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胡祗遹题画诗的隐逸情怀
1
作者 孔志燕 辛昕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2,共4页
题画诗在元代逐渐成熟,在元初题画及隐逸之风盛行的情形下,以胡祗遹为代表的元初北方文人以画境寄托归隐心境,其山水类题画及题陶画诗托画寄意、诗画相融,以题画诗作为超脱现实的心灵寄托,表达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通过梳理这些诗歌,可... 题画诗在元代逐渐成熟,在元初题画及隐逸之风盛行的情形下,以胡祗遹为代表的元初北方文人以画境寄托归隐心境,其山水类题画及题陶画诗托画寄意、诗画相融,以题画诗作为超脱现实的心灵寄托,表达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通过梳理这些诗歌,可以感悟元初题画诗托画寄意、诗画相资的艺术风貌,体会元初文人的慕陶情结,窥探胡祗遹务实济世思想之外的林泉之趣、隐逸之思及其题画诗重要的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祗遹 题画诗 诗画融合 归隐情怀
下载PDF
杜甫涉胡诗的情感意蕴与艺术特色
2
作者 王运涛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14,共5页
研究杜甫涉胡诗是窥探杜诗总体风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杜甫涉胡诗对胡人的态度饱含着诗人的家国之思、君臣之义和悲悯苍生的深情。杜甫善于以第一人称叙事方式讲述诗人亲历安史之乱的悲喜之情,用第三者视角描写抗胡将士的情思,综合运... 研究杜甫涉胡诗是窥探杜诗总体风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杜甫涉胡诗对胡人的态度饱含着诗人的家国之思、君臣之义和悲悯苍生的深情。杜甫善于以第一人称叙事方式讲述诗人亲历安史之乱的悲喜之情,用第三者视角描写抗胡将士的情思,综合运用描写、叙事、抒情、议论追忆诗人的涉胡经历。尚奇好异是杜甫涉胡诗创作的一大特色,不仅展现出杜甫超强的想象力,也为文化多元性的维护提供了思想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涉胡诗 情感意蕴 艺术特色
下载PDF
李白和杜甫涉胡诗的精神特质及艺术特色探析
3
作者 王运涛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6,12,共7页
李白和杜甫的涉胡诗对胡汉关系的表现有所不同,李白、杜甫涉胡观念的形成同其家世、生平、个人性格以及接受胡文化影响的程度密切相关。李白、杜甫对安史叛军发动内乱和胡汉统治者挑起战争的黩武行为均予以批判,但二人的涉胡态度既有盛... 李白和杜甫的涉胡诗对胡汉关系的表现有所不同,李白、杜甫涉胡观念的形成同其家世、生平、个人性格以及接受胡文化影响的程度密切相关。李白、杜甫对安史叛军发动内乱和胡汉统治者挑起战争的黩武行为均予以批判,但二人的涉胡态度既有盛唐诗人的共性特征,也有各自鲜明的个性色彩,主要表现为:李白处处“放得开”,显得自信而松弛;杜甫则时时“放不下”,显得自省而焦虑。从艺术表现来看,李白涉胡诗善用比喻夸张,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杜甫涉胡诗长于叙事用典,具有厚重的现实主义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杜甫 涉胡诗 比较
下载PDF
体肤神貌:以苏轼诗翻译筑跨文化审美共同体
4
作者 陈夏临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在新文化运动中,致力于承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译者胡先骕与哈罗德·阿克顿,借《天下月刊》这一跨文化学术传播载体,将选译苏轼诗《东坡诗九首》作为中西文化互鉴的突破点。译者基于人类审美共同体建构意识,将复调性的仕人襟怀... 在新文化运动中,致力于承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译者胡先骕与哈罗德·阿克顿,借《天下月刊》这一跨文化学术传播载体,将选译苏轼诗《东坡诗九首》作为中西文化互鉴的突破点。译者基于人类审美共同体建构意识,将复调性的仕人襟怀与儒家文化内涵,融入以古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翻译试验中。在英译策略上,译者创造性地从“体”“肤”“神”“貌”四个维度,对苏轼诗的文体、格律、意象、意境等文化元素进行翻译。译者通过译笔解构苏轼诗,采取缤纷的诗体,淬炼典雅的格律,斟裁意象的译笔,校雠意境的形神。译诗以文化互鉴视角,在异质文化土壤上传承接续中华文化根脉,打造了融情怀与文质于一体的中国古诗跨文化翻译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苏轼诗 哈罗德·阿克顿 胡先骕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清胡介祉《茨村新乐府》的文献价值
5
