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港澳大湾区近海中小型浮游动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
作者 宋星宇 林雅君 +3 位作者 张良奎 向晨晖 黄亚东 郑传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6-148,共13页
为阐明粤港澳大湾区近海水文动力和人为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9年7月(夏季)和2020年12月(冬季)在粤港澳大湾区近海珠江口、大亚湾、黄茅海三个断面进行浮游动物采样,比较分析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并探... 为阐明粤港澳大湾区近海水文动力和人为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9年7月(夏季)和2020年12月(冬季)在粤港澳大湾区近海珠江口、大亚湾、黄茅海三个断面进行浮游动物采样,比较分析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并探讨引起其季节和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调查海域共鉴定中小型浮游动物211种(包括浮游幼虫),其中桡足类占总种数的42.18%,浮游动物的多样性、丰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和区域差异。浮游动物种数和平均丰度均为夏季高于冬季,远岸海域物种多样性高于近岸。浮游动物丰度高值区在两个季节均位于珠江口咸淡水交汇区域;夏季河口水域的平均丰度高于大亚湾水域的,冬季丰度分布无明显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夏季整体分为河口、海湾、远岸3个类群,珠江口水域受径流影响较大,与大亚湾之间群落结构差异明显;而冬季河口与海湾近岸水域群落结构差异不明显。强额孔雀哲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在夏季和冬季均为优势种,厦门矮隆哲水蚤(Bestiolina amoyensis)、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简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plex)等为夏季优势种,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等为冬季优势种。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表明大湾区近海浮游动物丰度与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及营养物质的关系存在种间、季节和区域差异,表明湾区复杂的水体环境条件对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口 大亚湾 黄茅海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珠江口黄茅海冬季海洋生态环境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黄道建 于锡军 +2 位作者 郭振仁 彭海君 綦世斌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3,共6页
根据2007年12月在珠江口西部黄茅海的调查采样,对该海域的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C)、浮游动、植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浮游动、植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数量和生物量等。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C)均值分别为2.75mg/m3... 根据2007年12月在珠江口西部黄茅海的调查采样,对该海域的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C)、浮游动、植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浮游动、植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数量和生物量等。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C)均值分别为2.75mg/m3和61.16mg/m2·d。浮游植物共有43种,以硅藻为主,绝对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平均细胞丰度为20.1×104cell/m3,以近海广布种为主要类群,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值分别为2.59和0.73。浮游动物共有57种,暖水种沿岸类群种类占大多数,以丹氏纺缍水蚤为绝对优势种,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1850ind/m3和679.74mg/m3,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值分别为2.92和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茅海 冬季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C)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下载PDF
珠江口黄茅海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彭鹏飞 李绪录 +2 位作者 杨琴 彭昆仑 林梵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7年第4期28-32,64,共6页
根据2014年4月对珠江口黄茅海海域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调查监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海域表层海水中部分站位的Pb、Cu、Zn和Hg超出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根据2014年4月对珠江口黄茅海海域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调查监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海域表层海水中部分站位的Pb、Cu、Zn和Hg超出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内梅罗指数评价表明其整体处于轻污染水平。表层沉积物中部分站位的Hg、As和Cu超出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内梅罗指数评价表明其整体处于重污染水平,生态危害指数评价表明其整体可能面临中度风险,Hg为主要风险因子。表层海水中Pb、Cu、Zn具有同源性,表层沉积物中Pb、As、Zn和Cu具有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表层海水 沉积物 污染评价 黄茅海
下载PDF
