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疆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破解“胡焕庸线”的思考
1
作者 滕吉文 董庆 +2 位作者 孟德利 马浩 刘少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共33页
中国疆域广大,人口、土地、耕地和发展程度很不均衡。1935年,知名学者胡焕庸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胡焕庸线”。利用这条北东-南西走向直线,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该线的东、西两侧差异悬殊。究其缘由,制约因素多元,而近地表的自... 中国疆域广大,人口、土地、耕地和发展程度很不均衡。1935年,知名学者胡焕庸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胡焕庸线”。利用这条北东-南西走向直线,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该线的东、西两侧差异悬殊。究其缘由,制约因素多元,而近地表的自然环境和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与探索表明: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两陆-陆板块的碰撞-挤压驱使高原南缘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突起是根本原因。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突起阻隔了印度洋南来温湿气流的北进,并形成了西风带,造成了中国西北地域的干旱和荒漠化。在力系作用下,壳、幔物质重新分异、调整,地壳短缩增厚、高原整体抬升不仅导致东、西两部降水量、气温、人口、耕地与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变,且地球物理场发生了强烈变异与分布不均。西部发展的关键在于水,水进则人进,人进则文化进,文化进则科技进,科技进则发展快,西部人民生活与生存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则更安宁。东部不断强化开辟与利用地下空间,西部期盼“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实施,维护生态环境,兴建亿亩现代化耕地、牧场与绿洲。中国东部与西部共同发展与建设十分重要,饭碗要永远端在自己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焕庸线” 喜马拉雅造山带突起 地壳短缩增厚与高原抬升 生态环境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
下载PDF
红旗河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聃 霍堂斌 +3 位作者 王秋实 黄晓丽 都雪 王慧博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49,共8页
为系统了解红旗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现状,2017年和2018年夏季采用常规方法对红旗河流域进行2次调查。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66种,隶属于10目30科,其中水生昆虫6目26科62种,占总数的93.94%。按照功能摄食类群划分,红旗河大型底栖... 为系统了解红旗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现状,2017年和2018年夏季采用常规方法对红旗河流域进行2次调查。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66种,隶属于10目30科,其中水生昆虫6目26科62种,占总数的93.94%。按照功能摄食类群划分,红旗河大型底栖动物包括收集者30种(最多,占总数的45.45%),撕食者19种,刮食者12种,捕食者5种。调查期间,红旗河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73.1 ind/m^2,平均生物量为4.93 g/m^2,2017年夏季红旗河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高于2018年,但差异不显著(P>0.05)。相对重要性指数、K-优势曲线与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析表明:红旗河底栖动物群落的相对重要性指数较高的种类均为水生昆虫,弯握蜉Drunella sp.1和瘤石蚕Goera sp.为2个调查年度共有的优势种;2018年K-优势曲线、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略高于2017年(P>0.05);BI生物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结果表明:红旗河水质基本处于清洁状态,水质条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河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生物学评价
下载PDF
“五江一河”的洪水特征及其对跨流域调水量的制约——三评“红旗河工程”构想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希涛 魏乐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105,共15页
在上文阐明"五江一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各节点具体径流量要比"红旗河工程"构想少得多的基础上,本文依据前人资料和成果,进一步阐述这些河流的径流量,在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与洪水特征,及其对跨流域调水量的制约作... 在上文阐明"五江一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各节点具体径流量要比"红旗河工程"构想少得多的基础上,本文依据前人资料和成果,进一步阐述这些河流的径流量,在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与洪水特征,及其对跨流域调水量的制约作用。研究表明:"五江一河"在11月到翌年4月,径流量只占全年总径流量的12.09%~21.84%,月均只有2.01%~3.64%,为冬、春季枯水期。其径流量只比拟调水比例20%或21%的月均值1.67%或1.75%略多。如此之少的水量,只能维系流域内的生态、生产及生活用水,而不能跨流域调水。何况"红旗河"中、下游在冬季结冰期也难以进行调水。每年6月份到9月份的4个月,"五江一河"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53.3%~88.3%,甚至8月份的月径流量可达全年总径流量的17.8%~29.6%,属于汛期。根据径流量的实际数据,一年当中可供调水时间段只有丰水与平水期的6个月或汛期的3~4个月,要比"红旗河工程"构想的全年调水的时间大大缩短。