作者 张煜 罗红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7-82,共6页
胡介祉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他创作的《茨村新乐府》六十首引人瞩目,学界多有争议。《茨村新乐府》以史为诗,在乐府诗中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明代史料,有助于澄清一些历史真相,其史料源于《崇祯遗录》《烈皇小识》《崇祯朝记事》三种文献,皆... 胡介祉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他创作的《茨村新乐府》六十首引人瞩目,学界多有争议。《茨村新乐府》以史为诗,在乐府诗中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明代史料,有助于澄清一些历史真相,其史料源于《崇祯遗录》《烈皇小识》《崇祯朝记事》三种文献,皆有确实依据,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介祉 茨村新乐府 以史为诗 文献价值
下载PDF
论《全唐诗》长期误收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之成因
6
作者 丁文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3期77-82,共6页
元代诗人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落笔轻灵唯美,深得唐诗意蕴,被误收于《全唐诗》。学界对此多诗艺品评,但对其误收成因却关注甚少。《题龙阳县青草湖》被长期误收于《全唐诗》之成因,从文献学方面来看是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对《... 元代诗人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落笔轻灵唯美,深得唐诗意蕴,被误收于《全唐诗》。学界对此多诗艺品评,但对其误收成因却关注甚少。《题龙阳县青草湖》被长期误收于《全唐诗》之成因,从文献学方面来看是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对《题龙阳县青草湖》的误收造成其讹误之源,从诗学方面来看则是元诗宗唐的潮流盛行和《题龙阳县青草湖》的内在气质与晚唐诗风的契合造成其“长期”误收。而《题龙阳县青草湖》作为元诗较高成就者,其被误收现象对《全唐诗》误收诗歌考辨具有较高典型意义,亦对《全唐诗》历代诗歌误收原因生成的研究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温如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全唐诗》 《唐音统签》 元诗宗唐 胡震亨
下载PDF
译耶?作耶?——胡适译诗与翻译的历史界定 被引量:8
7
作者 廖七一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6-110,共5页
五四前后的学者虽都信奉严复的信达雅三标准,但文学翻译的实践却普遍背离他们所认可的翻译原则。研 究胡适的诗歌翻译可以发现,文化转型期翻译定义的泛化和译作界线的模糊化是翻译的常态。
关键词 胡适 诗歌翻译 创作
原文传递
论胡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 被引量:5
8
作者 何泽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2-86,共5页
宋人注宋诗中的胡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是现存最早的陈与义别集传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该本还是现存诗歌注释中最早使用"笺注"这一名称的著作,对诗歌注释名目的扩展亦有贡献。胡穉采用"知人论世"的解释方法,... 宋人注宋诗中的胡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是现存最早的陈与义别集传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该本还是现存诗歌注释中最早使用"笺注"这一名称的著作,对诗歌注释名目的扩展亦有贡献。胡穉采用"知人论世"的解释方法,将陈与义诗编年,并撰有《简斋年谱》,在此基础上考证创作背景与时事今典,从而解释诗意。胡穉还准确地引出陈与义诗中的典故出处,重点探讨陈与义对杜甫、苏轼、陈师道等人诗法的继承和变化,总结了陈与义的诗法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穉 陈与义诗 诗歌注释 增广笺注简斋诗集 江西诗派
下载PDF
胡宏卒年辩证 被引量:2
9
作者 邓庆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117,共4页
胡宏卒年大致有两种说法,绍兴三十一年说与绍兴三十二年说。仔细考辨朱熹《跋胡五峰诗》,把胡宏卒年确定在绍兴三十二年是成立的。
关键词 胡宏 卒年 跋胡五峰诗
下载PDF
从打油诗到白话诗 被引量:3
10
作者 颜同林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8-41,共4页
