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檗碱调节糖脂代谢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峙岐 周鸿儒 +3 位作者 冯志海 辛珂 陈言 刘昱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99-104,共6页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糖脂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胰岛素抵抗、脂肪肝等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中药黄连在治疗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疗效。小檗碱为黄连中含量最高、代表性最强的活性成分,属异喹啉类生...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糖脂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胰岛素抵抗、脂肪肝等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中药黄连在治疗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疗效。小檗碱为黄连中含量最高、代表性最强的活性成分,属异喹啉类生物碱,能通过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胰岛素分泌、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调节肠道菌群调节糖代谢,通过减少脂质沉积、促进脂质清除等调节脂代谢,还可通过AMPK通路、肠道菌群等共同调节糖脂代谢。其来源广泛、作用安全,在防治糖脂代谢紊乱导致的相关疾病中有着多通路、多效应的优势。该文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小檗碱调节糖脂代谢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小檗碱 糖脂代谢紊乱 作用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气味厚薄理论探析黄连减轻神经炎症的中医机制
2
作者 李宇翔 王彪 +2 位作者 刘侃 陈亚 胡国恒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99-503,共5页
神经炎症几乎发生在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过程中,随着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的深入,发现黄连及以黄连为主要组成的中药复方对减轻神经炎症、改善疾病预后均有较好效果。基于对“气味厚薄”理论内容的梳理,阐明黄连具有“大苦大寒,味... 神经炎症几乎发生在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过程中,随着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的深入,发现黄连及以黄连为主要组成的中药复方对减轻神经炎症、改善疾病预后均有较好效果。基于对“气味厚薄”理论内容的梳理,阐明黄连具有“大苦大寒,味厚气薄”的作用特点,并论述黄连功效与神经炎症中医病机之间的关联,以及黄连通过清心、厚肠、坚肾阴3个方面起到减轻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症 黄连 气味厚薄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心脑同治 肠脑同治 肾脑同治
下载PDF
黄连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蒋丽施 李潇彧 +5 位作者 罗曦 何昊奇 顾玲 陶彦伶 苟莎 邓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109,共13页
黄连Coptidis Rhizoma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黄连化学成分类型丰富,主要为生物碱、苯丙素、黄酮、挥发油等。在黄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 黄连Coptidis Rhizoma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黄连化学成分类型丰富,主要为生物碱、苯丙素、黄酮、挥发油等。在黄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的概念,从化学可测性、植物亲缘学、炮制方法、配伍应用、传统药性、主要功效和网络药理学的方面进行预测分析,大类成分以生物碱、酚性成分、挥发油和木脂素为质量标志物,以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红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格兰地新、阿魏酸、绿原酸等单一成分为备选物质,为明确黄连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生物碱 质量标志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究黄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曦冉 周泽芳 +2 位作者 刘星 马丽 沈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6-28,I0003,I0004,共5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揭示黄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TCMSP数据库筛选黄连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OMIM、GeneCards数据库预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潜在靶点;String平台构建PPI网络;Cytoscape 3.8.0构建核心网...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揭示黄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TCMSP数据库筛选黄连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OMIM、GeneCards数据库预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潜在靶点;String平台构建PPI网络;Cytoscape 3.8.0构建核心网络;R软件进行GO、KEGG分析;Vina软件构建分子对接图。结果 共筛选出11个黄连活性成分,黄连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靶点110个,通路144条。黄连有效成分可通过调控AGE-RAGE信号通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结论 该研究预测了黄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活性成分、靶点及通路,为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芩-黄连治疗糖尿病肾脏病机制