在可资跨流域调水的每年5—10月份的时间窗口中,如果按原构想的月均调水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1.67%(按20%计)或1.75%(按21%计)进行调水,则"五江一河"的年调水总量仅为153.25×10^8m^3(按20%计)或161.50×10^8m^3(按21%计)。仅为原构想调水量600亿m^3的1/4,充其量不足27%。在丰水与平水期的6个月中实现年径流量20%或21%的年调水比例,就意味将月调水比例从占年径流量的1.67%或1.75%增加为3.33%或3.50%。这样,"五江一河"的年调水总量可达到306.50×10^8m^3或323.00×10^8 m^3。此调水方案,导致调水河道截面积或工程规模增加一倍,但调水量也只有原构想的大约一半或至多54%。如果将调水目标强行设定为600亿m^3,那么"五江一河"的调水比例将提高到占年径流量的27.1%(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开展前),或除金沙江和雅砻江之外的其它调水河流的39.0%(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完成后),"红旗河"的建设规模势必大大增加,这也意味着工程难度大大增加,意味着工程建设与运行成本大大增加,意味着洪水、地震与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五江一河"实际可调水量比"红旗河"构想严重减少,使人不禁会对"红旗河"工程立论的科学基础和科学依据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河 五江一河 年内径流量 洪水 可调水量
下载PDF
我国西部“五江一河”可供跨流域调取的水量究竟有多少?——二评“红旗河工程”构想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希涛 魏乐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2-506,共15页
以青藏高原南部为主体的我国西部大江大河,可供跨流域调取的水资源量究竟有多少?是决定向西北干旱区调水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本文关注的焦点是:我国西部诸江河究竟有多少水资源量?能否达到"红旗河"构想的每年600亿... 以青藏高原南部为主体的我国西部大江大河,可供跨流域调取的水资源量究竟有多少?是决定向西北干旱区调水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本文关注的焦点是:我国西部诸江河究竟有多少水资源量?能否达到"红旗河"构想的每年600亿m^3的调水量?本文依据各类文献资料中有关"红旗河"拟取水的"五江一河"各节点上、下游水文站及相关水电站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及年际变化数据,估算并厘定出各取水节点的年平均水资源量为:雅鲁藏布江600×10~8m^3,帕隆藏布与易贡藏布合计320×10~8m^3,怒江320×10~8 m^3,澜沧江200×10~8 m^3,金沙江313×10~8 m^3,雅砻江250×10~8 m^3和大渡河210×10~8 m^3。按照S4679课题组和王浩院士所给出的国际通行的20%跨流域调水比例或21%的"红旗河"标准,本文匡算出"五江一河"理想的可调取水量为442.6×10~8m^3或464.7×10~8m^3,不足S4679课题组构想的600×10~8m^3调水量的78%。如果南水北调西线规划得以实施,则"红旗河"难以从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这三个节点全额调水,长江上源只有大渡河(18.5~20.6)×10~8m^3的水量可资利用。这种情形下,本文匡算出可供"红旗河"调取的总水量为(288~323.0)×10~8 m^3,只有S4679课题组构想调水量的大约一半,充其量不到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4679课题组 红旗河 五江一河 年径流量 可调水量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特征与藏水北调源头段的可能线路——试评“红旗河工程”构想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希涛 魏乐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1-374,共14页
本文根据S4679课题组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的网络报道信息和王浩院士在清华大学的讲演视频,按其提供的"红旗河"河道节点高程,在Google Earth地图上标定了"红旗河"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起点和源头段多... 本文根据S4679课题组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的网络报道信息和王浩院士在清华大学的讲演视频,按其提供的"红旗河"河道节点高程,在Google Earth地图上标定了"红旗河"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起点和源头段多处河流节点的地理坐标。按照课题组设定的自流河道坡度(2.10?或稍高),作者无法在我国境内等高线图上找出一条能"自流"到怒江的河道线路,这是由青藏高原东南部(地球上高差最大地区)被并行南流的一系列大江大河深深切割的高山深谷地貌特征所决定的。"红旗河"构想的无深埋长隧洞的509 km源头段自流河道纯属虚构,实际上在我国境内不存在这样的自流线路。若辅助于深埋长隧洞工程,本文提出含有70 km隧洞穿越岗日嘎布山和66 km隧洞穿越伯舒拉岭的自流河道新线路,称之为"雅怒河",以备参考。同样,对于源头段以下的"红旗河"河道,由于天然河道比降太大,亦无法像课题组构想的那样,对怒江60 km、澜沧江43 km和金沙江97 km共计200 km自然河道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4679课题组 红旗河 青藏高原 高山深谷 自流河道 深埋长隧洞 雅怒河
下载PDF
“红旗河”调水方案的制约因素与中国西北干旱治理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洪泉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1,79,共5页
回顾"红旗河"调水方案提出的背景以及方案构想,认为"红旗河"调水方案有几个制约因素:旱区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旱区大量水蒸发加强下风半干旱地区侵蚀降雨和水土流失、远距离悬河与干旱区明渠引水的泄漏和蒸耗... 回顾"红旗河"调水方案提出的背景以及方案构想,认为"红旗河"调水方案有几个制约因素:旱区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旱区大量水蒸发加强下风半干旱地区侵蚀降雨和水土流失、远距离悬河与干旱区明渠引水的泄漏和蒸耗,并提出治理我国西北干旱的对策:找出西北干旱的起源点——罗布泊,将罗布泊及其周围地区作为扭转西北干旱生态的关键点,采用改进的古老旱区引水技术,将水经地下引到罗布泊及其周围,筑起一道强大的水幕屏障,同时改善盆地内的地下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工程 红旗河 干旱治理 生态修复 土壤盐渍化 坎儿井 罗布泊
下载PDF
洮河红旗站年平均流量长期演变趋势分析
7
作者 姜光辉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89,86,共4页