黄茅海河口虎跳门和崖门浮游动物群落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原 赖子尼 +3 位作者 庞世勋 魏泰莉 王超 杨婉玲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于2006年11月-2007年8月对珠江口西部的黄茅海河口区浮游动物进行了四个航次的生态调查,分别在入海口处虎跳门和崖门各设置1个采样断面,分析了两口门的水文特征和水体理化因子特点及其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调查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 于2006年11月-2007年8月对珠江口西部的黄茅海河口区浮游动物进行了四个航次的生态调查,分别在入海口处虎跳门和崖门各设置1个采样断面,分析了两口门的水文特征和水体理化因子特点及其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调查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等分布特征。共检出浮游动物50种,桡足类占优势,24种,其次为轮虫类,为12种,枝角类和原生动物分别各为5种,多毛类、异足类、糠虾类和螺类各1种,此外,还有桡足类幼虫以及未知种类2种。分析得出,在调查周期内,虎跳门和崖门浮游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值的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两口门的水体理化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构成没有显著性差异有着直接的原因,而受两口门水动力条件不同的影响较小。由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四个季节可分为两大组,虎跳门和崖门秋、冬两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相近,春、夏两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茅海 虎跳门 崖门 浮游动物 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黄茅海潮流波浪计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坚 李瑞杰 陶爱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5-708,共4页
采用海岸工程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黄茅海潮流场及波浪场进行了计算.潮流计算中利用水平方向上的曲线正交坐标与垂直方向上的Sigma坐标相结合以及三维模型二维化的方法,波浪计算采用双曲型缓坡方程,并引入改进型的非线性弥散关系,从而能... 采用海岸工程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黄茅海潮流场及波浪场进行了计算.潮流计算中利用水平方向上的曲线正交坐标与垂直方向上的Sigma坐标相结合以及三维模型二维化的方法,波浪计算采用双曲型缓坡方程,并引入改进型的非线性弥散关系,从而能反映波浪的非线性效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复演黄茅海潮流及波浪场,可以用于工程实际中沿岸及河口湾潮流波浪场问题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波浪 海岸工程 水动力学 黄茅海
下载PDF
崖门出海航道疏浚工程潮流泥沙变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何杰 辛文杰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崖门出海航道穿越黄茅海,是连接银洲湖和珠海高栏港的重要通道。采用数学模型在对最近的水文数据和地形冲淤资料验证的基础上,对崖门出海航道的进一步浚深方案进行了潮流泥沙运动模拟和航槽回淤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东航道水沙条件相对较... 崖门出海航道穿越黄茅海,是连接银洲湖和珠海高栏港的重要通道。采用数学模型在对最近的水文数据和地形冲淤资料验证的基础上,对崖门出海航道的进一步浚深方案进行了潮流泥沙运动模拟和航槽回淤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东航道水沙条件相对较优,泥沙回淤主要集中在拦门沙航段,具有进一步提升通航标准的空间,在同等条件下可选择优先开发东航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茅海 出海航道 潮流 泥沙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黄茅海及口外海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邢玉清 陆茸 郑红波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5-88,共4页
采用污染指数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黄茅海及口外海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Cu,Pb,Zn,Cd,As,Cr等污染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的总体污染程度为低污染水平,其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As>Zn>Hg>Cu>Pb>Cd>Cr;... 采用污染指数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黄茅海及口外海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Cu,Pb,Zn,Cd,As,Cr等污染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的总体污染程度为低污染水平,其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As>Zn>Hg>Cu>Pb>Cd>Cr;该海域的总体生态风险性为低,生态风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Hg>As>Cd>Cu>Pb>Zn>Cr,Hg为该海域的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茅海 口外海滨 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极端水文条件下黄茅海流场计算分析
8
作者 李瑞杰 严以新 +2 位作者 邵宇阳 陶爱峰 陶建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9-35,共7页
根据黄茅海实测资料对海岸工程水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了充分验证,并采用验证后的模型对台风、大潮同时作用的"二碰头"以及台风、大潮、洪水同时作用的"三碰头"两种极端水文条件下的黄茅海流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两... 根据黄茅海实测资料对海岸工程水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了充分验证,并采用验证后的模型对台风、大潮同时作用的"二碰头"以及台风、大潮、洪水同时作用的"三碰头"两种极端水文条件下的黄茅海流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极端情况发生时,各流速特征值在崖门口处明显增加,口外"二碰头"落潮时减小,涨潮时增加,"三碰头"各流速特征值也基本都呈增加趋势,增幅相比"二碰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水文条件 流场 海岸工程水动力学数学模型 黄茅海
下载PDF
黄茅海潮流场计算分析
9
作者 陶爱峰 邵宇阳 李瑞杰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2-44,共3页
采用海岸工程水动力学数学模型,用水平方向上的曲线正交坐标与垂直方向上的Sigma坐标相结合的方法,对黄茅海海域潮流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复演黄茅海潮流场,可以用于工程实际中的沿岸及河口湾潮流场问... 采用海岸工程水动力学数学模型,用水平方向上的曲线正交坐标与垂直方向上的Sigma坐标相结合的方法,对黄茅海海域潮流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复演黄茅海潮流场,可以用于工程实际中的沿岸及河口湾潮流场问题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海岸工程水动力学数学模型 黄茅海
