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hibitory effect of active ingredient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on human carboxylesterases
1
作者 LIANG Jiahong GONG Jiamin DU Zuo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2-660,共9页
OBJECTIV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ctive ingredient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TWHF)(celastrol,triptolide,triptonide,wilforlide A,wilforgine and wilforine)on human carboxylester⁃ase 1(CES1)and CES2 was detect... OBJECTIV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ctive ingredient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TWHF)(celastrol,triptolide,triptonide,wilforlide A,wilforgine and wilforine)on human carboxylester⁃ase 1(CES1)and CES2 was det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herb-drug interactions(HDIs)of TWHF.METHODS Human liver microsomes catalysed hydrolysis of 2-(2-benzoyl-3-methoxyphenyl)benzothi⁃azole(BMBT)and fluorescein diacetate(FD)were used as the probe reaction to phenotype the activity of CES1 and CES2,respectively.The residual activities of CES1 and CES2 were detected by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after intervention with celastrol,triptolide,triptonide,wilforlide A,wilforgine and wilforine(100μmol·L^(-1)).Kinetics analysis,involving 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inhibition type and kinetic parameter(Ki),and in vitro-in vivo extrapolation(IVIVE),was carried out to predict the HDIs between these compounds and CES-metabolizing drugs.Molecular docking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ligand-enzyme interaction.RESULTS Out of the six main con⁃stituents of TWHF,only celastrol exhibited strong inhibition towards both CES1 and CES2,with the inhibitory rates of 97.45%(P<0.05)and 95.62%(P<0.05),respectively.The IC_(50)was 9.95 and 4.02 mol·L^(-1),respectively,and the types of inhibition were all 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Based on the kinetics analysis,the Ki values were calculated to be 5.10 and 10.55μmol·L^(-1)for the inhibition of celastrol on CES1 and CES2,respectively.IVIVE indicated that celastrol might disturb the metabolic hydrolysis of clinical drugs in vivo by inhibiting CES1.Molecular docking results showed that hydrogen bonds and hydrophobic contacts contributed to the interaction of celastrol and CESs.CONCLUSION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elastrol on CES1 and CES2 might cause HDIs with clinical drugs hydrolysed by 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 CELASTROL CARBOXYLESTERASES enzyme inhibition
下载PDF
海南粗榧(Cephalotaxusmannii Hook.f.)化学元素含量及变异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杜道林 苏杰 +3 位作者 郭力华 舒火明 付永川 向志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利用变异系数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对海南坝王岭等五个海南粗榧群体植株及其不同器官的 C、H、N、K等15种化学元素分布及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海南粗榧 (Cephalotaxus mannii Hook. f.)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分布总体呈 Ca>K型 ,但枝... 利用变异系数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对海南坝王岭等五个海南粗榧群体植株及其不同器官的 C、H、N、K等15种化学元素分布及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海南粗榧 (Cephalotaxus mannii Hook. f.)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分布总体呈 Ca>K型 ,但枝、茎、根、种子等不同器官却表现为 K>Ca型 ;2 )海南粗榧群体内各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 ,但群体内和群体间基本无显著差异 ;3)海南粗榧不同群体同一器官间元素含量相对稳定 ,变异系数不太大 ,群体不同器官间则呈现显著甚至极显著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粗榧 化学元素 含量 变异 三尖杉科
下载PDF
Safety Evaluation of a Compound Lonicera rupicola Hook.f. et & Thomson Injection
3
作者 Haoyuan FENG Ling LI +2 位作者 Yuhan LI Lu DAI Chaoxi CHE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1期108-111,175,共5页
Safety of a compound Lonicera rupicola Hook. f. et & Thomson injection was evaluated by local irritation experiments including conjunctiva,skin and muscle irritant experiments,and the effect on weight gain was stu... Safety of a compound Lonicera rupicola Hook. f. et & Thomson injection was evaluated by local irritation experiments including conjunctiva,skin and muscle irritant experiments,and the effect on weight gain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und L. rupicola Hook. f. et & Thomson injection had no irritation to rabbit eyes and weak irritation to rabbit ears,and had relatively strong irritation to the leg muscles of the mice. Its metabolism in mice had no abnormal 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ICERA rupicola hook.f.et&Thomson INJECTION Safety evaluation
