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鳍光唇鱼(Acrossocheiluslongipinnis)人工繁殖和早期发育研究
1
作者 王岳松 徐林 +9 位作者 杨洋 程睿 王崇 何大江 黎国樑 马海涛 毕建启 陈锋 万正平 张志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2,共10页
长鳍光唇鱼(Acrossocheilus longipinnis)是红水河珍稀特有鱼类,也是当地的重要经济物种。为实现长鳍光唇鱼苗种规模化生产,并为其增殖放流提供技术指导,对人工驯养的长鳍光唇鱼亲鱼进行强化培育和催产,采用干法授精获得受精卵,并观察... 长鳍光唇鱼(Acrossocheilus longipinnis)是红水河珍稀特有鱼类,也是当地的重要经济物种。为实现长鳍光唇鱼苗种规模化生产,并为其增殖放流提供技术指导,对人工驯养的长鳍光唇鱼亲鱼进行强化培育和催产,采用干法授精获得受精卵,并观察其胚胎及仔鱼的发育过程。连续进行了4次人工催产,催产率为(68.95±13.26)%、受精率为(68.50±19.82)%、孵化率为(80.00±10.23)%。长鳍光唇鱼受精卵为沉性卵,具弱黏性,呈金黄色,卵径为(2.42±0.06)mm,吸水膨胀后为(3.03±0.08)mm。胚胎发育过程历经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7个阶段、28个发育时期。水温22~24℃时,经66~74 h孵化出膜,积温为1501.13℃·h。初孵仔鱼平均全长为(8.33±0.23)mm,肌节34对,4日龄仔鱼形成5条横斑雏形。卵黄囊期历时8 d,全长特定生长率为4.13%·d^(-1);仔鱼期共历时21 d,全长特定生长率为2.70%·d^(-1)。研究结果对保护红水河鱼类资源及其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光唇鱼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仔鱼生长 红水河
下载PDF
红水河暗色唇鲮的年龄与生长研究
2
作者 孙扬言 何佳洋 +4 位作者 李育森 张雪玲 柯真林 吴志强 黄亮亮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暗色唇鲮Semilabeo obscurus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性,于2022年11月在红水河采集71尾样本。结果显示:样本群体由1~6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龄,占总数的39.44%;平均体长16.51 cm,平均体重122.35 g,体重(W)与体长(L... 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暗色唇鲮Semilabeo obscurus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性,于2022年11月在红水河采集71尾样本。结果显示:样本群体由1~6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龄,占总数的39.44%;平均体长16.51 cm,平均体重122.35 g,体重(W)与体长(L)呈幂函数相关:♀:W=0.039L2.827;♂:W=0.025L2.963;群体:W=0.026L^(2.964),属匀速生长型;生长特性符合von Betalanffy生长方程:♀:Lt=24.74[1−e^(−0.4195(t+0.2438))],W_(t)=340.65[1−e^(−0.4195(t+0.2438))]2.827;♂:Lt=26.70[1−e^(−0.3103(t+0.6951))],Wt=427.98[1−e^(−0.3103(t+0.6951))]2.963;雌、雄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分别为2.38龄、2.85龄。本研究明确了红水河暗色唇鲮的生长特性,为其个体生物学提供了数据参考,有助于对其资源的评价和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唇鲮 年龄结构 生长特性 红水河
下载PDF
水电站日调峰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3
作者 石轩语 黄馗 +3 位作者 艾学山 穆振宇 郭佳俊 丁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0-238,共9页
水电站日调峰能力是衡量水电站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在水、风、光电联合的电网调度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调峰幅度和调峰电量两方面定义了水电站日调峰能力的概念,并基于四种固定形状的典型日负荷图及一种通用的典型日负荷图开展了水电站日... 水电站日调峰能力是衡量水电站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在水、风、光电联合的电网调度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调峰幅度和调峰电量两方面定义了水电站日调峰能力的概念,并基于四种固定形状的典型日负荷图及一种通用的典型日负荷图开展了水电站日调峰能力的计算。针对固定形状的典型日负荷图给出了在给定调峰时间下的水电站最大调峰幅度的计算方法,针对通用的典型日负荷图给出了日最大调峰电量的计算方法。以红水河中下游四座具有不同调节性能的水电站水库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了在五种典型日负荷图下各水库在不同初水位和不同日均入库流量时的调峰能力。结果表明,对具有季调节和年调节等调节能力强的水电站,其日调峰能力的大小主要受库水位的影响,而与日均入库流量的关系不大。对日调节水电站,在入库流量较小时,其日调峰能力受日初水位和日均入库流量的影响较大;当入库流量达到一定值后,日初水位对日调峰能力的影响较小。在平均入库流量和初水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定量求出水电站的最大调峰幅度和最大调峰电量及相关运行数据,便于水电站最大化参与电网调峰。研究所提出的水电站日调峰能力的概念客观全面,所建立的日调峰能力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水电站日调峰能力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调峰能力 水库调度 典型日负荷图 红水河流域
