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金玉 王非 +3 位作者 张京兰 金海涛 杨晶 姜磊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09-313,共5页
目的 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中风后偏瘫病人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 目的 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中风后偏瘫病人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6),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对照组病人除基础治疗外加用雷火灸,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治疗周期4周。观察两组肢体肿胀程度、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疗效、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2周、4周后,两组肢体肿胀积分[(1.43±0.59)分比(1.67±0.41)分、(0.16±0.32)分比(0.31±0.29)分]及血清NSE[(0.31±0.08)μg/L比(0.39±0.10)μg/L、(0.18±0.05)μg/L比(0.25±0.07)μg/L]、S100β蛋白[(21.99±5.67)μg/L比(25.08±6.41)μg/L、(14.34±3.65)μg/L比(18.26±4.70)μg/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FIM评分[(68.54±10.22)分比(62.39±8.49)分、(83.54±15.61)分比(73.37±11.24)分]、BBS评分[(28.54±6.39)分比(25.21±4.70)分、(37.82±8.64)分比(32.87±7.21)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与对照组(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对中风后偏瘫病人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FIM评分及降低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改善病人平衡能力及肢体肿胀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华佗夹脊穴 雷火灸 中风后偏瘫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蛋白 肢体肿胀程度
下载PDF
新医正骨配合华佗夹脊穴针刺脊柱侧弯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闫松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6期122-124,共3页
目的 观察新医正骨配合华佗夹脊穴针刺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骨科门诊收治的脊柱侧弯患者23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116例。观察组采用新医正骨配合华佗夹脊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新医正骨法治疗... 目的 观察新医正骨配合华佗夹脊穴针刺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骨科门诊收治的脊柱侧弯患者23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116例。观察组采用新医正骨配合华佗夹脊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新医正骨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颈胸腰腿痛、功能受限、肢体麻木、直腿抬高试验、日常生活或工作等各项临床症状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新医正骨配合华佗夹脊穴针刺脊柱侧弯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新医正骨 华佗夹脊穴 针刺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萧婷 黄凡 +5 位作者 杨海涛 陆子玑 唐明 原筝 古柱亮 陈天龙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根据核心肌力理论,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及常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根据核心肌力理论,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及常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改良的Barthel(MBI)指数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及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对中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夹脊 运动功能障碍 核心肌力理论 中风并发症 偏瘫
下载PDF
针刺华佗夹脊穴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郑爱军 郑芳芳 +1 位作者 池名 贾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575-1579,共5页
【目的】评价针刺华佗夹脊穴疗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华佗夹脊穴联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手足十二针为主联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 【目的】评价针刺华佗夹脊穴疗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华佗夹脊穴联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手足十二针为主联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的肌张力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0%,对照组为6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试验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华佗夹脊穴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夹脊穴 针刺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夹脊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晓宁 宋金柱 苏志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14-2016,共3页
为了探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选用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密波)治疗组、地塞米松组及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捶击法致大鼠T11-12脊髓损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损伤早期NGF和BDNF的表达.结... 为了探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选用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密波)治疗组、地塞米松组及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捶击法致大鼠T11-12脊髓损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损伤早期NGF和BDNF的表达.结果说明:伤后6 h内进行治疗,能更好地促进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并且脊髓损伤早期,地塞米松治疗疗效优于密波组;脊髓损伤中晚期,密波组疗效好于药物组.夹脊电针可上调NGF和BDNF表达,从而对神经损伤和修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脊髓损伤 夹脊电针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治疗脊髓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胡华辉 黄小龙 +1 位作者 刘飞 全仁夫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2期1480-1483,共4页
通过对近年来电针夹脊穴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相关实验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改善神经修复的微环境、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神经修复三方面论述电针夹脊穴治疗SCI的机制,并尝试探讨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电针 夹脊 脊髓损伤 实验研究 综述
下载PDF
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程少丹 罗金寿 +7 位作者 陆念祖 张天伟 胡志俊 卜家树 李伟 徐洪亮 王慧芳 黄骏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2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在颈夹脊穴和风池穴温针灸后,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采用CSA症状评...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2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在颈夹脊穴和风池穴温针灸后,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采用CSA症状评分标准和眩晕问卷调查表(DHI)在治疗前后进行记录,获得治疗前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颈痛、旋颈试验等症状评分及DH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旋颈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DH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颈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眩晕、头痛、视物模糊、旋颈试验、颈痛评分及DH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眩晕 夹脊 温针疗法 推拿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夹脊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bcl-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晓宁 宋金柱 苏志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56-1158,共3页