参照胡适日后公开的留学日记、私人书信等材料,是重新回溯到新诗的发生这一历史现场的有效途径。胡适尝试白话诗的原始材料与他后来的文学史叙述这两者之间存在空隙与参差之处,置身其中不难发现从打油诗到白话诗这一命名转型的轨迹,白... 参照胡适日后公开的留学日记、私人书信等材料,是重新回溯到新诗的发生这一历史现场的有效途径。胡适尝试白话诗的原始材料与他后来的文学史叙述这两者之间存在空隙与参差之处,置身其中不难发现从打油诗到白话诗这一命名转型的轨迹,白话新诗的发生与方言入诗的内在关联也由此得到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入诗 打油诗 白话诗 胡适 新诗的发生
下载PDF
胡适早期诗文创作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改平 《河北学刊》 2001年第3期52-55,共4页
胡适研究多集中在探讨胡适的文学理论的得失和新诗集《尝试集》上。然而胡适的诸多思想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萌芽。因此 ,研究胡适的早期诗文很有必要。胡适在上海期间所做诗歌基调多悲愁沉痛 ,初到美国后的部分思乡诗也有悲愁 ,但胸怀已... 胡适研究多集中在探讨胡适的文学理论的得失和新诗集《尝试集》上。然而胡适的诸多思想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萌芽。因此 ,研究胡适的早期诗文很有必要。胡适在上海期间所做诗歌基调多悲愁沉痛 ,初到美国后的部分思乡诗也有悲愁 ,但胸怀已渐宽广 ,终于以乐观代替了悲观 ;留学前的文章是受梁启超影响为“新民”而做 ,重在说教 ,故艺术性差些 ,留学期间的文章多偏重于学术 ,也有部分体现胡适思想的长篇大论 ,如《非留学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思想萌芽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诗歌 散文
下载PDF
南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演变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怀荣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3-59,共7页
南朝乐府官署与东晋一脉相承而略有变化 ,这一时期 ,民间清商新声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期 ,不仅在实际生活及朝廷礼乐活动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而且对文士创作的影响有更加显著。北朝乐府官署的设置基本仿效南朝而略有变化 ,隋代乐府官... 南朝乐府官署与东晋一脉相承而略有变化 ,这一时期 ,民间清商新声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期 ,不仅在实际生活及朝廷礼乐活动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而且对文士创作的影响有更加显著。北朝乐府官署的设置基本仿效南朝而略有变化 ,隋代乐府官署的设置则与魏和西晋基本一致 ,但自北魏起 ,在这一向回归传统的表面现象下 ,乐府歌诗在音乐上均明显受到胡乐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 歌诗 清商乐 胡乐 南北朝 隋代 官署
下载PDF
中唐“夷夏”观念之转严与边塞诗创作的衰落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8,共8页
在唐代边塞诗创作衰落的众多原因中,中唐"夷夏"观念之转严亦属其一。唐代边塞诗创作与胡文化有颇多交融,胡文化是刺激边塞诗创作的一个强力因素。然而,随着中唐"夷夏"观念的转严,胡文化日益受到排斥与否定,丧失了... 在唐代边塞诗创作衰落的众多原因中,中唐"夷夏"观念之转严亦属其一。唐代边塞诗创作与胡文化有颇多交融,胡文化是刺激边塞诗创作的一个强力因素。然而,随着中唐"夷夏"观念的转严,胡文化日益受到排斥与否定,丧失了活力与生机,使边塞诗创作失去了一个重要推动力。"夷夏之辨"本身属于中唐儒学复兴运动的一环,儒学复兴运动对于"礼法"和"文德"的强调反转了唐帝国前期的文化特征,消解了推动边塞诗创作的尚武精神。失去了胡文化刺激和尚武精神推动,唐代边塞诗创作丧失了独有的特征,不可逆转地走上衰落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胡文化 “夷夏之辨” 儒学复兴 尚武精神
下载PDF
胡适译诗的平民化倾向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七一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胡适的译诗经历了从五七言古体、骚体到白话自由诗的转变过程,这也是从贵族化到平民化的演变:主题内容日趋世俗化,句式诗体日趋通俗化,语言日趋白话化。胡适的译诗使中国传统诗歌从文人士大夫的文化资本转变成新文化建设的利器。
关键词 胡适 译诗 平民化 诗歌 文学翻译
下载PDF
新诗创世何劳胡适尝试 被引量:3