下载PDF
筑坝河流鱼类生物完整性研究——以珠江流域红水河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迪 王崇 +1 位作者 杨志 陈小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98,共7页
基于红水河流域开发特点和鱼类群聚组成特征,构建红水河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梯级开发对红水河不同生境类型的鱼类生物完整性的影响。河流参照状态和基准值由1982-1994年鱼类历史监测数据分析得到;监测值是2013年调查的鱼类... 基于红水河流域开发特点和鱼类群聚组成特征,构建红水河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梯级开发对红水河不同生境类型的鱼类生物完整性的影响。河流参照状态和基准值由1982-1994年鱼类历史监测数据分析得到;监测值是2013年调查的鱼类数据;现状值为2018年鱼类数据。针对红水河鱼类区系特点和高强度水电开发特征,选取总种类数占期望值比例、鲤科鱼类所占比例、鲿科鱼类所占比例、鲇科鱼类所占比例、耐受性鱼类个体所占比例、渔获物中出现的科数所占比例、杂食性鱼类个体所占比例、底栖动物食性鱼类个体所占比例、顶级肉食性鱼类所占比例和外来种个体所占比例等10个指标构建红水河IBI指标体系。结果表明:2013年25个采样江段的IBI值为38~80分,均值62分。其中,24%的江段生物完整性等级为“好”;32%的江段生物完整性等级为“一般”;44%的江段生物完整性等级为“差”。从生境类型来看,支流生物完整性明显优于水库、库尾回水区。此外,现状数据评价的结果为:2018年红水河IBI值为64分,高于2013年均值62分,生物完整性均处于“一般”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筑坝河流 生物完整性 鱼类群聚 红水河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喀斯特山区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夏照亮 兰安军 +1 位作者 范泽孟 朱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6-266,276,共12页
[目的]深入分析喀斯特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变化规律,为山区流域制定生态风险防控措施与景观管理规划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典型喀斯特流域红水河流域贵州段为研究区域,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采用GIS空间分析、景观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探... [目的]深入分析喀斯特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变化规律,为山区流域制定生态风险防控措施与景观管理规划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典型喀斯特流域红水河流域贵州段为研究区域,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采用GIS空间分析、景观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探究了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机理,并借助分布指数方法分析了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与地形地貌的关系。[结果]①自2000年来,红水河流域基于“三生”空间的用地转型表现为生产、生态空间减少而生活空间快速增加,不同用地类型的转移引起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的贡献率大小不一。②2000—2020年期间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呈缓和趋势,红水河流域南部的景观生态风险总体优于其北部地区。③从景观生态风险在地形位梯度上的分布看,景观生态风险程度与地形位梯度成反比关系;另外,非喀斯特区和纯喀斯特区景观生态风险要低于亚喀斯特区。[结论]红水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虽有所好转,但部分景观生态问题依然突出,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风险 时空分异 地形位梯度 喀斯特 红水河流域
下载PDF
大藤峡工程水生态保护治理措施及成效
6
作者 李学灵 徐林 马海涛 《中国水利》 2023年第21期25-29,共5页
大藤峡水利枢纽是红水河10个梯级电站中的最后一级。立足工程、面向流域,大藤峡水利枢纽从工程措施、监测措施、管理措施及科学研究等方面规划设计,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全流域、全生命周期的水生态保护和治理模式,并已初显成效,为其他... 大藤峡水利枢纽是红水河10个梯级电站中的最后一级。立足工程、面向流域,大藤峡水利枢纽从工程措施、监测措施、管理措施及科学研究等方面规划设计,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全流域、全生命周期的水生态保护和治理模式,并已初显成效,为其他流域水生态保护治理提供了经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保护 梯级开发 鱼类资源 大藤峡水利枢纽 红水河
下载PDF
红水河干流梯级开发对水温累积影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薛联芳 顾洪宾 +3 位作者 崔磊 杨文正 韦兵 齐彦斌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8,共4页