5
作者 于博睿 周梦琪 +3 位作者 周梦玲 郑慧娟 刘伟敬 王耀献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45-54,共10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清热代表药对“黄芩-黄连”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作用机制,为其临床运用及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依托TCMSP数据库,根据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筛选黄芩-黄连有效成...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清热代表药对“黄芩-黄连”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作用机制,为其临床运用及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依托TCMSP数据库,根据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筛选黄芩-黄连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并结合Uniprot数据库筛选药物有效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纳入DKD疾病靶点,进而获得DKD与黄芩-黄连这一药对的交集靶点,进一步获得黄芩-黄连参与DKD治疗的核心成分及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OmicShare云平台进行结果呈现,并运用CB dock对关键靶点与相应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从黄芩-黄连药对中筛选出48个不重复的有效成分和211个作用靶点,并与11 468个DKD相关靶点相交,得到198个共同靶点。黄芩-黄连治疗DKD的核心有效成分是槲皮素、黄芩素、β-谷甾醇和黄芩素,关键靶点是HSP90AA1、AKT1、MAPK1、TP53和JUN。黄芩-黄连治疗DKD的生物途径众多,主要是通过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3信号转导通路、AGE-RAGE信号转导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脂质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清热药对“黄芩-黄连”在治疗DKD中的潜在药理机制与多个靶点、多种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黄芩 黄连 糖尿病肾病 清热
原文传递
黄连-吴茱萸组分配伍对高脂模型大鼠脂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昕 林晶晶 +2 位作者 王静 沈涛 魏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5-608,I0019,共5页
目的:观察黄连-吴茱萸组分配伍(小檗碱、吴茱萸碱配伍)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Ob-Rb、JAK2、STAT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筛选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黄连吴茱萸组分... 目的:观察黄连-吴茱萸组分配伍(小檗碱、吴茱萸碱配伍)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Ob-Rb、JAK2、STAT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筛选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黄连吴茱萸组分配伍高、中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动物血清TC、TG、HDL-C及LDL-C含量;检测各组动物肝指数及肝脏TC、TG水平;RT-PCR法检测肝脏Ob-Rb、JAK2、STAT3 mRNA表达。结果:黄连吴茱萸组分配伍中、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清TC,LDL-C含量(P〈0.05或P〈0.01)、改善高脂模型大鼠肝脏脂肪病变,以及降低肝脏TG水平(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连吴茱萸组分配伍中剂量组肝脏Ob-Rb,JAK2,STAT3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黄连-吴茱萸组分配伍可能通过下调高脂模型大鼠肝脏Ob-Rb,JAK2和STAT3 mRNA的表达参与血脂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吴茱萸 组分配伍 高脂血症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黄连解毒汤和黄连单煎剂对胰岛素抵抗大鼠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小玉 陆付耳 +2 位作者 黄琳 陈广 汪智全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433-1437,共5页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黄连单煎剂对胰岛素抵抗大鼠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热卡饮食饲养8周制备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黄连解毒汤组(HJD组)、黄连单煎剂组(HD组)、Alpha-硫辛酸组(ALA组)和模型组(MOD...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黄连单煎剂对胰岛素抵抗大鼠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热卡饮食饲养8周制备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黄连解毒汤组(HJD组)、黄连单煎剂组(HD组)、Alpha-硫辛酸组(ALA组)和模型组(MOD组),各组以相应的药物干预4周。另设正常组(NOR组),予普通饲料喂养,不予药物干预。