下载PDF
Effect of Three Extraction Methods on the Volatile Component of Illicium verum Hook.f.Analyzed by GC-MS 被引量:7
4
作者 WANG Qin JIANG Lin WEN Qibiao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7年第3期529-534,共6页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ree oil samples extracted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by steam distillation (SD), solvent extraction (SE)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were compa...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ree oil samples extracted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by steam distillation (SD), solvent extraction (SE)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were compared with one another and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quality parameters of star anise essential oil from SFE were close to that of those came from SD and SE. Although the extraction yield of star anise by SFE (9.2 %) was close to the value from SE (9.3%), it was yet higher than that came from SD (8.2%). For sensory evaluation, however, three oil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odor and taste of the products from SFE and SE were generally more natural and vivid than that came from distilled oil. The volatile compound reveale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composition existed in the distilled oil and the oleoresins prepared by SFE and 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icium verum Hook. f. steam distillation solvent 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GC-MS
下载PDF
比较蛋白质组学揭示茉莉酸甲酯诱导的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
5
作者 张逸风 赵瑜君 +4 位作者 苏平 吴晓毅 夏梦 高伟 黄璐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316-327,共12页
目的:探索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途径,以提高其产量或用于合成生物学异源生产。方法:使用无标记(lable-free)比较蛋白质组学对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的雷公藤悬浮细胞进行测序,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本体(GO)分析等方法... 目的:探索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途径,以提高其产量或用于合成生物学异源生产。方法:使用无标记(lable-free)比较蛋白质组学对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的雷公藤悬浮细胞进行测序,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本体(GO)分析等方法,结合基因转录表达分析和基因体内功能研究,逐步筛选参与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的功能基因。结果:MeJA诱导不同时间的样品组鉴定得到376个差异蛋白质,包括8个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3个转录因子(TF)和2-氧戊二酸依赖的双加氧酶(2ODD)。其中CYP71BE89、CYP82AQ2和Tw2ODD基因在MeJA诱导及植物不同组织部位中,均与已知参与雷公藤甲素母核环化的二萜合酶TwTPS7(v2)和TwTPS27(v2)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表明其可能与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相关。进一步利用植物细胞体内功能研究,验证了CYP71BE89、CYP82AQ2和Tw2ODD基因干扰使雷公藤甲素积累分别降低了24.1%、41.4%和71.4%,表明了3个基因与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直接相关。结论: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了几种与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相关的蛋白,进一步表征了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与外源激素刺激之间的关系,并为发掘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比较蛋白质组学 雷公藤甲素 细胞色素P450酶 2-氧戊二酸依赖的双加氧酶
下载PDF
大花斑叶兰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6
作者 冯峰 林淑娜 +3 位作者 林婷 徐晖 念其滨 吴岩斌 《海峡药学》 2024年第10期15-19,共5页
目的对大花斑叶兰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以多糖提取得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大花斑叶兰多糖的提取工艺。以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指标... 目的对大花斑叶兰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以多糖提取得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大花斑叶兰多糖的提取工艺。以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指标评价大花斑叶兰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在料液比1∶25,提取时间150 min,提取次数3次,提取温度100℃提取条件下,大花斑叶兰多糖得率为9.01%±0.51%。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大花斑叶兰多糖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作用,多糖浓度为4 mg·mL^(-1)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到46.42%,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2.73%,而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率则为48.53%。结论大花斑叶兰多糖优化工艺可行,该条件下提取的多糖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斑叶兰 多糖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雷公藤血液毒性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郑肖庆 丁樱 +1 位作者 徐闪闪 郭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79,共5页