根据红水河干流梯级开发前后,天生桥至迁江河段各水文站水温观测资料和部分水库水温实测数据,采用对比和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水电梯级开发对水温的累积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生桥一级水库和龙滩水库水温结构为分层型;天生桥一级水库... 根据红水河干流梯级开发前后,天生桥至迁江河段各水文站水温观测资料和部分水库水温实测数据,采用对比和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水电梯级开发对水温的累积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生桥一级水库和龙滩水库水温结构为分层型;天生桥一级水库下游梯级春、夏两季水温明显低于建库前河流水温,秋、冬两季则有所提高,影响程度随下游距离增加逐渐减小,影响距离约300 km。研究成果可为评价水电梯级开发对水温的影响并制定减缓影响的对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水河 干流 水电梯级开发 水库水温 累积影响 调查研究 Development Cascade Water Temperature 天生桥 一级水库 分析的方法 影响距离 影响程度 研究成果 水库下游 水温结构 实测数据 龙滩水库 观测资料
下载PDF
广西红水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茜 高欣 +3 位作者 张远 赵瑞 丁森 刘思思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50-1156,共7页
为了解广西红水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状况,于2013年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1月)对红水河流域13个采样点进行了调查.采集并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79个分类单元,隶属7纲20目66科.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数所占比例最高(79.3%),软体动... 为了解广西红水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状况,于2013年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1月)对红水河流域13个采样点进行了调查.采集并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79个分类单元,隶属7纲20目66科.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数所占比例最高(79.3%),软体动物次之(15.1%).各季节大型底栖动物个体数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依据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相似性,利用聚类分析将13个采样点分为2组.组1采样点主要分布于岩滩水库和红水河干流,组2采样点主要分布于各个支流,2组采样点在无度量多维标定排序轴上分布差异明显.指示种分析结果显示,组1指示种为马速达多足摇蚊(Polypedilum masudai),组2指示种以宜兴似动蜉(Cinygmina yixingensis)敏感物种为主.功能摄食类群研究结果表明,红水河大型底栖动物以刮食者占绝对优势,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为36.45%,撕食者(6.15%)和杂食者(3.25%)所占比例较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其他类(包括软甲纲、蛭纲以及蜱螨亚纲)和捕食者相对丰度存在季节性差异(P<0.05).T检验结果表明,收集者、捕食者和杂食者存在组间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水河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功能摄食群
下载PDF
高分遥感卫星数据在东昆仑成矿带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微 金谋顺 +3 位作者 张少鹏 陈玲 钟昶 董丽娜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119,共8页
为研究高分辨率(简称"高分")遥感卫星数据在东昆仑成矿带找矿预测中的应用,通过遥感地质解译与蚀变异常信息提取,从宏观和多角度开展大型矿集区快速预选和找矿有利地段圈定。以东昆仑成矿带红水河地区为研究区,以World View-... 为研究高分辨率(简称"高分")遥感卫星数据在东昆仑成矿带找矿预测中的应用,通过遥感地质解译与蚀变异常信息提取,从宏观和多角度开展大型矿集区快速预选和找矿有利地段圈定。以东昆仑成矿带红水河地区为研究区,以World View-2卫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运用图像纠正、假彩色合成、图像增强、数据融合、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野外验证、化学分析和地质信息综合研究等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遥感地质解译和找矿预测。结果表明,以高分遥感卫星数据为主的数据源,能够快速圈定找矿有利地段,满足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矿产资源勘查和资源评价需求,并为当地矿产勘查工作部署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地质解译 找矿预测 WorldView-2 东昆仑 红水河
下载PDF
红水河干流梯级运行后鱼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崇 谢山 +2 位作者 谢文星 常秀岭 黄道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36,共7页