比较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和胰岛素敏感性(ISI)以观察药物对大鼠糖代谢的影响,血清及肝脏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观察药物对大鼠氧化和抗氧化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肝组织中的内质网应激标志物c-Jun氨基端激酶(c-junNH2-terminal kinase,JNK)和Phospho-c-JunNH2-terminal kinase(Ser73)(p-c-Jun)的蛋白含量变化,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mRNA表达水平,以观察黄连解毒汤,黄连单煎剂对胰岛素抵抗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结果:与NOR组比较,MOD组大鼠FBG升高,Fins明显升高,ISI明显降低(P<0.01),血清及肝脏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与MOD组相比,HJD组,HD组大鼠FBG下降,Fins明显降低,ISI明显升高(P<0.05,P<0.01),SOD、GSH-Px的活性显著升高(P<0.01,P<0.05),MDA含量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比较各组大鼠肝组织JNK蛋白表达水平,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应激标志物p-c-Jun/JNK的水平,MOD组较NOR组明显升高(P<0.01),HJD、HD组较MOD组均明显下降(P均<0.01)。比较各组肝组织中内质网应激标志物GRP78/Bipm-RNA水平,MOD组较NOR组显著升高(P<0.05),HJD、HD组及ALA组较MOD组均明显下降。结论:黄连解毒汤,黄连单煎剂能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改善其内质网应激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JN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黄连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JNK
下载PDF
人参、黄连及其药对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美双 李志成 +3 位作者 田淋淋 胡学生 孙佳明 张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656-658,共3页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具有调节免疫力、改善微循环、调节血糖等作用,其中人参皂苷在治疗和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黄连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正性肌力及降压与降糖的作用,分离出来的生物碱主要有小檗碱、药根碱等,其中...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具有调节免疫力、改善微循环、调节血糖等作用,其中人参皂苷在治疗和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黄连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正性肌力及降压与降糖的作用,分离出来的生物碱主要有小檗碱、药根碱等,其中小檗碱的含量最高,其降糖作用也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黄连 药对 糖尿病
下载PDF
黄连及其炮制品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测定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欣 武小赟 +6 位作者 李铁钢 阳勇 钟国跃 范昕建 秦松云 张艺 罗维早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98-2500,共3页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黄连及其炮制品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测定,为2010年版《中国药典》黄连及其炮制品制订相关的质量标准。方法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IXH水分测定法第1法、附录IXK灰分测定法、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黄连...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黄连及其炮制品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测定,为2010年版《中国药典》黄连及其炮制品制订相关的质量标准。方法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IXH水分测定法第1法、附录IXK灰分测定法、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黄连原药的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5.0%,50%乙醇热浸出量不得少于18.5%;黄连饮片的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3.0%,50%乙醇热浸出量不得少于17.0%;酒黄连饮片的水分不得过10.0%,总灰分不得过3.5%,50%乙醇热浸出量不得少于17.0%;姜黄连饮片的水分不得过11.0%,总灰分不得过3.5%,50%乙醇热浸出量不得少于18.0%;萸黄连饮片的水分不得过11.0%,总灰分不得过3.5%,50%乙醇热浸出量不得少于17.0%。结论其研究结果可用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黄连及其炮制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黄连饮片 酒黄连 姜黄连 萸黄连 水分 灰分 浸出物
下载PDF
汪逢春活用左金丸经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贤慧 李宁 张鹏炜 《河南中医》 2016年第6期979-980,共2页
汪逢春用左金丸时灵活变化,表现在剂量、剂型、炮制等三个方面,在不同病症中的化裁皆得所宜,对暑湿泄泻、呃逆、便血、崩带、妊娠恶阻、虫积等多种疾病均有治疗作用。《泊庐医案》中有21个案例用到左金丸的剂量化裁应用,与左金丸原方的... 汪逢春用左金丸时灵活变化,表现在剂量、剂型、炮制等三个方面,在不同病症中的化裁皆得所宜,对暑湿泄泻、呃逆、便血、崩带、妊娠恶阻、虫积等多种疾病均有治疗作用。《泊庐医案》中有21个案例用到左金丸的剂量化裁应用,与左金丸原方的药物剂量配伍不同,汪老在左金丸原方的思想基础上,以左金丸顾护中焦思想为指导,改变吴茱萸、黄连配伍的剂量。《泊庐医案》中左金丸的炮制方法变化灵活:茱萸、黄连多同炒;所用的黄连多为炒品。汪老在运用左金丸时,根据病情的需要随时调整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金丸 《泊庐医案》 吴茱萸 黄连 汪峰春
下载PDF