雷公藤用药历史悠久,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常用于多种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作为一种传统有毒中药,其血液毒性也不容小觑,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综述雷公藤相关研究,梳理分析... 雷公藤用药历史悠久,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常用于多种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作为一种传统有毒中药,其血液毒性也不容小觑,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综述雷公藤相关研究,梳理分析血液毒性表现特点发现,患者临床表现轻重不同,重者可能会产生骨髓抑制,但发生率低,且大多可逆。由于其所含化学成分复杂,不同成分致血液毒性产生的机制各异。对雷公藤所含有的主要毒性成分进行归类梳理,并从抑制细胞周期、影响转录调节、致突变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总结其血液毒性作用机制,对雷公藤减毒的中西医防治措施进行整理与发掘,总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西药减毒机制,为其在临床的使用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血液毒性 作用机制 配伍减毒
原文传递
内生真菌对雷公藤组培苗生长、生理及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
8
作者 吴慧 胡清霞 +4 位作者 宋萍 林照授 封磊 吴承祯 洪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分析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11株内生真菌的促生潜力,并将11株内生真菌与雷公藤组培苗共生培养,研究了其对组培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营养元素含量以及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甲素含量的影响。结... 分析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11株内生真菌的促生潜力,并将11株内生真菌与雷公藤组培苗共生培养,研究了其对组培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营养元素含量以及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公藤11株内生真菌均具有分泌吲哚乙酸、产铁载体和溶磷能力,其中,菌株NS6、NS7、NS14和NS32的吲哚乙酸分泌量较大(大于17.00 mg·L^(-1)),菌株NS1、NS4、NS6、NS25和NS33的产铁载体能力很高〔80%<铁载体相对产量(SP)≤100%〕,菌株NS1、NS4、NS6、NS13和NS31溶磷量较大(大于0.70 mg·L^(-1))。与对照相比,菌株NS1、NS6、NS31、NS32和NS33总体显著(P<0.05)增加雷公藤组培苗的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其中,菌株NS6、NS32和NS33显著增加组培苗株高,菌株NS1和NS6显著促进组培苗最长根长,菌株NS6显著增加组培苗单株叶片数。与对照相比,除菌株NS13外,其余10株菌株均显著提高组培苗叶片叶绿素含量;菌株NS1、NS7、NS18、NS31和NS32显著提高组培苗叶片最大荧光,菌株NS14显著提高组培苗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与对照相比,菌株NS1、NS7、NS14、NS31、NS32和NS33显著提高组培苗C、P和K含量,菌株NS1、NS4、NS32和NS33显著提高组培苗N含量。与对照相比,11株内生真菌均能显著提高组培苗根和茎中雷公藤红素含量,仅菌株NS33显著提高叶片中雷公藤红素含量;与11株内生真菌共生培养的组培苗茎和叶片中未检出雷公藤甲素,菌株NS6、NS7、NS13、NS25、NS32和NS33显著提高根中雷公藤甲素含量。综合研究认为,菌株NS1、NS6、NS31、NS32和NS33具有多种促生潜力且能改善雷公藤组培苗生长,促进根和茎中雷公藤红素积累;菌株NS6、NS32和NS33促进根中雷公藤甲素积累,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内生真菌 促生 雷公藤红素 雷公藤甲素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9
作者 张筠昊 于洲波 +3 位作者 白皓天 王艳宏 杨婧 王锐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10期1193-1204,共12页
目的:通过分析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英文文献,归纳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总结发展趋势,为后续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基于CiteSpace V 5.8.R... 目的:通过分析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英文文献,归纳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总结发展趋势,为后续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基于CiteSpace V 5.8.R3软件对2000-2021年雷公藤与类风湿性关机炎相关的英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机构发文量、作者发文量、关键词以及发展趋势等研究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研究纳入252篇英文文献,2017-2021年发文量占比35.3%,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及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和中国台湾,而《民族药理学杂志》是发文量最多的英文期刊,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以Aiping Lu、Cheng Lu、Cheng Xiao等为代表的团队,研究内容是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共计发文26篇,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国内高校,其中中国中医研究院是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多达42篇,并形成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中心的主要发文研究机构。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显示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活化作用、定量分析等方面,而未来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信号通路、机制研究等方面。结论:雷公藤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英文文献发文量逐年上升,预测未来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于调控信号通路和挖掘治疗疾病的基础机制研究方面。目前,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仍处在发展深入阶段,而相关研究团队应该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促进后续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类风湿性关节炎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长毛风毛菊提取物治疗肾性水肿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