为了探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选用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密波治疗组、地塞米松组及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捶击法致大鼠T11-12脊髓损伤,应用原位杂交化学方法观察脊髓损伤早期bcl-2mRNA的表达.研究... 为了探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选用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密波治疗组、地塞米松组及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捶击法致大鼠T11-12脊髓损伤,应用原位杂交化学方法观察脊髓损伤早期bcl-2mRNA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伤后6h内进行治疗较伤后12h进行治疗,能更好地促进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并且脊髓损伤早期,地塞米松治疗疗效优于密波组;脊髓损伤中晚期,密波组疗效好于药物组.结论表明:夹脊电针可上调bcl-2mRNA表达,从而减少或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MRNA 脊髓损伤 夹脊电针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预处理促进CSM术后神经功能康复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夏炳江 童培建 +2 位作者 韦金忠 胡松峰 沈兴潮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11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预处理对脊髓型颈椎病(CSM)减压术后血清S-100B、NSE含量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58例择期行减压手术的CS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在术前实施电针夹脊穴预处理,对照组不予处理。观察两组...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预处理对脊髓型颈椎病(CSM)减压术后血清S-100B、NSE含量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58例择期行减压手术的CS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在术前实施电针夹脊穴预处理,对照组不予处理。观察两组不同时间血清S-100B、NSE含量及改良JOA(mJOA)评分变化。结果术后6 h、1 d、3 d,治疗组血清S-100B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1 d、3 d、5 d、7 d,治疗组血清NSE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术后7 d、1个月、3个月m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术前预处理可降低脊髓减压术后血清S-100B、NSE含量,促进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夹脊 颈椎病 脊髓型
下载PDF
夹脊配合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41
10
作者 李晓宁 迟蕾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10期972-97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夹脊配合督脉电针与传统电针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以寻求有效的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案。方法将40例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选用药物... 目的通过观察夹脊配合督脉电针与传统电针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以寻求有效的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案。方法将40例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选用药物神经节苷酯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以夹脊配合督脉电针的方法,对照组以传统针刺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采用ASIA运动量表评分、感觉量表评分及MBI能力评定,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双下肢肢体功能障碍的变化,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双下肢肢体功能障碍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效果(P<0.05,P<0.01)。结论夹脊配合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且优于传统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 督脉 电针 脊髓损伤
下载PDF
刘玉檀教授论华佗夹脊穴 被引量:20
11
作者 贾红玲 张永臣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45-48,共4页
本研究阐述了刘玉檀教授对华佗夹脊穴的名称、定位及与华佗取背俞法关系的认识,归纳了刘玉檀教授对华佗夹脊穴的局部选穴、按神经分布、根据脏腑经络理论、根据压痛点和阳性反应4种选穴方法以及华佗夹脊穴和募穴、俞穴、原穴、下合穴4... 本研究阐述了刘玉檀教授对华佗夹脊穴的名称、定位及与华佗取背俞法关系的认识,归纳了刘玉檀教授对华佗夹脊穴的局部选穴、按神经分布、根据脏腑经络理论、根据压痛点和阳性反应4种选穴方法以及华佗夹脊穴和募穴、俞穴、原穴、下合穴4种配伍方法,为临床、科研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 华佗夹脊穴 腧穴配伍
下载PDF
电针结合恩再适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卢静 唐青青 张朝晖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恩再适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恩再适组(A组)15例和甲钴胺组(B组)15例,分别使用电针加上述药物在病变神经节段的华佗夹脊穴进行穴位注射,结束后对疗效和痛觉...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恩再适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恩再适组(A组)15例和甲钴胺组(B组)15例,分别使用电针加上述药物在病变神经节段的华佗夹脊穴进行穴位注射,结束后对疗效和痛觉进行评价。结果:A、B两组的整体症状及痛觉均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治疗后整体积分、痛觉积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结合恩再适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治疗起效快,效果好,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恩再适 华佗夹脊穴 穴位注射 带状疱疹
下载PDF
电针华佗夹脊穴与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震 邵萍 +4 位作者 何永淮 戴琪萍 裘敏蕾 郑晓 忻志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66-1569,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华佗夹脊穴与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取病变节段患侧的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 目的:观察电针华佗夹脊穴与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取病变节段患侧的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有多项评分在首次治疗24h后显著下降(P<0.05)。在首次治疗和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JOA量表生活能力评分的改善程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对VAS评分以及JOA量表腰腿痛评分的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华佗夹脊穴和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但电针疗法具有更好的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疗法 华佗夹脊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疗效
原文传递
针药并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肌力恢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倩 王海东 康冰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用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发病10~90d)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共有肢体数120),采用针刺配合用药治疗;对照组30例(共有肢体数120),采用单纯用药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用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发病10~90d)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共有肢体数120),采用针刺配合用药治疗;对照组30例(共有肢体数120),采用单纯用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0.0%,对照组为4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经治疗后肌力得分提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采用针刺配合用药比单纯用药的治疗方法疗效好,能提高愈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格林-巴利综合征 夹脊
下载PDF