于2009年6月和11月对红水河干流龙滩水库、岩滩水库、大化水库、百龙滩水库、乐滩水库、桥巩水库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鱼类144种,分属10目23科93属,其中鲤形目66属100种,占种数的69.4%;鲈形目11属18种,占种数的12.5%;鲇... 于2009年6月和11月对红水河干流龙滩水库、岩滩水库、大化水库、百龙滩水库、乐滩水库、桥巩水库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鱼类144种,分属10目23科93属,其中鲤形目66属100种,占种数的69.4%;鲈形目11属18种,占种数的12.5%;鲇形目同为18种,分9属,亦占种数的12.5%;其余鳗鲡目1属2种,鲱形目、鲑形目、鳉形目、脂鲤目、合鳃鱼目、鲀形目等6目均为1属1种。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红水河干流鱼类种类明显减少,渔获物中小型鱼类数量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水河 鱼类资源 调查
下载PDF
喀斯特区现代溶蚀强度与环境的研究——以红水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房金福 林钧枢 +1 位作者 李钜章 张耀光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2-130,共9页
本文以喀斯特溶蚀作用的重要环境因素,即气候、碳酸盐岩性和水动力条件因素的分析为基础,对红水河流域内124个点的溶蚀量值与环境因素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建立了综合因子溶蚀量计算公式,编制了溶蚀量图。得出溶蚀强度变化规律。通过对... 本文以喀斯特溶蚀作用的重要环境因素,即气候、碳酸盐岩性和水动力条件因素的分析为基础,对红水河流域内124个点的溶蚀量值与环境因素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建立了综合因子溶蚀量计算公式,编制了溶蚀量图。得出溶蚀强度变化规律。通过对红水河流域典型区的试验研究,证明采用建立相关因子溶蚀量方程的方法是可行的,用此方法可进行大流域的喀斯特区溶蚀速度的编图,研究喀斯特溶蚀速度区域特征和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综合模型 环境 溶蚀强度
下载PDF
红水河干流梯级运行后底栖动物的演替 被引量:25
12
作者 简东 黄道明 +4 位作者 常秀岭 张庆 谢山 谢文星 杨汉运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8,共7页
2009年7月、11月对红水河6座已建梯级河段底栖动物进行了2次调查。通过对照各梯级成库前后资料,分析评价底栖动物的演替特点。结果表明:6座梯级建成后,开发河段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由急流型向静水、缓流型转化,大部分水域种类数量下降,原... 2009年7月、11月对红水河6座已建梯级河段底栖动物进行了2次调查。通过对照各梯级成库前后资料,分析评价底栖动物的演替特点。结果表明:6座梯级建成后,开发河段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由急流型向静水、缓流型转化,大部分水域种类数量下降,原流水型软体动物分布范围大幅萎缩;底栖动物密度整体较成库前增加,其中上、中游梯级河段底栖动物密度增加相对明显;由于各梯级水库特征差异,大型软体动物区域分布不均衡,导致各河段底栖动物生物量较蓄水前增减不一,变幅较大。影响红水河流域梯级底栖动物演替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水体流速、底质状况、营养负荷、水位等,其中水体流速不仅对底栖动物种群结构演替直接产生影响,对库区泥沙淤积、营养盐滞留也有一定的制约,是红水河干流梯级底栖动物演替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水河 梯级 底栖动物 演化
下载PDF
红水河干流水电梯级开发对水质累积影响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薛联芳 顾洪宾 +2 位作者 韦兵 邱进生 崔磊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2,共4页
以BOD5、总磷、总氮为水质指标,对比红水河干流梯级水电建设前后水库和坝下、上游和下游水库水质变化,分析其原因,探讨梯级水电开发水质累积影响。结果表明,红水河干流水质主要取决于上游南、北盘江来水水质。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来水... 以BOD5、总磷、总氮为水质指标,对比红水河干流梯级水电建设前后水库和坝下、上游和下游水库水质变化,分析其原因,探讨梯级水电开发水质累积影响。结果表明,红水河干流水质主要取决于上游南、北盘江来水水质。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来水水质总体呈现逐年变差、水库水质由上游至下游逐步好转的趋势;虽然上游来水总磷、总氮较高,且天生桥一级和龙滩水库网箱养鱼众多,但各梯级水库没有出现大面积富营养化现象,调节性能较好的水库局部区域存在富营养化现象。红水河梯级水库水质总体较好,红水河梯级水库建成后对水质的影响呈现顺向累积的效应,没有出现逆向累积的变化,说明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没有导致水质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开发 水质 累积影响 红水河
下载PDF
卫星重力捕捉龙滩水库储水量变化 被引量:19
14
作者 詹金刚 王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87-1192,共6页
利用近7年的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重力卫星资料,采用改进的滑动窗去相关滤波和扇形滤波技术计算了红水河上游区域的重力变化,结果显示红水河上游区域重力场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利用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 利用近7年的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重力卫星资料,采用改进的滑动窗去相关滤波和扇形滤波技术计算了红水河上游区域的重力变化,结果显示红水河上游区域重力场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利用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s(GLDAS)土壤湿度模型计算了地表水对重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变化对重力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季节变化特征,对该地区重力上升趋势的变化并没有明显的贡献.扣除土壤湿度影响之后的剩余重力变化曲线显示,在2006年9月前后该地区剩余重力有一约2.17μGal的重力抬升.报道资料和水库储水量模拟结果表明,这一重力抬升与我国在建第三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水库蓄水有关.这一结果说明GRACE卫星不仅能够反映大尺度的季节变化信息,而且能够为监测大型水库水储量变化提供近实时的空间对地测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重力 重力场变化 红水河上游地区 龙滩水库