10
作者 王昭君 詹兰兰 +4 位作者 姚闽 钟国跃 冯育林 李军茂 占堆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38-450,共13页
目的阐明藏药长毛风毛菊的药效及化学成分,探讨其有效成分、关键靶点和相关通路,明确其治疗肾性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阿霉素诱导肾性水肿模型组,长毛风毛菊给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探讨各组总蛋... 目的阐明藏药长毛风毛菊的药效及化学成分,探讨其有效成分、关键靶点和相关通路,明确其治疗肾性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阿霉素诱导肾性水肿模型组,长毛风毛菊给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探讨各组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指标的情况。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藏药长毛风毛菊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在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数据库分别获取长毛风毛菊化学成分靶点和肾性水肿靶点,取交集获得治疗肾性水肿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将药物、靶点等导入到Cytoscape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图。筛选出排名靠前的6个基因和12个有效成分,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网络药理预测的准确性,揭示长毛风毛菊治疗肾性水肿的作用机制。结果大鼠血清中TP、HDL-C指标上调,BUN、SCr、TC、TG和LDL-C指标均下调。从藏药长毛风毛菊提取物中共鉴定了71个化合物,包括7个苯丙素类、16个绿原酸类和39个黄酮类等成分。通过预测得出75个长毛风毛菊治疗肾性水肿靶点,GO富集共涉及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3个方面,KEGG富集结果显示PI3K/AKT、AGE-RAGE、MAPK等是显著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结合能Vina评分均小于0,高效验证了网络药理预测的准确性。结论该研究基于药效学实验,结合UPLC-Q-TOF-MS/MS鉴定、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分子对接技术,表明长毛风毛菊能够治疗肾性水肿,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AGE-RAGE、MAPK信号通路中TP53、PI3K、AKT等相关靶点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毛风毛菊 UPLC-Q-TOF-MS/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肾性水肿
原文传递
来江藤苯丙素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1
作者 李昌芬 廖彬彬 +3 位作者 刘宗绪 王洪云 张新渐 左爱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23-2630,共8页
目的研究来江藤苯丙素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来江藤乙醇提取物采用Rp-C_(18)、MCI、半制备HPLC、硅胶及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其细胞毒性,DPPH、ABTS+自由基清除... 目的研究来江藤苯丙素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来江藤乙醇提取物采用Rp-C_(18)、MCI、半制备HPLC、硅胶及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其细胞毒性,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杜仲树脂酚(2)、(-)丁香脂素(3)、buddlenol D(4)、(7 R,7′R,7″S,8S,8′S,8″S)-4′,5″-dihydroxy-3,5,3′,4″-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5)、狗牙花脂素(6)、hedyotol A(7)、dracunculifoside R(8)、毛蕊花糖苷(9)、异毛蕊花糖苷(10)、连翘酯苷F(11)、异地黄苷(12)、curcasinlignan B(13)、erythr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l-ol(14)、枸橼苦素C(15)。化合物1~4、9~10对HepG2肝癌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化合物1、3、9、10、12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活性;化合物1~3、9~10、12、14对ABTS+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活性。结论化合物1~8、12~15为首次从来江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来江藤苯丙素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江藤 苯丙素 分离鉴定 细胞毒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筒鞘蛇菰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其对高尿酸细胞模型和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12
作者 刘丽 黄林生 +4 位作者 赵永恒 曹文洁 钱永帅 余惠凡 李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70,共13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内外高尿酸模型实验探讨筒鞘蛇菰治疗高尿酸血症(HUA)的作用,阐明其活性成分的主要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台湾地区中医药资料库、本草组鉴数据库、化学专业数据库、TargetNet数据库、...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内外高尿酸模型实验探讨筒鞘蛇菰治疗高尿酸血症(HUA)的作用,阐明其活性成分的主要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台湾地区中医药资料库、本草组鉴数据库、化学专业数据库、TargetNet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药物靶点数据库(TTD)、DrugBank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和Venny数据库获取筒鞘蛇菰治疗HUA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筒鞘蛇菰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和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筒鞘蛇菰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采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组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NRK-52E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给药组、模型组和不同浓度(2.0、10.0及50.0μmol·L-1)圣草酚(EDT)组,模型组和不同浓度EDT组细胞采用腺苷诱导制备高尿酸细胞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尿酸(UA)水平。