芪连相伍为用-国医大师周学文学术经验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天羽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2-35,共4页
国医大师周学文教授在多年临病的过程中,进行深入临床应用研究,提出"溯源求本、内外相济、脏腑并调、尤重于脾"的系统学术思想。周学文教授常常将黄芪黄连相伍为用,治疗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失眠、口... 国医大师周学文教授在多年临病的过程中,进行深入临床应用研究,提出"溯源求本、内外相济、脏腑并调、尤重于脾"的系统学术思想。周学文教授常常将黄芪黄连相伍为用,治疗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失眠、口疮、郁证等多种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疗效颇佳,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治疗特色。通过应用芪连相伍,不断临证,提出了"以痈论治"溃疡病、"从湿论治"溃疡性结肠炎、"肝脾并调,胆胃同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以痈论治"口疮、分脏腑论治郁证等重要理论。芪连相伍,补消兼施,谨守病机,随证治之。认真研习周学文教授用药经验,传承其学术思想,对于后学辨治脾胃病乃至内科杂病定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连相伍 周学文 以痈论治 胆胃同治 学术经验
原文传递
从成分差异性角度研究姜黄连“反制”的炮制原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文娟 刘晶 陈良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4期52-54,共3页
目的:从成分差异性的角度研究炮制前后姜黄连的成分含量变化,初步探讨姜黄连"以热治寒"的物质变化基础。方法:采用HPLC-UV法对比炮制前黄连、生姜以及炮制后姜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巴马汀碱、6-姜酚的含量变化,用数据分析炮制... 目的:从成分差异性的角度研究炮制前后姜黄连的成分含量变化,初步探讨姜黄连"以热治寒"的物质变化基础。方法:采用HPLC-UV法对比炮制前黄连、生姜以及炮制后姜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巴马汀碱、6-姜酚的含量变化,用数据分析炮制前后姜黄连的物质变化和药性的关系。结果:黄连在用生姜炮制后盐酸小檗碱、巴马汀碱的含量由84.82、49.08 mg/g降至61.27、37.61 mg/g(P<0.05),生姜在炮制黄连后6-姜酚的含量由1.13 mg/g降至0.78 mg/g(P<0.05)。结论:炮制后姜黄连中的盐酸小檗碱、巴马汀碱(清热燥湿成分)的含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增加了6-姜酚(温热止呕成分)的含量;这就证明了生姜很可能用它的温热之性降低了黄连的苦寒伤胃的成分;6-姜酚可能是姜黄连"反制"的药性变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生姜 盐酸小檗碱 6-姜酚
下载PDF
中药千金黄连丸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静 陈泫锦 +1 位作者 佘成烨 邓远雄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12期2569-2575,共7页
目的探讨千金黄连丸(QHW)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QHW提取物中小檗碱和梓醇的含量。采用高胆固醇饮食并给予过量维生素D;诱导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研究QHW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的影... 目的探讨千金黄连丸(QHW)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QHW提取物中小檗碱和梓醇的含量。采用高胆固醇饮食并给予过量维生素D;诱导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研究QHW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的影响以及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壁的形态的影响。采用巨噬细胞诱导泡沫细胞模型,研究QHW提取物及含药血清对泡沫细胞形成的抑制作用,探讨QHW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步机制。结果 QHW提取物能显著调节血脂水平,与模型组比,高剂量组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QHW提取物可以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血管壁的形态特征。含药血清和QHW提取物均能降低泡沫细胞中胆固醇酯的含量,防止泡沫细胞形成。其中含药血清降低泡沫细胞中胆固醇酯含量的效果更好。结论 QHW对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具有明显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QHW可能通过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和调节血脂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黄连丸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泡沫细胞 黄连 生地黄
原文传递
黄连羊肝丸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增订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桂茹 董占军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04年第5期51-54,共4页
目的:增订黄连羊肝丸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TLC鉴别了胡黄连和密蒙花。用荧光扫描法测定了黄连羊肝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盐酸小檗碱点样量在0.0208-0.10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的... 目的:增订黄连羊肝丸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TLC鉴别了胡黄连和密蒙花。用荧光扫描法测定了黄连羊肝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盐酸小檗碱点样量在0.0208-0.10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11%(n=9),RSD为2.01%。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控制黄连羊肝丸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 含量测定方法 薄层鉴别 盐酸小檗碱 TLC鉴别 方法学 RSD 考察 目的 质量