通过对洮河红旗站径流资料的分析得出:径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径流与降水相应,主要集中在5~10月;由于流域下垫面条件不同,其产流模数在面上的分布有很大差异,岷县站以上流域植被条件好,其产水量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岷县站... 通过对洮河红旗站径流资料的分析得出:径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径流与降水相应,主要集中在5~10月;由于流域下垫面条件不同,其产流模数在面上的分布有很大差异,岷县站以上流域植被条件好,其产水量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岷县站以下流域植被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产水量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减小。该站年平均流量持续减少,其原因既有降水量减少和气温升高的影响,又有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加的影响。预计该站年平均流量未来的演变趋势在近期均值112m3/s的上下摆动,2015~2020年在近期均值上可能出现丰水年组,2021~2027年可能出现枯水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流量 演变趋势 分析 洮河红旗站
下载PDF
基于EMD的洮河年径流量变化多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冯平 丁志宏 韩瑞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3-76,共4页
在分析小波变换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文时间序列多分辨率分析的EMD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洮河天然年径流量时序波动特征的多时间尺度研究.结果表明其年径流量变化存在准2—6年、准8—10年、准26年的波动周期,并分析了各分量的趋势... 在分析小波变换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文时间序列多分辨率分析的EMD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洮河天然年径流量时序波动特征的多时间尺度研究.结果表明其年径流量变化存在准2—6年、准8—10年、准26年的波动周期,并分析了各分量的趋势变化。EMD方法作为一种全新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处理理论,可以更精确地提取水文时序中不同波动周期的分量,在水文水资源系统变量的分析及预测中具有门淘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D 洮河 红旗水文站 年径流量 多时间尺度
原文传递
质疑:“红旗河”调水功能的可行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勤业 景可 徐建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3-898,共6页
据报道,"红旗河"方案确定的基本目标是由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水600亿m^3至新疆等干旱区,发展2亿亩农田(1亩=1/15 hm^2),建15万~20万km^2绿带,以此彻底改善西北干旱区的生态与环境。"红旗... 据报道,"红旗河"方案确定的基本目标是由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水600亿m^3至新疆等干旱区,发展2亿亩农田(1亩=1/15 hm^2),建15万~20万km^2绿带,以此彻底改善西北干旱区的生态与环境。"红旗河"通过上述河流的各调水点以上的年均径流量总和为1 444亿m^3,占被调水河流总径流量的35%;"红旗河"计划年调水量约占可调水量1 444亿m^3的42%。如果不考虑国际河流、调水口以下的水电站及工程的正常运行等因素,单纯就水资源而论,600亿m^3总调水量是可行的。"红旗河"是跨流域调水的宏大设想,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这个宏大的设想也面临地质、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多重严峻挑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600亿m^3的水能解决什么问题?在实施工程之前应该充分论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减轻这些风险带来的危害。从自然地理、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角度看,以下问题值得商榷:从主要受水区域新疆看,依据现有农田的净灌溉定额(大约600 m^3/亩),即使完全不考虑渠道(干渠及农田灌溉支渠)中途渗漏与水面蒸发,理论上最多发展1亿亩农田。同样,根据新疆为了维持塔里木河下游大海子水库以下的511 km^2湿地所调用的水量估算,15万km^2生态绿带建设每年至少需水1 100多亿m^3。600亿m^3引水量既无法实现建造2亿亩农田的需要,也无法满足15万km^2生态绿带的需要,二者同时实现更无可能。何况这600亿m^3的水要经过6 000多km的长途跋涉,渗漏和蒸发非常大,最终能有多少水达到受水区?该项目计划建设期10 a、投资4万亿元,每亩农田(以2亿亩计算)2万元,每m^3水费近66元。工程建成运行时,谁来为昂贵的水费买单?调水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和生态后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如调入区是内流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地形封闭,缺乏排水出路,环境条件特殊。大量引水,在灌溉不当的情况下,极易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跨流域调水工程不仅仅是一个复杂的水利工程,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工程。环境效应、生态后果和社会经济影响涉及复杂的地球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也涉及复杂的人地关系和谐平衡过程。"红旗河"同时涉及国际河流,潜在的地缘政治关系需要引起重视。在现有认识水平下,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分析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规律,提出理性的评价系统和论证方案。此外,在"红旗河"的舆论造势中,还存在几个有悖科学认知的观点,如"改变中国气候格局"、"森林致水作用"、打破千百年来的"胡焕庸线"等。文章均进行了分析和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河”调水 自然规律 环境影响 生态后果 社会经济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