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给药组、模型组和EDT组,后2组小鼠制备HUA模型,采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UA、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取小鼠两侧肾组织,称质量,计算各组小鼠肾脏指数;TUNEL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筛选得到筒鞘蛇菰6种活性成分,涉及116个交集靶点,14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得到1828个GO条目和145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EDT与MMP-9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高尿酸细胞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U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2.0、10.0和50.0μmol·L-1 EDT组细胞中U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UA、Cr和BUN水平及肾脏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EDT组小鼠血清中UA、Cr和BUN水平及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可见大量凋亡细胞;与模型组比较,EDT组小鼠肾组织中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p-AKT/AKT及p-PI3K/PI3K比值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Bax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EDT组小鼠肾组织中p-AKT/AKT及p-PI3K/PI3K比值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Bax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筒鞘蛇菰活性成分EDT具有降UA作用,且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并缓解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筒鞘蛇菰 圣草酚 高尿酸血症 肾损伤
下载PDF
青稞苗期耐低氮能力的品种差异分析
13
作者 安立昆 马爱莎 +2 位作者 姚有华 其美永藏 吴昆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4-841,共8页
以8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分析低氮胁迫下青稞苗期的农艺性状和耐低氮能力。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各青稞农艺性状都出现显著差异。所有青稞中株高、植株鲜质量、植株干质量都明显下降,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都明显上升。但不同品种的根... 以8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分析低氮胁迫下青稞苗期的农艺性状和耐低氮能力。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各青稞农艺性状都出现显著差异。所有青稞中株高、植株鲜质量、植株干质量都明显下降,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都明显上升。但不同品种的根冠比变化差异不同,通过对各农艺性状分析发现,植株和根的鲜质量和干质量更能反映青稞的耐低氮能力,其中根干质量是筛选耐低氮青稞的最重要农艺性状,可以作为青稞耐低氮资源筛选的重要指标。多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青稞耐低氮能力为‘昆仑15’>‘黄青1号’>‘肚里黄’>‘昆仑14’>‘昆仑18’>‘二道眉白青稞’>‘洛隆宗’>‘特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低氮胁迫 苗期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八角莽草酸含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4
作者 何江 蒙玥盈 +1 位作者 马道承 王凌晖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八角是广西南部的特色植物,其果实具有独特的香气,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常用烹饪的调味品之一,同时也是药用、化工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八角果实含有大量的莽草酸,其枝条、叶片上也有少量莽草酸分布。莽草酸是植物和微生物的重要代谢产物,... 八角是广西南部的特色植物,其果实具有独特的香气,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常用烹饪的调味品之一,同时也是药用、化工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八角果实含有大量的莽草酸,其枝条、叶片上也有少量莽草酸分布。莽草酸是植物和微生物的重要代谢产物,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作为抗病毒和抗癌药物的中间体,也是治疗当前流行的甲型流感特效药“磷酸奥司他韦”的主要成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八角莽草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在提取技术、分离工艺、生理活性及其应用等方面。文章综述了八角莽草酸含量影响因素研究情况,总结了影响八角莽草酸含量的因素。影响八角莽草酸含量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2种,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有不同的生境、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等,内部因素主要有生长发育过程、遗传因素等,同时不同的提取工艺提取到的莽草酸含量也不同。最后,对后期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莽草酸 含量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二茬次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叶不同采收期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
15
作者 吴倩 马浩 +5 位作者 隗亚军 贾永倩 艾力克木·哈斯木 刘松岩 李沁馨 麻浩 《中国麻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75-183,共9页
以新疆的两种罗布麻为原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比较和分析二茬次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叶不同采收期的精油含量与化学成分的差异,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成分种类及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二茬次... 以新疆的两种罗布麻为原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比较和分析二茬次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叶不同采收期的精油含量与化学成分的差异,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成分种类及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二茬次罗布红麻叶精油含量显著高于二茬次罗布白麻叶精油,不同采收期的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叶精油提取率、成分种类、成分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10月的二茬次罗布红麻叶精油含量最高。两种二茬次罗布麻叶及不同采收期精油均检测出含量较高的叶绿醇(Phytol)、新植二烯(Neophytadiene)、植物醇(3,7,11,15-Tetramethyl-2-hexadecen-1-ol)、2,4-二叔丁基苯酚(2,4-Di-tert-butylphenol)、正十六烷酸(n-Hexadecanoic acid)等。研究认为,二茬次罗布红麻叶适合药用,罗布白麻更适用于化妆品行业,且二茬次罗布红麻叶最佳采收期为9月,二茬次罗布白麻叶最佳采收期为10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白麻 罗布红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隔山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基于UPLC-QE-MS、网络药理学及代谢组学技术