下载PDF
黄连的历史源流及其复方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梦雪 陈伶利 +4 位作者 张湘卓 曾雪芹 张书萌 李仙福 李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130-133,共4页
黄连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是古代医家们常用的药物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等,具有保护心肌、降糖降脂、抗菌消炎、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心脑血... 黄连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是古代医家们常用的药物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等,具有保护心肌、降糖降脂、抗菌消炎、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中,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从黄连的炮制历史、药效变迁、用量规律来阐述黄连的历史源流,同时结合黄连现代的药理作用,探究黄连及其复方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复方 历史源流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基于TAS2R38探究黄连“苦寒败胃”的生物基础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昺伃 张璐 +2 位作者 卢冬雪 严晶 孙志广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24-229,共6页
目的基于苦味受体38(bitter taste receptor,TAS2R38)探讨久服、误服黄连导致“苦寒败胃”的生物基础。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黄连低(0.5 g/kg)/中(1.5 g/kg)/高(4.5 g/kg)剂量组和苯甲地那铵组(0.225 g/kg),每组1... 目的基于苦味受体38(bitter taste receptor,TAS2R38)探讨久服、误服黄连导致“苦寒败胃”的生物基础。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黄连低(0.5 g/kg)/中(1.5 g/kg)/高(4.5 g/kg)剂量组和苯甲地那铵组(0.225 g/kg),每组12只。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持续8周。于第2、4、8周处理动物,RT-qPCR检测小鼠胃肠TAS2R38 mRNA表达水平;观察小鼠胃排空、肠推进;ELISA测定小鼠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HE染色评估胃肠黏膜损伤程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苯甲地那铵和黄连均显著增加TAS2R38 mRNA表达水平,其中黄连组呈剂量依赖性(P<0.01);苯甲地那铵延缓胃排空(P<0.05),黄连在第2周时促进胃排空(P<0.01),但在第4、8周则延缓胃排空,特别是中、高剂量组(P<0.05);苯甲地那铵与黄连均呈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肠蠕动,尤以黄连高剂量组表现明显(P<0.01);苯甲地那铵与黄连均抑制胃泌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素的分泌(P<0.05,P<0.01);HE染色显示苯甲地那铵和黄连均可损伤胃肠组织。结论长期使用黄连可通过激动TAS2R38,影响小鼠胃肠动力,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加重胃肠组织损伤,可能是其“苦寒败胃”的生物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S2R38 黄连 苦寒败胃 生物基础
下载PDF
黄连-大黄-肉桂复方及其最佳组分配伍对肝癌小鼠肿瘤增殖及证候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杨杨 钱宏梁 +2 位作者 卢涛 彭磊 刘小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61-66,共6页
目的研究黄连-大黄-肉桂复方及其最佳组分配伍对肝癌小鼠肿瘤增殖及证候的影响。方法通过右腋下皮下注射人肝癌细胞建立移植瘤裸鼠肝癌模型,成模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黄连-大黄-肉桂复方组(复方组)、小檗碱-大黄素-桂皮醛组方组... 目的研究黄连-大黄-肉桂复方及其最佳组分配伍对肝癌小鼠肿瘤增殖及证候的影响。方法通过右腋下皮下注射人肝癌细胞建立移植瘤裸鼠肝癌模型,成模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黄连-大黄-肉桂复方组(复方组)、小檗碱-大黄素-桂皮醛组方组(组方组),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共2周。给药期间观察小鼠的状态,给药前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瘤径并计算瘤体积,测定体质量、腋温、抓力、旷场水平移动格数及垂直站立次数、爪尾显微拍照,据此计算各组的阴盛衰度、血盛衰度、气盛衰度和阳盛衰度,以各四诊指标治疗后/治疗前的比值用于分析证候的变化。最后取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结果①小鼠状态:实验过程中,各组小鼠状态尚可,活动较灵敏,大小便正常。②抑瘤作用:各组小鼠瘤体积随时间增大,其中模型组>复方组>组方组,瘤重结果与瘤体积一致。③证候变化:两用药组小鼠的气盛衰度均有所提升,组方组优于复方组;两用药组小鼠的血盛衰度均有所升高,复方组优于组方组;两用药组小鼠的阴盛衰度、阳盛衰度均变化不大。结论黄连-大黄-肉桂复方及其最佳组分配伍均能一定程度抑制肝癌小鼠肿瘤的增殖,且具有益气血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大黄-肉桂复方 组分配伍 肝癌 小鼠 证候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连-半夏药对治疗代谢综合征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诗怡 杨宇峰 石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60-66,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黄连-半夏药对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收集黄连、半夏的化合物及有效靶点;利用GeneCards、TTD、DrugBank、CTD等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取交集并绘制维恩图;...