15
作者 毛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33,共6页
古人早有白话诗,唐宋词及元曲已不乏白话诗,明清歌谣已多白话诗、自由诗,学堂乐歌的歌词有的已是新诗,19世纪下半叶以来译诗已有白话诗,南社诗人已有白话诗、自由诗。胡适的历史功绩仅仅在于打出了"白话诗"的旗帜,他拿不出白... 古人早有白话诗,唐宋词及元曲已不乏白话诗,明清歌谣已多白话诗、自由诗,学堂乐歌的歌词有的已是新诗,19世纪下半叶以来译诗已有白话诗,南社诗人已有白话诗、自由诗。胡适的历史功绩仅仅在于打出了"白话诗"的旗帜,他拿不出白话诗的典范之作。五四时期如果不是由胡适来作"鞋样上总还是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的《尝试集》,而是直接从中国历代白话诗歌的创作及翻译中,精选一部《中国白话诗集》,集中展示一批成熟的、不乏经典意味的白话诗佳作,那对于现代新诗的启迪和示范作用一定会好得多,对于迅速奠定新诗的地位,昭示新诗的方向,一定会有效得多,中国新诗也会因此少走许多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尝试集》 新诗 白话诗 首创
下载PDF
从古诗研究转向反思百年文学史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焦宝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百年来的文学史观是以胡适等人提出的白话文学、平民文学等为核心建构起来的。对胡适文学史观进行系统梳理可以发现,在这一文学史观支配下,扭曲和遮蔽了许多文学史实。这一史观本身并非是以文学本身为旨归的。木斋的学术研究对这一史观... 百年来的文学史观是以胡适等人提出的白话文学、平民文学等为核心建构起来的。对胡适文学史观进行系统梳理可以发现,在这一文学史观支配下,扭曲和遮蔽了许多文学史实。这一史观本身并非是以文学本身为旨归的。木斋的学术研究对这一史观进行反思,实现了突破,还原了文学史的真实,成为近年来学界讨论的一个学术热点。借助木斋以及宇文所安等学者带来的方法论革新,有望实现时代学术风尚的转移。木斋的学术思想从百年文学史观中脱离出来并实现转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观 胡适 古诗十九首
下载PDF
胡怀琛、周作人现代小诗研究之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东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4-137,共4页
1920年代,以胡怀琛和周作人为代表的现代小诗研究,是新诗诞生以来第一次对传统诗学的认真反思,同时又是对西方诗学的深层次思考。他们的研究既有相同之点,又具相异之处。特别是胡怀琛的小诗研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今日看来,它们对于中... 1920年代,以胡怀琛和周作人为代表的现代小诗研究,是新诗诞生以来第一次对传统诗学的认真反思,同时又是对西方诗学的深层次思考。他们的研究既有相同之点,又具相异之处。特别是胡怀琛的小诗研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今日看来,它们对于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怀琛 周作人 现代小诗 现代诗歌
下载PDF
胡适译诗与新诗体的建构 被引量:3
18
作者 廖七一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8-102,共5页
作为胡适白话新诗创作的有机部分,胡适早期的译诗因袭传统五七言古体,中期尝试骚体与文言散文,后期则运用白话新诗。这样的转变与胡适在诗体建设上因袭、模仿借鉴和创新的艺术发展过程同步,反映了胡适“诗体大解放”理念的成熟与完善。
关键词 胡适 译诗 诗体建设
下载PDF
胡适《尝试集》:白话新诗的实地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文贵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90,共8页
胡适的《尝试集》是他"实地试验白话"之作,以证明白话可以创作出好的诗歌。胡适的诗来自于他的生活,他对现实的感知,追求"自然"的白话新诗音节;胡适青睐虚词以调和文言和白话,多用"了"字,甚至用"了&... 胡适的《尝试集》是他"实地试验白话"之作,以证明白话可以创作出好的诗歌。胡适的诗来自于他的生活,他对现实的感知,追求"自然"的白话新诗音节;胡适青睐虚词以调和文言和白话,多用"了"字,甚至用"了"字押韵,又常用"也"字;《尝试集》第二篇、第三篇大多数诗运用了"对语体"结构,因为这种形式容易造成诗歌的说话语调,形成比较自然的节奏;《尝试集》还开拓出一些新的意象,如《老鸦》中"乌鸦"的全新意象。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尝试集》白话新诗的现代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尝试集》 白话新诗 实地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