16
作者 于官正 程炜强 +3 位作者 涂星 张满 李鸿 聂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5-1496,共12页
目的基于UPLC-QE-MS与网络药理学挖掘隔山消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靶点及通路,并结合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E-MS技术鉴定隔山消醇提物化学成分,基于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Pubchem等数据库筛选相应靶... 目的基于UPLC-QE-MS与网络药理学挖掘隔山消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靶点及通路,并结合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E-MS技术鉴定隔山消醇提物化学成分,基于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Pubchem等数据库筛选相应靶点,获取核心PPI,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将4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2 g/kg)、隔山消组(2.28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自由饮用2.5%DSS诱导UC模型,造模期间给药组给予药物灌胃干预。通过体质量变化率、DAI得分评价治疗效果;HE及AB-PAS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JAK2、STAT3蛋白水平;代谢组学技术鉴别差异代谢物并挖掘代谢通路。结果鉴定出隔山消醇提物化学成分240个,其中甾体类(高含量)19个,得到隔山消(甾体类)靶点177个,UC基因5406个,隔山消与UC交集基因117个,JAK2、STAT3等为核心PPI,在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富集显著。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经隔山消治疗后,小鼠体质量变化率上升、DAI评分显著下降(P<0.05),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缓解,JAK2、STAT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鉴定出正常组、模型组及隔山消组之间交集差异代谢物83个,以甘油磷脂、类花生酸、氨基酸成分为主,与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相关。整合分析显示隔山消治疗UC的核心靶点参与了代谢物的调节。结论隔山消可通过调节JAK2、STAT3等核心靶点表达及内源性代谢物水平来缓解脂质及氨基酸代谢紊乱,发挥治疗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山消 溃疡性结肠炎 代谢组学 UPLC-QE-MS 甾体类
下载PDF
基于肠道微生物群-FXR轴探讨文王一支笔提取物缓解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研究
17
作者 李俸琴 唐璐 +6 位作者 王诚诺 卢卉 吴振华 刘昕 贾琛琛 岳蓉 王凤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0-1667,共8页
目的:基于肠道微生物群-法尼酯X受体(FXR)轴探讨文王一支笔(BIH)提取物调控胆汁酸代谢而缓解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MAFLD模型组、中剂量BIH组和高剂量BIH组。正常组给予... 目的:基于肠道微生物群-法尼酯X受体(FXR)轴探讨文王一支笔(BIH)提取物调控胆汁酸代谢而缓解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MAFLD模型组、中剂量BIH组和高剂量BIH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MAFLD模型;同时高、中剂量BIH组分别给予0.598和0.299g/kg BIH溶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E、油红O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形态、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ELISA法检测肝组织T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血清和回肠胆汁酸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回肠组织内FXR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FGF15)蛋白表达,以及肝组织内FXR、小异二聚体伴侣(SHP)和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蛋白表达;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变化及多样性。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MAFLD小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升高,回肠胆汁酸水平升高,肝组织TC、TNF-α和IL-6含量升高(P<0.05或P<0.01),肝细胞内脂质沉积增加,肝组织FXR和SHP蛋白表达增多,CYP7A1蛋白减少(P<0.05或P<0.01),回肠FXR和FGF15蛋白表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BIH干预可改善上述指标。(2)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BIH能提高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在门水平上,提高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的比值,降低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丰度;在属水平上,提高Duncaniella、Muribaculum和Paramuribaculum属的相对丰度,降低螺杆菌属丰度。结论:BIH提取物可改变MAFLD小鼠肠道微生物群结构,抑制肝肠FXR轴,增加肝内CYP7A1表达,促进胆汁酸合成,减少肝内胆固醇聚集,维持胆汁酸代谢平衡,有效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损伤,从而达到治疗MAFL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王一支笔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胆汁酸代谢 肠道微生物群 FXR/SHP轴
下载PDF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湿生扁蕾乙酸乙酯提取物对NCM460细胞凋亡的影响
18
作者 柳娜 王嘉鸣 +1 位作者 徐婕 景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55-3262,共8页