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黄连-半夏药对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收集黄连、半夏的化合物及有效靶点;利用GeneCards、TTD、DrugBank、CTD等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取交集并绘制维恩图;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从ST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应用Cluster Profiler R包进行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并绘制柱状图及气泡图使结果可视化。选取PPI网络中相互作用前5的靶标和含靶点与最多的化合物进行对接。结果获得27个活性化合物,药物靶点211个,疾病靶点15087个,交集靶点196个。PPI网络关键靶点包括JUN、MAPK1、AKT1、TNF、TP53等。GO功能分析黄连-半夏治疗MS的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核糖核酸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正调控、信号转导、DNA模板转录的正向调节等生物过程有关,同时有质膜、胞液、细胞外空间等多种物质参与,涉及蛋白结合、酶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和序列特异性脱氧核糖核酸结合、相同蛋白质结合等分子功能。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14条通路,包括癌症途径、乙型肝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HTLV-1感染、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quercetin(槲皮素)与5个关键候选靶蛋白(JUN、MAPK1、AKT1、TNF、TP53)有较好地结合性。结论该研究初步预判黄连-半夏药对可能通过靶向作用关键蛋白和重要通路达到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有望对治疗代谢综合征提供新的证据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半夏 代谢综合征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基于五行相克浅谈药对黄连-干姜应用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鞠赫 赵远红 +1 位作者 梁煜 李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88-192,共5页
黄连-干姜药对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法配伍的典型组合,两药相使临床应用颇多。文章从五行相克理论出发论述黄连-干姜药对,关注其内应五脏配伍关系的内涵,取类比象,挖掘药对潜在中药四气五味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干姜暖脾黄连清胃可助肝气... 黄连-干姜药对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法配伍的典型组合,两药相使临床应用颇多。文章从五行相克理论出发论述黄连-干姜药对,关注其内应五脏配伍关系的内涵,取类比象,挖掘药对潜在中药四气五味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干姜暖脾黄连清胃可助肝气疏达,黄连清心火辖制欲热之肝旺,两药合用可清心抑肝以扶脾,平调寒热、畅达气机从而达到协调脏腑功能的目的。现代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研究也为该药对配伍使用的科学性做出了相应的诠释。近代医家将它们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糖尿病、恶性肿瘤、病毒感染等多种疾患,经临床研究证实其不同比例配伍均疗效肯定,效果稳定,无明确不良反应。因而对黄连-干姜这一药对基础理论的挖掘、临床运用特点及相关实验研究进行学习和阐述,可为中药药对黄连-干姜的临床合理性选用与拓展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干姜 药对 五行相克 寒热并用 辛开苦降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黄连药对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文婷 王琳 +2 位作者 郭超 张星 李晓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65-71,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黄连药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芪-黄连药对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 3.7.1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DisGeNET、GeneCards数据...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黄连药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芪-黄连药对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 3.7.1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冠心病相关靶点,取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11.0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进一步筛选关键靶点。利用Metascape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取黄芪-黄连药对活性成分37个,对应靶点213个。冠心病靶点1063个,药物疾病作用关键靶点30个,包括AKT1、IL-6、TNF、VEGFA、TP53等,KEGG分析显示其作用潜在通路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黄芪-黄连药对治疗冠心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究益气解毒法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黄芪 黄连 冠心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