下载PDF
广西云南鳅属鱼类一新种记述 被引量:5
15
作者 甘西 陈小勇 杨君兴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1-324,共4页
2003年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高岭乡红水河水系采集到一批条鳅标本。经鉴定,为云南鳅属(Yunnanilius)一未经发表的新种。新种长须云南鳅(Yunnanilus longibarbatus sp.nov.)属于黑斑云南鳅种组(Yunnanilus nigromaculatusgroup),... 2003年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高岭乡红水河水系采集到一批条鳅标本。经鉴定,为云南鳅属(Yunnanilius)一未经发表的新种。新种长须云南鳅(Yunnanilus longibarbatus sp.nov.)属于黑斑云南鳅种组(Yunnanilus nigromaculatusgroup),并与黑斑云南鳅[Y.nigromaculatus(Regan)]、钝吻云南鳅(Y.obtusirostris Yang)、长背云南鳅(Y.longidorsalisLi,Tao et Lu)和巴江云南鳅(Y.bajingensisLi)等4种最为相似。长背云南鳅背鳍分枝鳍条11根,颌须短,仅达眼中部,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可与包括本种在内的其余4种相区别(背鳍分枝鳍条8-9根,颌须达到或超过眼后缘,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远)。本种和钝吻云南鳅上颌中央无齿状突、下颌中央无缺刻,可与黑斑云南鳅和巴江云南鳅相区别。本种在鳍条数、上下颌、背鳍起点的位置、尾鳍形状、鳞片、头部侧线管孔、体侧纵纹等方面与钝吻云南鳅最为相似,但本种可藉多个特征与后者相区别:颌须伸过眼后缘至鳃盖后缘的中点至鳃盖后缘,是已知云南鳅中须最长的;背鳍不分枝鳍条下1/3处具一不显著黑色斑点(vs.无斑);体侧纵纹,其宽窄于眼径,较大个体背鳍之前的纵纹被虫状纹取代(vs.体侧纵纹始终存在,其宽约等于眼径);头背具斑点(vs.无斑);尾柄较细长,体长/尾柄长=5.3-6.1(vs.7.4-9.0,尾柄长/尾柄高=1.3-1.8vs.0.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鳅 条鳅亚科 爬鳅科 广西 红水河
下载PDF
基于VIC模型的气候变化对红水河上游流域径流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亚 肖伟华 +1 位作者 陈立华 杨明智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6-415,共10页
为研究红水河上游流域未来径流变化特征,利用VIC模型和全球气候模式(GCMs)对3种典型排放情景下的流域未来径流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红水河上游流域未来的年平均径流量明显减少,且6~9月径流量明显减少,未来年平均径流量比历... 为研究红水河上游流域未来径流变化特征,利用VIC模型和全球气候模式(GCMs)对3种典型排放情景下的流域未来径流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红水河上游流域未来的年平均径流量明显减少,且6~9月径流量明显减少,未来年平均径流量比历史基准期平均径流量减少约14.32%~34.33%;径流量在流域西部的山区增加明显,而在中东部的河谷平原地区减少较多;在未来径流总量减少的情况下,流域出口不同重现期的年最大日流量主要表现为增加,流域出口处的龙滩水库入库洪水上升的可能性较大,水库防洪风险增加,径流性水资源可控性和利用率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 GCMS VIC模型 红水河
下载PDF
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蕨类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焕晔 熊源新 苟光前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54,共7页
初步研究表明,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共有蕨类植物178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0科67属。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明显,优势科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蹄盖蕨... 初步研究表明,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共有蕨类植物178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0科67属。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明显,优势科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三叉蕨科Aspid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优势属有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毛蕨属Cyclosorus,铁线蕨属Adiantun,短肠蕨属Allantadia,铁角蕨属Asplenium,线蕨属Colysis。