目的探讨湿生扁蕾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10 g/mL脂多糖(LPS)诱导NCM460细胞建立炎症模型,给予湿生扁蕾乙酸乙酯提取物(50、100、200 g/mL)干预24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 目的探讨湿生扁蕾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10 g/mL脂多糖(LPS)诱导NCM460细胞建立炎症模型,给予湿生扁蕾乙酸乙酯提取物(50、100、200 g/mL)干预24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细胞中炎症因子IL-1β、IL-6水平,TUNEL染色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caspase-9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F-κB、p-NF-κB、IKKα/β、p-IKKα/β、IκBα、p-IκBα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技术观察NF-κB在细胞核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处理NCM460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细胞凋亡加重(P<0.01),细胞中IL-1β、IL-6水平升高(P<0.01),Bax、caspase-3、caspase-9、p-IKKα/β/IKKα/β、p-IκBα/IκBα、p-NF-κB/NF-κB蛋白表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并促进NF-κB入核;与LPS组比较,湿生扁扁蕾乙酸乙酯提取物干预24 h后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P<0.01),细胞凋亡减轻(P<0.01),IL-1β、IL-6水平降低(P<0.01),Bax、caspase-3、caspase-9、p-IKKα/β/IKKα/β、p-IκBα/IκBα、p-NF-κB/NF-κB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并抑制NF-κB入核。结论湿生扁蕾乙酸乙酯提取物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改善LPS诱导的NCM460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生扁蕾 乙酸乙酯提取物 炎症性肠病 NCM460细胞 脂多糖 凋亡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 ON MACROPHAGE-LYMPHOCYTE INTERACTIONS IN SEMEN FROM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 TAKERS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太和 孙辉臣 +6 位作者 王晓旭 修贺明 丁卫东 郝晓东 武丽 王更新 雷建章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12期14-18,共5页
Sixty-nine specimens from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 (TWH) us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No macrophages were demonstrated in the 21 specimens collected prior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TWH. However... Sixty-nine specimens from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 (TWH) us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No macrophages were demonstrated in the 21 specimens collected prior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TWH. However, it was found in 23 out of the 48 semen specimens obtained following the TWH administration. The macrophages were functionally active as shown by the pres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cytoplasmic processes and pseudopodia on the surface,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lysosomes in the cytoplasm. The macrophages phagocytized sperm debris and degenerated or dead spermatids with formation of specific phagosomes. Around those macrophages, lymphocytes were commonly noted. The cytoplasmic processes of the two cell types could come into contact or even fuse with each other, leading to tight junction-like structure; in some of the contacts, the plasma membranes were found dissolved so as to form direct cytoplasmic link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TAKERS 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 ON MACROPHAGE-LYMPHOCYTE INTERACTIONS IN SEMEN FROM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
原文传递
PROSTATE CANCER BONE-METASTASIS IS INHIBITEDBY CELASTROL, AN ACTIVE CONSTITUENT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雷公藤)
20
作者 Kuchta K Xiang Y +8 位作者 Huang S Tang Y Peng X Wang X Zhu Y Li J Xu J Lin Z Pan T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5年第4期93-93,共1页
Prostate cancer(PCa)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urs and a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s.Treatment failure of PCa is often due to bone-metastasis.Celastrol,an active constituent of the roots of Tripterygiu... Prostate cancer(PCa)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urs and a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s.Treatment failure of PCa is often due to bone-metastasis.Celastrol,an active constituent of the root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has shown antitumour effects in previous studies in accordance with its use in TCM.Here we report for the first time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celastrol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 ACTIVE CONSTITUENT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 PROSTATE CANCER BONE-METASTASIS IS INHIBITEDBY CELASTRO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