针刺颈夹脊穴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Ⅰ、Ⅱ型胶原及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学新 李永春 +2 位作者 马晓芃 韩兆诚 林发亮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11期674-67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Ⅰ、Ⅱ型胶原及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建立大鼠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药物组,并设空白组对照,针刺组取颈部夹脊穴,药...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Ⅰ、Ⅱ型胶原及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建立大鼠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药物组,并设空白组对照,针刺组取颈部夹脊穴,药物组采用布洛芬加颈复康灌胃,治疗30d后,取部分椎间盘测Ⅰ、Ⅱ型胶原含量;取部分椎间盘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学变化。结果与椎间盘退变正相关的Ⅰ型胶原含量测定,空白组少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少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椎间盘退变负相关的Ⅱ型胶原含量测定,空白组多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多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光镜、电镜下椎间盘组织细胞学退变程度由轻至重顺序为空白组<针刺组<药物组<模型组;椎间盘胶原测定结果与镜下椎间盘组织细胞学退变程度相一致。结论针刺颈夹脊穴可以通过调控椎间盘细胞外基质胶原系统抑制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颈夹脊穴 颈椎间盘退变 细胞外基质Ⅰ、Ⅱ型胶原 髓核超微结构 大鼠
下载PDF
颈夹脊穴注射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浪平 朱婵 +2 位作者 李传明 张美荣 顾明红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6期567-570,共4页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2例)行颈夹脊穴注射当归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B组(32例)单行颈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32例)给予常规...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2例)行颈夹脊穴注射当归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B组(32例)单行颈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32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包括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1星期、3星期、3个月对3组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3组治疗后1星期、3星期、3个月VAS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是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3组治疗后3个月改良Macnab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96.9%,87.5%,75.0%,根据卡方检验的结果,A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3组之间治疗前后CGR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A组、B组、C组在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CGRP水平均有所下降,但A组下降较B组明显,B组下降较C组明显。结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单用常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是起效慢,显效率不高,不是最优化的治疗方法;单行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颈夹脊穴注射当归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起效快,显效率高,但后者的远期疗效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水针 夹脊 颈神经根阻滞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VAS评分
下载PDF
针刺跷脉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远征 张东岩 +1 位作者 李岩 崔福兰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12期1214-1215,共2页
目的观察申脉、照海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选用跷脉腧穴申脉、照海穴结合常规针刺,对照组单纯采用颈夹脊穴常规针刺,通过对两组眩晕症状积分进行评估,观察临... 目的观察申脉、照海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选用跷脉腧穴申脉、照海穴结合常规针刺,对照组单纯采用颈夹脊穴常规针刺,通过对两组眩晕症状积分进行评估,观察临床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9.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疗程结束后眩晕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眩晕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针刺申脉、照海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针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针刺 跷脉 申脉 照海 夹脊 电针
下载PDF
早期针刺夹脊穴对MCAO大鼠脑纹状体?-内啡肽和强啡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春琛 王麟鹏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5期579-582,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夹脊穴对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脑纹状体?-内啡肽和强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9只和B组(假手术组)10只,剩余大鼠制备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C组(模型组)、D组(针刺夹脊穴组)和E组(...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夹脊穴对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脑纹状体?-内啡肽和强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9只和B组(假手术组)10只,剩余大鼠制备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C组(模型组)、D组(针刺夹脊穴组)和E组(巴氯芬组)。D组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E组采用巴氯芬片灌胃治疗。治疗7 d后,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各组动物脑纹状体?-内啡肽和强啡肽水平。结果与A组和B组比较,C组、D组和E组?-内啡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C组比较,D组和E组?-内啡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0.05);D组?-内啡肽水平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D组和E组内强啡肽水平均均显著升高(P<0.05,P<0.01);D组内强啡肽水平和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能够增加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脑纹状体?-内啡肽水平而不能改变脑纹状体强啡肽水平,符合脑啡肽与痉挛关系,可改善动物的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夹脊 痉挛 β-内啡肽 强啡肽 中风
下载PDF
华佗夹脊盘龙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3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沈冰 吴敬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用华佗夹脊盘龙刺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33例用西药治疗,观察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和78.8%,两组比较...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用华佗夹脊盘龙刺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33例用西药治疗,观察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和78.8%,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AS疗效与西药相近,各相关指标均有改善,但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华佗夹脊穴 盘龙刺
下载PDF
盘龙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乐 牛红月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盘龙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名符合诊断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片2 mg,每晚睡前30 min,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盘龙刺治疗,1... 目的初步探讨盘龙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名符合诊断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片2 mg,每晚睡前30 min,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盘龙刺治疗,1次/d,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更显著(P<0.01),通过两组间治疗后PSQI总分比较,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盘龙围绝经期失眠,并可改善围绝经期其他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失眠 盘龙刺 华佗夹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