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蕨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包含世界广布成分、热带成分、热带亚热带成分、亚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等6个成分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含26属)为主,频率达44.83%;种的区系成分包含世界广布成分、热带成分、热带亚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等6个成分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含103种),频率达59.5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蕨类区系与深圳南山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最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蕨类植物 样线调查法 聚类分析 季雨林 红水河
下载PDF
红水河十五滩滩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曹民雄 陆宏健 +1 位作者 蔡国正 唐存本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5,共5页
根据实测及物理模型试验资料,分析了红水河十五滩滩段的水力要素变化,探讨了滩段水力要素变化及产生碍航的原因.
关键词 水力要素 碍航原因 滩性分析 十五滩 红水河
下载PDF
红水河流域梯级水库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崇 憨雪莹 +1 位作者 常秀岭 黄道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0,共6页
为了解红水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2009年夏季(6-7月)对其干流龙滩、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6座梯级水库及主要支流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5属、84种,以硅藻种类最多,其... 为了解红水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2009年夏季(6-7月)对其干流龙滩、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6座梯级水库及主要支流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5属、84种,以硅藻种类最多,其次是绿藻和蓝藻;其中硅藻51种,占60.71%;绿藻17种,占20.24%;蓝藻门10种,占11.90%;甲藻门、金藻门、红藻门各2种,分别占2.38%。优势度分析表明,龙滩水库和百龙滩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和绿藻,岩滩水库、大化水库、乐滩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绿藻和蓝藻,桥巩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绿藻和金藻;6座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2.12×10^5~6.03×10^5个/L,百龙滩水库的密度最高,龙滩水库的密度最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范围0.60~2.45 mg/L,龙滩水库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最高,大化水库的生物量最低。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14~3.22,均匀度指数为0.56~0.85。各梯级水库浮游植物组成相似性系数为0.35~0.70,龙滩水库和桥巩水库之间浮游植物组成相似性最大(0.70),岩滩水库和百龙滩水库的相似性最小(0.35)。综合多种指标对水质进行评估,龙滩水库为贫-中营养型,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水库为贫营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红水河 梯级水库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红水河干流鱼类组成和分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崇 方艳红 +1 位作者 梁银铨 黄道明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3,共6页
以2009年和2018年红水河干流调查的鱼类组成编制的鱼类名录为依据,计算鱼类分类多样性指数和G-F多样性指数。2009年采集到86种鱼类,隶属于6目17科62属。2018年共有鱼类62种,隶属于6目14科49属。2009年和2018年红水河干流鱼类平均分类差... 以2009年和2018年红水河干流调查的鱼类组成编制的鱼类名录为依据,计算鱼类分类多样性指数和G-F多样性指数。2009年采集到86种鱼类,隶属于6目17科62属。2018年共有鱼类62种,隶属于6目14科49属。2009年和2018年红水河干流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分别为63.8和62.9;科多样性指数(F指数)为7.69,属多样性指数(G指数)为4.07,科属多样性指数(G-F指数)为0.47。2018年红水河干流鱼类科多样性指数(F指数)为6.21,属多样性指数(G指数)为3.70,科属多样性指数(G-F指数)为0.40。与2009年相比,2018年红水河干流鱼类G-F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水河 鱼类组成 分类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