.37%(P<0.05),且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精细化护理能够明显降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老年 ICU精细化护理 吻合口漏 效果
原文传递
低位直肠癌术中行辅助性造口对吻合口漏发生风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敏 杨勇 +1 位作者 李冲 胡雄辉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6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术中行辅助性造口对吻合口漏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行低位直肠癌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在...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术中行辅助性造口对吻合口漏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行低位直肠癌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在低位直肠癌术中未实施辅助性造口,观察组患者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行辅助性造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男女性别发生比例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3.75%,对照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男性、女性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3.75%、0.00%)均低于对照组(15.00%、5.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未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住院时间和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2.13±4.27)d、(37.16±6.21)d均少于对照组(15.28±4.13)d、(52.38±8.9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行辅助性造口能够有效的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同时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决定患者是否需要在直肠癌手术中行辅助性造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术 辅助性造口 吻合口漏
下载PDF
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汪祖来 黄顺荣 +4 位作者 邓褫夺 孙伟峰 虞敏 钟雪梅 李冬梅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比较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口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需行保护性造口的59例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造口方法不同... 目的比较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口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需行保护性造口的59例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造口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行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术(n=36),对照组行传统袢式回肠造口术(n=23)。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再通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钉闭肠腔的回肠均能自行开放。观察组肠再通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保护高危结直肠吻合口均收效良好,前者操作更为简单且避免了二期造口还纳手术,更有助于缩短肠再通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也有利于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吻合口 保护性造口术 高危因素 吻合口漏
下载PDF
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童锋 应佑华 +3 位作者 蒋文良 潘海华 赵伟 李红晨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11期1876-1879,共4页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在结直肠手术中预防吻合口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12月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手术中合并行保护性造口病例106例,分为2组,插管组行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在结直肠手术中预防吻合口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12月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手术中合并行保护性造口病例106例,分为2组,插管组行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83例,传统组行传统回肠或横结肠中段襻式造口术23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及感染相关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肠道再通时间、经济性等。结果 2组造口方法对结直肠术后吻合口均有保护作用,2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7 d感染及术后14 d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组肠道再通时间平均19 d,传统组肠道再通时间平均125 d,插管组肠蠕动恢复及造口排便时间明显早于传统组,造口旁疝、肠梗阻等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结论针对高龄,营养不良,存在糖尿病等合并症,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的患者;术中吻合情况不满意;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左半结肠、直肠急性损伤等肠道准备不满意患者适用保护性造口术。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与传统回肠或横结肠中段襻式造口术比较,不但有着相同的预防吻合漏作用,而且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二期回纳手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手术 保护性造口术 吻合口漏
下载PDF
经肛双管冲洗引流在防治低位结直肠吻合口漏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为民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1年第3期62-63,共2页
为探讨防治低位结直肠吻合口漏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肛内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法防治低位结直肠吻合口漏71例的资料。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漏2例,创口感染3例,1例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均一期愈合出院。结果表明,应用经肛双管冲洗引... 为探讨防治低位结直肠吻合口漏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肛内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法防治低位结直肠吻合口漏71例的资料。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漏2例,创口感染3例,1例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均一期愈合出院。结果表明,应用经肛双管冲洗引流防治低位结直肠吻合口漏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口漏 双管引流法 结直肠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