下载PDF
崖门出海航道大风天泥沙骤淤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佳艳 何杰 辛文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61,共7页
崖门出海航道穿越黄茅海,是银洲湖出海的主要通道.通过对黄茅海风浪情况和海床泥沙特性的分析,认为崖门航道存在大风天发生航道骤淤的可能性.采用经验公式估算的方法,对崖门东线和西线航道在同等工况下的底沙、悬沙淤积进行了计算.在&qu... 崖门出海航道穿越黄茅海,是银洲湖出海的主要通道.通过对黄茅海风浪情况和海床泥沙特性的分析,认为崖门航道存在大风天发生航道骤淤的可能性.采用经验公式估算的方法,对崖门东线和西线航道在同等工况下的底沙、悬沙淤积进行了计算.在"三碰头"(风、浪、流)水情作用24 h后,东线航段平均淤浅0.15 m,最大淤厚0.30 m;西线航段平均淤浅0.30 m,最大淤厚0.62 m.西线航道骤淤的可能性和幅度都要大于东线航道,这主要在于西线航道处在黄茅海中口门的开阔海域,而东线航道途径水域则有众多岛屿对风浪的掩护作用.在崖门出海航道的开发过程中,西线航道大风天形成的骤淤应予以特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茅海 崖门航道 泥沙
下载PDF
黄茅海五种常见海洋生物的热耐受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雯婷 宋骏杰 +3 位作者 田洪林 窦硕增 赵博 曹亮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2-533,共12页
为研究黄茅海常见经济物种的热耐受性,采用动态实验法和静态实验法,研究了褐篮子鱼、褐菖鲉、褐石斑鱼、口虾蛄和日本蟳在不同基础水温(即驯化温度,14.0、18.0、24.0和30.8°C)和温升速率(0.5、1.0、2.0、3.0、4.0、6.0、9.0、12.0... 为研究黄茅海常见经济物种的热耐受性,采用动态实验法和静态实验法,研究了褐篮子鱼、褐菖鲉、褐石斑鱼、口虾蛄和日本蟳在不同基础水温(即驯化温度,14.0、18.0、24.0和30.8°C)和温升速率(0.5、1.0、2.0、3.0、4.0、6.0、9.0、12.0和15.0°C/h)条件下的热耐受能力[最大临界温度(CTM)和24 h高起始致死温度(24 h UILT50)]。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基础水温和温升速率显著影响实验动物的热耐受能力,即实验动物的耐热性与基础水温呈正相关。温升速率对其热耐受性的影响受基础水温的制约:在4个基础水温条件下,随着温升速率的升高,实验动物的CTM总体呈上升趋势。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动物的24 h UILT50受物种差异和基础水温的影响显著。随着基础水温从14.0°C升高至30.8°C,褐篮子鱼、褐菖鲉、褐石斑鱼、口虾蛄和日本蟳的24 h UILT50分别从28.1、28.9、30.3、28.4和36.3°C显著上升至34.6、36.1、36.6、35.1和38.2°C。动态实验法和静态实验法分析发现,5种实验动物的热耐受能力依次为日本蟳>褐石斑鱼>褐菖鲉>口虾蛄>褐篮子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热耐受性 驯化温度 温升速率 最大临界温度 24 h高起始致死温度 黄茅海
下载PDF
黄茅海浮游生物及其粒径结构的潮汐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子嘉 李芊 +2 位作者 陈寅超 帅义萍 马梦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8-1417,共10页
河口区浮游生物作为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解黄茅海河口浮游生物及其粒径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7年8月17日至21日对黄茅海河口区域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2μm),微型浮游生物(nano-,2... 河口区浮游生物作为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解黄茅海河口浮游生物及其粒径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7年8月17日至21日对黄茅海河口区域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2μm),微型浮游生物(nano-,2-20μm)及小型浮游生物(micro-,20-200μm)及其粒径结构进行观测。结果显示,河口外侧总叶绿素a浓度最高,为19.34μg/L,且大粒径浮游生物占比最高。底层水体受上溯海水影响较为明显,表现出盐度及营养盐浓度随潮汐呈现显著的周期性变化。潮汐过程对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影响不同,对微微型浮游生物影响较小,对大粒径浮游生物影响较大。涨潮时,表层标准化浮游生物粒径谱(NBSS)斜率增大,大粒径浮游生物占比增多。落潮时,NBSS斜率减小,小粒径浮游生物占比增多。潮汐过程及由其引起的营养盐、温度和可利用光强的改变是影响黄茅海河口浮游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可为河口区浮游生态系统以及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等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粒径 潮汐 黄茅海
下载PDF
河口区无机氮超标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以黄茅海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华坚 周劲风 李岚 《环境生态学》 2022年第12期102-106,112,共6页
入海河口区无机氮超标是我国主要入海河口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近海海域水环境质量。以黄茅海为研究对象,调查2017—2021年2条入海河流河口断面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氮,黄茅海海域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以及2021年黄... 入海河口区无机氮超标是我国主要入海河口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近海海域水环境质量。以黄茅海为研究对象,调查2017—2021年2条入海河流河口断面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氮,黄茅海海域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以及2021年黄茅海海域2个水质净化厂入海排污口中氨氮和总氮的监测信息,分析了氮浓度特征,发现河口断面、河口海域及入海排污口中氮指标均以硝酸盐氮为主。利用MIKE模型模拟了入海河流河口断面氮对河口海域背景浓度的影响,发现在入海河流氨氮浓度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的条件下,河口海域无机氮也会受入海河流硝酸盐氮的影响,处于相对较高的背景浓度值。研究发现,河口区无机氮超标与陆海水环境氮指标不衔接及评价标准不合理密切相关,为了提升河口海域水质,应加强陆海统筹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氮 原因分析 管理对策 黄茅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